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7 先生读书笔记 先生一书,前前后后一共介绍了 10 位在不同时代的先生。俗话说: 国家不兴诗人兴。 于是在一个个风雨动荡的时代里,先生们如星辰一样冉冉而升,用他们那神一样的光芒照亮了当时的黑暗,也在不知不觉中为华夏指出未来的方向,影响着一代代的学子。本文是本站小编精心收集的先生读书笔记,仅供参考! 先生读书笔记 曾经斗胆自诩为知识分子,如今仔细斟酌,是愧对这个称呼的,因为知识分子又曰 读书人 ,既然是 读书人 自然要读书,细细回想,参加工作的十数年来除了教科书也没有读过几本象样的书。 学校 的读书任务正是对我的鞭策,接到作业后,我徜徉于小县城的大小书店,鲜有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 (除了各种教辅外 )。在苦苦的找寻后,终于在书堆的背角处发现了一本装帧古朴的书 先生。掂在手里,给人以厚重的感觉,最吸引我的是微微泛黄的封面上一串闪耀着人文光辉的名字 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 用了十来天的工夫读完了这本书,感想很多,但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思之再三,就从 先生 的含义开始吧。 先生 一词,我们现代人一般认为是对男人的称呼 ;早年是对教育者 (即老师 )的 称呼 ;在乡村有人也将大夫称为2 / 17 先生 。其实在古代汉语中,还另有它意。 先生 本是出生在前的意思。出生最前的,就是头生。诗 大雅 生民有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说的是周的始祖后稷在其母姜嫄腹中足月 (诞,发语词,无义 ),头生很是顺利,就如羊羔出生那样顺利 (达,指小羊羔。据说,羊是裹在胞衣中出生的,特别顺利 )。出生在前者,自然年岁较长,经历较多,知识较广,所以 先生 就用来指年长又有知识的人了,也是能够成为后生晚辈老师的人。本书中的 先生 二字应是保持这层基本含义,主要从十位民国先贤在教育方面的建树成就来展 开叙述。 民国在我的心目中的影像是模糊,记忆里只有动荡,在民国历史的舞台上,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生旦净末丑轮番出演,国弱民贫。俗话说: 国家不兴诗人兴。 于是在一个个风雨动荡的时代里,先生们如星辰一样冉冉而升,用他们那宛如灯塔的光芒照亮了当时的黑暗,也在不知不觉中为华夏指出未来的方向,影响着一代代的学子。 蔡元培 北大 永远的校长 。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他延揽人才,奠定了中国大学的根基。他是思想和行动合一的学者,是一位希冀在中国培养出一大批学者的校长,是一位反对政治运动的学者,一位在担任北大校长时令 这所昔日声名狼藉的大学在一年之后就焕发出光彩的人。 他谦虚好学,虽平易近人,但不屈服政治压力,不喜欢3 / 17 同流合污。每当蔡元培的改革理想陷于激越的政坛纷争,无法力保高洁时,他都会选择辞职,退出江湖游学欧洲。他执掌北大十年,曾八次递交辞呈。就是因为不愿屈服政治压力,有自己的为人处世的底线。 胡适 著名画家和作家陈丹青这样描述: 一个人你不能随便抬,也不能随便抹掉的。你一旦抹掉达半个世纪之长,你还要再来恢复他,人已经换了两三代了。大家还有没有兴趣读他,等他著作回来的时候他的语境失去了。而这些人在民国的影响,远远大于 今天一个阅读界的影响。他真的是一个全社会的影响,他几乎改变了整个中国当时的文化。 陈丹青口中的 他 便是胡适。 胡适所倡导的一系列文化和思想的主张,历经尽一百年的风雨的冲刷,毁誉荣辱,至今依然拥有鲜活的指标意义。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在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上发表,他将此中要议简练地概括为四句话: 要有话说,方才说话 ;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 ;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 ;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胡适的温和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叛逆异端是一种存在方式,温和包容更是一种存在方式, 而且,这样的力量往往是强大的。即便消失了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当有一天回归,在现代人民心中也留下一个明亮光辉的形象。 马相伯 日月光华,旦复旦夕 。这位出生于天主4 / 17 教世家的孩子 12 岁就到上海教会学校求学,他精通多国语言文字,年纪轻轻已经掌管了教会学校。