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通信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题题 目目 基于基于 VHDL 的的 2FSK 的信号的信号发发生器生器 学学 院院 电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专 业业 电电子信息工程(本)子信息工程(本)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XXX 学学 号号 XXX 年年级级 XXX 指指导导教教师师 XX 职职称称 XXX 二二一一年十二月年十二月 基于 VHDL 的 2FSK 信号发生器 II 摘要:二进制频移键控技术(2FSK)具有方法简单,易于实现,解调不需恢复本地载波,可以异 步传输,抗噪声和抗衰落性能较强等优点。本文基于 VHDL 和 MAX+plus软件开发平台,利用 VHDL 硬件描述语言,自上而下地逐层完成相应的描述、综合、优化、仿真与验证,直到生成器件 2FSK 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介绍了具体设计方法和仿真分析结果。上述设计除了系统行为和功能描 述以外,其他所有的功能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该设计容量大、速度快、体积小,在电子行业应 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2FSK;VHDL;信号发生器 III 目目 录录 第 1 章 绪论1 1.1 选题背景 1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 第 2 章 2FSK 信号发生器的原理.2 2.1 2FSK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2 2.2 2FSK 信号产生原理 .2 2.3 VHDL 语言特点 .3 2.4 VHDL 语言结构 .3 第 3 章 2FSK 信号发生器建模与程序设计.5 3.1 2FSK 的核心程序段 .5 3.2 2FSK 信号发生器各模块 .6 3.2.1 分频器6 3.2.2 m 序列产生器.7 3.2.3 跳变检测7 3.2.4 正弦信号的产生8 3.3 仿真波形及分析.8 结论10 参考文献11 附录12 1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数据通信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数字频率调制是数据通信中常见的一种 调制方式。二进制频移键控方法简单,易于实现,解调不需恢复本地载波,支持异步传输,抗噪声 和抗衰落性能也较强。因此 2FSK 调制技术在通信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主要适用于低、中 速数据传输。2FSK 是用两个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构成,分别表示基带信号的 0 和 1,通过发送这 两正弦信号来实现对基带信号的传输。2FSK 中 M 序列发生器可以看作是一个基带信号源,在实际 应用中,可以由具体信号源来替代。12MHz 时钟信号经过分频器产生 240KHz、120KHz 和 1.2KHz 三 个频率信号,1.2KHz 信号用来产生 1.2KHz 的 M 伪随机序列信号1。2 选 1 数据选择器由 M 序列信 号控制在 240KHz 和 120KHz 两个信号中选择一个输出。正弦波发生器根据输入信号的频率产生两个 不同频率的数字正弦波信号,经过 D/A 后变成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输出。由于微电子技术的迅猛 发展,使得 VHDL 的性能指标,例如规模、功能、时间等性能也越来越好。VHDL 在数字系统设计中 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随着器件的发展,开发环境也进一步得到优化。VHDL 程序的设计可 用 Altera 公司的 MAX+Plus软件开发系统来实现,它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开发环境,包含有丰富 的库资源,很容易实现各种电路设计,它支持多种输入方式,并有极强的仿真系统。它最大的优点 是支持在线调试,这对于长期从事电路设计调试者来说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缩短了产品开发和市场 之间的距离,这标志着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已经成熟。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 VHDL 的语言特点和基本结构。 (2)研究 2FSK 基本原理。 (3)基于 VHDL 硬件描述语言绘制 2FSK 信号发生器框图。 (4)基于 VHDL 硬件描述语言的建模及程序设计,分析 2FSK 信号发生器各模块的实现。以及 建立仿真图形。 (5)对仿真图形进行分析总结。 2 第 2 章 2FSK 信号发生器的原理 2.1 2FSK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2FSK 是利用载波的频率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的一种非线性调制方法。在 2FSK(二进制频移键 控)系统中,使用两个不同频率的载波分别代表数字信号“0”和“1” ,2FSK 信号的解调和调制是 一个相反的过程。2FSK 信号的解调是将已调的载波信号中,恢复为调制前的基带信号“0”和“1” 。 2.2 2FSK 信号产生原理 数字频率调制又称频移键控(FSK) ,二进制频移键控记作 2FSK。数字频移键控是用载波的频 率来传送数字消息,即用所传送的数字消息控制载波的频率。2FSK 信号便是符号“1”对应于载频 ,而符号“0”对应于载频(与不同的另一载频)的已调波形,而且与之间的改变是瞬 1 f 2 f 1 f 1 f 2 f 间完成的。 从原理上讲,数字调频可用模拟调频法来实现,也可用键控法来实现。模拟调频法是利用一个 矩形脉冲序列对一个载波进行调频,是频移键控通信方式早期采用的实现方法。2FSK 键控法则是 利用受矩形脉冲序列控制的开关电路对两个不同的独立频率源进行选通。键控法的特点是转换速度 快、波形好、稳定度高且易于实现,故应用广泛。2FSK 信号的产生方法如图 2-1 所示。