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一份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教案】 .pdf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一份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教案】 .pdf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一份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教案】 .pdf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一份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教案】 .pdf_第4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一份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教案】 .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 教案教案教案教案 第第 6 6 6 6 章章 溶解现象溶解现象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溶液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了解溶液的一些性质 2了解溶液及乳化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对比实验,归纳、了解溶液的特征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溶液导电的原因 情感目标: 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学习重点及难点: 学习重点:溶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溶液的性质 学习难点:从微观上来认识溶解、乳化、溶解热效应以及溶液的导电性 探究活动: 1几种物质在水中分散情况,探究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共同点及其区别 2物质溶解至水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3通过溶液的形成,探究导电性的原因 知识预备: 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及其应用 事例 应用 洗衣粉分散到水中 洗涤衣服 将青霉素粉末分散到 nacl 溶液中 有利于注射及吸收 将奶粉、速溶咖啡分散至水中 饮用 氢氧化钙粉末分散至水中 粉刷墙壁 知识整理: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实验: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及讨论、分析 被分散物质 原有状态 振荡后实验现象 分散微粒 静止后现象 分散特征 共同点 高锰酸钾 紫黑色固体 溶解,液体变成紫红色 k+、mno4- 不分层 不沉淀 无明显变化 均一的 稳定的 混合物 食盐 无色晶体 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 na+、cl- 氯化铁 黄褐色固体 溶解,液体变成黄色 fe3+、cl- 无水硫酸铜 白色固体 溶解,液体变成蓝色 cu2+、so42- 蔗糖 无色晶体 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 蔗糖分子 粉笔灰 白色固体 不溶解,液体变浑浊 固体小颗粒 产生沉淀 不均一 不稳定 食用油 黄色液体 不溶解,液体变浑浊 液体小液滴 产生分层 2结论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 a.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 混合物 b.悬浊液: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 混合物 c.乳浊液:物质以液体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 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a.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 b.稳定性: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也不会 出现分层或沉淀现象 ps注意: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溶液中的分子、离子等微粒是在不停做无规 则运动。 3物质溶解的现象 (1)颜色:有些物质溶解后,会使溶液呈现一定的颜色 如:cuso4 溶液是蓝色的,fecl3 溶液是黄色的,feso4 溶液是浅绿色的, kmno4 溶液是紫红色的,nacl 溶液等则呈无色。 (2)温度改变(溶解的热效应):溶解的过程可能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实验: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测量的温度/ 温度的变化/ 水 12 / 溶解硝酸铵固体 3 -9 溶解氯化钠固体 12 0 溶解氢氧化钠固体 31 +19 解释: (1)固体溶解的过程,实质就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构成固体物质的分子或离 子,脱离了固体,一部分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而扩散到液体中。而溶液大部 分的颜色,就是因为其水合离子的颜色。 (2)在溶解的过程中,实质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 扩散的过程, 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另一方面,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 形成水合分子或离子的过程,该过程要放出热量,因此,溶解过程中吸热还是放 热,关键就是看这两方面能量的比较了,如: naoh 固体等溶于水时, 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生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 热量,从而总体是放热; nacl 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形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 量差别不大,温度不变; nh4no3 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生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 出的热量,从而总体是吸热。 