虽曾是李鸿章的幕僚,但一百年爱国精神从未改变过,他,就是上海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先生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经历了人生许多的变故之后,他总是为教育倾尽其所有,物质也好,精神也罢。十分难得。天父赐给他超凡的寿命,似乎就是要他遍尝人世离乱。在他百岁之时,远在异乡的他 听闻打击日军的捷报后在兴奋中离世,至死不知身是客。 张伯苓 这是南开的校史上会永远铭刻的一个名字。从 1904年南开中学创立之时起,张伯苓的人生便于 南开 紧紧牵系在了一起。他是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西南联合大学创办人之一。他也是西方戏剧以及奥运会在东方的最早倡导者,被誉为 中国奥运第一人。 他更是曹禺、老舍、梅贻琦和周恩来等名人名家的恩师。 梅贻琦 作为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平素的和蔼和 我从众 和关键时期的 果断 形成鲜明的对比。沉默寡言却时时警醒,对于民主的执着追求,对于恪守学术的底线等等,都深具 大家风范。 竺可桢 这位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 一代宗师 担任过 13 年浙江大学的校长。他倡导的 求是 精神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的处世原则为许多现代学校仍在效仿的。 5 / 17 晏阳初 这位平民教育的大家,在乡村改变了几代人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至今仍有他的 足迹 。 陶行知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这,就是陶行知的观点。 22 岁时,他便认为健康和稳定的共和国必须具备两大要素:真领袖和能识别真领袖的国民。他甚至认为第二个要素远比第一个要素重要,得到具有识别能力的国民,教育,就是唯一的途径。 他是民国时期把美在教育中的角色提到一个高度的教育家。他认为中国人生活中的道德程度过低,和它的日用人文太缺少美感有关。美的良知一旦焕发出来,比之道德自觉与发现功效是强的太多了,美就是一步到位的道德。因此,在他的育才学校,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有兴趣的科目。陶行知非常并强调音乐科目的重要性。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他们吃的是两顿稀饭和一顿干饭,却有钢琴可以弹,有小提琴可以拉,有各种剧目可以演。他邀请贺绿汀和戴爱莲来担任孩子们的音乐老师。他希望人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梁漱溟 这位被誉为 中国最 后一位儒家 的国学大师通晓佛理,却是一位特立独行者。他通过乡村建设工作,重新建立中国新秩序。他曾是毛泽东主席的诤友,他丝毫不掩饰他对毛泽东的欣赏,但也因他希望总以第三方的立场看待两党之间的斗争而引发了毛主席对其的不满,以至后来两6 / 17 人的友谊无法得以延续。 陈寅恪 这位一生只用文言文著述的 教授的教授 谨守着人 独立的精神 和 自由的意志 ,即便双目失明之后仍不改初衷。 打开此书,心灵倍受洗礼,合上此书,心绪再难平复。先生们的光辉形象仍浮于眼前。 从书中我看到了先生们兼容并包的大气。蔡元培 1917年 1 月 4 日到北 大就职,上任之初,就想要吸引一批跟自己想法一样的人才,或者接近真正有学问的人 不在乎你的资历,不在乎你的年龄,这一点是革命性的。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陈独秀正在上海办新青年杂志,他看不上名声糟糕的北大,不愿接受这个邀请,蔡校长打听到陈独秀的住处后,几乎天天登门拜访。陈独秀终于被感动,带着新青年杂志迁入北大,这也标志着发端于上海的新文化运动的战斗营垒从上海迁来北大。 他以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为指导,聘请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马叙伦、朱家骅、李四光等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正如后来担任北大 校长的蒋梦麟说: 蔡元培时代的北大,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 这样一支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一扫北京大学的陈腐之气,使之成为鲁迅先生所说的 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 。 7 / 17 从书中我看到了先生们对教育倾尽全力的气魄。 