图中 为代表信息的二进制矩形脉冲序列,即使 2FSK 信号2。) t ( s) t (e0 s(t) ) t (e0模拟 调频器 1 f 2 f ) t (e0 ) t ( s 1221 f f f f ) t (e0 s(t) 0 1 0 0 1 0 图 2-1 2FSK 信号产生方法 根据以上 2FSK 信号产生的原理,已调信号的数字表达式见式(2-1): (2-)tcos( ) t ( s)t(cos) t ( s) t (e n2n10 1) 其中,s(t)为单极性非零矩形脉冲序列,公式见式(2-2): (2- n nn )nT-t (ga) t ( s 2) 3 其中表达式见式(2-3): n a (2- ),概率为( ,概率为 P-10 P1 an 3) 为对逐码元取反而形成的脉冲序列,其表达式见式(2-4):) t ( s) t ( s (2- n nn )Tn-t (ga) t ( s 4) 其中,是的反码,即若,则;若,则。表达式见式(2- n a n a0an1an1an0an n a 5): (2- )P1 (1 P0 an ,概率为 ,概率为 5) 2FSK 信号的功率谱公式见式(2-6): (2- )f-f ()ff ()f-f ()ff ( 16 1 T)ff (aST)ff (aS T)f-f (aST)ff (aS 16 T )f (P 2111 n1 2 n1 2 n1 2 n1 2n e 6) 数字调频信号的解调方法很多,如鉴频法、相干检测法、包络检测法、过零检测法、差分检测 法等。相干解调 2FSK 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优于非相干的包络检测,但需要插入两个相干载波电路较 为复杂。包络检测无需相干载波,因而电路较为简单。当输入信号的信噪比 r 很大时,两者的相对 差别不是很明显。一般而言,大信噪比时常用包络检测法,小信噪比时才用相干解调法。 2.3 VHDL 语言特点 VHDL 语言即超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它是一种用形式化方法来描述数字电路和设计数 字逻辑系统的语言。特别适合描述复杂的组合逻辑、组运算、状态机和真值表,是 1980 年美国国 防部实施超高速集成电路 VHSIC 项目中开发形成的描述集成电路结构和功能的标准语言,并在 1987 年成立了 IEEE 的标准。和传统门级设计方法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设计层次高,用于在较复杂的运算时能尽快的发现问题,缩短设计周期,产品上市快,从 4 而降低成本; (2)与工艺无关,独立实现,修改方便,系统描述能力强; (3)可读性好,有利于交流,适合文档保存; (4)VHDL 标准、规范并且可移植性强; (5)VHDL 类型多并且支持用户自定义类型,支持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和多种电路设计。 2.4 VHDL 语言结构 一个完整的 VHDL 程序通常包括实体(Entity)、结构体(Architecture)、配置(Configuration)、 程序包集合(Package)和库(Library)5 个部分。前 4 部分是可分别编译的源设计单元。库存放已经 编译的实体、结构体、配置和程序包集合。 VHDL 程序结构的实体是 VHDL 的硬件抽象,它表示具有明确的输入、输出的硬件设计的一部分。 结构体指定设计实体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行为、逻辑关系或功能,并且可以采用行为风格、数据流风 格、结构化风格或 3 种风格的混合形式进行描述。其 VHDL 的结构如图 2-2 中图 a)所示。VHDL 允 许设计者对单个实体定义多个结构,并提供一个配置管理器,负责管理在特定的编译和仿真间使用 某个结构体,并对仿真的结果进行比较,从中可以选出最佳的结构体,如图 2-2 中图 b)所示。 实体说明 结 构 体 1 结 构 体 2 结 构 体 3 a)VHDL 结构图 b)有多个实体的 VHDL 程序结构 图 2-2 VHDL 程序结构图3 实体 结构体 5 第 3 章 2FSK 信号发生器建模与程序设计 3.1 2FSK 的核心程序段 LIBRARY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fsk IS PORT(clock:IN STD_LOGIC;-正弦波发生器 dout:OUT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并行数据 DATA Code:BUFFER STD_LOGIC) ;-输出 m 序列 END fsk; SIGNAL m:STD_LOGIC_VETOR(2 DOWNTO 0);-m 序列 PROCESS(sinclk1)-sinclk1 100 分频得到 coderate 码元速率 M_sequence_from:-产生“1110010”m 序列 PROCESS(coderate) BEGIN IF (coderateevent AND coderate1)THEN m(0)doutnull; END CASE; EDN PROCESS; END fsk_arch; 2FSK 信号发生器完整程序见附录。 3.2 2FSK 信号产生器各模块 整个 2FSK 系统共分为分频器、m 序列产生器、跳变检测、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和 DAC 数模变换 器等 5 部分,其中前 4 部分由 FPGA 器件完成。图 3-1 所示为 2FSK 信号发生器框图。 1.2KHz 120KHz 时钟输入 1.2MHz 分频器 M 序列产生器 正弦信号发生器DAC 跳变检测 图 3-1 2FSK 信号发生器框图 3.2.1 分频器 本设计的数据速率为 1.2kb/s,要求产生 1.2KHz 和 2.4KHz 两个正弦信号。对每个码元持续周 期所对应正弦信号取 100 个采样点,因此要求能产生两个时钟信号:1.2KHz(数据速率)和 120KHz(正弦波信号发生器输入时钟) 。基准时钟由外部时钟输入,因此需设计一个 100 分频器产 7 生 120KHz 信号,再设计一个 100 分频器产生 1.2KHz 信号4,5。 3.2.2 m 序列产生器 m 序列是伪随机序列的一种,它的显著特点是: (1)随机特性; (2)预先可确定性; (3)循环特性,从而在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设计用一种带有两个反馈抽头的三级反馈移位寄存器得到一串“1110010”循环序列,并采 取措施防止进入全“0”状态。通过更换时钟频率,可以方便地改变输入码元的速率。 m 序列产生器的电路结构如图 3-2 所示。 