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四川中医骨伤科主要学术流派郑派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的总结附:运用郑派推拿手法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中医骨伤科学) .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四川中医骨伤科主要学术流派郑派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的总结 附:运用郑派推拿手法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 究 姓名:茶晓锋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医骨伤科学 指导教师:江蓉星 2010-05 成都中医药大学 1 中 文 摘 要 目的:1、在骨科临床中,中医骨伤科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筋伤 的中医手法治疗、体功锻炼、中药内服与外敷等治疗方法或被忽略遗忘或未完全 继承导致疗效差, 鉴于此本文较完整的发掘出名老中医郑怀贤骨伤学术思想及治 疗经验的精髓,并继承、提炼出郑派治疗筋伤、骨伤的独特治疗方法,以指导目 前教学、科研、临床工作;2、详细总结郑派治疗筋伤的手法,以期更有利于学 习、继承、掌握和发扬光大; 3、研究郑派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 和疗效;4、数据库建设。 方法:1、通过调查研究、专家咨询、文献查阅与检索、整理分析总结原 始资料,继而跟随郑派传人学习,并与郑派传人研讨,总结资料;2、临床观察: 治疗组运用郑派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对照组予以腰椎牵引治疗腰 椎间盘突出症3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 结果:1、郑派中医骨伤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内容丰富,郑派尤以手法、 药物治疗骨伤和筋伤为特色;2、初步探讨郑氏伤科用药特点及对伤科用药的贡 献;3、郑派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p0.05) ,延缓病情发展,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1、郑派中医骨伤学术思想是中医骨伤科的文化瑰宝,其治疗经验 是中医骨科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予以继承和发扬光大;2、郑派推拿手 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郑怀贤 中医骨伤 学术思想 治疗经验 手法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 症 临床研究 成都中医药大学 2 abstract 【objective】 : 1. in clinical orthopedics, since many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one wound department - - muscle wounds manuver treatment, the body merit exercis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s external apply and other methods of treatment either are neglected or not inherited completely,so the curative effect is bad. in view of the fact, this article completely excavates the bone wound academic thought and the treatment experiences essence , inherits and refines unique treatment methods of the muscle wound and the bone wound from the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ctor - - zheng huai-xian ,then instructs the present teach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clinical; 2.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zhengpais manuver treated the muscle wound in detail, then it is more advantageous to study, inherit, grasp and carry forward by this way; 3. to study and observe the mechanism of th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zhengpai manuver; 4. database construction. 