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影响问题研究_第1页
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影响问题研究_第2页
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影响问题研究_第3页
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影响问题研究_第4页
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影响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5 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影响问题研究 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影响问题研究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仅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党的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研究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影响,对于我们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委组织部高度重视这一课题的研究,由部领导挂帅,组织精干力量,整合全省各个方面的研究资源,采取座谈问卷、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反复研究, 形成了此课题报告。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大量涌现、急剧壮大等特征。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国家 “ 抓大放小 ” 、 “ 国退民进 ” 等改革战略的实施,大量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重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大量涌现。从全国范围来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总数已达到 3000 多万个,其中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达 400 多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我国 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5 的比重已近 50%,从业人员达 人。从我省来看,截至2011 年 8 月,全省共有私营企业 户,元,个体工商户 户,从业人员 本金总额 元,创造的增加值占 重达 二是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政府的部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一些新社会组织如律师事务所、社会团体、协会等应运而生。据统计,全国目前共成立各类社会组织 80 多万个。三是随着开放的扩大,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加速,一些国际经济组织和服务组织 以独资或合资的形式进入我国,比如金融组织、独资或合资企业,等等。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急剧壮大,加快了我国 “ 两个阶级一个阶层 ” 分化、重组,一些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职工进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部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职工下岗,农民工成为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人队伍的主力军。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建党 80 周年讲话时指出那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社会阶层。 工业化 、城镇化加速推进,社会阶层成员分布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流动性、分散性、失衡性日趋明显等特征。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工业化程度达到 城镇化程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5 度达到 工业化程度为 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产生的 “ 聚集效应 ” ,对社会人员流动与分布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是社会成员流动加速。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 人,比第五次普查流动人口增长 广东外来工子女每年以27 万至 30 万人的速度增长,总数和增幅均居全国之首,在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甚至已经 超过本地劳动人口。从流动趋势看,总体呈现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的趋势,但随着国家中西部发展战略的推进、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县域经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回流, “ 双向流动 ” 格局正逐步形成。二是社会成员从业结构布局分散。过去社会成员分布相对集中,以村组、企业、学校、商贸组织、机关为基本单位,在固定的区域、领域、行业、单位从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发展,大量的社会成员散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组织,特别是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三是社会成员区域分布失衡。总体情况是 “ 农村空了、城镇满了、城乡结合部乱了 ” 。在农村,据 万名干部进村入户调查报告显示, “ 空巢 ”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不少的自然村落没有青壮年劳动力在家,只剩下 “386199250” 部队,出现了大量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孤寡、残疾人。在城镇,大量人口进城,城镇拥挤拥堵, “ 消化不良 ” 、运行不畅、公共服务不足,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5 人口资源环境和城市管理压力剧增,陷入 “ 城市病 ” 的困局。据统计, 2010 年武汉市常住人口已经接近 1000 万,并还在以每年 17 万人,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县城的速度增长。在城乡结合部,村民、城市居民、社会闲散人员、 流动人口等混杂、集居,人口复杂、流动性强,治安环境恶化,生存环境恶劣。 组织领办人等。据资料显示, 2010 年初,占农村人口的 而且,在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过程中,他们的身份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又如:在工人阶层中,相对稳定的是国有企业职工,而集体企业、个体企业、外资企业中的员工,受企业经营和发展战略等影响,出现身份不断转变, “ 炒老板 ” 与 “ 被老板炒 ” 、上岗与下岗、今天当工人与明天当老板,对他们中一些人来讲是常事。在对 100 家规模非公企业的调查显示,长期在企业固定工作的人 员仅占 35%,员工特别是普通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三是市场经济的逐利特性,使社会成员的心态复杂多样。逐利性是市场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不仅反映在经济领域、社会领域,而且渗透到政治领域。在经济领域,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社会心态普遍存在,导致尔虞我诈、欺行霸市等问题屡见不鲜,价值取向偏位、社会诚信缺失;在社会领域, “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 的社会心态甚行,比如:溺水者无人救、车祸伤者无人问,人人怕担责、人人怕惹麻烦,社会公德、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5 基本道德缺失;在政治领域, “ 伪民主 ” 的社会心态有所抬头,民主利益的勾结,导致一些人或受小团体利益或被 蝇头小利左右,不做民主的主人,甘做民主的 “ 傀儡 ” ,投了不该投的票、选了不想选的人,民主意识淡薄、公民意识缺失。此外,仇官、仇富等不良社会心态,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也有不同的反映。