1.2KHz 时钟信号 或门 异或门 或非门 D Q CLK D Q CLK D Q CLK 图 3-2 “1110010” 伪随机 m 序列产生器图 3.2.3 跳变检测 将跳变检测引入正弦波的产生中,可以使每次基带码元上升沿或下降沿到来时,对应输出波形 位于正弦波形的处6。sin0 基带信号的跳变检测可以有很多方法,图 3-3 所示为一种在可编程逻辑器件中实现的方案。 时钟信号 跳变输出 基带码元 D Q CLK 异或门 图 3-3 信号跳变检测电路图 8 3.2.4 正弦信号的产生 用数字电路和 DAC 变换器可以产生要求的模拟信号。根据抽样定理可知,当用模拟信号最大频 率两倍以上的速率对该模拟信号采样时,便可将原模拟信号不失真地恢复出来。本设计要求得到的 是两个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其频率正好呈倍数关系。设计中对 1.2KHz 的正弦波一个周期采样 100 个点,即采样速率为原正弦信号频率的 100 倍。因此完全可以在接收端将原正弦信号不失真地 恢复出来,从而可以在接收端对 FSK 信号正确地解调。 本设计中每个采样点采用 8 位量化编码,即 8 位分辨率。采样点的个数与分辨率的大小主要取 决于 FPGA 器件的容量,其中分辨率的高低还与 DAC 的位数有关。 本设计中,数字基带信号与 2FSK 调制信号的对应关系为:“0”对应 1.2KHz, “1”对应 2.4KHz。具体的正弦波信号产生器可以用查找表来实现。按前面的设计思想,本方案需要设计有 100 个单元的查找表,其中每个单元分别保存 100 个正弦波采样的对应样值。当码元由 1 变为 0 时, 为了产生 1.2KHz 的正弦信号,只需要将查找表中的内容逐一读出即可,直到将查找表中所有单元 读取完毕,然后再从第一单元开始读取。这样,每个码元周期内将输出一个周期的正弦波信号。当 码元由 0 变为 1 时,为了产生 2.4KHz 的正弦信号,就不能逐一读取所有单元了,而要每隔一个单 元读取一个样值。这样,在每个码元周期内就会对整个查找表读取两次,即输出两个周期为 2.4KHz 的正弦波信号。 3.3 功能仿真波形及分析 2FSK 的总体波形如图 3-4 所示,其中 CLOCK 为正弦波发生器时钟 MODE 表示 0:2FSK;1:2PSK,CLK120 为用于产生一个 1.2KHz 的正弦波信号,CLK240 为用于产生一个 2.4KHz 的正弦波信号,VALUE 为正弦波的采样点峰值,M_MODE 为输出 m 序列。 图 3-4 2FSK 仿真波形图 下图3-5所示为产生的2FSK波形,可以明显地看到在M_MODE跳变前后VALUE的码元宽度相差一倍, 实现了2FSK的频率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即120KHz表示信号“0” ,240KHz表示信号“1” 。 9 图 3-5 2FSK 仿真波形图 下图 3-6 可以看出传递信号“1”的波形密度明显比传递信号“0”的波形密度高。 图 3-6 2FSK 仿真波形图 2FSK 的信号传递频率从下图 3-7 中可以看出为 240KHz,信号“1”和“0”的跳变是通过相位 的改变来实现的。 图 3-7 2FSK 仿真波形图 10 结论 本设计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所述的 2FSK 信号发生器的功能。模拟检测表明,在这个课程设计 中,需要输入一个整周期内 100 个采样点的值,没有利用查找表的方法实现,而是直接在程序中输 入 100 个采样点的值。2FSK 信号发生器主要有分频器,m 序列产生器,跳变检测,正弦信号发生器 和 DAC 几个部分组成。2FSK 的关键是通过判断信号跳变是来改变频率的变化,2PSK 的关键是通过 信号的跳变来改变相位的变化。并且我们通过仿真图能够看出设计的 2FSK 信号发生器符合要求。 这次课程设计为 2FSK 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是在学习了 VHDL 语言后进一步对其灵活运用,进行 的仿真设计。课程设计用了一周时间,首先,了解了该设计的要去,通过查找资料,学习了设计的 方法,进而对设计分析。然后划定各个功能模块,并分别对各功能模块进行底层设计,并将各功能 模块按需要连接起来进行顶层的设计。最在 EDA 课程学习的 VHDL 语言为基础上,通过 MAX+plus 软件开发环境对各功能模块分别进行调试、编译,实现模块的功能,并分别进行了仿真和分析。 另外,本次课程设计能够顺利完成,要感谢石老师课堂上给我们悉心地传授知识,以及班上优 秀的同学给予的帮助。本次课程设计遇到了很多麻烦,比如:资料不好查找,图书馆该课题的书几 乎没有,只有通过网络搜寻或查看其它的书籍,不懂的地方通过问同学和老师来获取帮助。而且对 于 MAX+plus软件的运用不是很熟悉,通过自己网上查询和同学帮助,最终能够将系统进行仿真。 在仿真时问题最大,程序是自己参考其他论文资料的,但是程序出现了错误,仿真时 M 序列始终无 法显示波形,最后也是通过自己和同组同学查阅很多资料,向同学请教等修改了程序,且能够完全 进行仿真测试。 通过该课程设计,我们了解到数字系统的设计可以直接面向需求,根据系统的行为和功能要求, 自上自下地逐层完成相应的描述、综合、优化、仿真与验证,直到生成器件。本设计过程除了系统 原理介绍、VHDL 语言结构描述、信号发生器建模,其它的所有设计过程都用 MAX+Plus软件来完 成。通过该设计,对 MAX+Plus软件的运用更加熟练,同时对 VHDL 语言掌握更加熟悉。做到了电 子设计自动化(EDA) 。 11 参考文献 1 吴海涛,梁迎春,陈英俊.基于FPGA的全数字FSK调制解调器.现代电子技术,2009,30(23):72-76 2 吴国增,李荣强,赵安邦.基于VHDL语言的2FSK信号发生器设计.电子元器件应用,2006,8(8):2 3 Simon Haykin.Communication Systems Fourth Edition 通信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4 金凤莲.VHDL 语言在 EDA 仿真的应用.现代电子技术,2005(197):115-122 5 梅灿华,张乾.基于 FPGA 的键控移频调制解调器的设计与实现.