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九大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枣庄市九大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枣庄市九大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枣庄市九大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枣庄市九大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undae_meng枣庄市九大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二一一年十月目 录1.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52.枣庄市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规划473.枣庄市机床产业发展规划574.枣庄市水泥产业发展规划675.枣庄市新型建材产业发展规划756.枣庄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847.枣庄市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1058.枣庄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1249.枣庄市服务业产业发展规划144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发展煤化工产业,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山东省煤化工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结合枣庄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一、总论(一)规划背景。煤化工产业是指以煤为主要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产业,包括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和电石等行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未来3050年内,尽管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例会逐年下降,但其主导地位不会改变。目前,我国一次能源中石油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10年石油表观消费量4.49亿吨,其中原油净进口量2.39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55,远远超过警戒线。石油资源的短缺和石油进口量的增加,使得发展煤化工产业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历史上,煤化工产业总是与石油化工交替发展。20世纪初,煤化工兴起;40年代末,石油化工兴起;70年代,由于石油能源危机,以煤为原料的化工技术取得了许多突破。进入21世纪,煤化工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煤化工产品在替代石油化工产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枣庄市年产煤炭3000万吨左右,外延100公里范围内产量约6000万吨,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发展煤化工奠定了良好的原料基础;兖矿鲁南化肥厂和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出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煤浆气化技术,为发展煤化工提供了技术支撑;枣矿集团、鲁南化肥、国泰化工、新能凤凰、海化煤业等大企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在煤化工技术研发、产业发展等方面,枣庄市形成了较强的煤化工生产和技术开发实力。国家发改委编制的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初步规划在全国建设七大煤化工产业区,明确将枣庄列入其中的苏鲁豫皖煤化工产业区,确立了枣庄煤化工产业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枣庄市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投资兴业的平台,大力发展煤化工项目。这对于推动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发展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对于提升山东省化工产业发展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二)规划范围。地域范围:枣庄市境内煤化工产业基础较好、具有良好产业依托条件的区域;煤化工技术基础好、技术支撑和可依托性较强的区域;水资源供应充足、环境保护和交通运输条件等配套条件较好的区域。产业范围:包括传统煤化工产业和现代煤化工产业,其中传统煤化工产业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主,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规划形成一个完整的煤化工产业区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区,由“三园”组成,即以木石煤化工产业园为核心园,带动西集煤化工产业园,辐射海化煤化工产业园,将西集煤化工产业园、海化煤化工产业园作为配套项目园,形成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格局。(三)主要结论。