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3:编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信息表专业名称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专业代码 080301 学校名称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代码 12640 学校举办单位 内江市人民政府 学校所在地 四川省内江市 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8 日 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一一年九月填 报 要 求一、请按本信息表格式,通过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专业建设发展”专栏如实填报后提交;二、本信息表按专业填报,同一学校不同申报专业须分别填报;三、本信息表封面“编号”栏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填写;四、网上填报提交截止日期:2011年10月14日。1. 申报学校基本情况1-1基本信息学校名称1 若同时使用两个以上校名的请一并填写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所在地区四川省内江市启用现在校名时间2003年4月25日举 办 方省级政府 地市级政府行业 企业 其他建校时间2 指学校独立设置并具有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资格的时间2003年4月25日学校性质公办 公办民助建校基础3 指高等职业学校的前身,即合并或升格前的学校内江工业校、内江财贸校、内江农校、内江水电校通信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东桐路42号邮 编641100学校网址法人代表信息姓 名彭方弟职 务院长办公室电 子邮箱P联系人信 息姓 名谢婧职 务教务处处长办公室电 子邮箱331-2基本状态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人数(人)普高起点5008全日制普通中职在校生人数(人)2396中职起点20全日制五年一贯制4 指高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五年制培养,且整体设计并在本校系统实施5年培养方案的办学形式在校生人数(人)446其它5 指普高、中职以外的在校生类型或来源非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注册人数(人)9192010年度非全日制培训量(人日)6 按培训量计算,1人每参加1天的培训计为1人日4056教职工总数(人)5212010年度非全日制培训主要类型企业职工技术培训、农村新技术推广培训、村干部、家政培训等专任教师数(人)380现有专业数(个)35已招生专业中“三校生”7 职高、技校、中专学生的统称专业数(个)252011年招生专业数(个)30五年制专业数(个)4全日制普通高职招生就业相关数据2009年2010年2011年招生人数(人)普通高中招生116815862051“三校生”对口招生6559138“32”8 指五年制高职中,前三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后两年在高等职业学校举办的教育形式招生34136315五年一贯制第4学年8020其它5新生报到数/录取数(报到率)81.1%87.47%99.42%毕业生人数(人)145320082300初次就业率9 以每年9月份各省教育行政(或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公布数据为准91.15%95.39%96.83%助学金覆盖率/奖学金覆盖率30%/10%30%/10%29%/10%贫困生比例/低收入家庭比例10 依据本地(校)贫困生、低收入家庭的标准填写59.4%/21%55.7%/20.7%59%/21%(续1)1-3办学经费本省高职生均经费基本标准11 由学校根据省教育厅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填报,分专业类填写;若本省未制定此标准,则填“无”(元)无本省高职生均学费标准12 包括学费总收入、财政预算内拨款总额和其他收入,分项填写(元)文科:3700,工科:4100,建筑:5500,艺术:6000本省高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13 按地方财政专项投入名称分项填写(元)无项目 年份2008年2009年2010年总收入14 包括实验实习费、教学仪器维修费、教学差旅费、资料讲义费、体育维持费和聘请兼职教师费等(万元)4959.694703.936548.2其中学费总收入(万元)268721394065财政预算内拨款总额(万元)2272.692563.932323.2其中:地方财政专项投入15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万元)1.四川省财政厅资助夏布画专项资金2002.3.总支出(万元)442244876723其中征地(万元)2001800房屋建设(万元)292141372设备采购(万元)4527198日常教学总额(万元)/生均(元)231.60/399.52225.28/407.45253.62/490.85教学研究(万元)213431师资建设(万元)1924.8制度建设(万元)7.811.717.6贷款余额(万元)70270262资产负债率(%)19.9114.7512.19(续1)1-4产学合作工作机构名称校企合作办公室成立时间2009年12月30日专职人员数(人)52010年度经费预算(万元)20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数(家)75已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100%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65%2010年度合作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人月)16 按顶岗实习量计算,1名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1个月为1人月,实习半个月为0.5人月25002010年度合作企业接收就业学生数(人)1530合作企业向学校(准)捐赠的仪器设备总值(万元)28002010年度合作企业向学校支付的技术服务费(万元)652010年度学校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人日)2800产 学 合 作的主要形式订单培养、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材、企业参与教学、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和毕业生就业、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等。?1-5发展规划所 在 地 区重点发展产业冶金建材产业、食品饮料产业、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产业、医药化工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学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学生规模(人)12000专业规模(个)50学校发展类型定位综合 一产为主 二产为主 生产性服务业为主 生活性服务业为主重点建设项目七个院级重点专业建设;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双师队伍建设强技工程;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2 申报专业基本情况2-1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现状专业名称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代码080301专业所属大类制造类专业所属二级类汽车类专业特点17 指专业建设背景与发展特点,详见文件附件一“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单选)产业支撑型 人才紧缺型 特色引领型国际合作型 其他 专业开办时间2007年9月是否跨省招生是 否2011年实际招生数(人)2202011年新生报到率(%)1002011年毕业生人数(人)972011年初次就业率(%)97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人数(人)260“订单”培养人数(人)50专任专业教师数/课时数18 课时数,指2010-2011学年,学校的专任专业教师为本专业承担的课时总数810/3511兼职专业教师数/课时数19 课时数,指2010-2011学年,学校的兼职专业教师为本专业承担的课时总数98/420理论教学占教学总学时的比例45%校内实践教学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45%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55%在校期间生均独立操作实训设备时间(小时)168现有实训设备总值(万元)800现有实训仪器设备(台套)474其中大型实训仪器设备总值(万元)366其中大型实训仪器设备(台套)58毕业前半年顶岗实习比例100%职业资格证书21 指与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1获取比例95%主要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名称/等级/获取比例1汽车维修工/中级/95%2汽车驾驶执照/C/100%3钳工/中级/95%4.