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国家高新区光伏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南昌国家高新区光伏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南昌国家高新区光伏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南昌国家高新区光伏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南昌国家高新区光伏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昌光伏产业园(2008-2013)发展规划总纲南昌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二零零八年十一月目 录一、前言1(一)开发区情况介绍11、开发区基本情况12、开发区企业及产业规模状况2(二)指导思想和编制依据31、指导思想32、规划编制依据4(三)规划目的和规划内容51、规划目的52、规划内容6二、规划目标7(一)战略目标7(二)具体目标71、建设目标72、技术目标83、经济目标8三、国内外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分析9(一)国内外光伏产业发展趋势91、世界光伏产业发展趋势92、国内光伏产业发趋势分析15(二)国内外市场分析191、国际市场分析192、国内市场分析22四、南昌光伏产业园发展SWOT分析24(一)光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241、优势分析(Strength)242、劣势分析(Weakness)273、机遇分析(Opportunity)314、挑战分析(Tread)33(二)发展趋势371、转换效率提升和成本持续降低372、以江西赛维公司为主体, 增加薄膜太阳能电池份额373、亟待突破原材料瓶颈38五、南昌光伏产业园发展规划的方向、重点领域和支持平台38(一)发展方向38(二)重点领域391、江西省光伏产业发展重点392、南昌光伏产业园重点发展领域41(三)支持平台421、良好的政务环境服务平台422、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平台423、创建特色鲜明的光伏产业孵化平台434、功能齐全的科技发展与公共服务平台445、资源丰富的创新人才平台44六、南昌光伏产业园空间发展规划45(一)光伏产业园基本情况46(二)光伏产业园区产业发展的空间规划481、空间发展规划的原则492、空间规划的基本结构503、光伏产业园区具体的空间布局51七、南昌光伏产业园发展规划的政策措施55(一)高瞻远瞩,建立长效工作机制551、建立光伏产业领导小组,定期协调552、建立学术学会,制定标准563、建立行业协会,提供咨询57(二)运筹帷幄,实施规划先导571、加强政府引导572、支持光伏企业项目用地58(三)扎实基础,夯实高新研发平台591、加大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592、搞好“产学研官介”的研发平台建设59(四)理顺关系,打造全方位融资平台611、建立政府融资引导机制612、完善风险投资机制623、引入产业投资机制634、建立光伏产业投资基金63(五)服务需求,构建完整人才平台64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端技术人才642、建立光伏学院,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梯队653、提高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出台人才保障措施65(六)科学引进,打造高质生态光伏产业园66(七)扶持引导,实施政府示范采购67八、南昌光伏产业园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培育的优先项目68(一)光伏产业链关联项目691、太阳能硅片产业项目692、太阳能电池产业项目703、太阳能导电玻璃产业项目724、太阳能电池延伸产业项目725、产业融合项目73(二)产业集群优先培育项目731、江西赛维BEST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732、通用硅太阳能电力(南昌)有限公司74(三)保障措施761、加强光伏产业组织领导762、制定光伏产业近期发展规划763、设立光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764、创建光伏产业园765、组建光伏工程研究中心776、创办光伏职业技术学院777、实行土地、用电等方面优惠政策778、扶持光伏产品示范应用77附件1:光伏产业空间结构图79附件2:光伏产业空间区位布局图80一、前言(一)开发区情况介绍1、开发区基本情况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91年3月,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江西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艾溪湖风景区, 地处南昌市城东,北临赣江,西接青山湖,内有4平方公里的艾溪湖和20平方公里的瑶湖,是全市大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最佳的区域。高新区辖区面积231平方公里,下辖昌东镇、麻丘镇、艾溪湖管理处和昌东高校建设管委会;已开发产业区面积32平方公里。位于产业区以东的昌东高校园区占地面积14.7平方公里,目前已有江西师范大学、蓝天学院、南昌工程学院等7所高校进驻,在校师生20多万人,每年可输送出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高新区内市政设施齐全,服务设施配套。瑞杭高速穿区而过,赣江水运直达港口,10条公交线直通市区;总装机容量58.5万千瓦的变电站,日处理污水100万吨的污水处理场首期33万吨工程已投入使用,产业区实现了道路、通讯、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煤气管网和土地平整“七通一平”,高新区已成为江西省投资软硬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高新区内设有海关办事处、检验检疫局办事处、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公安分局、质监分局、消防大队、交警大队、创业服务中心、人才交流中心、行政执法分局、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处、劳动保障服务分中心、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电信分局等机构,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形成了为企业实行“一条龙”的支撑服务体系。