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上涨,也使社会成员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情绪焦躁、心态不稳。 民主进程加快、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社会阶层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诉求多元、冲突加剧等特征。在民主化、信息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下,社会阶层诉求多元、表达多样,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利益冲突加剧。一是利益分配多元,阶层利益矛盾日益增多。我国现行的以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虽然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不同阶层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个人之间利益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性,利益资源配置往往向上层倾斜。比如广大农民包括农民工对公共利益资源的占有非常匮乏 ,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缺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社会转型期,这种利益分配的不均衡性,导致各阶层间的利益摩擦和利益冲突不断加剧,主要表现为社会强势群体与社会弱势群体、致富阶层与致贫阶层的利益冲突,特别是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劳资关系、医患纠纷、环境污染、城市公共管理服务等问题,容 易成为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5 利益冲突源,处理不好就容易演变为群体性事件。据统计 ,全国群体性事件, 1993 年有 8700 起, 2006 年超过 9 万起,是 1993 年的 ,参与人数也由 37 万增加到 607 万。二是民主意识觉醒,阶层利益诉求复杂多样。一些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白领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政治上有较强归属愿望,积极要求参政议政;在经济上希望党和政府能创造更加宽松更加适宜创业和自身发展的环境;在社会生活上,希望提高自身社会地位,能够得到足够的尊重和认可。调查显示, 私营企业主有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愿望,私 营企业主、 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个体户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近年来失地农民、城镇失业人群等弱势群体,为寻求公平正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采取静坐、集体上访、非法集会、集体罢工和围堵党政机关等非法的、过激的行为表达利益诉求的事件持续上升。三是信息技术普及,阶层利益表达无序难控。信息化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催生了庞大的网络社会群体。截止 2011 年 7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手机用户数达到 ,微博以年增长 速度成为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网络社会进入 “ 微时 代 ” , “ 人人是通讯社,个个有麦克风 ” ,利益表达和诉求多样,发布快捷且内容难控,极易引发网络舆情和社会群体性事件。 二、在社会阶层构成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的基层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5 组织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党组织设置和党建工作覆盖不高的问题凸显。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加大了 “ 两新 ” 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目前情况看,党建工作在 “ 两新 ” 领域仍然存在着许多 “ 空白点 ” 。一是党组织设置模式不适应。 “ 两新 ” 组织大都突破了地域、所有制等限制,其从业人员分布在产业链、在市场,并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之间频繁流动,职业和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和差异,导致传统的按地域分布、依托单位设置党组织的模式在 “ 两新 ” 领域不再管用。二是党组织设置缺乏必要的条件和保障。由于领导体制不顺,一些业主不理解、不支持,加之缺乏必要的队伍、经费、阵地等基本保障,导致党组织的设置在一些 “ 两新 ” 组织难以顺利推行。同时,在一些设置了党组织的 “ 两新 ” 组织,由于党组织功能定位不够明确和基本保障的缺位,也出现了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活力,党组织和党员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三是党组织组建率偏低。以 公有制经济组织为例 , 截止目前,全省共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 17923 个,组建率为 其中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 5727 个,组建率为 “ 两新 ” 组织中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偏低,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5 社会阶层大分化、大流动,党组织静态管理方式效能低下的问题凸显。一是流动党员管理难。社会成员日益突出的流动性使其所属的党组织难以实施有效地教育管理。特别是流动党员,流出地鞭长莫及无法管 ,流入地难以掌握情况无法管,不少流动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有的成为 “ 口袋党员 ” 、 “ 隐性党员 ” 。二是活动开展难。社会成员空前加剧的分散性,使党组织难以对分散 在不同地方、不同产业的党员和优秀分子进行教育管理。同一居住地的党员和社会成员,分散到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行业,按照现在的管理模式,居住地不能对他进行有效管理,所在行业或者企业也难以对他进行有效管理,导致这些党员和社会成员跟流动党员一样,不能及时参加党组织活动,也不能正常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一些党员甚至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丧失了先进性。三是发展党员难。社会成员加速流动,党组织难以发现和培养优秀分子,优秀分子也难以被组织发现和吸纳,势必影响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和素质质量的提升。 社会不 和谐因素增加,党组织功能弱化的问题凸显。社会阶层构成中的社会心态多变、弱势群体增加、利益诉求多样,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显现,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党组织功能的缺位。一是价值取向的偏位、社会诚信和道德的缺失,折射着党组织教育功能的弱化。二是贫富差距扩大,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5 特别是弱势群体利益受损或得不到保障, “ 仇官 ” 、 “ 仇富 ” 等对社会不满的情绪滋长,折射着党组织社会管理功能的弱化。比如:农村 “ 空巢 ” 化后,出现留守老人病死了、留守儿童饿死无人知晓、无人管的问题,对党组织如何实施关爱特殊群体行动提出了要求。三是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矛盾冲突日益突出,折射着党组织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功能的弱化。比如:征地纠纷、拆迁纠纷、劳资纠纷、物业纠纷、改制纠纷、医患纠纷、污染纠纷、借贷纠纷,以及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纠纷等九大纠纷,引发社会矛盾的处置和化解问题,需要各级党组织提高应对能力。四是信息化时代出现的网络社会、网络政治对党组织执网功能提出了新要求。新的形势下,网络已经成为社会成员发表言论、表达诉求、抒发情绪的重要载体,大量不理智、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诋毁党的言论在网络上出现,有的还成为舆情焦点,对党的事业和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要 切实提高执网能力,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民主方式、法律手段,加强网络舆情应对,解决网络造成的不利影响问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部分党员在社会阶层成员中缺乏影响力,党员队伍素质危机问题凸显。