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学业分层测评9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人民版必修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学业分层测评9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人民版必修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学业分层测评9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人民版必修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学业分层测评9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人民版必修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学业分层测评9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人民版必修2 (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A项出现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时间不符,排除;B项符合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正确;C项出现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出现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之后,时间不符,排除。【答案】B2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下列对小岗村改革的影响分析有误的是() 【导学号:68230051】A个体小农经济彻底消失B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农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析】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并对城市经济改革具有推动作用。【答案】A3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解析】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农村合作化运动,农村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A项与史实不符,所有制没发生变化;题干中“二十多年后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这改变了农业合作化时代集体经营的方式,故B项符合题意;C项与材料信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无关;D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答案】B4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导学号:68230052】A增强企业活力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的时间“198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选A项。B项是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后;C项不是改革的中心环节;D项是在十四大上提出来的。【答案】A5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己,时称个体户。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A都属于私有经济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C都属于商品生产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解析】城市个体户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也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两者经营方式相同,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公有制经济,A项错误;农产品进入市场才算作商品生产,C项错误;劳动所得不可能相同,D项错误。【答案】B620世纪90年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步骤是,开发开放() 【导学号:68230053】A深圳 B浦东C厦门D海南【解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步骤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B项符合题意。【答案】B能力提升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ABCD【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错误。【答案】B8有人把中国1979年所做的追赶世界、融入世界的决策称为打开了“第一扇窗”。“第一扇窗”比喻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C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解析】1979年春,邓小平在与广东省领导谈话时指出可以在广东划出一片地方来,建立特区。几个月后的一份中央文件中指出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可以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个重大决策对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答案】B9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用口号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20世纪五六十年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加拼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干了再大干,超产了再超产,奉献了再奉献”“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众多口号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想富,先修路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少生孩子快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口号,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口号还成了口头语,广为流传。(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口号的显著特点。(2)分析上述口号形成各自特点的主要原因。(3)某班同学围绕“社会是否需要口号”展开辩论。有人说,社会不需要口号,要的是淡定有为;有人说,社会需要口号,要的是激情涌动。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问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显著特点要结合革命、政治等回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显著特点要结合生活、经济等回答。第(2)问前者结合“左”倾错误、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后者结合经济建设、改革开放逐一回答。第(3)问若答“不需要”,可从口号的主观性、鼓动性回答。若答“需要”,可从口号的宣传、号召和激发热情等方面回答。【答案】(1)特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观热情高、革命性强、政治色彩浓、群众运动色彩明显、极富鼓动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贴近社会实际、更加理性务实、语言朴实、发展经济意识浓、多为经验性总结。(2)原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高涨;“左”倾错误和情绪滋长;国际、国内形势紧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3)观点:不需要。理由:口号属于意识的反映,带有主观性;口号具有较强的鼓动性;不切实际的口号对公众有负面引导作用;社会发展需要务实理性。观点:需要。理由:口号反映社会现实;口号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