为进区的海内外客商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2、开发区企业及产业规模状况南昌高新区坚持“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软件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配套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战略,形成了电子信息及应用软件、精密机械制造及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四大支柱产业的产值占全区经济总量的87%以上。目前,高新区有进区企业1300余家,其中外资企业230家,高新技术企业217家,占全省的60%以上,软件企业280家,占全省的85%以上。截至2007年年底,到高新区投资的上市公司24家,区内共有上市企业13家,占全省上市公司总量的三分之一。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7%; 近年来,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最快、最具发展活力的经济区域,南昌高新区经济总量连续以超过40%的速度高速增长。全区工业销售收入从1991年建区到2003年突破100亿元用了12年的时间,到2005年突破200亿元用了2年的时间,到2006年突破300亿元只用了1年的时间。2007年,全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54亿元,增长43.2%;工业总产值450亿元,增长23.6%;销售收入452亿元,增长24.2%。三项主要指标达到“两年翻一番”,实现三年跨越“四个百亿台阶”。工业利税总额76.6亿元,增长24%;财政总收入13.1亿元,增长28.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1. 9亿元,增长41.1%;完成合同外资3.47亿美元,增长4.7%;实际利用外资2.03亿美元,增长14.4%;实际利用内资41.8亿元,增长7.1%;出口创汇3.5亿美元,增长75%。不仅圆满完成年初市政府下达的各项考核目标,而且仅用占全市0.4%的土地创造出全市25%的工业增加值和50%的工业利税。2008年预计可完成技工贸总收入超600亿元,园区工业销售收入超500亿元,利税超100亿元。(二)指导思想和编制依据1、指导思想贯彻我国政府于2006 年1 月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落实党的十七大文件精神,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以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为指导,加强技术研究,以自主创新为制高点,产业集群化为方向,积极拓展应用领域,并以研发带动发展、以市场拉动发展、以应用促进发展。立足现有基础,突出自身特色,综合利用资源,加强地区与国际合作,瞄准世界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选择。突出“政府引导为走向、企业生产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思路,从整体上提高我省光伏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节能减排和创新型、节约型社会建设作出贡献。2、规划编制依据(1)国家相关文件“十一五”规划中围绕信息、生物、航空航天、重大装备、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发展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产业群,建立和完善新材料创新体系。单晶硅生产是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钢要中材料制造业新一代信息和能源材料类项目。园区规划项目符合国家及产业发展规划。主要相关文件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江西省“十一五”整体规划文件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江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江西省硅材料及光伏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江西省20082012 年太阳能光伏产业科技发展规划(三)规划目的和规划内容1、规划目的以打造国内领先的光伏生产基地为目标,以光伏产业链建设为抓手,以自主创新为驱动,积极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全力打造行业龙头企业,力求突破多晶硅及硅切片上游产业,适时发展电池组件封装产业化,加快应用领域配套建设。光伏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具有耗能低、成本低的优势,具备相当的国际竞争力,也是江西省准备重点扶持的未来支柱产业之一。规划的目的是争取把南昌光伏产业园园区打造成千亿工程,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进我省光伏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省节能减排和经济结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综合各方优势,继续保持自主创新技术的领先地位,以重点企业为龙头,以优势领域为基础,以集群化、规模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培育出具有竞争性的产业集群以带动全省发展,带动区域空间经济活力,为江西在中部率先崛起作出贡献。2、规划内容分析国内外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市场发展的基础上,深入解析了南昌光伏产业园发展的SWOT,进而确定南昌光伏产业园发展规划的方向、重点领域和支持平台;通过分析南昌光伏产业园的空间布局与发展特征,制定了空间发展规划方案;提出了南昌光伏产业园发展规划的政策措施,从而明确了南昌光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培育的优先项目。