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环评工程师辅导案例分析.doc_第1页
注册环评工程师辅导案例分析.doc_第2页
注册环评工程师辅导案例分析.doc_第3页
注册环评工程师辅导案例分析.doc_第4页
注册环评工程师辅导案例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册环评工程师辅导-案例分析第1题.例1、 某工厂烟囱高45m,内径1.0m,烟温100,烟速5.0m/s,耗煤量180kg/h,硫分1%,水膜除尘脱硫效率取10%,试求气温20,风速2.0m/s,中性条件下,距源450m轴线上SO2小时浓度。(平坦地形、工业区、Pa=1010hPa) 解:除尘前二氧化硫排放量:1801%80%2=2.88公斤/时 除尘后二氧化硫排放量:2.8890%=2.592公斤/时 T=TS-Ta=(100+273)-(80+273)=80K 35K 实际排烟率: QV=AU烟气=3.1411/45=3.925m3/s 烟气热稀释率: Qh=0.35PaQV T/TS=0.3510103.92580/(100+273)=297.5645kJ/s Qh1700 kJ/s,有H =2(1.5VSD+0.001QH)/U H =2(1.551+0.001297.5645)/2=7.8 m He=45+7.8=52.8 m 查表: 1=0.929418 2=0.826212 1=0.110726 2=0.104634 计算: y=32.374 m z=16.285 m 计算二氧化硫浓度:C(X,0,0)=Q/(3.14Uyz) exp(-He2/(2zz) Q=2.592公斤/时=720 mg/s U=2 m/s He=52.8 m C(X,0,0)=720/(3.14232.37416.285) exp(-52.82/(216.28516.285)=0.001mg/m3 评论一:参数要做时间休正,表中取样时差是0.5小时.求的是小时浓度.评论二:应该进行时间修正:横向扩散参数*2 0.3就行了评论三:解:SO2排放量=1801%290%106/360080% =720mg/s轴线浓度C=(Q/2Uyz)2exp(-He2/2z2)参数计算U=U10(Z2/Z1)P=2(45/10)0.25=2.91m/sy=r1Xa1 城市工业区,稳定度提一级r1=0.177154;a1=0.924279y=0.1771544500.924279=50.195mZ=r2Xa2提一级后r2=0.106803;a2=0.917595Z=0.1068034500.917595=29.051mHe=H+H T=100-20=80KQv=3.140.525=3.925m3/sQh=0.3510103.92580/(273+100)=297.58kj/s根据Qh1700kj/s的条件, H=2(1.551+0.01297.58)/2.91 =7.20mHe=H+H=45+7.2=52.2m经地以上参数确定后:距源450m轴线SO2浓度C=(Q/Uyz)exp(-He2/2z2) =720/(3.142.9150.19529.051) exp-52.22/(229.0512) =720/13324.293exp(-1.614) =0.01mg/m3评论四:楼上的参考答案比前面给出的参考答案有进步,表现在两点:一是考虑了扩散参数的提级,二是考虑计算了输送风速,但依然存在着缺陷,作为考题作答应该严谨缜密,楼上的疏漏之处在于:一,没有考虑扩散参数时间的修正,按标准选取的扩散参数计算结果是30min平均浓度而不是小时平均浓度;二是没有充分考虑气象观测点的海拔高度与烟囱处的海拔高度的关系(这是命题的缺陷所致)。第2题.地处平原某工厂,烟囱有效源高100m,SO2产生量180kg/h,烟气脱硫效率70%,在其正南1000m处有一医院,试求当吹北风时,中性条件下(中性条件下,烟囱出口处风速6.0m/s,距源1000m处0.5h取样时间,( y=100m,z=75m)工厂排放的SO2在该医院1小时平均浓度贡献值。 解:Q=180*106/3600*(1-0.7)=15000mg y需要考虑取样时间订正, y1h=y0.5*(1/0.5)0.3=100*1.23=123 C=15000/(3.14*6.0*123*75)*exp-1002/(2*752)=0.035mg/m3 评论一:Qh1700 kJ/s,有H =2(1.5VSD+0.001QH)/U H =2(1.551+0.001297.5645)/2=7.8 m 其中0.001应该是0.01,但是U不是直接用2而应该是2(45/10)0.25=2.9m/s(0.25次方)所以结果应该是7.2m第3题.上游来水CODCr(p)=14.5mg/L,QP=8.7m3/s;污水排放源强CODCr(E)=58mg/L,QE=1.0m3/s。如忽略排污口至起始断面间的水质变化,且起始断面的水质分布均匀,则:采用完全混合模式计算得到其浓度为19.0mg/l。 某河段的上断面处有一岸边排放口稳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排放特征为:Qp=4.5m3/s,BOD5(p)=60mg/L;河流水环境特征参数为Qh=25.0m3/s, BOD5(h)=2.6mg/L。假设污水一进入河流就与河水均匀混合,试计算在排污口断面处BOD5的浓度? 采用完全混合模式计算得到其浓度为11.4mg/l。 一河段的上断面处有一岸边污水排放口稳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特征为:QE=19440m3/d,BOD5(E)=81.4mg/L。河流水环境参数值为:Qp6.0 m3/s,BOD5(p)6.16mg/L,B50.0m,H1.2m,u0.1m/s,J0.9,K1=0.3/d。试计算混合过程段(污染带)长度。如果忽略污染物质在该段内的降解和沿程河流水量的变化,在距完全混合断面10km的下游某断面处,河水中的BOD5浓度是多少? QE=0.225m3/s,BOD5(0)=8.88mg/L,t=1.1574d BOD5(10km) BOD5(0)exp(-K1t)6.28mg/L 一河段的上断面处有一岸边污水排放口稳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特征为:QE=19440m3/d,CODcr(E)=100mg/L。