1904 年10 月 16 日,张伯苓在当时的学部侍郎严修和 天津商业八大家 之一的王奎章的资助下,创建了 天津私立中学堂 ,从那一天起,直到他生命的终点,张伯苓所思所虑、所为所愿,再也没有过南开,没有离开过中国现代教育事业。1919 年,南开大学成立 ;1923 年,南开女子中学开始招生 ;1928 年创立南开实验小学。 1937 年以前,南开已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但灾难在 1937 年 7 月 29日降临,日军调集大批飞机对南开大学展开猛烈轰炸,将南开大学夷为平地,南开大学也成为中国第一所在抗日战争中罹难的高等学府。张伯苓却说: 南开已被日军烧掉了,我几十年的努力都完了。但是只要国家有办法,能打下去,我头一个举手赞成 打完了仗,再办一个南开 ! 从书中我看到了先生们对学生的拳拳爱心。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国家外忧内患,学校也经常被卷入政治的风浪。时任清华校长的梅贻琦不鼓励学生在学习阶段参与 政治,但他仍然给予师生发表言论的权利,且全力保护参与学潮的学生。 1936 年 2 月, 一二 九 运动余波未了,军警把军车开进清华抓人。那一夜,全校熄灯,宪警摸黑走遍各个宿舍,却发现几乎人去校空,只好在天亮前胡乱抓了 20 多位学生。原来,是梅贻琦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交给宪警一份去年的8 / 17 名单。 五四运动中,三十几个学生被捕,蔡元培立即行动营救学生。他请政坛元老孙宝琦出面,在孙家客厅从 9 点坐到 12点,直到孙答应为止。当教育部下令要求将为首滋事学生开除时,他又联合其他大学校长,提出 愿以一人抵罪 ,当场成立校长团,向当局 请愿营救被捕学生,终获成功。 从书中我看到了先生们对学问的求是精神。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每天写日记,从 1913 年夏进哈佛大学一直记到1974 年 2 月 6 日,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两天。当天的完成了一个气象学家的最后职责: 雨起,阴转多云。东风 1 2 级,最高 1 ,最低 7 。 从书中我看到了先生们对追求平等与博爱的精神。 1918年,耶鲁大学毕业的晏阳初远涉重洋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法国,为 20 多称做 苦力 的华工当起了 苦力的翻译 。 1920 年回国,凭借期资历本可以升官发财,但他的志向却是: 有生之年献身为最贫苦 的文盲服务,不为文人学士效力。 他携带家眷来到河北定县创办 人类社会实验室 ,专心研究平民教育。本是洋气十足的博士,却整日身穿土褂头扣毡帽,骑着毛驴,走街串巷。他和同事们开办农民学校,教村民识字遣词,学科学,农业技术改良,创办农民报,建立广播电台,开展农民戏剧,上演诗歌民谣等。据说,那时9 / 17 定县的村民也有史以来第一次自称 有教育的人 、 读书识字的人 。此后的 70 多年,晏阳初几乎仅做了一件事:为中国和世界的劳苦大众服务,发展平民教育。 教育,国之命脉,而先生又为教育之魂魄。 作为千万教师中的一员,我辈当如何 ,应当深思。 读先生之风有感 _1200 字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小时候的我,肤浅地认为 先生 只是对男人的称呼。直到今天,读完这先生一书我才明白 先生 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是一种修养与正气。读完它,我对先生肃然起敬。 先生一书,前前后后一共介绍了 10 位在不同时代的先生。俗话说: 国家不兴诗人兴。 于是在一个个风雨动荡的时代里,先生们如星辰一样冉冉而升,用他们那神一样的光芒照亮了当时的黑暗,也在不知不觉中为华夏指出未来的方向,影响着一代代的学子。然而,在这十位宛如灯塔的伟大的先生中,我最敬佩 的还是他 马相伯。 这是一个伟大令人敬佩的名字。 马相伯,复旦大学、震旦大学的创始人,一个精通八国语言的政治能手,一个忍着百姓的骂名 卖国之贼 千苦罪人 但依旧面不改色的传播文化,发展教育事业,在精神上的汉子。可他却将自己说为狗,他说: 我是一只狗,只10 / 17 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是没有把中国叫醒。 由此,我除了感到马相伯先生的遗憾,除了对先生表示深深的敬意,更多的是对他作为一个爱国老人的感动和作为一个西方文化推崇者没能得到民众理解而惋惜。 没错,在千百年国无宁日,民不聊生前的时代里,中国似一头倔强的肥牛,步入岐 途却不知掉头 ;而今天,中国又似一条蛟龙,上天以神舟,下水以航母。中国醒了 !中国在先生的呼唤呐喊中醒了 ! 中国,正以如飞的健步追赶世界,超越世界 !1886 年的 欧美之强盛,我国之厚弱 的现象已不存在了,而却以 中国风 影响了世界,让中国同胞为之骄傲,可在这辉煌的背后,又是这些先生用心血所换来的,我们,现代的青少年,还能因为花花草草的小事荒废学业吗 ? 