二、规划目标(一)战略目标南昌光伏产业园的战略目标是: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光伏产业园,形成光伏产业集群优势,使南昌光伏产业园成为江西光伏产业发展的发动机,成为全省光伏产业发展的聚集地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促进全省高科技发展。按照一流的国际化标准运作,将光伏产业园建设成为以光伏产业为龙头,集科技研发、总部办公、居住、硅片生产、薄膜电池、导电玻璃、太阳能电池以及上下游产业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高效能、高科技的世界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园。(二)具体目标1、建设目标南昌光伏产业园园规划要完善上中下游产业链,实现光伏产业集群化。发挥南昌光伏产业上游产品研发优势,巩固中游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及产业化的领先地位,支持下游太阳能配套及应用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南昌光伏产业园的经济总量和在南昌市经济总量中的份额。到2010年,力争在南昌国家高新区内形成以赛维BEST为龙头的较为完整成熟的光伏产业链,实现年销售收入达约1000亿元;到2011年,区内的产业链上的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光伏产业年销售收入跃上1000亿台阶,最终,把南昌光伏产业园打造成一个技术水平高、产业规模大、配套能力强、区域特色明显,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都具有竞争力的光伏产业基地。2、技术目标通过自主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现从电池片到电池板技术推广,把电池片封装成太阳能电池板,目前中国大部分太阳能企业都集中在这个环节上。太阳能电池板是整个太阳能发电系统最为关键的部分,衡量太阳能电池板好坏的最重要指标就是光电转换效率,即光能转换成电能之比,1 千瓦的阳光照在电池板上可以产生多少功率的电能。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可以有效地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国内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转换效率在 13%至 16%,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验室里,转换效率是 18%至 20%。这说明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转换效率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南昌光伏产业园规划的技术目标就是要实现技术的优化和提升,总体技术目标是达到电池成本低于人民币14元/瓦;同时保持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高于14。同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应用系统,太阳光电转化效率达到80流明/千瓦以上,多晶硅纯度达到99.9999%以上。3、经济目标南昌光伏产业园拟打造太阳能硅片生产基地、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导电玻璃和太阳能电池延伸产业四个基地。未来三年四基地要达到的经济目标是这样的:2009年南昌光伏产业园累计投资260亿元,实现380亿元的销售收入,利税121亿元,上交税收35.32亿元,出口280亿元,从业人员将达到5600人;2010年累计投资37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70亿元,利税160亿元,上交税收45亿元,出口375亿元,从业人员将达到8000人;2011年累计投资64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04亿元,利税276亿元,上交税收69亿元,出口达到603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3000人。三、国内外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分析(一)国内外光伏产业发展趋势1、世界光伏产业发展趋势(1)世界光伏产业现状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和市场在严峻的能源替代形势和人类生态环境(地球变暖)压力下,在持续的技术进步和逐步完善的法规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呈快速发展态势。自2004 年以来,甚至出现了太阳电池及组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局面,从目前的趋势看,预计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还将会有所持续。太阳能光伏产品强劲的需求,刺激了太阳能光伏产品产能的不断扩大。以太阳电池的年生产量为例,最近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7%(由1995 年的77.6 兆瓦)增加到2005 年的1817.7兆瓦),最近5 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5(由2000 年的287.7兆瓦增加到2005 年的1817.7兆瓦)。即便因高纯硅材料短缺影响了太阳电池的产量, 2004 和2005 年的年增长率仍然分别达到61.2和51.5%(见图1和表1)。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世界太阳能电池的年产量达到2561兆瓦,比200年的产量增长41%,2007年的产量更是达到4000.05兆瓦,是2005年的两倍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等国家的太阳能电池的产量近几年更是喷发式增长,如2007年的中国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量是2006年产量的2.3倍,发展速度惊人。