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1 岳麓版必修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1 岳麓版必修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1 岳麓版必修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1 岳麓版必修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1 岳麓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课本、导学案、自主学习、课本、导学案、自主学习 丛书、双色笔丛书、双色笔 2 2、分析错因,自纠学案、分析错因,自纠学案 3 3、标记疑难,以备讨论、标记疑难,以备讨论 全力投入会使你与众不同 你是最优秀的,你一定能做得更好!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程标准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合作探究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不断成熟的表现? 古代政 治制度 的成熟 中央官制 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好了歌 皇帝的烦恼 忠 奸 难 辨 腐 败 难 治 官 吏 难 选 地 方 难 管 监察 制度 选官制度 地方制度 君权与相权 合作学习、展示交流: 问题问题展示点评评 1、【自主探究1】 1组组C25组组B2 2、【自主探究2】 2组组C26组组B2 3、【自主探究3】3组组C27组组B2 4、【自主探究4】 4组组C28组组B2 三省六部制 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 人才基础 廉洁高效运转 人才基础 科举制 监察制度 维护公平公正 成熟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 1)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2)适应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 课堂小结 自主探究 汉到元的中枢权力体系的 演变过程来看,相权与皇 权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皇帝皇帝 御史御史 大夫大夫 丞丞 相相 太太 尉尉 奉奉 常常 郎郎 中中 令令 卫卫 尉尉 廷廷 尉尉 典典 客客 宗宗 正正 治治 粟粟 内内 史史 少少 府府 太太 仆仆 秦朝中枢权力体系 :三公九卿制 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 皇帝 尚书令 侍中 常侍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九卿 执行机构 决策机构决策机构 汉朝中枢权力体系: 皇帝(皇权至上) 尚书省 执行机构 中书省 制令决策 门下省 封驳审议 吏 部 户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凡军国大事,必 由中书省决策 门下省审议复奏 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 1 1、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 行政效率行政效率 2 2、完整的相劝被分割,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完整的相劝被分割,避免权臣大权独揽 ,利于加强皇权,利于加强皇权 3 3、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的、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的 变化,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变化,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太宗时,假设国 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 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 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 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 作程序应该是怎样的呢 ? 中书省门下省皇帝 尚书省工部 情景模拟 1、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相互监督和牵制,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 3、有利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政治腐败。 合作探究 1、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的 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中 书 门 下 枢密院 皇帝 财政行政军事 三司 宋朝的中枢权力体 系:二府三司制 1)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 。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 中书省中书省 皇帝 吏吏户户礼礼兵兵刑刑工工 元朝的中枢权力 体系:一省制 1) 行政机构精简,提高了行政效率。 2)宰相权力过于集中,导致权贵专权,内乱频繁。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你能否从结果上对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 演变的总趋势做一简要评价? 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 选官制度选官制度 隋唐隋唐 战国战国 魏晋魏晋 汉朝汉朝 西周西周 世卿世禄 :血缘 科举取士:才能 九品中正 :门第 军功授爵 :军功 察举征辟 :孝廉 趋势趋势: :由任人唯亲到任人唯贤、唯才。由任人唯亲到任人唯贤、唯才。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一) 先秦:“世卿世禄制” 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二)汉:“察举制” 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察举制(汉武帝) a. 察举 各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 b. 征辟 征召才能之士 (三)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德才进行评定,分为九等 。中正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根据。 (四)隋唐至明清:科举制 以考试来选官的制度,其基本特点是“一切以呈文为去留”,自隋 产生后,为历代所沿用,直到1905年清朝宣布废除科举制。 历史档案 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 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 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 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 材料二: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 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 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 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 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制 度的缺点更多,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 1、容易任人唯亲 2、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 3、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问题解析 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价 。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 “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 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 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剑桥中国隋 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 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科举 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l 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 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 六十余人也。” l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 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 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 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积极: 消极: 皇帝的烦恼之官员监察 御史大夫 兼管监察 秦朝秦朝 御史大夫 专管监察 刺史监察 地方 汉朝汉朝 监察院、 提刑按察 使监督地 方,六科 给事中监 察六部 明清明清 皇帝的烦恼之官员谏议 门下省负 责谏议和 封驳 隋唐隋唐 设独立的 谏官机构 谏院 宋朝宋朝 取消了专 门的谏议 机构 明清明清 三、监察与谏议三、监察与谏议 思考思考1 1: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监察制度?: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监察制度? 结论: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是 中华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 思考思考2 2: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 结论: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谏议的对结论: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谏议的对 象是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象是皇帝的言行和决策。 请尝试对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请尝试对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 制度进行综合评价。制度进行综合评价。 材料一: 据史料介绍,唐太宗李世民曾是一位“广开言路,虚心纳 谏”的贤明君主。他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 兴衰;以人为镜,可观得失。”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的17年里 ,魏征给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采纳了。 材料二:材料二: 中国历代都有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出现,如秦朝的赵高、中国历代都有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出现,如秦朝的赵高、 汉朝的董卓、三国的黄皓、南北朝的阮佃夫、隋朝的杨素、汉朝的董卓、三国的黄皓、南北朝的阮佃夫、隋朝的杨素、 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秦桧、元朝的哈麻、明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