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三章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第三节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 第四节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第五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第六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七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八节 公司内贸易理论 第九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学习重点: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里昂惕夫之谜、产业内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 传统贸易理论 传统贸易理论向新贸易 理论过渡 新贸易理论及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2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三个发展阶 段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实践中有关国际贸易规律的 总结,目的是对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做出解释和预测 。根据鼓励或限制进出口贸易的主张,有自由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与 保护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之分。自由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大致经历三个 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以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为代表的贸易分 工理论的创立阶段,此时期出现的理论,遵循古典经济学 的系列假设,称为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阶段:从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提出到二战,此时期出现的 理论,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分析框架,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 ,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最重要的奠基阶段 第三阶段:二战后,为解释产业内贸易等贸易新现象而产生 了各种贸易分工理论,但尚未形成一个一般理论。此时期 的贸易理论以克鲁格曼提出的“新贸易理论”为具代表性 3 在西方经济学关于国际贸易分工的理论中 ,影响最大的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它一 直是西方国际经济学中的经典理论,也是研究 国际贸易理论的起点,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 论是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上发展而来的 ,因此,要研究比较优势理论,必须先学习亚 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从 古典贸易理论从生产成本角度生产成本角度对国际贸易发对国际贸易发 生的原因与影响进行解释,认为生的原因与影响进行解释,认为劳动劳动是是唯一的生唯一的生 产要素产要素,生产成本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因而,生产成本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因而,劳劳 动生产率动生产率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决定因素。包括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决定因素。包括 绝对成本绝对成本/ /优势理论与比较成本优势理论与比较成本/ /优势理论优势理论。 4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1.理论的产生背景 2.理论的主要内容 3.理论的数学证明 4.理论的简单评价 重点:理论主要内容 5 一、绝对成本理论/绝对优势理论 产生 背景 1818世纪中叶,英国逐步完成工场手工业向机世纪中叶,英国逐步完成工场手工业向机 器大生产工业的过渡,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迅速发器大生产工业的过渡,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迅速发 展资本主义,但是,面临两个制度性阻碍因素:展资本主义,但是,面临两个制度性阻碍因素: 一是存在于英国乡间的行业公会制度一是存在于英国乡间的行业公会制度( (农产品的农产品的 生产数量和价格是固定的生产数量和价格是固定的) ),一是当时盛行的,一是当时盛行的重重 商主义商主义( (金银珠宝是一国的唯一财富,禁止进口金银珠宝是一国的唯一财富,禁止进口) ) 。新兴资产阶级难以从国内获得低价的原材料,。新兴资产阶级难以从国内获得低价的原材料, 也难以从国外进口廉价原材料,国内产品很难找也难以从国外进口廉价原材料,国内产品很难找 到国外市场。到国外市场。 17761776年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亚当 斯密斯密,发,发 表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 (简称简称国富论国富论) ) 一书。该书对重商主义进行猛烈抨击,并提出绝一书。该书对重商主义进行猛烈抨击,并提出绝 对优势理论,有力论证了自由贸易的合理性和可对优势理论,有力论证了自由贸易的合理性和可 行性,该书之后被誉为经济学的行性,该书之后被誉为经济学的“ “圣经圣经” ”。 6 亚当 亚当 斯密斯密(Adam Smith,17231790)(Adam Smith,17231790): 古典经济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倡导古典经济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倡导自由自由 贸易的先驱贸易的先驱,提出,提出“ “经济人(经济人(economic economic man)”man)”、 “ “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 ”、“ “大市场小政府大市场小政府” ”等等 重要思想。 用斯密的话来说,人的行重要思想。 用斯密的话来说,人的行 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 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每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每 个人个人“ “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 ”,但是又好象,但是又好象“ “被被 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 实现的目的,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 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 ”( 国富论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意思是:个人,第四卷第二章)意思是:个人 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 “看不见的看不见的 手手” ”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 到国家富裕的目的。