4乳化现象及乳化剂 (1)乳化现象:原本油与水互不相溶,加入一定试剂,使油的小液滴均匀的悬 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2)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 (3)乳化剂的结构特点: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既能溶解于水中,又能溶解于 油中 (4)乳化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应用于洗涤剂,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印 染、污水处理等。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实验:水、蔗糖和食盐水溶液的凝固点测定 如课本 p157 所示实验装置,首先测得烧杯中冰水与食盐的混合物温度为-6 水 蔗糖水 食盐水 凝固点/ 0 -2 -3 (1)少量固体溶于水,能使水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实验:溶液导电性实验 样品 蒸馏水 蔗糖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氯化钠溶液 稀硫酸溶液 氯化钠固体 现象 电珠不亮 电珠不亮 电珠亮 电珠亮 电珠亮 电珠不亮 微粒 h2o h2o,蔗糖分子 h2o,na+,oh- h2o,na+,cl- h2o,h+,so42- na+,cl- 结论 不导电 不导电 导电 导电 导电 不导电 (2)某些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能导电。 溶液导电性原因的探究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溶液三者能导电,它们在组成上共同 特点是都含有水和离子;而蒸馏水、蔗糖溶液不能导电,区别就在于没有离子, 而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区别则在于没有水。因此,对于溶液导电性的原因, 就 是在溶液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氯化钠固体虽然具有离子,但是呈晶体状 态时,氯离子和钠离子位置相对比较固体,不能自由移动,因此就不能导电。 而 硫酸虽然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是当它溶解于水中时,由于水的作用,把硫酸分子 解离为可以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因而稀硫酸就能导电 有关问题: (1)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 答:固体溶于水,使水的凝固点降低了 (2)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 答:固体物质溶于水,使水的沸点升高 (3)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答:增强水的导电性 例题: 例 1 厨房里有体积相同的两瓶无色液体,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较浓的食盐 水,请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将它们区别开来。 分析:该题是开放性习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根据味道不同,尝味道:有咸味的是食盐水,无味的是蒸馏水; (2)根据密度不同,测密度:密度大的是食盐水,密度小的是蒸馏水。用相同 体积的木块分别浸入两种液体里,浸入木块的体积小的是食盐水,浸入木块体积 较大的是蒸馏水; (3)分别取少量的两种液体,放在蒸发皿中进行加热,蒸干后有白色晶体出现 的是食盐水,无残留物的是蒸馏水; (4)根据导电性不同:能导电的是食盐水,不能导电的是蒸馏水; (5)根据凝固点不同:凝固点高的是蒸馏水,凝固点低的是食盐水; (6)根据沸点不同:沸点高的是食盐水,沸点低的是蒸馏水。 例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油溶于汽油中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 b.溶液是无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是由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d.水是常见的溶剂,溶剂不一 定是水 分析:植物油能溶解在汽油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而不是乳 浊液。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溶液中可以同时溶解几种溶 质,如 nacl 和 kno3 同时溶于水而形成的混合物也是溶液,溶质就有两种了。 水是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做溶剂,如碘酒就是碘溶解在酒精中而形 成的溶液,故选 d。 例 3 一装有水的烧杯中,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现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固 体,则小球将( ) a上浮 b下沉 c不变 d无法判断 分析:向水中加入食盐,会使液体的密度增大,由浮力公式可知,小球受到的浮 力增大,因而上浮,选 a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溶剂、溶质、溶液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判断溶液的溶质与溶剂; 2掌握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熟练完成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能力要求: 能够利用所学的溶液质量关系,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情感要求: 感受溶液组成的判定对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生活中离不开溶液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 1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溶质、溶剂的判断。 2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溶液稀释的计算。 学习难点: 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探究活动: 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定 知识整理: 一溶液的组成 1溶质、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如:nacl 固体溶于水中后形成氯化钠溶液,溶质为 nacl,溶剂为 h2o;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盐酸,溶质为 hcl,溶剂为 h2o; (2)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如:将 90ml 的汽油与 10ml 的植物油混合形成的溶液,汽油为溶剂,植物油为 溶质 (3)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把水看成溶剂,其他物质 为溶质; 如:将 90ml 的酒精与 10ml 的水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 酒精 (4)当物质溶解时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要判断准确溶质 如:将 co2 气体通入水中后得到的溶液,溶剂是水,溶质应该为碳酸。 (5)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都是水溶液(四氯化碳、汽油、酒精等也是 常见的溶剂) 例 1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溶液名称 盐酸 稀硫酸 石灰水 白磷的四氯化碳溶液 硝酸钾溶液 医用酒精 铁和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碘酒 溶质 hcl h2so4 ca(oh)2 白磷 kno3 酒精 fecl2 碘 溶剂 h2o h2o h2o 四氯化碳 h2o h2o h2o 酒精 2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m(溶液)=m(溶质)+m(溶剂),即溶液的质量就有加和性; v(溶液)v(溶质)+v(溶剂),即溶液中体积不具有加和性 3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1)粗略的表达:浓溶液和稀溶液 (2)较为精确的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注意:(1)质量分数一般是呈小数,为比值,没有单位;(2)分子分母中单 位应该相同;(3)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也有体积分数。 二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 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 20 g 溶液,蒸干后得到 2.8 g 氯化钾固体,试确 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kcl)=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 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 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 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 150 kg 质量分数为 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 kg16%24 kg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 kg24 kg126 kg 答:配制 150 kg16%食盐溶液需食盐 24 kg 和水 126 kg。 3溶液稀释和浓缩问题的计算。 例 3? 把 50 g 质量分数为 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 x 50g98x20 x=345g 需要水的质量为:245g50g195g 答:把 50 g 质量分数为 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20%的溶液,需要水 195 g。 例 4:有 ag 质量分数为 15%的 nano3 溶液,若想将其质量分数变为 30%, 可 采用的方法是( )。 a.蒸发掉溶剂的 1/2 b.蒸发掉(1/2)ag 溶剂 c.蒸发掉溶剂的 15% d.加入(3/20)ag nano3 e.加入(3/14)ag nano3 解析: 设蒸发掉的溶剂质量为,据定义式: ag15%/(ag) 100%=30% 解得=(1/2)ag 选 b 设加入溶质的质量为 y,据定义式: (ag15%+y)/(ag+y) 100%=30% 解得 y=(3/14)ag 选 e 则正确选项为 b、e 4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 5 32.5 克锌与密度为 1.30g/cm3 的硫酸溶液 100 毫升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可制得氢气多少克?(2)硫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3)反应后溶 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此题综合了不少知识内容,其中包含了密度、体积、质量换算,利用化学 方程式的计算都包含在内。注意写出完整的方程式并将纯量代入方程式。溶液中 只有参加反应的溶质才能代入方程。 解答:设可得氢气质量为 x,生成的硫酸锌为 z,硫酸溶质为 y (2)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3)硫酸锌溶液质量分数为 点拨:此题的关键步骤在于求反应后的溶液。求该溶液有两个作法(一), 总 量守恒计算法。 将反应物一边的除不溶于水的杂质也不参加反应的杂质不计再内 其它物质全部加起来,叫总量。例如,溶液中不参加反应的水也再内。减去生成 物中沉淀后脱离反应体系的质量还要减去生成物中的气体, 因气体已挥发掉。(二) 溶液组成计算法。生成物溶质加上水,水一般最多时有三处,反应物中有酸和碱 等溶液,除溶质外余下的水量,和酸碱反应中和后生成的水。 典型习题 1溶液质量分数是表示 的一种方法,其数学意义是 之比。现有溶质质量分数 为 20%的氯化钠溶液,其 20%表示的含义就是每 g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 g。 2、将 30g 氯化钠溶于 70g 水中,制取氯化钠溶液,则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是 。 3、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硫酸溶液中含 h2so4 g,水 g;100 毫升 20% 的硫酸溶液(密度 1.14g/ml)的质量是 ,其中含溶质 h2so4 g,含溶剂水 g。 4、现有 80g 质量分数为 10% 的硝酸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硝酸钠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 ,溶剂的质量为 。 (2)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 20 g 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 20 g 硝酸钠,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 20%,则应加入硝酸钠 g; (5)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 20%,则应蒸发水 g; (6)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 5%,则应加水 g; 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 序是( ) a、 b、 c、 d、 6、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00g,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 倍,可采用的方法有( ) a、加入固体氢氧化钠 12.5g b、将溶液中溶剂水蒸发一半 c、加入 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蒸发掉 50g 水 e、加入 50g40%的氢氧 化钠溶液 7、将 m g 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 液里溶质质量分数 p% 与时间 t 的关系正确的是 ( ) 8、 在 45g20%的 kcl 溶液中加入 8g kcl 后再加入 14g 水, 所得溶液恰好为 20 的饱和溶液,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9、下图是某同学配制一定质量的 0.9%生理盐水的全过程: (1)请找出上图中的错误: ;。 (2) 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中 nacl 的质量分数小于 0.9%, 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 因有(至少举出三点) 10、汽车、电机车一般要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溶质质 量分数为 28%的稀硫酸,现用 1 l 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g/cm3)配制该稀硫酸。问: 1 l 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 ,其中溶质的质量为 。 将 1 l 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配制成 28%的稀硫酸,需要蒸馏水(密 度为 1g/cm3) l,配得稀硫酸的质量为 kg。 11、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10 20 30 40 50 60 70 nacl 35.8g 36.0g 36.3g 36.6g 37.0g 37.3g 37.8g kno3 20.9g 31.6g 45.8g 63.9g 85.5g 110g 138g 通过分析上表数据,你有哪些发现? 写出kno3和nacl具有相同溶解度时的温度范围 (限表中相邻两个温度之间) 在50时, 100g水中加入90gkno3, 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 在 10时,nacl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kno3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2、现有 24%的硝酸钾溶液、2%的硝酸钾溶液、硝酸钾固体和水。请选用上述 不同的物质配制 10%的硝酸钾溶液,将用量的最简整数比填入下表中相应的位 置。 24%硝酸钾溶液 2%硝酸钾溶液 硝酸钾固体 水 示例 4 7 方案 1 方案 2 方案 3 参考答案: 1、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100,溶质氯化钠 20 2、30% 3、20,80,114g,22.8,91.2 4、8g,72g ;8%;28%;10;40;80 5、a 6、ade 7、c 8、25.4% 9、 广口瓶塞放反了(或瓶塞放反了);砝码和药品放反了 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回答 计算错误如:水算多了;氯化钠算少了; 称量氯化钠操作错误如:天平读数有误;氯化钠和砝码放反了;左盘放了 纸片,右盘未放纸片;天平未调零等; 用量筒量取水时错误如:水量多了(或量取水读数时仰视);氯化钠中混有杂 质;烧杯中有水等。 10、(1)1840g,1803.2g 4.6l 6.44kg 11、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明显;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非常显著。 2030。 185.5g。 大于。 12、 24%硝酸钾溶液 2%硝酸钾溶液 硝酸钾固体 水 方案 1 1 9 方案 2 5 7 方案 3 45 4 13、 (1)计算:所需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400g0.5%=2g,所需水的质量为 400g 2g=398g, 相当于 398ml 水。 (2) 称量: 用天平称取 2g 高锰酸钾, 放入 500ml 大烧杯中,用量筒量取 398ml 水,倒入盛有 2g 高锰酸钾的烧杯中。 (3)溶解: 用玻璃棒搅拌,使高锰酸钾完全溶解即可。 14、分三次漂洗好。 提示:用 4500g 水一次漂洗“拧干”的湿衣服上含有洗涤剂的质量为: 。 分三次漂洗,第一次漂洗“拧干”的湿衣服上留有洗涤剂的质量为: 第二次漂洗“拧干”的湿衣服上留有洗涤剂的质量为: 第三次漂洗“拧干”的湿衣服上留有洗涤剂的质量为: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以及能够判断某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3认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4认识结晶的两种方法和应用 能力目标: 1能够从定义判断某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2能够通过物质溶解度曲线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3能够初步学会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情感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能够利用已学的溶液知识来了解其在生产生 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物质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结晶的两种 方法 教学难点: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有关应用,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探究活动: 利用实验来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知识整理: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 2探究实验:物质的溶解性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 试管 1 2 3 4 5 6 7 物质 1gnacl 1g 蔗糖 1gca(oh)2 3gkno3 3gkno3 5ml 食用油 5ml 食用油 溶剂 5ml 水 5ml 水 5ml 水 5ml 水 5ml 水 5ml 水 5ml 汽油 温度 室温 室温 室温 室温 加热 室温 室温 现象 全溶 全溶 不全溶 不全溶 全溶 不溶 溶解 结论: (1)由 2、3 可知,不同种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有所不同; (2)由 6、7 可知,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有所不同; (3)由 4、5 可知,同种物质在同种溶剂中在不同的温度下,溶解性也有所不 同。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为:溶质、溶剂的性质, 温 度等。 应用:我们利用其他溶剂来溶解水不能溶解的物质 如:氯仿溶解有机玻璃;酒精溶解香精;香蕉水用来溶解油漆等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注意点: a必须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质量的溶剂。