图1 世界太阳能电池发货量表1 过去10 年世界太阳电池的年发货量和累计用量(千兆瓦)年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年发货量0.078 0.089 0.126 0.155 0.201 0.287 0.391 0.561 0.744 1.2 1.818 年增长率() 11.8 14.2 42 23.1 30 42.9 35.7 44 32.5 61.2 51.5 累计用量0.577 0.665 0.791 0.946 1.147 1.435 1.825 2.387 3.131 4.331 6.149 数据来源PV News Paul Maycock,(Photon International 3/2006) (2)世界光伏产业发展趋势世界光伏产业产量增长趋势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各国最着力发展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世界许多权威组织的预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路线图以及计划的实施情况给予了最有力的说明。世界能源组织(IEA)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未来发展作出如下预测:2020 年世界光伏发电的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2040 年占总发电量的20。 图2 IEA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预测另外,根据欧洲联合研究中心的预测,到2030 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占到3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的供应中达到10%以上;2040 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占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本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占到60以上,显示出最重要的战略地位。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2050 年 2100 年可再生能源 52 86 太阳能(包括太阳能热利用) 28 67 太阳能发电(包括太阳能热发电)24 64 表2 欧洲联合研究中心对未来能源发展预测图3 欧洲联合研究中心对未来能源发展预测世界光伏产业技术发展趋势技术进步是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促进光伏产业和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几十年来围绕着降低成本的各种研究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表现在电池效率不断提高、硅片厚度持续降低、产业化技术不断改进等方面,对降低光伏发电成本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一,电池效率不断提高在实验室电池方面,单晶硅电池的实验室效率已经从50 年代的6 提高目前的24.7,多晶硅电池的实验室效率也达到了20.3%。在商用电池方面,先进技术不断向产业注入,使商业化电池技术不断得到提升。目前商业化晶硅电池的效率达到1420(单晶硅电池1620,多晶硅1416)。第二,商业化电池硅片厚度持续降低降低硅片厚度是减少硅材料消耗、降低晶硅太阳电池成本的有效技术措施,是光伏技术进步的重要方面。30 多年来,太阳电池硅片厚度从70 年的450500m 降低到目前的180280m,降低了一半以上,硅材料用量大大减少,对太阳电池成本降低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太阳电池单厂生产规模已经从上世纪80 年代的15兆瓦/年发展到90 年代的530兆瓦/年和本世纪的50500兆瓦/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自动化程度持续提高是太阳电池生产成本降低的重要方面。第四,太阳电池组件成本大幅度降低光伏组件成本30 年来降低2 个数量级,如图4所示,2003 年世界重要厂商的成本为2 -2.3 美元/千瓦,售价2.5-3 美元/千瓦,2004 年以后因材料紧缺价格有所回升。当供求关系越过平衡点后,成本会比前一个供求关系对应点更低。图4 太阳电池组件成本持续降低第五,晶硅电池技术持续进步,薄膜电池技术快速发展图5是2004 年各种电池技术的市场份额,其中多晶硅56%,单晶硅29%,HIT 电池(非晶硅(p-型)/单晶硅(n-型)异质结电池)5%,带硅电池3%,其它为薄膜电池,共计约7%。多晶硅电池自1998 年开始超过单晶硅后一直持续增长,各种薄膜电池的绝对生产量近年来也在稳定增加,反映出技术进步的推动力量。 图5 2004 年各种电池技术的市场份额2、国内光伏产业发趋势分析(1)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现状我国于1958 年开始研究太阳能电池,1971 年首次应用于我国发射的卫星上。1973 年开始将太阳能电池用于地面。目前,太阳能电池已经开始广泛用于通信、交通、民用产品等各个领域,光伏发电不但列入到国家的攻关计划,而且列入国家电力建设计划,同时也在一些重大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光伏发电已遍及我国各地。在世界光伏市场拉动和政府大力支持下,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最近几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中国光伏企业已经超过500家,形成了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到2007年底止,在国外成功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已达到10家,其中江西赛维LDK、无锡尚德、天威英利等多家公司已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国际级大型光伏企业。2006年,我国太阳电池产量仅大陆地区就已超过美国,达到438 兆瓦,成为世界第三大生产国。到2007年,我国大陆太阳电池产量猛增到1088兆瓦,又超过欧洲,成为世界第二大生产国。以下从上游、中游、下游、以及专用生产设备制造和辅助材料生产各个领域逐一概述我国光伏产业与技术发展近况。高纯硅原料(多晶硅)领域2006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到290吨。2007年,我国多晶硅增长较快,年产量为1130吨,比上年增长近3倍。至此,我国多晶硅产业突破了年产千吨大关,在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但相对我国太阳电池产量飞速发展对高纯硅原料的需求,我国高纯硅原料生产仍然是杯水车薪。2007年我国高纯硅料需求量为11820吨,缺口高达1万多吨,占90。