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说课-PPT课件.ppt_第1页
二氧化硫说课-PPT课件.ppt_第2页
二氧化硫说课-PPT课件.ppt_第3页
二氧化硫说课-PPT课件.ppt_第4页
二氧化硫说课-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 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 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与学 法分析 教学程序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 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 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它是高中教材中详 细讲述集氧化性、 还原性于一身的重 要的酸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与日常 生活、环境问题有 密切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 态度情感价值观 了解二氧化硫 的物理性质、 用途。 掌握二氧化硫 的化学性质。 了解二氧化硫 对空气的污染 和防止污染。 领略实验学习的乐 趣,培养学生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 体验个人及学科价 值。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 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培养学生辩证认识 事物两面性的哲学 观点。 采用“以问题 为索引、学生 为主体”的自 主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亲历 科学的历程.初 步学会从实验 推导化学性质 的学习方法。 重点: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难点: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 此教学是针对一般高中的学生而设计,在多 年来的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 教学过程,所以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探究习惯,他 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探求欲、 表现欲和成就欲。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和观察分析能力。 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元 素周期律等知识,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 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并且学生已经知道硫与 氧气反应可生成 SO2以及SO2 的物理性质。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法和学法分析 设计 “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 ”的科学探究过程,并与实验 、多媒体有机的结合,营造出 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活动 猜想与假设 制定实验计划 解释与结论 进行实验探究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猜测性质 理论分析 制定实验计划 进行实验探究 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课堂反馈课后探究 播放短片:1、酸雨对环境的危害 展示图片:2、对比硫磺熏制与未熏制的银耳 在实际生活中去选定某些典型的事实,设计出能对学 生的智慧构成挑战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转 化成强烈的求知欲。将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设置问题:1、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2、不法商贩怎样将银耳变的更白、更好看, 来牟取暴利呢? 1、讲述:SO2的物理性质 2、猜测:SO2的化学性质(并讲解猜测依据) 问题预测:学生会根据问题2预测出SO2的漂白性; 如果没有,可以引导。 猜测是科学认识上的一种“智慧的火花”,它不是无根 据的臆想,是从以前获得的知识中产生的一种“直觉”。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努力探索解决新的 问题,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个性的发展。 教师教师 学生学生 提出探究任务:如何用实验证明猜测的正确性呢? 提出实验方案、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创新实验 分组实验:选取可行性、安全性、环保性、颜色直观性、 简洁性的最佳实验方案 完成:SO2性质的实验报告 交流:学生将实验报告投影,对全班同学讲解 (相互提问、相互补充) 深入探究:SO2的漂白性的特点 这样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真正成为了学 习的主体。而且通过相互提问,学生能够主动的去解决问题,印 象会特别的深刻,他们能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好处。 教师教师 学生学生 学生学生 教师教师 实验项目现象结论或有关 化学方程式 硫酸滴到Na2SO3上 气体遇到品红溶液浸湿的棉球 气体遇到KMnO4溶液浸湿的棉球 气体遇到蓝色石蕊浸湿的棉球 气体遇到KI溶液浸湿的棉球 气体遇浸湿NaOH溶液的棉球 SO2性质的实验报告 SO2性质的实验报告 1、SO2使品红溶液、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 同吗? 2、SO2漂白原理与氯水、漂白粉的的漂白原理 相同吗? 讨论问题1和 2 : 补充阅读材料:用 SO2的漂白过的食物对健康的危害 问题预测:学生在此时一定会有两种结论,此时他们自 己会产生疑问。 2SO2 + O2 = 2SO3 SO3 + H2O = H2SO4 SO2+ H2O = H2SO3 2 H2SO3+ O2 =2 H2SO4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两者不 可偏废。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讲述有机的结合,对于 突破某些知识难点应该是更有效的方法。这也是现在教改中 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生学生 教师教师 1、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2、不法商贩怎样将银耳变的更白 、更好看,来牟取暴利呢? 知识迁移与应用:如何控制酸雨? 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探究酸 雨的控制,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个 人的价值和化学学科的价值。 学生学生 小结: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学会了那些化学知识 和学习方法,还存在那些学习上的困惑。对 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那些建议。 学生学生 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从三个维度去认识化学。 1、知识体系中的知识点 2、知识体系的思考方法与研究方法 3、潜在于知识体系和认知过程中的道德 和价值信念 1、SO2的用途 2、为除去CO2中的SO2气体,可将气体通入: A饱和NaCl 溶液 B饱和NaOH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D饱和NaHSO3溶液 3、盐A与酸B反应,可放出有气味的气体C,C与NaOH反应 生成A;C最终可氧化生成D;D溶于水生成B,则A、B 分别是: ANa2S和HCl BNa2S和H2SO4 CNa2SO3和HCl DNa2SO3和 H2SO4 撰写一篇关于环保方面的小论文 感谢: 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学化学专业委员会 湖北省教研室的领导 创设的交流平台 感谢: 各位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