【methods】 : 1. through the investigating and researching, consulting professor, searching and consulting the literature, the reorganization analysis summarizes the firsthand information, subsequently follows zhengpai hereditary people to study manuver, and discuss with zhengpai hereditary people, then summarizes the materials; 2. review research: using dupai manuver to treat 30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led by 30patients treated by lumbar traction (b group), observes curative effects of two groups. 【results】 :1. zhengpai chinese medicine bone wound academic thought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is full of meat,zhengpai take the manuver to treat bone wound and the muscle wound as a characteristic;2. preliminary study characteristics and medication zheng traumatology division of the injuries the contribution of medication; 3. zhengpai manuver is effective to treat lumbar disc herniation,improv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and the symptom(p0.05), delay the disease development, and have not obvious untoward effect. 【conclusion】 :1. zhengpai chinese medicine bone wound academic thought 成都中医药大学 3 and the treatment experience is an essential part in orthopedics treatment, should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2. zheng sent the keyboard manipulation therap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ositive effect, and no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s, it is worth promoting。 【 keywords 】: zheng huai-xian chinese medicine bone wound academic thought treatment experience manuver treatm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linical research 成都中医药大学 83 附件二:附件二: 申明 申明 本人承诺:硕士学位论文四川中医骨伤科主要学术流派郑派学术思想及治 疗经验的总结 是本人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无抄袭及编造行为。该论文著作权及涉及的有关知识 产权归成都中医药大学所有,有关该学位论文成果的开发、转让、论文发表等, 均需征得导师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同意。 本人同意:成都中医药大学有权通过影印、复印等手段汇编学位论文予以保 存, 并提供查阅和借阅; 有权按照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 机构送交论文及电子版, 公布(或刊登)论文内容。 硕士生签名: 导 师 签 名: 年 月 日 成都中医药大学 1 四川中医骨伤科主要学术流派郑派学术思 想及治疗经验的总结 四川中医骨伤科主要学术流派郑派学术思 想及治疗经验的总结 备注:四川中医骨伤科主要学术流派、学术思想与治疗方法的发掘、整理、研究 及其研究成果的数据库建设系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 四川名老中医郑怀 贤及其弟子骨伤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的总结系本课题的其中一部分。 本课题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系统展现了郑派的骨科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的传承,创新情况。 2、详细叙述了郑氏十二正骨手法的操作要领及治疗范围:叙述了郑氏十五种基 本按摩手法、十二经穴按摩手法的操作要领、作用及应用和 55 个伤科经验穴的 定位、手法、指针感及主治;叙述了自我按摩、运动前按摩、运动后按摩的操作 要领及应用。总结出郑氏按摩手法的特点。 3、详细叙述了郑氏手法结合伤科经验穴、验方、功能锻炼综合治疗典型软组织 损伤、骨折与脱位的治疗方法。 4、探讨郑氏伤科用药的特点及对伤科用药的贡献。 5、叙述了郑派在运动创伤和用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及恢复体力方法研究中所 取得的成绩。 6、通过拍摄郑氏手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桡骨远端骨折、肱骨髁上 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详细过程,以体现郑派骨科治疗筋伤,骨折的特点,以 便于后人进一步学习、理解、继承和创新郑氏手法。 