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师范学院讲座》PPT课件.ppt_第1页
《太原师范学院讲座》PPT课件.ppt_第2页
《太原师范学院讲座》PPT课件.ppt_第3页
《太原师范学院讲座》PPT课件.ppt_第4页
《太原师范学院讲座》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对教育观价值观的作用与影 响 山西大学外语学院 王玉英 1 介绍目录 美国的教育状况 ; 中西文化的差异; 文化差异对教育观、价值观的作用与影响; 2 美国的教育状况 A. 美国的教育制度: B.美国大学的教学管理: C.美国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意识 3 中西文化的差异; 1.中国文化是伦常/整体本位文化,西方文化是 个人本位文化; 2.中国文化是内省文化,西方文化是外求文化; 3.中国文化是重情文化,西方文化是重智文化; 4.中国文化是人的文化,西方文化是物的文化; 5.中国文化重人文精神,西方文化重科学精神; 6.中国文化重伦理精神,西方文化重宗教精神; 7.中国文化重统一性,西方文化重差别性; 8.中国文化重直觉体悟,西方文化重逻辑分析; 4 1.中国文化: 伦常/整体本位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以社会群体作为价值主体,形成了一 种社会本位的价值系统。社会群体被看作是产生 一切价值的最终依据,以社会群体作为产生文化价 值的最终实体。 以宗法、血缘和自然情感为脐带,中国传统文化强 调约束个性,培养群体人格,于是以天下为归依的 “孝”,“忠”便成为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个 人只能以“孝”“、忠”为坐标,在家族、血缘中 寻找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5 1.中国文化: 伦常/整体本位文化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忠孝为根本 。对父权的绝对肯定、绝对维护、绝对强化不 仅是家庭伦理,而且展开为整个社会的政治伦 理。一切政治统治都借用了父本位,借用了父 权的权威。官本位与父本位结合在了一起。家 庭中的父本位扩展和投射到了整个政治生活中 师本位。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是父本 位观念超越政治范畴笼罩到整个教育领域的具 体体现。 6 整体主义文化的积极作用 由于强调整体性,集体性,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具 有很强的生命力、组织凝聚力而且有很强的适 应力和变通力,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唯一一支没 有中断的古老文化,以及中国社会长期保持统一 、稳定也要归因于群体本位的整体主义价值观 念的影响。 7 西方的个体本位文化 社会就是由单个的人类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离 开了单个人类个体的存在,所谓的社会也就不 存在了。这种以人类个体的存在为社会存在前 提的观念,我们可称为“个体本位文化”(习惯 称作个人主义或个体主义)。 个人是本位,或者说个人是始点、核心和目 的,国家和社会的使命就是要保护个人的权 利。在所有的权利中,自由、平等是最基本 的权利,因而国家和社会的最高使命就是要 保护个人的自由平等权利。 8 个体本位文化的积极意义 大我,自我价值的追求与体现。 推崇个性化、自由化;独立性、自主性、创造 性;动手能力、想象力和远见力的培养。主张 个性发展,学以致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做 一个有用的人。 托马斯杰佛逊(公元1743公元1826), 独立宣言”人人生来平等“所产生的积极作 用和影响。成就了无数的思想家,理论家和科 学家。 9 西方文化: 个人本位文化的弊端 个人本位的个人主义的恶性发展不仅导致社会 责任和集体意识的匮乏,还造成个人与社会、自 我与他人的冲突,成为社会发展的否定性因素, 而且在道德理想层面上无法造就大公无私,富于 自我牺牲的理想人格。 10 2.中国文化是内省文化,西方文化是外 求文化 整体本位主义制度下形成的人生观无形中 指导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使我们形成了内 敛、低调、克己的内省文化,做事都要三 思而后的一种为人处事的原则的。宗法伦 理为核心的统治服从的君臣关系,限制了 我们的思维发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1 2.中国文化是内省文化,西方文化是外 求文化 西方人却处处张显着个人至上的性格。 a. 敢于发言,说明自己的观点;勇于承认错误 ;敢爱敢恨; b. 中国俗语所云“退一步海阔天空“ 西方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c. 