安徽大学报,2003,27(2):22-27 6 刘爱荣,王振成.EDA 与 CPLD 开发应用简明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2 附录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 ENTITY PSKFSK IS PORT(CLOCK:IN STD_LOGIC; -正弦波发生器时钟 MODE:IN STD_LOGIC; -0:FSK;1:PSK CLK240: buffer STD_LOGIC; -用于产生一个 2.4KHz 的正弦波信号 CLK120: buffer STD_LOGIC; -用于产生一个 1.2KHz 的正弦波信号 VALUE: out std_logic_vector (7 DOWNTO 0); -正弦波的采样点峰值 M_CODE:BUFFER STD_LOGIC); -输出 m 序列 END PSKFSK; ARCHITECTURE PSKFSK_ARCH OF PSKFSK IS SIGNAL COUNT100:INTEGER RANGE 0 TO 99; -记录 100 个状态 SIGNAL COUNT50: INTEGER RANGE 0 TO 49; -记录 50 个状态 SIGNAL COUNT: INTEGER RANGE 1 TO 10; -记录 10 个状态,实现 12M 分频到 240KHz 得到 CLK240 时钟信号 SIGNAL SINCLK,CODERATE: STD_LOGIC; -正弦波信号的频率以及随机序列的编码速率 SIGNAL TEMP,JUMP_HIGH,JUMP_LOW: STD_LOGIC; -0,1 跳变标志 SIGNAL M: std_logic_vector (2 DOWNTO 0); -m 序列 BEGIN PROCESS(CLOCK) -分频为 240KHz 的 CLK240 信号 BEGIN IF (CLOCKEVENT AND CLOCK = 1) THEN IF (COUNT = 10) THEN COUNT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valueNULL; END CASE; END PROCESS; END PSKFSK_ARCH; 14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毕业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实用 价值的学术资料。它既是本科学生开始从事工程设计、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初步 尝试,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进行研究的适当表述,还是学生毕业及学位 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撰写是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基本训练环节之一,应 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 严格把关。 1、论文结构及要求 论文包括题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 几部分。 1.1 题目 论文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不应超过 25 字,原则上 不得使用标点符号,不设副标题。 1.2 摘要与关键词 1.2.1 摘要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摘要均要求用中、英两种文字给出,中文在前。 摘要应扼要叙述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或结论,文 字要精炼,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摘要一般应在 300 字左右。摘要中不宜使 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1.2.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 (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 ,一般列 35 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应在摘要中出现。 1.3 目录 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15 1.4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论文的首篇。绪论应说明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 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文管类论文的绪论是毕业论文的开头部分,一般包括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与意 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绪论只是文章的开头,不必写章号。 毕业设计(论文)绪论部分字数不多于全部论文字数的 1/4。 1.4.2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论文主体的内容要求参照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第五章。 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 。 1.4.3 结论 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设计(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 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一般为 4001 000 字。 1.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论文的取材来源和广博程度。 论文中要注重引用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对理工类论 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应在 15 篇以上,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 8 篇,外文文 献不少于 3 篇;对文科类、管理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为 1020 篇,其中学 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 8 篇,外文文献不少于 3 篇。 