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演进路线及LTE关键技.pptx_第1页
3G演进路线及LTE关键技.pptx_第2页
3G演进路线及LTE关键技.pptx_第3页
3G演进路线及LTE关键技.pptx_第4页
3G演进路线及LTE关键技.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g3g3g3g演进路线及演进路线及演进路线及演进路线及ltelteltelte关键关键关键关键技术介绍技术介绍技术介绍技术介绍 王卫东 教授 目录 2 lte(r8)演进及其关键技术 lte(r8)关键技术 3g系统演进路线 lte发展现状 3g3g系统演进路线系统演进路线 3图1. imt-2000 及imt-2000演进系统接入能力 1101001 000 enhancement 系统间互操作游牧/局域接入系统数字广播系统 峰值数据速率(mbit/s) 虚线表示imt-2000演进 的系统还未被确定的接 入速率 imt-2000演进系统新特性 imt-2000演进系统需要兼容imt- 2000之前的系统 移动性 高 低 新型移动 接入 新型游牧/局域无线接入 enhanced imt-2000 imt-2000 2003年,itu发布了imt-2000 (3g)以及imt-2000演进(beyond imt- 2000)系统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框架(itu-r m.1645) 3g3g系统演进路线系统演进路线 4 2001-2005 2006-2007 wcdma无线移动技术标准演进路线 cdma2000无线移动技术标准演进路线 hsdpa (p1) 1.8m/3.6mbps hsdpa(p2) 7.2/14.4mb/s hsupa 6-8mbps wcdma r99/r4 384kb/s hspa+fdd lte hsdpa 单载波 2.8mbps mc-hsdpa 8.4mb/s hsupa r4 384kb/s hspa+tdd lte td-scdma无线移动技术标准演进路线 dl:100mbps ul:50mbps dl:100mbps ul:50mbps 20mbps dl:40mbps ul10mbps 802.16a,c,d 802.16e 4-70mbps 802.16m 1gbps wimax宽带无线演进路线 2008-2010 1xev-do rev. 0 dl: 2.4mbps ul:153.6kbps 1xev-d0 rev. a dl: 3.1mbps ul: 1.8mbps do rev. b ( 多载波 do) dl:46.5mbps ul: 27mbps umb(do rev. c) umb dl: 100mbps-1gbps ul: 50-100mbps imt-advanced 进一步增强 hspa+ vs. lte 3g3g系统演进路线系统演进路线 5 uhspa+与lte对比峰值速率 3g3g系统演进路线系统演进路线 6 uhspa+与lte对比峰值速率 3g3g系统演进路线系统演进路线 7 uhspa+与lte对比3g系统演进平滑性 wcdma首先演进到hspa+,演进平滑,现有网络投资可以得到最大限度 的保护。 wcdma lte hspa+ 演进平滑,升级以软件为主 高网络容量通过多载波实现, 终端实现多载波复杂 带宽配置灵活(20、10mhz等 ) 不兼容性 升级需更换硬件平台 优 点 缺 点 优 点 缺 点 目录 8 lte(r8)演进及其关键技术 lte(r8)关键技术 3g系统演进路线 lte发展现状 ulte基本特征 ulte-tdd(td-lte)与lte-fdd比较 ulte关键技术特点 u3gpp lte演进目标 ltelte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9 u 提高:20mhz带宽 下行峰值速率100mbit/s,上行 50mbit/s 峰值数据速率 u 提高:下行链路5bit/s/hz;上行链路2.5bit/s/hz频谱效率 u 通过系统设计和严格的qos机制,保证实时业务服务质 量 qos保证 u 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系统在整体架构上基于分组 交换 分组传送 u3gpp lte演进目标 ltelte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10 u 支持1.4mhz-20mhz间的多种系统带宽,保证了系统部 署灵活性 频谱灵活 u子帧长度0.5ms和0.675ms,时延用户面5ms,控制面 100ms 时延 u 为0-15km/h低速移动优化,15-120km/h高速移动下实 现高性能 移动性强 u支持已有的3g系统和非3gpp规范系统的协同运作 向下兼容 ltelte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11 u吞吐量等性能指标在5km一下小区全满足,半径最大可达 