前些日子,一位朋友还因为如山的作业而唧唧歪歪,还与她的老妈闹别扭至离家出走。对此,我只能表示无奈。读书从最小的角度来讲是为父母而学,而从大的角度来讲是为自己而学, 然而最大的角度就是为国而学。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就有这样几句话: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几句话经常出现在一些爱国电影中,例如甲午大海战。11 / 17 我反反复复回读梁启超先生的话,似乎感受到那时甲午大战争到最后的绝望。我更加坚定了:少年是国家的支柱,国家需要我们少年的努力 !先生是我们少年的榜样,而我们是先生精神的传递者 ! 末了,合上封面微微泛黄的先生 。恍惚记得某位文人的话:中国像个年轻的追梦者,追着千千万万、大大小小的中国梦。他曾经为苦而哭了,但他不怕,他变得坚持 ;他曾经跌了,他也不怕,他变得顽强 ;他遇到了坎坷,他也不怕,他学会跳越 ;他看到了追梦路途的遥远,他也不怕,他在前进 中国什么也不怕,正在为梦千千万万遍地追。我茫然了,中国在追梦,与祖国心系一起的少年 我们又该做什么 ?我抬头望天,蓦地,蔚蓝的天空显现了几位先生的背影,他们个个瘦弱,但都很坚硬,霎那,我笑了,我明白了,少年该做的。 先生们的背影离开了,只留下一卷隽永,耐人寻味。在这茫茫的天空中 ,在他们的身后,回荡着范仲淹先生的长叹: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先生读书笔记 什么是先生 ?如今字典里说:对有一定地位、学识,资格的人可以称为先生。但古汉语 先生 一词是对有学问者的尊称,而并非所有人都可称为先生。 古者称师曰先生 ,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配称作先生。师者,须传道授业解惑,为师者必须智如泉源,行为12 / 17 表仪。否则,教师就只能沦为贩卖知识的嘴上饭碗。如此看来, 先生 这两个字,本身是有着厚重意义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代表自己的修为和一种精神的建立,还包涵别人的一份尊 敬景仰。千年前,范仲淹也曾浩叹: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在民国初期,由于社会的动荡,涌现出许多心系国家的 先生 。这些当年的学者、政要、作家、名士,纵有诸多称呼,终不及 先生 二字来得亲近且大气。他们或温文尔雅、或慷慨激昂,但都深谙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之理。时代已过、身影犹存。先生们的形象和思想仍在影响着现代中国人。可以说,这一百多年来,国民意志之接力及文化薪火相传,全赖 先生 支撑。 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他们开风气之先,不坠青云之志。他们的人格风骨、思想情怀、学术风范,莫不是时代的榜样。在波澜壮阔的民国文化、烽火连天的抗战守拙和大江大海的南渡北归中,他们宛如一座座顽强的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 ! 最近,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先生一书,以早前十集大型纪录片先生为基础,结合新周刊的 先生 专题文章,以上述十位先生的个性经历为经,中国社会变革为纬,将其传奇般的命运经历、性格才情、学术作为,以及他13 / 17 们的善良、无奈、焦虑和欢喜,在点点滴滴中渐次呈现,充分反映了先生们贴近群伦又卓尔不群的独特全貌,让读者走近他们,走进那个时代,从而了解我 们这个民族的风骨,了解这个民族文化的传承。 那时的先生们,普遍学贯中西,但更想回归祖国致用 ;热心时政,更愿意为国家担当。他们生于乱世,颠沛流离于战火,却不求苟全性命、不求闻达,一心以弱身抵御强世。 那时的先生们,不擅争评职称,却更擅长个性教学 ;有知识,也更有情趣 ;有性格,也更讲人格和品格 ;教学相长,倾力爱护学生 ;不独守三尺讲台,更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展示大国民风范。 那时的先生们,既清贫又富有,不仅有激情,还有理性 ;他们不断张扬民主、科学,并努力推动国家的进步,为后辈的成长和民族的兴盛赢得时间和空间。 或许胡 适的儒雅理性会惹来激进主义一派责骂,梅贻琦办校的脚踏实地从小做起又可能招人小瞧,晏阳初、陶行知和梁漱溟等的俯身乡村致力平民教育更可能会让当今的名校教授们不屑一顾 却仍然不能影响先生们的个性分明、风骨卓然,不管是早早去世的、留在大陆或去了台湾的,每个人都足以辉映后世。 纵观百年国史已有镜鉴:教育盛,虽战乱纷争仍人才辈出 ;教育衰,纵四海平定歌舞升平也社会浮躁。教育为国之14 / 17 命脉,而先生又为教育之魂魄。从这一点来看,先生更像一面镜子。正如先生纪录片的制作人邓康延说的那样,通过这种方式还原了先生们当时的经历和 思想,希望以古烁今,给现代人带来一徐清澈古韵之风 但为现今中国教育,立镜一面,呼喊十声。 