在某温度和一定质量的溶剂中,对 某种溶质来说已经是饱和了,但是改变温度或者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变 得不饱和溶液了。 如:20时,100g 水中溶解了 31.6gkno3 恰好得到了饱和溶液;如果是 31.6gkno3 溶解在 200g 水中,就得到了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了;相似的, 25时,100g 水中溶解了 31.6gkno3 得到的溶液也同样是不饱和溶液。 b.必须指明是何种溶液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对于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仅 是指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而其他物质可能还能继续溶解。 如:20时,一定量的 nacl 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蔗糖,还可以继续溶解。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依据: 在不改变温度等其他条件下,往溶液中再加入该溶质,观察是否能够继续溶解。 如果能够继续溶解,则在此温度下,该溶液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而不能继续 溶解,则为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 当然,也具有特殊情况。 (4)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都能形成其饱和溶液,而如酒 精等,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所以不具有其饱和溶液。 (5)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浓溶液和稀溶液是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 浓溶液是指一定质量 的溶剂里含有较多溶质的溶液; 稀溶液则是指一定质量的溶剂中含有较少溶质的 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常温下的熟石灰饱和溶液,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的 ca(oh)2 为 0.17g,为稀溶液。),不饱和溶液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但是,对 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 例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非常浓的溶液 b.增加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c.很稀的溶液 d.比该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浓 分析:饱和溶液与浓溶液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其溶质 的不饱和溶液浓。故答案应该选 d 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1固体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在 100g 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溶解度是为了定量的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强弱。 公式: (2)理解定义中的注意点: a.定温: 一定要指明温度。 因为某种固体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 溶解度有所不溶, 故只有指明温度的溶解度才有具体的意义; 例:在 30时,50g 水中最多溶解 5ga 物质,在 60时,50g 水中最多溶解 10g 物质,则 a 和 b 的溶解度比较则是( ) a.a 的溶解度大 b.b 的溶解度大 c.二者溶解度相等 d.无法比较 分析: 由于溶解度定义可知30时a的溶解度为10g, 60时b的溶解度为20g, 但是由于所给的温度不同,故无法比较,应选 d。 b.定量:溶剂的质量有规定的值,为 100g。溶解度是相对于 100g 溶剂中溶解的 固体质量,并非是 100g 溶液; 例:t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ag,则此时 a 物质饱和溶液中 a 的质量分数( ) a.等于 a% b.小于 b% c.大于 a% d无法判断 分析:由溶解度概念可以知道,a 物质饱和溶液中每 100g 溶剂中含溶质 ag, 则 溶液质量为(100+a)g,a 的质量分数为: c.定态: 溶液必须是饱和溶液的状态。 所谓饱和状态, 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溶解的最大量; d.定性:固体溶解度有单位,为克(g)。 例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g 水中溶解 36g 氯化钠一定饱和 b.20时 100gnacl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36g 氯化钠 c.20时 136gnacl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36g 氯化钠 d.20时 nacl 的饱和溶液 中 nacl 质量分数为 36% 分析:对于某一物质的溶解度一定要指明具体温度,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 解度有所不同,所以 a 错误;溶解度定义中规定的是溶剂的质量为 100g,而非 溶液的质量 100g,如果要使在 20时 nacl 饱和溶液中含 36g 溶质,溶剂质量 为 100g,溶液的质量为 136g,故 b 错误,而 c 正确;在某温度下,某物质的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26.5%,d 错误。 归纳: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项目 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意义 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 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多少 溶剂量 100g 不定 温度 一定温度下 没有规定 状态 饱和 不一定饱和 单位 g 1(为比值) 关系式 联系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溶解度的意义 如:20时,nacl 固体的溶解度为 36g。 表示在 20时,每 36gnacl 固体溶解在 100g 水中恰好形成其饱和溶液 也可表示在 20时,每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nacl 的质量为 36g。 2溶解度曲线 (1)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用物质的溶解 度曲线来表示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a.