在论文正文中必须有参考文献的编号,参考文献的序号应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 序排列。 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 名的内部报告如 PB、AD 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不宜做为参考 文献引用。但对于工程设计类论文,各种标准、规范和手册可作为参考文献。 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在 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 16 1.6 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 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 1.7 附录 如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译文及外文文献复印件、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 纸、数据表格等有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1 2、论文书写规定 2.1 论文正文字数 理工类 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 20 000 字。 文管类 论文正文字数 12 00020 000 字。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少于 7 000 字。 外语类 论文正文字数 8 00010 000 个外文单词。 艺术类 论文正文字数 3 0005 000 字。 2.2 论文书写 本科生毕业论文用 B5 纸计算机排版、编辑与双面打印输出。 论文版面设置为:毕业论文 B5 纸、纵向、为横排、不分栏,上下页边距分别为 2.5cm 和 2cm,左右页边距分别为 2.4cm 和 2cm,对称页边距、左侧装订并装订线为 0cm、奇偶页不同、无 网格。论文正文满页为 29 行,每行 33 个字,字号为小四号宋体,每页版面字数为 957 个,行间距 为固定值 20 磅。 页眉。页眉应居中置于页面上部。单数页眉的文字为“章及标题” ;双数页眉的文字为“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 。页眉的文字用五号宋体,页眉文字下面为 2 条横线(两条横线的长度与 版芯尺寸相同,线粗 0.5 磅) 。页眉、页脚边距分别为 1.8cm 和 1.7cm。 页码。页码用小五号字,居中标于页面底部。摘要、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 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 2.3 摘要 中文摘要一般为 300 字左右,外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同,在语法、用词和书写上应正确 无误,摘要页勿需写出论文题目。中、外文摘要应各占一页,编排装订时放置正文前,并且中文在 前,外文在后。 2.4 目录 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中、外文摘要;正文章、节题目; 参考文献;致谢;附录。 正文章、节题目(理工类要求编写到第 3 级标题,即.。文科、管理类可视论文需要进 行,编写到 23 级标题。 ) 2.5 论文正文 2.5.1 章节及各章标题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 15 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 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2 2.5.2 层次 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代号格式见表 1 和表 2。 表 1 理工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 层次名称示 例说 明 章第 1 章 章序及章名居中排,章 序用阿拉伯数字 节1.1 条 1.1.1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 题间空 1 字,下面阐 述内容另起一段 款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 间空 1 字,下面阐述内 容在标题后空 1 字接排 项 (1) 题序空2 字书写,以下 内容接排,有标题者, 阐述内容在标题后空1 字 版心左边线 版心右边线 表 2 文管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 章 节 条 款 项 一、 (一) 1. (1) 居中书写 空 2 字书写 空 2 字书写 空 2 字书写 空 2 字书写 版心左边线 版心右边线 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 。 2.6 参考文献 正文中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 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二次铣削1” 。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 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 经济、管理类论文引用文献,若引用的是原话,要加引号,一般写在段中;若引的不是原文只 是原意,文前只需用冒号或逗号,而不用引号。在参考文献之外,若有注释的话,建议采用夹注, 即紧接文句,用圆括号标明。