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生一辈子 l1岁闪亮登场 l 10岁天天向上 l 20岁远大理想 l 30岁基本定向 l 40岁处处吃香 l 50岁奋发图强 l60岁告老还乡 l70岁打打麻将 l 80岁晒晒太阳 l 90岁躺在床上 l 100岁挂在墙上 第十章第十章 老年期的发展老年期的发展 l 请将下列的句子完成: 1、我认为老人是 2、变老是 3、当我变老,我 l 你是否有和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一起生活的经验? 他们的哪些状况让你印象深刻? l 六十花甲,七十知天命, 八十耄耋。 l 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老当益壮,老夫聊发少年狂 。 l 垂垂老矣,老态龙钟,老眼昏花。老人斑。 l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少年夫妻老来伴。 主要内容 l两种老年心理观 l衰老的理论 l老年人的智力理论 l老年人的记忆 l认知老化的理论观点 l退休生活的适应 一、两种老年心理观 1、老年期丧失观 l l成年以前是机能的不断完善、强大的阶段,成年以前是机能的不断完善、强大的阶段, 老年期则是功能衰退和消失的阶段。因此,老年期则是功能衰退和消失的阶段。因此, 老年期是一生获得的丧失时期,老年期的心 理变化只能称为“老化”,而不是“发展” 。 l老年期丧失的方面:身心健康、经济基础、 社会角色和生活价值。 2、毕生发展观 n毕生发展观由德国心理学家德国心理学家保罗波蒂斯( Paul Baltes)提出。 n基本观点:(1)心理发展贯穿一生;(2) 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存在差 异,如感知早、逻辑推理晚,感知早、逻辑推理晚,流体智力与晶 体智力;(3)心理发展包含了获得与消退两心理发展包含了获得与消退两 方面方面;(4)心理发展具有巨大的个体可塑性心理发展具有巨大的个体可塑性 ;(5)成熟、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事件等 因素共同影响心理发展,年龄不是唯一因素 。 n非规范事件的影响,指对某些特定个体发生 作用的生物与环境因素,包括疾病、离异、 职业变化等。生活应激事件。 n一年内,LCU超过200,有50患病机会;超 过300,概率接近100。而低于30时,保持 身心健康的机会大大高于平均水平。 n国内研究发现,过去一年内的生活事件应激 值(LCU)对抑郁症状有显著预测作用。 生活事件应激表(举例) 生活事件 应激值(LCU) 配偶死亡 离 异 个人不适与身体疾病 被解雇 退休 经济状况的改变变 工作改变 升学或辍学 睡眠习惯的改变变 休假 100 73 53 47 45 38 36 26 16 13 老年丧失期(消极)毕生发展观(积极) 老年只有衰退,没有发展 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 心理活动先发展,后衰退 心理发展包括生长和衰 退 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 态和变化速率有差异 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 不可逆转的 由于生活条件和经验的 变化,心理发展有很大的 个体可塑性 年龄是心理发展的根据 成熟(年龄)、社会历 史文化、非规范事件是心 理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老年人感知觉退行性变化明显 n感知觉发展最早发展最早, ,衰退也最早衰退也最早。 n衰退的主要表现是感觉阈限升高,即 感受性下降。 n视觉和听觉老化最明显,其次为味觉其次为味觉 和痛觉。和痛觉。 n n 视觉的退化:晶状体弹性降低视觉的退化:晶状体弹性降低调节下降调节下降 视力降低。白内障、黄斑病和青光眼等。视力降低。白内障、黄斑病和青光眼等。 n n 听力下降从听力下降从5050岁开始。岁开始。5050岁岁味觉刺激阈值味觉刺激阈值 增大,多样性减少。增大,多样性减少。6060岁岁嗅觉开始减退。嗅觉开始减退。 n男性听觉方面更易受损,女性视觉方面更易 受损。视听能力衰退会降低老年人的幸福感 和人际交往,使其更孤独和抑郁。 三、衰老的理论 v关于衰老,有两类理论解 释:遗传预设理论和可变 速率理论。 v遗传预设理论认为人类的 衰老是按照基因所规定的 时间顺序表而发生的,衰 老是一种遗传程序。 v可变速率理论则认为衰老 是因人而异的随机过程, 内在损耗和外部环境都对 衰老起作用。 (一)遗传预设理论 1、预设衰老理论:衰老是因为特定的基因“ 关闭开关”,不再发挥作用,于是身体的许 多机能受损,个体开始走向衰老。这种程序 是由遗传和基因决定的。 2、内分泌理论:生物钟通过控制激素变化来 控制衰老的进程。青春期、更年期的变化都 与激素有关,肌肉、脂肪的变化也与激素有 关。 3、免疫理论:生物钟通过控制引起免疫系统 问题的基因,来控制衰老进程,使老年人的 机体更易感染传染病。 4、衰老的进化理论:衰老是一种进化特质, 基因资源投入到适合生殖的年龄后就失去意 义,因此进化机制规定人的自然衰老进程。 之所以寿命延长,是为了照料孙辈年幼者。 (二)可变速率理论 l磨损理论:机体衰老是分子水平上发展的系 统损坏的积累所致。随着年龄增大,细胞分 裂的过程中越来越难以修复或替换已损坏的 部分,导致机体不能正常运转,产生衰老。 l自由基理论:自由基是机体氧化反应中产生 的有害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可损害机体 的组织和细胞。此外,外界环境中的阳光辐 射、空气污染、吸烟、农药等会使人体产生 更多自由基。