河流水环境参数值为:Qp6.0 m3/s,CODcr(p)12mg/L, u0.1m/s, Kc=0.5/d。假设污水进入河流后立即与河水均匀混合,在距排污口下游10km的某断面处,河水中的CODcr浓度是多少? CODCr(0)15.2mg/L t=1.1574d CODCr(10km)= CODCr(0)exp(-Kct)=8.52mg/L。第4题.技术方法练习题(不当之处多指教) 1 无组织排放是指(AC)A 没有排气筒B 排气筒高度低于20米C 排气筒高度低于15米2 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ABCDE)A 工程概况B 施工规划C 生态环境影响源强分析D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E 替代方案3生态图的编制过程包括(ABCDE)A 图件的录入B图件编辑与配准C图件的提取D 空间分析E图件的输出3 联合频率是由(ABC)构成的组合频率。A 风向B 风速C 大气稳定度D 云量E 风频4 按污染性质可以将污染源分为(BCDE) A 面源 B 持久性污染物 C非持久性污染物 D 热效应 E 水体酸碱度 F 点源5 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年轻填埋场”的特征是(ABDE): A PH 较低 B BOD/COD比值高 C PH 值接近中性或碱性 D 渗滤液的可生化性高 E 各类重金属浓度较高 F BOD/COD比值低6 水质模型常用的三个方法是(ABC)教材P150A 平均值比较B 回归分析C 相对误差D 实验室测定7 耗氧系数K1的单独估值方法(ABCD) A 实验室测定法 B两点法 C 多点法 D KOL法 E 欧文斯经验公式8 主要的面源扩散模式有(ABC) A 后退点源模式 B 窄烟云模式 C 箱模式 D NOAA模式 E 艾根模式9 大气容量的计算方法(ABC) A 修正的A-P法 B 模拟法 C 线性优化法 D 现场监测法10 如果计算烟气抬升高度,需要明确的计算参数有(ABCDE): A 烟气出口温度 B 排气筒出口处平均风速 C 烟囱距地面的几何高度 D 大气压力 E 烟气热状况及地表状况系数 F 用煤量11 山区大气扩散模式主要有(ABCDE) A 狭谷模式 B 箱模式 C 艾根模式 D NOAA模式 E EPA模式12 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ABCD) A 气候区划分及其主要气候参数 B 地面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 C 大气扩散参数 D 大气边界层风场及温度场的特征1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源有(ABCD)A 渗滤液B 释放气C 恶臭D 噪声E 放射性2固体废物预处理的方法有(BCD)A 筛分B 破碎C 压实D 分选3 垃圾中转站选址时要求(ACDE)A 尽可能位于垃圾收集中心或垃圾产量多的地方B 铁路及公路两侧C 靠近公路干线及交通方便的地方D 居民和环境危害最少的地方E 进行建设和作业最经济的地方4 水环境预测条件有(ABCD)A 筛选拟预测的水质参数B 拟预测的排污状况C 预测的设计水文条件D 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5 生态监测的目的是(BCD)教材P234A 工程分析需要B 了解背景C 验证假说D 跟踪动态6 NOX控制技术有(ABCD)A 催化还原法B 吸收法C 固体吸附法D洁净燃烧技术评论一:4 按污染性质可以将污染源分为(BCDE) A 面源 B 持久性污染物 C非持久性污染物 D 热效应 E 水体酸碱度 F 点源此题只是针对水污染物!第5题.9.1铁路、交通类(航空除外)9.1.1.影响途径 1)施工期 (1)路基施工指开挖和填筑为主的施工活动。对生态影响的途径主要是改变了线型地表土地的使用性质,一般情况是:占用土地(注意基本农田);降低生物量,降低自然系统稳定现状;干扰地表天然的物流、能流、物种流。 (2)桥涵工程 指开挖和填筑河道两岸,扰动局部地表现状,特别注意桥墩建设围埝(堰)对地表径流的改变,以及施工引起悬浮物增量对水生生物(尤其是土著种和特有种)的影响,如在迥游产卵季节不合理的围堰,对生态的影响是很大的。 (3)隧道工程 指改变地层局部构造。除产生大量弃渣外,特别注意施工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注意地下水流态的改变引起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的影响,进而影响陆生生境和水生生境(如贵州岩溶地貌地区隧洞施工曾使地下水改道,四川锦屏山隧道出现大量突发涌水)。花岗岩地区注意放射性本底调查,施工爆破噪声和振动对居民和大型野生动物的影响,矿山地区注意诱发岩体稳定和地面沉降问题等。 (4)站场工程 指改变局部地表土地使用现状。特别注意占用基本农田和在偏僻山区诱发城市化和人工化倾向,在天然植被分布良好拼块中开天窗,使生境破碎。 (5)辅助工程 指临时用地施工,包括施工便道、施工营地、砂石料场、临时码头、便桥、材料厂和轨排基地等。辅助工程施工主要是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干扰大型野生动物的栖息,以及诱发荒漠化进程(如戈壁地区施工辅助工程扰动了地表稳定的覆盖层砾幂、沙幂、和荒漠草被,激活沙丘;山区辅助工程施工诱发水土流失雅鲁藏布江山坡破坏了草毡土,丘陵地区施工造成大片弃用地,形成沙源,等等)。 注意“大临”工程,指公路、铁路建设中的桥梁厂等,由于占地面积大、施工内容特殊,施工结束后很难恢复,要列专题评价。 (6)取弃土(渣)场 指路基工程、隧道工程等自身土石方不能平衡,需另建取弃土(渣)场,这些场地施工要改变土地利用现状,改变局部生境的功能和过程,特别注意不要占用基本农田、占用生态敏感区域(如繁殖地、育幼地、主要觅食区域、野生动物饮水区和汇水区域、居民点上游、生态用水区域、易诱发荒漠化区域等等)。 