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知识衔接题试题_第1页
高中知识衔接题试题_第2页
高中知识衔接题试题_第3页
高中知识衔接题试题_第4页
高中知识衔接题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题型复习(四)初高中知识衔接题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在x轴上运动,从原点O运动到位置A,再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B,位置A的坐标xA5 m,位置B的坐标xB2 m,在此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大小是2m,路程是12m.2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即v,单位是m/s.初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我们在高中物理当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两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1)加速度的定义公式为a(2)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为2 m/s,经过5 s后它的速度变为8 m/s,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1.2_m/s23如图所示,一重为2 N的铁块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3 N的拉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铁块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铁块受到的摩檫力为1 N若撤去拉力F,最后铁块将沿平板向下做加速运动(填“加速”或“减速”)4(2016芜湖二模)在小球从O点由静止开始沿x轴竖直下落的过程中,小球某种形式的能量E随下落高度x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那么这种能量是动能(填“动能”“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5(2016芜湖三模)如图所示:将灵敏电流计和导线组成的闭合电路,放入某一磁场中,图中的“”号表示磁感应线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内当磁场开始向上移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将会不动(填“动”或“不动”)6(2016蜀山二模)如图所示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当移动导体棒ab左右运动时,能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当导体棒ab在磁场中左右运动时,会(填“会”与“不会”)受到磁场对它的作用力7(2016芜湖二模)2000年底,我国宣布研制成功一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模型车,该车的车速已达到500 km/h,如图是磁悬浮的原理,图中A是磁性稳定的圆柱形磁铁,B是用高温超导体材料制成的超导圆环,将超导圆环B水平放在磁铁A的上方,它就能在磁力作用下悬浮在磁铁上方的一定高度那么,在B放入磁场的过程中,B环中将产生电流,该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若A的上端为N极,B环中的电流方向从上方观察为顺时针(填“顺时针”或“逆时针”)当稳定后,电流将保持不变(填“会消失”或“保持不变”)8如图所示,虚线区域内的“”为垂直纸面向里的磁感线,当金属框沿光滑绝缘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到底端时,具有的动能为E1;若将金属框换成质量相同的塑料框,其他条件不变,塑料框滑到底端时,具有的动能为E2.金属框在通过磁场的过程中会(填“会”或“不会”)产生感应电流;请判断E1和E2的大小关系:E1E2.(提示:金属框是导体,有电阻)9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弹力大小,x为伸长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已知某弹簧劲度系数为100 N/m,原始长度为15 cm,则在弹力为10 N时,弹簧长度可能为(D)A10 cm B15 cm C20 cm D25 cm10(2016蒙城联考)如图所示是运动员在投掷铅球的场景铅球离手后,只考虑重力做功,铅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Ek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最可能的是(A) 11实际的电压表相当于一个可以显示其自身两端电压的大电阻,实际的电流表相当于一个可以显示流过其自身电流的小电阻,如图所示的伏安法测电阻电路中,若电压表自身的电阻为3 k,读数为3 V;电流表自身的电阻为1 ,读数为4 mA.则待测电阻R的真实值等于(C)A750 B760 C1 000 D1 010 12(2016合肥六大名校大联考二)物理学规定,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动能的表达式为Ekmv2,重力势能的表达式为Epmgh.(1)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由如图所示的光滑斜面的顶端下滑,斜面高是5 m,求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2)如果斜面也是光滑的,求(1)中物体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下滑至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大小;(3)证明:物体沿不同的光滑斜面由同一高度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与斜面长无关解:(1)由题意可知,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只有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全部转化成动能,则由公式mghmv2得v10 m/s(2)重力做功WGh2 kg10 N/kg5 m100 J(3)物体在斜面长不同的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时,具有相同的重力势能,从斜面上滑到底端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即mghmv2得v,速度只与高度h有关,即物体沿不同的光滑斜面由同一高度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与斜面长无关13(2016灵璧一模)电池本身有一定的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没有电阻的理想电池和一个定值电阻r串联而成,如图甲所示使用某种电池连接成如图乙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在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的全过程中,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对应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如果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等于电池的电阻r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为2.25 W求:(1)电池内部的定值电阻r的大小?(2)电池的电压是多少?(3)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多少?解:(1)当滑片P位于A端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图丙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1.5 A由I可得,电源的电压:UI大r1.5 Ar当Rr时,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的电流:I0.75 A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PRI2R(0.75 A)2r2.25 W解得:r4 (2)电池的电压:UI大r1.5 A4 6 V(3)由图丙可知,电压表的示数UR3.6 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值最大,此时r两端的电压:UrUUR6 V3.6 V2.4 V电路中电流I,即解得:R大6 14(2016瑶海模拟)实验室的电压表是由小量程电流表改装而成的,图中G是满偏电流(即电流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g10 mA的电流表,其电阻Rg100 .