焊工/中级 /95%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企业负责生产实训合作企业数11主要合作企业名称凤凰集团资阳南骏四川车视镜奇瑞汽车合作起始时间2003年6月2003年5月2007年12月2007年12月合作主要内容和形式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实习实训订单培养企业参与教学(人/课时)200/30100/1250/6236/1202010年度接收实习实训学生(人月)200100502362010年度接收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人)105311382010年度接收就业学生数(人)10499232010年度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人日)企业向学校捐赠或投入总额(万元)企业向学校(准)捐赠设备总值(万元)10企业的专项投入(万元)/项目类型/(续2)2-1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现状生源类型普高生“三校生”“3+2”教育五年一贯制其他 在本校学习时间(年)222011年实际招生人数(人)7252011年新生报到数/录取数(报到率)72/ 103(69.9%)5/5(100%)/ ( %)/( %)/ ( %)2011年毕业生人数(人)90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人)260121“订单”培养人数(人)50502011年初次就业率997%初次就业对口率22 指毕业生初次就业时,从事专业标准所描述主要就业岗位的毕业生人数的比例97%主要就业岗位汽车制造/汽车维修/汽车销售平均起薪额23 指毕业生就业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元/月)15002010年年底就业率98%毕业一年后平均月薪(元)3000毕业一年后转岗率24 指就业一年后,不从事专业标准所描述主要就业岗位的毕业生人数比例8%专业群相关专业1(汽车制造与装配)核心专业省重点建设 行业重点建设 其他 2模具设计与制造核心专业省重点建设 行业重点建设 其他 院重点 3机械设计与制造核心专业省重点建设 行业重点建设 其他 院精品 4数控技术核心专业省重点建设 行业重点建设 其他 院重点 2-2 已列入重点建设专业国家重点建设专业1示范校建设 骨干校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资源库建设2示范校建设 骨干校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资源库建设省重点建设专业1示范校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其他 2示范校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其他 3示范校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其他 示范校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其他 行业重点建设专业1 22-3 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包括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质量目标及其监测指标,建设实施步骤与内容等,不超过2000字):一、 专业建设目标:我院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2010年被内江市委、市政府确立为内江市汽车零配件生产研究实训基地,该专业面向内江及资阳市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十二五”重点发展行业之一的汽车工业,以及内江建设“全国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 和成渝经济圈汽车工业建设发展的需求,贴近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一线,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内江和成渝经济圈提供充足的高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技能型人才支撑,通过建设努力使该专业在教学团队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领域在区域内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二、 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市场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以从事汽车制造工作为主,并覆盖现代汽车制造与维修专项技能、汽车的性能检测、大型运输车辆维修、汽车维修业务管理、汽车及零配件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三、 专业建设实施步骤与内容(一) 打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企业办学优势,依托成渝经济圈的发展和内江实施“全国汽车零配件基地”建设的契机,并从技术、产品、场所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与企业紧密结合,从而进行强化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与产业、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工作”深度融合的“2+1”人才培养方案。(二) 构建汽车生产、装配过程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开发思路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主要职业功能所需的知识、能力、态度为依据,以职业素质和行动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校企共同构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具体步骤与内容:1) 课程体系开发组建由企业专家、兼职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负责课程建设工作,实行课程建设责任制;建立汽车零部件加工、装配生产流程,与职业标准相适应的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2) 核心课程建设围绕汽车制造与装配核心技术,根据职业标准,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引入企业实际生产项目和企业实用技术,在建设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建设3门优质核心课程,其中,1门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 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建设遴选企业的典型项目和典型产品,引入教学环节,以企业实际项目和实际产品制造为内容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核心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实施采用项目教学或任务驱动的形式来完成,将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学生获证率达95%。4) 教材建设,编写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式教材在选用优秀教材的同时,加强自身特色工学结合教材建设,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特色教材。编写3门工学结合的岗位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式核心课程自编教材 。5) 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规范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规范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实训、教学指导、考试考核体系等教学文件。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教学资源体系。(三)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1)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选派2名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掌握行业先进技术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前沿信息,逐步成为技术水平在行业领域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选拔2名副高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作为骨干进行重点培养,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课程开发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等。