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2_第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2_第2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2_第3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2_第4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60分)1西周的刑法中出现了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等许多犯罪种类,这些犯罪行为被视为罪大恶极。这表明()A西周宗法制渐趋瓦解 B血缘关系决定宗法等级C西周等级秩序森严 D宗法关系和政治密切结合2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 A统一性与集权性 B分散性与松散性 C统一性与制衡性 D独立性与落后性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4如图为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对该图历史内涵的解读与历史事实基本符合的是()A四方诸侯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初步实现了权力的集中C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必须严格履行D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权利之间的纽带5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6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置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该是()A.史记的记载 B.汉书的记载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7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制度法令的统一C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D更有利于皇帝集权8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焚书坑儒”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9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利克里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 B贵族制与分封制C公民大会与三公九卿 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10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史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这反映了( )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 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 D国家官史的腐败现象严重11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 )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12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13.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道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14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救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其相似作用是( )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 B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C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15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16. 下表为清朝军机处一天的办事程序据此,不能得出:()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圣谕旨交皇帝御览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交法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A军机大臣负责日常政务 B办事程序较为严密C军机大臣奉旨笔录与传达 D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17. 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异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 )A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 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C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中央官署18据下列朝代皇帝与大臣关系简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朝代皇帝与大臣的关系唐三省体制下,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的程序中宋皇帝指令须中书、门下、枢密院联合公布的方式颁布,宫内直接发出的指令被认为是“灭裂纲纪”明一些皇帝几十年不上朝,而国家行政照样运转A三省制具分权制衡特点 B君主专制呈现强化趋势C封建专制制度逐渐弱化 D官僚政治制约皇帝专权19研究者在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时,发现了如下有趣的现象:与实行民主政体的雅典地理条件相似、同属于希腊世界的某些城邦国家如科林斯、麦加拉建立的却是寡头政体。从该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地理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直接和决定性的因素B地理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之间没有任何联系C雅典民主政治是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地理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没有必然的联系20.“(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A商业流通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 B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21.论雅典民主政治一文指出,雅典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上述规定,实质上反映出古代雅典( )A抑制公民的个人权利意识 B城邦的整体利益高于一切C法律维护所有公民的利益 D将保障民主作为最终目标22.“(在雅典)只要多数民众愿意,任何提议和判决,不管是出自个人偏见或一时冲动,还是源自阴谋家的蓄意蛊惑,也不管是否合理正当,都可能随时成为法律。”此观点认为雅典( ) A.民主制度存在局限性 B.居民享有充分自由 C.民主缺乏公平和正义 D.公民无视法律尊严23.阿提卡被分成三个区域:(一)雅典城及其近郊;(二)内陆中央地带;(三)沿海地区。每个区域分为十个部分,三个区域的各一个部分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部落,它唯有在公民大会表决期间才得集合起来。雅典这项改革的主要意义是( )A彻底消灭了氏族贵族保守势力B削弱了氏族贵族对政治的影响C解放了平民,扩大了公民基础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24.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里写道:(梭伦把)法律颁写在木板上,竖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有人都发誓恪守它们,9名执政官还要在那块石头跟前起誓,如果他们僭越了某条法律,他们将献塑一座金像。这一记载说明梭伦为雅典执政官时()A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处处维护平民的利益C使雅典成为了民主国家 D奉行法律至上的原则25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26. 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27.十二铜表法规定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5位证人和1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据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A保护债权人利益 B保护奴隶主贵族的权益C注重程序和形式 D注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8.罗马万民法“通过公民权的逐步扩展,实现罗马公民与非公民之间在民事法律地位上的平等”。这说明万民法( )A有利于调和社会矛盾 B. 废除了罗马公民特权C促进了共和体制建立 D吸纳了自然法的内容29.“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30.下框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 A重视维护平民的利益 B司法审判程序严格完备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理性、公平、证据的精神二、材料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31、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续汉书 百官志 载后汉光武帝的诏书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离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僧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及内容科目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请问答:(1)材料一中的“四科取士”指什么制度?据材料一,归纳其选拔人才的标准。(5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该选官制度的弊端(6分) (3)据材料三,概括唐代科举制的特点。(9分)32. 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壵 世界文明史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名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约40万约4.2万6 000501抽签举手一审制怠慢神和蛊惑青年材料三:十二铜表法各篇目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传唤审判求偿(债务赔偿)家长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侵犯他人)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补充后五表之补充 依据杨红林历史上的大法典编制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请问答:(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维护了“人民”的哪些权利?(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6分)(3)材料三反映十二铜表法的内容侧重于哪一方面?该法在罗马法历史上有何突出地位?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8分) 2016级高一(上)半期考试题历 史选择题:1-5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