该理论认为自由基的累积,是 人类衰老和患病的根源。 l3、生活速率理论:认为身体的工作额 度是有限的,机体工作速率越快,其 损耗就越快。因此,新陈代谢的速度 决定了生命的长度。 l4、自体免疫理论:认为不断衰老的免 疫系统,可能会释放攻击自己细胞的 抗体,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加速 疾病和衰老。 三、老年人的智力变化 l老年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普遍下降,思维反应 不及年轻人敏捷。但部分老年人仍具有较高 的思维能力。 l l 老年人的思维出现自我中心回归现象。其智老年人的思维出现自我中心回归现象。其智 慧、洞察力强。慧、洞察力强。 l老年人的视听能力下降、自我效能感降低、 缺乏测验动机等原因,可能使人们低估老年 人的智力水平。 智力的“双过程模型” l保罗波蒂斯(Paul Baltes)德国心理学家, life-span概念的提出者。 l智力的机制:是智力的硬件,它以大脑的神 经生理为基础。智力机制主要表现为信息加 工和问题解决,与加工的内容无关。它随年 龄老化而衰退(类似流体智力) 。 l智力的应用:是智力的“软件”,以文化、 教育为基础。主要表现为实践智力、知识积 累、技能应用、智慧等。它随年龄增长而提 高,发展趋势与晶体智力类似。 老年人智力的基本特征 l1、成人年智力随年龄变化的模式并不相同 。如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的发展曲线不同。 l2、60岁左右认知能力的下降幅度很小,80 岁左右才会明显下降。 l3、智力变化的个体差异非常明显。韦氏证 实,智力水平高的人发展得早、衰退得晚, 而智力水平低的人发展得晚、衰退得早。 l4、环境和文化因素对智力下降的程度有影 响。社会地位高、坚持脑力活动、灵活乐观 的人,智力衰退的速度慢。 考研点:认知老化的代表性观点 l感觉功能理论:研究表明前额叶是年龄老化最敏感 的一个脑区,并且发现认知功能的年老减退与额叶 皮层功能或执行功能的减退关系密切。 l加工速度理论:加工速度减慢是认知功能年老减退 的主要原因。速度减慢对认知加工可能造成的影响 包括“对信息的编码较浅和组织程度较低”、“对信 息提取的时间延长”、“建立新旧信息关联的速度减 慢而造成理解困难”等。 3、抑制理论:有效的加工不但需要激活与当 前任务相关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同时抑制 与当前任务无关的信息,老年人认知功能的 减退往往由于不能有效地抑制无关信息所致 。 4、工作记忆理论:工作记忆的下降是导致认 知功能老年减退的一个主要原因。工作记忆 在人们的阅读、学习和推理活动中扮演重要 的角色,使人脑在加工的同时保持更多的信 息处于激活状态,因此,将工作记忆看作是 一种重要的加工资源。 四、老年人记忆的变化 1、老年人记忆变化特点 n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n n记忆广度、机械识记下降;应用组织和精加记忆广度、机械识记下降;应用组织和精加 工的记忆策略衰退;再认比回忆下降要慢。工的记忆策略衰退;再认比回忆下降要慢。 n n5050岁开始明显减退,岁开始明显减退,8080岁迅速减退。岁迅速减退。 2、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两种解释 n n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 n n工作记忆容量变小工作记忆容量变小 五、老年期的发展任务 1、埃里克森的理论 l完善 VS 失望,形成“智慧”品质。 l回顾、反省一生的意义和价值 l完善:可以对一生有统整的认识 l失望: 挫折、失意、沮丧、错失良机 2、哈威格斯特的观点 老年期的发展任务主要包括: l能适应逐渐衰弱的身体 l能忍受丧偶之痛 l能在经济上支持退休生活 l能与同侪老人和睦相处 六、退休生活的适应 退休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生命阶段。 罗伯特艾其里提出退休要经历6个普遍阶段。 1、前退休期:又称期待期 2、退休期:忙于自己的爱好或旅游,即刻的退休常 规生活,休息和放松。 3、觉醒期:又称适应期,紧张、压力的消失,新的紧张、压力的消失,新的 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需要适应,可能有失望和迷茫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需要适应,可能有失望和迷茫 。退休综合征。退休综合征。 4、重新定位:重新规划退休生活,试图使退休生活 有趣和满意。 5、退休的常规生活 6、退休的终结。 退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l身体健康 l退休前对工作的依恋程度。 l婚姻质量 l社会支持网络 l快乐退休生活的秘诀:做令人满意的事,有 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七、老年期的人格变化 稳定性与变化性共存。 1 1、不安全感:健康、不安全感:健康- -疾病疾病- -死亡;经济保障,尤其是医死亡;经济保障,尤其是医 疗保障;疗保障; 2 2、孤独感:普遍性、孤独感:普遍性权势崇拜失落、群体失落权势崇拜失落、群体失落/ /信息信息 匮乏、家庭中的失落等。匮乏、家庭中的失落等。 3 3、适应性差:缺乏主动、学习困难、应变性差。、适应性差:缺乏主动、学习困难、应变性差。 4 4、行为刻板、行为刻板 :谨慎、稳妥、缓慢:谨慎、稳妥、缓慢 5 5、 趋于保守:注重经验,维护社会既有秩序和规范。