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学基本知识 1. 腧穴 概念 腧 通 “输”;简作“俞” 输注、转输经气 转输 穴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穴 疾病的反应点 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别名 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 孔穴针灸甲乙经; 穴道太平圣惠方; 腧穴通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俗称 2. 腧穴与经络、脏腑 生理 脏腑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输注气血到 腧穴 病理 脏腑气血异常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腧穴部位 治疗 刺激腧穴可通过经络调理气血对相应脏腑的功能活 动进行调整 3. 腧穴的发展、分类、命名 一、发展 经历了三个阶段: 以痛为腧 定位、命名 定位、命名、归经 二、 分类 经穴 从名称、位置、归经、作用区分为 经外奇穴 阿是穴 4. 1. 十四经穴(经穴) 概念 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两脉上的腧穴。 是腧穴的主要组成部分。 特点: 归经所有的腧穴都分布在十四经脉上 有固定的 名称 部位 主治本经病证 数目: 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一直延用至今 5. 2.、奇穴(经外奇穴) 概念 有固定的位置、名称,但未归入十四经的腧穴。 特点 有固定的位置、名称,无归经,主治单一,疗效奇特。 6. 3、阿是穴 (“天应穴”、“不定穴”、 “压痛点”) 概念 指无固定名称、位置,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的反应点 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腧穴。 特点 无固定名称、位置及归经,穴位随病痛部位改变 以治局部病变为主。 “阿是”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 7. 腧穴的命名 1.根据所在部位腕旁的腕骨、乳下的乳根 2.根据治疗作用睛明治目疾、牵正治口歪 3.利用天体地貌日月、水沟 4.参照动植物伏兔、攒竹 5.借助建筑物天井、库房 6.结合中医学理论百会、气海 8. 腧穴的主治特点 (一)近治作用(局部作用) 所在部位 腧穴均可以治疗 的病症 邻近组织、器官 注: * 是所有穴位的共性 *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部位决定主治范围 9. (二)远治作用(远道作用 ) 腧穴可以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 、器官病证的作用。 注: * 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为主。 *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经脉循行路 线决定主治范围。 10. (三) 特殊作用 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机体功能低下时 机体功能增强 (同一穴位) 机体功能亢进时 功能抑制 相对特异性大椎退热、至阴矫正 胎 位、素髎升压 11. 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骨度分寸法 二、体表标志法 三、手指比量法 四、简便取穴法 12. 一 、骨度分寸法 是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之间长度, 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 法。 注意: 1.无论何人相同部位的骨度分寸都是固定 的 2.骨度分寸的“分寸”,应视为比例或等分 3.不同部位的定位采用相应的骨度分寸 13. 14.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 法 1. 固定标志 五官、毛发、指(趾)甲、乳头、脐 、 部分骨节凸起或凹陷、肌肉纹理 2. 活动标志 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活动出现 的空隙、凹陷、皱纹等咬肌 、耳屏 与下颌关节之间 15. 三、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 ) 1.中指同身寸法: 中指屈曲时,中节掌 侧两端纹头之间为 寸。 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 、背部的横寸。 16. 2. 拇指同身寸法: *拇指指关节的横 度作为寸。 *用于四肢部取穴 。 17. 3.横指同身寸法: *将食、中、无名 、小指并拢, 以中指第二节 横纹处为准, 四指的横度为 寸。又称“ 一夫法”。 *用于下肢直寸, 背部的横寸 18. 毫针刺法 19.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 和保养 (一)毫针的构造 毫针的构造,分为针尖、针身、针根、 针柄、针尾5个部分 。 20. (一)毫针的构造 毫针的形状 1.环柄针(圈柄针),即针柄用镀银或 经氧化处理的金属丝缠绕成环形者; 2.花柄针(盘龙针),即针柄中间用两 根金属丝交叉缠绕呈盘龙形者; 3.平柄针(平头针),即针柄也用金属 丝缠绕,其尾部平针柄者; 4.管柄针,即针柄用金属薄片制成管状 者。 21. (二)毫针的规格 毫针的规格,是以针身的直径和长度区 分。 一般临床以粗细为2830号(0320 38毫米)和长短为13寸(2575毫米) 者最为常用。 短毫针主要用于耳穴和浅在部位的腧穴 作浅刺之用,长毫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 位的腧穴作深刺和某些腧穴作横向透刺 之用。 22. 二、毫针刺法的练习 针刺练习,主要是对指力和手法的锻炼 。 针刺的练习,一般分三步进行: 23. (二)毫针的规格 毫针的长度规格表 毫针的粗细规格表 寸0.511.522.533.544.5 毫 米 13254050657590100 115 号数 26272829303132 直径(毫 米) 0.450.420.38 0.34 0.32 0.300.2 8 24. (三)毫针的检查 在使用前,要对毫针进行检查,以免影响进针 和治疗效果。 检查时要注意:针尖要端正不偏,无毛钩,光 洁度高,尖中带圆,圆而不钝,形如“松针” ,锐利适度,使进针阻力小而不易钝涩;针身 要光滑挺直,圆正匀称,坚韧而富有弹性;针 根要牢固,无剥蚀、伤痕;针柄的金属丝要缠 绕均匀、牢固而不松脱或断丝,针柄的长短、 粗细要适中,便于持针、运针和减轻病人的疼 痛。 25. (四)毫针的保养 保养针具是为防止针尖受损、针身弯曲或生锈 、污染等,因此对针具应当妥善保存。 藏针的器具有针盒、针管和针夹等。若用针盒 或针夹,可多垫几层消毒纱布,将消毒后的针 具,根据毫针的长短,分别置于或插在消毒纱 布上,再用消毒纱布敷盖,以免污染,然后将 针盒或针夹盖好备用。若用针管,应在针管至 针尖的一端,塞上干棉球(以防针尖损坏而出 现钩曲),然后将针置人,盖好高压消毒后备 用。 26. (一)指力练习 主要在纸垫上练习。 用松软的纸张,折叠成长8厘米,宽约5厘米,厚 约23厘米的纸块,用线如“井”字形扎紧,做成 纸垫。 练针时,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中三指持 针柄,如持笔状地持115寸毫针,使针尖垂直 地抵在纸块上,然后右手拇指与食、中指交替捻 动针柄,并渐加一定的压力,待针穿透纸垫后另 换一处,反复练习。纸垫练习主要是锻炼指力和 捻转的基本手法。 