但是如果自由竞争受到到国家富裕的目的。但是如果自由竞争受到 阻障,那只阻障,那只“ “无形的手无形的手” ”就不会把工作做得恰就不会把工作做得恰 到好处。因而斯密相信自由贸易,为坚决反到好处。因而斯密相信自由贸易,为坚决反 对高关税而申辩。事实上他坚决反对政府对对高关税而申辩。事实上他坚决反对政府对 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 亚当 斯密 经济思想 7 经济人的理性原则: 经济人的理性原则:在市场经在市场经 济体制中,济体制中,消费者消费者依据依据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 的原则做购买的决策,的原则做购买的决策,生产者生产者依据依据 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做销售决策。的原则做销售决策。 “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 ”的市场机制:的市场机制:市市 场就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场就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 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 率的方面配置。这时的市场就像一率的方面配置。这时的市场就像一 只只“ “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 ”,在,在价格机制、供价格机制、供 求机制和竞争机制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的相互作用下, 推动着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各自的推动着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各自的 决策。决策。 斯密思想简单解释 8 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熟练程度、有利于发明 创造) ,增加社会财富。(为什么进行分工) 一国应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外国 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相比较,以便决定是 自己生产还是从外国进口。分工的基础是各国生产成 本之间的绝对差别。 (依何标准进行分工) 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 的生产条件。绝对优势来源于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 可获性优势。有利的自然禀赋(natural endowment) 或后天的有利条件(acquired endowment)都可以使 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别国,因而在 该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导致绝 对成本差异的原因) 二、绝对成本理论/绝对优势理论 主要内容 9 在两国情形下,当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 产上更有效率或生产成本更低时,称之为有绝对优 势;相反,当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 上效率较低或生产成本较高时,被称为有绝对劣势 。斯密认为,一国之所以进口另一国的商品,是因 为:该国在该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而贸 易国在同种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一国之所以 向他国出口商品,是因为:该国在该种商品的生产 上具有绝对优势,而贸易国在同种商品的生产上具 有绝对劣势。(贸易发生的基础) 如果每个国家都生产自己绝对成本低或者具有绝对优 势的商品,然后相互交换,互利贸易就产生了。贸 易模式是两国各自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 的产品,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贸易模式 ) 10 表 英国和葡萄牙两国的生产成本差异 呢绒(1单位/年)酒(1单位/年) 英 国100人120人 葡萄牙110人80人 从表中可以看出: 生产同量的呢绒,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比英国高,处于绝对 劣势,英国处于绝对优势;而生产同量的酒,葡萄牙的生产成 本比英国低,处于绝对优势,英国处于绝对劣势。 英国和葡萄牙各有一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对方低,英国和 葡萄牙应根据自己的最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生产分工,进行专 业化生产,各自集中资源,专门生产成本比别国低的产品,然 后进行交换,双方都能得到贸易利益。 二、绝对成本理论/绝对优势理论 数学证明 11 贸易利益的表现: 1.提高了贸易双方的产 品产量 国际分工前,英葡两国 一年共生产2单位的酒 和2单位的呢绒,分工 后,英国专门生产呢绒 ,220人一年可生产2.2 单位的呢绒;葡萄牙专 门生产酒,190人一年 可生产2.375单位的酒 。呢绒和酒两种产品的 产量都比分工前提高了 。 呢绒酒 英国11 葡萄牙11 呢绒酒 英国220/100 =2.2 0 葡萄牙0190/80= 2.375 表 分工前两国的产量 表 分工后两国的产量 12 2.提高了贸易双方的消费水平和福利水平 假定英国用一半的呢绒和葡萄牙交换酒,交换比例为1:1 ,即英国用1.1单单位的呢绒换绒换 葡萄牙1.1单单位的酒。交换换 后,英国的呢绒绒和酒的消费费量分别为别为 1.1单单位,比分工前 均多出0.1单单位;葡萄牙的呢绒绒和酒的消费费量分别别是1.1 和1.275单单位,比分工前增加了0.1单单位和0.275单单位。 表 分工后两国的消费水平与福利水平 呢绒酒 英国 220/100=2.2-1.11.1 1(分工前消费量) +0.1(分工交换后增量) 1.11 (分工前消费量) +0.1(分工交换后增量) 葡萄牙1.11 (分工前消费量) +0.1(分工交换后增量) 190/80=2.375-1.11.275 1 (分工前消费量) +0.275(分工交换后增量) 13 3.节约了贸易双方的劳动时间 假定两国保持分工前的消费水平不变。 英国只需用100人生产的1单位呢绒与葡 萄牙交换自己需要的1单位的酒(英国自己生 产单位酒需120人),比自己生产节约了20 人的劳动; 葡萄牙只需用80人生产的1单位酒与英国 交换自己需要的1单位呢绒(葡萄牙自己生产 单位呢绒需110人),比自己生产节约了30 人的劳动。 因此,生产成本即劳动生产率绝对差别的 存在,是国际贸易分工产生的基础和原因 14 四、绝对成本理论/绝对优势理论 简单评 价 (一)积极意义 绝对优势理论为自由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做出 了积极贡献: 在历史上第一次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解释了 国际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 论证了贸易互利性的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认 为国际贸易只是对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这种 “ 双赢”理念仍然是当代各国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 分工与国际贸易的指导思想。 