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_第1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_第2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_第3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_第4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概览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先秦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过程及儒家 思想的形成发展情况。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要介绍儒家思想在西汉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 第3课宋明理学 主要介绍宋朝和明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主要介绍明清时期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出现的一些进步现象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3.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 儒家思想的形成 背景 : 过程 1、创立 :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孔子 (春秋时期) 2、总结改造: 孟子、荀子 (战国时期) 教育思想: 思想核心: 政治思想: “仁” “以德治民” (民本思想 ) “有教无类” 伦理 : 思想 : 孟 子 荀 子 思想 : “仁政” “民贵君轻 “性本善” 伦理: “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 舟水之喻” 法治思想 “性恶论” 思考1:什么叫“百家争鸣”?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局 面形成的原因,从中可以得出什么重要启示? 1、概念: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以传播文化、 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 家”,诸子百家争这些学派互相批驳、诘难,彼此吸 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原因: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物质基础); 政治上: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阶级关系上:诸侯士大夫崛起,“士” 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 跃,受到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备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 “礼贤下士”)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 “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 。 (备注: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 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动 3、启示: 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发展、变革的产物 3、主要派别: 派别代表 道家老子、庄子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4、历史影响: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 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是中国两千多年思想文化的源头。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 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百家争鸣”局面 的形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儒家思 想的形成 1、创立:孔子 2、发展:孟子和荀子 子 思考2: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主要内容有 哪些? B、教育上: (一) 孔子的 贡献 A、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C、编订“六经”: 思考与讨论3:孔子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一)孔子的贡献: A、儒家学派创始人: (1)主张: 思想核心:“仁”,就是“爱人”, “已所 不欲,勿施于人”; 民本思想:“以德治民”,“节用而爱人”, 取得“民信” “克己复礼”: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评价: 包含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了民本思想, 也是孔子所倡导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B、教育上: (一)孔 子的贡献 A、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垄断 教育的局面; 主张“有教无类”,人人都 有受教育的资格。 C、编订“六经”: 诗、书、礼 易、乐、春秋 思想体系:儒家思想和教育思想 探究:孔子的思想体系包括哪些 主要内容?有何历史地位?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创立儒学: (二)孟子、荀子发展儒学: 1.孟子的主张(战国中期人)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提出“宽刑薄税 ”; 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伦理观上:“性本善”。 2.荀子的主张(战国末期人) (1)主张: “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伦理观上:“性恶论” (2)评价: 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改造了儒家 思想,使其更能适应社会 小结: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孔子、孟子、荀子吸收了诸子百家主张中合理部分,其中 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孟子、荀子把它发展为一个更加完整 体系,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 内容(略) 思考3: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孟子荀子 同 异 爱人 为政以德 性相近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仁的思想 民本思想 人性论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 (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 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 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 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 请回答:1、三段材料集中发应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 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样做?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 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 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1、民本思想。 2、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 3、“民贵君轻”的观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孔子的身世 l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鲁 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 551年)夏历八月二十七 日,卒于鲁哀公十六年( 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 。孔子或孔夫子是对他的 尊称。 孔子的从政经历 l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政绩 十分显著,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 高官,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后在55岁左 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国 ,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 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负 和理想最终未能实现。 曲阜是春秋时期 鲁国的都城,是 我国思想家、教 育家、儒家创始 人孔子的故乡。 这里有着丰富的 文化遗产,其中 最著名是曲阜三 孔孔庙、孔 府、孔林。 “ 三孔”已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列 入世界遗产名 录。 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色彩、规模 宏大的建筑群,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 中国古代三大建筑群。 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 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 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 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 型建筑。孔府内宅虽比不上 北京故宫三宫六院的内廷气 势雄伟,但室内摆设之豪华 、装饰之精美、文物之珍贵 ,却也令人叹为观止。孔府 珍贵的文物,有的是帝王御 赐,有的是达官显贵馈赠, 有的则是用重金收购得来, 这些稀世珍宝还成为研究中 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极珍贵 的实物资料。 孔府 圣府大门 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 墓,也是目前世界上 延时最久、面积最大 的氏族墓地。孔林也 叫“至圣林”,孔林也 是一座博大、深厚、 格调独具的人造园林 ,有千年古树两万多 株,成材大树十万多 株,它们盘根错节, 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孔林中,碑石片片 ,石仪成群。 孔林 至圣林 孔子对许多西方人来讲是个谜,从久远的 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这位中国著名的 思想家和哲学家。孔子是中国哲学最具影 响力的代表,他闪烁着智慧 的人生哲理不 仅贯穿中国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 并对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 影响。 法国文化部长阿亚贡 1988年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 途,他们竟然都得到这样的结论, 认为21世纪人类要过和平幸福的生 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 子哪里去吸取智慧。 历史地位: 1、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和教育家; 2、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发展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孔子思想对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在 世界思想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道家和法家 创始人:老子,思想主张: 道 家 法 家 集大成者: 韩非子 思想主张: 提出 战国时期代表:庄子 思考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除了儒家流派形成发展之外,还有成长起来的道家和法家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概述道法两家的代表人物及思 想主张? 思考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除了儒家流派形成发展 之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