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的概念演变和知识体系.ppt_第1页
信息服务的概念演变和知识体系.ppt_第2页
信息服务的概念演变和知识体系.ppt_第3页
信息服务的概念演变和知识体系.ppt_第4页
信息服务的概念演变和知识体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服务的概念演变和知识体系 w1.1 信息服务理念和概念的演变进程及 规律 w1.2 信息服务的定义 w1.3 信息服务的知识体系 1.1 信息服务理念和概念的演变进程及规律 w一、信息服务理念的变化 以系统为中心 用户有哪些信息需要 用户需要哪些服务 用户需要哪些信息资源 如何帮助用户使用信息资源 以用户为中心 用户从查询结果中理解 或发现了什么 用户如何到达新的问题状态 信息服务提供了什么样的 推动作用 用户如何发现信息的有用性 用户导向 用户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用户当前的目的是什么 用户的期望是什么 用户自己能做什么 信息服务是否帮助用户 解决了问题 1.1 信息服务理念和概念的演变进程及规律 w二、信息服务概念的演变 公益事业导向的文献信息服务 对外经营导向的有偿信息服务 市场导向的企业信息服务 生产导向的信息服务业 国务院:关于开展科学技术情报工作的方案,年 “科学技术情报工作的任务是,报道最近期间在各种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内, 国内外的成就和动向,使科学、技术、经济和高等教育部门及时获得必要的 情报和资料,便于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节省人力时间,避免工作重复, 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1.1 信息服务理念和概念的演变进程及规律 w三、演变规律 w)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w)复加的过程 w)动态的过程 信息服务概念 (形式、功能 、性质) 信息 化进 程 用户 依赖 度 政府 行为 服务 者性 质 技术 手段 经济 形态 1.1 信息服务理念和概念的演变进程及规律 w1992年,正值美国图书馆参考服务工作关于未来发展的反思性大 讨论在出版物、邮件组和专业会议中出现第一次浪潮,时任美国 杜克大学负责图书馆事务和计算机系统的副教务长坎贝尔(Jerry D. Cambell,现任美国南加州大学信息主管、教务长、著名信息 系统和技术专家)发表了一篇颇具争议的文章“动摇参考(工作) 的概念基础”1,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坎贝尔本人也作了一系列 演讲。他认为参考服务的很大部分将实现自动化,图书馆员将扮 演新的角色,如从事用户分析;要筹划获得新信息资源的新路径 ;要确保用户在巨大的电子环境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这些有远 见的观点在当前都已成事实,但在当时都是很有争议的。 w从此,信息服务工作和研究的焦点就由信息系统转向信息用户, 有多人发表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出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 务理论模型和“用户导向”的信息服务研究取向。 1 Cambell, Jerry D. : Shaking the conceptual foundations of reference: a perspective,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 1992, 20,29-35. 1.1 信息服务理念和概念的演变进程及规律 图书馆基本情况指示服务、 参考工具辅助服务、 信息代查服务、 咨询与研究服务、 培训服务 图书馆参考服务 1.1 信息服务理念和概念的演变进程及规律 w1994年,莫丽斯(Ruth C. T. Morris)针对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 服务的发展的大讨论中缺乏必要的理论和概念基础这种状况,发 表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1一文,在总结分析前人的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对图书馆的使命、传统 信息服务的提供、系统设计和评估等问题进行了反思。莫丽斯所 用的“信息服务”(Information Service)术语指的是图书馆或信息 中心服务于用户的各个方面。莫丽斯认为以前“以系统为中心”的 信息服务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需要为多变的 信息服务实践提供有说服力的理论;“以用户为中心”术语是指承 认信息是用户的组成部分,承认人类信息处理带有共同的特征, 承认信息需要是信息系统和服务设计的重要因素,其出现是由于 人们对信息系统用户的需要的高度关注;用户在满足需要过程中 存在决策和需要的具体化、问题解决、知识转移等环节。 1 Morris, Ruth C. T. : Toward a user-centered information servi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1994, 45(1), 20-30. 1.1 信息服务理念和概念的演变进程及规律 w2000年,费古逊(Chris Ferguson)发表了“下一代信息服务的集 成研究与技术支持”(又名“动摇概念基础” )1一文。认为虽然 未来是多变和包罗万象的,但是下一代信息服务至少能够做到信 息服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致力于无处不在的轻便的计算支持服 务、提供新时代信息服务价值的新解释。并提出了突破物理空间 与电子空间界限的已有实践基础的分为三层的“现场/远程(On- site/Remote)服务模式” (如下表) 1 Ferguson, Chris: Shaking the conceptual foundation, too: Integrating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support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service,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2000, 61(4), 300-311. 1.1 信息服务理念和概念的演变进程及规律 w原“美国情报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因信息技术的巨大发展及其应用的重要意义,从2000 年起更名为“美国情报科学与技术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以期“重新肯定并建立 学会的核心价值,即理论、研究、应用和服务” 1;而英国的 罗夫博拉夫大学(Loughborough University)信息科学系从2001 年起开设了“用户导向的信息服务”课程2,对以前的信息服务 课程进行了改造。 1 Busch, Joseph A.: New ASIST president offers challenges and plans for 2001,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1, 27(3). From: /Bulletin/Mar-01/busch.html whttp:/aisu.lboro.ac.uk:8080/owa/w1002.module_spec? select_mod=01ISC314 1.1 信息服务理念和概念的演变进程及规律 w与SIC相比,NAICS最重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增设了“信息业”门类(代码为 51),这是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生产手段中的广泛应用和信 息产品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与1997版相比,2002版NAICS中把出版业和 广播电视业中的互联网部分分离出来,设立“516 互联网出版和广播电视 业”大类,把电信业单独立为大类,把原“514 信息服务与数据处理服务 业”一分为二(518和519),如表1-21。这样的修订充分反映了互联网 、电信和信息服务业的高速增长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1 编译自2002 NAICS United States Matched to 1997 NAICS United States, / 1.2 信息服务的定义 w一、信息服务的形式 作为活动的劳动 能脱离生产者行为 而独立存在的产品 主体 内容 策略 目的 1.2 信息服务的定义 w二、信息服务的功能 提供信息 释疑解惑 整序导引 保值增值 提供、咨询 经纪(中介 、 代理)等 1.2 信息服务的定义 w三、信息服务的性质 w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 w受用户目标的指引(与信息传播不同); w在用户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多种可能的系列 的认知性操作(与其他服务不同); w这些操作体现了复杂的具体的社会关系。 w(独特的存在形式、独特的功能和作用、独有 的用户导向) 1.2 信息服务的定义 w四、信息服务的定义 w信息服务是指服务者以独特的策略和内容 帮助信息用户解决问题的社会行为。 w在实践中和具体领域可有相应的操作定义 1.2 信息服务的定义 w五、其他定义的术语学评析(略) 1.3 信息服务的知识体系 w一、基本概念 w形式 w信息服务活动、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产业 信息服务行业) w功能 w信息提供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信息经纪服务 、信息增值服务、信息处理服务、信息研究服 务 w性质 w信息服务社会化、信息服务行为 1.3 信息服务的知识体系 w二、拓展概念基本概念 w信息服务活动:信息服务者、信息服务对象、信息服务内容、信息服务 策略 w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产业化、信息服务部门、信息服务企业、信息服 务经济等 w信息提供服务:信息传递服务、信息交流服务、信息平台服务等 w信息咨询服务: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