成都中医药大学 2 第一部分 郑派创始人郑怀贤简介、学术思想、创新与 贡献及其临床经验 1.郑怀贤简介 第一部分 郑派创始人郑怀贤简介、学术思想、创新与 贡献及其临床经验 1.郑怀贤简介 郑怀贤(1897-1981) ,河北安新县人,现代伤科名医和武术家,他生前曾担 任着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务委员、中国武术 协会主席、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中国运 动医学学会委员、四川省政协常务委员、中 华医学会四川分会常务理事、成都市运动医 学会主席、成都市武术协会主席、中共成都 体育学院委员会委员、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 学系主任、体育医院院长等多种职务。郑怀贤教授武艺出众、医技精湛,曾多次 在全国运动会上获奖,多次被评为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先进工作者 。郑怀贤教授 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体育和医学事业,将中国武术与传统医学融汇贯通,完美 结合,建立了中医运动医学体系,开创了体育院校兴办医学教育的先河,他是郑 氏骨科和中医运动创伤学体系的奠基人,为中国的体育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 献。著有伤科推拿术 、 伤科诊疗 、 运动创伤学 、 实用伤科中药与方剂 、 正骨学 。 2、郑氏骨科的学术思想及其特色 2、郑氏骨科的学术思想及其特色 2.1 武医结合,开创独具中国特色运动创伤学体系的 先河。 2.1 武医结合,开创独具中国特色运动创伤学体系的 先河。 郑氏将中国武术和传统医学相结合,并且在传统医学思想指导下,由单一的 成都中医药大学 3 与武术结合发展成为与所有运动项目结合, 创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运动创伤学体 系,成为中国运动医学的一个完整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体育运动中 各专项运动产生创伤的一般规律和持殊规律,研究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尽量 避免伤害事故,为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为提高专项运动竞技水平 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它不同于“武医结合” ,因为,它是在“武医结合”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它不同于“体育医疗” ,因为“体育医疗”只研究通过体育活动 来防病治疗;它不同于西方的运动创伤学,因为那是在微观理论下产生的医学。 郑氏的“中国运动创伤学”是在中医宏观辩证理论指导下,以中医理论为主,并 吸收西方医学的优点而创立的新型医学运动创伤学。 郑氏伤科流派长期深入运动训练、比赛实践,对各运动项目伤病发生特点, 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中医辨证辨病分析,并紧密结合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运动 生物力学等理论和先进的诊疗技术,创建中西医结合防治运动创伤的原则,开展 运动创伤的诊疗工作。 诊断上,坚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积极运用现代先进的诊断检测技术,使运 动创伤的诊断更加具体准确。对于一切急性运动创伤,强调早期明确诊断有无骨 折、有无韧带、肌腱、肌肉完全断裂伤,并尽早给予有效治疗,这对运动员技能 恢复,早日参加训练和比赛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上,坚持“继承不拘泥于古、发扬不离其宗”的精神,特别突出来郑氏 手法、中药、针灸和功能锻炼等综合疗法特色,并结合西医的封闭、理疗、关节 镜微创手术等治疗方法,以补中医伤科之不足。反对用一方一法一药一术治之, 因各法“各得其所宜” ,应“杂和以治之” ,以取得最佳效果。如一切急性运动损 伤, 主张采用整复关节错缝、 整复伤筋的手法, 配合冷疗或外敷中药、 加压包扎、 抬高患肢、内服药、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对于慢性关节、肌肉损伤或劳损、主 张采用手法、针灸、药物、功能锻炼及理疗等综合疗法治之,并根据各项目运动 训练特点、指导科学训练,尽量避免和减少受伤,在适当支持带固定下进行训练 和比赛,采用“边治疗,边训练”原则。如颈椎骨折脱位、环枢椎旋转性半脱位, 采用郑氏理筋按摩和筋穴按摩手法,在牵引下行推挤、旋转手法整复,同时进行 持续牵引下垫枕功能练习,配合中药、理疗等法治之。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解痉 止痛理筋手法,在俯卧位或颌枕牵引下行松解、整复或减压手法,并配合积极地 成都中医药大学 4 颈肩背肌功能练习、中药、针灸、理疗等治之。急性腰扭伤,根据腰椎小关节紊 乱或筋肉损伤情况,采用纵推横揉脊柱肌肉手法、经穴按摩和斜扳、屈伸整复手 法,配合针刺、药物和功能锻炼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解痉止痛理筋手法 和斜扳、牵抖按压或旋转屈伸、摇晃等整复减压手法,配合针刺、药物和功能锻 炼治之。 2.2 主张辨型、辨证、辨病和分期论治,强调五个结 合,精于骨折脱位和软组织损伤的综合治疗 2.2 主张辨型、辨证、辨病和分期论治,强调五个结 合,精于骨折脱位和软组织损伤的综合治疗. 在骨伤诊疗过程中坚持中医哲理辨证思想,做到证型结合、证病结合、局部 与整体结合、主证和兼证结合、动静结合,认真进行辨证论治,在治疗中不拘泥 于分期论治,树立整体观。 对于骨折脱位和软组织损伤等骨伤科疾病的诊治,郑氏主张运用郑氏手法、 按摩、伤科药物、练功术,心理治疗等岐黄医术综合治疗。