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业公司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煤业公司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煤业公司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煤业公司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煤业公司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xx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有限公司 第 186 页 共 186 页目 录1总论41.1项目来源41.2评价依据41.3评价目的81.4评价范围81.5评价内容91.6评价方法91.7评价程序101.8质量控制111.9评价单元132工程分析132.1兼并重组前各矿现状132.2兼并重组后情况152.3兼并重组前职业卫生管理152.4自然环境概况调查162.5建设项目基本情况222.6矿址选择252.7总平面布置262.8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及其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352.9建筑卫生学523类比调查543.1类比企业的选择543.2类比企业职业卫生调查553.3类比煤矿工艺流程643.4类比煤矿建筑卫生学683.5类比企业辅助用室693.6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694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1024.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1024.2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064.3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1114.4职业卫生管理1184.5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1184.6辅助卫生用室1184.7应急救援措施1194.8职业卫生经费概算1255改、扩建矿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评价1255.1矿址选择1255.2总体布局1285.3建筑卫生学评价1325.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评价1345.5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评价1435.6应急救援措施评价1445.7辅助卫生用室评价1465.8职业卫生管理评价1475.9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投资评价1486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类别1497控制职业病危害补充措施1497.1职业病危害防护补充措施1497.2应急救援补充措施1547.3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补充措施1567.4建筑卫生学的补充措施1587.5辅助用室补充设施1587.6职业卫生管理补充措施1597.7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补充措施1628结论与建议1628.1预评价结论1628.2建议164附件:1、xx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委托书(2011年11月)2、xx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 晋煤重组办发200955号关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2009年10月)3、xx省煤炭工业厅文件发20101546号文关于xx宏源集团官庄河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2010年11月)4、xx公司矿井工业场地平面布置1总论1.1项目来源xx,属低瓦斯矿井。整合后矿井名称为:xx宏源集团官庄河煤业有限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xx宏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1年11月委托1.2评价依据1.2.1法律、法规依据1.2.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公布)1.2.1.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公布)1.2.1.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8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1号公布)1.2.1.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公布)1.2.1.5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002年3月28日,卫生部令第23号发布)1.2.1.6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2002年7月31日,卫生部令第31号发布)1.2.1.