思想的解放,认识的扩展,无拘无束的遐想 造就了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力, 帮助他们实现了个人的梦想,国家的繁荣。 12 3.中国文化是重情文化,西方文化是重智 文化 以宗法、血缘和自然情感为脐带,中国传统文化 强调约束个性,培养群体人格,于是以天下为归 依的“孝”,“忠”便成为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 心。个人只能以“孝”“、忠”为坐标,在家族 、血缘中寻找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在这种情 况下,我们更注重的是亲情、友情和人情。 13 3.中国文化是重情文化,西方文化是重智 文化 而西方人摆脱了血缘和自然情感的束缚,把注 意力更多的放在了个人物质享受,个人智力和 潜力的开发与应用上。充满了活力、浪漫和想 象力。无拘无束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具有一 种以个人的力量和毅力为实现自己目标而奋斗 勇气。这是一种能使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战胜 自己,争强好胜、实现自我价值的难能可贵得 精神。 14 4.中国文化是人的文化,西方文化是物 的文化 中国人讲人不重在讲个人,而重在讲人伦,人伦 是人与人相配搭的关系。这表明中国传统文化 在人与人关系中来确定人的位置。 从这个意义讲,中国文化不是个人的文化,而 是人际关系的文化。请客送礼走后门成为我们 的习惯。 15 4.中国文化是人的文化,西方文化是物的 文化 西方人更注重的是务实。注重个人的工作,成 绩、业绩。即使是亲戚、朋友家人,无德无才 照样不用。人际关系简单、单纯。 注重能力的开发。中小学课程的设置。提倡动 手能力。从家具的构造到房屋的设计,从家庭 教育到社会都有所体验。 16 5.中国文化重人文精神,西方文化重科学 精神 科学强调知识和理性,强调对真理的追求 和对人的自由的精神的追求。这也正是西 方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精神演绎成哲学 把握世界的思想范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 察整个世界的更大的视野。这种精神造就 了象哲学家笛卡儿为代表的一大批理性主 义哲学家。 17 5.中国文化重人文精神,西方文化重科学 精神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笛卡儿“给我物质 和运动,我将为你们创造出宇宙来”的豪迈宣言 ,吹响了科学向宗教神学世界观进军的号角,鼓 舞了科学家客观理性地认识事物、改造世界,推 动实验科学发展的决心和勇气。 西方哲学史是一部波澜壮阔,流派纷呈,哲人辈出, 理论迭新的生动发展史,而其中折射出的一以贯之 的批判和否定精神更是其生生不息,充满活力之源 泉之所在。 18 5.中国文化重人文精神,西方文化重科 学精神 西方的科学史是一部硕果累累,精英辈出的现代文明史 。 19世纪被誉为科学的世纪,也是以科学的技术 化和社会化为突出特征的世纪。科学在这个世 纪开始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风 起云涌的伟大创新转变成为技术科学的巨大威 力。科学巨人先后诞生。爱迪生 (1847-1931)美国 人莫尔斯 (电话);贝尔(电报) 比尔.盖茨 19 中国文化重人文精神 重人文、轻技术。与西方哲学重在外在超越不 同,以理性来追求价值之源不同,中国哲学重 在提升人的精神,内在超越,价值之源就在自 己的心中。 在熙熙攘攘的人世之间,在追逐名利之间,人 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痛 苦。如何化解这些痛苦,烦恼和困惑,道家要 求我们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庄子 在“逍遥游”中强调自由、超脱、解放,歌颂生 命自我的超拔飞跃。 20 中国文化重人文精神 庄子把人提升为太空人,超越升华,不为世俗 所累,宛如大鹏神鸟,扶摇而上九天的。背云 气,负苍天,翩然远行,启迪我们由现实到理 想,自由到无限,实现个人与无限的宇宙的契 合与共融,净化人的精神世界,使有限人生获 得无限的意义 。 这种自由观的思想前提是反对唯我独尊,主张 宽容。承认个人的自由价值,人格尊严。 21 6.中国文化重伦理精神,西方文化重宗教 精神 儒家的思想认为,人存在的价值,人的文 化生命的本质,在于成就道德人格。 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构成社会的行为价 值,约束、指导人的思想和行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2 6.中国文化重伦理精神,西方文化重宗教 精神 西方则三位一体的圣灵,下凡投胎来救苦 救难 基督教主要是一种救世之说而不是一种政 治哲学 。