2)运营期 (1)公路、铁路类工程运营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本特征 公路、铁路建成运营表现的是线型廊道的特征; 线型廊道的阻隔和阻断作用是公路、铁路生态影响的主要原因,这种作用结果常常是长期、潜在、累积和不可逆转的。 (2)影响途径 线路工程 线路工程主要指线路占地形成的条带状区域。 路基方案的影响 由于路基可以有全填、半挖半填、全挖等三种方式,也有路基高、低的差别,因此,在不同的地形地貌区、不同的地质(含水文地质)和不同的生态敏感类型地区,表现了不同程度的切割生境,阻断和阻隔生态功能和过程的负面生态影响。 以扎龙湿地为例,南面的滨州铁路和北面的301国道就把扎龙湿切割成三片,加上南北向的八支干和九支干渠的切割,扎龙湿地破碎成九块岛屿状湿地,除中心区域外,其他八块湿地明显退化,甚至丧失湿地功能。 全挖段路基 全挖段路基的生态影响与所在区域敏感的生态保护目标关系密切,一般来讲有如下可能的影响。 a.形成条件状沟堑,不仅切割生境,改变区域生态功能与过程,也使得大型哺乳类野生动物无法通过; b.阻断区域内某些类型的物流、能流和物种流; c.如果与地下水水位有交叉,可以全部或部分阻断地下水的自然流态,使与地下水相关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受到影响; d改变地面流,使与地面径流相关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受到影响。 半挖半填段 除具有全挖段可能的生态影响以外,由于挖深较浅,对地下水影响的可能性减少,但由于路基高出地面,对地面流影响的可能性增大。对地面流影响的典型区是山脚、冲洪积扇和冲洪积平原上部坡度较大的区域。 全填段矮路基 生态影响途径与半挖半填段类似,但对地下水自然流态己没有直接影响,如果是地下水补给区,则由于对地面流的阻断也要间接影响到地下水。 全填段高路基 除对地下水没有直接影晌外,对地面物流、能流、物种流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讲有如下可能影响。 a.切割生境,改变区域生态功能与过程,道路两侧生境质量差异日益显著,同一物种的生境被切割后,遗因无法传递,种间差异可能出现,生境被压缩后,种群面临绝灭或种群规模变小都有可能发生。 B阻隔地面流,尤其在山区、丘陵以及坡度较大的冲洪积扇的冲洪积平原的上部区域,由于漫流性质的地表水径流流态改变,上游雍水可能引发次生沼泽化和盐渍化,下游生态用水短缺可引起下旱化。 拉萨拉鲁湿地被线型工程从东至西切割后,南面下游湿地己干旱化和荒漠化就是典型例证。 (2)其他工程 桥涵工程 桥梁建成主要是与景观的协调,在风景秀丽的地区要注意维护区域整体景观资源的自然性、时空性、科学性和综合性,桥梁体量大小,色调配置要经过评价。 涵洞是为有明显河道的地面径流等进行的设计和建设,涵洞为减小路基工程负面生态影响有积极作用,有条件的线路要多设。 隧道工程 隧道工程建成运行只要不改变地下水自然流态,进出口避免大规模削山辟山,它可以减小穿山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正面作用明显。 站场工程 站场工程运行的生态影响与占地面积大小,以及与占地类型相关密切。站场是引进拼块,呈规则的块状,是对自然系统的干扰源,要规范站场人员的行为,一般来讲,负面的生态影响是有限的。 辅助工程和取弃土(渣)场 项目建成,所有的临时用地,包括取弃土场都己覆垦。这些地方的生物量可以恢复,但物种组成将有改变,这个影响可能在几十或上百年消除,也可能永远不会恢复所有的物种。 3)港口 港口建设生态影响涉及陆生生态和海洋(河流)生态两大类型。陆生影响与站场类似,对海洋、河流、湖泊的影响是重点。 (1)施工期生态影响途径可以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工程施工期的直接影响主要限定在建构筑物施工范围内,通过开挖、吹填、填埋直接破坏底栖生物生境,掩埋底栖生物栖息地和由于开挖、吹填致使施工的局部海域悬浮物增量,带来油污和重金属对海洋生物造成毒害等等。 (2)运营期 港口运营,挖掘填埋活动停止,而航道维护中日常疏浚不能停止。但由于货物的堆存和转运,污水、港口排污以及尘的产生与扩散产生的影响是难以避免的。 9.1.2.影响类型、范围 1) 施工期 (1)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由于施工工程不同,直接的生态影响也有差异,表9-1-1列出了主要的影响类型、范围和生态因子的反应。表9-1-1 公路、铁路施工期生态影响类型和范围工程名称 影响原因 影响类型 影响范围 生态反应路基工程 开挖、压占土地 不可恢复 施工范围及周边 土地利用类型改变,生物量减少,地表覆盖物(植被和其他覆被)消失,干扰地面流(物流、能流、物种流)等。桥涵工程 1.开挖、围堰、填筑;2.悬浮物增量 局部不可恢复 施工范围,下游局部河段 扰动局部地表,扰动自然流态;影响水生生物隧道工程 开挖、填筑、爆破 局部不可恢复 施工区及声环境影响区 扰动局部地表,可能有干扰地下水流态,惊吓敏感动物,站场工程 开挖、压占 不可恢复 施工范围及周边 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地表覆盖物(植被和其他覆被)消失,干扰地面流(物流、能流、物种流)等。辅助工程 开挖、压占、扰动 可恢复 施工范围及周边 生物量可以恢复、种群发生变化,用地类型可能改变,干扰地面流(物流、能流、物种流)等。取弃土(渣)场 开挖、压占 可恢复 施工范围及周边 生物量可以恢复、种群发生变化,用地类型可能改变,干扰地面流(物流、能流、物种流)等。2)港口 见表9-1-2 、表9-1-3港口建设施工活动影响类型和范围(一)、(二)表9-1-2 港口建设施工活动影响类型和范围(一)影响区域名称 影响原因 影响类型 面积(万m2) 生物表现 一期 二期 防波堤,煤场,车场等造陆面积 掩埋成陆地 不可恢复 520 107.3 海洋生物全部消失港池 挖掘 部分恢复 400* 原有底栖生物消失,部分可以恢复航道 挖掘 部分恢复 482.7 39.6 同上拦门沙区 挖掘 部分恢复 900* 同上疏浚抛泥区 掩埋水中 部分恢复 625* 480 同上 *:以黄骅港二期工程为例,一期施工中已含二期部分数量。