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2009年7月27日,卫生部令第49号发布)1.2.1.8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2002年卫生部第25号令发布)1.2.1.9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年12月3日,国务院国发105号发布)1.2.1.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7日,国务院令第376号发布)1.2.1.11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年5月12日,国务院令第352号公布)1.2.1.12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1版)1.2.2 评价规范与标准1.2.2.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1.2.2.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 196-2007)1.2.2.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1.2.2.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1.2.2.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1.2.2.6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1.2.2.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1.2.2.8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07) 1.2.2.9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2007)1.2.2.10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信息指南(gbz/t204-2007)1.2.2.11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 (gbz/t223-2009)1.2.2.12职业卫生名词用语(gbz/t 224-2010)1.2.2.13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 225-2010) 1.2.2.1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 1922007)1.2.2.15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 1892007)1.2.2.16机械振动与冲击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评价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13441.1-2007)1.2.2.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60-2004)1.2.2.18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1.2.2.1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99)1.2.2.20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1.2.2.21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1.2.2.22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1.2.2.2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2.2.2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2.2.2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2002年4月11日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63号文件)1.2.2.26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生部1999年12月24日发布印发)1.2.2.27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02年4月11日卫生部以卫法监发200263号文件印发)1.2.2.28职业病目录(2004年4月18日卫生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以卫法监发2002108号文件印发)1.2.2.29高毒物品目录(卫生部2003年6月11日发布)1.2.2.33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2008)1.2.2.34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1.2.2.35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gb50431-2008)1.2.2.36压缩空气站设计规程(gb50029-2003)1.2.2.37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1.2.2.38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18664-2002)1.2.2.39个体防护装备运用规范(gb/11651-2008)1.2.2.40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gb50417-2007)1.2.2.41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规范(gb50465-2008)1.2.2.42煤炭工业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t50466-2008)1.2.2.43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1.2.2.44煤矿采掘工作面高压喷雾降尘技术规范(aq1021-2006)1.2.2.45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051-2008)1.2.2.46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1.2.2.47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383-2006)1.2.2.48煤矿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gb50416-2007)1.2.3任务依据xx宏源集团官庄河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委托书(2011年11月)1.2.4基础依据1.2.4.1xx办发200955号xxx的批复(2009年10月)1.2.4.2xx省煤炭工业厅文件 晋煤办基发20101546号文关于xx宏源集团官庄河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2010年11月)1.2.4.3xx宏源集团官庄河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2010年12月)1.2.4.4xx宏源集团官庄河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2010年12月)1.2.5其它依据地理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及与评价工作有关的其他资料。1.3评价目的1.3.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产业政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1.3.2识别、分析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3.3从职业病防治角度评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1.4评价范围本次以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项目投产后运行期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内容进行评价。对建设期间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进行评价。1.5评价内容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196-2007)的要求,对该项目的厂址选择、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的合理性、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评价。1.6评价方法1.6.1职业卫生状况调查基本情况分析: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现场对该建设项目厂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结构、气象条件、水文特征等基础进行调查。职业卫生状况分析:根据初步设计对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或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整体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应急救援、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辅助卫生措施、职业卫生经费等进行分析。1.6.2类比法:根据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通过对与改、扩建项目相同或相似的企业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定性和定量的检测和分析资料,类推改、扩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估。并结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技术资料及分析,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是否可达到应有的防护效果,对项目中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规范标准的方面提出在初步设计阶段的改进措施。1.6.3检查表法:根据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根据国家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列出检查单元、项目、内容、要求等,编制成检查表,逐项检查和分析改、扩建项目与国家标准、规范及卫生要求的符合程度,确定改、扩建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险。1.7评价程序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1。