“十二五”期间,枣庄煤化工产业新增产能:醋酸、二甲醚、尿素和烯烃均达到100万吨,在此基础上,形成四大产业链,大力发展下游深加工产品,形成煤化工深加工产业集群。规划园区总投资约785亿元,年产值892亿元,利税179亿元,利润132亿元。二、发展现状及优势(一)发展现状。枣庄市被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后,城市转型已成为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煤化工作为首选的接续替代产业,对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已形成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重点培育了以枣矿、中泰、辰龙、丰源、王晁为龙头的煤炭企业集团,以鲁南化肥、国泰化工、新能凤凰为龙头的煤化工企业集团,以盛隆焦化和海化煤业为龙头的煤焦化企业,以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为主的科研机构。枣庄市已形成了一定的煤化工产业基础,现有煤化工企业27家,2010年底已建、在建项目总投资278.2亿元。产品主要集中在化肥、甲醇、醋酸、焦炭等方面,甲醇和醋酸生产规模位居全省首位,醋酸的生产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枣庄市2010年煤炭及煤化工主要产品产量序号产品单位产量1原煤万吨3152.222洗煤万吨3018.433化肥(折纯)万吨32.54合成氨万吨43.545尿素万吨69.646甲醇万吨76.197醋酸万吨31.798甲醛万吨4.399乌洛托品万吨1.0110煤焦油万吨12.7511焦炭万吨270.58(二)发展优势和发展机遇。1.发展优势。煤炭资源丰富。枣庄市煤炭地质储量分布较广,周边100公里半径内原煤年产量约6000万吨。丰富的煤炭储量为发展煤化工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水资源充足。枣庄市水资源总量为14.7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419立方米,高于全省人均水平。现有岩马水库、马河水库、户主水库等大中型水库5座。正在推进建设的庄里水库,库容1.35亿立方米,2009年4月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成为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中唯一新建的大型水库。周边南四湖水源、南水北调水源及苍山县会宝岭水库水源均可利用。水资源可以满足大型煤化工基地的建设需要。电力供应有保证。枣庄市现有发电企业22家,装机容量259.57万千瓦,2010年发电量为140.93亿千瓦时,全市总用电量101.75亿千瓦时,向外省输出电量约39.18亿千瓦时,发电富余量达27.8%。枣庄电网拥有500kv变电站一座,变电容量为1500MVA;220kv变电站9座,变电总容量为2160MVA;220kv线路总长度465公里。全市拥有110(35)kv公用变电站74座,主变总容量2644MVA,线路长度1457公里。交通运输便利。枣庄地处山东南大门,位于我国东西结合、南北交汇点上,境内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京台高速公路、104国道纵贯南北;100公里半径之内有徐州、济宁和临沂3个机场;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沿途有滕州、枣庄、峄城、台儿庄四大枢纽港口;枣临铁路和枣临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全市现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路交织的运输网,北通京、津、唐,南至宁、沪、杭,西连各邻省,东达各海港,水陆交通发达,适宜大宗产品运输。技术和人才优势突出。兖矿鲁南化肥厂拥有我国引进的第一套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拥有国内第一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大型羰基合成醋酸装置;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坐落在枣庄市木石煤化工产业园内,经过多年的开发研究和技术推广,已成功地将煤气化、羰基合成技术应用于国内多套装置,显示了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前瞻性。在技术开发利用的基础上,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废气做到回收利用、废水进行循环回用、废渣用于下游水泥加工,为洁净生产和资源再利用打下了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管理经验。近年来,兖矿鲁南化肥厂等大企业发展迅速,聚集了一大批煤化工技术人才,成为我国煤化工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研发经验,区域内各企业拥有的多年化工生产管理经验,为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为进一步培植壮大煤化工技术研发优势,枣庄市正在筹建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该项目已被省政府确定为30个省级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之一。区位优势明显。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和活跃的地区,枣庄市位于华东地区和山东省腹地,贴近我国化工产品主要消费市场,是国内少有的距目标市场近又有丰富煤资源的区域,市场容量大,辐射范围广,区位优势非常明显。2.发展机遇。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正步入石油、天然气、煤和生物质能源结构多元化时代,煤化工的快速发展在某些领域和品种上已显示出特色和优势。国家相关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有利于煤化工的发展。