引进具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至少5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并在本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骨干教师。引进2名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提高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能力。2)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定期选派教师参加教育部和示范院校举办的职教能力培训班,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培训,参加各种技能比赛,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建立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加强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互派交流,建立机制保证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安排10人次分期分批到企业挂职锻炼2个月以上,8人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全体教师参与企业、社会科技服务和培训服务,增加教师的企业生产工作经历。双师素质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80%以上。3) 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根据教学需要从资源库中聘请满足教学需要的企业兼职教师担任实践教学指导、专业课程教学、新技术传授等任务,教师专兼职比例达到1:1以上。(四) 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建设思路:校内基地建设坚持以学生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为主,兼顾企业员工与社会人员培训、教师实践锻炼、科技服务等原则,完善职业能力训练功能,成为“生产车间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与企业在顶岗实习基地的布局、类型、数量和岗位工种开发上加大合作力度,按照实际工作岗位开发实习项目,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质量。在现有11个校外汽车专业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新建4-6个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学生实习的需要。(五) 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依托我院为内江市汽车零配件生产研究实训基地,辐射内江、资阳及周边地区,面向行业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服务与培训鉴定工作,每年培训和鉴定人数在200人次以上。积极响应内江市政府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工作,为下岗职工、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机会。我院将继续与内江市劳动局、农业局签订培训基地协议,继续对再就业职工和农民工进行汽车、拖拉机、农机、数控车、加工中心、机械加工、钳工、焊工、电工等工种的培训。(六) 专业群建设以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群中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等专业的建设及提升。课程建设 针对专业群各专业的差异性,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重点建设相关专业的4门核心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或培养3名专业带头人,6名骨干教师,10名“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0%,专任教师达50人,聘请兼职教师50名;实训室建设 建设2个专业群共享实训室四、教学质量目标及其监测指标(1)与企业共建教学质量标准积极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和新方式,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共建覆盖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侧重建立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2)与企业共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专业已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基础,纳入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完善有关教学管理文件,建立起对教学全过程科学、规范、系统的运行监控体系。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切实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根据汽车生产企业绩效考核目标,校企共同进行顶岗实习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入学生档案。并不断加强学生在生产岗位上教学全程的安全管理。(3)与企业共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着重考虑用人单位的要求与就业市场的需求,改进教学质量评价形式。将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注重教学过程与质量评价要素有机结合,研究设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健全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实现“过程+结果”的教学效果评价。2-4 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包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采取的主要办法,建设目标实现的组织、人员、经费、政策保障及质量控制等,不超过2000字):一、专业建设改革举措(一)教学建设与改革建立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改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开展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省、市“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及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精神,坚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配合成渝经济区和内江实施“全国汽车零配件基地”发展的需要,构建与用人市场相适应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专业与产业、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工作”深度融合的“2+1”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优质课程建设组建由企业专家、兼职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负责课程建设工作,实行课程建设责任制;建立基于汽车生产、维修流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配套教学资源。建立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和育人环境建设,营造一个适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建立基于汽车生产、维修过程导向、与典型任务、项目驱动为主的课程内容高职教育教学新模式。教材建设在教材的使用上,做到精选内容、深度适中,注意其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对原有教材知识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今技术的发展,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重视自编教材建设,特别是实践教学教材和实践教学讲义的编写,争取用三年的时间形成实训教材系列化、规范化。