接受建设单位委托书1、收集有关资料(法律、标准、技术资料)2、初步现场调查、工程分析3、确定评价单元,筛分重点评价因子准备阶段拟订预评价方案质控审查确定预评价方案实施阶段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建设项目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现场、类比)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汇总、分析资料报告编制及评审阶段段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标准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编制预评价报告书(送审稿)专家审查修改并提交正式报告图1-1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及质量控制图1.8质量控制首先确定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组织评价组人员,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及建设项目相关图纸,对工程进行初步分析和调查,然后拟订评价方案。公司专家组对评价方案以开会形式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意见。评价组人员根据修改意见对评价方案进行修改,最后确定评价方案。然后进入类比企业开展详细的职业卫生调查与职业卫生检测。根据工程资料、类比企业调查及检测结果,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写出初步报告书,送公司专家组进行审查,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编写送审稿报省卫生厅。在评价工作过程中,参与评价与检测的工作人员均需经过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并获得省卫生厅颁发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格证书。在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前,制订详细的调查表,并熟习建设项目工程基本情况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行业规范与标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以保证报告书的质量。检测人员在进行检测前,对所有仪器进行校正,并做相关预试验。出具的数据均经过检测或检验人签字、检验或实验室主任审核签字、质量控制室主任再次审核后签字才报出。对报出的结果,评价人员如果认为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可发回检验科重新审核。评价质量控制程序见图1-2。确定评价负责人预评价-详细查阅项目初步设计控效评价-现场职业病危害调查拟订评价方案公司专家组对方案进行审查人员培训确定评价方案仪器检定依据国家标准准备采样仪器和实验室设备设备质量控制实验室流程职业卫生调查、检测工作检测/调查资料汇总实验室分析编制评价报告公司内部专家组对报告进行审查修改后送省卫生厅征求被评价单位意见组织专家召开评审会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和被评价单位沟通对报告进行修改形成正式报告后送报卫生厅和被评价单位图1-2 评价质量控制流程图1.9评价单元评价单元子单元井下生产系统掘进生产系统回采生产系统井下煤炭运输系统井下辅助运输系统井下辅助生产系统通风排水供电井底硐室探水工艺地面生产系统主井生产系统副井生产系统矸石系统贮煤仓地面辅助生产系统回风立井空压机房变电所井下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锅炉房空气加热室机修车间坑木加工房黄泥灌浆站2工程分析2.1兼并重组前各矿现状2.1.1xx官庄河煤矿有限公司该矿井兼并重组前为基建矿井,2007年2月由省国土资源厅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1400000721143,批准开采2、10号煤层,其中10号煤层为不可采煤层,井田面积2.28km2,核定生产能力15万吨/年,低瓦斯矿井。井田开采2#煤层,采用立井开拓,共布置有主、副及回风立井三个井筒。井下采用高档普采采煤法;单体液压支柱配型钢梁支护工作面顶板,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2.1.2xx油房南煤业有限公司该矿井兼并重组前为生产矿井。2007年2月日由省国土资源厅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1400000721400,批准开采2、11号煤层,井田面积1.012km2,核定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为低瓦斯矿井。井田内2号煤层已经采空,矿井现采11号煤层,采用立一斜混合开拓方式,井田内共布置有主、回风立井和副斜井三个井筒。井下采用高档普采采煤法;单体液压支柱配型钢梁支护工作面顶板,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2.1.3xx恒运煤业有限公司该矿井兼并重组前为基建矿井。2007年2月日由省国土资源厅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1400000721148,批准开采2号煤层,井田面积1.3435km2,核定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为低瓦斯矿井。矿井采用斜一立混合开拓方式,井田内共布置有主斜井、副立井和回风立井三个井筒。井下采用高档普采采煤法;单体液压支柱配型钢梁支护工作面顶板,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2.1.4xx顺贸煤矿有限公司兼并重组前为基建矿井。2007年5月日由省国土资源厅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1400000721403,批准开采2号煤层,井田面积3.26km2,核定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为低瓦斯矿井。矿井现采2号煤层,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井田内共布置有主、副立井二个井筒。