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 GB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3 顺序应按文中引用先后次序规定如下: 著作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版次)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翻译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版次) 译者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序号研究生名学位论文题目出版地学校(或研究单位)及学位论文级别答 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西文文献中第一个词和每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俄文文献名第一个词和专有名 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日文文献中的汉字须用日文汉字,不得用中文汉字、简化汉字代 替。文献中的外文字母一律用正体。 作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前 3 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相隔。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 将作者名的缩写置前,作者姓置后。 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可在会议名称后加上“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 者” 、 “出版年”两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者省略“出版地” 。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者省略 “出版年” 。 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 (期) ” 。 参考文献序号顶格书写,不加括号与标点,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序号应按文献在论文中的被 引用顺序编排。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若同一文献中有多处被引用,则要写出相应引用页 码,各起止页码间空一格,排列按引用顺序,不按页码顺序。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示例见附录 1。 2.7 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 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 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文管类专业技术术语应为常见、常用的名词。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 注明英文全文。 2.8 计量单位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GB310031021993,见 附录 2) ,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4 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 非物理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式,如“万 tkm” , “t/(人a) ”等。 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 1 000kg” 。 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 8 点 45 分” ,不能写成“8h45min” 。 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2.9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按照 GB310031021986 及 GB71591987 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 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 2.10 数字 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 1987 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除习惯 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参照附录 3) 。 2.11 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 、 “假定”等) ,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 公式末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 1 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 ” ,附录 2 中的第一个公式为(- 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 ”或“由公式(1-1) ” 。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若分母部分为乘积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 a/(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a/b)cosx。 2.12 插表 表格不加左、右边线。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 1 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 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 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居中排写(见附录 4) 。