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小型泵站有关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1页
湖北省中小型泵站有关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2页
湖北省中小型泵站有关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3页
湖北省中小型泵站有关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4页
湖北省中小型泵站有关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 湖北省中小型泵站有关情况的调查报告 湖北水利厅农水处 2008 年 9 月 24 日 008 年 9 月 22 日至 24 日,遵照省、厅领导指示精神,我们对洪湖市、潜江市、沙洋县三地中小型泵站现状、问题进行了调查,实地查看了洪湖市红花、下万全垸、茅埠,潜江市双丰、陶新,沙洋县李市、友好、 卷桥等 9 处泵站建管现状,听取了专题汇报,寻问了有关细节,和运行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交谈,并与三地水利、发改、国土资源、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探讨了建管体制、运行机制、资金筹措等情况。 一路调研,所到泵站现状破败不堪、徒壁凋零,触目惊心。我们一行 调查深有感触的是,中小型泵站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的和谐,是广大农民极为关心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这些工程总体而言已积病成险,对其进行更新改造顺民心、合民意,乃人民群众多年企盼和拥护的惠民之举。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与现状 洪湖市:截止目前,该市兴建固定电力排灌站 303 座,装机 636 台,总装机容量 千瓦,排涝面积 110 万亩,灌溉面积 60 万亩,年平均排水量达 立方米,分布在全县所有 20 个乡镇,其中:单机 155 千瓦以上中型泵站 86处、 341 台套、 千瓦,排涝面 积 52 万亩,灌溉面积2 / 13 28 万亩,占总排灌面积的 47%;30 千瓦以上小型泵站 213 处、267 台套、 千瓦,排涝面积 14 万亩,灌溉面积 10 万亩,占总排灌面积的 13%;其余 40%的排灌面积由四座大型泵站排出。 潜江市:截止目前,该市已兴建固定电力排灌站 247 座,装机 487 台,总装机容量 千瓦,排涝面积 亩,灌溉面积 亩,年平均排水量达 2 亿多立方米,分布在全市所有 24 个乡镇。其中:单机 155 千瓦以上中型站 86 处、 39 台套、 千瓦,排涝面积 亩,灌溉面积 亩,占总排灌面积 41%;小型泵站 159 处、 240台套、 千瓦,排涝面积 亩,灌溉面积 亩,占总排灌面积的 21%。 沙洋县:截止目前,该县已兴建单机 30 千瓦以上固定电力排灌站 231 处,装机 385 台套,总装机 千瓦,灌溉面积 亩,排涝面积 亩。装机 15 千瓦及以上中型站 34 处,装机 121 台套,总装机 千瓦,灌溉面积 亩,排涝面积 亩,占排灌总面积的 30 千瓦以上小型站 197 处、 264 台套, 千瓦 ,灌溉面积 亩,排涝面积 亩,占总排灌面积的 三地处于江汉平原腹地,易涝易旱。上述数据形象地表明,大型泵站发挥着骨干作用,中小型泵站发挥着命脉作用,3 / 13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为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中小型泵站承担着区域性的农田防洪、除涝、灌溉、调水的重任 , 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保证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及 “ 两工 ” 的取消,加之镇村一级泵站数量庞大,运行频繁,导致中小型泵站运行艰难,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增产和丰收。三地中小型泵站工程大多建于六、七十年代,点多面广战线长,通过调查,经过多年的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有: 设计先天不足,标准低下 由于历史的原因,致使大部分中小型泵站设计不合理,抗灾标准低。 一是设计标准不统一。技术标准:由于建设年代不同,投资的主体不同和受益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从而形成原规划设计的排灌标准,与现有规范规程的差异,少数泵站未达到排灌标准,只能达到五年一遇不足十年一遇的标准。质量标准:因资金不足,设计不详,建设不规范,工程质量标准低。如洪湖市 下万全垸泵站建于 60 年代末,反拱底板是素混凝土,未配钢筋,主泵房结构存在安全隐患。 二是设计不规范。有的泵站进水池设计不规范,进水池4 / 13 流态紊乱,并伴有旋涡、汽蚀、振动等现象,致使能耗高,工作性能急剧下降;有的泵站出水池设计不合要求,导致水头雍高,水力损失大,装置效率低。 三是选型不合理。中小型泵站大多建于计划经济时代,机电设备靠调拨,致使同一座泵站,机型不一,给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带来很大困难。如沙洋县友好泵站, 3 台机组,安装 3 种机型。 四是设备不配套。