骨伤科学有别于内、 外、妇、儿等学科,在病因、诊治上独具其特点。因皮肉筋骨经络受损,内伤经 络气血、营卫不贯、脏腑不和等,筋骨局部与整体结合辨证、十分重要,精于皮 肉筋骨损伤辨证是正确诊治的关键。只有气血、经络、脏腑的辩证是不够的,必 须对受伤机转、骨折类型、韧带筋肉断裂程度、神经血管受损程度等进行仔细检 查诊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正确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因此,中医骨伤 科学必须要求医者精悉解剖生理、受伤机转、骨折分型和皮肉、筋骨、经络、气 血脏腑辨证等理论和各种治疗技能。 2.2.1 在伤科诊断学上强调“望问摸认”四诊,并积极结合 影像学检查进行骨伤疾病诊断。 2.2.1 在伤科诊断学上强调“望问摸认”四诊,并积极结合 影像学检查进行骨伤疾病诊断。 郑氏在骨伤科诊断上,总结了“望、问、摸、认”四诊法,特别在“摸、认” 诊断上有独到之处。 “摸”诊显示了骨科局部检查的重要性,是通过医者双手摸 捏手法,仔细察伤,判断患者皮肉筋骨、经络气血脏腑损伤情况。 “认”诊是通 过望、问、摸诊,舌脉象辨证检查,并结合影像学等检查结果,仔细分析,最后 对局部伤损和全身情况做出一个正确的诊断。这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 成都中医药大学 5 法远不能对骨伤科疾病进行诊断的。 在骨折脱位诊断上,郑氏骨科突破了传统中医诊断不足之处,特别重视影像 学检查, 结合受伤机转分析, 对骨折脱位进行认真的病理分型、 症候分类、 诊断, 为手法整复、 中药治疗或手术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在筋伤 (软组织损伤) 诊治上, 郑氏骨伤科特别重视对关节韧带、软骨和肌肉、肌腱有无完全断裂的检查诊断, 擅长摸捏手法、关节不稳试验等检查方法,并结合影像学检查方法,早期对软组 织损伤部位、程度做出正确的诊断。对软组织损伤笼统诊断为“筋伤” 、 “气滞血 瘀” ,是十分不可取的,应尽早明确是什么部位什么软组织损伤,是否是部分还 是完全断裂。只有正确的诊断,才会有正确的治疗和良好效果。对韧带或筋肉损 伤治疗,一般用内外用药和包扎固定是远不够的,因为筋伤易发生筋弛、筋纵、 筋卷、筋孪、筋转、筋翻、筋断、筋歪等变化,因此,郑氏骨科主张认真检查、 辨认筋伤伤损程度和筋伤情况。 2.2.2 在伤科治疗上主张综合疗法,擅长手法正骨、推拿、 固定、药物、针灸和练功相结合,以积极恢复最大运动机能 为目的 2.2.2 在伤科治疗上主张综合疗法,擅长手法正骨、推拿、 固定、药物、针灸和练功相结合,以积极恢复最大运动机能 为目的。 在四肢骨折脱位治疗上,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突出中医特色,强调认 真分析辨认伤因、受伤机制和骨折分型,坚持采用逆受伤机制的拔伸牵引(非对 抗牵引) 、整复手法进行复位,是减少损伤、易于复位成功的科学方法。如肩关 节前下脱位,郑氏总结出了逆受伤机制的上举外屈外旋拔伸牵拉整复新法,疗效 十分满意。 对严重的复杂性骨折或开放性骨折, 郑氏也积极应用了西医的清创术、 骨牵引术和微创内固定手术等治法, 并积极配合围手术期的中医药治疗和康复治 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走出了一条中医骨伤创新之路。 在治疗筋伤时,除了运用整复关节错位手法、中药治疗或冷疗、加压、抬 高等治疗外,应对伤损筋肉进行理筋整复手法,而不是揉包包散的错误手法,使 其骨正筋柔筋正,这有利于筋伤的修复。这是郑氏骨伤科筋伤治疗的中医特色之 一。 由于筋伤修复时间较长, 最易影响关节功能和遗留疼痛, 在早期功能锻炼时, 应在正确的支持带固定下进行,且需固定足够时间为要。 成都中医药大学 6 2.3 擅长长期辨证论治,外损与内伤并重,筋骨同治 的用药思想和辨证施治原则,伤科用药特色突出。 2.3 擅长长期辨证论治,外损与内伤并重,筋骨同治 的用药思想和辨证施治原则,伤科用药特色突出。 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以四诊八纲为据,认真仔细辨证,做到局部与整体 结合、证病结合、主证与兼证结合,外损与内伤并重,查其所伤上、中、下部位, 轻重深浅,伤者年龄、体质强弱、病程长短等,进行早、中、晚三期辨证论治。 辨证施治必须注重科学性,诊断有据,治疗时强调筋骨同治,郑氏伤科用药特色 突出有以下几点: 2.3.1 制方全面,经验丰富 2.3.1 制方全面,经验丰富 内治方面:外伤蓄瘀、大便不通之体质壮实者,可选用导益散、通导丸;气 滞血瘀、伤处肿痛不任攻伐者,可选用七厘散、三七散、四制香附散;老年损伤 瘀滞肿痛,可选用青白散、正骨紫金丹;损伤肿痛兼血分瘀热,可选用筋导散; 损伤神昏、胸闷、恶心者,可选用回生丹;损伤亡血发热,可选用人参紫金丹; 肿消痛减、骨合未接者,可选用接骨丸、双龙接骨丸;筋伤肿痛不剧、关节伸屈 不利者,可选用青白散、术桂散、五加皮丸;损伤风冷气血闭、筋挛、骨痛、肢 体麻木者,可选用铁弹丸;伤后关节僵硬、功能障碍者,可选用铁霜丸;患肢浮 肿、活动乏力者,可选用壮阳丸;肢冷酸痛、腰膝乏力者,可选用玉带丸;筋骨 痿软、气短懒言、四肢倦怠、愈合迟缓属气血损者,可选用人参紫金丹、大力丸; 素问。刺要论说: “筋伤则内动肝骨伤则内动肾” ,若骨折愈合迟缓,兼 见遗精频作,或月经紊乱,筋骨痿软,老年骨折二便失调,可选用玉带丸、健肾 丸等。 2.3.2 组方配伍注重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和取长去短。组方配伍注重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和取长去短。 在正骨成药与方剂中,至少用了 30 多个对药。其中有其他医家常用的 对药配伍,如乳香与没药、当归与白芍、当归与川芎、黄芪与当归、川乌与草乌、 羌活与防风、桂枝与白芍、茯苓与木通、人参与茯苓、枸杞子与菟丝子等等。