为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煤化工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国家发改委先后出台了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性文件,总的要求是“深入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继续发展煤制化肥产品,不断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规范发展电石、焦炭等产品,大力推进结构优化和总量平衡;稳步发展煤制石油替代产品,努力缓解石油供求矛盾”。国家政策有利于大型煤化工产业的规范发展。国家宏观能源战略有利于煤化工的发展。为保证能源安全,国家将能源替代战略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指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新能源开发,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从未来石油供求关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看,发展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油品等石油替代品已成为煤化工产业的必然选择,煤化工的发展符合国家的宏观能源政策。 化学工业结构调整,碳一化工发展潜力大。今后我国化学工业发展重在结构调整,小型合成氨、酒精法醋酸、小甲醇等落后的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需要淘汰,这就需要发展一批具有竞争能力的大型煤化工基地;在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领域,同样需要建设有竞争力的大型生产装置,如醋酸、醋酸纤维、醋酸乙烯等,为碳一化工及其它下游产品加工提供了市场和机遇。三、总体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国家化学工业总体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指导下,充分利用当地技术、人才、区位等优势,以煤气化产业链为主线,以煤焦化产业链为补充,发展洁净煤利用技术,建设一批竞争能力强、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煤化工企业,把枣庄建设成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煤化工基地。(二)规划原则。1.科学发展原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与枣庄实际相结合,遵循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理念,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构筑新型煤化工生态工业园区,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2.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和现代化原则。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发展采取基地(园区)化发展战略,以大型骨干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为依托,统一规划,集约布局,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技术,占据全国乃至世界煤化工技术制高点,充分体现现代煤化工高起点、高附加值、高聚集度的特点。3.技术先进和自主创新原则。枣庄是全国新型煤化工技术的摇篮,充分利用煤化工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研究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开展现代煤化工尖端技术和装备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对自有知识产权技术进行工业性试验和示范工程建设,增强技术可靠性。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为主、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辅的方案,加快煤化工产业技术升级,培育出枣庄煤化工在山东乃至全国的核心竞争优势。(三)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煤气化为龙头的新型煤化工产业链,适度发展煤焦化产业链;着重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以下游促上游,把下游产品做长、做深、做细、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使枣庄市成为华东地区最有技术优势和产品竞争力的大型煤化工基地。具体思路:稳步发展化肥产业;做大做强甲醇、醋酸等碳一化工产业;储备开发二甲醚能源替代产品和煤制烯烃与新型合成材料;稳定焦炭产能,鼓励加快焦化产品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步伐。(四)总体目标。到2015年,以煤制甲醇为基础,通过新上、技改和扩建,新增醋酸100万吨、二甲醚100万吨、尿素100万吨、烯烃100万吨,进而发展下游深加工产品,快速形成煤化工深加工产业集群,使之向多元化、系列化、科技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以现有焦化企业为基础,通过改扩建和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焦炭产业升级换代,同时充分利用焦炉气和煤焦油等产品,做好下游产品深加工。(五)技术研发目标。