100km 覆盖 u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小区边缘速率 u尽可能减少选项,避免多余的必须特性 复杂度 u3gpp lte演进目标 目录 12 lte(r8)演进及其关键技术 lte(r8)关键技术 3g系统演进路线 lte发展现状 ulte基本特征 ulte-tdd(td-lte)与lte-fdd比较 ulte关键技术特点 lte-tddlte-tdd(td-ltetd-lte)与)与lte-fddlte-fdd比较比较 ufdd、tdd简介 fdd: 分离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进行 接收和发送 用保护频段分离接收和发送信道 单方向资源在时间上连续 tdd: 接收和发送使用同一频率载波的 不同时隙作为信道承载 单方向资源在时间上不连续 13 lte-tddlte-tdd(td-ltetd-lte)与)与lte-fddlte-fdd比较比较 14 u帧结构 图2 lte帧结构 fdd tdd(5ms) lte-tddlte-tdd(td-ltetd-lte)与)与lte-fddlte-fdd比较比较 15 utdd帧结构7种上下行时隙配置 图3 td-lte时隙配置 注 lte-tddlte-tdd(td-ltetd-lte)与)与lte-fddlte-fdd比较比较 16 u9种特殊时隙配置 表1 td-lte特殊时隙配置 特殊时隙 配置 下行常规循环前缀下行扩展循环前缀 dwptsupptsdwptsuppts 上行常规 循环前缀 上行扩展 循环前缀 上行常规 循环前缀 上行扩展 循环前缀 06592ts2192ts2560ts7680ts2192ts2560ts 119760ts20480ts 221952ts23040ts 324144ts25600ts 426336ts7680ts4384ts5120ts 56592ts5120ts5120ts20480ts 619760ts23040ts 721952ts- 824144ts- lte-tddlte-tdd(td-ltetd-lte)与)与lte-fddlte-fdd比较比较 ufdd相对于tdd的优点 17 fdd网络对时钟同步的要求较tdd网络低 1 2 fdd系统收发信道不同频,上下行干扰隔离难度较tdd小 3 fdd系统对高速移动支持能力较tdd系统强 4 fdd系统覆盖范围不受上下行转换时间间隔的限制 lte-tddlte-tdd(td-ltetd-lte)与)与lte-fddlte-fdd比较比较 18 utdd相对于fdd的优点 频率配置灵活,使用fdd 系统不易使用的零散频段 1 上下行信道一致性,基站收发可共用部分射频单元,降 低设备成本 2 接收上下行数据时,不需收发隔离器,降低了设备的复杂度 3 上下行信道互惠性,利于采用传输预处理技术,降低移动终端复杂度 4 目录 19 lte(r8)演进及其关键技术 lte(r8)关键技术 3g系统演进路线 lte发展现状 ulte基本特征 ulte-tdd(td-lte)与lte-fdd比较 ulte(r8)关键技术特点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20 ulte关键技术特点 资源分配多维化 网络结构扁平化 传输ip化 lte 频谱使用灵活化 天线模式多样化 干扰抑制协同化 网络覆盖分层化 资源调度精细化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网络结构扁平化网络结构扁平化 21 ulte系统架构由两部分组成 1. 演进的分组交换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 network, epc) 2. 演进后的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图4 e-utran系统架构 epc 22 ue-utran和epc的功能分割 图5 核心网与接入网之间的功能划分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网络结构扁平化网络结构扁平化 3g系统中rnc的部 分功能被转移到 enb中进行,减少 传输节点,网络架 构趋于扁平化,可 降低呼叫建立时延 和数据传输时延。 23 ue-utran和utran架构比较 图6 e-utran和utran对比 1. 与utran相比,e- utran仅包括enb 一种逻辑节点,删除 rnc。 2. enb之间通过x2接 口相互连接,enb与 mme之间通过s1接 口连接 rnc1 rnc2 msc enodeb1 enodeb2 cn enodeb1 enodeb2 epc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网络结构扁平化网络结构扁平化 24 uepc可同时支持e-utran和 utran(3g) 图7 utran(3gpp)与epc的连接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网络结构扁平化网络结构扁平化 u2g/3g系统中语音与数据传输区别 办公 用户通话 过程始终 占用这条 通信链路 语音 通信 nodeb nodeb gprs/3g 上网卡等 gprs/3g 上网卡等 多个用 户共用 这条通 信链路 多个用 户共用 这条通 信链路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传输传输ipip化化 专用通道的建立,可能会降低资源的利用率 u为什么采用全ip?