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调查报告关于小悦悦事件对人们产生什么样的反思的社会调查调查者:张洁 袁小明 张梦芹 于会婷 金天怡 金莉 班级:11-初等教育 调查时间:2012年4月27日-4月28日调查对象:苏州职业大学全体人员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有效答卷: 30份指导老师:彭人哲调查小组分工:1、问卷内容:张洁 2、问卷电子版:金天怡 3、发布问卷:袁小明 于会婷 4、统计分析结果:金莉 张梦芹l 一、小悦悦事件对人们产生什么样的反思的问题的提出事件简介: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本名王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之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18个路人,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老婆婆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当时的小悦悦,已经像一个提线木偶般瘫成一团!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0时32分离世。那些在小悦悦被车碾压后的整整七分多长时间内经过的冷漠的路人们,以及肇事司机事后逃逸,引发众多网友热议。当越来越多的“彭宇案”发生,当好心救人却反被诬陷的事件屡屡上演。小悦悦事件引起我们怎样的思考呢?l 二、调查答卷总体情况:(一)、答题时间段分布:查看二天的纪录,填写的最高峰是在20点以后到24点,再来中午的时间也是填写问卷的高峰期。(二)、同学们答卷的积极性:从整体上是比较高的,但更多的情况是,小组的各成员分别在QQ群、微博、博客等途径上发消息后,在紧接的的一小时内,填的人数较多,其他时候,填写人数较少。基本上被动填写的比率较高。l 三、调查数据信息统计分析:1.假设您也是其中的一个路人,您会上前救助吗? A会 B不会 C犹豫,下不了决定 2.如果您是彭宇,当您再遇到小悦悦事件时,是否还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小悦悦? A会 B不会3.您认为小悦悦事件中人们不救助的行为会蔓延吗? A会 B不会4.您认为那18个路人应该受到被社会舆论谴责吗? A应该 B不应该5.您认为应不应该制定相关条列责罚那些见死不救的人? A应该,迫切需要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B不应该,道德上的问题就应由道德来规范6.当您知道小悦悦事件时,第一反应是什么? A关心担忧小悦悦 B痛恨其父母监护不力、路人冷漠、司机无情 C没什么反应7.在小悦悦事件中,小悦悦父母、肇事司机、路人、老人,您最关注哪一方? A小悦悦父母 B肇事司机 C路人 D老人 8.您觉得这个事情责任在哪? A小悦悦父母 B市场内机动车占道,超速现象严重 C碾压小悦悦的司机 D社会环境影响9.您怎么看待类似老人救人的行为? A乐于助人,支持并宣传发扬B如今乐于助人带有风险,在救与不救之间纠结C现今太多炒作自己的类似行为,感到厌烦 10.因为救人却反被诬陷,这直接反映了一种信任危机。您认为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真的缺乏信任了吗? A是的,而且信任危机严重B不是的,人与人之间还是普遍存在信任的C介于两者之间11.您认为这个事件能反映出我们现今社会怎么样的一个状态? A现今社会人情冷漠,社会道德滑坡严重B现今社会还是温暖的,不至于道德滑坡那么严重C现今社会人们很有道德,社会很和谐 12.您认为产生这种见死不救的现象的原因是? A“彭宇案”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人们对此类事件抱有恐惧心理 B人们对陌生人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C认为自己是旁观者,总有人来救D其他 13.您认为如何才能最好地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A将道德规范写入法律,利用法律的强制性B从孩童抓起,增加学校的道德教育课程C多多举办有关道德的宣传活动,提升人们的道德意识D其他 l 四、调查问卷的相关思考(1)文化角度:“小悦悦事件”拷问着我们的道德和灵魂,也促使我们对道德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深刻反思。这些年来,我们的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难道没做什么事吗?相信拿这些部门的工作总结来看,它们采取的有力举措、取得的明显成效必定连篇累牍,可现实中小悦悦的悲剧还是发生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公民道德文化建设举措与实际效果脱节,工作可能并没有做到点子上。再往深处说,说明我们对于公民道德文化建设问题的认识可能是有欠缺的、是不透彻的、是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的,建设的手段、方式也有待改进。公民道德文化有什么特性?它与人们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法律制度,以及社会、文化生态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文化程度相对不高的拾荒女陈贤妹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义举(无独有偶,据报载,10月29日,杭州民警周益斌抓捕逃犯身中数刀,数辆出租车路过却不肯停下相助,也是一名身份与文化相对不算高的环卫工人用电动车载民警去医院)?人的理性、受教育程度与道德水平的关系究竟如何?采取贴标语、编教材、要受教育者背条文、上交心得体会这类的文化宣传教育常用方式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能达到预期目的?由法律判决所导致的公民.(2)、法律角度:“小悦悦事件”后,冷漠路人受到严厉谴责。有律师和学者提出必须严厉惩治见死不救者,这样不仅可以使社会的救助需求得到满足,还可以提升民众的道德水准。