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十三章文学风格.ppt_第1页
文学概论十三章文学风格.ppt_第2页
文学概论十三章文学风格.ppt_第3页
文学概论十三章文学风格.ppt_第4页
文学概论十三章文学风格.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键词: 文学风格、创作个性、 风格即人、文如其人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1、现代汉语的风格 一般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某人的个性、作风、气度以及习惯化 的行为特点。 2、文学理论中的文学风格 既涉及作品的言语形式、作家的创作个性、对象的客观规定 和读者的历史接受,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3、文学风格的范围 包括文学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 但其核心主要是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 风格所涉及的范围:P277-1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 何如柳?”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 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 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 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风 格 第一节 风格的诸种观念和思路 一、独特的言语形式 二、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 三、主体与对象契合的特色 四、读者辨认出的格调 一、独特的言语形式 从风格形成的外部因素理解风格,认为 言语形式或篇章修辞方面的特色是风格 的根本所在。 P277-4-2 风格最终是以言语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它与表 达方式、语言结构、修辞技巧等有关。 P278-1 “要有风格就要注意修辞,如用词妥帖恰当, 讲究节奏,隐喻等。” 亚里士多德 P277-4-6 二、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 创作个性: 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 、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审美情 性和心理结构,是在日常个性的审美基础 上经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 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它支配着 文学风格的形成和呈现。 唐代“三李”的诗歌特点 这种风格观着重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 据理解风格,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 风格联系起来,提出“文如其人”,“风 格及人”。 P278-3 (西汉)杨雄:提出“心画心声” (汉末)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 (南朝)刘勰:“气以实志,志以言定” (p279) 钱钟书:“以文观人,自古所难” “所言之物,可以饰伪”。 (p279) 钱先生在谈艺录中对文如其人曾有过精彩的论述: “心画心声”,本为成事之说,实鲜先见之明 。然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巨奸为忧国语,热中 人作冰雪文,是也。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 露本相。狷疾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 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严。文如其人 ,在此不在彼也。 注:1.狷jun疾:性情急躁。 2.澄澹chng dn:明净貌。 古人杨雄认为,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从诗文中 可以看出如人格的高下,这是最早的“文如其人”的 思想。钱钟书认为,人格与文格不是一回事。不能 一味地以文观人,因为文也可以饰伪,生活中既有 言行一致、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言不符行,文不 符人的情况。他认为“文如其人”的“文”不是指“所言 之物”,而是指作品中的格调,格调是作者性格的“ 本相”的自然流露。并非有意为之。我们可以从中领 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风度。 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的观点 (思考问题p297-1) 三、主体与对象契合的特色 强调风格是主体与对象相契合时呈现 出来的特色。风格往往受到作品所要 表现的题材和意旨的影响。如: 杨柳岸晓风残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 杨柳 、晓风、 残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 四、读者辨认出的格调 从读者鉴赏的角度理解风格。认为 风格是读者经反复玩味后而辨认的一 种格调。 (p280-2) 总之,风格作为一种审美标志,作为时 代精神和艺术趣味的多样性体现,能在作 者和读者之间达成精神上的沟通与审美上 的共鸣,使读者获得持久的美的愉悦。p281-1 以上四种说法,各有所长。总之, 风格作为一种审美标志,作为时代精 神和艺术趣味的多样性体现,能在作 者与读者之间达成精神上的沟通和审 美上的共鸣,使读者获得持久的美的 愉悦。 (p281-2-5) 小 结: 第二节 风格的定义和内涵 此定义要点是: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 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 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 受的艺术独创性。 P281-3 一、创作个性是内在根据 二、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是基本条件 三、言语组织和文体特色是外部特征 一、创作个性是内在根据 (一) 文学风格、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 P281-5 首先、把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区别开来。 