(二)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从适应国家教育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发展需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坚持“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和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本专业师资建设规划如下:继续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与本科院校相关专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科研、进修等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安排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聘任一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兼职教师;聘请有关专家到校短期任教,进行教学与科研指导;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自觉性;转变教育观念,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与改革(1)实验实训室建设目标规划第一,场地建设,经过两年时间,自筹资金、与企业合作,使汽车实训基地车间面积发展到10000平方米;第二,实训设备建设,在现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购设备80台/套。建成示范性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要达到一流水准,就要形成足够的实训规模,形成一流的师资队伍,形成规范的实训教材,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职业教育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起示范作用。(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规划1、加强与现有合作企业的协作关系,拓宽与凤凰集团、四川车视镜有限公司、资阳南骏集团等企业的合作领域,为汽车专业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训时间、条件。2、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3、联系本市高新技术企业,既能增加学生的实习、实训机会,又为学生将来就业起到宣传、推荐作用。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改革的保障措施对于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学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1)思想保障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研究如何落实专业建设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保障专业教学改革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由此形成了以教务处、机械工程系为重点,全院积极支持和配合,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2)组织保障为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院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即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和机械工程系专业建设工作小组。对建设项目实施 “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专家把关” 的原则,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检查、考核、监督,保证每项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和按期完成。建设项目的管理内容包括项目的规划、实施、协调、统计、检查、评估、验收等。(3)政策保障为稳步推进建设,我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措施,主要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关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教师培养和引进的管理意见;关于对新进教师进行培训的意见;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暂行办法;关于制定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重点专业建设实施细则;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实施办法等。(4)资金保障建设专项资金实行学院统一管理、集中核算、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学院计财处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切实加强项目资金预算、审批、使用和决算管理。建设专项资金实行定期检查、审计制度,主管部门、承担部门应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和学院项目办的监督和检查。(续2)2-5 建设进度及2012年、2013年预期绩效:通过实施该项目,使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产学结合更加紧密,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新颖,综合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为内江及成渝经济区汽车制造业发展服务。一、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实施专业建设项目,使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办学指标明显提升,办学水平显著提高。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从800万元增加到1200万元,校内实训基地由19个增加到25个,校外实训基地从11个增加到17个;实训项目数新增13项,合作企业参与本专业教学比例数由70%增加到90%,合作企业接收实习实训的学生数由150人/月增加到400人/月,接收就业的学生数由150人/年增加到400人/年,学生“双证”获取率由91%提高到95%,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7%提高到98%。二、专业建设水平稳步提高通过实施该项目,形成5个产学结合紧密、就业率高的专业和专业群,使机械工程系开设专业更加贴近地方经济建设实际。重点专业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更加突出,支撑专业的基础地位更加明显,专业建设将达到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建成15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15门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和10门特色教材及与之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聘用培养专业带头人8名, 聘用培养骨干教师26名, 聘请兼职教师达到50名。建成一支高水平的具有“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综合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高级职称比例更加合理;重点专业的学生在校内参加生产性实训的比例达到80%以上,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将达到85%以上。三、人才培养模式富有特色通过实施该项目,机械工程系重点建设专业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更加紧密,顶岗实习运行管理更趋完善,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更具特色,形成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模块菜单、循环实训”“校企结合、项目代训”等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成熟,对内江及周边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四、社会服务优势更加明显通过实施该项目,学院将成为内江市全国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及成渝经济区汽车制造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的重要基地、达到我院被市政府列为内江市汽车零配件生产研究培训基地的重要目的。