(二)表同(一)。表9-1-3 港口建设施工活动影响类型和范围(二)影响区域名称 影响原因 影响类型 面积(万m2) 生物表现 50mg/L 10mg/L 施工悬浮物增量扩散 透明度降低 可以恢复 208 7702 海洋生物部分受损疏浚物溶出 毒害作用 可以恢复 208 7702 同悬浮物,监测结果重金属不超标,在悬浮物增量10-50mg/L,生物基本不受害 工程的间接生态影响比较复杂,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浮游植物受损将影响到浮游动物,也将影响到鱼类和无脊椎海洋动物,但动物是移动很快、活动范围广泛的生物种群,其受影响的范围有不确定性。 (3)水路 以南四湖上级湖段航道的疏浚扩挖为例。工程沿航道疏浚梁济运河口-南阳(南)长34km的输水深槽。在34km疏浚航道内,通过开挖、吹填、填埋直接破坏底栖生物生境,掩埋底栖生物栖息地和由于开挖、吹填致使施工期局部湖域悬浮物增加,带来的油污和重金属对湖泊水生生物造成毒害等。根据南四湖段工程施工特点,直接影响的类型和范围主要如下: 表9-1-4 南四湖建设活动影响类型和范围影响区域名称 影响原因 影响类型 影响面积(万m2) 生物表现航道 挖掘 部分恢复 231.2 原有底栖生物消失,部分可以恢复航道两侧 填埋 不可恢复 176.9 原有底栖生物消失,水下部分可以恢复施工悬浮物增量扩散 透明度降低 可以恢复 约585.0 湖泊水生生物部分受损油污、重金属溶出等 毒害作用 可以恢复 约585.0 部分受损,可以恢复工程的间接生态影响比较复杂,由于局部湖域透明度降低,可以影响到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由于油污和重金属溶出,也将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长,再加之食物链的关系,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受损将影响到浮游动物、鱼类和鸟类的生存,但浮游动物、鱼类和鸟类是移动很快,活动广泛的的生物种群,其受影响的范围有不确定性。 2)运营期 (1)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运营期生态影响类型和范围见表9-1-5。表9-1-5 公路、铁道生态影响类型和范围第6题.导则与标准选择题(10道)1.复杂地形系指:(ABCD)A 山区B 丘陵C 沿海D大中城市的城区E平原 2.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应根据(ABCD)筛选和确定.A工程分析 B环境现状C评价等级 D当地的环保要求3.目前使用较多的水环境预测方法有:(ABCD)A数学模式法B物理模型法C 类比调查法D专业判断法。4. 在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和下列优先顺序:(ABCDE)A预防措施A 最小化措施C减量化措施D 修复补救措施E重建措施。5.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ABCD)A居住区B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C文化区D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E特定工业区。6.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其中类主要适用于(AB)A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B鱼虾类越冬场、泅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F工业用水区G农业用水区7.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适用于(ABC)混杂区。A居住B商业C工业D文教机关。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排入(ABC)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A GB 3838中类水域B GB 3838类水域C GB3097中三类海域D 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9.下列那些水域(ABCD)禁止新建排污口A GB3838中类水域B GB3838中类水域C GB3838中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D GB3097中一类海域1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90)类标准适用于(BC)。A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B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C商业中心区。 D工业区E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评论一:3.目前使用较多的水环境预测方法有:(ABCD)A数学模式法B物理模型法C 类比调查法D专业判断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P132中说:预测地表水水质变化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和类比分析法。 可见本题的答案为ABC. 