在国内外光伏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国内许多实力雄厚的企业看好高纯硅产业发展商机,纷纷投入其中,形成了我国高纯硅产业发展热潮。硅锭/硅片领域:包括单晶硅和多晶硅锭/片。我国目前上规模生产厂家超过34家。我国2007年晶体硅锭总量11810吨,比2006年增加108,其中多晶硅锭增加231,单晶硅锭增加77。我国单晶硅生产技术相对较成熟,单晶炉已实现国产化,价格低廉,单晶硅生产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资金回收快,因此对许多企业有吸引力;多晶硅生产能耗相对低、生产效率高,已成为国际主流,但多晶硅生长炉和多晶硅片多线切割设备依靠进口,价格昂贵。近年来我国在多晶硅生长技术和设备研制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国产已有多种多晶硅炉产品已开始进入市场,其可靠性尚有待生产考验;多线切割机则由于技术难度较大,尚未出现国产。光伏电池领域:尽管受到原材料短缺问题制约,中国太阳电池产业的发展仍然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2006、2007年我国太阳电池产量比上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27和144,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与国际动向一致,中国薄膜光伏电池产业的也在近年有快速发展,其中以非晶硅薄膜电池为主,技术上较为成熟。2000年到2007年间我国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量的增长也非常快,目前非晶硅电池因其成本较低以及弱光性能较好而受到重视。但非晶硅电池还面临着效率较低且有衰减、使用寿命较低等问题,设备投资也高。其性能与生产技术还有很大的研究发展空间,其它类型的薄膜光伏电池目前在国内尚未形成商业产品。池模组封装领域:组件封装技术相对简单,生产设备已实现国产化。投入少、启动快,风险小,适于小企业投资;有太阳电池生产线的大型企业一般也都配有组件封装生产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光伏电池组件封装产能约3800兆瓦。(2)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按照国家目前规划,到2010年中国光伏发电的累计装机将达到300兆瓦,到2020 年将达到1.8千兆瓦,到2050 年将达到600千兆瓦 (表3)。 按照中国电力科学院的预测,到2050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装机将占全国电力装机的25,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将占到5。公历年 2004 2010 2020 2030 2050 小水电 装机(万千瓦) 3400 5000 7500 10000 20000 年发电量(亿千瓦时)1000 1545 2300 3200 6400 风电 装机(万千瓦) 76 500 3000 10000 40000 年发电量(亿千瓦时)11.4 105 690 2300 9200 生物质 发电 装机(万千瓦) 200 550 2000 5000 10000 年发电量(亿千瓦时)51.8 212 835 2250 5000 光伏发电 装机(万千瓦) 6.5 35 180 3000 60000 年发电量(亿千瓦时)0.78 4.2 21.6 420 9000 可再生能源比例() 6.5 (3) 10 (4.2) 16 (8) 20 (14.6) 30 (22.5) 注:最后一行前面的数字是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所占的比例,括号中是年发电量的比例表3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规划(至2020年)和预测(至2050年)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预测,2010-2020年间,我国年安装太阳能电池将增长10倍(见图6),国外市场上太阳能需求更是强劲,未来十年内,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增长速度至少不低于近几年的增速。图6我国太阳能安装量增长趋势(二)国内外市场分析1、国际市场分析(1)国际市场需求分析目前国际光伏电池市场需求主要是欧洲、美国和日本,特别是德国的光伏需求市场份额高达50%,日本为20%,美国为9%,其他欧洲国家9%,而中国仅为0.2%。德国、日本等光伏市场规模得益于政府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实行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的补贴,随着一次性能源(石油、煤炭)越来越短期以及对环境污染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会采取鼓励措施与政策,另外,随着光伏发电太阳能技术的不断提高、光伏企业的规模的不断提高,导致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不断提高,这将共同导致国际太阳能光伏产品市场扩大。按照欧洲联合研究中心的预测结果,到2010年光伏发电总量占发电总量的0.1%左右,到2020年达1.2%,到2030年能达到11%,也就是每年十年增长十倍,目前世界光伏产品总体需求为4000兆瓦(大部分为欧美市场),保守估计,2010年的需求量应该在5000兆瓦以上,那么到2020年世界总体光伏产品需求量大约为50000兆瓦,到2030年能达到500000兆瓦,它是目前世界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的125倍。(2)国际市场竞争格局光伏产业生产市场上,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为高纯硅原料的生产,由于其技术与工艺上的难度,目前基本上被国际上7 大厂商(德、日、美)垄断(如表4),但随着江西赛维LDK大型高纯硅项目建设、投产,将改变高纯硅市场的竞争格局。表4 2004-2008世界高纯硅制造厂商一览表在硅片市场上,晶体生长与硅片切割环节技术难度也较大,在前几年,为英国、挪威、日本、美国厂商绝对占有,随着江西赛维LDK、河北晶龙集团等中国晶片公司的崛起,彻底改变了晶片市场的竞争格局,2008年,江西赛维LDK的多晶硅片的产量已达1000兆瓦,成为多晶硅片生产的龙头。 在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市场上,Q-cell和Sharp公司以及中国的江苏尚德公司产量占据前三甲,从产量看,前排名前两位的公司和江苏尚德公司差距非常小,并且按目前的增长态势看,尚德公司要超越Q-cell并非难事。