我以为,道德的法律化必须有其限度,超过限度的法律不是无效,就是无理。鉴于中国目前的社会情势和民众道德水准,把见死不救行为规定为犯罪,未必能够促使民众去救助困境中的人。在中国目前的社会情势下,这种制度的实施不仅不能使更多的人得到救助,反而会使更多的人因不能得到救助而加重伤害或死亡。这是因为,在没有把见死不救规定为犯罪之前,虽然也常遗憾地出现民众围观而不予救助的冷漠情景,但国人的围观也具有极强的信号功能。很多情况下,一些道德高尚者,如军人、学生等,在较多情形下,正是凭借这种信号发现处于困境中的人并进行施救。而若把见死不救规定为犯罪,民众必然会有其对策行为。因害怕一不小心涉及犯罪,大家对需要救助的对象,如摔倒的老人、落水的人,连看都不敢再看一眼,最后连围观的都没有,需要救助的人因此不能经由围观信号而被道德高尚者及时发现,从而导致更多的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另一方面,这种制度使人人自危,从而不仅不能提升民众的道德水准,反而使民众之间变得更加疏远。这种冷漠才是真正的人间悲剧。再从执法机关的角度看,确定见死不救者并追究其责任需要信息支持,执法机关面临着发现见死不救者的信息障碍,从而会使该制度形同虚设。面对问题,还有人说要对因做好事而遭讹者予以帮助。日前,国内有律师针对连续发生的救人反被诬陷的案例,倡议成立“停止冷漠律师团联盟”,如果有人主动救人遭遇讹诈,律师团将免费提供法律援助。这自然是好事,对被诬陷者而言,有帮助总比没帮助好。但问题在于,这种帮助所能起到的作用会有多大?国内救人反被诬陷的案件之所以很难判决,不是法律适用上的疑难,而根源在于事实问题。这种瞬间发生的事,如果没有摄像头的记录,没有目击证人,事实就很难再搞清楚,律师对这种瞬间发生的事情在事实问题上所能起的作用极小。相反,在事实不能再搞清楚的情形下,律师的这种援助可能还会惠及真正的致害人。因此,从案件的性质看,法律援助在这类案件中所能起的作用不会有想象中那么大。法律并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在面对一些道德层面的问题时,用法律来取代道德并不是一个好办法。我们只有通过法律的激励作用,来保障人们的道德规范,才能避免小悦悦悲剧的重演。l 五、发生小悦悦事件的原因分析1.首先,作为监护人的悦悦父母没有尽到监管责任。一个毫无安全意识的2岁小孩独自一人在道路上行走,且不说有被车撞的可能,就是被人贩子抱走的可能性都很大。2.广佛五金城管理秩序混乱:道路狭窄、货物乱堆放、车辆出入自由、出入口处缺乏有效的进出管理;规定每晚7 点钟才开路灯,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就不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解决问题,这是通病,一旦有事发生,规定和制度就堂而皇之地成了理由。另外,既然有监控,值班人员做什么去了?不难看出管理制度的漏洞,也是一个重要原因。3.司机原因:第一辆车撞人前突然加速了,说明司机当时没看到小悦悦,但相撞瞬间,司机完全能觉察到行驶在道路中央的车辆撞到了什么,车辆颠簸后,正常的司机都会看后视镜,我就不信他没看,他迟疑了一下,说明他当时开车要么心不在焉,要么知道撞到人,只要知道他是不是还面不改色地去收货款,应能查清他是不是在说谎;第二辆车碾过躺在路上的小悦悦,也是绝对不能原谅的,开车不看路,开什么车?在那种道路狭窄、行人众多的路上开车,更应加倍小心。撞到人且不说了,还逃逸。这不得给我们叩响道德滑坡的警钟。4. 18位路人,说句不好听的,他们只是这个社会风气的替罪羊而已,换成他人,又会有多少人不会这样?我们更多应该是反思发生小悦悦事件的深层社会原因: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冷漠无情?除了个人因素外,更多的是社会风气造成,更深层次的就是政府问题:第一,国人普遍缺乏急救知识,遇到突发情况,往往不知如何急救,除了打求救电话外,在紧急情况下,更多的是要即时救助,胆斗问句,有几人会做人工呼吸?又有几人会做胸外心脏挤压?这是教育问题;第二,正义的风气如秋风扫落叶,每况愈下,做好事如同冒风险;第三,上梁不正下梁歪,很多身在其位的人都不会去救助,何况普通老百姓;第四,相关制度非常的不完善,甚至出现了撞伤不如撞死的观念。l 六、针对小悦悦事件的几点建议1、在大中城市广泛安装监控摄像头,并且需要由两个以上的监管部门负责,增加交通肇事等被发现的机会,不让肇事者心存侥幸。2、如果在交通事故中肇事逃逸,则量刑需要大幅上升,使得肇事者考虑到逃逸的代价,增加下车救助或自首的可能性。3、在中国,撞死人比撞伤人赔偿高的恶法,造成死机不去救人或进行第二次碾压。因此,建议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4、不提倡见死不救入刑,但应受到社会的强烈谴责。5、要对做好事反被讹者提供法律援助。6、法律必须对诬陷者做出反应,甚至要求诬陷者承担法律责任。7、大力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每课教学反思
- 临沂高三三模数学试卷
- 拆除工程技术难点分析
- 青海高一文科数学试卷
- 名校高三月考数学试卷
- 满城县2024年小升初数学试卷
- 2025年小学论语试题及答案
- 梅岭中学二模数学试卷
- 2025年小学素质教育试题及答案
- 史青夷军人居庸课件
- 内镜中心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 体育赛事消防应急预案制定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要点解读
- 2024-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重卡行业发展状况与前景预测报告
- 剧毒化学品从业单位备案登记表
- 2024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大纲
- DB15-T 3516-2024 野生动物救护站建设规范
- 电费代缴委托书
- 上海市嘉定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眼科常见病例与分析总结
- 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质量体系文件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