不知道对不对?11 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ABCDE)A 工艺过程分析B 资源,能源的储运分析C 交通运输影响分析D 厂地的开发利用分析E 非正常工况分析12 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取决于(ABCD) A 评价工作等级 B 工程特点 C 环境特性 D 敏感保护目标分布 E 污染物浓度及排放量13水环境影响评价点源污染调查的内容(ABCD) A 点源的排放 B 排放数据 C 用排水状况 D 厂矿企业及事业单位的废污水处理状况 14河流水质完全混合模式适用条件(ABDF) A 河流充分混合段 B 持久性污染物 C 非持久性污染物 D 河流为恒定流动 E 河流混合过程段 F 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15 海水水质标准中对于第二类水体适用于(BCF) A 海洋渔业水域 B 水产养殖区 C 海水浴场 D 一般工业用水区 E 滨海风景旅游区 F 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16 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ABCD) A 建设项目规模 B 噪声源种类和数量 C 环境敏感目标情况 D 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17 生态影响的经济损益原则(ABCD) A 把生态质量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原则 B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C 终级影响原则 D 一次性估价原则 E 清洁生产原则 18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适用范围有(ABCDE) A 经济技术开发区 B 高新技术开发区 C 保税区 D 边境经济合作区 E 旅游渡假区 F 风景名胜区19 开发区污染源估算方法(ABCDE) A 类比分析法 B调查核实法 C排放系数法 D物料衡算法 E 实测法 20 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要考虑的因素(ABCDE) A 地域因素 B 法律因素 C 行政权限因素 D减缓补偿要求 E 公众和相关团体意见 F 政府管理因素评论二:第12题应包括E,比如地面水预测范围就要考虑排水量。第7题.案例:给定公路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指标已知,试进行项目工程分析,并设置评价专题!以下是本人拙见,欢迎大家指点!一、项目概况1、工程概况(地理位置、路线起点与终点、预测交通量、建设标准与规模、路线方案选择与推荐意见)2、工程组成(技术指标与技术工程数量、筑路材料与消耗量、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涵洞、交叉工程、沿线设施、工期安排)3、投资概况4、拆迁安置及环境敏感点分布5、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类型及数量6、取、弃土量与取、弃土场设置7、施工场地、料场占地和分布8、砍伐树林种类与数量9、收费站、道班和服务站设置情况二、工程分析(工程项目主要环境影响)A 施工期 由于该类项目施工期工程量,扰动地貌面积大,更重要的是在施工期已经彻底改变原地形、地貌,对生态环境噪声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 路基施工:开挖和填筑为主的施工活动。 对生态影响的途径主要是改变了线型地表土地的使用性质,一般情况是:占用土地(注意基本农田);降低生物量,降低自然系统稳定现状;干扰地表天然的物流、能流、物种流。 桥涵工程:开挖和填筑河道两岸。 扰动局部地表现状,特别注意桥墩建设围埝(堰)对地表径流的改变,以及施工引起悬浮物增量对水生生物(尤其是土著种和特有种)的影响,如在迥游产卵季节不合理的围堰,对生态的影响是很大的。 隧道工程:改变地层局部构造。 除产生大量弃渣外,特别注意施工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注意地下水流态的改变引起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的影响,进而影响陆生生境和水生生境。施工爆破噪声和振动对居民和大型野生动物的影响,矿山地区注意诱发岩体稳定和地面沉降问题等。 站场工程:改变局部地表土地使用现状。 特别注意占用基本农田和在偏僻山区诱发城市化和人工化倾向,在天然植被分布良好拼块中开天窗,使生境破碎。 辅助工程:临时用地施工,包括施工便道、施工营地、砂石料场、临时码头、便桥、材料厂和轨排基地等。 辅助工程施工主要是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干扰大型野生动物的栖息,以及诱发荒漠化进程(如戈壁地区施工辅助工程扰动了地表稳定的覆盖层砾幂、沙幂、和荒漠草被,激活沙丘;山区辅助工程施工诱发水土流失雅鲁藏布江山坡破坏了草毡土,丘陵地区施工造成大片弃用地,形成沙源,等等)。 注意“大临”工程,指公路、铁路建设中的桥梁厂等,由于占地面积大、施工内容特殊,施工结束后很难恢复,要列专题评价。 取弃土(渣)场:路基工程、隧道工程等自身土石方不能平衡,需另建取弃土(渣)场。这些场地施工要改变土地利用现状,改变局部生境的功能和过程,特别注意不要占用基本农田、占用生态敏感区域(如繁殖地、育幼地、主要觅食区域、野生动物饮水区和汇水区域、居民点上游、生态用水区域、易诱发荒漠化区域等等)。 除生态影响外,各种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噪声、废气、生活垃圾及生活废水等,也会对环境噪声影响,但这些影响是短期的,施工结束自然消失。B)运营期 线型廊道的阻隔和阻断作用是公路、铁路生态影响的主要原因,这种作用结果常常是长期、潜在、累积和不可逆转的。 线路工程:线路工程主要指线路占地形成的条带状区域。 路基方案的影响:由于路基可以有全填、半挖半填、全挖等三种方式,也有路基高、低的差别,因此,在不同的地形地貌区、不同的地质(含水文地质)和不同的生态敏感类型地区,表现了不同程度的切割生境,阻断和阻隔生态功能和过程的负面生态影响。