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命运 观后感 信仰改变国家命运.doc_第1页
国家命运 观后感 信仰改变国家命运.doc_第2页
国家命运 观后感 信仰改变国家命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命运 观后感 信仰改变国家命运近日,我认真看完了讲述我国“两弹一星”研发历程的29集大型纪实性主旋律革命史诗大片国家命运。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一个个不世的功勋,让我们不禁为这些“两弹一星”功臣们感慨万千,肃然起敬。探究功勋的背后,不难发现都源于他们都有一种强力的改变国家命运的信仰,是信仰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信仰是奋发图强的“催化剂”。“两弹一星”研发业绩是令人称颂的,但是研发的背景和条件却是令人咋舌的。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正处于创业的艰苦时期,白手起家,百业待兴。而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公开对中国进行核威胁。新中国的最高层清醒地意识到:要打破美国的核威胁,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武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百年耻辱,重新站起来的新中国如何才能改变受人讹诈威胁、仰人鼻息的不利局面,国家领导人和前辈高瞻远瞩,运筹帷幄,选择了“两弹一星”作为突破口。通过“两弹一星”的研发,实现了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跨越式发展,改变了国家命运和形象,使中华民族能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中国人经常讲,人定胜天。只要我们有着执著的信仰、坚定地信念,不管条件再艰苦、环境再恶劣,都会直面苦难,迎难而上,直至取得成功。一是缺仪器设备。按照当时的条件,研发“两弹一星”的条件是根本不具备的。剧中有一个场景,任新民用自制仪器对导弹进行通电测试,苏联科学家施尼亚金见状大怒,当场摔坏仪器。可当时这自制的仪器还是跑遍了北京市科研单位才借到的。一个国家,一台像样的通电测试仪器都没有,贫穷的状况可见一斑。但是他们只能千方百计想办法,绞尽脑汁破难关,自己动手研制改进测试仪器,二是缺科技人才,对于“两弹”工程来说,最大的难题还不是钱,而是缺乏科技人才。原子弹方面,宋任穷和钱三强一起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导弹方面,钱学森却苦于无人可调。聂荣臻为此专门召集会议,向各大学要人。时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将一批技术人才输送到筹备中的导弹研究院,有些大学却不肯放人。陈赓为此发了火,还是无济于事。最后,在周恩来的亲自过问下,才解决了问题。三是缺生活保障。恶劣的自然环境不说,研制“两弹一星”有时连饭都吃不上。剧中有两个场景,看了让人揪心的疼:一个是邓稼先连夜跑回家中找食物。为了大家,他不得不拿走了女人的生日礼物一盒饼干。另一个是一些忍受不住饥饿煎熬的人们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岗位,李觉失声喊着:“大家走好!情况好一点儿了,大家可要回来啊!”还有一些人挨饿也决不肯离开一步。饥饿袭击着全国人民,也袭击着两弹工程的指挥员、科学家和所有工作人员。面对重重困难,他们依然坚持下来了,最后取得了成功,这一切都归功于信仰的力量。信仰是创造奇迹的灵丹。这部史诗大剧讲述了“ 两弹一星”及其信念 记录了贫困经济条件、薄弱的技术基础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下60年代的科学家们以惊人的智慧与毅力创造出“两弹一星”的民族奇迹。1967年6月17日8时20分,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中国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历史性跨越。“两弹一星”的研发不仅是中国人民创造的非凡奇迹,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为了改变国家命运,“两弹一星”的元勋们牺牲小我、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誓言,他们的卓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