27. (二)手法练习 手法的练习主要在棉团上进行。 取棉团一团,用棉线缠绕,外紧内松,做 成直径约67厘米的圆球,外包白布一层缝 制即可练针。 因棉团松软,可以练习提插、捻转、进针 、出针等各种毫针操作手法的模拟动作。 作提插练针时,以执笔式持针,将针刺人 棉球,在原处作上提下插的动作,要求深 浅适宜,幅度均匀,针身垂直。 28. (三)自身练习 通过纸垫、棉团的物体练针,掌握了一 定的指力和手法后,可以在自己身上进 行试针练习,以亲身体会指力的强弱、 针刺的感觉、行针的手法等。 要求自身练针时,能逐渐做到进针无痛 或微痛,针身挺直不弯,刺人顺利,提 插、捻转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 同时,仔细体会指力与进针、手法与得 气的关系,以及持针手指的感觉和受刺 部位的感觉。 29. 三、毫针的选择和消毒 (一)毫针的选择 在选择毫针时,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 、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 、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腧穴所在的部位 ,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毫针。 临床上选择毫针应长于腧穴应至之深度, 针身应有部分露在皮肤外。如应刺入05 寸,可选用1寸的毫针,应刺人1寸时,可 选用152寸的毫针。 30. 三、毫针的选择和消毒 (二)消毒 针刺治病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切 实做好消毒工作。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应 包括:针具器 械、医者的双手、病人 的施术部位、治疗室内等。 31. 1针具器械消毒 针具、器械的消毒方法很多,以高压蒸气 灭菌法为佳。 (1)高压蒸气灭菌法 将毫针等针具用布包 好,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气锅内灭菌。一般 在 98147kPa的压强,115123的高 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可达到消毒灭菌 的要求。 (2)药液浸泡消毒法 (3)煮沸消毒法 32. 2医者手指消毒 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 刷干净,待干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后 ,方可持针操作。 33. 3针刺部位消毒 在患者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75酒 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 稍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脱碘。 擦拭时应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 消毒。当穴位皮肤消毒后,切忌接触污 物,保持洁净,防止重新污染。 34. 4治疗室内的消毒 针灸治疗室内的消毒,包括治疗台上的 床垫、枕巾、毛毯、垫席等物品,要按 时换洗晾晒,如采用一人一用的消毒垫 布、垫纸、枕巾则更好。治疗室也应定 期消毒净化,应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卫 生洁净。 35. 四、体位的选择 选择体位以既有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 又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 针而患者不致疲劳为原则。 36. 常用体位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 上下肢部分腧穴。 2侧卧位:适宜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 下肢部分腧穴。 3俯卧位: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 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 位的腧穴。 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 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 前后部位的腧穴 。 37. 毫针刺法 (一)进针法 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 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人皮肤 ,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震 刮搓以及出针时手法操作等。 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的位置,夹持 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 保持针身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 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节、控制针感。 38.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1单手进针法 多用于较短的毫针。用右手拇、食 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 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 也随之屈曲,将针刺人,直至所需的深 度。 39.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2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 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 刺人腧穴。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40.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2双手进针法 (2)夹持进针法 或称骈指进针法,即 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 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 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人腧穴 。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41.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2双手进针法 (3)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食、中二指或 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 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 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 刺人。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2.