井下采用长壁炮采采煤法;单体液压支柱配型钢梁支护工作面顶板,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2.1.5蒲县晋源煤矿有限公司该矿井兼并重组前为基建矿井。2007年2月日由省国土资源厅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1400000731728,批准开采2号煤层,井田面积1.0km2,核定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为低瓦斯矿井。矿井现采2号煤层,采用斜立混合开拓方式,井田内共布置有主斜井、副立井二个井筒。井下采用长壁炮采采煤法;单体液压支柱配型支护钢梁工作面顶板,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2.2兼并重组后情况本次兼并重组整合设计确定仍利用既有的官庄河煤矿工业场地做为本次兼并重组后矿井的工业场地。本次设计利用的井筒有:原官庄河煤矿有限公司矿井场地内的开采11号煤层的主斜井与开采2号煤层时的主立井。 井田内批准可采煤层为2号、9号、10号和11号煤层,根据井田开拓布置,全井田共划分为七个采区,11号煤层布置下一、下二、下三、下四采区;2号煤层布置上一、上二、上三采区;首采区为井底附近的下一采区。2.3兼并重组前职业卫生管理2.3.1兼并重组前职业卫生管理本次仅对利用现有矿井的原xx官庄河煤矿有限公司的职业卫生概况进行调查。改、扩建项目兼并重组前的五个矿,均无职业卫生组织机构,无专兼职管理人员。建立有部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均未收集到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建矿以来的职业病发生情况矿方无资料记载。2.3.2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本次利用的原xx官庄河煤矿有限公司矿井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见下:2.3.2.1设置瓦斯微机监控系统一套,各工作面及瓦斯易积聚点均安装瓦斯报警器。2.3.2.2各采区建立了防尘洒水系统。2.3.2.3各盲巷、废巷均已密闭,井下通风设施及构筑物齐全。2.3.2.4地面所采原煤采用煤场储存。2.3.2.5地面生产采取喷雾洒水防尘系统进行降尘。2.3.2.6主扇风机安装消声器,并隔室操作。 2.3.3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原xx官庄河煤矿有限公司制定有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和发放规定,定期发放防尘口罩和其他防护用品。2.3.4应急救援 应急救援 :原xx官庄河煤矿有限公司制定有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并与临汾市矿山救护大队签订救护协议,发生急性事故时,可及时达到。矿井地面设卫生所,卫生所医生兼任本矿一般医疗工作。2.4自然环境概况调查2.4.1地理位置及交通xx官庄河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蒲县太林乡油房南、官庄村、东开府村一带,行政区划属蒲县太林乡管辖。地理坐标为:北纬:362751362955东经:11119071112306井田西邻克(城)罗(峪沟)公路,沿该公路往南东约45km可达大(同)运(城)高速公路及南同蒲铁路临汾火车站。交通较为便利 矿井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保护区,无自然疫源地地理位置图见图3-1。井田周边村庄分布情况见表3-1。图2-1 改、扩建项目地理位置图 2.4.2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吕梁山南段东麓,井田总体呈北东高南西低,沟谷纵横,地形复杂。最高点位于井田北东部边界山梁上,标高为1517.00m;最低点位于井田中部边界昕水河河床,标高为1303.00m,相对高差214.00m,为中山区。2.4.3水文状况2.4.3.1地表水地表水汇集于井田内展布的碾沟河、官庄河、辛庄河、昕水河,碾沟河、官庄河、辛庄河往南均汇入昕水河,昕水河往西至大宁县古镇村汇入黄河,井田属黄河流域昕水河水系,井田内各沟谷基本常年无水,遇雨亦一泻而去,雨停后沟干或为细流,属季节性溪流。2.4.3.2地下水本井田位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前弧东翼,其外侧为汾渭断陷盆地,井田西部出露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地层,形成地下水补给区。根据水文地质单元划分,本区属龙子祠泉域。本井田位于泉域的北西部。矿井整合后取用奥灰深井水作为供水水源。2.4.4地质特征及煤层2.4.4.1地层本井田位于xx省霍西煤田中西部,乔家湾详查区北部边界外一带。根据地表出露情况及钻孔揭露资料,将井田地层由老至新分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xx组(p1s)、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第四系(q)。2.4.4.2井田构造受克城南湾里复式向斜的控制,本井田总体为一轴向北西的向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5-8,局部达15左右,井田内发育三条褶曲及5条断层,未发现陷落柱。2.4.4.3煤层与煤质本井田批采2、9、10、11号煤层,其中9、10号煤层及4、5上、5、6、7、8号煤层为不可采煤层,2、11号煤层为可采煤层,现将可采煤层分述如下:1)2号煤层该煤层位于xx组中下部,下距11号煤层间距厚度86.40-97.80m,平均92.26m。煤层厚度0.65-2.40m,平均1.71m。不含夹石,结构简单。顶板一般为泥岩,底板为泥岩。2号煤层厚度变化不大,总体呈西厚东薄,南北厚,中间薄。2号煤层在702、jy-1号孔出现两个不可采,经分析应为小构造挤压变薄,其分布面积很小,小于全井田面积的5%,为此,2号煤层为大部可采的稳定煤层。