亦 有郑氏的治伤经验对药,例如:导益散中,大黄与当归同用破瘀不伤血;铁霜丸 中,杜仲与续断同用补而兼通,能补肝肾、强筋骨、利关节;虎骨木瓜酒中,桑 寄生与续断同用养血祛风、强筋健骨,桑寄生与桑枝同用养血润筋、通络利节, 牛膝与木瓜同用通利血脉、舒筋活络而善治腰腿筋骨拘挛;保胃散中,砂仁与白 成都中医药大学 7 豆蔻同用化湿和胃、理气止痛等等。 2.3.3 博采众长,颇有创新博采众长,颇有创新 医宗金鉴方正骨紫金丹治跌打扑闪挫损伤淤血疼痛。 袖珍方载自然 铜与蛰虫同研为散服治损伤骨折。郑氏将此二方合并做蜜丸(自然铜火锻醋淬至 酥碎) ,名接骨丸,用治跌打骨折血瘀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本草衍义用五灵 脂、川乌、乳香、没药做丸剂,治风冷气血闭,手足身体疼痛、冷麻。 和剂局 方用五灵脂、川乌头、乳香、没药、麝香作丸,名铁弹丸,薄荷酒磨化服,治 中风筋挛骨痛或跌打损伤肢节疼痛。 郑氏将 和剂局方 铁弹丸 “薄荷酒磨化服” 改为用少许薄荷冰入药做蜜丸或水丸,用开水或酒服,使用方便,善治旧伤肢节 冷痛、腰腿痛麻木不仁,尤其对坐骨神经痛有良效。乳香、没药功效相侔,皆能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二药每每相兼而用,但是内服有时会出现服药后胃不适、 恶心、呕吐等反应,故不一定非二药相配不可。没药乳香散(御药院方:没药、 乳香、当归、白术、白芷、肉桂、甘草)治跌扑伤痛。郑氏将该方中没药减去, 名术桂散,治陈旧性筋伤、腰肌劳损,不仅疗效好,而且基本无胃肠反应。外用 一号新伤药散,功能化瘀退热、消肿止痛,用治一切新伤,疗效卓著,长期广为 传用, 并为当代大型工具参考书 实用运动医学 收载。 该方重用黄柏是其特点。 损伤初期常见局部瘀血发热,瘀血发热又会加重血脉瘀阻,治宜散瘀清热。传统 认为,黄柏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动物试验证实,黄柏可减轻局部充 血,外用能促进皮下淤血吸收。黄柏又具粘滑之性,因此,黄柏外用既能清热解 毒,又可祛瘀消肿,当为治新伤局部瘀血发热、肿胀疼痛之主药。外用活络膏, 实由证治准绳治诸损肿痛的“定痛当归散”与“止痛药”二方化裁所出。是 方以当归、川芎、续断、乳香、没药、红花、血竭活血散瘀,祛风止痛,共为方 中主药;辅以羌活、独活、白芷、排草祛风湿,除痹痛;再以丁香、檀香、山奈、 肉桂散寒邪,通血脉,行滞气;用桐油、黄丹熬作基质,制膏外用。可见,活络 膏是以活络散瘀、止痛为主,兼具祛风散寒、温经通痹之效,为治陈旧性损伤、 慢性劳损、风寒湿痹的重要制剂。 2.3.4 精于治伤,旁通痹症、骨病精于治伤,旁通痹症、骨病 郑氏不仅擅长治伤,对治痹症和骨病也经验丰富。外用活络膏、狗皮膏、熊 油虎骨膏、旧伤药散,内服铁弹丸、五加皮丸、冷膝丸、筋导散、风湿马钱散、 成都中医药大学 8 五加皮酒、关节炎内服酒等,都是用治陈旧性损伤和痹症的良方。外用珍珠散、 灌骨散、生肌散等,则是治疗骨感染、骨髓炎很有实效的制剂。 2.3.5 外治不拘一法,用药尤为入细外治不拘一法,用药尤为入细 由于外力与症状轻重不同、兼证不同和个体差异,用药不能拘于一法一方。 基于此,郑氏治伤注重持重病机,多法多方,外敷药也是如此。例如,用治陈旧 性损伤,风寒湿痹的外用膏药有活络膏、狗皮膏、熊油虎骨膏、乳香膏等;外敷 新伤药散有 5 种;外敷接骨药散有 7 种,其中 5 号接骨药散可谓经验独到,该药 用于已有骨痂生长而又未达到临床愈合的陈旧性骨干骨折对位不良,需要行“手 法折骨”术后重新整复者;治疗膝关节损伤和半月板损伤的外敷药散有 7 种。此 外,药房常年备有 30 多味中药粉,用于随证加味,或配制新方。 3 郑氏对于中医骨伤科学的创新、贡献及郑 氏骨科的特点 3 郑氏对于中医骨伤科学的创新、贡献及郑 氏骨科的特点 3.1 正骨十二手法 3.1 正骨十二手法 3.1.1 摸法摸法:医者用单手或双手(四指和拇指指腹)在患处和患处周围做轻柔 而细微的触摸,以判断是肌肉、肌腱韧带的损伤或骨折脱臼,判断其受伤程度。 在临床上有时摸中有捏,捏中有摸,肌肉不发达部位如胫腓骨用轻摸,肌肉丰满 的肢体如大腿需轻摸重捏相配合、结合 x 线检查充分了解骨折或脱位的移位情 况,采取相应的手法整复。在整复过程和整复后用摸法检查复位的效果。所以, 它是骨折、脱臼的基本手法。 治疗范围治疗范围:全身关节,骨骼筋伤。 3.1.2 拉法拉法:用双手或两人分别握住患处上、下端拉开骨折的重叠移位,也可 矫正部分成角及旋转移位。一般沿伤肢纵轴方向牵拉,为了提高整复效果,有时 牵引的方向还应根据骨折、脱位类型和移位的方向而定。行拉法时用力要持续平 稳,不能时轻时重,切勿用力过猛,防止过牵。此法应用广泛,凡需要复位的骨 折、脱臼均需采用拉法。 成都中医药大学 9 治疗范围治疗范围:脱臼、骨折有重叠。 3.1.3捏法:捏法: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并拢)的指腹在患处紧捏(相对 用力挤捏患处) 。 治疗范围治疗范围:脱臼、骨折(斜形骨折、粉碎骨折、螺旋型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 3.1.4 按法按法:用单手或双手的掌根、掌心、手指(一指或四指)用力按压高凸 畸形之患处,使之复位。 治疗范围:治疗范围:以矫正成角畸形(锁骨、尺桡骨成角) ,关节脱位,屈曲型 脊柱压缩性骨折。 3.1.5 提法提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或食中指)夹住内陷的骨折端用力向外提,使 折端复位,也可用两手拇指、食指夹住骨折两端,用力向外提。提法和按法常配 合应用,在矫正前后侧移位时。 治疗范围治疗范围:多用于锁骨、尺桡骨、胫腓骨、掌骨骨折。 3.1.6 推法推法:医者用拇指或手掌推运移位的骨折端使之复位。 治疗范围:治疗范围:此法用于关节脱位、骨折有侧向移位而无重叠者,可用推法 使之复位。 (如侧向脱位、肱骨干、肱骨髁上骨折) 。 3.1.7 推转法推转法:医者一手握住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远端用力推转折端,使两 骨折端相对合。推转方向应与骨折移位方向相反,远骨折端绕过近骨折端边缘回 旋。在作推转手法之前,助手拔伸手法要轻重适当,先作重力拔伸使周围软组织 松弛, 在作推转手法操作时轻力拔伸, 但不能过轻。 