主水泵选型不合理,在汛期,外河水位抬高,致使提排扬程增大, 超过水泵设计扬程,致使机组超负荷运行,震动剧烈,排水量减少,效益下降,常常被迫停机。主变压器等电气设备,容量偏小或偏大,与泵站装机不相匹配,造成“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的现象,耗能高,运行安全得不到保障。 五是工程布局不科学。受历史条件的影响,中小泵站建设的突发性和盲目性,没有经过规划论证,没有技术审查,建设地点随意性大,布局不科学,工程整体效益难以充分展现。 体系不够完善,配套不全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中小型泵站的配套设施极不完善,各排灌渠系不分,造成排灌矛盾,水资源浪费严重,渠道淤积,边坡跨塌,杂 草丛生,水流不畅。大部分中小泵站没有固定规范的拦污栅,少数泵站有拦污设施,其栅体锈蚀5 / 13 严重,结构简易,设计标准低,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由于近年来水生植物在泵站引渠中已泛滥成灾,造成水泵被缠死,汽蚀、流量下降、电机电流过大、水泵振动等危害。如洪湖市全市 114 处跨镇村中小型泵站,有 89 处无固定式拦污栅,多数泵站采用临时性栅门或简易鱼网栅,抗灾中经常发生叶轮被杂物缠死或叶片被打断现象。此外排灌配套 建筑物不全,病险涵闸较多,且大多数涵闸都是带病运行,八字墙的裂缝及倾斜到处可见,闸门锈蚀,止水橡皮老化,启闭机不能正常启 闭。 设备老化失修,积病成险 由于运行时间长,设备老化失修,中小型泵站工程几近瘫痪的边缘。 一是电机绝缘老化。大多虽经多次浸漆、干燥处理,效果仍然不佳,运行温度高,噪音大,有些甚至槽楔松动,严重影响安全运行。 二是水泵汽蚀磨损严重。受建国初期国内水泵模型少的限制,水泵选型极不合理。水泵汽蚀严重,振动加剧,而振动的加剧反过来又使水泵的汽蚀更加严重,加之原水泵厂已停厂倒闭,许多配件无法更换,致使泵站效率下降或被迫停止使用。 三是高低压变配电设备陈旧老化、且属淘汰产品。乡镇骨干泵站的变压器多为铝芯变压器,绝缘老化 下降,不合要6 / 13 求,且渗漏油严重,能耗高,电力部门已严令禁止使用。变电站的其它设备配制严重落后于时代,没有相应的保护设施。开关、电线、电缆也都老化、龟裂、锈蚀。配电柜都是已经淘汰的产品,且无电容补偿装置,一遇大排涝时,电网电压低,机组无法正常启动及运行,大多数乡镇都采用强制手段迫其运行,既不安全又损伤机电设备。同时,由于电动机容量配置不合理,功率因素过低,电力部门罚电严重,如洪湖市中小型泵站多缴电费近 30%。沙阳县 站 72 年建成,变压器使用的还是 1965 年从朝鲜人民共和国进口的,380 千伏配电柜面版采用的是 竟是木板,零部件无法购置并存在安全隐患。 四是主体工程建筑物。主厂房陈旧简陋,漏雨普遍,木质门窗多数腐烂,部分墙体开裂,站房破败,大多已成危房。 五是检修及拦污设备。检修闸门、防洪拍门及拦污栅等金属构件,长期暴露在外,风吹雨淋,老损锈蚀严重,有的已锈烂穿孔,功能丧失,行同虚设。 效益衰减严重,效率下降 效益衰减主要体现在: 一是工程本身能力的下降,灌排流量的下降。据三地调查,中型站主水泵,出水流量逐年减少 ,原设计流量 立方米,现只有 立方米,有的甚至只有 立方米,平均下降在 15 30%。 7 / 13 二是部分工程不能正常运行。如沙洋县全县 385 台套中小泵站,正常运行的占 20%,仅能间歇性运行的占 40%,完全不能运行的占 40%。 三是灌溉渠道坍塌、萎缩严重。渠系建筑物高度碳化,并存在不同程度沉陷、断裂,配套也很不完善,渠系利用系数低,效益锐减,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展现。如沙洋县友好泵站,原设计灌溉面积 亩,因渠系淤塞,现灌溉面积萎缩到 亩,占原设计的四分之一。 效率下降主要表现在:由于少维护,工作性能下降,泵站装置效率低,能耗高。如潜江市中小型泵站 90%的采用的是轴流泵,经测试,现装配的轴流泵运行效率约为 65% 70%,比设计值低 20% 25%。同时,由于年久失修,泵站的设备完好率和运行可靠性大大降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大减弱。 运行管理不善,难以为继 管理不善是中小型泵站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是责任主体不明确。中小型泵站管理责任主体模糊,没有具体的管理制度和固定的管理人员,日常管理工作空白,致使许多泵站在抗灾关键时刻不能启动或延时启动,经常引发老百姓集体到县、乡政府上访。 二是管理体制混乱。从三地调查情况看,中小泵站被视作“烫手的山芋”,镇推到村,村推 到组,组又转推到农户,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 8 / 13 三是操作不规范。有管理人员的,多为镇村临时短期聘用,所聘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技术水平差;加上待遇低,不专于业务,泵站运行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致使机电设备损毁的事故时有发生,影响工程抗灾,造成人为灾害损失。 四是工资待遇低。泵站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住房简陋,工作环境极差。管护人员工资待遇低。由于无正常经费来源渠道,纵有少量的经费也难以低标准满足职工生存所需,致使下岗职工多。如沙洋县有的泵站职工 80%下岗,自谋职业。因维护不力和经费紧缺,中小型泵站存在 随时 “ 集体罢工 ”的可能。 五是备品配件难以购买。中小泵站大部分电气设备生产厂家,或倒闭停产,或早已转产,设备多属淘汰产品,配件无处购买,工程长期带病运行,安全隐患严重,有的早已处于报废状态。 