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案_第1页
《桃花源记》教学案_第2页
《桃花源记》教学案_第3页
《桃花源记》教学案_第4页
《桃花源记》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年来我校工会工作在市教育工会和学校行政办公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认真贯彻实施和修改的桃花源记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顺畅地翻译课文,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并能背诵课文。3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二、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文。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三、难点: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四、 教法学法;教学中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读懂课文。五、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查找资料,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情况。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豁然( ) 俨然( )衣着( )阡陌( )鬓( )邑( )便要还家( ) 诣( ) 骥( ) 此中人语云( )3.借助书下注释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缘溪行( ) 落英缤纷( ) 渔人甚异之( )欲穷其林( ) 阡陌交通( ) 黄发垂髫( )( ) 便要还家( ) 率妻子邑人( )( ) 无论魏晋(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此中人语云( ) 便扶向路( ) 22.处处志之( )诣太守说此( ) 寻向所志( )( ) 欣然规往( ) 寻病终( ) 后遂无问津者( )屋舍俨然( )4.有些成语出自课文,你能找出来吗?请写出两个。5.千百年来,写桃花的诗句可谓数不胜数。你能再写出有关桃花的一句诗吗?教师评价家长签字二、课堂助学:(一)导入(二)检查预习1.同学们互相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相关资料。2.给加点的字注音(三)自主合作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尽量读出感情。2.边读边用笔画出不能读准的字、不能正确理解的词句,合注释、或者查工具书去自行解决或小组讨论。3.学生质疑: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缘溪行( ) (2)落英缤纷( ) (3)渔人甚异之( )(4)欲穷其林( ) (5)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6.阡陌交通( )( ) (7)悉如外人( ) (8)黄发垂髫( )( ) (9)乃大惊( ) (10)具答之( )(11)便要还家( )(12)咸来问讯( ) (13)率妻子邑人( )( ) (14)来此绝境( )(15)乃不知有汉( ) (16)无论魏晋( ) (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8)此中人语云( )(19)不足为外人道也( ) (20)既出( ) (21)便扶向路( )(22)处处志之( ) (23)诣太守说此( )(24)寻向所志( )( ) (25)欣然规往( )( ) (26)寻病终( ) ( 27)后遂无问津者( )(四)区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1. 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2. 率妻子邑人 古义 今义3. 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4. 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五)翻译几个句子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三、课堂练习:1.桃花源记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渔人甚异之 ( ) 具答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 欣然规往( )诣太守 ( ) 未果,寻病终( )4.“渔人甚异之”中的”之”字指代的内容:5.区别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武陵人捕鱼为业。 屋舍俨然 处处志之 寻病终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 便舍船 寻向所志 寻向所志6.翻译下列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四、课后巩固(一)阅读课文1-2段做题。1解释词语。缘:俨然:渔人甚异之 阡陌交通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渔人甚异之:林尽水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指出这两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 4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教师评价家长签字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5分别概括12节的内容。(二)背诵12节第二课时一、课堂助学:(一)导入新课。(二)检查作业情况(三)深入研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问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内容。2.第一段中描绘桃林美景的句子是什么?3.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三段内容。6.第二段总写渔人感受的词语是什么?7.第二段描写桃花源美丽风光的句子是什么?8.第二段写桃源社会风尚的句子是什么?9.描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什么?10.找出第三段中体现桃源人淳朴民风的语句。11.据课文猜想渔人向桃源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而叹惋?12.桃花源中的人进入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13.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四、五段内容。15.渔人离开桃源时“处处志之”,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16. 本文描写的桃花源是怎样的社会状况?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7.渔人行踪的语句有哪些,归纳本文线索。18.现在社会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存在吗?联系课文谈谈感想.二、课堂练习:阅读课文做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便要还家 咸来问讯 见渔人,乃大惊_便扶向路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3这23段有四个词的意思相同,它们是_、_、_、_。4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5.桃花源中的人进入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6课文第3段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你对桃花源的人有何评价?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8. 渔人离开桃源时“处处志之”,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三、课后巩固1.背诵课文。2.概括文章的主题:3.下面是从陶渊明桃花源诗中节录的诗句,认真阅读,回答问题。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路荒暖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