15 (二)理论局限性 绝对优势理论仅解释了国际贸易中的一小 部分贸易,即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参与国际分 工和国际贸易能够获利。但是,在现实世界中 ,有的国家可能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 对优势,而另一些国家可能没有任何一种产品 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但几乎所有产品都处于 绝对优势的发达国家和几乎所有产品都处于绝 对劣势的经济不发达国家之间仍有巨大的贸易 量发生,显然,斯密的理论不能解释这一事实 。 16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1.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背景 2.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3.比较优势理论的数学证明 4.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比较 重点:理论主要内容、两理论比较 17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背景 1815年,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谷物 法。该法令规定,必须在国内谷物价格上涨到限额以上时,才准 进口外国谷物,而且这个价格限额要不断地提高。谷物法限制 了英国对谷物的进口,使国内粮价和地租长期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 ,这一方面使得国内消费者因粮食开支增加而减少对工业品的支出 ,另一方面工业品成本因粮价上涨而提高,削弱了其国际竞争力。 同时,谷物法的实施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它 们的出口,而大大损害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于是,英国工 业资产阶级和地主贵族阶级围绕谷物法的存废展开了激烈的斗 争。 18 大卫李嘉图适时而应,在这场斗争中 站在工业资产阶级一边。他主张英国不仅 要从外国进口谷物,而且要大量进口,因 为英国在纺织品上所占的优势比在谷物生 产上所占的优势要大。李嘉图对谷物法提 出尖锐的批评,与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经 济学家马尔萨斯进行了激烈论战。这场辩 论持续多年,直到1846年英国政府才废 除了谷物法。 1817年,大卫李嘉图发表了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 他因此而成为当时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 ,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也为 工业资产阶级向封建地主阶级斗争提供了 有力的理论武器。 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 17721823) ,著名的英国 经济学家 19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按照绝对成本理论,英国生产呢绒与酒的成本都比 葡萄牙高,葡萄牙两种产品的成本都比英国低,英国没有 什么东西可以卖给葡萄牙,葡萄牙也不必向英国购买。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 对成本差异,各国并不一定要生产出成本绝对低的产品, 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着相对差异(即“比较成 本”差异),就可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并取得贸易利益。上述 情况下,两国仍可以进行分工与贸易,并从中获得好处。 呢绒 (1单位/年) 酒 (1单位/年) 英 国100人120人 葡萄牙 90人80人 20 什么是比较成本? 范家骧定义:首先,英国与葡萄牙的劳动成本进 行比较,呢绒为100/90=1.1,酒为120/80=1.5, 葡萄牙与英国的劳动成本进行比较,呢绒为 90/100=0.9,酒为80/1200.67,英国在两种产 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劣势,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生 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然后,从英国国内看,呢 绒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1.11,说明葡萄牙在酒生产 上成本相对低。 22 甲国生产A、B两种商品的成本分别是a1和b1, 乙国生产A、B两种商品的成本分别是a2和b2, 如果: 或 说明:甲国A商品生产成本高, 乙国A商品生产成本低 如果: 或 说明:甲国B商品生产成本高, 乙国B商品生产成本低 23 西方学者的定义:比较成本是两国同一种产品机会 成本的比较,机会成本比较低的国家在该产品上就 具有比较成本优势。 机会成本:对生产者而言,多生产1单位产品 所失去的生产其他产品的机会;对消费者而言,多 消费1单位产品所失去的购买其他产品的机会。 上例,英国多生产1单位酒的机会成本为1.2单 位的呢绒,多生产1单位呢绒的机会成本为0.83单 位的酒,两者的相对价格为1单位呢绒0.83单位 酒,1单位酒1.2单位呢绒;对葡萄牙而言,多生 产1单位酒的机会成本为0.9单位的呢绒,多生产1 单位呢绒的机会成本为1.125单位的酒,两种产品 的相对价格为1单位呢绒1.125单位酒,1单位酒 0.9单位呢绒。英国呢绒的机会成本比葡萄牙低 ,葡萄牙酒的机会成本比英国低。因此,英国与葡 萄牙分别在呢绒与酒两种产品上具有比较成本优势 。 24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观点:决定两国贸易 的基础是商品生产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而不是 生产这些商品的绝对劳动生产率,国家间的贸 易模式应是在按照“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 取其轻”的分工基础上进行,即,如果一个国家 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只要有 利的程度不同,则处于优势的国家应专门生产 比较优势最大的商品,而处于劣势的国家则应 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通过对外贸 易,双方都能获得比分工前更多的商品。国际 分工改善了两国福利,贸易利益来源于劳动生 产率的改进。 25 三、比较成本理论的数学证明 由于李嘉图的分析只涉及到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一种要素 ,所以有时被简称为221模型。 假设前提: (1)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 (2)商品可以自由贸易;生产要素即劳动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 但在两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 (3)商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 (4)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都是固定的。 (5)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6)不存在技术进步,没有规模收益。 (7)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 (8)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或是在所有的商品生产中劳动均占 有一定的比重;劳动是同质的,即只有一种类型的劳动。 在此假定前提下,李嘉图理论中的任何商品的价值或价格 仅取决于投入商品生产中的劳动量。 其他证明略 26 葡萄牙生产呢绒的成本是英国的90/100=90%,葡萄牙生 产酒的成本是英国的80/120=66.6%,葡萄牙无论是生产呢绒 还是生产酒,其生产成本都处于绝对优势,但相比较而言,葡 萄牙应“两优择其重”,放弃生产成本比英国优势较少的呢绒, 专门生产酒。 英国生产呢绒的成本是葡萄牙的100/90=1.1倍,而生产酒 的成本是葡萄牙的120/80=1.5倍,英国无论生产呢绒还是生产 酒,其生产成本均处于劣势,但相比较而言,英国应“两劣取 其轻”,放弃生产成本比葡萄牙劣势较多的酒,专门生产呢绒 。 这样,英国专门生产呢绒,葡萄牙专门生产酒,然后两国 开展国际贸易,进行交换,其结果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呢绒绒 (1单单位/年) 酒 (1单单位/年) 英 国100人120人 葡萄牙 90人80人 27 贸易的有利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产量 国际分工前,英葡两国一年共生产2单 位的酒和2单位的呢绒,分工后,英国专门 生产呢绒,220人一年可生产2.2单位的呢 绒;葡萄牙专门生产酒,170人一年可生产 2.125单位的酒。呢绒和酒两种产品的产量 都比分工前提高了。 呢绒绒 (单单位) 酒 (单单位) 英 国2.20 葡萄牙 02.125 28 2. 提高各自国内的消费水平 假定英国用一半的呢绒和葡萄牙交换酒,交换比例 为1:1。英国的呢绒绒和酒的消费费量分别为别为 1.1单单位,比分 工前均增加0.1单单位;葡萄牙的呢绒绒和酒的消费费量分别别 是1.1和1.025单单位,比分工前增加了0.1单单位和0.025单单 位。 3. 可节约贸易双方的社会劳动 假定两国保持分工前的消费水平不变。英国只需用 100人生产的1单位呢绒与葡萄牙交换自己需要的1单位 的酒,比自己生产节约了20人的劳动;葡萄牙只需用80 人生产的1单位酒与英国交换自己需要的1单位呢绒,比 自己生产节约了10人的劳动。 呢绒绒 (单单位) 酒 (单单位) 英 国1.11.1 葡萄牙 1.11.025 29 四、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的解读 与比较 斯密与李嘉图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完成 、以机器生产逐步替代手工生产为标志的第一次 产业革命的时代,英国顺利完成由农业国向工业 国的转型,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英国立足于世界经济强国的现实,使斯密与李嘉 图对自由贸易使贸易国双方均获益的结果深信不 疑,同时,劳动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独立与主导 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资本因此还没有取得对社会 经济生活的全面而绝对的统治地位。因此,二人 创立劳动价值论,并以该理论为基础来解释自由 贸易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人们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理论称为 古典贸易理论,故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又被称为古典贸易理论。 30 比较优势理论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后 者可以看作是前者的特例。 两种理论有着基本相同的假设前提。例如,这两 种理论都认为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都要进行国 际比较才能确定贸易模式,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劳动 生产率的国际差异(也可以理解为技术差异) 不同的是,绝对优势理论要求在国际范围内比较 某种商品的绝对成本,而比较优势理论比较的是某 种商品的相对成本;绝对优势理论认为贸易发生的 基础是两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各自具有绝对的成本 优势,比较优势理论则认为当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 上都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时,可以遵循优中选 优(或淘汰最差)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这样, 国际贸易可以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发生,李嘉图因而 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 31 练习题 填空题: 1.如果一个国家生产一种产品的平均成本低 于另外一个国家的,则表明该国拥有() 。 2.如果一个国家生产一种产品的比较成本低 于另外一个国家的,则表明该国拥有() 。 3.()理论无法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的贸易。 4.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创立的,绝对优势 理论是由()创立的。 32 综合题: 本国与外国使用劳动一种要素可生产出两种商品 食品和衣服,下表反映了本国与外国生产单位食 品和衣服的劳动投入量,这里假设有下表中的四种 情况,分别指出本国与外国在A、B、C、D四种情 况下的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情况A情况B情况C情况D 本国 外国本国外国本国外国本国外国 食品41414142 衣服12322221 33 1.情形A: 绝对优势:本国是衣服,外国是食品 比较优势:本国是衣服,外国是食品 2.情形B: 绝对优势:外国是衣服,外国是食品,本国无 比较优势:本国是衣服,外国是食品 3.情形C: 绝对优势:外国是食品,本国无 比较优势:本国是衣服,外国是食品 4.情形D: 绝对优势:外国是食品,外国是衣服,本国无 比较优势:均无 34 专 栏 片面强调“比较优势”策略的困境 东亚国家与“三明治”经济 35 第三节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Theory of Factor Endowment) 1.要素禀赋理论的产生 2.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 3.要素禀赋理论的简要评析 4.古典贸易理论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比较 重点:理论主要内容、两理论比较 36 一、要素禀赋理论的产 生 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国 与国之间商品生产的相对生产成本差异及由此而 来的相对价格差异,由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是单一生产要素理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 是各国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即劳动生产率的 差异,在李的理论中,成本差异是直接给定的外 生变量。 