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2双手进针法 (4)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 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 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人。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 印堂穴。 43.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3针管进针法 将针先插人用玻璃、塑料或金属制成的 比针短3分左右的小针管内,放在穴位皮 肤上,左手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 柄一击,使针尖迅速刺人皮肤,然后将 针管去掉,再将针刺入穴内。 此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 也有用安装弹簧的特制进针器进针者。 44.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1角度 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 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它是根据腧穴所在 的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 合起来而确定的。 45. 针刺的角度 (1)直刺 (perpendicularneedling)是针身 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人。此法适用于人体大 部分腧穴。 (2)斜刺 (obliqueneedling)是针身与皮 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人。此法适用于肌肉浅 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 (3)平刺 (horizontalneedling)即横刺、 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或沿皮以 更小的角度刺人。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 穴,如头部的腧穴等。 46. 2深度 (1)年龄 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 阴稚阳,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 深刺 (2)体质 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 强者,宜深刺。 (3)病情 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 刺 (4)部位 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 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厚处的腧穴宜深刺。 47. 六、行针手法 毫针刺人穴位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 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 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 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 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 。 48. (一)基本手法 1提插法 lifting and thrusting method 是将针刺人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 的操作手法。使针由浅层向下刺人深层的操 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 之提,如此反复地做上下纵向运动就构成了 提插法。 49. (一)基本手法 2捻转法(twirling method) 即将针刺人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 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 旋转的行针手法 。 50. (二)辅助手法 1循法 (massage along the related meridian) 是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 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的方法。针刺 不得气时,可以用循法催气。 此法能推动气血,激发经气,促使针后 易于得气。 51. (二)辅助手法 2弹法(handleflicking method) 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 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称 为弹法。 以加强针感,助气运行,有催气、行气 的作用。 52. (二)辅助手法 3刮法(handlescraping method) 毫针刺人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 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 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 频刮动针柄的方法称为刮法。 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 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 扩散。 53. (二)辅助手法 4摇法(handleshaking method) 毫针刺人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 轻轻摇动的方法称摇法。其法有二:一 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的感应; 二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 传导。 54. (二)辅助手法 5飞法(nying method) 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食指执 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 ,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 ,故称飞法。 本法的作用在于催气、行气,并使针刺 感应增强。 55. (二)辅助手法 6震颤法(handle vibratingmethod) 针刺人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 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 身轻微震颤的方法称震颤法。 本法可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 56. 