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到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见附录 4 中的例 2) 。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 2 个数字宽度) 。表内文 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 、 “同上”之类的写法,可采用通栏处理方式(见 附录 4 中的例 2) 。 表内文字说明不加标点。 文管类的插表在表下一般根据需要可增列补充材料、注解、附记、资料来源、某些指标的计算 方法等。 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表题用五号字,表内文字及表的说明 文字均用五号字,中文用宋体。 表格容量较大,必要时表格也可分为两段或多段(这只能发生在转页时) ,转页分段后的每一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5 续表的表头都应重新排字,重排表头的续表上方右侧应注明(续表)字样。 2.13 插图 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 2.13.1 制图标准 插图应符合技术制图及相应专业制图的规定。 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角投影法,应符合附录 5 所列有关标准的规定。 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附录 6 所列有关标准的规定。 流程图:符合国家标准。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2.13.2 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 。图号按章编排,如第 1 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 1- 1”等。图题置于图下。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 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编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 a)、b)等置于分图之 下。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 (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 图题用五号字,图内文字及说明均用五号字,中文用宋体。 2.13.3 插图编排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 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2.13.4 坐标单位 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除无单位者(如标示值)之外,必须注明坐标单位。 2.13.5 论文中照片图及插图 毕业论文中的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或数码像机图片) ,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 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对金相显微组织照 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毕业论文中的插图不得采用复印件。对于复杂的引用图,可采用数字化仪表输入计算机打印出 来的图稿。 2.14 附录 理工类论文附录的序号采用“附录 1” 、 “附录 2”等,附录顺序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 文献的中文译文及外文复印件等。 文管类论文附录序号相应采用“附录一” 、 “附录二”等。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6 3、论文排版要求 3.1 纸张要求及页面设置 名称格式要求 纸张B5(182257) ,幅面白色 页面 设置 上下页边距 2.5cm 和 2cm,左右页边距 2.4 cm 和 2cm,页眉、页脚分别为 1.8cm 和 1.7cm,对称页边距、左侧装订并装订线为 0cm、奇偶页不同、无网格 页眉宋体字五号居中 页码宋体字小五号居中 3.2 封面(详见模版、B5 纸单面打印) 名称格式要求 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宋体字小二号,行距固定值 25磅 ,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 0.5行,要求字体居中 论文题目 黑体字二号,行距固定值 25 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 0.5 行。论文题目中 文字数不得超过 25 字,要求字体居中 填写姓名宋体字小三号 , 行距固定值20磅 , 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 0.5行,要求字体居中 大学 楷体字小二号,行距固定值 20 磅, 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 0.5 行。每字间 空 1 格,要求字体居中 年 月 宋体字小三号,行距固定值 20 磅, 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 0.5 行。数字用 阿拉伯数字,日期为论文提交日期,要求字体居中 3.3 封面 2(详见模版、B5 纸单面打印) 名称格式要求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宋体字小二号,行距固定值 25 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 0.5 行,要求 字体居中 论文题目 黑体字二号,行距固定值 25 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 0.5 行。