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Contents 考情精解读 考点1 A.知识全通关B.能力大提升 积累帮1 积累帮2 考情精解读 命题大纲 考情精解读1 命题趋势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命题大纲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 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 问 近三年无单独考查 命题规律 考情精解读2 返回目录 命题趋势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本考点在近年的课标地区中,不曾单独考查,均与语言表 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类题结 合起来 综合设题考查。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对该 考点并不 能放松警惕。 知识全通关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表明高考对考生的要求是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表达 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常见的修辞手法”,重在“常见”二字,考试大纲明确 规定了九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其他的修辞手法 不作要求,但考生也不可忽视。 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有两个方面:(1)着重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高考中一般不考查修辞手法的辨认,而着重考查修辞手法的使用,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 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2)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考查。比如与“仿写”结合 考查,与“连贯”结合考查等。即使考查修辞手法,也很少只考查某一种修辞手法,往往多种修辞手 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查。 知识全通关1 继续学习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题规律总结 1.准确理解,全面掌握。对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要准确理解和全面掌握。可采取分组比较的方法, 比较其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如比喻和比拟,对偶和排比,设问和反问等。 2.明确效果,判断优劣。比喻化呆板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比拟使所表达的事物 形象而生动,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事代情。夸张揭示本质,给人 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加深印象,启人联想。对偶结构上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或两 相对比,或两相映衬,或两相补充说明。排比横向上一句一个角度,详尽完备;纵向上一层深入一层 ,抒情淋漓尽致,言理深刻透彻;气势宏大,力量充沛。反复强调感情,突出思想,加强节奏感。设问 引起注意,引人思考,说服力强,增强表达效果。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加深印象 3.根据要求,形象表达;认真审题,捕捉有效信息;分析语境,形象拟写语句。 知识全通关2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返回目录 能力大提升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继续学习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能力大提升1 (一)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描写或说明另一事物。 2.分类 (1)明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如、恰似等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一样。例如: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 (2)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词代替“ 像”一类的比喻词。例如: 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孙犁荷花 淀)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能力大提升2 (3)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例如: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 摔成尘雾和碎末。(高尔基海燕) (4)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例如: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 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 荷塘月色) 3.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继续学习 能力大提升3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继续学习 (二)比拟 1.概念 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说明的修辞手法。 2.分类 (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 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例如: 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孙犁 荷花淀) 3.作用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能力大提升4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继续学习 (三)借代 1.概念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手法。 2.分类 (1)特征、标志代本体。即用本体的某种特征、标志来代替本体。例如: “没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鲁迅药 ) (2)具体代抽象。即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的事物。例如: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能力大提升5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3)专用名代泛称。即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 称来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 最后一次讲演) (4)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某部分代替本体 事物。例如: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3.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继续学习 能力大提升6 (四)夸张 1.概念 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 辞手法。 2.分类 (1)扩大夸张。指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 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继续学习 能力大提升7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缩小夸张。指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鲁迅药 ) (3)超前夸张。指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的夸张形式。例如: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朱自清春) 3.作用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加强联想,以创造意境。 继续学习 能力大提升8 (五)对偶 1.概念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上密切相关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同 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手法。 2.分类 (1)正对。指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2)反对。指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继续学习 能力大提升9 (3)串对。又叫流水对,指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 、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 3.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 抒情酣畅。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继续学习 能力大提升10 (六)排比 1.概念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 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 2.分类 (1)句子排比。例如: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2)句子成分的排比。例如: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朱自清春) 3.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继续学习 能力大提升11 (七)反复 1.概念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修辞手法。 2.分类 (1)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出现。例如: 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柯岩 周总理,你在哪里) (2)间隔反复。相同词语或句子间隔出现,即有别的词语或句子隔开。例如: 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鲁 迅“友邦惊诧”论) 3.作用 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继续学习 (八)设问 1.概念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的修辞手法。 2.分类 (1)一问一答式。例如: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几问一答式。例如: 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 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峻青乡音) 3.作用 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 活动。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能力大提升12 继续学习 能力大提升13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九)反问 1.概念 一种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修辞手法。反问一般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 反问句中。 2.分类 (1)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例如: 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2)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例如: 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朱自清桨声灯影 里的秦淮河) 3.作用 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返回目录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能力大提升14 1.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喻与借代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考生在运用时稍不留心就容易误断。 二者的不同点是: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 似点,没有相关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比喻词“像”也可以加“ 像”字,换成明喻;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述的事物,本体与借体 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来换成明喻。 例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此句 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 “反动的家伙像苍蝇”。 继续学习 易混修辞格辨析 2.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 喻本体,重点在“喻”。在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 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3.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对偶一般有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 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而排 比经常使用同一词语,使句子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之感。对偶以平仄对仗为佳,排 比则无此要求。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能力大提升15 继续学习 4.比喻与象征的辨析。 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属于语言学范畴,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具 体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艺 术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学范畴。从运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构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画主要人物,有的 用象征进行暗示,制造气氛或抒发感情,总之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从特点上 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 具有鲜明性。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能力大提升16 继续学习 语文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能力大提升17 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 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 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 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 ”象征了革命的希望前景。但是拿来主义 的“大宅子”则只是用来比喻中国、外国的文 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 当然,在某些文章中,象征也含有比喻的性质,从 表现抽象的精神来说是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N120204074A 一种保湿修护组合物、应用和化妆品
- 热点练14 议论文阅读论据位置判断及分析-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原卷版)
- 暑假综合提升试题-2025年暑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 人工智能通识教程(微课版) 课件 04 人工智能技术的觉醒-深度学习技术框架 02
- CN120197571A 应用于pocv分析模式的时钟网格仿真时序标注方法及装置
- 老人肠道养护知识培训课件
- 宇宏健康花城消防施工合同2篇
- 2025年度房产代持及市场推广服务合同
- 2025测绘信息保密与知识产权保护合同范本含保密期限
- 2025年度教育机构贷款担保保证合同范本
- 第2课《开学的准备》(课件)心理健康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公司入股投资合同范例
- 2025年秋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电影鉴赏《头脑特工队》
- 《全新观光车操作与安全培训课件》
- 医疗器械使用安全责任免责书
- 进出口贸易合规管理制度
- 医疗器械冷链培训
- 公共政策分析 课件 第0章 导论;第1章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 病理学课件下载
- 2024-2030年撰写:中国病房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调研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