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噪声监测及评价(课程设计)abeu.doc_第1页
小区噪声监测及评价(课程设计)abeu.doc_第2页
小区噪声监测及评价(课程设计)abeu.doc_第3页
小区噪声监测及评价(课程设计)abeu.doc_第4页
小区噪声监测及评价(课程设计)abeu.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2433- 11 -校园环境噪声水平的测定(区域2)一、 实验目的1、 学会相关声级计的使用;2、 掌握监测布点和监测数据的统计方法;3、 掌握区域环境噪声的监测方法,掌握环境噪声分级评价方法;4、 掌握交通公路的监测方法和评价;5、 掌握公共场所的监测方法和评价。 二、实验所采用的标准和监测方法gb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gb/t 3222。2-2009 声学 环境噪声的描述、测量与评价gb/t18204.22-2000 公共场所噪声测量方法 三、 实验的具体分组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分成三个小组: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 第三小组 ( )四、监测技术方案 声功能区分类 2区域属某大学校内,应执行1类环境功能区标准。中环及外环路均属六车道一级公路,应执行4a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声场特征分析2号区域处于某大学正南方向,区域涵盖图书馆、行政东楼、文清楼、文新楼、文俊西楼、文俊东楼、文逸楼、演艺中心、梅苑篮球场、游泳池、足球场等以上主要构筑物。声源有:从理科南楼方向的上下课人流、文科楼上下课人流、体育场体育课、以及中环路交通、外环路交通声源。声源的时空分布:上午(及下午)第一(三)大节课前(早晨)、后(课间),以及第二(四)大节课后(中午放学)的时段。 环境敏感保护点 根据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根据分析,图书馆、教学楼、行政楼、演艺中心等,均属于噪声敏感建筑物,应执行1类环境功能标准。 监测评价参数的选择与计算方法我们组主要是监测校园的图书馆、文科楼校区、体育场以及交通干线的噪声值,通过监测的数据分析该区域的噪声水平等级。对于图书馆、文科楼校区、体育场以及交通干线区域我们主要是用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来监测噪声和来作评价分析。对于稳定的宽频带噪声,a计权声级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可是对于一个声级起伏或不连续的噪声,就要选用等效连续a声级来作为评价参量。等效连续a声级又称为能量a计权声级,它等效于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内与不稳定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稳定噪声的a声级,其符号表示为leq;公式如下:laeq=10lg1/(t2-t1)t2t1100.1lpa(t)dt (db)(1)对于功能区噪声水平的计算主要是用等效连续a声级来计算,从而得出它的噪声等级水平(因为校园中的每一个声源都是不稳定的)。为了监测简便,我们采用测量是在同样的采样时间间隔下,测试得到一系列的a声级数据的序列,则测量时段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简化成如下:laeq=10lg(1/n)i=1n(100.1lai) (db)(2)对交通干线噪声的评价主要是反映噪声的起伏程度,为此我们采用累计百分数声级(用噪声出现的累计概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laeql50+(l10-l90)2/60 (db)其中,l90 相当于本底噪声级,l10 相当于峰值噪声级,l50相当于中值噪声级。(3)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对于文教区域环境噪声最高限值为55db,对于交通干道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为70db。对于运动场(篮球场、足球场)、中环路、外环路等公共场所的噪声评价,要用l50、l10、l90作为分析依据,所以要对交通干线、运动场的等效连续a声级(laeq)作对比。 布点方案及分析 布点总揽:本次实验采用普查监测法。