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心肺复苏及心血管.doc_第1页
2010心肺复苏及心血管.doc_第2页
2010心肺复苏及心血管.doc_第3页
2010心肺复苏及心血管.doc_第4页
2010心肺复苏及心血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心肺复苏及心血管 急救指南主要变化 江西省儿童医院门急诊中心 付志萍一、心肺复苏的意义l 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至8分钟内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 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支持或自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作 即心肺复苏。二、前言l 2010 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共同在德克萨斯的达拉斯举办的 2010 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及治疗建议国际指南会议.l 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 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更新后正式发布于美国循环,复苏杂志 .三、2005年以来cpr的新进展l 2005年版cpr指南是有争议的问题和主要变化是单人cpr时,将按压/通气比由15:2改为30:2,除颤从连续性3次改为1次并立即cpr,以减少胸外按压中断。自此5年以来,复苏科学取得了如下进展。1、强调急救医疗体系(ems)和cpr质量的重要性2、证明施救者实施cpr的效果3、强调cpr质量4、加强院内cpr登记5、弱化cpr装置和药物的作用6、强调心脏骤停后的重要性7、强调教育和实施的重要性四、2010指南的主要变化 2010年指南的关键变化原 因l 按照心肺复苏术中c-a-b的顺序,对于没有意识,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的成人,应首先给予胸外按压。 因此,呼吸作为心脏骤停后简要检查的一部分,应放在胸外按压,开放气道,2次通气之后 。 生存链的变化l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简化流程 专业人员bls整体流程(新版)l 2010(新):胸外按压先于通气 l 2005(旧): 成人心肺复苏,首先开放气道,检查是否有正常呼吸,2次通气后再做30次胸外按压,如此循环 原 因l 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量,研究表明,心脏骤停时,患者经过抢救的生存率要比那些未作cpr的高。 l 动物数据表明,延误胸外按压会减少生存率,所以被延误的情况应最小化。 l 胸外按压不受体位的影响,可以即时进行,而定位头部和进行嘴对嘴呼吸都需要花费时间。 l 在双人抢救时,c-a-b的优势更突出,在第一个抢救者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第二个抢救者施行开放气道。在开始做人工呼吸时,第一个30次胸外按压也就结束了。l 不管是单人还是多人抢救,以胸外按压开始cpr不会推迟进行人工呼吸这点应该明确。 从“a-b-c” 到 “c-a-b” 原 因l 胸外按压的深度:至少5cm 2010(新):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至少 5cm。几乎等于胸廓前后径的20%,在儿童按压深度至少胸腔前后径1/3(对于大多数婴儿相当于4cm,对于大多数儿童相当于 5cm)l 2005(旧): 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 4-5。儿童前后径的1/3或一半 原 因l 胸外按压通过挤压心脏增加的血流量,可以为脑和心脏提供氧和能量。 尽管建议按压时要用力按,快速按,从几年来的实际操作情况看,多数抢救者按压深度还是不够。 此外,现有科学表明,按压深度至少5 时比4 更有效。 介于这个原因,2010aha规定了cpr和ecc胸外按压时的最小深度。 按压时胸壁回弹 按压的频率原 因l 按压次数,中断时间,决定了胸外按压的频率。这也是影响正常循环和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在大多数研究中,胸外按压次数与存活率成正比。作为cpr组成的重要部分,胸外按压不仅要把重点放在按压频率上,也要尽量缩短中断时间。按压不足或频繁中断将会使每分钟的按压次数减少。 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l 2010(新): 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即“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压,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接管。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胸外按压。另外,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 在到达抢救室前,抢救者应持续实施cpr l 2005(旧): 没有区别抢救者是否受过培训。 