趋于保守:注重经验,维护社会既有秩序和规范。 6 6、 乐于回忆:主动乐于回忆:主动被动,外部被动,外部内部。内部。 考研点:人格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l人格发展是指从出生至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个 体的人格特征,随着年龄增长和习得经验的积累而 逐渐改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行为具有 一定的稳定性,但同时也能发生改变。具体来讲, 有四种稳定性与可变性的表现类型。 l第一,差异稳定性,是一种最常见的稳定性,即个 体在团体中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l第二,绝对稳定性,指的是人格特点在质或量方面 的跨时间的稳定性; l第三,结构稳定性,即一系列变量间的相关模式的 跨时间的稳定性; l第四,自比稳定性,指的是个体人格特点跨时间的 稳定性和连贯性。 八、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老年人的社会适应 老年人的社会适应类型(老年人的社会适应类型(Neugarten,USANeugarten,USA):): 1 1、整合良好型:正视新生活,生活满意度高、整合良好型:正视新生活,生活满意度高 ,良好认知和自我评。,良好认知和自我评。 A.A.重组型:继续广泛参与各种活动;重组型:继续广泛参与各种活动; B.B.中心型:选择性地参加适合的社会活动; 中心型:选择性地参加适合的社会活动; C. C.离退型:人格整合良好,生活满意,活离退型:人格整合良好,生活满意,活 动低水平,满足于逍遥自在。 动低水平,满足于逍遥自在。 2 2、防御型:刻意追求目标,否认衰老。、防御型:刻意追求目标,否认衰老。 A.A.坚持型:活到老,干到老。坚持型:活到老,干到老。 B.B.收缩型:致力于饮食保养和身体锻炼收缩型:致力于饮食保养和身体锻炼 。 3 3、被动依赖型:、被动依赖型: A.A.寻求外援型:强烈地依赖帮助和体恤寻求外援型:强烈地依赖帮助和体恤 。 B.B.冷漠型:缺乏互动,对一切毫无兴趣冷漠型:缺乏互动,对一切毫无兴趣 。 4 4、整合不良型:有心理障碍,需要照顾。、整合不良型:有心理障碍,需要照顾。 九、老年期的人际关系变化九、老年期的人际关系变化 1 1、夫妻关系、夫妻关系 l l 伙伴关系伙伴关系 l l 冲突较少,彼此相依、情感需要更多;冲突较少,彼此相依、情感需要更多; l l 满意度高满意度高 l l 性依然存在,但不是主要。性依然存在,但不是主要。 2 2、与子女的关系、与子女的关系 l l与子女的沟通有利于增进老人的快乐,但与接触时间与子女的沟通有利于增进老人的快乐,但与接触时间 的长短无关。的长短无关。 3 3、与朋友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 l l老年人的朋友关系对其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重要预测老年人的朋友关系对其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重要预测 作用。作用。 l l朋友的快乐超过与子女的快乐。朋友的快乐超过与子女的快乐。 十、老年期的心理卫生十、老年期的心理卫生 1. 1.退休前后的生活准备退休前后的生活准备 让位子;培养爱好;重拾情趣;发挥余热。让位子;培养爱好;重拾情趣;发挥余热。 2.2.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脑体结合;合理安排;脑体结合;合理安排;慎起居,勤运动。慎起居,勤运动。 3. 3.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经营和睦家庭;保持一定的社交活动圈子;经营和睦家庭;保持一定的社交活动圈子; 4. 4.坦然面对死亡坦然面对死亡 顺应自然,为所当为。顺应自然,为所当为。 第十一章 生命的尾声 一、死亡的界定 l功能性死亡:心跳停止、呼吸停止(传统标准)。 l脑死亡:大脑及脑干的活动停止(现代标准)。 l中国目前正在对脑死亡标准进行讨论,还未立法。 l中国卫生部从2001年开始制订脑死亡判定标准:脑 死亡是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丧失的不可逆转状 态。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深昏迷,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无自主呼吸,脑电图平直,经颅脑多普勒超声诊 断呈脑死亡图形,且观察12小时无变化,方可确认 为脑死亡。 l在临床死亡上,中国公民可自己选择临床死亡的标 准,脑死亡或者心肺死亡。 二、死亡的基本特征 1、永久性:人死不能复生,具有不可逆转性 。 2、普遍性:所有活着的生命都会死亡。 3、终结性:死亡意味着所有机能在死后停止 。 4、适用性:只有生物才会死亡。 5、因果性:死亡由身体机能的崩溃引起。 三、临终心理(考研点) 屈布勒-罗丝对死亡过程的阶段划分: 1、否定:是自然的心理防卫反应,是个人对令人震 惊的噩耗的心理缓冲和自我保护。 2、愤怒:愤怒实际上是焦虑的表现,此时愤怒、焦 虑、恐惧、不安等各种情绪混成一种复杂难以言 表的心理。 3、讨价还价: 此时的心理是基于延缓生命的企图, 希望能将不幸降低到最小。 4、抑郁:在前面的努力都徒劳后,个体开始陷入抑 郁和绝望的情绪。 5、接受:面临死亡,开始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情 绪回复到平和的状态。 