根据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对于03类声环境功能区,我们组将要普查监测的区域2划分成了473个约4040cm等大的正方格,这些网格完全覆盖住了被普查的区域2。我们用这15个测点分别代表图示共15个分区域的噪声平均水平。由于区域2不包含合适的背景噪声水平监测点,所以我们拟选择区域2范围外的工程南楼东南方网球场靠近湖边的一点的噪声测量结果作为区域2本地噪声。此点监测一次即可。每个监测点均只监测两次,分别为噪声峰值和谷值。两次结果取平均值来代表各测点的噪声水平。根据实验要求,监测时间设在工作日的昼间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据监测的实际情况,如有十分必要,可对某一两个点作合适调整。 布点明细(具体图示)测点a:图书馆后小桥与图书馆西侧之间的路段 测点b:图书馆正门 测点c:图书馆副楼通往中环路的路段测点d:行政东楼北侧校道旁测点e:行政栋楼天井测点f:文清楼与文新楼之间的校道旁测点g:文俊东与文俊西楼北面靠近中环路的路边 测点h:文清楼与文逸楼之间的校道旁 测点i:文俊西楼与文俊东楼之间靠近中环路旁测点j:演艺中心广场 测点k:文新楼与南侧校道之间 测点l:文清楼正南方向外环路边测点m:篮球场内部测点n:足球场内部测点o:篮球场与足球场之间的校道测点p:工程南楼东南方向网球场靠近湖边 布点方案分析:a点分析:a点处噪声敏感建筑物外,图书馆后新建的小桥分流了大量上课人流而且这些人流往往在上课放学时候最大,该点能反映出桥对图书馆噪声的贡献值。此处人流量较大,为重点监测对象。b点分析:b点处一般户外,能反应图书馆与教学区两区域的过渡人流噪声,通过对b点的监测可以反应图书馆室内声环境是否达标,若监测结果不达标,则据实情临时增加图书馆室内测点。为重点监测对象。 c点分析:c点处噪声敏感建筑物与交通干线区中心,可以反应上下课时校道人流对图书馆的噪声贡献,由于此处中环路与图书馆距离较近,无人时亦可反应中环路交通噪声对图书馆室内的影响。 d点分析:d点位于图书馆与教学区边界,是分界点。上下课人流量较大,为重点监测对象。反应该区域噪声对行政楼声环境质量的影响。e点分析:由于理科楼区域下课去往文科楼区域的人流在此处最大,为重点监测对象。f点分析:f点位于文科楼区域主要校道,反应该区域人流噪声对文科教学楼声环境的影响。g点分析:g点位于2区交通干线的边界,监测对象为中环路交通噪声的等效连续a声级。反应交通噪声。h点分析:h点位于文科楼区域主要校道,反应该区域人流噪声对文科教学楼(包括文逸楼)声环境的影响。是重点监测对象。i点分析:由于文俊楼靠近中环路,因此该点反应中环路对文俊楼噪声的贡献。j点分析:监测上下课人流及体育噪声对于演艺中心的影响。反应区域噪声。 k点分析:反应南侧校道车流量对文科教学楼的声环境影响。l点分析:反应外环路的交通噪声。监测是否达到一级公路4a类标准。m点分析:篮球场,虽然距离宿舍区较远,但下午与中午的噪声差别很大,下午集中众多学生,噪声具有一定的级别,所以在此安排测点。n点分析:监测体育课及足球比赛时噪声。反应公共区域噪声。o点分析:监测整个体育场公共区的声环境质量。p点分析:背景噪声值测点,即对照点。由于区域2没有适合的点作为本地噪声测点,所以选择区域2范围外的此点。监测整个校园(区域2)的噪声本底值。五、监测方法及步骤1、所需仪器:测量仪器精度为2型以上的积分式声级计及秒表、卷尺、风速仪两组。2、监测方法分别在白天的早上、中午和下午进行测量。规定测量时间内,每个测点测10min连续等效a声级(laeq)以及按gb/t18204.222000公共场所噪声测量方法(摘录)的测量时间。要求:(1)、对于建筑物的噪声的测定:测量点选在建筑物外,离任一建筑物的距离不少于1m,传声器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少于1.2m。(2)、对于公共场所的噪声测定(如图书馆中央、运动场),较小的公共场所在场地中央取一点为监测点;传声器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少于1.2m。(3)、交通干线的噪声测定:道路边人行道上,离车行道的路沿20cm处,此处离路口应大于50cm,传声器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少于1.2m。(4)按照计划测定各个点的数据。(用慢档测定,风速不得大于5m/s,每隔5s读一个瞬时a声级,每个测点连续读100个数据)。