三、主要建议与对策 中小型泵站作为一项公益性色彩极其浓厚的社会事业,不论就其工作的对象,还是工作的领域,以及工作的效果来看,都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从三地实际看,近几年来,在中央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并制定实施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农民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对泵站效益正常发挥的期望也与日俱增 。特别是9 / 13 经历连续灾情后,广大群众反映尤为强烈。镇村级泵站基础设施薄弱、老化失修、管理不善、效益衰减、发展滞后,严重阻碍和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诱发干群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改变这种局面刻不容缓,以充分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民增收,服务好“三农”和新农村建设。为此,建议如下: 合理界定排灌标准与建设内容 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要以恢复原有效益为目标,以技术改造为重点,合理界定泵站等级、排灌标准、改造内容。 一是改造的原则。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应遵循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安全运行、节能高效、推进改 革、良性运行的原则。 二是等级划分。单机 155以上固定排灌站为中型站,单机 50以上固定排灌站为小型站。 三是设计标准。排涝站:按 10 年一遇 3 日暴雨 5 日排至作物耐淹水深的排涝标准;灌溉站:按 75%的灌溉保证率。在更新改造中,应对泵站排灌标准按上述标准进行复核,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泵站,应通过改扩建增加排灌能力,使其满足要求;对已超标的少数泵站,改造中可调减机组台数或选取小容量的机组。 另外,对现有的湖泊要制定相关政策,采取严格措施,予以保护,杜绝新的围湖造田,确保湖泊调蓄功能不萎缩。10 / 13 对已围垦的湖泊, 有条件的要坚决实行退田还湖,还地于湖泊,给洪水出路,增加调蓄容积,改善生态环境。对围垦面积大的湖泊,退田还湖工作要认真研究,慎重对待。据了解,大面积的退田还湖存在“三难”,一是移民安置难,二是巨额资金筹措难,三是移民迁置地的认同难。 四是改造内容。总的理念是,要以主体工程为主,即进口拦污栅至出防洪闸段内的工程设备,同时兼顾控制性涵闸和影响枢纽工程效益发挥的主干渠。具体而言: 中型站:一是枢纽建筑物;二是机电设备;三是控制保护设施;四是金属结构;五是直接关联的控制性涵闸和与枢纽工程联结的渠系;六是必要的管理设 施。 小型站:以泵房、枢纽工程和主机组更新改造为主。 有效确立更新改造的投资构成与运作办法 我省中小泵站数量多、范围广、构成复杂、管理不一和需要的投资额度巨大,应依据工程规模、重要性及老化程度,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实施。近期,改造对象应以中型泵站为主,兼顾小型泵站。 中型站:改造投入按省、市县比例分摊的办法共同承担,根据调查和参照已实施的改造泵站,建议中型站的更新改造定额为每千瓦 5000 元,省按 50%比例分摊,每千瓦补助 2500元。鉴于中型泵站在我省灌排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应率先启动改造。 11 / 13 小型泵站:采用统一 规划,分片分项目实施的办法。国土、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应遵照专项规划,在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商品粮基地建设、民办公助、高产农田等项目中,各自负责项目区的泵站改造。对一时难以纳入项目建设范围内的小型泵站,以县市为单位,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采用事先报批、事中检查、事后验收的建管机制。 着力突现更新改造的装置水平与科技含量 一是科技含量。中小型泵站是技术密集性水利工程,在改造过程中,要应用新的治水理念,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提升泵站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二是技术方案。中型泵站要以单个工程、小型泵站 要以流域或以乡镇为单位进行项目捆绑编制技术改造方案。为了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和便于实施,要针对不同类别、不同装机规模的泵站,分别编制典型设计方案。 三是科学调度。对建成后的灌排体系,为了发挥整体工程效益,应编制联合调度运用的方案。 四是管理手段。对重要的中型泵站,应添建必要的监控设施,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更新改造的长效运行机制 随着国家粮食安全生产重要性的日益提升,对中小型泵站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立一支稳定的管理队伍和长效的运行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