2)11号煤层该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下部,厚度2.35-4.10m,平均2.96m。含0-1夹石,结构简单。顶板一般为砂质泥岩,底板为铝质泥岩。11号煤层厚度变化不大,总体呈东厚西薄。在井田边界外zk315孔出现不可采点,井田内北西角边界处油房南矿揭露厚度为2.70m,煤层有变薄趋势。11号煤层为全井田稳定可采煤层。可采煤层特征见表2-1。表2-1 可采煤层特征表时代煤层号煤层厚度煤层间距结构及夹石层数稳定性可采性顶板岩性底板岩性最小-最大平均(m)最小-最大平均(m)山西组p1s20.65-2.41.7186.40-97.8092.26简单0稳定大部可采泥 岩泥 岩太原组c3t112.35-4.102.96较简单0-1稳定全区可采砂质泥岩铝质泥岩2.4.5气象条件及气候特征本地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属大陆半干旱季风型气候。据蒲县气象站近十年的观测资料,平均年气温912, 最高气温可达38, 最低气温24,平均年降水量382.3mm,蒸发量1930.44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5倍,结冰期为11 月至翌年3月,最大冻土深度为86cm。夏秋季多东南风,冬春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达18m/s。本地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属大陆半干旱季风型气候。据蒲县气象站近十年的观测资料,平均年气温9.4,最高气温可达36.5,最低气温20.4,平均年降水量500.2mm,蒸发量1930.44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5倍,结冰期为11月至翌年3月,最大冻土深度为86cm。夏秋季多东南风,冬春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达18m/s。各项气象要素特征如下:年平均温度9.4年最高气温36.5年最低气温-20.4年平均降雨量500.2mm年平均风速2.6m/s年平均湿度59%全年主导风向se(东南)夏季主导风向se(东南)夏季最小频率风向ne(东北)全年最小风向频率ne(东北)蒲县今年来风向频率玫瑰图见图2-2 、图2-3。图2-2 蒲县2010年全年风向频率玫瑰图图2-3 蒲县2010年夏季风向频率玫瑰图2.4.6本井田范围与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边界最近距离约为5.5km,井田范围内没有文物古迹。故厂址为非自然疫源地,周围无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2.4.7社会环境条件官庄河矿井位于临汾市蒲县。蒲县位于xx省南部,现辖4镇11乡,面积1511km2,人口8.6万。根据近年来统计数据,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8;财政收入达到5.3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城镇居民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比上年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比上年增长4.7;各项存款累计达到22.2亿元,比年初净增3.97亿元。该矿位于临汾市蒲县县境内,该县煤炭资源丰富,是该县的主要经济支柱;另外第三产业也是该县的一种经济来源,农业种植主要以小麦为主,其次有玉米、谷子、土豆等。当地政府和人民积极响应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和煤炭资源的开发政策,给予前来投资者众多的优惠政策,人文、投资环境好。2.5建设项目基本情况2.5.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2.5.1.1建设项目名称:xx宏源集团官庄河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2.5.1.2建设项目性质:改、扩建2.5.1.3建设地点:蒲县太林乡油房南、官庄村、东开府村一带2.5.1.4建井工期:21.5个月;2.5.1.5建设规模:90万吨/年2.5.1.6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2。表2-2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矿井总投资55786.11万元,吨煤投资619.84元;矿井设计可采储量3456.0万吨矿井服务年限29.5a占地面积矿井工业场地围墙内占地8.40 hm2,风井场地占地0.5hm2,临时排矸周转场地占地5hm2。批准可采煤层数2.9.10.11工业建(构)筑物建筑体积:约55796m3行政、生活、福利建筑总建筑面积:约15852m2井筒开拓采用斜立综合开拓方式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采煤方法长壁综采采煤法,综采一次采全高回采工艺,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个数一个综采工作面和二个掘进面2.5.1.7改、扩建项目主要工程内容见表2-3。表2-3 改、扩建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序号系统名称主要建设内容1矿井采掘系统新建主斜井,改造、刷大官庄河煤矿副斜井、风井,新增巷道、风机、主水泵房等2地面生产设施原煤输送转运系统、筛分间、筒仓、矸石堆场等3公用、辅助设施供水、供暖、材料库、设备库、机修车间、坑木房、联合建筑、井下水处理、污水处理设施等4道 路工业广场内窄轨铁路,场内道路,场外道路2.5.2建设内容在选定的工业场地合适位置新凿主斜井,担负矿井煤炭提升、人员升降任务,并兼做辅助进风井;将“原基建开采11号煤层的主斜井”改造刷大作为兼并重组后的副斜井,担负矿井矸石、材料、设备辅助提升任务,兼做矿井的主要进风井及安全出口;将“原开采2号煤层的主立井”改造刷大作为兼并重组后的初期回风立井,担负矿井前期的回风任务,兼做矿井安全出口。