论文题 目中文字数不得超过 25 字,要求字体居中 学院(系)宋体字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 行,字体左对齐 专业同上 学生姓名同上 学号同上 指导教师同上 答辩日期同上 3.4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任务书(单面打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B5 纸,单面打印,不编页码 3.5 中、英文摘要 名称中文摘要英文摘要 标题 摘要:黑体字小二居中,行距固定值 20 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 1 行 Abstract: Times New Roman 体小二号居中, 行距固定值 20 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 1 行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7 段落 文字 宋体字小四号,行距固定值 20 磅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行距固定值 20磅 关键词同上, “关键词”三字加粗同上, “Key Words”两词加粗 页码 罗马大写数字, Times New Roman体小五号 字 罗马大写数字,Times New Roman 体小五号字 3.6 目录 名称示例格式要求 标题目录黑体字小二号居中,行距固定值 20 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 1 行 各章目录格式范例黑体字小四号, 行距固定值 20 磅,两端对齐,页码右对齐 节标题目录格式范例 宋体字小四号,行距固定值 20 磅,两端对齐,页码右对齐,左缩进 2 字符 条标题目录格式范例 宋体字小四号,行距固定值 20 磅,两端对齐,页码右对齐,左缩进 3 字 符(条标题目录文科左缩进 2 字符) 页码格式范例罗马大写数字,Times New Roman 体小五号字 3.7 正文 示例 名 称 理工论文文科论文 格式要求 各章标题 第 1 章 一、 黑体字小二号居中,行距固定值 20 磅, 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 1 行,理工类章 序号与章名间空一个汉字 节标题1.1 (一) 黑体字小三号,行距固定值 20 磅,间 距段前、段后分别为 0.5 行,理工类题 序与题名间空一个汉字 条标题1.1.1 1、 黑体字四号,行距固定值 20 磅,间距 段前、段后分别为 0.5 行,理工类题序 与题名间空一个汉字 款标题 (1) 黑体字小四号,行距固定值 20 磅,理 工类题序与题名间空一个汉字 正文段 落文字 宋体字小四号,段落首行左缩进 2 个汉 字。行距固定值 20 磅(段落中有数学 表达式时,可根据表达需要设置该段的 行距) 3.8 其它 名 称格式要求 结论 标题要求同各章标题,正文部分:宋体字小四号,行距固定值 20 磅,段落首行左缩 进 2 个汉字 参考文献 标题要求同各章标题,正文部分:宋体字小四号(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体小四号) ,行距固定值 20 磅 致谢 标题要求同各章标题,正文部分宋体字小四号,行距固定值 20 磅, (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体小四号) 附录 标题要求同各章标题,正文部分:宋体字小四号(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体小四号) ,段落首行左缩进 2 个汉字。行距固定值 20 磅, (段落中有数学表达式时,可根据表 达需要设置该段的行距) ,装订时附录内容加封面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意见表B5 纸,单面打印,不编页码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评语表B5 纸,单面打印,不编页码 注:1.毕业设计/论文模版用 Word 2003 文档排版,详见教务处网页-“文档下载”-“实践教学用表”中毕业设计 /论文模版,下载的模版文档会变形需要进行整理。 2.未注明事宜,请查看撰写规范有关要求。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8 4、论文打印输出要求 4.1 输出样式 计算机双面打印输出。 4.2 字体字号 论文正文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字。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 1 个字。 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 1 个字。 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第四层次(款)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 第五层次(项)题序和标题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市重点中学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职场挑战与机遇:新面试题目解析
- 肾上腺区肿瘤影像学鉴别
- 三甲医院经营分析工作汇报
- 2026届辽宁省抚顺中学化学高二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碳纤维制造工艺详解
- 鸟配色方案汇报
- 细胞无菌操作规范
- 童年小说情节讲解
- 2026届江苏省镇江市重点名校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高空作业车安全知识培训
- 电影美术课程设计
- 修脚服务行业未来三年发展洞察及预测分析报告
- 2024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吉林大学《计算机网络(双语)》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水果收货标准
- 急诊专科护士进修汇报课件
- 孩子成长档案模板
- 南京大学介绍
- 【视频号运营】视频号运营108招
- SYT 7328-2021 驱油用石油磺酸盐-PDF解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