主要表现为切割生境,影响物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对动植物繁衍有一定影响。 桥涵工程 桥梁建成主要是与景观的协调,在风景秀丽的地区要注意维护区域整体景观资源的自然性、时空性、科学性和综合性,桥梁体量大小,色调配置要经过评价。 桥涵(尤其是过河桥需注意运输危险物品风险) 隧道工程隧道工程建成运行只要不改变地下水自然流态,进出口避免大规模削山辟山,它可以减小穿山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正面作用明显。 站场工程 站场工程运行的生态影响与占地面积大小,以及与占地类型相关密切。站场是引进拼块,呈规则的块状,是对自然系统的干扰源,要规范站场人员的行为,一般来讲,负面的生态影响是有限的。注意: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 辅助工程和取弃土(渣)场 项目建成,所有的临时用地,包括取弃土场都己覆垦。这些地方的生物量可以恢复,但物种组成将有改变,这个影响可能在几十或上百年消除,也可能永远不会恢复所有的物种。 除生态影响外,交通运输车辆运行过程产生的噪声、废气,站场人员生活废水、垃圾、也是项目运行期污染源。给出定量结果。 三、专题设置1、区域环境现状调查 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气候;社会经济;动物、植物;地质灾害;环境空气、环境噪声、水环境、生态环境等。需要注意:社会环境中应包括文物古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分布、功能区划、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等内容。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等级一级。 评价范围:公路中心线两侧300500m范围;有敏感点或有动物作评价时可适当扩大。 预测评价内容:主要预测对自然保护区的整体影响、对植物生长分布及动物活动规律、栖息环境的影响;对植被覆盖率的影响。公路占地和营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林业生态环境、农田、植被、湿地等,取弃土【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水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等级:三级 评价范围:桥涵通过的河流、湖泊,线路两侧各500m内水域; 施工期:桥梁施工中采用钻孔灌注基础,钻出的渣土不直接排入河流,并设有泥浆沉淀池,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营运期:服务区与收费站的生活污水4、声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等级:一级 评价范围:两侧各200m,兼顾附近敏感点及敏感区。 施工期:评述测范围:施工场和料场外缘100m。 运行期:路线两侧30m内执行执行4类标准(70/55),以外执行2类区标准(60/50)、预测范围通常距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预测评价通常为公路竣工后的第7年和第15年。5、水土流失的影响 主要评价公路施工中高填、深挖处的坡面及取弃土(渣)场地,扰动后容易引起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影响。6、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评价等级:一般低于三级,做一般说明。 预测范围:中心线两侧200m,附近含有城镇、风景旅游区等,可适当扩大至300m范围。 施工期:主要分析物料贮存和道路运输扬尘、拌和场粉尘、沥青烟的影响; 运营期:主要预测公路运营后汽车尾气中CO、NOx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是施工期扬尘预测与评价。7、环保措施评述(1)、设计期(2)、施工期:招标、投标,落实环保相关内容,实行环境监理。生态、水土保持、声环境、环境空气、地表水、文物保护、特殊保护区(3)、营运期:声环境、生态、环境空气、水环境、(4)、基本农田保护方案(5)、施工场、料场、取弃土场选址的环境合理性。(6)、环保投资 另外,如设计到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还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等。8、替代方案 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选线合理性。9、公众参与10、环境经济分析 评论一:补充几点拙见:1、公路项目的具体技术都没有怎么计算和分析水、气、生、生态的饿评价等级?2、工程分析中应该有施工规划的部分,包括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3、考试给定的案例是具体的,不可能让你写出这么多内容,而且时间也不够啊。 第8题.水电项目的评价重点和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讨论工程评价的重点是:生态环境影响(含水土流失问题)和水环境影响评价。特别是水文情势的变化和生态影响。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生态环境的森林植被影响及可能对重要物种的影响;2、森林生态系统切割(森林生境切割)与阻隔导致的野生动物影响;3、农业占地和占用基本农田问题;4、取土场、弃渣场等非永久占地的复垦与生态恢复(植被重建);5、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6、景观美学影响评价;7、水环境尤其是水源的保护问题;8、移民安置产生的环境影响和社会问题;9、水资源配置及所产生的生态影响;10、文物古迹的保护措施。