在肌肉丰满部位如股骨骨折, 助手双手固定病人骨折近端,术者双手握住其骨折远端,进行推转(回旋)如尺 桡骨、肱骨干术者一手握近端,一手握远端用力推转。 治疗范围:治疗范围:用于骨干骨折两断端旋转背向移位者(斜形、螺旋形骨折, 儿童尺桡骨下段背向移位) 3.1.8 送法:送法:医者一手或双手握住伤肢骨骼的远端进行推送。 治疗范围:治疗范围:肩关节盂下脱位,骨折分离移位者。 成都中医药大学 10 3.1.9 端法:端法:医者用一手按住头顶后部,另一手托下颌并将头向左、右、前、 后搬动。 治疗范围治疗范围:颈椎小关节紊乱,颈部肌肉挫伤,失枕,注意此法必须在颈 部肌肉放松情况下进行操作。 3.1.10 搬法:搬法:有两种操作。一种是医者用手握患肢远端,作被动屈伸或内收、 外展活动。 另一种是医者一手握关节远端, 另一手握关节近端作被动屈伸或内收、 外展的搬动。前者是整复骨折、脱臼的一种辅助手法。后一种为恢复关节功能。 搬动时动作要轻巧禁止施用暴力。 治疗范围:治疗范围:是整复骨折、脱臼的一种辅助手法,恢复关节功能,也用 于检查复位情况。 3.1.11 摇法:摇法:医者一手握脱位或骨折部位近端,另一手握远端作各个方向的 旋转活动。此法可松解关节粘连和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骨折的纤维连接期行折 骨术后再复位。 治疗范围治疗范围:陈旧性关节脱位或陈旧性骨折行手法复位的辅助手法。 摇法 和搬法配合使用,在恢复关节功能时一般先摇后搬。 3.1.12 挂法:挂法:医者握住伤肢远端用力向下牵拉,然后以一定弧度向上推送, 使之归位。 治疗范围:治疗范围:下颌关节脱位(双手拇指压臼齿,其余四指托下颌骨向后 上送) ,肩关节、髋关节脱臼。 在临床上以上手法有时单独应用,有时配合应用,捏按、推捏、搬摇,灵 活掌握辩证应用。 3.2 十五种按摩手法 3.2 十五种按摩手法 3.2.1 表面抚摸表面抚摸 【手法】:用单手操作,以手掌或指腹贴放在皮肤上。轻轻地作来回线形 的或圆形的或螺旋形的摩动作。 成都中医药大学 11 【要领】:耸肩,肘关节微屈,腕部维持伸直位,五指自然稍稍分开,用 全掌(或拇指指腹和四指指腹)轻轻贴放在患部的皮肤上。磨动时发力点在肩, 由肩而肘而手;磨动时手不离开皮肤,动作要灵活、轻缓而柔和,使被动按摩者 有舒痒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仅仅局限在被按摩区域的皮肤上; 按摩的力量要均匀, 由轻到重,又由重到轻;按摩的速度可快可慢,应视病情的轻重灵活应用,慢的 一分钟五十至七十次,快的一分钟一百五十次。 【作用】:能使皮肤表面衰老细胞脱落,改善皮脂腺和汗腺机能,恢复皮 肤敏感性,缓解肌肉疼痛和紧张状态,有助于局部消肿、止痛、消除麻木。此外, 对神经系统还有镇静、催眠的作用。 【应用】:按摩的开始和结束,都运用此手法。 3.2.2 揉捏按摩揉捏按摩 【手法】:手掌自然伸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手呈钳形,将掌心和各 指紧贴于皮肤上,五指和掌心用力,作不移动的揉捏,或线型向前移动的揉捏, 或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揉捏。揉捏到一定的距离时,手掌不离开皮肤迅速抽回,如 此反复进行。 【要领】:揉捏用力在手指及掌心上,动作要圆滑;力量大时可达于骨面, 应视病情的需要而掌握手法的轻重。在操作上有捏、揉的动作,拇指圆形揉的动 作很明显。捏是五指同时用力的动作;捏和揉的动作是同时发生的。操作时,拇 指呈螺旋式旋转行进,手撤回要直。 【作用】:使深部组织、血管、神经均受到良好的刺激,能松解深部的肌 肉,肌腱。关节和韧带粘连,通经活络,使深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旺盛,是消除疼 痛麻木和散瘀的手法。 【应用】:多用于肌肉劳损,风湿症和陈旧性损伤瘀血迟迟不散。 3.2.3 揉揉 【手法】:用手掌或掌根或指腹(拇指腹或四指指腹)贴于皮肤上,轻轻 回旋的揉动,也可用与肌纤维纵轴相交的横向移动。 【要领】:依不同部位而采用合适的手型,根据具体情况,力量可轻可重, 频率可快可慢,作用力可深可浅。揉动的手指或手掌不离开接触的皮肤,仅使该 处的皮下组织随指或掌的揉动而滑移,每分钟六十次左右。 成都中医药大学 12 【作用】:消除外伤引起的肿胀和气血凝滞,促进血液淋巴液通畅,也有 缓和刺激和减轻疼痛的作用。 【应用】:四肢、躯干、腹部、头部等处,均可用此法。 3.2.4 搓搓 【手法】:两手自然伸直,五指并拢,两手夹住肢体对称部位,相向用力, 方向相反,来回搓动肌肉或肢体。搓法操作必须双手进行。 【要领】:沉肩,垂肘,两手合夹患者肢体,作上下或前后往返的搓动; 动作要快,协调,双手力量要均匀、连贯。频率一般较快,一分钟可达两百次以 上。应视伤情不同,确定手法轻重。搓的特点在于连贯性强。 【作用】:搓动皮肤、肌肉,使其松弛,血液畅流,促进组织代谢,消除 肌肉的酸胀、疲劳,提高肌群的工作能力。 【应用】:在四肢、胸胁和腰背的肌肉以及肩、膝关节处多用搓,它常在 每次按摩的后阶段应用。 3.2.5 捏捏 【手法】:手掌自然伸开,四指并拢,每指外展,成钳形,拇指和四指捏 着被按摩者肢体,不断地用力作对合动作。操作进行移动或不移动均可,但拇指 和四指力量要平衡。手指捏:用于手、足、肌腱肌腹、跟腱及脊背。掌指捏:肩 部、颈部、腰臀部、大腿、小腿。 【要领】:松肩、垂肘,并保持一定的力量,用拇指和四肢捏握肢体,五 指齐力做间断的对向动作。肌腱、韧带用五指指尖捏,肌肉用指腹捏。保持每分 钟做五十到六十次的频率。 【作用】:促进萎缩肌肉张力的恢复。同时也可以消除组织的肿胀和肌肉 酸胀的疲劳感,缓解肌腱挛缩等。 【应用】:关节脱位,四肢骨折,尤其是陈旧性肘关节和指关节伤患所致 的功能障碍,常用此手法。 3.2.6 摩擦摩擦 【手法】:手掌自然伸开,五指伸直并拢。全掌紧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 形或回旋形的摩擦,也有用拇指指腹作的。 成都中医药大学 13 【要领】:先摩动,然后再擦。操作时,手掌要紧贴于皮肤上,摩擦时力 量要大而均匀;以肘带手,腕固定不动,垂肘而擦,力达于深部;动作要迅速、 利落、灵活和连续不断,使肌肉、皮肤有热舒感。 【作用】:对组织是一种强有力的良性刺激。