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设立在枣庄市木石煤化工产业园内,研究中心拥有国内一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技术和关键技术,目前在煤制烯烃、煤制油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中心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也为枣庄市的煤化工发展提供了依托和保证。“十二五”期间,加大对煤化工前沿技术的开发,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企业,使枣庄煤化工产业区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煤化工园区。发展目标如下:正在/计划进行的科技研发和中试项目序号项目投资(万元)12万吨/年二甲醚1500230吨/天新型水冷壁气化炉中试15003甲醇汽油600420003000吨/天大型化多喷嘴气化炉10005千吨级甲醇制烯烃项目(与UOP合作)200061000吨/年乙二醇实验项目20007醋酸、醋酐合成新型催化剂10008千吨级浆态床甲醇、二甲醚合成示范装置50009合成气制乙醇装置(500吨/天)300010气相法合成醋酸、醋酐装置(50吨/天)1000为进一步培植和壮大枣庄煤化工的技术研发优势,建立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研究院定位为创新型的工程研究和产业化基地,上承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下接整个煤化工产业链。1.主要任务。建设服务于全国的煤化工工程研究基地,搭建共性中试平台,凝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探索和完善有利于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产学研结合机制。研究煤化工成套工艺和技术工程化面临的共性问题,突破产业化瓶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成套工艺和装备。根据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特别是煤化工技术发展的趋势,瞄准具有前瞻性的煤化工关键技术的工程研究,抢占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和煤化工发展的制高点。2.研究重点。以已经产业化的大型煤气化技术为基础,开发具有多种原料适应性、更加高效的煤气化技术。以MTO(甲醇制烯烃)和MTP(甲醇制丙烯)为重点,开发甲醇下游产品,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煤基乙二醇技术,走替代石油化工产品之路。结合节能减排,特别是CO2减排的要求,在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与煤基多联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的基础上,从工程化角度研究煤基多联产的技术集成。四、总体布局(一)布局原则。1.依托现有企业,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对现有的煤化工企业按国家产业政策进行分类调整,对于技术落后、规模偏小、污染严重、属于淘汰范围的装置要逐步淘汰;对位于城区的化工装置要通过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进行安全、环保治理,限制其发展,严格控制总量指标。2.利用闲置土地,积极拓展发展空间。综合处理近期项目建设与远期发展空间的关系,近期充分挖掘存量和闲置土地潜力,少占耕地,远期通过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和煤化工产业集约化发展,带动村庄搬迁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拓展煤化工产业发展空间。3.协同区域优势,实现产业集约发展。适应甲醇及醋酸、二甲醚、烯烃等下游产品对经济规模要求较高的实际,积极推进煤化工产业集约发展,实现区域内原料和产品共享,通过甲醇管道将各区域联系起来,实现焦炉气甲醇、煤制甲醇在各园区和码头间的管道连接。(二)布局思路。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一区三园”进行布局,即以木石煤化工产业园为核心园,西集煤化工产业园、海化煤化工产业园为辅助园,组成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区。木石煤化工产业园现有产业、技术、交通及水、电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远期可适度向周边延伸至官桥、柴胡店、西岗、羊庄、陶庄、邹坞等乡镇;西集煤化工产业园作为核心园的延伸园区,重点承接木石煤化工产业园的下游产品项目;海化煤化工产业园作为核心园的配套园区,重点完善已有煤焦化产业链。为开发闲置土地资源,煤化工下游项目可充分利用已废弃工矿区布点。峄城区可依托现有大企业集团开展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工作。1.木石煤化工产业园。木石煤化工产业园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煤化工园区之一,目前占地2.5平方公里,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并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可靠的技术支持,是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摇篮。该园应充分依托鲁南化肥、国泰化工、新能凤凰三大支柱企业,大力发展以煤气化为龙头的新型高附加值煤化工产品,同时以现有技术为基础,进行新技术开发和工业化示范。该园作为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区的核心园进行发展,同时带动和促进辅助园区的产品发展。2.西集煤化工产业园。该园距木石产业园直线距离仅3公里,现有闲置土地约1500亩,供水、供电、交通等条件均较好。目前,该园化工基础比较薄弱,可作为木石煤化工产业园的项目承接区,重点发展甲醇、醋酸的下游产品。