为内江市职业学校培训师资30人次,接受内江市职业学校同类专业学生100人次来学院进行实训,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和企业员工300人次,为社会企业员工和在校学生提供职业(岗位)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鉴定400人次,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引领和带动区域经济和内江地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进度表建设专业名称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负责人张晓翠建设内容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模块菜单、循环实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体系、专业建设机制;校企合作、构建专业顶岗实习校企双重管理体系,并开发顶岗实习工作技术手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机制等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相关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模具设计与造专业、数控技术等专业);校企共同修订完善专业顶岗实习双重管理体系,并推广到相关专业借鉴采纳。2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构建 “能力模块”课程体系,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共同完善“能力模块”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3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创新“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总结和推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果,继续探索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4课程建设根据“能力模块”课程体系的要求,校企合作完成3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3门特色教材建设。根据“能力模块”课程体系的要求,校企合作完成3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其中1门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建成院级精品课程,完成2门特色教材建设。5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标准研制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标准。完善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标准,并推广到相关专业。6教学资源建设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汽车制造与装技术专业教学资源、专业自主学习型课程库。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资源素材库。师资队伍建设1.专业带头人聘用培养从企业聘用1名行业知名专家为专业带头人;内培1名教师为专业带头人,并赴奇瑞集团培训学习2个月。继续培养专业带头人,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及校企合作中起引领作用;达到专业带着人培养要求,组建一支有专业建设特色的教学和科研团队。2.骨干教师聘用培养聘用1名行业专家为骨干教师,选派2名骨干教师到南骏汽车集团锻炼半年,每人帮带培养12名青年教师。聘用1名行业专家为骨干教师,选派5名教师到凤凰集团锻炼半年,每人帮带培养12名青年教师。3在职教师企业锻炼专业教师到四川车视镜等5家企业锻炼10人次,并取得相应证书。专业教师到四川车视镜等5家企业锻炼10人次,教师到企业技术岗位锻炼一个生产周期,并取得中级以上专业等级证书; 23名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技术服务或聘为企业技术顾问;专业“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汽车行业、合作企业中聘用汽车生产领域技术专家4人为兼职教师。从汽车制造生产领域聘有技术专家6人、技术能手10人为兼职教师。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校内汽车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汽车实训厂房及实训楼建设工作,完成已购设备安装、调试工作;承担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承担对外技术人员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承担技术研发、课题研究。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增添实训项目及设备调研、论证,编制建设方案,实训条件和技术手段达到先进水平;承担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承担对外技术人员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承担技术研发、课题研究。2、校外汽车实训基地建设与现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基础上,开展深度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合作项目,实现互动双赢。新开发汽车生产制造企业6家,以满足学生实习,顶岗实习的需要。3、实验实训条件内涵建设开展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研究,出台有关标准和管理制度。开展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和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研究,出台有关标准和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教材。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开展师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再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项目推广、技术研发、专业建设成果推广等,不断扩大受益面。继续开展,师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再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项目推广、技术研发、专业建设成果推广等,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专业带头人信 息姓 名张晓翠行 政 职 务机械工程系主任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职业资格证书工程师、考评员办 公 电 子 邮 箱Z153. 建设经费预算建设内容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合计(万元)申请中央财政(万元)地方财政(来源25 指投入建设经费的单位名称:)(万元)行业企业(来源25:)(万元)其他(来源25:市委组织部)(万元)总计(万元)23022010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100100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改革4343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1313教学团队建设493910校企合作1515社会服务10104. 学校举办方推荐意见(包括推荐理由、论证意见、支持举措等)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和独特的办学优势,是内江市各行各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院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办学规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优化专业布局,加强内涵建设和制度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先后多次被内江市政府评为“全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学院的畜牧兽医、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专业服务经济能力,属于“产业支撑”型专业,为内江及周边地区的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