仅建议旁观者可以在指导下行胸外按压原 因l 对于未受过培训的抢救者来说,通过电话,就可实行仅有胸外按压的cpr。 然而,经过训练的救援人员,还是应该胸外按压和通气同时进行。 2010 指南继续强调的重点电除颤(二)高级生命支持ca后的治疗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 特殊情况下的复苏 记住!几个最主要变化是: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2几个数字的变化:(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 复苏气囊的使用u 复苏气囊使用的适应症及禁忌症u 复苏气囊的构造及工作原理u 复苏气囊的使用方法及通气有效指征u 复苏气囊的消毒保养 概 述u 复苏气囊又称加压给氧气囊(ambu)u 是进行人工通气的简易工具u 尤其是病情危急,来不及气管插管时,可利用加压面罩直接给氧,使病人得到充分氧气供应,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复苏气囊使用适应症u 膈疝u 中等以上活动性咯血u 大量胸腔积液 复苏气囊的类型气流充气式气囊 自动充气式气囊 自动充气式气囊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复苏气囊的使用流程 复苏气囊的使用u 检测整套装置的性能 简易呼吸囊与病人的连接方式1、面罩2、气管插管3、气管切开 注意事项 u 持续复苏气囊加压给氧 2 min应插入胃管排出胃内气体。u 高度怀疑气胸的病人应控制挤压的压力和频率 效果评估u 患儿胸部微有起伏 u 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u 心率迅速回升u 面色转红润u 自主呼吸恢复关注复苏气囊拯救生命 气管内插管术 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 在全身麻醉时:难以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者如颅内手术、开胸手术、需俯卧位手术等;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的病人,如肿瘤压迫气管;全麻药对呼吸有明显抑制或应用肌松药者;都应行气管内插管。 气管内插管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机械通气者,心肺复苏,药物中毒以及新生儿严重窒息时,都必须行气管内插管。 气管内插管方法分类 u 经口腔插管 气管插管的优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 便于实行辅助呼吸和人工呼吸 麻醉医生可以远离手术区,尤其 适用于颅 脑 、颌面、五官和颈部手术 可以减少呼吸衰竭的病人呼吸道无效腔,便于给氧吸入和辅助呼吸 插管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 准备合适的喉镜,导管内导丝、吸引管、牙垫、注射器、胶布等; 准备麻醉面罩和通气装置; 听诊器、氧饱和度监测仪。 喉镜的安装( ) 气管导管的选择l 一般成人用内径id(mm) 7 8.5导管l (男:id 7.5 8.5 女: id 7 8.0)l 小儿气管导管选择id早产儿2.5 3.0mml 足月儿新生儿 3.0mm 3.5mml 6m 12m 3.5mm 4.0mml 12m 24m 4.0mm 4.5mml 2岁以上按公式id=4+年龄岁4(无套囊导管) id=3+年龄岁4(带套囊导管) 气管导管插入深度l 导管插入合适深度(气管隆突上)的计算方法: 年龄岁2 + i2(2岁以上小儿) 或插入深度=导管内径(mm)3例如导管内径3.5mm,则插入深度等于 3.5 3= 10.5cm经口腔明视气管内插管方法 4.如采用弯镜片插管则将镜片置于会厌与舌根交界处(会厌谷),用力向前上方提起,使舌骨会厌韧带紧张,会厌翘起紧贴喉镜片,即显露声门(左图)。如用直镜片插管,应直接挑起会厌,声门即可显露(右图)。5.以右手拇指、食指及中指如持笔式持住导管的中、上段,由右口角进入口腔,直到导管接近喉头时再将管端移至喉镜片处,同时双目经过镜片与管壁间的狭窄间隙监视导管前进方向,准确轻巧地将导管尖端插入声门。借助管芯插管时,当导管尖端入声门后,应拔出管芯后再将导管插入气管内。导管插入气管内的深度成人为45cm,导管尖端至门齿的距离约1822cm。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 1.插管操作技术不规范,可致牙齿损伤或脱落,口腔、咽喉部和鼻腔的粘膜损伤引起出血。用力不当或过猛,还可引起下颌关节脱位。2.浅麻醉下行气管内插管可引起剧烈呛咳、喉头及支气管痉挛;心率增快及血压剧烈波动而导致心肌缺血。严重的迷走神经反射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预防方法有:适当加深麻醉,插管前行喉头和气管内表面麻醉,应用麻醉性镇痛药或短效降压药等。3.气管导管内径过小,可使呼吸阻力增加;导管内径过大,或质地过硬都容易损伤呼吸道粘膜,甚至引起急性喉头水肿,或慢性肉芽肿。导管过软容易变形,或因压迫、扭折而引起呼吸道梗阻。4.导管插入太深可误入一侧支气管内,引起通气不足、缺氧或术后肺不张。导管插入太浅时,可因病人体位变动而意外脱出,导致严重意外发生。因此,插管后及改变体位时应仔细检查导管插入深度,并常规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