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传输传输ipip化化 uip化传输优缺点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传输传输ipip化化 u优点 与电路域传输相比,资源利用率高 用户“永远在线” 网络结构可扁平化,只进行分组域的传输 满足未来业务传输的需求(未来业务大多数是计算机网络可c 承载的分组业务) u缺点 所有业务同时调度,调度器复杂度较高 系统容量(特别是下行)可能受限于控制信道可提供的容量 28 t1t2 时间 频率 码字 f1 f2 tdma 时间 频率 码字 t1t2 f1 f2 fdma 时间 频率 码字 f1 f2 t1t2 码字1 码字2 cdma/tdma 用户 #1 #2 #3 #4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资源分配多维化资源分配多维化 时间 频率 空域 ( 码字 ) tti 资源块带宽 用户 #1 #2 #3 #4 #5 一个资源块 ofdma 数据流1 数据流2 lte中主要采用ofdma和sdma,并且不同小区资源用 扰码区分,同一小区资源在时、频、空三维上进行区分 与cdm相比 ,ofdm的 特点是什么? ofdma/sdma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资源分配多维化资源分配多维化 30 uofdm(正交频分复用) 图8 传统频分系统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本质上是频分 系统,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在军事通信中应用。与传统频分系统(收 音机、电视等)不同的是,ofdm具有较高的频谱效率。 频率 df (hz) nc 子载波 bw (hz) 频率 df (hz) nc 载波 bw (hz) 保护带宽 图9 ofdm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资源分配多维化资源分配多维化 31 u为什么1g/2g不采用ofdm? 图10 ofdm原理框图 ofdm的实现需要多个正交的子载波(或者实时傅里叶变换),复杂度较 高。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直到20世纪90年 代才广泛用于数字传输和通信中。 s/p ts nts nts nts nts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资源分配多维化资源分配多维化 32 u采用快速fft的ofdm系统结构 图11 ofdm原理框图 s/p n-point ifft (idft) p/s gi&cp 添加 d/a xk xn sn 发射端 p/s n-point fft (dft) s/p gi&cp 移除 d/a xk xn sn 接收端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资源分配多维化资源分配多维化 33 uofdm可应对频率选择性衰落 h(f) f h(f) f 单载波系统的带宽bw 多载波中一个子载波的带宽bw 多径信道频率响应 与单载波系统相比,多载 波系统每个子载波的信道 响应是相对平坦的。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资源分配多维化资源分配多维化 34 uofdm中循环前缀(cp)长度选择 cp的长度选择应能将多径延迟造成的负面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同时 需要考虑cp长度与符号长度的相对关系。 cp过小,将会带来严重的符号间干扰(isi)和载波间干扰 cp过大,将会带来额外频谱效率损失(cp中存放无用信息) lte中支持3种cp长度: 4.6875s66.67s 常规cp+常规符号 (用于常规小区单播系统 ) 16.67s66.67s 扩展cp+常规符号 (用于大小区单播系统或mbms系统 ) 33.33s 133.33s 超长扩展cp+独立载波mbms符号 (用于独立载波mbms系统)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资源分配多维化资源分配多维化 35 uofdm中子载波带宽(间隔)选择 子载波间隔选择取决于频谱效率和抗频偏能力的折中。 