先生读书笔记 我这学期讲的八年级历史中国近代史,就研读了一下民国时的教育, 先生 不仅仅是一个称谓,代表着一种修为和正气,不是每个人都配称为先生。历史中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和陈寅恪这十位民国时期的教育大家,对于我曾经是一个个如此陌生的名字。而观看了先生之后,这一个个名字都在我的记忆中闪闪发光。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每一个人都承载着历史给予他们的恩 泽和考验。而印象最深的还是不被之前认可的胡适。 胡 适 书的开头这样说道:对许多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胡适,是他们高中语文试卷里的选项题:狂人日记的作者是谁 ?A. 鲁迅 ;B. 胡适。选择 胡适 就没了两分。著名画家、作家陈丹青这样描述:一个人你不能随便抬,也不能随便抹掉的。你一旦抹掉达半个世纪之长,你还要再来恢复他,人已经换了两三代了。大家还有没有兴趣读他,等他著作回来的时候他的语境失去了。而这些人在民国的影响,远远大于今天一个阅读界的影响。他真的是一个全社会15 / 17 的影响,他几乎改变了整个中国当时的文化。 陈丹 青口中的 他 便是胡适。 胡适所倡导的一系列文化和思想的主张,历经尽一百年的风雨的冲刷,毁誉荣辱,至今依然拥有鲜活的指标意义。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在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上发表,他将此中要议简练地概括为四句话: 要有话说,方才说话 ;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 ;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 ;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胡适的温和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叛逆异端是一种存在方式,温和包容更是一种存在方式,而且,这样的力量往往是强大的。即便消失了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当有一天回归,在现代人民心中也 留下一个明亮光辉的形象。其他 大家 也在中国的教育教学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TR 63491:2025 EN Live working – Guidance for end users for the selection of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gainst the hazards of an electric arc
- 2025至2030中国白酒零售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男女风衣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与投融资战略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电泳漆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电子产品的卷对卷印刷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生态纺织纤维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瓷砖黏贴剂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现场护理CT成像系统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 智能组网培训课件图片
- 创新驱动教育建筑电气设备升级的必由之路
- 跨国公司研发管理
- 民宿义工劳务合同协议
- 银行保密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铁路货装值班员(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与护理
- 中心静脉压的试题及答案
- 破碎安全培训
- 2025年国家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激励机制及上报流程
- 北师大版4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试卷(5套)
- T-CEEMA 0203-2024 风力发电机组状态检修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