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实证研究.doc_第1页
大学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实证研究.doc_第2页
大学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实证研究.doc_第3页
大学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实证研究.doc_第4页
大学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实证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实证研究摘要 任务型教学(task-basked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方法。根据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实验结果证明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阅读;实证研究一、任务型教学的定义任务型学习(task-basked 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方法,它是以任务为中心,在真实的情境或模拟真实世界的情境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即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来学习知识和技能1。具体来说:(1)任务型教学是以任务为学习动机;(2)任务型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也是一个意义协商的过程;(3)以产品的呈现、汇报来展现任务的完成情况2。二、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现状存在着不少弊端,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整个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2)教师过分注重对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即从知识到知识的单一被动的讲解;(3)忽略背景知识对阅读的影响;(4)作业的布置基本上不存在知识的迁移题3。由于以上弊端的存在,这无疑会在英语教学中产生“费时低效”的现象,因此也会使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和目的的实现增加了困难。为了要改变目前的这样“费时低效”的现状,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就必须把“教的课堂”转变成“学的课堂”。三、教学实验1、实验假设本实验的试验假设是: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者的阅读水平及综合能力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有效。2、实验方法(对比实验的设计)实验班教师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而控制班则仍延续采用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实验结束后,把学生在实验前测试的英语阅读成绩与实验后的英语阅读成绩进行对比,比较它们的阅读平均成绩是否比以前提高了。3、实验对象的选择笔者在江西外语外贸学院进行的实验,根据高考英语成绩和英语教师对所带班级同学的大体的介绍,在英语系08级的所有班级中选择英语期末考试平均分接近、学生基本情况相似的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对象,即08商务英语(1)班和(2)班,并随机确定(1)班为实验班,(2)班为控制班。实验班学生数为33人,控制班学生数为31人。两个班保持着正常的教学秩序,每周均为4课时。实验班采用任务型教学,控制班则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在实验前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了阅读水平测试,根据两班学生的测验得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这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如果两班学生的得分无显著差异,则明两班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相当,也即是平行班,可以进行实验,否则就不可进行实验。以下是实验班和控制班的统计结果:表1英语阅读成绩描述统计group statisticsgroupnmeanstd.deviationstd.error mean前测控制组3160.483910.828581.94487实验组3361.21218.752711.52365表2两班阅读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 samples testlevenes test forequality of variancest-test for equality of mansfsig.tdfsig.(2-tailed)mean differencestd. error difference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differencelowerupperpre equal variances assumedequal variances not assumed1.474.229-.297-.2956257.736.768.769-.72825-.728252.454242.47063-5.63420-5.674244.177704.21774从表1可以看出,两个班的平均成绩非常接近,分别为60.4839和61.2121。表2给出了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在独立样本t检验中,齐性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2290.05,表明方差齐性,因此,方差齐性假设成立对应一行t检验结果是正确的,显著性水平为0.7680.05,所以在95%的置信度下,这说明两个班的英语阅读测验成绩无显著差异,也就是两个班为平行班。4.实验过程(1)实验的实施本试验是从2008年9月开始到2009年1月结束,为期一个学期,教材主要采用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大学英语精读的第一册。两个班由同一个教师执教,教学进度、时数都相同,课外作业量也基本相等。控制班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课,而实验班则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其步骤如下:1.前期阅读测试。实验前对两个班级进行的英语阅读测试,是为了检验两个班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有无显著的差异,是否是平行班。3.课堂教学。在实验班的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上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而在控制班级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基本上能从课堂上比较两个班级的上课效果如何等。在实验班采用的任务型教学基本步骤如下:(1)任务前阶段(导入主题,呈现和突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的步骤);(2)任务环阶段(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学生准备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全班汇报执行任务的情况,包括所做的决定和发现;最后部分小组向全班汇报或交换书面报告,比较结果);(3)任务后阶段(学生分析和讨论文本的特征,在分析期间或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新出现的单词、短语和结构);(4)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5)家庭作业(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做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4.期末后测。在临近期末考试时,对两班学生再次进行一次阅读测试,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来判断实验班学生的阅读水平是否高于控制班。(2)实验结果数据与分析在前测确定两个班为平行班的前提下,在实验班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而控制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两个班学生的学习背景大致也非常的相同。经过一个学期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学期末实验班和控制班采用同一套试卷,试卷是由同一个老师批改。笔者仍用spss13.0软件对两个班学生的期末英语阅读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两个班的成绩统计结果如表3、4所示:表3 期末测试成绩统计group statisticsgroupnmeanstd.deviationstd.error mean后测控制组3163.387111.356872.03975实验组3370.000011.726042.04124表4期末测试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 samples testlevenes test for equality of variancest-test for equality of mansfsig.tdfsig.(2-tailed)mean differencestd. error difference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differencelowerupperpost equal variances assumedequal variancesnot assumed.012.915-2.289-2.2926261.938.025.025-.6.61290-.6.612902.888632.88570-12.38720-12.38145-.83861-.84436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期末测试的独立样本t检验中,齐性检验的显著性为0.9150.05,表明方差齐性,因此,方差齐性假设成立,对应一行t检验结果是正确的,显著性水平为0.0250.05,所以在95%的置信度下,两个班的期末成绩有显著差异,这说明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的阅读成绩的提高是有帮助的。四、实验结果与启示1.实验结果从上述阶段性的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来看,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实验开始之前,英语阅读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然而在对两个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之后,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实验后测,从表4中可以看出t检验结果显示出它们的差异,即在95%的置信范围内可以得出结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生成绩更有效,并且综合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2.启示由于任务型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存在一定得差距,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的具体社会文化情景和教学观念制约着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效果。但是,这种引发新旧教育价值冲突的教学研究模式,对于激发我们探索传统学习模式的革新,探索新型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并对相关学科教学的改革将会产生“涟漪效应”,这无疑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4。参考文献:1 刘春燕,肖桃华.论任务型英语学习模式j.远程教育杂志,2009(1):512刘春燕,钟志贤.基于信息技术的任务型外语学习环境设计j.电话教育研究,2004(7) 3 刘岗.阅读教学的纠错思维j.外语与外与教学,2005(5)4 刘春燕,肖桃华.论任务型英语学习模式j.远程教育杂志,2009(1):51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task-based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courseabstract task-based teaching (tlt) is a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emphasizing “learning by doing” ,which sprung up in the 1980。as the problem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college, the author change the teac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