矿井采用两斜一立井开拓方式,设计开采2、9、10、11号煤层,该矿井其余井巷均不能利用,本次设计的均为新增。能利用的设备:该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后各矿设备均不能利用。改、扩建及利用工程内容见表2-3。2.5.3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按照“生产工人按岗位;管理人员按组织结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服务人员、其他人员按比例”的定员原则,结合本矿实际,依据设计生产能力工作制度煤层赋存条件采煤方法机械化程度等情况,确定矿井劳动定员。矿井兼并重组后万吨生产能力为90 /年,工作制度井下 “四六”制,三班生产,一班检修,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6h。地面“三八”制,每天三班作业,每班工作八小时。考虑到生产工人实行节假日轮休、探亲等原因,确定井下生产人员在籍系数1.45,地面生产人员在籍系数1.35。矿井劳动定员汇总见表2-4。表2-4 矿井劳动定员汇总表顺序人员类别出 勤 人 数在籍系数在籍人数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合计一矿井生产工人696363322273261其中:井下工人545454321941.45 2812 地面工人1599331.35 45二矿井管理人员341250511.0051三矿井原煤生产人员103756832278377四服务人员181412441.00441生产服务人员118726262生活服务人员7651818五其他人员22261.006全矿人员合计1239182323284272.5.4矿井电源矿井设35kv变电所,两回35kv电源分别引自矿区110kv变电站(富家凹主井场地)和太林110kv变电站,线路导线型号为lgj-120mm2;线路长度分别为2.2km和1.9km,选用两台sz116300/35 3532.5/10.5kv 6300kva有载调压变压器。两台主变一用一备,当任一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另一回路能保证矿井全部负荷供电。2.5.5水源在工业场地附近建水源井泵房两座,将奥灰水抽至工业场地生活供水站生活水池(300m3),加clo2消毒后,由生活变频泵供至主工业场地各生活用水点。工业场地生活管网设置成枝状。矿井地面设置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在矿井附近高山上设置1000m3生产消防水池(标高为1360m),地面消防与井下消防洒水合用该水池,水源为处理后的井下排水,在矿井水处理站内设400m3清水池,用增压泵将处理完的矿井水提升至高位水池。生产系统采用枝装管网,管道采用直埋敷设。消防给水系统设置成环状管网,在工业场地内设地下式室外消火栓,设置间距不大于120m。消防用水平时储存在生产、消防水池中,并设有平时不得动用的保护措施。矿井的预测正常涌水量为1920m3/d,按照70%供水保证系数每日可提供1344 m3水量,经矿井水处理站处理后可作为井下消防洒水与地面消防用水水源,多余部分可用于当地农田灌溉。处理后的生活排水用于地面绿化、浇洒道路及黄泥灌浆。2.6矿址选择xx官庄河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蒲县太林乡油房南、官庄村、东开府村一带,行政区划属蒲县太林乡管辖。地理坐标为:北纬:362751362955东经:11119071112306井田西邻克(城)罗(峪沟)公路,沿该公路往南东约45km可达大(同)运(城)高速公路及南同蒲铁路临汾火车站。交通较为便利。井田四周分布有4个煤矿,北为东河煤矿,南为凤凰台煤业有限公司,西为富家凹煤业有限公司。井田范围内共分布有乡村4个,即太林、辛庄村、东开村及牛上角村。该矿周围村庄方位及与矿井距离见表2-6。表2-6 井田周围村庄情况表名称方位距离(km)人口户数备注太林w11800450距离为距工业广场距离辛庄村sw2.226060东开府se2.120045牛上角sw 1.05010矸石临时排放场地位于主斜井工业场地东北约1500m的荒沟内。矸石排放场地占地面积5 hm2,矸石容积25.3万m3,服务年限4.5a。排矸场周围1000m内无居民区。矿址区域不属于自然疫源地,也不属于饮用水源上游,区内无自然保护区和风景旅游区。2.7总平面布置2.7.1平面布置xx宏源集团官庄河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为兼并重组整合矿井,整合后共布置有3个井筒,分别为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根据井下开拓部署、场外运输、输电线路设计情况,将矿井主、副斜井工业场地选择在井田中部的原官庄河煤矿工业场地。本次设计在选定工业场地合适位置新凿主斜井,利用原主斜井井筒作为本设计的副斜井,将原副立井作为回风井,其它设施均为新建。该工业场地大致分为三个功能分区:主要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和非生产区。2.7.1.1主生产区主生产区位于井田中部的原官庄河煤矿工业场地,由北至南依次拟布置主井井口房、筛分破碎车间、三个原煤仓及胶带输送机栈桥。2.7.1.2辅助生产区本次设计在场地内新增副井井口房和提升机房,副井南部依次布置机修车间、坑木加工房、器材库棚、油脂库、岩粉库、消防材料库、高位翻车机、水源井、供水站、锅炉房、生活污水处理站、地面与井下生产、消防水池(高位)。副斜井北部布置矿井水处理站、35kv变电所、空压机房。2.7.1.3非生产区本次设计受地形条件限制,将非生产区分为两块布置,在场地东部入口处新增办公楼、汽车库;在主斜井东侧布置灯房浴室任务交代联合建筑,联合建筑南面预留调度楼位置,联合建筑北面布置食堂和两栋单身楼,以满足办公和职工生活需要。联合建筑与主斜井井口房之间以人行走廊联通。在该区人员活动密集部位布置混凝土硬化场地、花卉、草坪、树木等设施,增加绿化面积。2.7.2竖向布置2.7.2.1工业场地竖向布置本次采用台阶式和平坡式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尽量利用现有地势。1)主井工业场地生产系统中的主井井口房、筛分破碎车间、产品仓布置在+1306.00+1320.00m。