子载波间隔过大,ofdm符号周期小,当cp长度一定时,cp的开销大, 频谱效率低。 子载波间隔过小,频谱效率高,但对多普勒频移和相位噪声过于敏感。 子载波间隔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资源分配多维化资源分配多维化 36 uofdm优势与缺点 表2 ofdm优点与缺点分析 优点频谱效率高各子载波部分重叠,理论上接近nyquist 极限 带宽扩展性强信号带宽由子载波数量决定 扩多径衰落多径干扰在系统带宽大到5mhz以上时相 当严重(对单载波不利) 频域调度获得多用户分集增益 利于mimo技术实现在平坦衰落信道中可以实现简单的mimo 接收,而ofdm每个子载波的信道可看做 平坦衰落信道 缺点高峰均比(papr)降低rf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受同步误差影响大带来子载波间干扰 小区间干扰严重ofdma只能保证小区内用户之间的正交 性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资源分配多维化资源分配多维化 37 u2g/3g系统频谱使用特点 2.多载波技术只能 适用于连续的载波 特点问题 1.系统工作带宽单一 3.不同运营商/接入 点可用频谱非共享 不能在世界范围内灵活部署网络 在imt-a可用频谱中,很难找到多个连续的 40mhz或100mhz带宽供多个运营商使用 总频谱量较少,很难满足所有运 营商的需求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频谱使用灵活化频谱使用灵活化 38 u问题1、2的解决方案 频率 5mhz10mhz3mhz1.4mhz15mhz 20mhz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频谱使用灵活化频谱使用灵活化 1. 不同国家、地区、运营商根据自身可用频谱特点,选择使用不同的工作带 宽。 2. 同时,可把两个小带宽聚合为一个大带宽使用(如2个5mhz聚合为10mhz 带宽,与3g中的多载波技术类似),但由于标准化进度的要求,lte r8没 有对载波聚合形成决议,但在lte r10中已明确写进标准。 39 u问题3的解决方案 关键技术有频谱 共享,频谱租 赁、认知无线电 等。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频谱使用灵活化频谱使用灵活化 40 u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 图12 mimo系统 从广义上讲,mimo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具有多根天线的通信系统。 当发射端或接收端只有一根天线时,分别称为simo和miso。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天线模式多样化天线模式多样化 41 umimo分类 图13 mimo分类 根据天线间距,以及多天线处理算法效果的不同,mimo分类如下: mimo 天线阵元间 距较大(10) 空间分集空间复用 多用户 mimo 天线阵元间 距较小(0.5) 波束赋形 狭义mimo智能天线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天线模式多样化天线模式多样化 42 u2g/3g系统中天线模式 mimo 信道 基站 ms 1 对于分集模式,每个天线上发 送的数据是相同的或者有一定 关系(空时编码) 基站ms 1 分集模式 单流波束赋形模式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天线模式多样化天线模式多样化 td-ltetd-lte关键技术关键技术(mimo)(mimo) 43 umimo空间复用特点 mimo可利用空间资源提高吞吐量 44 ulte系统中增加的天线模式1-空间复用 mimo 信道 基站 数据流1 ms 1 数据流2 两个数据流上的数据是互不相 关的,完全独立的 闭环空分复用需要终端反馈 信道质量信息到发送端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天线模式多样化天线模式多样化 45 ulte系统中增加的天线模式2-多用户mimo(下行 ) mimo 信道 基站 数据流1 / 2 数据流3 ms 1 ms 2 多用户mimo是同时为不同的用户传送数据流,由于用户位置是随机的,不 同用户之间的信道是不相关的,因此可通过多用户mimo增加系统容量。