上帝创造一切,是世界的绝对主 宰的宗教文化演绎成一种理念、意识。人 间权威与神的权威合二为一。 但他掌握 的世俗政府的权力却来自上帝, 今日的博爱,来世的 重生。 科学与宗教的互动、共生和融合。 23 7.中国文化重统一性,西方文化重差别 性 天方地圆,左右对称,整体统一。这可以 说是渗透中国封建主义文化的宇宙观、政 治伦理观、家庭伦理观、美学观,体现在 建筑、书法、艺术、政治、房饰、服饰, 渗透人的潜意识, 成为根深蒂固的模式, 成为传统。 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 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 义,必然会受到谴责。 24 7.中国文化重统一性,西方文化重差别 性 中西文化差异若用现代哲学“对立统一”规律 来概括,中国人重“内”,西方人崇“外”。 中国人喜欢从动态中观察分析事物,西方人习 惯从静态中观察分析事物。中国人善于把握整 体,注重平衡,习惯从整体中看个体;西方人 喜欢化整为零,注重分析,习惯从个体中看整 体。 西方更注重个体化教育,差别性对待,个性化 发展 25 8.中国文化重直觉体悟,西方文化重逻 辑分析 中西文化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 。这种差异自西方黑格尔哲学体系形成以 后愈趋明显,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不 同的行为方式。 26 8.中国文化重直觉体悟,西方文化重逻辑 分析 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 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 ,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 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 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 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 “以己度人”。 27 8.中国文化重直觉体悟,西方文化重逻辑 分析 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 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 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可以解释为识别 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从本质 上说,思维定势往往忽视个体事物的差别, 夸大与另外某一社会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 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并伴有固定的信条。 28 8.中国文化重直觉体悟,西方文化重逻辑 分析 与西方哲学重外在超越不同,以理性来追求 价值之源不同,中国哲学重在内在超越中西 方文化差异,价值之源就在自己的心中。在 熙熙攘攘的人世之间,在追逐名利之间,人 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 痛苦。如何化解这些痛苦,烦恼和困惑,道 家要求我们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 。 29 8.中国文化重直觉体悟,西方文化重逻辑 分析 庄子在“逍遥游”中强调自由、超脱、解放,歌 颂生命自我的超拔飞跃。庄子把人提升为太空 人,超越升华,不为世俗所累,宛如大鹏神鸟 ,扶摇而上九天的。背云气,负苍天,翩然远 行,启迪我们由现实到理想,自由到无限,实 现个人与无限的宇宙的契合与共融,使有限人 生获得无限的意义。 30 8.中国文化重直觉体悟,西方文化重逻辑 分析 这种自由观的思想前提是反对唯我独尊, 主张宽容。承认个人的自由价值,人格尊 严。 儒家的思想认为,人存在的价值,人的文 化生命的本质,在于成就道德人格。 31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我们的启示 中西文化各有优点,但在当代又都面临着深刻的 危机。群体本位的整体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导致 了中国在近现代的落伍,引起了人们对中国传统 文化的深刻反思。 当代以个体为本位的西方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 同样遭到了极大的非议,西方现实社会中出现的 种种道德异化现象,以及严重的道德和社会危机 皆被归因于个人主义恶性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