问题:如果一单位要素的生产效率到处都 一样,那么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在 产品生产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投入的情况下 ,贸易发生的基础是什么? 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发表了题为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 影响的著名论文,第一次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 (Factor Endowment Theory)/资源禀赋论的基 本论点。 伊菲赫克歇尔( Eli F Heckscher,1879- 1952),瑞典人 ,生于斯德哥尔 摩的一个犹太人 家庭。著名的经 济学家。 37 1924年,伯尔蒂尔俄林(Bertil Ohlin)在其博士毕业论文区际贸易和 国际贸易中,对其老师赫克歇尔的理 论作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 1931年,他 把自己的贸易理论体系进一步加以充实 、修改和提高后,以著作区际贸易和 国际贸易形式发表,使要素禀赋理论 得以成型。二人用多要素理论,代替李 嘉图的单一要素理论,从要素禀赋差异 角度探讨国际贸易的起因与影响,认为 要素禀赋差异导致的比较优势是国际贸 易发生的重要原因,贸易模式是一国应 该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 型商品,同时进口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 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俄林因其在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 资本运动理论方面所做的开拓性研究而 于1977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伯尔蒂尔俄林, 1899年4月出生 于瑞典,1979年 8月逝世。瑞典 著名经济学家。 38 后来的学者将赫克歇尔 与俄林的文字描述与逻辑推理 放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之下, 利用一般均衡分析,发展出一 个标准理论模型即HO模型 ,该模型被称为222模型(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 产要素),要素禀赋理论也随 之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之 后,HO模型被诺贝尔经济 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 (Paul A. Samuelson)进一步 完善,他推导出证明要素禀赋 理论十分精确的数学条件。 1915年5月15日生于美国 印第安纳州的加里 (Gary)城,是西方世界久 负盛名的经济学巨子 。 39 二、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 1.赫克歇尔、俄林在假定各国劳动生产率相同 的情况下,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各个国家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一是生 产各种商品时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 即各国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 2.几个基本概念: 2.12.1生产要素与要素价格生产要素与要素价格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生产是指生产 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 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是指土地、劳动力和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是指土地、劳动力和 资本这三个要素。也有人把技术知识、经济信资本这三个要素。也有人把技术知识、经济信 息也当作生产要素。息也当作生产要素。 要素价格要素价格(Factor Price)(Factor Price)则是指生产要素的则是指生产要素的 使用费用或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劳动力使用费用或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劳动力 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等。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等。 40 2.2要素禀赋与要素丰裕度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国 所拥有的可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各种生产 要素的总量,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也包 括“可获得性”资源(如技术和资本)。这是一 个绝对量的概念。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指在一 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 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或者相对价格 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的情况。 要素丰裕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如果美国 的人均资本高于中国,美国就是一个资本丰 裕的国家,中国就是一个劳动丰裕的国家。 但如果中国与越南或者柬埔寨相比,中国又 变成“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的国家了。 41 衡量要素的丰裕程度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以生产要素相对供给数量来衡量, 例如,如果B国的可用总资本与可用总劳动的 比例(TKTL)大于A国的这一比例,我们就说 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A国是劳动丰裕国家。 另一种则是以要素相对价格(Relative Factor Price)来衡量,例如,如果B国资本的租 用价格和劳动租用价格的比例(PKPL)小于A 国的这一比例,我们就说B国是资本密集型国 家。 一般说来,资本的租用价格就是利率,劳 动的租用价格就是工资。以相对供给数量衡量 的要素丰裕度只考虑要素的供给,而以价格法 衡量的要素丰裕既考虑了要素的供给同时又考 虑了要素的需求,因而较为科学。 42 各国生产要素丰裕度不一样,则其生 产要素的价格也不一样,某种要素丰裕 度高的国家,其要素价格就低,某种生 产要素稀少,其价格就高一些。由于生 产要素价格高低不一样,所以,两国生 产同一种商品即使花费的生产要素数量 完全一样,两国的生产成本也会有差别 。 43 2.3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是指商品生 产中所需要投入的各种要素的比例。如果某种 要素在某种特定的商品生产中投入所占比例最 大,则称该商品为该要素密集型产品(Factor Intensive Commodity)。