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县旅游业发展概况.doc_第1页
香格里拉县旅游业发展概况.doc_第2页
香格里拉县旅游业发展概况.doc_第3页
香格里拉县旅游业发展概况.doc_第4页
香格里拉县旅游业发展概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undae_meng香格里拉县旅游业发展概况一、香格里拉县旅游业发展概况(一)香格里拉旅游资源情况介绍香格里拉县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滇、川、藏交界处,位居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世界著名奇观“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地、茶马古道的要冲。总面积11613平方公里。境内除主体民族藏族外还有汉族、纳西族、彝族、白族等九个世居民族,全县总人口近15万人,人口密度为12.9人/平方公里。全县区位优势突出,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生态条件十分丰富。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厚重的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的人文景观、博大恢宏的自然景观巧妙结合于一起,使香格里拉县具有“人类最后净土”和 “高原明珠”及“心中日月”等多种美称,是“大自然最完美的创造”,发展旅游业的资源条件得天独厚。香格里拉县东与四川省稻城、木里二县接壤;西、南与丽江县、维西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德钦县一衣带水。境内雪山耸峙,草原广袤,河谷深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雪山有47座,较为著名的有巴拉更宗雪山、浪都雪山、哈巴雪山等。在林海中分布着碧塔海、属都湖、纳帕海等无数高山湖泊。另有举世闻名的虎跳峡、长江第一湾田园风光及中国最大的华泉台地白水台及霞给温泉、天生桥温泉、上桥头温泉等。境内兼有亚热带、温、寒三种气候;金沙江河谷一带气候干燥炎热,而大小雪山为寒温带高山气候。宗教文化是香格里拉最富有魁力的文化之一,藏传佛教文化渊源流长。神奇灵秀的山川,古老的民族文化积淀,孕育出香格里拉特有的人文景观。农历五月初五的赛马会及“丹巴节”、“格冬节”、纳西族的“二月八”、彝族的“火把节”等节日内蕴丰厚而耐人寻味。大中甸的锅庄、尼西的情舞、五境的热巴同属藏族舞蹈,纳西族的阿卡巴拉舞舞步古朴,彝族的葫芦笙舞、傈僳族的对脚舞,节奏明快,极富感召力。境内藏族民居建筑样式几乎囊括了除傣楼外的中国民居样式,而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则规范厚重,气势宏大。(二)香格里拉县旅游业发展简要历程1992年,原中甸县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按照云南省政人民政府滇西北旅游规划现场办公会提出的“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带动迪庆、启动怒江”发展思路,迪庆香格里拉旅游业开始起步。在1997年期间,云南省政府组织国内外专家论证后,发布了香格里拉就在迪庆这一消息,为全县的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香格里拉县委、县人民政府随即确定了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香格里拉品牌战略,旅游产业开发步入了正轨。1998年,香格里拉县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的主要组成部分。2002年,原中甸县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县,并着重宣传“香格里拉”这一世界级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了香格里拉在国内外的知名度。2002年底,迪庆香格里拉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云南省重点推介三条黄金旅游线路之一,云南省政府将香格里拉列入全省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地区,提出在10年内将香格里拉建成世界级旅游景区这一宏伟目标,州、县两级党委、政府明确提出将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做大做强。2003年以来,香格里拉县委、县人民政府逐步确立“旅游强县、旅游立县”,产业意识逐步增强,2004年期间,全面部署了旅游二次创业工作方案,找准了“以景区建为重点,实现提质增效目的”旅游工作重心。2005年9月,香格里拉建塘镇古城“独克宗”在中央电视台魅力名镇展示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佳民族风情名镇”。同年10月份,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在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金沙江虎跳峡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大峡谷之一。2006年初,香格里拉品牌挤身全国旅游十大影响力品牌之一,并取得了“2005年度最具活力的旅游城市”大奖。2006年“迪庆香格里拉”获得了中国青年联合会组织评选的“2006年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十强景区称号”;香格里拉“心中的日月雪山之旅”获得了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组织评选的“中国十大完美旅游线路”金奖。2007年5月,在由云南省旅游局、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的“2006盘点云南旅游”活动中,香格里拉县荣获“年度最具活力的旅游地区”奖。(三)“十五”以来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十五”以来,依托特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香格里拉县以建设“全国藏区第一强县,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精品旅游区”为目标,与时俱进、顺势而谋,掀起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建设高潮,全县通达条件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空中和陆地立体交通网络,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旅游产品日益丰富,以景区建设为重点的精品化战略取得了良好成效,旅游宣传及行业管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整个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五”末全县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由“十五”初期110万人次增至208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完成16.6亿万元,相当于2001年全县旅游社会总收入的四倍还多。