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天线模式多样化天线模式多样化 46 ulte系统中增加的天线模式3-虚拟mimo(上行) 多个用户同时组成虚拟mimo用户对,同时向基站发送信息 mimo 信道 基站 数据流1 数据流2 ms 1 ms 2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天线模式多样化天线模式多样化 47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天线模式多样化天线模式多样化 u不同mimo模式分类及特点 利用较大的天线阵元间距,向一个终端(基站)发 送/接收一个数据流,对抗信道衰落 利用较大的天线阵元间距,向一个终端(基站)发 送多个数据流,以提高链路容量 利用较大的天线阵元间距,向多个终端发送,或从 多个终端接收多个数据流,以提高系统容量 利用较小的天线阵元间距,通过阵元之间发射波的 干涉,使能量集中在特定的方向,以增强覆盖、减 小干扰。 空间分集 空间复用 多用户 mimo 波束赋形 48 u为什么要采用干扰抑制? 小区间干扰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固有问题。传统的解决小区间干扰 的方法是频率复用,如频率复用系数为1,3,7等。 图14. 频率复用因子为3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要求高频谱利用率 频谱复用系数需要尽可能接近1 ofdm对小区间干扰较为敏感,在小 区边缘区域干扰严重 采用ofdma技术的系统( lte/wimax)需要采用干扰抑制技 术来减轻小区间干扰 优点:相邻小区可用资源正交 缺点:系统频谱利用率低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干扰抑制协同化干扰抑制协同化 49 ulte早期研究中,干扰抑制技术主要有3类 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 干扰随机化 干扰信号随机化, 使干扰的特性近似 “白噪声” 干扰消除 对干扰小区信号进 行解调,然后从接 收信号中消除干扰 信号分量 干扰协调/回避 通过对频率、功率 等资源的限制,避 免产生严重的干扰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干扰抑制协同化干扰抑制协同化 50 u干扰随机化 扰码1 扰码2 (a)小区特定加扰 交织 图案1 交织 图案2 (b)小区特定交织 跳频 图案1 跳频 图案2 (c)小区特定跳频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干扰抑制协同化干扰抑制协同化 51 u干扰消除 服务小区 有用信号 服务enodeb 图15 干扰消除 干扰信号 干扰enodeb 干扰小区 有用信号 联合检测 被干扰用户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干扰抑制协同化干扰抑制协同化 52 u干扰协调 图16. 软频率复用(干扰协调 )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干扰抑制协同化干扰抑制协同化 53 u调度 调度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公安交通购物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资源调度精细化资源调度精细化 54 u通信系统中的调度 调度器主要功能为: u在用户间分配可用空中接口资源,确保用户服务质量 u监视分组分配以及网络负载,通过调节数据速率对网络负载进行匹配。 使用户和资源匹配, 以充分利用资源 beijing guangdong anhui guangxi zhejiang jiang su fujian gansu ningxia hubei shanxi shandong hebei hilongjiang jilin guangzhou cszl 主要种植水 稻、大豆等 主要种植小麦等 主要种植水稻、水 果等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资源调度精细化资源调度精细化 55 ulte调度 lte采用全ip传输,因此在lte中需要采用分组调度策略。而分组调度策略决 定了整个无线分组业务系统提供业务的质量和效率,并影响其他技术和算法 的决策和执行。 每个用户待传输数据量不同 不同时刻,用户数据包的大小不同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资源调度精细化资源调度精细化 56 u典型调度算法 (a)轮询资源分配 ue1ue2ue2ue1ue2ue1 ue1 ue2 (b)最大载干比 ue1ue1ue2ue1ue1ue1 ue1 ue2 (c)比例公平 ue1ue1ue2ue1ue2ue2 ue1 ue2 保证用户之间公 平性 系统吞 吐量最 大 系统吞吐量和用户公 平性之间的折中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资源调度精细化资源调度精细化 57 u调度模式 传输速率固定, 但使用的时频资 源可变 传输速率和使用的时 频资源动态可变 时间和频 率 动态分配固定速率 