例如生产小麦投入的土 地占的比例最大,便称小麦为土地密集型产品 ;生产纺织品劳动所占的比例最大,则称之为 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电子计算机资本所占的 比例最大,于是称电子计算机为资本密集型产 品。66页第4行。 一国如果对生产要素进行最佳组合:在某 种商品的生产中多用价格低廉的生产要素,就 能在该种商品上具有较低的比较成本优势。 44 3.要素禀赋理论的逻辑思路 (1)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生产要素价格 不同 商品生产成本不同 商品价 格差异 国际贸易 贸易基础: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贸易模式:出口在生产上大量使用该国 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在生 产上大量使用该国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 的商品。 45 (2)国际贸易对要素收益的影响 开展贸易后的长时期内,国内进出口商品相 对价格的变动 生产要素在国内进出口 部门间的流动 生产要素市场供求关系 变化 生产要素价格变化 生产要素所 有者报酬收入变化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Stolper F.Wolfgang and Paul A.Samuelson)定理 :从没有贸易到自由贸易,会使在出口行业 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而使在 进口竞争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 降低。 46 (3)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定理 )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主要内容: 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而且 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以致两国的所有 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土地 单位都能获得同样的地租报酬。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意义 根据这一定理,各国间不必进行生产 要素的国际流动,只要通过自由贸易,各 国的劳动、资本和土地都可以获得完全相 等的报酬或收入,国际间的贫富差距将会 消失。 47 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阻碍因素: l各国生产完全专业化 l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l国际贸易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化 l国际交换中垄断因素的存在 l各国外贸政策的影响 48 4.要素禀赋论的三个主要结 论 ()每个区域或国家利用它相对丰富的生 产诸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 的地位,而利用它相对稀少的生产诸要素 从事生产,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因此 ,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 生产和输出前面那些种类的商品,输入后 面那些种类的商品。 ()商品价格差别是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 。 ()自由贸易一般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 、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导致 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49 三、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简评三、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简评 (一)积极意义(一)积极意义 要素禀赋理论问世后,无论在理论分析上还要素禀赋理论问世后,无论在理论分析上还 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巨大成功,成为从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巨大成功,成为从2020世纪前世纪前 半叶到半叶到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末时期的年代末时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典范国际贸易理论的典范 ,至今仍然,至今仍然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即。即 使在使在 “ “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 ”出现之后,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出现之后,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 贸易理论中的基石地位仍然无人能够动摇。贸易理论中的基石地位仍然无人能够动摇。 要素禀赋理论问世后,个别学者因为要素禀赋理论问世后,个别学者因为理论的 一些假定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而提出提出HOHO理论被证理论被证 伪的观点。对此,英国经济学家琼伪的观点。对此,英国经济学家琼 罗宾逊(罗宾逊(Joan Joan RobinsonRobinson)的批驳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批驳较为具有代表性:“ “建造模型、深建造模型、深 化认识的艺术,就是尽可能地做出最为彻底的简化化认识的艺术,就是尽可能地做出最为彻底的简化 同时又不致排除掉对有关问题至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又不致排除掉对有关问题至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个模型如果把现实世界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一个模型如果把现实世界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 其用处不会超过一张比例尺为其用处不会超过一张比例尺为1 1 1 1的地图的地图” ”。 50 (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缺陷 诸多假定条件将其限定于以静态角度分析问 题,影响到理论从动态角度对现实国际贸易 活动进行解释的力度; 没有考虑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事实上 ,政治力量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国际贸易格 局 完全从禀赋、比较成本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 分工格局,没有考虑国际生产关系、国际政 治环境的影响。