3.海化煤化工产业园。该园包括新老园区两部分。新区主要位于陶庄镇(陶庄煤矿北及北部山区废弃地)和邹坞镇(甘霖煤矿北、原黄贝煤矿废弃矿区及打席岭荒山废弃地)。海化产业园的发展重点是煤化工产业“退城进园”,把煤化工产业搬出城区,向新区布局。该园区以现有企业为基础,重点进行结构调整优化和技术更新换代,实现洁净生产,满足环保要求,同时围绕精细化工产业链,重点发展焦化及下游产品深加工。该园作为辅助园区,产品作为中间品供应木石核心园区。(三)区域分布图示。下图为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区分布图示。33五、煤化工产业链(一)产业链规划。根据总体目标要求,结合枣庄实际,形成四大产业链,即化肥产业链、清洁能源产业链、煤制烯烃与新型合成材料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1.化肥产业链。山东省及临近的江苏、安徽、河南均是我国粮食主产地,化肥需求量大。山东虽然是农业大省和氮肥生产大省,但有实力、大装置的氮肥企业并不多。因此,枣庄市氮肥发展的定位应是在煤化工产业区内建设大型、先进、低能耗生产装置。规划依托兖矿鲁南化肥厂等企业,发挥其技术优势和华东地区市场优势,形成200万吨低成本尿素,建成我国东部地区大型化肥生产基地,并进行合成氨、尿素的延伸加工,发展三聚氰胺、脲醛胶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2.清洁能源产业链。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能源消费不断增长,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发展清洁替代能源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甲醇、二甲醚作为能源替代品,已被列入我国煤化工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为枣庄发展新能源产品带来机遇。规划分期建设200万吨甲醇、100万吨二甲醚项目,形成煤转化制甲醇、燃料二甲醚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满足国际、国内市场需求。3.煤制烯烃与新型合成材料产业链。煤制烯烃是现代煤化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石油化工直接竞争的煤化工产业链,枣庄市在煤化工发展过程中应适当发展煤制烯烃产品。煤制烯烃需要以成本较低的大型甲醇装置为基础来发展。枣庄市大型甲醇装置建设已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具备了建设大型烯烃装置的基础条件。规划按照合理布局、积极稳妥发展的原则,跟踪国内甲醇制烯烃技术示范工程发展情况和国外该技术进展情况,在煤化工产业区大型甲醇生产集中区域建设甲醇制烯烃装置,并对烯烃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发展下游产业,提升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产品附加值。规划以煤制烯烃技术为龙头,重点发展乙烯、丙烯及下游衍生产业,进一步加工为聚丙烯、苯酚/丙酮、双酚A、聚碳酸酯(PC)等合成材料,形成100万吨煤制烯烃及下游产品产能。4.精细化工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重点考虑发展碳一化工产品、焦化及下游加工产品、配套气体系列。碳一化工产品。以甲醇、醋酸、合成气等为基础,进行碳一化工产品深加工,发展碳酸二甲酯、醋酸乙烯、醋酸纤维素、醋酐、聚甲醛等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形成以甲醇、醋酸为核心的碳一化工及衍生物生产基地。甲醇和醋酸作为发展现代煤化工的基础原料,利用高硫煤建设大型、先进的装置,提高产业技术和规模水平,重点发展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多联产技术,占据世界煤化工技术制高点。工业气体系列产品。煤化工产业区具有发展工业气体的基础条件,规划方案中有空分和大型的煤制气装置,将来可提供市场的工业气体主要有氧气(O2)、氮气(N2)、氩气(Ar)、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氢气(H2)等。从园区的长远发展考虑,利用园区中大型空分装置在提纯大量氧气(O2)、氮气(N2)的同时,回收氩气(Ar),同时还可利用煤气化装置回收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氢气(H2)等,向入园企业提供配套的气体供应。焦化及下游加工产品。适当控制焦炭总产能,稳定产量,通过改扩建和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焦炭企业技术升级,全面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在提高焦炭产品等级的同时,积极推进焦化产品的回收和加工利用。一是发展焦油深加工,依托大型焦化骨干企业,组织实施焦油深加工项目;二是发展粗苯深加工,实施重点粗苯深加工项目,开发甲苯、二甲苯和溶剂等产品;三是发展焦炉气利用项目,鼓励焦炉气生产甲醇等项目建设;四是扩展焦炉煤气利用领域,鼓励焦化企业在巩固区域内居民生活用焦炉气的同时,积极满足周边企业发展用气,形成相互关联的产业链条。(二)产业链示意图。下图为煤化工产业链示意图。六、园区化发展布局(一)产业基础。截至2010年底,共建成煤化工企业27家,已建、在建项目总投资278.2亿元,形成了30种产品。上游产品做大做强,下游产品发展良好,基本实现了上下游产品的良性发展。形成主要产品产能为:甲醇113万吨、醋酸60万吨、甲醛40万吨、聚甲醛8万吨、尿素105万吨、脲醛胶3万吨、焦炭356万吨、精制苯15万吨。