能兴奋肌纤维和神经,摩磨 擦后,局部产生大量的热。能提高局部温度,加速血液、淋巴液的循环,调整血 液重新分配和改善组织营养等。 【应用】:多用于腰背部和肌肉丰满部位,对肌肉麻痹、萎缩、慢性劳损 的酸痛和风湿痛等。 3.2.7 推压推压 【手法】:手掌自然伸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手成钳形,以手的掌根 和小鱼际肌侧紧贴于皮肤上, 作直线向前的推压。 在脊柱上, 是用两拇指成“八” 字形,沿脊柱两侧推压。 【要领】:按摩腰背部时,最好取弓箭步姿势。要求扎根在足,发劲在腿, 主宰在腰,形于手指。操作时,沉肩,垂肘,塌腕,手紧贴皮肤,有节奏地作间 断地一推一压, 或不间断地推、 压同时并举, 缓缓向前推动, 动作不宜过快过猛。 推压至一定距离时将手撤回,撤手动作缓如抽丝,然后在重复着做。在四肢做推 压时,按照四肢的阴面(内侧)和阳面(外侧),推压方向既可是向心性的也可 是离心性的。 一般地说, 静脉主要分布在肢体的阴面, 阳面则多为动脉的分布区, 所以推压手法在阴面是向心性的,在阳面则是离心性的。在脊柱上推压手法的方 向是由上而下, 分别在左右两侧进行。 在腹部是从上而下, 且要求动作柔和轻缓。 【作用】:消散积气,散发瘀血,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应用】:用于消除腹部胀满,腰部疼痛,亦适用于消除四肢肌肉疼痛和 瘀血肿胀等症。 3.2.8 摇晃摇晃 【手法】:一手握着关节近端肢体,另一手握着关节远端肢体,作回旋转 动或屈伸运动。主要关节的摇晃手法,分述如下:手指及指关节:一手握着患肢 手掌,另一手捏着患指指尖,作屈伸和回旋运动。 【要领】:按关节功能活动范围大小,作相应的环绕旋转,或上下左右的 摇晃,活动幅度应由小渐大,一般地说,不能超过其生理活动范围之外,动作要 成都中医药大学 14 和缓有律。颈部的摇晃最后的扳动手法,始终是向患病侧扳。膝关节的摇晃,如 伤在膝外侧,即向内摇晃,反之,则向外摇晃。 【作用】:松解关节滑膜、韧带、关节囊的粘连和皱缩,灵活关节,尤其 在关节功能障碍、强硬等情况下,用此手法极其有益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应用】:多用于四肢关节,但应根据关节活动范围,作不同幅度的摇晃, 不可用力过猛。一般的关节酸软痛、陈旧性损伤和功能障碍等都可用。但损伤重 者或刚伤后不能用。 3.2.9 抖动抖动 【手法】 : 抖动是一种被动活动的按摩手法, 抖动适用于以下部位: 腕部: 两手握腕关节上部,病人的手下垂,作轻轻的上下的柔和抖动。肘部:一手握病 人的手,另一手握着肘关节上部,病人微微屈肘,缓和地作左右或上下方向的抖 动。肩部:一手按肩部加以固定,另一手握患肢的手,向下牵拉,并轻轻抖动肢 体。腰部:医生和病人相互背对背,肘挽肘地由医生背起来,医生的臀部抵在病 人的腰部,作左右摇晃后的上下抖动。此外,也可让病人俯卧,双手上举握住按 摩床前沿,医生站于足端,双手握小腿下部,在牵拉下作上下抖动。髋部:病人 取仰卧或俯卧姿势,医生双手握着踝部,提起下肢抖动。 【要领】:令患者被做的关节充分放松,肌肉弛缓,医者用巧劲儿不过力, 抖动幅度渐增,不使其有难受的感觉。 【作用】:松弛肢体肌肉骨节,加宽椎间隙,有利椎间盘突出物的还纳和 解脱小关节突移位,缓解伤后所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 【应用】:多用于四肢关节,常与摇晃法联合应用,以取得协同的效果。 3.2.10 提弹提弹 【手法】:根据部位的不同需要,用拇、食、中三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 将肌肉或肌腱提起,然后,当放开时用手指一弹(似提弹弓弦)。 【要领】:要抓住肌肉或肌腱,提弹时要有力而迅速,快提快放。具体应 用时,可单做提而不弹。弹时,必须提,再继以拨动的手法,并且拨动的手指应 在肌腹的中间部位。 【作用】:能强烈地刺激神经、肌肉和肌腱,有助于使紧张的肌肉松弛, 促进血液畅通,恢复神经感觉,强健萎缩的肌腱。 成都中医药大学 15 【应用】:适用于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肱二 头肌、股直肌、竖脊肌、小腿三头肌和跟腱等的劳损紧缩和麻痹,以及坐骨神经 痛等病变,较短的肌肉用提;较长的肌肉提弹并举。 3.2.11 振动振动 【手法】:一手掌贴于皮肤上,另一手握空拳,有节奏地击打贴于皮肤上的 手背。 【要领】:打击力量应较重,使按摩者觉得内部有被振动的感觉。打击之频 率应随打击之力量而转移,轻者快,慢者重;但力量不宜过重,以只能达到 肌肉层为适宜。一般每分钟作六十次左右。 【作用】:能间接振动深层组织和内脏各器官,有顺理气血,消除闷气、凝 滞等作用。 【应用】:多用于胸、背部深层组织的损伤和头部损伤。 3.2.12 叩砸叩砸 【手法】:是用手指指尖或握成空拳叩击肌肉的一种按摩手法。根据手形的 不同,可以分以下三种: 空拳盖击:各指向拳心屈曲,呈空拳状各指中节指背 和掌根部叩击肌肉。空拳竖击:手握成空拳状,与盖击手法相似,但在叩击肌肉 时,是以手之侧方(小指侧)锤击,与肌肉接触面较空拳盖击小,振动组织较深 而重。指尖叩击:各指略为分开,并微屈手指指关节,用指尖叩击。用于头部。 【要领】:空拳盖击和竖击多以双手进行,指尖叩砸则用单手操作。动作应 轻松,协调并有节奏,手腕应灵活而不僵硬。空拳盖击和指尖叩砸发力在腕;空 拳竖击发力在肘。三者用力以指尖叩砸最轻。 【作用】:能使肌肉受到较大振动,有兴奋肌纤维、神经的作用,消除因伤 而引起的瘀血凝滞,促使血液循环畅通,消除疲劳、酸胀和神经麻木。 【应用】:在腰部、臀部、腿部等肌肉肥厚的区域,用空拳盖击、竖击或掌 侧击;胸背部用拍击;头部用指尖叩击。 3.2.13掌侧击掌侧击: 【手法】:两手各指伸直,并自然地微微分开,以手的侧方(小指侧)叩击 肌肉。侧击颈部时,应以小指外侧叩击,抛腕用力,动作宜轻快。而其它部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 16 如肩、腰、腿部,可用小鱼际肌叩击,以肘关节带动前臂,腕关节不锁死,动作 幅度稍大好似“ 剁肉馅”一般.。 【要领】:动作要灵活,有节奏,力量要均匀,快慢要适中,两碗用力要协 调和灵活自然,不可用僵力。 