根据此理论,中国或许应该 专门生产资源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专门从 美国进口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而事实上 ,为了国家经济安全,中国必须在部分关键 产品领域实现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 51 四、新古典贸易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的比较 古典学派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各个 国 家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导致各国内部比较 成 本的差异,进而产生国际贸易,并且认为 各 国的劳动生产率及差异是固定不变的;而 要 素禀赋理论则假定各个国家在生产各种商 品 时使用的生产技术相同,排除了各国劳动 生 产率差异存在的可能性,认为各国要素禀 赋 的差异及在生产各种商品时利用这些要素 的 强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通过解释为什么比较成 本 有差异,在理论上发展和创新了李嘉 图的比 较成本理论 52 俄林把李嘉图的个量分析扩大为总量分 析。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单纯比较 两国两种产品的单位劳动耗费的差异, 而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直接比较两 国生产要素总供给的差异。而且要素禀 赋理论不仅是从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来 解释贸易格局,而且也分析国际贸易对 经济结构的影响。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仍然属于比较成本理 论的范畴,使用的是比较成本理论的分 析方法,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分析更 接近经济运行的现实,从而增强了理论 的实用性。 53 第四节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The Leontief Paradox) 1.1.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 2.2.里昂惕夫之谜的理论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理论解释 3.3.简评简评 重点: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重点: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 54 一、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反论 按照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只要 知道了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情况,就可 以推断出它的贸易方向。比如资本相对 丰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则出口劳动密集型 产品。 美国的经济学家里昂惕夫( Vassily W. Leontief,1973年获第四届 诺贝尔经济学奖)认为,美国是个资本 丰富而劳动力相对稀缺(劳动力成本较 高)的国家,那么按照赫俄原理,美 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 密集型产品。 55 为为了对对赫俄原理进进行验证验证 ,1953年 ,里昂惕夫运用他所创创造的投入产产 出分析法,对对美国1947年和1951年生 产产的每百万美元的出口商品和每百万美 元的进进口竞竞争商品所需资资本和劳动劳动 数 量进进行了计计算,计计算结结果通过过国内 生产产与对对外贸贸易:美国资资本地位的再 审查审查 的论论文发发表,这这是里昂惕夫第 一次对对HO定理进进行实证实证 分析。 56 19471947年年19511951年年 出口出口 商品商品 进进进进口口 商品商品 出口出口 商品商品 进进进进口口 商品商品 资资资资本本(1974(1974年的美元价格年的美元价格) ) 劳动劳动劳动劳动 ( (人人/ /年年) ) 平均每一人年的平均每一人年的资资资资本量本量 25507802550780 181181 1401514015 30913393091339 170170 1818418184 22568002256800 174174 1297712977 23034002303400 168168 1372613726 美国用平均每一人一年的资本表示的进口商品的资本美国用平均每一人一年的资本表示的进口商品的资本/ /劳动劳动 比率和出口商品的资本比率和出口商品的资本/ /劳动比率之比,劳动比率之比,19471947年为年为 1.30(18184/14015)1.30(18184/14015),19511951年为年为1.06(13726/12977)1.06(13726/12977),美国进,美国进 口商品生产部门每个工人所用资本比出口部门每个工人所用资口商品生产部门每个工人所用资本比出口部门每个工人所用资 本多出近本多出近30%30%,即,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则,即,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则 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这一验证结果与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这一验证结果与H HOO模型的推论恰恰相模型的推论恰恰相 反,也就是说,反,也就是说,赫克歇尔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推论与里昂惕夫的实际俄林模型的推论与里昂惕夫的实际 验证结果存在矛盾,这一矛盾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验证结果存在矛盾,这一矛盾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57 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 /反论反论/ /悖论悖论: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借助投入产出表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借助投入产出表 计算了美国出口行业和进口竞争行业的资计算了美国出口行业和进口竞争行业的资 本量与工人人数的比值,发现了一个理论本量与工人人数的比值,发现了一个理论 悖论,即作为世界上资本最充裕的国家,悖论,即作为世界上资本最充裕的国家, 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 资本密集型产品,该悖论说明要素丰裕度资本密集型产品,该悖论说明要素丰裕度 差异不能有效地决定贸易方式。这种由里差异不能有效地决定贸易方式。这种由里 昂惕夫发现的昂惕夫发现的H-OH-O理论与贸易实践的巨大理论与贸易实践的巨大 背离现象,被人们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背离现象,被人们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 昂惕夫反论或里昂惕夫悖论。昂惕夫反论或里昂惕夫悖论。 58 二、里昂惕夫之谜的理论解释 (一) 生产产要素密集度变换论变换论 (或生产产要素密集度反向论论) (二)要素非同质论质论 (或劳动劳动 熟练说练说 ) (三)贸贸易壁垒说垒说 (四)需求偏向论论 (五)自然资资源论论 59 (一)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论(或生产要素密集度反向(一)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论(或生产要素密集度反向 论)论)按照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某种商品总是以某按照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某种商品总是以某 种要素密集型的方法生产的,例如,小麦总是用劳动种要素密集型的方法生产的,例如,小麦总是用劳动 密集型方法生产的。