另外,产量排名前35位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生产企业中,有14家中国企业(台湾四家),所以,在太阳能电池生产市场上,中国占有比较大的优势。在非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市场上,日本kaneka(玻璃衬底)、德国RWE Schottsolar(玻璃衬底)、日本三菱电机(玻璃衬底)、日本富士通(聚合物衬底)、日本TDK(不锈钢衬底)、美国联合太阳能(不锈钢和聚合物衬底)等日本、欧美厂商形成垄断。2、国内市场分析(1)国内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占整个世界份额的0.2%(2005年的数据),2005年在国内市场上,光伏电池销售量仅为10兆瓦,到2005年止,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7.5兆瓦(根据2004年数据调整),绝大多数光伏产品出口国际市场。但按照国家的规划,到2010年,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要达到35兆瓦,即五年间,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的需求量将增加五倍,到2020年,将增加约30倍,到2030年,将增加约500倍,因此,虽然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目前的国内市场需求较小,但未来的需求将呈爆发式增长,这也是我国当前光伏产业投资风起云涌的重要原因。(2)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在硅料市场竞争格局中,我国目前仅有四川峨嵋和洛阳中硅两家多晶硅生产厂家,由于受到技术和成本的限制,技术落后、规模小、成本高,为此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规模年产多晶硅1000吨,引进俄罗斯工艺技术;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规模年产多晶硅300吨,江西赛维LDK公司正在筹建大规模的硅料(预计年产1500吨)生产项目,一旦投产,不但在国内硅料市场是霸主地位,而且在国际上也拥有一席之地。可以预见几年之内我国硅料市场将出现四川新光、洛阳中硅、江西赛维LDK三大足鼎立局面。在硅片市场中,特别是江西赛维LDK 2008年8月宣布其公司硅片年产量能达到1000兆瓦,成为世界太阳能光伏硅片生产企业的龙头,另外国内市场上,河北的晶龙集团、保定的天威英利都是硅片生产领域的国际巨头,另外,约还有30多家上规模的硅片生产企业,从目前的格局看,在硅片国内市场上,基本上形成了以赛维LDK、晶龙、天威英利三驾马车带领其他较小规模的企业驰骋市场的局面。在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及其组件市场上,中国企业占有重要席位。产量排名世界前三甲的江苏尚德无疑是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的龙头,另外,台湾茂迪、保定天威英利、河北晶澳、南京中电都是世界赫赫有名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商。目前国内太阳能光伏电池市场上,基本形成了以江苏尚德为第一梯队、台湾茂迪、保定天威英利、南京中电为第二梯队,其他一般规模厂商为第三梯队的层次分明的市场格局。但是,在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市场上,中国企业规模还非常小,已形成产量的企业有,天津津能(产量为5兆瓦)、哈尔滨克罗拉太阳能(1兆瓦)、深圳拓日(1兆瓦)等,江西赛维BEST在建的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是,就目前所掌握的信息看,是国内最大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生产基地,另外还有北京世华等公司也在筹建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四、南昌光伏产业园发展SWOT分析(一)光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1、优势分析(Strength)(1)原材料优势硅是光伏产业的主要生产资源.江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在稀土业形成了绝对的资源优势。作为硅料主要原料的粉石英,江西储量非常丰富,目前已探明的保有资源储量近2000万吨,居全国首位。江西的粉石英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宜春-萍乡一带。原矿易于开采,品位高,原矿洗选后二氧化硅含量可达99.5%以上。作为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与其他省的高新开发区相比,南昌国家高新开发区发展光伏产业拥有巨大的比较优势。(2)产业优势光伏产业特大项目优势。由光伏产业龙头企业之一的江西赛维BEST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及相关配套企业投资建设的南昌光伏产业园落户南昌高新开发区,仅一期工程投资25亿美元,年产能1000兆瓦(相当于100万千瓦),这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科技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薄膜太阳能项目。依据产业发展规律,行业龙头企业对行业中的其他企业具有极大的吸附效应,伴随着薄膜太阳能特大光伏产业项目的开工建设投产,围绕该项目的上下游企业会积聚到南昌国家高新区,从而推动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做大做强光伏产业链。2008年6月份,通用硅太阳能电力(南昌)有限公司投资6.1亿元,筹建年产3000万片多晶硅项目,将来有更多的类似于通用硅太阳能电力(南昌)公司的企业进驻到南昌高新区,最终在区内形成规模宏大、分工合理、配套完备的光伏产业集群。储科电子也在启动多晶硅项目。 产业基础好,配套优势相关产业配套条件较好, 省内有门类齐全、数量众多的化工、电子等企业; 经过数年的发展, 光伏产业基础较好, 一批龙头企业正在形成。江西省发改委去年11 月发布的江西省硅材料及光伏产业发展总体思路称, 到2010 年全省硅材料及光伏产业年销售收入将突破1100 亿元, 硅材料及光伏产业将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和重要支柱产业, 使江西成为我国重要的硅材料及光伏产业基地。南昌高新区可以在这一产业链中获得大量的产业支持和技术支持。