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的是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即每一点都代表的 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或者说是相应的温度下达到饱和时,100g 溶剂里最多 溶解溶质的质量。 b.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某一点,表示的是在该温度下 100g 溶剂中溶解的溶质未 达到最大值,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c.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某一点,表示过饱和溶液 d.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是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大多数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的,如 kno3 等属于 “陡升型”;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如 nacl 等属于“缓升型”; c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的, 如 ca(oh)2 等属于 “下 降型”。 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a查找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b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 c了解温度变化对某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及变化趋势; d根据曲线进行有关溶解度的计算(注:溶解度曲线中隐含条件为:溶剂质量 为 100g) 5影响气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除了与气体和水的性质有关之外,还与压强及温度有关。 气 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三物质的结晶 1晶体与结晶 (1)晶体:是从溶液中析出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2)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在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2结晶的方法 (1)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的固体溶质,即缓升型的物 质。如蒸发海水获得食盐; (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或称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 体溶质。如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来获取硝酸钾晶体 注意:固体溶质析出晶体后,往往需要过滤来获得晶体。 例题:试分离出硝酸钾中混有的 nacl 杂质 分析:本题要求分离硝酸钾与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根据题意,在混合物中的硝 酸钾含量大,氯化钠的含量小。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硝酸 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显著减少,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影响较小。因此, 可 采用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使硝酸钾结晶析出晶体,再过滤获得较为纯净的 硝酸钾晶体。 答案:先将混合物溶于热水中制得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由于氯化钠的含量小, 氯 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可能不析出晶体。过滤,滤出硝酸钾晶体, 氯 化钠遗留在溶液中) 又如:试分离除去 nacl 固体中含有的 kno3。 答案: 先将混合物溶于冷水中制成 nacl 的饱和溶液 (由于 kno3 含量少, kno3 的溶解可能没有达到饱和),再升温蒸发溶剂,而析出 nacl 晶体(由于 kno3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故 kno3 不会从溶液中析出),趁热过滤,滤 出 nacl 晶体。 第 7 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一节 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利用 ph 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能力目标: 1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情感目标: 通过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 2用 ph 试纸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知识整理: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试样 白醋 酸果汁 稀盐酸 纯碱溶液 肥皂水 石灰水 氨水 食盐水 蔗糖水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 变红 变红 变蓝 变蓝 变蓝 变蓝 紫色 紫色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 无色 无色 变红 变红 变红 变红 无色 无色 结论 酸性 酸性 酸性 碱性 碱性 碱性 碱性 中性 中性 结论: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 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 酞试液变红; (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 中性溶液。 (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注意: (1)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实际是与待测溶液中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一种其它颜色的物质,故酸碱指示剂一般用量为 12 滴,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3)石蕊试剂能够用来鉴定溶液的酸碱性,但是由于碱性溶液中呈现的蓝色与 原先的紫色改变不大,我们一般是利用无色酚酞试剂。 补充实验: 实验过程: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向其中加入 3ml 左右的纯碱(na2co3)溶液, 滴加 2 滴无色酚酞试剂,振荡后溶液变红,随后向该溶液滴入稀盐酸,变滴加边 振荡,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实验现象:溶液由原来的红色变成了无色,并且在溶液中冒出大量气泡。 