已建煤化工企业基本情况序号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年产能固定资产总额(万元)备注1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醋酸60万吨508492木石产业园甲醇30万吨2兖矿国泰乙酰化工有限公司醋酸乙酯10万吨3兖矿鲁南化肥厂尿素75万吨甲醇17万吨醋酐10万吨4山东天九化工有限公司二氯苯胺对苯二胺1万吨173485山东拓博塑料有限公司氨基模塑料、密胺粉塑料10万吨223906山东拓博昊源化工有限公司甲醛40万吨28172乌洛托品3万吨7山东博尔德化工有限公司多聚甲醛8万吨126976木石产业园8山东鲁化昊源有限公司聚乙二醇二甲醚4000吨21151对特辛基苯酚5000吨9滕州瑞达化工有限公司合成氨18万吨31580甲醇10万吨尿素30万吨10滕州瑞达焦化有限公司焦炭60万吨12912粗苯7200吨煤焦油3万吨煤气2000万立方11山东亿源石化有限公司甲醇汽油、甲醇柴油及变性5万吨685812滕州市宝康化工有限公司氰尿酸、硫酸氨1万吨433713滕州市龙腾化工有限公司辛基酚、混酚5000吨769114滕州市盛隆煤焦化公司焦炭80万吨113570甲醇10万吨15山东世纪通泰焦化有限公司焦炭40万吨16365焦油3万吨16滕州市盛源宏达化工有限公司纯苯16万吨4196217鸿圣泰新能源有限公司改性甲醇40万吨14867改性再生燃料10万吨18新能凤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甲醇36万吨286330.5219埃新斯(枣庄)新气体有限公司合成气1.76亿方27036海化产业园20山东圣火旭龙煤化工有限公司焦炭40万吨18000焦油2.5万吨粗苯2万吨煤气1.79亿立方21山东海化煤业化工有限公司焦炭90万吨39354海化产业园焦油4.1万吨粗苯1.3万吨煤气1.4亿立方22薛焦化工有限公司甲醇10万吨28139二甲醚10万吨23山东迪海化工有限公司沥青12万吨18936炭黑油8万吨工业萘2万吨24枣庄联丰焦电实业有限公司焦炭50万吨18300市中区电2亿度25山东联合丰元股份有限公司硝酸10万吨17439台儿庄区合成氨4万吨26山东丰元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草酸10万吨11426草酸盐5000吨电子化学品5000吨27山东百斯达化工有限公司炭黑10万吨13700合计1453331.52已建煤化工产品情况序号产品名称产能产值(万元)利税(万元)1甲醇113万吨3842001582002醋酸60万吨3120001401943甲醛40万吨82000401044聚甲醛8万吨12000526495乌洛托品3万吨16500258006脲醛胶3万吨1650045007尿素105万吨204750525008合成氨63.5万吨203200495809焦炭356万吨76540033820010精制苯15万吨903304064911煤焦油加工33.3万吨1109736660012煤气2.19亿立方284701095013合成气1.76亿立方19360528014粗苯1.99万吨9150412015聚乙二醇二甲醚0.4万吨9600140016改性甲醇40万吨9700027160改性再生燃料10万吨17炭黑5万吨325009200合计23939331027086注:产值、利税均按2006、2007、2008三年的产品均价测算。在建煤化工项目情况序号项目名称产品名称总投资(万元)1年产10万吨醋酸丁酯工程年产10万吨醋酸丁酯259862年产4万吨聚甲醛项目年产聚甲醛4万吨,其中改性产品6000吨725833水煤浆加压气化多联产年产二甲基甲酰胺38万吨、甲醇15万吨3780304中盛化工年产42万吨化工产品(一期:年产醋酸乙烯10万吨、乙醇胺6万吨、乙氧基化合物8万吨)3000005年产30万吨聚丙烯年产聚丙烯30万吨275500640万立方城市制气日制气40万立方米1200007百斯达15万吨炭黑及尾气发电年产炭黑15万吨39058合计1211157(三)规划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枣庄市煤化工园区规划建设项目如下:木石煤化工产业园序号项目名称产品名称产能(万吨)投资(万元)1联想集团100万吨烯烃项目烯烃1001800000醋酸乙烯40聚乙烯30聚丙烯302新能凤凰水煤浆加压气化多联产甲醇723780303鲁化4万吨/年聚甲醛项目聚甲醛4725834中盛化工煤化工项目醋酸乙烯10300000乙醇胺6乙氧基化合物85国泰化工40万吨醋酸项目醋酸403300006国泰化工煤化工下游项目醋酸丁酯1040250乙二醇202200007鲁化20万吨醋酐(二期)10万吨甲酸多联产项目醋酐20374533甲酸108100万吨二甲醚二甲醚50506285二甲醚509盛隆焦化公司120万吨机焦及10万吨甲醇项目机焦120105000甲醇1010新能凤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煤化工项目二期100万吨乙二醇10095000011100万吨甲醇项目甲醇10033000012焦化产业链下游深加工项目煤焦油加氢制三苯601000000合计6406681西集煤化工产业园序号项目名称产品名称产能(万吨)投资(万元)1醋酸及醋酸酯联产项目醋酸40535000醋酸丁酯20醋酸乙酯202二醋酸纤维丝素项目二醋酸纤维丝素51500003甲酸甲脂项目甲酸甲脂513000合计698000海化煤化工产业园序号项目名称产品名称产能(万吨)投资(万元)1迪海25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二期煤焦油加工25300002海化薛焦40万立方/日城市供气项目城市供气40万立方/日591633埃新斯二期扩建合成气1.07亿立方/年10230480万吨机焦技改及10万吨甲醇多联产项目机焦8080500甲醇105年产2500吨丙二醇项目丙二醇0.25100006100万吨甲醇汽油甲醇汽油1001136607100万吨醇醚燃料醇醚燃料1001000008年产32万吨丙烯酸及43万吨丙烯酸酯生产项目丙烯酸32340000丙烯酸酯43合计743553园区合计形成产能序号产品名称现有产能(万吨/年)规划产能(万吨/年)总产能合计(万吨/年)1甲醇113(合成气甲醇83,焦炉气甲醇30)156(合成气甲醇136,焦炉气甲醇20)2692醋酸60401003甲醛30304合成氨63.563.55尿素1051056二甲醚1001007醋酸乙酯1020308醋酸丁酯30309醋酐10203010二醋酸纤维素5511烯烃10010012聚乙烯303013聚丙烯303014醋酸乙烯505015甲酸101016甲酸甲酯5517乙二醇12012018丙二醇0.250.2519聚甲醛8820乌洛托品3321脲醛胶3322三聚氰胺6623双氧水101024聚乙烯醇5525EVA202026已内酰胺101027聚丙烯303028苯酚/丙酮202029双酚A101030氨基树脂101031乙醇胺6632乙氧基化合物8833聚乙二醇二甲醚0.40.434改性甲醇404035改性再生燃料101036焦炭37620057637精制苯151538焦油加工33.32558.339煤气2.19亿方/年1.2亿方/年3.39亿方/年40合成气1.76亿方/年1.07亿方/年2.83亿方/年41碳酸二甲酯101042甲醇蛋白101043醇醚燃料10010044甲醇汽油10010045煤焦油加氢制三苯606046丙烯酸323247丙烯酸酯4343七、投资效益与产业链效益分析(一)投资效益分析。