(2)区域优势区域承接能力强南昌是唯一一个与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中南经济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具有紧连闽浙,深延港澳台的独特区位优势,水、陆、空交通十分方便,随着以南昌为中心的6小时经济圈相关设施和配套建设的完成,使这个孕育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拥有4亿5千万人口,至少具有12万亿元的工业品消费潜力的地区,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南昌光伏产业园地处瑶湖以西,赣江南支以南,距离高新区区中心约4公里。规划区西南面为高校集聚区,有利于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园区。区域南侧为紫阳大道、东面为乐温高速公路,西临天祥大道,距离市中心约8公里,距离南昌昌北机场约为10公里,交通条件便利。成本低廉南昌高新区位居城东,可以充分依托母城的区位优势。南昌国家高新区办事规范、政策透明,综合投资成本非常低廉,企业可在较短时间内开始运作并得到回报。经测算分析,目前,南昌与周边省会城市相比,在水、电、土地、劳动力等这些基本生产要素方面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3)政策扶持优势省、市各级政府十分关心和支持光伏产业,专门成立了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南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各级产业化推进协调小组。省直相关部门如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信息产业厅充等分利用各自资源和优势申报国家项目,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江西省还于2007年11月出台“江西省硅材料及光伏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并配套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优惠。(4)市场竞争优势国家级平台彰显优势南昌高新区是江西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目前已成为江西省科技含量最高、产业集聚效应最显著、发展速度最快、创新能力最强的经济区域。优化的产业链 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南昌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助推产业配套,引导大企业、大项目及其配套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推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产业配套和产业对接,努力创建分工专业化、技术高新化、生产生态化的产业集群发展新模式。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多晶硅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发电工程等相关产业。2、劣势分析(Weakness)(1)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太阳能产业在我国正式起步只有10多年的时间,目前在设备、工艺、技术、设备和人才等方面都需要引进、消化和吸收,多数核心技术,特别是硅材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在整个产业链中,原料、技术和设备已经被国外垄断,国内太阳能企业能做的只有终端设备的研发和生产。90%以上的原料和设备进口,90%以上的产品出口,中国成了另一个“世界加工基地”。对于整个电池的构成状况来说,一些新的电池片工艺在研制当中,其中包括非晶硅电池、合金薄膜电池等在内的技术升级等。中国光伏产业在发展速度上居世界第一。但是值得指出,中国光伏产业科技的发展却不容乐观,与产业规模上的发展完全不相称;中国光伏产业的技术源头到目前为止基本是在国外。在上游高纯硅领域,由于国外技术封锁,我国产业界有积极的研发活动,在尾气回收循环和物理提纯方面产生了自主技术创新,但由于国外在成本和质量上优势明显,我国高纯硅产业风险仍然很大,科技发展需求十分突出;在中游硅锭片生产和下游光伏电池生产领域,进口技术和设备有明显优势,占据主流地位,我国企业一般没有很大的技术创新空间和动力;然而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光伏企业和科技界一方面需要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摸索工艺技术改进和创新,在光电转换效率和成本上跟上世界发展水平,而不是从高起点逐渐下落;一方面应积极开拓自主创新技术,如超薄硅片切割与电池生产技术、与物理提纯太阳级硅料配套的硅锭片与电池生产技术。我国有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光伏领域有活跃的研究工作,然而这些研究绝大部分游离于产业之外,多数集中在光伏材料与电池科技前沿,如染料敏化光伏电池技术、有机无机纳米杂化薄膜光伏电池技术、新型半导体薄膜光伏电池技术、CIGS薄膜光伏电池技术,这些研究结果具有学术意义,但与当前光伏产业关系不大,也一般没有足够的水平和实力形成新的产业;少数涉及当前光伏产业材料与工艺技术的研究也因缺乏与产业的沟通,并未切中产业当前问题或发展需求。在未来15-20 年内,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工艺投产多晶硅的资金将超过1,000 亿美元,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生产将仍然以改良西门子法为主,改良西门子法依然是目前生产多晶硅最为成熟、最可靠、投产速度最快的工艺,与其他类型的生产工艺处于长期的竞争状态,很难相互取代。尤其对于中国的企业,由于技术来源的局限性,选择改良西门子法仍然是最现实的作法。在目前高利润的状况下,发展多晶硅工艺有一个良好的机遇,如何改善工艺、降低单位能耗是中国多晶硅企业未来所面临的挑战。(2)无序竞争导致恶性循环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的太阳能生产企业已达3000多家,打着太阳能发电旗号的产品和企业层出不穷。“杂牌多,市场乱”是目前太阳能市场的写照。目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约500万台,其中90%以上是各种小牌子。从产品外观看都差不多,但质量、价格差别却很大。参加竞争的企业很多,为了生存,太阳能只能像家电那样玩“价格战”。