七、得气 得气(needle sensation) 古称“气至”,近又称“针感”,是指 毫针刺人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 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 感应。 57. 得气的表现 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反应和医者刺手指下的感 觉。 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 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还出现热、凉、痒、痛 、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 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的现象;少数患者还会出现 循经性肌肤响动、震颤等反应,有时还可见到 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 象。 当患者有自觉反应的同时,医者的刺手亦能体 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 58. 得气的临床意义 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关系到 针刺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借此判断疾 病的预后。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 至而有效。” 金针赋也说:“气速效速,气迟效迟 。” 59. 不得气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在临床上若刺之而不得气时,就要分析 经气不至的原因。或因取穴定位不准确 ,或为针刺角度有误,深浅失度,对此 就应重新调整腧穴的针刺部位、角度、 深度。另外应运用催气、候气方法。 60. 八、毫针补泻手法 (一)单式补泻手法 1基本补泻 (1)捻转补泻 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 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 用力为主)者为补法。 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 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用力为主)者 为泻法。 61. (一)单式补泻手法 1基本补泻 (2)提插补泻 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 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 力为主者为补法;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 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 法。 62. (一)单式补泻手法 2其他补泻 (1)疾徐补泻 进针时徐徐刺人,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 ; 进针时疾速刺人,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 (2)迎随补泻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人为补法 , 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人为泻法。 63. (一)单式补泻手法 2其他补泻 (3)呼吸补泻 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 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 (4)开阖补泻 出针后迅速按针孔为补法; 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泻法。 (5)平补平泻 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 64. (二)复式补泻手法 1烧山火 视穴位的可刺深度分为浅、中、深三层 (天、地、人三部),先浅后深,每层 依次各作紧按慢提(或用捻转补法)九 数,然后退至浅层,称为一度。如此反 复操作数度,即将针按至深层留针。在 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补 法。 多用于治疗冷痹顽麻、虚寒性疾病等。 65. (二)复式补泻手法 2透天凉 方法是针刺入后直插深层,按深、中、 浅的顺序,在每一层中紧提慢按(或捻 转泻法)六数,然后插针至深层,称为 一度。如此反复操作数度,将针紧提至 天部留针。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 补泻法中的泻法。 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 病。 66. (三)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 因素 1机体的机能状态 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针刺可以产 生不同的调整作用(即补泻效果)。当 机体处于虚惫状态而呈虚证时,针刺可 以起到扶正补虚的作用,若机体处于虚 脱状态时,针刺还可以起到回阳固脱的 作用;当机体处于邪盛状态而呈实热、 邪闭的实证时,针刺可以起到清热启闭 、祛邪泻实的作用。 67. (三)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 因素 2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腧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育培训师专业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设计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化妆师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会展设计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教育师中级面试模拟考试题
- 初中双谱教学课件
- 2025年老年活动中心面试技巧及答案集
- 2025年农机长助理笔试冲刺模拟题
- 2025年燃气储运初级面试bi备知识题
- 希沃白板课件教学
- 2025年四川高校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标准化产品需求文档编写方法
- 2025年高考【数学】真题及答案(新高考Ⅱ卷)
- 2025-2026学年人教精通版四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年【高压电工】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 2022室外排水设施设计与施工-钢筋混凝土化粪池22S702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3版-张永红)教学课件1754
- 中职《机械基础》全套课件(完整版)
- 保监会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考试题库(附标准规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