但是这种观点不一定正确,同一密集型方法生产的。但是这种观点不一定正确,同一 种商品在不同的国家生产,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可种商品在不同的国家生产,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可 能不同。在某个国家生产可能密集使用劳动,其属于能不同。在某个国家生产可能密集使用劳动,其属于 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另外一个国家生产可能密集使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另外一个国家生产可能密集使 用资本,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例如小麦在不少发用资本,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例如小麦在不少发 展中国家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美国却可能是资展中国家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美国却可能是资 本密集型的。因此,本密集型的。因此,同一种商品的生产可以存在要素同一种商品的生产可以存在要素 密集度的变换密集度的变换。根据这种解释,。根据这种解释,美国进口的产品在国美国进口的产品在国 内可能用资本密集型生产,但在国外却是以劳动密集内可能用资本密集型生产,但在国外却是以劳动密集 型生产,从美国的角度看,就会造成进口以资本密集型生产,从美国的角度看,就会造成进口以资本密集 型产品为主的错觉型产品为主的错觉;相反,美国的出口商品在国内可;相反,美国的出口商品在国内可 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别国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别国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用美国标准衡量会造成出口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假象用美国标准衡量会造成出口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假象 。只要贸易双方有一方存在要素密集度变换这种情况只要贸易双方有一方存在要素密集度变换这种情况 ,其中一国就必然存在里昂惕夫之谜。,其中一国就必然存在里昂惕夫之谜。 60 (二)要素非同质论(或劳动熟练说)(二)要素非同质论(或劳动熟练说)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假定各国的每一种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假定各国的每一种生产要素 本身都是同一的,没有任何差异,然而实际上本身都是同一的,没有任何差异,然而实际上 并非如此。并非如此。各国的生产要素不仅有数量上的差各国的生产要素不仅有数量上的差 异,还有质量上的差异异,还有质量上的差异。 里昂惕夫认为,美国对外贸易结构出现进口资里昂惕夫认为,美国对外贸易结构出现进口资 本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原因,在于本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原因,在于 美国工人具有比其他国家美国工人具有比其他国家工人更熟练的技术和工人更熟练的技术和 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由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较由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较 高,工人所受教育和培训较多、较好,以及美高,工人所受教育和培训较多、较好,以及美 国工人进取精神较强,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国工人进取精神较强,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约为其他国家工人的约为其他国家工人的3 3倍,因此在倍,因此在劳动以效率劳动以效率 单位衡量的情况下,美国就成为劳动要素相对单位衡量的情况下,美国就成为劳动要素相对 丰富、资本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丰富、资本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 61 国家国家 出口出口进进进进口口 熟熟练劳动练劳动练劳动练劳动非熟非熟练劳练劳练劳练劳 动动动动 熟熟练劳动练劳动练劳动练劳动非熟非熟练劳练劳练劳练劳 动动动动 美国美国54.654.645.445.442.642.657.457.4 瑞典瑞典54.054.046.046.047.947.952.152.1 德国德国52.252.247.847.844.844.855.255.2 意大利意大利41.141.158.958.952.352.347.747.7 印度印度27.927.972.172.153.353.346.746.7 5 5个国家进出口商品所需熟练劳动和个国家进出口商品所需熟练劳动和 非熟练劳动的比重(非熟练劳动的比重(19621962年,基辛)年,基辛) 62 (三)贸易壁垒说 该学说认为里昂惕夫之谜其实是由 美国及外国的贸易壁垒所造成的。因为 美国如果对雇佣大量不熟练工人的劳动 密集型产业采取贸易保护政策的话,势 必造成外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难以进口 ,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却相对容易输入。 外国如果也采取相反措施,为了保护本 国工业的发展而对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 进行贸易保护,那么美国资本密集型产 品就难以进入外国市场,劳动密集型产 品却相对容易出口。 63 (四)需求偏向论 该理论以国内的需求结构来解释里 昂惕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池铁芯采购合同范本
- 公司担保服务合同范本
- 结构补强合同范本
- 幼儿园家长学校活动方案与总结模板
- 疫情物资供货合同范本
- 电铺租赁合同范本
- 土壤治理验收合同范本
- 服装房屋转让合同范本
- 秦都区三年级数学试卷
- 汽修废油回收合同范本
- 2021-2025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6圆锥曲线(选填题)16种常见考法归类(全国版)(原卷版)
- 美容中医课件模板
- 地方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口径及认定标准
- 气排球工会活动方案
- 2025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4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资料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会议管理实务培训课件
- 2025年陕西山西青海宁夏高考历史试卷真题答案详解(课件)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二)答案
- 护理学解剖课件
- 患者信息安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