分配 预定义分配半静态分配 mac rrc 数据速率 macrrc (c)调度模式示意图 建立连接时分配传输 速率和时频资源,但 在传输过程中可调 建立连接时分配时频 资源,但传输速率可 调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资源调度精细化资源调度精细化 58 u不同业务调度模式 半持续调度(半静态调度) 可根据用户数据量调整用户资源使用情况 voip 动态调度 用户使用资源动态调整 流媒体 /http/ftp voip业务突发特征不 明显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资源调度精细化资源调度精细化 59 u调度粒度 1、调度以ue为单位进行 2、控制简单,信令开销小;但无法对不同qos的业务流(每个用户可 发起多种业务)进行精确控制 1、调度以rb为单位进行 2、控制复杂、开销比较大;但可以精确控制每个业务流的qos 基于ue的 调度 基于rb ( 资源块)的 调度 lte支持基于rb的下行调度和基于ue的上行调度。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资源调度精细化资源调度精细化 60 u调度算法评估指标 分组调度算法性能评估时的参考指标为: 包括针对用户的短期吞吐量以及针对系统的长期吞吐量 在信道良好的用户间进行分配的短期公平性和所有用户间进 行分配的长期公平性 重要的qos指标,特别是时延敏感类业务 环回传输时间(rtt),即代表每次调度的时间范围,也限 定了调度算法的运算周期 吞吐量 公平性 时延 边界 复杂度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资源调度精细化资源调度精细化 61 宏蜂窝 微蜂窝 室内/热点 网络切换 u2g/3g系统中网络覆盖 不同层之间的接入点是独立的 ,联系不紧密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网络覆盖分层化网络覆盖分层化 62 u4g系统中网络覆盖-分层覆盖 enodeb enodeb femtocell microcell /picocell rrh rrh 不同层之间的接入点使用频率 相同,接入点间需要协调 lte(r8)lte(r8)关键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特点- -网络覆盖分层化网络覆盖分层化 目录 63 lte(r8)演进及其关键技术 lte(r8)关键技术 3g系统演进路线 lte发展现状 3gpp lte-a 64 ulte(r8)演进 项目协调组(pcg ) tsg ct (核心网和终端) release9release 8release 10release 11 2008200920102011 lte sae 家庭节点b(home nodeb) son m2m lte与3gpp2、 wimax系统间移动性 sae增强 mimo增强 支持wimax- lte/umts间移 动性 lte-a研究 hnb和henb安 全性研究 comp 载波聚合 8天线mimo relay tdd特定技术 imt-a候选技术 提交 不同场景下 comp性能评估 c-ran 8天线mimo增 强 eicic 绿色通信 d2d lte(r8)lte(r8)演进及其关键技术演进及其关键技术 65 lteltelte-alte-a ofdm mimo icic comp 载波聚合 relay ulte是lte-a(已经被确定为4g候选技术之一)的预演 ofdm mimo icic ofdm 绿色通信 d2d lte(r8)lte(r8)演进及其关键技术演进及其关键技术- -compcomp 66 u多点协同-comp 图17. 联合传输图18. 系统调度/波束赋形 多个基站同时发送信 息到用户 用户只接收来自一个基站的 信息,基站之间相互协调 imt-a要求最小带宽40mhz,扩展100mhz 现有可用频谱中,很难找到连续频谱可用 u载波聚合 频率 lte 带宽 频率 聚合带宽 图19:连续聚合 图20:不连续聚合 67 lte(r8)lte(r8)演进及其关键技术演进及其关键技术- -载波聚合载波聚合 u载波聚合 频谱 系统带宽, e.g., 100 mhz 基本带宽, e.g., 20 mhz ue 种类 100-mhz 40-mhz 20-mhz (lte) 图21:系统带宽为100mhz时,不同种类ue接入策略 68 lte(r8)lte(r8)演进及其关键技术演进及其关键技术- -载波聚合载波聚合 urelay 69 lte(r8)lte(r8)演进及其关键技术演进及其关键技术-relay-relay 延展覆盖,改善小区 边缘区域容量 吸收容量,增大系统 整体容量 70 高速流媒体 高速流媒体高速流媒体 高速流媒体 当高数据速率用户少时, 基站可满足用户需求 当高数据速率用户多时, 基站很难满足用户需求 高速流媒体 高速流媒体 高速流媒体 高速流媒体 高速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