死亡焦虑与临终适应的影响因素 1、死亡焦虑:(1)对躯体变化的担忧;(2 )对时间流逝的意识;(3)对伴随死亡而来 的痛苦的担忧;(4)对死亡引起的情绪反应 的担忧。 2、临终适应的影响因素:(1)疾病及其症状 的演变过程;(2)个人对待疾病和死亡的认 知与态度;(3)家人的社会支持;(4)信 仰、宗教和文化的影响。 考研点:自我发展理论 1、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l 实际上就是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其理论中涉及 的诸如“自主感”、“羞耻感”、“主动感”、“内疚 感”等概念,都是个体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他把个体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划分为八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成 年期的自我发展是从第六阶段开始。 l 第六阶段: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 l 第七阶段: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关注”。这是中 年期与壮年期,是成家立业的阶段。 l 第八阶段: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这是老年期,亦 即成熟期。 2、荣格的观点 l荣格认为,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有两种重要的倾 向与年龄密切相关,即内倾和外倾。 l纵观整个人生历程,人的前半生发展更多地表现 为外倾性。从儿童初生到青年期,个体更多地考 虑如何去把握世界,忙于与外界打交道。 l当跨入中年进入后半生后,个体的心理发展倾向 重新逆转,更多地表现出内倾性的特点,他们不 再有青年期暴风骤雨般的激情,他们往往变得老 练持重,遇到挫折时,他们能反省自问,并根据 现有的成就和期望的成就来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 。总之,后半生的发展是朝向内部的。 3、拉文格的自我发展理论 l 拉文格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核心,了解了自我的 发展也就等于认识了人格的发展。所谓自我是价 值观、道德、目标、思想过程的整合器。自我发 展是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拉文格把成年 期自我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l 遵奉者水平。这一水平的个体行为完全服从于社 会规则,如违反规则,会产生内疚感。 l 公正水平。这一水平的个体,社会的、外在的规 则已经内化为自己的规则,个体有了确立的理想 和目标,形成了自我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估-洞察及研究
- 粮食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洞察及研究
- 高效器械清洗消毒技术-洞察及研究
- 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第1篇-洞察及研究
- 智能美容护理效果评估-洞察及研究
- 舞台灯光控制系统软件架构设计-洞察及研究
- 2026届河北省石家庄栾城中学化学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百级净化夹层施工方案
- 苏州市海绵城市小区道路改造施工方案
- 高速桥上标志牌施工方案
- 2025年杭州建德市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年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高层次人才招聘(2人)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白玉县冬季施工方案
- 2024-2025学年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多校六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 2025年乐都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工作人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氢能产业链投融资策略与路径研究报告
- 2025重庆双福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招聘综合办公室文员、冻库管理员、招商员等岗位2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主播对公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真题卷含答案
- 《电容器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征求意见稿
- 2025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后习题答案-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