枣庄煤化工园区规划项目完成后,总投资约785亿元,年产值约892亿元,利税179亿元,利润132亿元。各园区投资及经济效益如下:各产业园建设项目投资及经济效益序号项目名称总投资(万元)产值 (万元)年利税(万元)利税率年利润(万元)利润率1木石产业园64066816670446141267322.05%102955316.07%2西集产业园69800078084316744923.99%12162117.42%3海化产业园743553147272421377128.75%16506822.20%合计78482348924013179389322.86%131624216.77%(二)产业链延伸效益分析。随着煤化工产业链向下延伸,产品附加值会逐步提高,经济效益也会逐步提升。例如:以一吨煤炭为基准,转化成甲醇,产生的利税是直接销售煤炭的4倍,转化成醋酸提高到10倍,转化成醋酐提高到20倍,转化成二醋酸纤维素提高到近80倍。(三)产业链延伸能耗分析。煤化工产业链向下延伸,在经济效益逐步提升的同时,产品能耗更是逐步降低。例如:以产品万元增加值为基准,生产甲醇的能耗为11吨标准煤,转化成醋酸降低到3.2吨标准煤,转化成醋酐降低到2.4吨标准煤,转化成二醋酸纤维素降低到0.68吨标准煤。所以,大力发展煤化工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效益,更可以大大降低能耗。下面两图分别是:煤化工主要产品产业链及产品延伸经济效益比较图、煤化工主要产品产业链及产品延伸能耗比较图。八、国内外煤化工产业发展状况背景资料(一)国外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石油原料更加紧俏,成本居高不下,油价不断攀升,使世界对煤化工产业有了新的认识和期待,国外煤化工进入新一轮发展时期,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加快了大型煤化工技术开发和工业化推广进程,国外大公司积极开发大型煤气化、煤制烯烃、合成油等石油替代技术。二是跨国公司积极在煤资源产地寻求大型煤化工项目投资机会,包括在中国、印度、南非、澳大利亚等煤资源大国推进合资合作项目。从全球来看,世界煤化工发展较为成功的主要是南非、美国、日本和欧盟。1.南非煤化工产业发展情况。南非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煤化工发展国家,掌握着成熟的煤化工技术并进行工业化生产。在20世纪50年代初,南非成立了萨索尔公司(音译,South African Coal oil and Gas Corp,简称SASOL),采用煤间接液化技术建设了大型化的工业生产装置,随后在1980年和1982年又分别建立了SASOL-II和SASOL-III两套装置。目前,萨索尔三套装置年处理煤炭4590多万吨,有130多种产品,总产量达760万吨,其中油品占60%左右,保证了南非40%的汽油、柴油供给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非煤炭液化技术已日臻成熟,由煤炭液化技术而引申出来的产品已遍布整个化学工业领域,不仅可以从煤炭中提炼汽油、柴油、煤油等普通石油制品,而且还可以提炼出航空燃油和润滑油等高品质石油制品。2.美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情况。美国在煤化工方面的主要成就是洁净煤技术。早在1986年,美国科学家就提出了完整的洁净煤技术框架,并据此拟定了一系列洁净煤技术的研究课题。美国把这个洁净煤技术框架取名为“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简称CCTP),经过十几年的开发研究,美国该计划(CCTP)在诸多领域都有重大突破。美国SGI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发出一种新的煤炭液化技术,即LFC(煤提油)技术。SGI公司于1992年建成了一座日处理能力为1000吨的次烟煤商业示范厂。此外,美国公司研发的HTI技术和STG技术都是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煤液化工艺技术。美国伊斯曼(Eastman)公司以煤化工路线生产碳一化学品的典型装置,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煤化工装置之一。该装置位于美国田纳西州,1983年正式投入运营,是当时世界上唯一采用煤为原料生产醋酸、醋酐的大型装置,目前年产量已达51万吨。3.日本煤化工产业发展情况。日本是一个能源资源贫乏的国家,能源需求的80%以上依赖进口。为了摆脱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近年来开始较大幅度地增加煤炭消费量,发展洁净煤技术。正在开发的项目包括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的技术,如IGCC、CFBC和PFBC;脱硫、脱氮技术,如先进的煤炭洗选技术、氧燃烧技术、废烟处理技术、焦炭生产技术等;煤炭转化技术,如煤炭直接液化、加氢气化、煤气化联合燃料电池和煤的热解等;粉煤灰的有效利用技术。2000年日本通产省公布了“21世纪煤炭计划”,提出在2030年前分3个阶段研究开发洁净煤技术,主要项目有:先进发电、高效燃烧、脱硫脱氮和降低烟尘、利用煤气的燃料电池、煤炭制造二甲醚和甲醇、水煤浆、煤炭液化和煤炭气化等。4.欧盟煤化工产业发展情况。欧盟在煤化工研究方面富有建树的国家主要有德国、荷兰、丹麦等。德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煤化工科学研究的国家。目前,德国的新液化(IGOR)工艺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煤直接液化技术。荷兰壳牌(Shell)公司的SMDS技术(在马来西亚建厂)、Mobil公司的MTG合成技术(在新西兰建厂)等都是已商业化的间接液化技术,但均以天然气为原料。此外,丹麦Topsoe公司研发的Tigas技术也是一种先进的但未商业化的煤液化合成技术。荷兰壳牌公司的粉煤气化技术是世界上知名的煤气化技术,该技术使煤炭得以充分利用,可适用于不同种类的煤。