原因解释:纯碱溶液属于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但是当遇到盐酸后, 能 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na2co3 +2hcl=2nacl+h2o+co2,反应后生成的溶质为 nacl,溶液呈中 性,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因此使酚酞褪色,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使得溶 液中出现了大量的气泡。 启示:我们所使用的酸碱指示剂不但可以用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在某些溶液反 应中,也可以用来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如上述实验中,逐滴加入至正好褪 色时,说明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过氧乙酸等 (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因 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 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 但不是碱。 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 (1) 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 hcl、 hno3、 h2so4、 h2co3 等。 hcl=h+cl-;h2so4=2h+so42-; (2) 碱: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 naoh、 ca(oh)2 等。 naoh=na+oh-;ca(oh)2=ca2+2oh-;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 nh4no3 等。 nacl=na+cl-;nh4no3=nh4+no3-; 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 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 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 溶液的 ph 值与酸碱性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 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 3ph 试纸的使用方法; 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试液滴(或涂)在 ph 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 的颜色(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 ph 即为该溶 液的 ph。 简单记忆为:蘸、涂、比 注意: (1)不能直接把 ph 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同时这种操作可能 泡掉 ph 试纸上一部分指示剂,以致比色发生较大的误差; (2)不能先用水将 ph 试纸润湿,再进行测试,因为水润湿后的 ph 试纸将测 定的是稀释后溶液的 ph。 (3)我们实验室一样使用的 ph 试纸是广泛 ph 试纸,测出的 ph 值是 0-14 的 整数 (4)为了比较精确的测定溶液的 ph,我们可以用精密 ph 试纸和酸度计(ph 计)来测量。 三、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1人的体液有一定的酸碱度。血液、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的酸碱度都接近于中 性,而且变化极小; 2胃液的 ph 在 0.91.5 之间,在这样的环境中铁屑都可被溶解,但胃本身却 能安然无恙。因为胃里有一层“粘液屏障”,它是由粘液细胞和上皮细胞分泌出 的一种胶冻状粘液,在胃粘膜表面构成一个保护膜,用来保护胃,防止胃酸对其 本身的腐蚀及胃蛋白酶对胃本身的消化,还能防止粗糙的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 伤。 3大多数的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ph 在 6.57.5 之间)的土壤中生长 在改良酸性土壤时,我们一般是使用熟石灰来调节其酸碱度。 4雨水一般呈略酸性(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人们一般把 ph 小于 5.6 的雨水称为酸雨。 例题选解 例 1 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 ) a.蓝色 b.红色 c.紫色 d.无色 分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是呈碱性的,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 红,故选 b 例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使酸碱指示剂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b.在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石灰水变蓝色 c.将酚酞试液加到某无色溶液中,酚酞试液不变色,则该溶液为中性溶液 d.人们通常把 ph 小于 5.6 的雨水称为酸雨 分析:a.不正确,酸碱指示剂中,如果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不是酸性溶液, 而是碱性溶液; b.不正确,应该是石蕊试液变为蓝色,而不能说是石灰水变蓝色 c.不正确,因为酚酞试液遇到酸性也不变色 故选 d。 例 3 我省苏北有些滩涂地区的土壤被称为“盐碱地”,当地农民常用引进内河 淡水浸泡再排水的方法改良土壤。若以土壤 ph 为纵坐标,浸泡水次数(m)为 横坐标,下列能正确表示土壤 ph 变化的图像的是( ) a b c d 分析:“盐碱地”,从字面上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土壤呈碱性,即 ph 大于 7, 当地人用反复浸泡和排水的方法改良,实际上是进行稀释,整个过程中溶液的碱 性逐渐减弱,直至变为中性为止,绝对不可能变为酸性,即不可能使溶液的 ph 小于 7,故正确的图像应该选 c。 例 4 用 ph 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 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再把白醋滴 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 ph 比较( )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无法比较 分析:当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测定时,会造成 对待测溶液稀释,白醋是酸性的,如果稀释后,则该白醋的酸性减弱,ph 值偏 大。