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与书法.ppt_第1页
汉字的演变与书法.ppt_第2页
汉字的演变与书法.ppt_第3页
汉字的演变与书法.ppt_第4页
汉字的演变与书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 汉 字 汉字的演变与书法 一 汉字的演变至今已经历了六千多年。 二 字体的演变过程大略如下: 甲骨文 (商) 金文 (周) 小篆 (秦) 隶书 (汉) 草书 楷书 行书 (汉末)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刻有大量类似文字的符 号,表明人类记事方式的进步。我们现在 所能见到的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是 陶片上的刻画符号,称“陶文”。图为半 坡、马家窑、姜寨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 的陶文。于省吾先生考证:“五作,七 作,十作|,二十作|,示作,矛作 等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 一些简单文字。” 大汶口陶尊符号 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遗 址中发现了刻有陶文的陶器,这些陶文与 古文字已有相似之处。图为一个合体图画 会意字,“炅”(热),太阳在云气之上 ,云气之下有五峰 耸立(一说海水)。 可以看出,文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由图画 符号演进而来,后由史官或巫进行加工整 理而成的表意文字。 殷墟甲骨文 祭祀狩猎涂硃牛骨刻辞 商 毛公鼎(拓片)西周 石鼓文局部 大盂鼎局部 孟鼎铭文 (西周) 王孙遗者钟(楚) 帛书(摹本)楚 泰山石刻释文:臣斯臣去疾御史大臣 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 死请 泰山刻石在山东泰安岱庙。现仅存九 字。其书法是标准小篆书体。 弘一法师篆书横幅局部 现代 齐白石 篆书诗轴 齐白石(1863-1957)原名纯芝,后 更为璜,字渭清,号濒生,白石老人等 。湖南湘潭人。少为牧童,木匠,得王 湘绮老人提携,勤奋刻苦攻研诗文,书 画、篆刻,终成一代大家。书临米芾, 功力颇深,治印别成流派,从者无数。 其篆书汲取周、秦、西汉精华,得力于 三公山碑,雄放恣肆,有“润含春 雨,乾冽秋风”之境。篆书诗轴给 人以凝重刚健,老辣生动的美感。 礼器碑(左) 封龙山(右) 汉乙瑛碑 汉曹全碑 西晋陆机平复贴(左)唐怀素自叙贴(右) 怀素自叙贴(局部) 祝枝山 草书卷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 、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 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 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 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 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仲尼梦奠帖 仲尼梦奠帖是中华第一楷书,中华十大传世名帖 之一。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欧阳询(557-641), 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 弘文馆学士。书法为“初唐四家“之一。 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 。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麻纸本,行书 纵282厘米 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 等,共二百三十四字。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 “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 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 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州寒食帖系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苏轼手迹。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 行书的代表作。原属圆明园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 物院。 北宋.米芾 蜀素帖 米芾 蜀素帖, 亦称拟古 诗帖,被 后人誉为中 华第一美帖 。墨迹绢本 ,行书。纵 29.7厘米, 横284.3厘米 ;书于宋哲 宗元祐三年 (1088), 草书千字文是宋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