11、大坝建设对河流廊道的生态功能的影响评论一:楼主所说的好像太粗略了!目前,水电项目多为中小型工程,对楼主所说的一些评价重点设计较少,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大坝(或拦河闸)下泄生态用水(涉及下游河道系统的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和资源功能);2、对下游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下泄流量过程、水温过程,对鱼类“三场”的影响);3、库区淹没的一些影响(如楼主所言);4、对于引水式电站,下游减脱水河段应是评价重点范围。第9题.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专题设置,其它项目可根据各自特点减少或增加部分专题:2.5评价专题的设置2.5.1 评价专题的设置要体现区域环评的特点,突出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和规划布局论证、排污口优化、能源清洁化和集中供热(汽)、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等涉及全局性、战略性内容。2.5.2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一般设置以下专题: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b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c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d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e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f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g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h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i公众参与j环境监测和管理计划2.5.3 区域开发可能影响地下水时,需设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主要评价工作内容包括调查水文地质基本状况和地下水的开采利用状况、识别影响途径和选择预防对策和措施。2.5.4 涉及大量征用土地和移民搬迁、或可能导致原址居民生活方式、工作性质发生大的变化的开发区规划,需设置社会影响分析专题。第10题.大气复习题 掌握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例:划分大气评价工作等级时Coi按什么取值?答:1、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和“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的通知”中各污染物一小时平均取值时间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计算;2、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项目,可以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中的相应值选用;3、如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地方标准为国家标准的补充)4、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项目,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部门批准后执行。例:下面哪些属于复杂地形?平原、山区、丘陵、沿海、大中城市的城区。答:山区、丘陵、沿海、大中城市的城区。例:评价工作的级别调整可根据哪几个方面? 可调整的幅度为多少?答: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总投资和产值、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对评价工作的级别作适当调整。调整洁幅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 掌握各等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例:如何确定各等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答:根据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20km、1014km、46km。平原取上限,复杂地形取下限,对于少数等标排放量较大的一、二级项目,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一般可取项目的主要污染源为评价区的中心,以主导风向为主轴,按正方形或矩形划定评价区的范围。如无明显主导风向,可取东西或南北向为主轴。核设施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般以该设施为中心、半径为80km的圆形地区。考虑到界外区域对评价区的影响,对于地形、地理特征和排放高度、排放量较大的点源的调查,还应扩大到界外区域,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0.5倍。