(二)国内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我国煤化工的发展始于20世纪4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油价上涨,石油供应紧张,石油化工的发展受到制约,煤化工产业再次迎来大发展机遇,再次成为投资热点,产业规模不断膨胀,发展至今已成为煤化工生产大国,产品种类齐全、总量规模较大,焦炭、合成氨、化肥和甲醇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国煤化工主要包括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和电石等行业,除传统煤化工外,现代煤化工也得到长足发展。1.煤焦化。目前,全国共有29个省区生产焦炭,焦化生产企业约1300多家,产能超过3.5亿吨,为世界第一,产品80%用于钢铁工业。其中1/3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联合企业内,2/3为独立焦化厂。大部分焦化企业集中在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等煤炭产区。我国焦炭行业现状是产能过剩,装置规模偏小,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环境污染严重。今后,焦炭行业将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加快优化结构,加强焦油和焦炉气的综合利用,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2.煤气化。煤气化是新型煤化工的核心和龙头。我国是世界上煤气化技术应用最多的国家,煤气化在我国已有100多年的应用历史,煤经气化生产的化工产品主要是合成氨和甲醇。目前全国有近10000台气化炉在运行,其中90%中小企业采用的气化技术是常压水煤气发生炉,其它气化技术还有鲁奇(Lurgi)气化炉、德士古(Texaco)水煤浆气化炉和壳牌(Shell)粉煤气化炉。煤气化技术研究方面,由兖矿鲁南化肥厂和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研制的多喷嘴对置式新型气化炉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我国煤化工企业中,近2/3的企业还属于中小企业,煤气化技术落后,装置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差。3.煤液化(煤制油)。煤炭液化也称“煤制油”,国内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虽然国际上煤制油技术已经成熟,但在我国的应用却刚刚起步。近年来,我国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煤液化研究,取得了良好结果,万吨级煤制油工业性实验工作已完成。目前,我国煤制油产业主要以工程开发和工业化示范为主,处于产业化前期。2010年后,随着国内煤制油工程化技术开发的逐渐成熟和工程运行经验的积累,该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将进入第二阶段,预计今后20-30年煤制油会有长足发展。到2020年“煤制油”产业将能够补充国内油品缺口的1/4到1/3。(三)主要煤化工产品市场和技术基本情况。1.合成氨。2010年,世界合成氨产能超过1.76亿吨(折纯氮,下同),产量为1.48亿吨,消费量为1.48 亿吨。预计在2015年前,世界合成氨的产量和消费量将保持约2%的增速。2010年,全国合成氨产能5350万吨,产量4963万吨,消费量4900多万吨。目前,我国合成氨产能和产量已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合成氨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5年,我国农业对合成氨需求的年增长率约为2.5%4%。全国合成氨生产企业570多家,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其中约有500家以煤为原料,该工艺路线主要是煤气化、CO变换、脱硫脱碳、净化、合成等,国内技术主要有常压间歇固定层气化技术、多喷嘴对置水煤浆气化技术、灰熔聚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等。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将在我国有较大发展。2.尿素。尿素主要用作化肥,同时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用尿素约占世界尿素总量的5%10%。2010年,世界尿素产能为1.78亿吨(折纯氮,下同),产量达到1.65亿吨,表观消费量为1.65亿吨。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预测,到2015年,普通尿素和大颗粒尿素的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世界尿素总体供大于求。2010年,全国尿素装置产能为6400万吨,产量5705万吨,表观消费量5365万吨。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尿素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3%。世界上应用较多的尿素生产技术主要有:水溶液全循环工艺、二氧化碳气提工艺、氨自气提工艺、ACES工艺,均为世界上先进、成熟的技术。3.甲醇。2010年,世界甲醇产能6400万吨,产量3800万吨,消费量约3800万吨。预计2015年产能将达到7200万吨,需求量将达到近6000万吨。2010年,国内甲醇产能达到3200万吨,产量1920万吨,表观消费量2320万吨。预计到2015年,我国甲醇消费量将以17%的速率增长,消费需求增长较快的是甲醇燃料和甲醇制烯烃(MTO)。我国甲醇生产的原料主要有煤炭、天然气和焦炉气。其中煤制甲醇约占70,天然气甲醇约占30,焦炉气制甲醇刚刚开始。全国甲醇企业共有240家,其中煤制甲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