3、监测时间第三组:13:2013:40n13:5014:10m14:3014:50l15:0015:30k16:2516:40k17:0017:20m17:2517:45n17:5518:15o第二天14:2014:30o16:2516:40l第二组:9:309:50i10:0510:20h10:4010:44h12:0012:20g13:4013:50f14:4014:50f15:2515:40e16:0016:20e16:4016:55g17:2017:40i第一组:9:009:30j10:1510:25 b11:0011:20c12:0012:15c13:0013:10b13:4014:00a14:0014:20a14:3514:45d15:2515:40j16:0016:20 p17:2017:30d4、任务分配:测点测点描述测定时间执行组别测量人员a图书馆后小桥与图书馆之间路段13:40-14:00(下午第三大节上课人流) 14:00-14:20(下午第三大节上课时几乎无人流)1 b图书馆正门10:15-10:25(上完第一大节课去图书馆人流及下课人流) 13:00-13:10(中午几乎无人流时)1 c图书馆副楼通往中环路的路段12:00-12:15(上午第二大节下课人流) 11:00-11:20(第二大节上课时人流最少且中午此时搭车人较少)1 d行政东楼北侧校道旁14:35-14:45(下午第一大节课几乎无人流时) 17:20-17:30(下午下课人流最多时)1 e行政楼天井16:00-16:20(下午第三大节课几乎无人流时) 15:25-15:40(第三大节下课时间人流大时)2 f文清楼与文新楼之间的校道旁13:40-13:50(下午上课人流大时) 14:40-14:50(下午第四大节上课中人流小)2 g文俊东与文俊西楼北面靠近中环路的路边12:00-12:20(上午第二大节下课人流大) 16:40-16:55(下午第四大节上课时人流小)2 h文逸楼和文东之间校道10:05-10:20(上午第一大节下课人流) 10:40-10:55(上午第二大节上课时人流小)2 i文俊西楼与文俊东楼之间靠近中环路旁17:20-17:40(第四大节下课+体育课时间) 9:30-9:50(第一大节上课时人流少)2 j演艺中心广场15:25-15:40(第三大节下课+体育课时间) 9:00-9:30(第一大节上课时人流少)1 k文东和环校路之间校道16:25-16:40(下午老师下班的时间) 15:00-15:30(少车时段)3 l文清楼正南方向外环路边16:25-16:40(下午老师下班的时间) 14:50-15:00(少车时段)3 m篮球场内部13:50-14:10(篮球场刚开场时间) 17:00-17:20(打篮球最多人时)3 n足球场内部13:20-13:40(少人时段) 17:2517:45(踢足球人多时)3 o篮球场与足球场之间的校道17:55-18:15(多人时段) 14:20-14:30(少人时段)3 p工程南楼东南方向网球场靠近湖边16:00-16:20(上课时段,安静少人,测量结果作为区域2的本地噪声值)1 说明:各测量人员需负责对应测点的测量、数据处理和噪声水平分析。若测量结果有误,需负责重新测量。六、数据处理及评价1、数据处理:本组主要是监测校园的商业区,宿舍区,篮球场,交通干线的噪声值,通过监测的数据分析该区域的噪声水平等级。对于商业区,宿舍区,篮球场,我们主要是用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来监测噪声和来作评价分析。对于稳定的宽频带噪声,a计权声级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可是对于一个声级起伏或不连续的噪声,就要选用等效连续a声级来作为评价参量。等效连续a声级又称为能量a计权声级,它等效于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内与不稳定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稳定噪声的a声级,其符号表示为leq;公式如下:laeq=10lg1/(t2-t1)t2t1100.1lpa(t)dt (db)(1)对于功能区噪声水平的计算主要是用等效连续a声级来计算,从而得出它的噪声等级水平(因为校园中的每一个声源都是不稳定的)。为了监测简便,我们采用测量是在同样的采样时间间隔下,测试得到一系列的a声级数据的序列,则测量时段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简化成如下:laeq=10lg(1/n)i=1n(100.1lai) (db)(2)对交通干线噪声的评价主要是反映噪声的起伏程度,为此我们采用累计百分数声级(用噪声出现的累计概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laeql50+(l10-l90)2/60 (db)其中,l90 相当于本底噪声级,l10 相当于峰值噪声级,l50相当于中值噪声级。