而太阳能热水器不像普通电热水器,对设备的技术要求很高,一旦使用了不合格的或者质量不达标的设备,将对整个行业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制约行业的发展,也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风险。(3)观念落后是最大瓶颈制约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来自人们观念的不认同。一些建筑行业出于设计外观的考虑,不赞同在顶楼安装太阳能电池;一些用户由于生活习惯的原因,不愿意使用太阳能;还有部分用户因安装使用不当而抵制太阳能。目前北京有三分之一的住宅小区不让业主在顶楼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理由是影响整体美观,或者顶楼居民反对。使用者的不赞同使太阳能设备没有国内市场。一方面国内产业规模扩大,竞争者逐渐增多,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却不能得到同步的扩展,所以大部分国内企业只能寻求出口获得利润。但是靠低价位进军国际市场的做法很快受到了阻挠。面对我国大量出口太阳能终端设备,欧洲部分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采取限制从外国进口相关产品的政策。这无疑使国内太阳能生产企业雪上加霜。(4)光伏产业化专门人才缺乏,人才培养体系没有建立南昌市目前缺乏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产业化专才,也没有形成系统的光伏高、中、低各类人才培养体系。上述不足与需求对江西省光伏产业科技发展而言基本上都具有共性,一些方面更加突出,一些方面还有不同问题,列举如下:1.基础薄弱,接近空白。江西省过去长期没有光伏材料与制品产业,很少有人从事光伏产业科技研究;2.缺乏自主创新技术;3.光伏科技人才匾乏,缺乏光伏与产业结合的研发活动、学术交流与合作。光伏产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科学技术,包括材料、化工、物理、化学、电子电工、机械等,正常情况下一家企业一般也不可能拥有这么多方面的研发人才和设备,在技术人才匾乏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解决人才缺乏问题需要调动多方面力量;解决科研与产业脱节问题需要促进产学研的联合;开展多学科交叉的研发需要多学科密切合作,因此理顺和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选定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调动会聚科技力量于我省光伏产业关键课题,对于发展我省光伏产业科技、支撑我省光伏产业集群的长期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3、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光伏产业突出的节能与环保优势,符合世界的潮流光伏是利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其他辅助设备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高新技术,其具有绿色环保、安全价廉、适用面积广、可再生性等众多优点,符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南昌高新区可以抓紧这个重视节能环保的好时期来大力发展光伏产业。(2)光伏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前景看好世界光伏产业在2000 年前处于导入期,虽然增长比例很大,但是增长额度不大,然而在2001 年以后光伏产业呈现井喷增长,进入成长期,在近5 年更是保持年均40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从2000 年的287.7兆瓦增长到2005 年的1759兆瓦。据世界能源组织(IEA)、欧洲联合研究中心、欧洲光伏工业协会预测,2020年世界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1%,到2040年光伏发电将占全球发电量的20%。按此推算未来数十年,全球光伏产业的增长率将高达25%-30%。 (3)政府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将为光伏产业带来良好发展环境a、国家政策:在即将颁布的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与市场推进计划,主要包括:1.城市屋顶计划:在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以及阳光充足地区开始启动,如上海、江苏、云南、北京、浙江等。主要采取“三家抬”的政策,即国家制定收购光伏发电电价(预计在2-2.5 元/度),地方财政补贴一部分,另外企业再补贴一部分;2.大规模的沙漠发电计划。规划期间将建设3-5 个5-10兆瓦沙漠光伏上网发电电站,为大规模推广在技术上做一定储备;3.送电到乡工程。预计总安装量为100兆瓦,并不排除地方政府发展光伏积极性的增加,从而导致实际安装量可能超过中央政府规划的情况出现;4.在科研上加大投入。科研经费较“十五”计划增加一倍,涉及光伏、多晶硅技术、兆瓦电站建设以及薄膜电池等范围。b、地方政策: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光伏产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已把光伏产业纳入江西省六大支柱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并把光伏产业纳入江西省“十百千亿工程”;省发改委、信息产业厅和科技厅积极帮助江西省光伏企业申报了国家项目并给予了资金扶持。4、挑战分析(Tread)(1)国内外竞争加剧市场前沿庞大的扩产规模使得世界光伏产业发展的前景清晰可见。2006 年8 月31日,德国最大的光伏企业之一SolarWorld AG 与Degussa AG 的合资公司Joint SolarSilicon GmbH & Co. KG (JSSi)宣布开始2008 年年产850 吨太阳能级晶体硅生产线建设;Isofoton 与Endesa 公司将会出资2.5 亿欧元,在安达卢西亚投建西班牙首个硅工厂,产能设计2,500 吨,2009 年完全达产;在亚洲除中国外,日本的硅片生产商M.Setek 规划目标是建立年产12,000 吨的多晶硅厂,韩国的DC 化工计划启动年产3,000 吨工厂建设;德国Wacker 公司的计划再次被修改,2009年达到14,500 吨产能的设计,这些近期市场前沿庞大的扩建以及投产计划,特别是在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