矿井水处理站、35kv变电所布置在+1326.20+1326.50m。地面及井下消防洒水池布置在+1362.00m高台。2)副井工业场地辅助生产区中与副斜井联系紧密的副斜井井口房、机修车间、坑木加工房、器材库、器材棚、油脂库、消防材料库、岩粉库、高位翻车机及提升机房等建筑均布置在+1317.00m+1319.48 m台阶;生活污水处理站、锅炉房也布置在此平面;空压机房布置在+1322.00m。3)辅助生产工业场地行政福利区的办公楼、汽车库、水源井、供水站布置在+1318.00m,联合建筑布置在1322.00m,食堂、单身宿舍楼布置在+1329.50m+1332.50m台阶。2.7.2.2井下竖向布置1)井筒布置及设备布局a.主斜井(新建):半圆拱形,净宽5.0m,净高3.9m,倾角22,斜长641m,井筒内布置架空乘人器及大倾角b=1.0m胶带输送机,同时敷设压风管、灌浆管、洒水管及入井主电缆、通讯电缆,设行人台阶及扶手,担负矿井煤炭提升、人员升降及部分进风任务,兼矿井一安全出口。b.副斜井(原官庄河煤矿基建11号煤层主斜井):半圆拱形,净宽4.5(原3.2)m,净高3.6(原2.7)m,倾角21,斜长525m,井筒内布置双轨(轨型为30kg/m),同时敷设主排水管、消防洒水管,设行人台阶及扶手,担负矿井大件、矸石、材料等辅助运输及主要进风任务,兼矿井一安全出口。c.回风立井(原官庄河煤矿开采2号煤层主立井):圆形,净径5.0(原2.5)m,垂深240m。井筒内设梯子间,担负矿井前期回风任务,兼矿井一安全出口。2)井下主要巷道布置及设备布局根据开拓布置,利用沿煤层布置轨道、胶带、回风大巷作为采区准备巷道,垂直大巷布置回采工作面。工作面顺槽沿煤层底板布置。该矿井为低瓦斯高管矿井,考虑运输、通风要求,设置采区专用回风巷、即设计的回风大巷。矿井兼并重组移交生产时采区巷道有:工作面轨道顺槽、胶带顺槽、开切眼。工作面轨道顺槽沿11号煤层底板布置,巷道坡度小于3,断面按布置单轨设计,同时考虑了综合管线布置和矿井通风要求。巷道内采用无极绳绞车牵引1t矿车运输,巷道采用矩形断面,锚网支护,巷道净宽4.0m,净高2.4m,净断面9.6m2。工作面胶带顺槽沿11号煤层底板布置,巷道坡度小于3,运输顺槽断面按铺设一部带宽1.0m的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和设备列车轨道设计。设备列车轨距600mm,轨型22kg/m,木轨枕,无道渣。巷道采用矩形断面,锚网支护,巷道净宽4.4m,净高2.4m,净断面10.6m2。3)井下辅助生产系统布置及设备布局a.井底车场根据生产需要,在主斜井井底设置井底煤仓,通过清理撒煤斜巷与轨道大巷连接。b.井底硐室在副斜井+1130m水平井底车场内设有主变电所、主排水泵、管子道、井底水仓、摘挂钩及信号硐室等硐室。此外,在距副斜井+1130m水平井底车场约120m处的轨道大巷设置消防材料库,采用巷道加宽式;距水平井底车场约190m设有井下爆炸材料发放硐室。井底煤仓型式选用净径6.0m的园形直立式煤仓,煤仓高度40m,有效容量800t,采用500mm厚c20混凝土砌碹支护。主斜井井底撒煤利用清理撒煤斜巷本水平人工清理。井底水仓布置距副井井底车场约100m东侧,主、副水仓平行布置,水仓净断面7.11m2,长度约110m,有效容积约700m3。井底水仓内铺设轨型15kg/m、轨距600mm的单轨,水仓采用人工清理方式。4)井下掘进采区布置及设备布局全井田共划分为两个水平七个采区开采,主水平11号煤层划分为四个采区(分别为下一采区、下二采区、下三采区、下四采区),辅助水平2号煤层划分为三个采区开采(分别为上一采区、上二采区、上三采区)。下一采区11号煤层采用单翼布置,长壁开采,胶带、轨道、回风大巷即为该采区的准备巷道。在大巷的南侧、垂直大巷布置回采工作面,回采工作面顺槽采用单巷掘进。工作面胶带、轨道顺槽均沿11号煤层底板布置,分别与胶带大巷和回风大巷直接沟通,并通过顺槽绕道与轨道大巷沟通,形成采区完善的运输、通风、供电、行人及排水系统。全矿井共配备2个掘进工作面,二个均为顺槽综掘工作面。矿井采用上行开采方式,即先开采11号煤层,再开采2号煤层。设计推荐长壁综采采煤法,综采一次采全高回采工艺,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矿井在移交生产时,井下共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二个掘进面(二个顺槽综掘面)来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接替,采掘比1:2。井下主要机械设备见表2-7表2-7 井下主要机械设备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型号单位数量一井下主要运输设备1主斜井胶带输送机b=1000mmq=250t/hl斜长=625m台12甲带给煤机gld800n=5.5kw台13大巷胶带输送机b=1000mmq=600t/hl=1000mv=2.5m/s台1二采掘设备1双滚筒采煤机mg300/730-wd台12可弯曲刮板输送机sgz764/264台13刮板转载机szz764/132台14可伸缩胶带输送机dsj100/70/2110台15乳化液泵站brw315/31.5型套16破碎机pcm132锤式破碎台27喷雾泵站bpw315/10k套18煤电钻zms12q台09调度绞车jd-11.4型台210局扇fbd-no.5.6型 fbd-no.5型台各一台11激光指向仪jzb1台312悬臂半煤岩巷掘进机ebz-160ty台213可弯曲刮板输送机sgw620/40t台215单绳缠绕式双滚筒提升机2jk-3/30套116掘进机ebz-160ty台217胶带转载机qzp-200/650台218双向掘进胶带输送机dsj80/20/255h台219局部通风机fbd-no.7.1型台420液压锚杆钻机myt-120/320c台421气动帮锚杆钻机mqtb-55/1.7c台422小水泵bqw25-60/2-7.5台223探水钻myz-200台25)地面生产系统设备及布置a.主斜井生产系统矿井主斜井承担矿井煤炭的运输任务。采区生产出的煤炭经工作面顺槽胶带输送机经大巷胶带输送机、井底煤仓转载至主斜井胶带输送机,由主斜井胶带输送机直接运至地面。b.副斜井生产系统副斜井承担材料、矸石、脏杂煤和井下设备的运输。井筒内布置600mm轨距窄轨。井筒内每100m设置一套雷达测速常闭式矿车防跑车装置。在副斜井井口设安全门、绳式推车机、阻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