故选 b。 例 5 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正确操作是( ) a.把试纸浸在待测溶液中 b.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 d.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 试纸 分析:测定溶液 ph 的正确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上,然后与 标准比色卡比较。 同步习题 1如果人体中的 co2 不能顺利的排出体外,人体的血液 ph 将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2用 ph 试纸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如果先将蒸馏水润湿,再把氢氧 化钠溶液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原氢氧化钠溶液实际的 ph 比较( )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无法比较 3下列溶液酸性最强的是( ) a.ph=0 的溶液 b. ph=1 的溶液 c. ph=7 的溶液 d. ph=14 的溶液 4用稀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降低毒性。如用碱性溶 液浸泡蔬菜,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 ) a.纯碱 b.白酒 c.白糖 d.食醋 5某地农业科学工作者在进行“酸雨对农业生产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中得出 酸雨的 ph 大小与小麦减产幅度关系的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酸雨的 ph 3.58 4.59 4.86 小麦减产(g) 10 5 3 根据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雨的 ph 越大,小麦减产幅度越大 b.酸雨的 ph 越小,小麦减产幅度越大 c.酸雨的酸性越弱,小麦减产幅度越小 d.酸雨的酸性越强,小麦减产幅度越小 6苯甲酸可用作于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 合理的是( ) a.苯甲酸溶液的 ph 小于 7 b.苯甲酸的 ph 大于 7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7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是因为酸溶液中含有( ) a.氢离子 b.氢分子 c.酸根离子 d.酸分子 8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雪碧,下列有关雪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饮用雪碧后一段时内,人体内的血液的 ph 将上升 b.夏天饮用冰雪碧,喝后不久打嗝,主要是因为雪碧受热,溶于其中的 co2 溶 解度变小,放出大量 co2 气体 c.往雪碧中滴入酚酞指示剂,雪碧会变红色 d.喝雪碧后打嗝是一种热辐射的过程 9溶液的酸碱度用_表示,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_,鉴别 溶液的酸碱性常用_。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则此溶液 的 ph_(填“大于”、“小于”、“等于”)7,该溶液是无色酚酞显 _色,要使该溶液的 ph 值变大,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_。 10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正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亚硝酸钠具有 咸味, 外观与食盐非常相似, 但亚硝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食盐的水溶液呈中性。 根据以上文字的叙述, 鉴别亚硝酸钠溶液和食盐溶液选用的试剂为_。 11现有白纸、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 naoh 溶液(a)、溶质质量分数为 10% 的 h2so4 溶液(b)和 10%的紫色石蕊试液(c),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 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取(填序号,下同)_画上花,在 蘸取_画上叶。将白纸挂起来,用_向纸上喷洒即可。实验的 原理是_。20%的 naoh 溶液呈_性,因为_。10%的 h2so4 呈_性, 因为_。 12维生素 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 抗能力。 (1)取 3 片维生素 c 药片,压碎后溶于 10ml 水中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 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 c 水溶液呈_性; (2)维生素 c 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下容易被破坏,请想一想,如何 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_。 13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了乳酸(c3h6o3),使人感到肌肉酸胀,经过一段 时间的放松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酸胀的感觉 逐渐消失,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 14位于美国富兰克林的小依科庞德湖,湖水的 ph 时 4.2,是世界上_ 性最强的湖,这种湖水是否适宜一般农作物的灌溉生长_(填“是” 或“否”)。 15某校“酸雨”测量小组的同学,取刚降落的水样,用 ph 计(测 ph 的仪器) 每隔几分钟测一次,其数据如下表: 测定时间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1)根据所学的有关指示,推测“正常雨水”的 ph_7(填“”、 “ (2)根据以上数据,判断所降雨水是否为“酸雨”_(填“是” 或“否”); (3)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个火力发电厂和一个炼焦厂,这些厂使用的燃料主 要是煤(煤中含有一定量的硫),试分析造成这一地区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_。其治理措施是利用 _(填三种能源)。 16土壤的酸碱度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定一 块土地上的酸碱度(写出主要的实验用品及实验步骤)。 17雨水的酸碱度可以反映大气受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的情况。请设 计一个实验,测定当地一次降雨时雨水的酸碱度(写出实验用品核试验步骤) 18焊白铁皮壶时,要用到盐酸,在实际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