(3)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1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环境噪声最高限值应执行55db(区域2中环境噪声范围),对于交通干线4a类功能区昼间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应执行为70db(区域2中的交通噪声范围)对于运动场(篮球场、足球场),公路等公共场所的噪声评价,要用l50、l10、l90作为分析依据,所以要对运动场的等效连续a声级(laeq)对比。.2、数据评价噪声水平分布描述:四组区域2监测结果汇总:测点监测时段结果表达/db监测时段结果表达/db平均噪声级/db数据表达方法a13:4014:0061.214:0014:2061.256.6连续等效a声级b10:1510:2558.813:0013:1044.651.7连续等效a声级c11:0011:2057.212:0012:1568.763.0连续等效a声级d14:3514:4554.917:2017:3060.657.8连续等效a声级e15:2515:4063.816:0016:2053.858.8连续等效a声级f13:4013:5069.014:4014:5059.064.0连续等效a声级g12:0012:2064.016:4016:5557.060.0累计百分声级h10:0510:2060.410:4010:5053.757.1连续等效a声级i9:309:5055.217:2017:4060.057.6连续等效a声级j9:009:3053.815:2515:4055.954.9连续等效a声级k15:0015:3051.816:2516:4057.254.5连续等效a声级l14:3014:5050.016:2516:4051.650.8累计百分声级m13:5014:1057.217:0017:2070.063.6连续等效a声级n13:2013:4055.617:2517:4579.867.7连续等效a声级o14:2014:3056.017:5518:1575.065.5连续等效a声级p16:0016:2046.046.0连续等效a声级 噪声水平分布描述: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73,我们用473个约4040cm等大的正方格覆盖住被普查的区域2,再按照声环境可能的不同分布将区域2划分成15个子区域,且在每个网格的中心各设一个测点,所选测点均为户外条件。我们用这15个测点分别代表共15个分区域的噪声平均水平。七、实验结果与分析:a点:13:4013:50为下午第一大节课课前,人流量大,噪声来源为脚步声、交谈声等,这个时段的监测结果是a点每日噪声峰值,对图书馆产生较大影响,这时的声压级为61.2db已经超过标准限值。14:0514:15为上课时间,学生多已到达课室,这时候道路上很少有人,噪声达谷值,为51.9db。a点的平均声级为:(61.2+51.9)/2=56.55db55db。由此可得,图书馆后小桥与图书馆西侧之间的路段环境噪声超过规定标准。b点:图书馆正门是学生上学的必经之路,这里分流了大量的人流,噪声来源为脚步声、车声还有交谈声,10:1510:25为下午学生上学时间,环境噪声值处于峰值状态,此时对图书馆的影响最大,这时的声压级为58.8db已经不合标准。13:0013:10 为中午休息时间,这时候道路上很少有人,达到最安静的状态。a点的平均a声级为:(58.8+44.6)/2=51.7db 55db。可知,c点的环境噪声已超过标准限值。但图书馆建筑物本身具有隔声效果,12:0312:13的时段我们在图书馆一楼自修室内测得的10分钟等效连续a声级为53.8db 45(=55-10db)。说明图书馆内噪声水平也已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d点:测点在行政东楼北侧校道旁。上下课人流量较大,为重点监测对象。反应该区域噪声对行政楼声环境质量的影响。选择测试的时间段为14:35-14:45,17:20-17:30,第一个时间段是下午第一大节课几乎无人流的时候,第二个时间段是下午下课人流最多的时候。14:35-14:45时段的laeq为54.9db 55db,已超过标准限值。e点:地处理科楼区域下课去往文科楼区域的人流最大的路段,是许多学生下课的必经之路,这里分流了大量人流,15:25-15:40为下午第一大节下课时间,环境噪声出于峰值状态,对行政楼产生一定的噪声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0分钟连续等效a声级为63.8db,已经超过标准限值。16:00-16:20 为下午第二大节上课时间,噪声源主要是偶尔经过的路人。环境噪声出于谷值状态。实验测得10分钟连续等效a声级为53.8db,已经超过标准限值。e点的平均声级为:(63.8+53.8)/2 =58.8db 55db。可知,e点的环境噪声已超过标准限值。f点:位于文科楼区域主要校道,其监测结果反应该区域人流噪声对文科教学楼声环境的影响。13:4013:50是下午第三大节课前,此时上课人流量大,环境噪声出于峰值。检测结果laeq为64db55db。14:4014:50是第四大节课中,此时较为安静。但实验结果显示laeq为57db55db。人流量大是一原因,另一方面是文科楼多女生,脚上所穿的高跟鞋发出的当当响的声音也是噪声源之一。