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 科 实 习 报 告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学生姓名 贾 荟 专业 经济学 学号 年级 2009级 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二一一年十月十九日实习名称:山西昔阳县大寨实习 学 分: 实习周数:一天 实习时间:2011年10月19日 实习单位: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 实习地点: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 一、实习目的、要求: 通过对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为期一天的调研,充分了解了大寨村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现状,同时也学习了大寨人民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对陈宝贵同志无私付出的奉献精神及永不放弃的坚韧毅力给予崇高的敬意,并且从大寨村飞速发展的经济中学习到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二、实习主要内容: 大寨精神形成的由来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中国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当时,帝国主义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前苏联领导人背信弃义向我逼债。国内遭受人为的和自然的严重灾害。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周总理作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决心力挽狂澜,扭转局势,费尽苦心在千万个先进典型中选中了大寨。他在1963年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听取了昔阳藉老干部李一清(时任中南局书记处书记)汇报了昔阳县大寨村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灾,一不要国家的救济款,二不要国家的救济粮,三不要国家的救济物资,还要做到社员的口粮不少,库存粮不少,向国家交得征购粮不少。周总理听后为之一振,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紧接着便派农业部长瘳鲁言带领一批农业专家到大寨进行了为期20天的详细考察。与此同时,毛主席乘专列到南方各省视察,中途停留在邯郸火车站,要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在车上作了两天的汇报。从此,大寨走进了中南海。1964年全国三届人大会议期间,周总理和陈永贵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他在向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慎重地宣布:“我想举个典型例子,它是一个依靠自力更生进行农业建设、发展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大寨,是北方一个土石山区的穷山庄,这个大队原来生产条件很差,穷山恶水土地薄,全部耕地卦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地方。十几年来,这个大队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以加工改造耕地为中心,综合运用“八字宪法”,高速度地发展了农业生产。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艰巨的农田建设。把过去的4900块土地连成了2900块,并且都建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他们的粮食亩产量,1952年为237斤,1962年增加到774斤,1963年虽然遭到特大的洪水灾害,但仍然保持在700斤以上。大寨大队进行了这么多的农业建设,农业生产发展这样快,完全是依靠集体的力量。他们正确地处理了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他们只向国家借过一次钱,第二年就归还了。从1953年到1963年的十年中,这个大队在逐步改善社员生活的同时,向国家总共交售了1758000斤粮食,每户每年平均交售2000斤。“周总理讲到这里,便对大寨精神作了精辟的概括:“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大寨精神,由此享誉全国。它是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凝炼而成,是国情所系,国难所急,兴国所需,重任所托。 大寨精神的科学内涵创业实践,必须有创业精神。大寨由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创造出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靠得是什么呢?靠得是大寨精神。大寨精神,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大寨人绘制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景。他们坚持从实际出发,从治理穷山恶水起步,到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成立,任凭风吹浪打,始终高举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共同富裕的大道。计划经济时代,大寨的粮食产量翻了十几番;改革开放时代,大寨的总收入翻了几十番。大寨人不甘落后,与时俱进,在适应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断整合重构,不断开拓创新,现在仅大寨品牌商品就有30多个,无疑给大寨人带来巨大的财富。随着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大寨党支部决定:发展成果让全村村民共享。这里特别值得提到的是,为了报答几十年来为改变大寨穷山恶水面貌负出一辈子艰辛的老人们,实行养老生活补贴。即6069岁老人,每人每月100元,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150元。这一规定,让我感动于心,激荡于怀。关心老年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具有现实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今日的大寨,环境美,人心顺,班子强。走进大寨,仰望虎头山,山顶是森林公园,松柏苍翠,绿树葱葱;山腰是层层海绵梯田,大寨展览馆建在其间,这里浓缩着大寨人半个世纪以来的风雨沉浮,当年的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一生牢记六个字:“听党话,跟党走,”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如今,人去精神在,光照后来人;漫步山下,是大寨人正在改造的快乐家园,有图书馆、有健身广场、有餐馆、有商店、有宾馆、有医院、有幼儿园。山上山下,秀美如画,和风习习,鸟语花香,大寨的又一个春天来到了!山西省全民健身活动在这里启步;中奥万里行在这里加油;全国妇女联合会“美德在农家”活动仪式在这里开幕;太行山27家新闻单位高层学术会议在这里召开。大寨人饱蘸汗水谱写了一篇震撼世人的大文章。他们从1950年开始,就用一负肩膀两支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八年时间,把七沟八渠一面坡,改造成层层海绵梯田。“海绵田”是高熟化土壤,其特点是越种越肥。(它和全国土壤普查结论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形成显明对照。)原因是:每年秋后调剂土壤,活土层厚,沙粘适中;主要施用农家肥,有机质含量高,结构良好,疏松软绵,保水保肥,透气增温。“海绵田”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过渡,体现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色,它可以扬劳力优势之长,避资金不足之短;它适合北方十年九旱的自然特点,和人多地少的国情;它是集约化农业,生态农业,旱作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容水量高,一立方米土壤中容水500公斤,高出板结土壤的一倍,可以做到涝时蓄水旱时用,变水害为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是艰苦的,但是大寨人感到非常豪迈,非常光荣。他们从旧社会的苦熬中提升出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哲学:“苦熬不如苦干!”这不仅道出了大寨人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也道出了大寨人对共同富裕的追求。他们在大搞家田基本建设中迸发出来的热情和干劲,为世人震撼。联合国前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参观大寨以后说:“大寨是中国人的骄傲。”墨西哥前总统埃切维利亚参观大寨以后说:“大寨的有机农业战略,对我国有很大启示。”日本的两位学者考察“海绵田”以后说:“海绵田对日本的农业变革是有意义的。”大寨人夜以继日读着一本无字的科学巨著。所谓无字的科学巨著,就是人与自然天人共美的天人之道。实践出科学。大寨人不仅从文字上推敲农业科学技术,更主要是读大自然的原本书,通过劳动向大自然进行无声的请教和交流,从实践中,追索隐匿在大自然背后的科学奥秘。