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doc_第1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doc_第2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doc_第3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秦家屯中心小学 王彩晶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长春版四年级下册第四板块“乡情友情”中的一首古诗。通过学习本组课文,不仅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体悟诗作的思想内涵;而且通过多角度深入感受古诗的经典魅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自豪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全诗寓离情于景、借景抒情,用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写意的江畔送别图。在教学中着重把握一个“情”字,贯穿一个“读”字,在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理解诗意,领悟诗情,培养语感,提高素养。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有些学生也并不陌生,甚至已能琅琅背诵,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他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还需教师的指导,才能与诗人引起情感的共鸣。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会认4个字,会写4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古诗大意。 2、过程与方法:查找工具书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与好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诗境,感受诗人与好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难点:诗中故人的“西辞”、“烟花三月”的美,李白眼中的孤帆是学生学习此诗中的难点,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送别情境,想象李白在送别孟浩然的情景,让学生体会朋友间无限依恋的情怀。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基于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以读代讲、品词析句、创设情境”等方法展开教学。 学法:让学生“边诵读,边想象,边理解,边感悟。”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将分四个环节完成: (一)谈话激情、解读课题 (二)自主初读,感知诗韵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四)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五)拓展积累,延续诗情 下面我就具体说一下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情、解读课题 1、师: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千的一件事。不仅有歌唱离别,更有很多诗咏离别。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堪称送别诗极品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题) 2、解题 师:诗的题目中出现了一个“送”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了。那围绕这个“送”字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 学生提出问题后,让他们再次默读课题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在此过程中相机介绍黄鹤楼,理解广陵、之。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李白、孟浩然 (设计理念:课始以“激情”为切入点,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为学习古诗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初读,感知诗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2生) 师: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二二三节奏。谁能按着这种节奏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还可以把 “故人西辞”四个字连起来读,变成四三节奏(范读),谁来读?师生合作读。 (设计理念:“诵读”是古人学习最常用的学习方法,这种古老的读书方法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成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本环节让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将诗读正确、读通顺,初步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在语音的扬抑、节奏的缓急中品味词独有的韵律之美,逐渐入情入景。)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提示,完成自学内容。(出示自学提示) 2、学生汇报学习内容 3、出示图片,说说每幅图描绘的是哪句诗? 4、结合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设计理念:“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理,“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本环节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揣摩句意,理解文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教学重点“迎刃而解”) (四)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对于这首诗,你们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重点释疑:西辞、烟花三月 (1)理解“西辞” 出示课件,理解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的地理位置,孟浩然由西向东依长江顺流而下,离别时自然是拱手向西告别,所以说西辞。 (2)理解“烟花三月” 理解烟花的古今异义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烟花三月”的美景吧! 配乐欣赏江南三月的美景 从刚才的画面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烟花三月?(学生自由回答) 欣赏古人眼中的烟花三月(出示描写春景的诗句)(设计理念:特级教师霍懋征说过,一节好的古诗课至少要有十首以上的古诗展现。在课堂上设计了用“词语描绘三月扬州的美景”,并欣赏描写江南春景的诗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词和对古诗积累的兴趣,还为体会诗人的情感做了铺垫。) 2、 品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理解“孤帆” 师:古时候的长江可以说是:“千帆驶过”,可是在李白的眼中,为什么只看到了孤帆呢?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师: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 (2) 展开想象,体会情感 师:望着这滚滚的江水,让多愁善感的李白想了很多很多,他想起了和孟浩然相处的美好的日子。(播放课件) (3)当李白看着孟浩然渐渐远去的时候,他的心里又是什么滋味?让我们读读诗的后两句。 (4) 而此时只有李白一个人伫立在江边,他的心里会对他的好友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学习写法,感悟情感 这首诗的什么地方让你们感动?(友情) 想象李白和好友分别的画面,体会他们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6)再读古诗,体会情感 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设计意图:语近情遥,含吐不露,是这首诗的特点,李白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景物描写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值得让学生再三品读!我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来到黄鹤楼上,文字符号化为鲜活的画面。在琅琅读书声中,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诗人的心灵直接交流。这一环节的创设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情,教学难点不攻自破。) (五)拓展积累,延续诗情 1、让学生欣赏送别诗 师:别离是诗,别离是歌,别离是情,一样的别离不一样的情。看看其他诗人笔下的别离是怎样的。(出示课件) 2、学生背诵积累的送别诗 同学们平时是不是也积累了一些送别诗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3、欣赏歌曲烟花三月,再次感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