“十五”期间旅游固定资产投资达8.2亿元人民币。2006年末,全县年接待游客达2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旅游业社会总收入达2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海外旅游收入9.5亿元,国内旅游收入10.8亿元;景区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经统计,香格里拉县域内目前正在建设和已投入运营的各类饭店、宾馆共有103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2家,三星4家;投入接待经营的各类风景区(点)13个;旅行社18家,旅游车公司4家,旅游客运车辆413辆。旅游购物点15家,藏民家访接待点18家,导游员1300余名。旅游产业已逐渐形成了一个包括饭店业、旅行社业、旅游交通业、旅游娱乐业、风景区及商品购物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综合产业体系,支柱产业初步形成。旅游业的发展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县商品贸易、文化娱乐、旅游消费等第三产业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十一五”开局之年, 全县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旅游业的发展在培植新的财政支柱产业、扩大税源、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旅游业为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景点景区周边的群众积极参与旅游业的开发经营,通过成立马队公司、销售旅游纪念品、从事餐饮服务等多种形式从旅游业中得到实惠,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一项能带动群众致富的“富民产业”。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就业渠道,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目前旅游业已成为香格里拉县吸纳社会就业人员的重要行业之一,县域内直接从事旅游服务行业1.2万人,将近占到全县劳动就业的50%。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香格里拉知名度,促进了全县的对内对外开放。通过举办香格里拉更名庆典、五月赛马节、欢乐香巴拉等各种大型节庆活动,有效提高了香格里拉的知名度,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同时,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促销手段,精心打造香格里拉品牌,增强了香格里拉品牌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影响力,以海外市场为先导、国内市场为基础的旅游市场初步形成。二、香格里拉县旅游发展前景分析(一)香格里拉县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分析1、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香格里拉县地处滇、川、藏交界地,以独特的地理优势位居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世界著名奇观“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地、茶马古道的要冲,整体区位优势突出。二是旅游、文化资源优势。香格里拉县地势北高南低,海拔高差大,地形、地貌和自然气候特殊,境内蕴藏着包括民族宗教、文化,森林生态,高原湖泊,高山草甸及峡谷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满足了宗教、科考、探险、观光、度假等不同游客的需求。由于各种旅游资源品位高、组合和分布良好、风格独异,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三是政策环境及内部环境优势。云南省旅游业总体规划中提出将滇西北旅游区纳入全省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重点区域,把大理、丽江、迪庆建成国际知名的旅游景区和连接西藏、四川的二级旅游集散中心,这是一个有利于全面推进香格里拉旅游快速发展的大好环境。在200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滇西北旅游现场办公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十一五”云南旅游发展的三大战略及进一步“做精大理,做大丽江,做优迪庆,开发怒江”的滇西北旅游发展思路,这些都为香格里拉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宽松的外部政策环境。(二)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劣势由于香格里拉县旅游业起步晚,底子溥,社会发育程度低,各项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旅游产业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条件还不成熟,旅游开发后劲不足。主要体现在交通、城镇基础设施与旅游规模和区域合作发展不适应,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不适应,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与现代旅游发展理念不适应。解决这些瓶颈问题,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不断推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加强各种硬件建设,夯实旅游发展基础,完善旅游环境建设,优化旅游服务,提高接待质量和水平,积极推进和谐旅游进程。 三、下一步发展方向(一)“十一五”旅游发展思路。在未来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香格里拉县已初步确定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旅游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旅游业的发展,牢牢把握“旅游兴县”这一这社会经济发展思路,培育文化生态旅游支柱产业,努力把香格里拉建设成为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精品景区、滇西北著名度假、休闲胜地,实现旅游经济产业的跨跃式发展。(二)“十一五”旅游工作重点。按照“抓好建设、打造精品、改善服务、拓展市场”的要求,做大做强文化生态旅游业。依托自然资源、品牌效应和民族文化,正确处理好自然保护区、文物单位与景区开发建设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