在农村,由于大量农民涌向城镇、发达地区,或进城务工、或经商、或兴办企业,农村 “ 空心化 ” 现象日趋普遍,难以发展高素质、年轻有为的党员,党员老龄化问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5 题相当严重,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和先进性得不到体现。在新社会阶层,特别是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一方面,由于人员身份多变、流动性较强等因素影响,发展 他们中的优秀人才入党成为难题;另一方面,一些党员也不愿亮明身份,混同于一般员工,致使党员在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缺乏影响力。此外,一些党员思想退化、党员意识淡化,在党不信党、在党不为党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新知群体、新富群体中要求入党的人员动机难以把握,在他们中发展党员比例普遍偏低,等等。党员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出现的这些危机,如果不引起重视,必然就会削弱党组织的战斗力,影响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适应社会阶层构成变化,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 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一是理顺基层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对 “ 两新 ” 党组织,挂靠组织、统战、工商联、工商局、民政局等部门成立 “ 两新 ”组织党工委,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 “ 两新 ” 组织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上下通畅的 “ 两新 ” 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对社区街道党组织实行扁平化领导体制,在街道层面推行 “ 大工委制 ” ,探索实行在街道党工委下设居民区党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 15 委、行政党组和综合党委 “1+3” 模式;在社区层面实行 “ 大党委制 ” ,推行 “ 一委一居一站 ” 模式;在居民小区推行党组织、居民协 商议事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 “ 四位一体 ” 架构。二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突破传统纵向控制为特征的所有制类型与单位界限建党模式,采取单独组建、产业共建、挂靠统建、区域联建、派员帮建等方式,加大农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力度,做好在居民小区、楼道门栋、工业园区建立党组织工作,在城乡结合部分类设立党组织,在村改社区建立网格化党组织,在城郊村和城中村分别建立村级、主导产业和流动党员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三是扩大党的工作在社会各阶层覆盖面。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和方式 ,推进党群共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组织活动,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建立党委联系民主党派、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及时向党组织传递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向群众传递党的声音。推行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以社区为单位划分若干网格,对具备条件的实行组织覆盖,不具备条件的实行工作覆盖,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 “ 兜底 ” 作用。 推进区域化党建,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遵循区域统筹的理念,统筹设置基层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统盘使用党建阵地,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资源有机整合和优化重组。一是整合城乡党建资源。把城市和农村的组织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 15 资源、 人才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等整合起来,进行集约配置,充分利用。二是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全国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党员动态管理。健全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流动党员基础信息库和流动党员 管理制度,提高流动党员纳管率。实行城乡基层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流动人员入党办法。三是建立区域共建的党建工作运作方式。加强区域协商议事组织建设,以区域党组织为核心,建立区域共建联系协调会等组织,定期听 取辖区单位和各层面代表的意见建议,协商解决区域重大事项,以群策群力的方式,共抓党建、共谋发展、共促和谐,实现互利共赢。四是普遍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活动,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相促进、统筹发展。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紧紧围绕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功能定位,以服务为根本职责,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服务促进管理。一是实施网格化服务模式。扩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在社区、农村和企业的覆盖面,整合基层各类服务中心,优化服务布局。以村、社区为基础划分若干服务网格,并覆盖到开发区、商贸中心、城郊结合部、外来人员集中区,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党员志愿者的作用,引导各方共同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3 / 15 参与服务群众的工作,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解决好各阶层社会成员的实际困难,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二是充分运用民主的方法凝聚人心、引领发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充分保障党员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充分尊重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使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积极探索和丰富基层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 “ 五议 五公开 ” 、民主恳谈、村民说事、党员议事会等有效做法,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推行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积极运用民主协商方式,推动基层组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发挥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以柔性管理来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三是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拓展基层党建工作平台和空间。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网络党支部、党员干部网上论坛、开设电子党校,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更好地服务党员、服务群众;加强党建工作网络问政,增强党组织与社会各阶层成员的互动;办好党建网站,占领网络阵地, 及时发布党建工作信息,掌握党对网络民意的引导权。 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坚持把提高党员的能力素质和联系服务群众的意识本领,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是大力开展教育培训,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