【作用】:能使肌肉受到较大的振动,有兴奋肌纤维,神经,使之松弛的作 用,是一种强有力的,能消除疲劳和酸痛的手法。 【应用】:四肢和躯干的肌肉肥厚及范围较大的部位,均可用此手法。特别 是经过紧张的运动竞赛以后,有助于消除肌肉的疲劳和酸软痛。对陈旧性损伤兼 外邪之酸痛病症,亦有好效。遇新伤病历,当酌情应用;若系骨折,而骨折端骨 痂又未形成之前,一般则禁忌用此手法。 3.2.14 拍击拍击 【手法】:以手指或手掌在肢体上做有节律的轻轻拍击动作。用单手或双手 操作均可。 【要领】:拍击时,发力在腕,要求腕关节的活动非常灵活,用力要轻巧而 有反弹劲,应用手指指腹接触肌肤。用两手操作时,动作要协调配合好。拍 击的频率一分钟约一百二十次。 【作用】:能调理气血,缓解闷痛,消除瘀积。 【应用】:适用于胸部和背部因用力不当或受剧烈之闪扭而引起的内部震动 和岔气。 3.2.15 按压按压 【手法】:用掌根或掌心紧紧地贴在肌肤上,用较大的力量向下按压,用单 手或双手重迭操作。 【要领】:沉肩,垂肘,充分塌腕,手紧紧按贴在皮肤上。用力由轻到重, 逐渐增加,需要时可借助按摩者的体重施加于患部。按压之频率不宜过速,力要 贯足、干脆、有间歇,每分钟约做二十次;重复次数也不宜过多,每回作一分钟 即足。 【作用】:能帮助轻微移位的骨骼还位。 【应用】:适用于腰骶部外伤,如对腰椎间盘突出,小关节突轻微移位,以 及骶髂关节轻度错缝等病例,常用此手法。 成都中医药大学 17 3.3 十二种经穴按摩手法 3.3 十二种经穴按摩手法 经穴按摩,手法多种多样,根据作者的临床经验,把它归纳成按、摩、推、 拿、分、合、揉、掐、捻、压、运、搓等十二法。常用的有按、摩、推、拿、分、 合、揉、掐等八个手法。此外,捻、压、运、搓等四法,因与按摩手法基本相似, 在此不再赘述。 3.3.1 按按 手法:用拇指或中指或食指、中指并拢,按在经穴处或某一部位上,其余手 指协同助力,在局部作来回直线形或圆形的按法。用一指作单例穴位按或二指作 材称穴位的按均可。 要领:施力必须由轻而重,切忌猛然重按。力量须达肌肉深部,使被按者有 胀、酸的感觉,但无痛感。在穴位上按时,指不移动,只是力量轻重有所增减。 但在经络途径上按时,则是移动的间断性按法。若局部肌肉有硬结样的病变。则 可在其周围作圆形的按法。 作用:通滞、通络。 应用:头昏痛时,用两手中指,对称按压双侧太阳穴、鬓角穴,然后用手掌 按颈后部。 胸闷气时, 用两手食指和中指顺肋间隙来回按压。 若系肌肉酸胀软疲, 轻度扭伤或腹胀,可按局部及其邻近的经穴。此外,刺激浅在的穴位(如膝髎、 跟内、跟外),亦可使用此法。 3.3.2 摸摸 手法:用拇指指腹或手掌之尺侧(小鱼际),在躯体某部或穴位作轻缓的盘 旋摩动。以拇指摩时,其余四指起支持作用,但不用劲。根据患部的大小,可单 用一拇指,也可用双手拇指;双手摩时,着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 要领:施力宜轻,力量应保持恒定,不能时轻时重,手法应轻软柔和,不宜 过快,使被按摩者感到肌肤舒痒和微热。 作用:理气和中、止痛。 应用:用于治疗各种陈旧伤,胸大肌凝气、腹胀、大腿内侧肌肉拉伤及一切 轻度挫伤。 说明:此法力轻而柔和,开始着力是由轻变重,结束时是由重变轻,本法施 成都中医药大学 18 术的面较小,只局限于伤处。着力轻而保持恒定。它与按法不同,按法是按而不 动, 摩法是手指虽不离开病人的肢体, 但要移动, 即所谓 “按而留之, 摩以去之” 。 在一般轻度新伤或凝气之后,可立刻施用。此法多用于狭窄、肌肤薄弱或敏感性 强的部位,因此,可补助抚摩之不足。 3.3.3 推推 手法: 用指腹或掌根在肢体经络上作直线形的推动, 推动的方向随部位而异, 四肢一船由下而上,胸、腹部,可用单指或多指(二至三指)分开贴于体壁,由内 向外作“八”字形的推动。 要领:施力应大于摩法,宜达肌肉深处,使被按摩者有舒畅、轻松的感觉。 在胸部推时,手指指腹应贴在肋间隙用力。 作用:通经络、行气。 应用,肋间肌痛,背阔肌酸痛或腹部胀满,可采用此法。 3.3.4 拿拿 手法:用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屈成弧形,扣按在对称的两个穴位上(如 肱双穴、筋舒穴和三阳络),以对合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插画人物头像绘制技法
- 2026届江苏南通市启秀中学九上化学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文职类的月度工作总结
- 公司晋升工作总结
- 2026届山东省禹城市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宜兴市外国语学校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广西防城港市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区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福建福州延安中学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护理文书考试题(附答案)
- 《2.1.3 活化能》参考课件
- 【物业分享】神秘顾客(交付项目物业服务体验)调查评分表
- DZ∕T 0173-2022 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正式版)
- 宠物服务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3年高中语文课内古文精读20:滕王阁序(王勃)
- 当代媒介素养 课件 高萍 第1-5讲 媒介素养范畴-受众认知结构与个体差异
- 《预防脊柱侧弯》课件
-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基础应用化学(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低压配电柜技术规范书
- 《隐身技术概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