定值电阻R1900 .分别将a、b或a、c接入电路,就可将G改装成两个量程的电压表(1)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求G满偏时a、b间的电压(即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2)若使用a、c两个端点,且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为100 V,求定值电阻R2的阻值解:(1)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Rg和R1串联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由I可得,G满偏时a、b间的电压:UabIg(RgR1)10103 A(100 900 )10 V(2)若使用a、c两个端点,Rg、R1、R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R10 000 则定值电阻R2的阻值:R2RRgR110 000 100 900 9 000 15(2016定远一模)我们可以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的阻值,由于电压表的阻值很大,电路分析时,我们常将电压表视为断路来处理,但是实际上会有一部分的电流流经电压表,若电压表的内阻R1500 ,调节电路,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10 V和0.1 A,则:(1)通过电压表的电流是多大?(2)未知电阻R的真实值是多大?(3)这种测量电路适合待测电阻很大还是很小的情况?说明理由解:(1)根据题意和电路图可知,通过电压表的电流:I10.02 A(2)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R的电流:II总I10.1 A0.02 A0.08 A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未知电阻R的真实值:R125 (3)当待测电阻的阻值比电压表的内阻小很多时,电压表分得的电流很小,电流表的示数接近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测量的结果比较准确,所以,这种测量电路适合待测电阻很小的情况16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为6 V,电源的内阻r0.6 ,电阻R16 ,R24 .图中电流表、电压表都是理想表,试计算闭合电键S后两个电表的示数解:图中电阻R1与R2并联,则外电路总电阻R2.4 R与r串联根据欧姆定律得:电流表的示数为I2 A电压表的示数为UIR2 A2.4 4.8 V17(2016黄山一模)电压表既是测量仪表,同时也是一个接入电路中的特殊电阻电压表的电阻一般很大,如图所示电压表的电阻为6.0 k,某同学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4.5 V且保持不变,忽略电源内阻,R13.0 k.(1)当闭合开关S1、S2时,电压表示数是多少?(2)闭合开关S1,断开S2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解:(1)由图示电路图可知,当闭合开关S1、S2时,只有电压表接入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此时电压表示数为4.5 V(2)当闭合开关S1、断开S2时,电阻与电压表串联接入电路,电路电流:I电压表示数:UVIRV3 V18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电量Q定义为电流强度,即I.如图所示在横截面积为S的金属导体中,若单位体积内有n个自由电荷,每个自由电荷的电量为e,当它们以速度v定向移动时,试推导导体中电流强度的表达式解:在时间t内电荷移动的距离Lvtt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数:NnVnSLnSvtt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QNenSvte电流:InSve19(2016马鞍山二模)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往往把电压表看成是阻值“无穷大”的电阻,所以在电路分析中一般把电压表看成“断路”实际上电压表是一个大电阻,在测电压时是有电流通过的,电压表的示数就是它自身两端的电压为了测量电压表的电阻值,王老师帮助小明设计了如下电路:其中电压表V1和电压表V2是学生实验常用的电压表,电源电压稳定为3 V,变阻器R0最大阻值为4.7 k,R是阻值为3 000 的定值电阻(1)小明闭合开关后,调节变阻器使电压表V1的示数为2.5 V,电压表V2的示数为1.5 V,请你根据小明的测量数据计算出电压表V2的电阻值(2)若将R更换为10 的定值电阻,调节变阻器R0仍使电压表V1示数为2.5 V,此时能否测出V2表的内阻?通过计算说明原因(3)去掉两电压表后,R0、R串联在电路中,请用公式推导或计算说明当变阻器滑片从左端滑到右端过程中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如何变化?解:(1)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URU1U22.5 V1.5 V1.0 V通过R的电流:I103 A电压表V2的电阻R24.5103 (2)I20.00055 A电压表V2的示数U2I2R20.00055 A4.5103 2.47 V两电表示数之差:UU22.5 V2.47 V0.03 V3 000 ,所以滑片从最右端滑到最左端时,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先变大后变小20(2016芜湖二模)干电池本身有一定的电阻,因此,实际上干电池可以等效为一个没有电阻的理想干电池和一个阻值一定的电阻相串联而成如图甲所示,电源由几个相同的干电池组成,电源电压为6 V,合上开关S,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电路中的一些物理量的变化如图乙、丙、丁所示,图乙为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关系,图丙为干电池输出功率(此时为滑动变阻器电功率)跟电压表示数关系,图丁为干电池输出电能的效率与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大小的关系,不计电表、导线对电路的影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能、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符号是J,求:(1)电源内阻r0的阻值(2)如图丙所示,在b点输出功率最大时,电路电流为1.5 A,此时电压表示数为多少?(3)已知干电池输出电能的效率,求变阻器总电阻R的阻值解:(1)由于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电路中只有电源内阻r0有电流通过,此时电流最大;由乙图可知最大电流I最大3 A,所以根据I可知:内阻r02 (2)已知输出功率即滑动变阻器功率最大时电路电流为1.5 A,由图丙可知最大功率为4.5 W由PUI得:此时电压表示数U3 V(3)已知电源效率,则当滑动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电路时,电源的效率最高,由丁图可知效率最高为0.8即:0.8解得R8 21(2016颍泉二模)利用导线传输电能时,因为导线也有一定的电阻,所以电流通过导线时一般会产生热量,而这些热量没有被利用,因此会造成电能浪费(1)为节约电能,通常远距离输电采用高压输电(输电过程如图所示)试从理论上推导分析说明采用高压输电的科学道理(设输电线总电阻用R0表示,发电厂输出功率不变)(2)一台直流电动机,标有“36 V24 W”字样,用电表测得它内部线路的电阻为2 .当这个电动机正常工作的时候,它的效率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1)由PUI可得,输电线路中的电流:I输电线路损失的电能:QI2R0t()2R0t因P输出不变,R0不变,所以当t相同时,U越大、Q越小,损失的电能越少(2)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 A内部线路电阻消耗的电功率:P热I2R( A)22 W输出的机械功率:P机械P电P热24 W W W电动机的效率:100%100%96.3%22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非常麻烦于是亮亮同学利用器材制作了一个欧姆表,可以利用它来直接测量电阻该表由灵敏电流计、电源、变阻器等组成,内部结构如图甲所示,A、B是两根“表笔”,测量时接在待测电阻两端;当将A、B直接相接,表示被测电阻阻值为0,此时灵敏电流表恰好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