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 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 惯性行为方式,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审 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 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 成和显现。 P281-6-1 其次、把创作个性与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 个性和人格区别开来。 P281-1 日常个性: 是人在日常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 的独特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 的习性。日常个性人皆有之。 P281-6 (二) 创作个性转化为文学风格 p282-2 日常个性创作个性文学风格 创作实践 (人格结构) 审美升华形式化(艺术人格) (艺术独创性) 外化 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和文学风格三者关系 p282 如:李白的“飘逸”与杜甫的“沉郁” 对于成熟的艺术家而言,创造个性确 实已成为作家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所渗 透,同时又凝结了作家的艺术修养和情 趣。 成熟的创造个性决定了对世界的审美 把握,从而自然地而非刻意地转化为风 格。 P283-1-5 二、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是基本条件 “风格即人”: p283-3 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提出:“风格即人”的观点 : “风格却是人的本身。”“风格是当我们从作家身上 剥去那些不属于他本人的东西,所有那些为他和别人 所共有的东西之后所获得的剩余和内核。” 布封强调的是作家风格的重要性、独特 性和不可取代性。 马克思将布封的“风格即人”的观点引入唯物辩证 法的轨道,既肯定了文学风格的客观属性,又强调了 风格的“精神个体性”的核心特征。 p284-1-3 如何正确理解“风格即人”的观点 : p298-4 布封说“风格即人”,指的是作家的创作个性。他重视 生成风格的内在的主观方面的因素,找到了探索风格本 质的关键,但是忽视了风格与客观内容的联系。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在用客观事物本身的语言表达和突 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同时,通过对象表现自己精神 个性的形式和方式。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风格的根本与 特征。p284-1-9 三、言语组织和文体特色是外部特征 p284 (一)语言编码、修辞分布与文学风格 (二)风格是文体的最高形式范畴和体现 (一)语言编码、修辞分布与文学风格 现代风格学认为:语言本身作为未经 使用的素材整体,是一种中性代码,而 经过作家之手在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是活 的言语。不但传递了信息,而且带有感 情色调,从而体现了风格特征。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如: (二)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p298-5 1、体裁:p285 2、语体:p286 3、风格:p287 只有在恰当的文体中才能呈现出作家 的创作个性。文体具体体现的三个层次 。 1、体裁 p285 一方面,体裁是风格的基础,选择 特定的体裁也就选定了相应的风格。 如:赋的华丽,诗的简洁。 前赤壁赋赤壁怀古 另一方面,同样的体裁、风格又因 人而异、因时而异。 如:李白多抒情,杜甫善叙事。 行路难石壕吏 /v/b/44062566-1336356475.html 行路难 /v/b/21837020-1582315347.html 石壕吏 所谓语体,是作家根据对各方情势的 研判和理解后,在大体确定的体裁中, 进一步通过语言、艺术手法和各类技巧 设计体现出来的一种内在的语气、声音 、意态、文脉、格调上的体式或体势。 2、语体:p286 体裁要靠具体的语体来表现。 语体可以说是体裁的具体化,它需要 融入作家对具体情势的理解和把握,并 在作品中表现出来。P286 选择体裁只是作家表现客观对象时的初步把握 ,而只有作家在根据更具体的情势和自身情性, 自由实现了“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之后,作品才 真正体现了作家的创作个性。P286-287 3、风格 风格具有独创性,是作家长期匠心 独运的结晶,而非一时模仿可成。因 此,读者往往凭着作品的语言特色, 就可以辨别出是谁的作品。 P287-4 赵明诚“只三句绝佳” 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体现。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 夫情投意合,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一年重阳节,李 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 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 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 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 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 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 陆德夫把玩再三,说: “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 三句,陆答:“莫道不销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李白: 富于奇特的想象,超长的夸张,高度的虚拟;语 言节奏和旋律则奔泄急促、迸发突进、气势磅礴 。具有豪放的风格特色。例:行路难 杜甫: 则重精细的写实,鲜明的对比,紧密的结构,在 语言节奏和韵律上则回旋舒缓、跌宕顿挫、凝重 深沉,显示出沉郁的风格。例:石壕吏 对比李白和杜甫的诗,其各自语言特色。