测量当天下午的风速较大,但未超过5m/s,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在测量过程中,女生经过时所测得的数据要比男生经过是说话所测得的数据大,两次结果都超过标准限值。说明该区域的环境噪声值水平较高,对文科楼区域的环境质量影响较大。g点:位于文俊东与文俊西楼北面靠近中环路的路口。属交通干线的边界,监测对象为中环路交通噪声的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来源主要为中环路上的过往机动车的噪声。上午、下午两个时段经过的公交车数量基本上一样,不同的是上午时段经过的小轿车比较多。噪声来源主要为中环路上的过往机动车噪声和上下课时人流量大所发出的噪声。上午下午两个时段经过的公交车数量基本上一样,不同的是上午时段经过的小轿车比较多。在人流量方面也有较大差异。12:0012:20 时段的laeq为69db。符合标准。16:4016:55时段的laeq为59db。g点代表的这个区域应执行属于4a类标准,其噪声限值为70db。平均噪声级分别为(69+59)=64db 55db,超过标准。i点:9:309:50的时段同学们正在上课,整个区域相对安静,但是由于但是由于社科东楼架空层有人在练习空手道,旁边还有清洁阿姨在扫地,所以导致最后测得的等效连续a声级为55.2db。17:2017:40的时段测点附近出现放学人流。此时段为放学时间,人流量增多,但是由于文科楼的人流被另外2条校道分流,所以测点附近人流量并不是非常大,所以相应的测得的等效连续a声级增大也不多,为 60.0db。i点日平均噪声级为(55.2 + 60.0)/2 = 57.6db 55db。说明次区域范围内的噪声水平已超过1类环境功能区标准。j点:j点地处演艺中心广场。提出初步方案时认为上下课人流以及体育课噪声有可能对j点产生影响。9:009:30为上午第一大节课时间,此时演艺中心广场这里较为安静,环境噪声出于谷值状态。实验知此时的10分钟连续等效声级为55.9db,已经超过标准限值。15:2515:40为下午第一大节课下课时间,此时环境噪声处于峰值状态。噪声源来源于下课人流、体育课以及中环路来往车辆。实验监测得此时j点10分钟等效连续a声级为53.8db。已经超过标准限值。j点的平均声级为:(55.9+53.8)/2 = 54.9db,符合标准规定范围。k点:15:00-15:30的时段车流及人流量少。校道上时有车辆经过,大约1分钟一辆的频率,时速在30km/h左右;因为亚运的关系有直升飞机时常飞过这片地带;外环路上也时有车辆经过,人耳可以清楚听见汽车驶过声音;时有林中鸟叫虫鸣,laeq=51.855db。超过一类标准。k点一天的平均声级为(51.8+57.2)/2= 54.5db。符合1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l点:对于14:3014:50的时段,我们共测得了200个数据。其中,l10=56.8db; l50=47.1db;l90=43.5db代入公式得laeq1=47.1+(56.8-43.5) 2/60=50.0db;对于16:25-16:40的时段,l10=55.1db;l50=50.5db;l90=46.9db。代入公式得laeq2=50.5+(55.1-46.9) 2/ 60=51.6db。对比leq1、leq2结果只相差1.6db,经当天测量情况来看,可能是由于l点位于外环路旁边,而在14:30-14:50期间经过的车辆也不少,在16:25-16:40时间段还不是老师下班的高峰期,因此噪声的a声级相差不大.而l点的平均声级=(50+51.6)/2=50.8db55db。已超过1类声环境标准。n点:由于监测当天足球场内部有亚运歌舞排练,足球场不对外开放,无法进入足球场内部进行噪声监测。故在足球场边做了噪声监测。测得在13:25-13:40的时段,leq3=55.6db在17:25-17:45的时段,leq4=79.8db。对比n点两个时间段的连续稳定噪声的a声级,在17:25-17:45时间段的a声级特别大,原因是n点在17:25-17:45时间段在测量当天有几个舞蹈团在足球场排练,当时受到排练的音乐影响,造成a声级突然间增大很多。n点的平均噪声级为(55.6+79.8)/2 =67.7db 55db。已超过1类功能区标准限值。 o点:实验测得:14:20-14:30的时段laeq3=56.0db,17:55-18:15的时段laeq4=75.0db。对比o点两个时间段的连续稳定噪声的a声级都相对较大,而且在在17:55-18:15时间段的a声级特别大,原因是o点属于篮球场与足球场的中间公路上,而且在17:55-18:15时间段在测量那天有几个舞蹈团在足球场排练,当时受到排练的音乐影响,造成a声级比一般放学时都大,超过了标准限值。但o点的平均声级=(56.0+75.0)/2=65.5 55db。已超过1类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