如果界外区域包含有环境保护敏感区(包括大中城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则应将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域。如果评价区包含有荒山、沙漠等非大气环境保护敏感区,则可适当缩小评价区的范围。例:如何确定核设施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答:核设施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般以该设施为中心、半径为80km的圆形地区。例:如何确定界外区域的边长?答: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0.5倍。思考题:位于大城市工业区内某工程,经初步工程分析,除尘脱硫后的SO2排放量为40kg/h,NOx排放量为500kg/h,TSP排放量为20kg/h,请问该项目的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多少? 并确定其评价范围。解: Q so2=40kg/h,Cso2 =0.5mg/m3,Pso2 =8107 m3/h;Q NO2=600kg/h,CNO2 =0.24mg/m3,P NO2 =2.5109m3/h; Q TSP=20kg/h,CTSP =0.3mg/m3,PTSP =6.7107m3/h;表 评价工作级别(一、二、三级)Pi(m3/h)地形 Pi2.5109 2.5109Pi2.5108 Pi2.5108复杂地形 一 二 三平 原 二 三 三答:由于该工程位于大城市工业区内,属于复杂地形,根据计算结果P max =2.5109m3/h,所以该项目的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由于是复杂地形,取一级评价范围的下限,即评价范围为20km20km。熟悉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对象;熟悉各等级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例:点源调查统计内容。答:点源调查统计内容一般包括: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相对评价范围内定义的坐标)和海拔高度以及位置图;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出口内径(m);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烟气出口速度(m/s);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例:面源的定义。答:面源包括无组织排放源和数量多、源强源高都不大的点源。可根据污染源源强和源高的具体分布状况确定点源的最低源高和源强。厂区内某些属于线源性质的排放源可并入其附近的面源,按面源排放统计。例:面源调查统计内容。答:面源调查统计内容一般包括:按网格统计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面源有效排放高度(m)和网格的平均海拔高度,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面源分类,如果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面源分为23类。例:简述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及其基本内容。答: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对象,应包括拟建项目污染源(对改扩建工程应包括新、老污染源)及评价区的工业和民用污染源;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拟建项目工业污染源。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1)按生产工艺流程或按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2)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3)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新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预计现有工程经改造后污染物的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4)除调查统计主要污染物的正常生产的排放量外,对于毒性较大的物质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5)点源调查统计内容一般包括: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相对评价范围内定义的坐标)和海拔高度以及位置图;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出口内径(m);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烟气出口速度(m/s);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6)面源调查统计内容一般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面源有效排放高度(m)和网格的平均海拔高度,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面源分类,如果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