P288 结论: 概括而言,风格主要指作家的创造性 在文体创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和境界, 它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趋于稳定 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 ,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 P289 第三节 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 一、风格类型的划分 P289 二、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P289 一、风格类型的划分 P289 1、简分法: 刚与柔 P289 2、繁分法: 八体与二十四类 P289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建立了具 有中国传统的风格分类的模型 P290-2 二、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P291 雄浑刚劲壮人胸怀 清新俏丽舒人心脾 飘逸疏野养人性情 沉着含蓄启人思力 1.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 : 2.研究风格的审美价值几点注意:P291-6 第一、风格美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 第二、风格的审美价值实现,往往受到时代 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 如: 沈从文小说中的原始纯朴; (浓厚地域特征) 钱钟书小说中的机智冷酷; (幽默,隽永) 张爱玲小说中的苍凉幽暗。 (凄婉、清冷) 如:古今中外凡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 作品,其艺术独创性不可重复。 第四节 文学风格与文化 一、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二、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 三、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 四、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 一、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p292 1、时代风格:p292 2、时代风格的形成 p292-5 3、时代风格的差异性 p292-6 时代风格: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 特定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 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p292-4 伏尔泰认为文学的民族风格主要 表现为不同的语言上: p293-3 意大利语柔和、甜蜜、华丽; 西班牙语华丽、隐喻、庄严; 英语活力、雄浑、讽喻; 法语明彻、严密、幽雅。 二、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 p293-1 作家风格必然渗入民族文化风格传 统的基因,形成民族性。 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格: 语言与民族文化心态: 有多少种语言就差不多有 多少种文学风格(萨佩尔) 洞房花烛夜的对话: 英国:我们的孩子,你要让他念剑桥还是牛津? 美国:春宵一刻值千金,是黄金还是美金? 日本:对不起,服侍得不好的地方,请原谅。 中国: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人,死活与你一辈子。 各国风情录 中西宗教信仰对文学风格的影响: 中国:宗教为“群体意识”,在乎“功利”“实用”,宗 教政治化。面对罪恶在文化上表现为“大义灭亲” 。 西方:宗教为“自我意识”,有“承担痛苦”的精神 。宗教伦理化。面对罪恶在文化上表现为“大爱无疆 ”。 中西思想根本差异:西方神人分离,中国天人合一. 面对校园凶杀事件: 中国是血债血还, 西方是多一点大爱。 三、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 p294 不同地域有不同文化。作家总是生 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 域文化的气息。因此,作家的文学风 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 地域性。 P294 (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 南方气候清新,大自然形象丰富,人们感到生活的 乐趣,感情奔放,其文学较普遍反映民族意识和时代 精神。 P294 北方则土地贫瘠,气候阴沉,人们较易引起生命 的忧郁感和哲学的沉思,但具有独立意志,其文 学多表现个人的性格。 P295 斯达尔夫人认为文学风格受地域文化 影响。 从西欧看: 我国清末明初学者刘师培作南北文学不同论, 认为中国文学亦有南北之分:“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 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汪洋,民 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尚实际,故所作之文,不外记 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 抒情之体。” P295 诗经北方民间歌谣,语言简短,重写实, 多比兴,为中原风格。 现实主义的源头。 楚辞南方祭祀乐歌,多神话,善隐喻, 重夸张,为楚骚风格。 浪漫主义的源头。 北方地域为平原大川,多豪迈激昂,阳刚之气; 南方地域多小桥流水,则含蓄缠绵,阴柔之美。 在中国,因地域文化不同而文学风格各异: 金戈铁马、古道秋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说话 是大声大气的,走路时大步流星的,流水是硬硬的 、朗朗的,吃饭时要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所以塞 北是粗放的、粗犷的、粗壮的。 粗犷的安塞腰鼓 杏花春雨、小桥流水、亭台楼榭、才子佳 人,连说话都是软软的、柔柔的,走路也是 婀娜的,流水是潺潺的、绵绵的,江南的饮 食是少少的、精精的。所以江南是细致、精 致、别致的。 老板:来发,来发! 学徒:咋啦,咋啦! 老板:棉纱线掇来。 学徒:啥棉纱线掇来。 老板:蓝棉纱线掇来。 学徒:啥蓝棉纱线掇来。 老板:细蓝棉纱线掇来。 方言 (南方与北方) 24,24! 56,56! 35712. 535712. 235712. 5235712. 7235712. 南方“杏花春雨江南” 北方“铁马秋风塞北 ” 同一时代同一民族的作家因为地域不同、民 情风俗不同,会有不同的地域风格。 