穷理于心,施求于事。大寨“每年有个新套套”正是他们从“无字的科学巨著”中求索的知识和方法。大寨科学种田经验集,是大寨人在劳动中体会的积累,感受的升华。一切科学的东西,并不因为科学的发展而过时。 大寨精神的时代意义大寨精神,过去,以其不朽的生命力,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今天,依然熠熠发光,是我们的时代精神。弘扬大寨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当年的大寨人,始终不渝地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识大体顾大局,积极为国家做贡献。在国家困难时期,大寨人省吃俭用,累计拿出数百万斤粮食支援了国家。今天,国家富强了,同样离不开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民族之魂,强国之本。让我们重温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大寨人的标准就是一句话: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弘扬大寨精神,必须一心一意谋发展,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大寨在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过程中,有一条主线始终没有改变,就是一心一意、全力以赴抓生产,把经济搞上去。农民、农村、农业,是中国国情的一大特色。中国只有村村都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弘扬大寨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现在的大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社会建设,让大寨人从共享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果,进一步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今日的大寨,正以富裕文明、环境美化,人人安逸,户户和谐为目标,在奔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弘扬大寨精神,全面建设,协调发展,把政治思想和文化建设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提高人们的精神品位和文化素养。学习贯彻好十七大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武装人,教育人,把人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人的力量凝聚到实现各项任务上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的社会主义新人。大寨经济的飞速发展,正是大寨人精神品位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的结果。 大寨经济 改革前 1946年成立了互助组,1952年陈永贵担任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1953年办起了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又率先成立了人民公社。这一期间在陈永贵的带领下,大寨人从山下担土到山上,造起了汗涝保收的人工梯田,平均个劳动力搬运土石方作业量达1000多立方米,担土80多万担;每人每年担石头880多担,担粪、担庄稼十万斤。1964年2月10日,人民报社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大寨村的先进事迹,并配发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中国人民学习大寨的战天斗地的精神,中国大陆掀起了学习大寨热。 改革后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的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大寨也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取代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1983年大寨推行了农业生产责任制,开办了村办企业,个人也开始搞起了养殖业、运输业。1992年大寨组建了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建立了年产10万吨的水泥公司,并在相继几年中又发展了十几个企业。大寨村的集体总产值也由1978年的18.56万元增加到1992年的327万元,2005年大寨经济总收入11600万元,年人均收入5500元。大寨的经济总收入中,农业收入仅占0.3%,工业收入占56%,流通业占10%,服务业、旅游业占30%。 大寨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学大寨运动对于推动全国农村开展农田基本建设,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中共中央过份宣传下,中国大陆农村大搞黄土搬家,人造平原等工程,一些领导干部为政绩突出,不结合实际的盲目跟从,搞出了一些面子工程,使得中国大陆的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大寨 - 发展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改革经营体制是大寨经济发展的一大要素,过去几百口人都从事一项工作-农业。现在土地虽然已分给大寨群众,三十年不变,但是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合理调整劳动力的使用,集体为群众提供了五统一,即:统一实施新品种试验和新技术推广;统一购买种子、化肥;统一实施机耕、机播、秸秆还田;统一实施水利灌溉和水利实施的应用;统一规划农田基本建设。由于强化了集体统一经营职能,农民的负担减轻了,百分之九十的劳动力从事了工、副业,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从88年人均180元上升到2001年的3910元,收入的增加带来了大寨人各方面的变迁。一、住房的变迁:现已有三分之一的群众修起了新宿,甚至从窑洞排房变为二层楼房,户均面积168平米,总造价7万人民币,农户出资五万元,集体补偿2万元,整地、规划、设计、水、电、路实施全由集体解决。至今已有24户人家搬进了新楼房。二、食的变迁:大寨人当年吃的是野菜、谷糠、玉米糊,一年人均三两油,也就是五、六十年代大家说的,三百六吃不饱肚,丈八布露着肉的生活,现在的大寨人吃的是白面、大米、鲜菜、肉类,过年过节六冷八热,给城里人生活无任何区别。三、衣装的变迁:当年大寨穿的是土布、麻衣,补了又补,钉了又钉。冬无棉,夏无单。现在的大寨人四季衣服齐全,形状、花色与城里人一般。四、家用器具的变迁:当年的大寨人住的是大窑洞,睡的是炕头,除了劳动用的工具再无家庭摆设。现在的大寨人电视机、组全音箱、电冰箱、洗衣机、电话样样都有,摩托70多辆,还有汽车、拖拉机等,一切都方便了。大寨的党风好,民风正,无邪恶、邪教,党支部连年受到中央、省、市、县各级党委的表彰。1995年1月,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7月1日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同年6月6日,中共山西省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基层党组织;1999年9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7月1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矿技术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广电网络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计算机原理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山东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茶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小学数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TRIZ发明原理课件
- 食品工程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造句量词训练题目及答案
- 大宝小宝思维题目及答案
-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2025年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 - 2026学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销售话术培训方案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人教PEP版(一起)(2024)一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铁工电〔2023〕54号国铁集团关于印发《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的通知
- 《光伏发电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 GB/T 5267.1-2002紧固件电镀层
- 层次分析-环境管理法课件
- 三年级下册口算天天100题(A4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