北方文学多表现为阳刚之气; 南方文学多表现为阴柔之风。 南方则委婉含蓄,阴柔之美。 片片梯田 山清水秀、轻盈活泼、风和日丽 小桥流水黑瓦白墙 杏花春雨江南: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 在深山 哥象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哥啊 哥啊 哥啊 山下小河淌水 清悠悠 哎 月亮出来照半坡照半坡 望见月亮想起 我的哥 一阵轻风吹向坡吹向坡 哥啊 哥啊 哥 啊 你可听见阿妹 叫阿哥 一阵轻风吹向坡吹向坡 哥啊 哥啊 哥 啊 你可听见阿妹 叫阿哥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含蓄委婉,遮遮掩掩: 小河淌水2.1(云南民歌) /video/C27614/1f271 ab9e4e745b8bc0bbc66f6cbadad 4 高原峻岭大漠孤烟 地域辽阔、苍茫厚重、气候寒冷 茫茫草原 北方多质朴豪爽,阳刚之气;铁马秋风塞北: 质朴豪爽,直抒胸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嘿哎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 往前走莫回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哇 从此后你搭起那红绣楼啊 抛撒着红绣球啊 正打中我头啊 与你喝一壶啊 红红的高粱酒啊 红红的高粱酒 哎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 往前走莫回头 南朝民歌清新秀丽,含蓄缠绵,充满阴柔之美。 始欲识郎时, 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 何悟不成匹。 子夜歌 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豪放激昂,质朴明快,充满阳刚之美; 南方是“杏花春雨江南”; 北方是“铁马秋风塞北”。 南方优美,妩媚婉约,充满着阴柔之气; 北方壮美,豪放刚劲,洋溢着阳刚之气。 南方明丽如画,秀丽动人; 北方沧桑如歌,悲怆感人。 对比差异: 例:“天路”演唱的两种不同风格:婉约、刚劲 四、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 流派风格:指一些在思想情感、文学 观念、审美趣味、语言格调等方面相 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 ,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 p296 唐代诗歌的繁荣与其流派纷呈分不开。P296-4 初唐:对齐梁文风的爱好,形成宫体派。 盛唐:有王孟诗派(山水诗派)和高岑诗派(边塞诗派)。 中唐:白居易的新乐府派为主。 晚唐:分别有华艳纤巧的风格与写实主义风格。 宋词的流派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p296-5 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秦楼楚馆里的“浅吟低唱” 。 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视野开阔中的“大江东去” 。 相传苏轼官翰林学士时,曾问幕下学士:“我词何 如柳七?”幕下士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 ,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须关东 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众多风格流派: p297-1 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诗派:狂飙突进的抒情风格 。 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具有晦涩朦胧的风格; 蒲风、杨骚无产者诗派:具有平民华和鼓动诗风格; 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以现代诗形与现代辞藻为特色; 胡风为代表的七月诗派:富有战斗精神和散文化的倾向; 冯至为代表的校园诗派;具有中西文化兼有“沉潜”风格; 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追求意象与思想的凝合。 俄国学者鲍列夫: “风格是某种特定文化的特征,这一 特征使该文化区别于任何其他文化。 风格是表征一种文化的构成原则。” p297 -3-2 概念: 文学风格;创作个性;日常个性; 风格的简分法;文学的时代风格; 流派风格。 思考问题: 1、2、3、4、5、6、7、8(p288) 古人杨雄认为,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从诗文中 可以看出如人格的高下,这是最早的“文如其人”的 思想。钱钟书认为,人格与文格不是一回事。不能 一味地以文观人,因为文也可以饰伪,生活中既有 言行一致、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言不符行,文不 符人的情况。他认为“文如其人”的“文”不是指“所言 之物”,而是指作品中的格调,格调是作者性格的“ 本相”的自然流露。并非有意为之。我们可以从中领 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风度。 一、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的观点 (论述题则要求举例) 二、2、风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81-285 从三方面分析 一、创作个性是内在根据: (1.什么是创作个性,2.个性如何转化为文学风格。 ) 二、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是基本条件: (对“风格即人”的解读) 三、言语组织和文体特色是外部特征 (1.语言、修辞方面;2、文体方面) (论述题则要求举例) 三、叙述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1、创作个性是风格的内在依据(p281) 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 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审美情性和 心理结构,是在日常个性的审美基础上经审 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 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 形成和呈现。 2、创作个性转化为文学风格(282) 见图示:282 (论述题要求举例说明) 四、如何正确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