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hdl异步串行通信电路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基于vhdl异步串行通信电路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基于vhdl异步串行通信电路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基于vhdl异步串行通信电路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基于vhdl异步串行通信电路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理工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彭双文学 院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 专 业 网络工程 班 级 网络工程08-01 学 号 200858080221 学生姓名 彭双文 指导教师 蔡烁 课程成绩 完成日期 2010年12月31日课程设计任务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1718周学生姓名彭双文指导老师陈沅涛题 目1. 基于VHDL的异步串行通信电路设计主要内容: 分析异步串行通信的帧格式,利用VHDL语言设计出异步串行通信电路,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验证明了设计的正确性。要求:(1)通过对相应文献的收集、分析以及总结,给出相应课题的背景、意义及现状研究分析。(2)通过课题设计,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3)学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能正确阐述设计和实验结果。(4)学生应抱着严谨认真的态度积极投入到课程设计过程中,认真查阅相应文献以及实现,给出个人分析、设计以及实现。应当提交的文件:(1)课程设计报告。(2)课程设计附件(主要是源程序)。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学 院 计算机通信工程 专 业 网络工程 班 级 网络08-01 班 学 号 200858080221 学生姓名 彭双文 指导教师 蔡烁 课程成绩 完成日期 2010年12月31日指导教师对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评价评分项目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课程设计中的创造性成果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课程设计完成情况课程设计动手能力文字表达学习态度规范要求课程设计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定意见综合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基于VHDL的异步串行通信电路设计学生:彭双文 指导老师:蔡烁摘要:VHDL 支持硬件的设计、验证、综合和测试 ,以及硬件设计数据的交换、维护、修改和硬件的实现 ,具有描述能力强、生命周期长、支持大规模设计的分解和已有设计的再利用等优点。利用 VHDL 这些优点和先进的 EDA 工具 ,根据具体的实际要求 ,我们可以自己来设计串口异步通信电路。本课程设计分析异步串行通信的帧格式,利用VHDL设计出异步串行通信电路,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验证明了设计的正确性。关键词:异步串行通信,VHDL,EDA,仿真。Based on VHDL asynchronous serial communication circuit designStudent: PengShuangWen guide teacher: CAI heartburnAbstractVHDL support hardware design of, validation, comprehensive and test, and hardware design data exchange, maintenance, modify and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has described ability strong, life cycle is long, support large-scale design of decomposition and reusing existing design etc. These strengths and advanced by VHDL EDA tools, depending on the actual requirements, we can design a serial port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circuit. This course design analysis asynchronous serial communication frame format, using VHDL asynchronous serial communication circuit designed, and through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design.Keywords:Asynchronous serial communication,VHDL,EDA,simulation。目录1 引 言62 串口异步通信的帧格式和波特率62.1串口异步通信的帧格式62.2 串行异步通信的波特率-73串行发送电路的设计-73.1 波特率发生器的设计73.2 发送电路的设计83.3 时序仿真94 串行接收电路的设计104.1 波特率发生器和采样时钟的设计104.2 接收电路的设计134.3 时序仿真165 结束语17参考文献171 引 言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的出现,使得电子系统的设计者利用与器件相应的电子CAD软件,在实验室里就可以设计自己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器 件。这种可编程ASIC不仅使设计的产品达到小型化、集成化和高可靠性,而且器件具有用户可编程特性,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减少了设计费用,降低了设计风 险。目前数字系统的设计可以直接面向用户需求,根据系统的行为和功能要求,自上至下地逐层完成相应的描述综合优化仿真与验证,直到生成器件,实现电 子设计自动化。其中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可以用硬件描述语言(HDL)来描述硬件电路。 VHDL是用来描述从抽象到具体级别硬件的工业标准语言,它是由美国国防部在80年代开发的HDL,现在已成为IEEE承认的标准硬件描述语言。VHDL 支持硬件的设计、验证、综合和测试,以及硬件设计数据的交换、维护、修改和硬件的实现,具有描述能力强、生命周期长、支持大规模设计的分解和已有设计的再 利用等优点。利用VHDL这些优点和先进的EDA工具,根据具体的实际要求,我们可以自己来设计串口异步通信电路。 2串口异步通信的帧格式和波特率2.1 串行异步通信的帧格式 在串行异步通信中,数据位是以字符为传送单位,数据位的前、后要有起始位、停止位,另外可以在停止位的前面加上一个比特位(bit)的校验位。其 帧格式如图1所示。 图1串行异步通信的帧格式起始位是一个逻辑0,总是加在每一帧的开始,为的是提醒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数据,在接收数据位过程中又被分离出去。数据位根据串行通信协议, 允许传输的字符长度可以为5、6、7或8位。通常数据位为7位或8位,如果要传输非ASCII数据(假如使用扩展字符设置的文本或者二进制数据),数据位 格式就需要采用8位。数据位被传输时从一个字符的最低位数据开始,最高位数据在最后。例如字母C在ASCII表中是十进制67,二进制的 01000011,那么传输的将是11000010。校验位是为了验证传输的数据是否被正确接收,常见的校验方法是奇、偶校验。另外校验位也可以为0校验 或者1校验,即不管数据位中1的个数是多少,校验位始终为0或者1,如果在传输的过程中校验位发生了变化,这就提示出现了某类错误。不过,在传输数据的时 候,也可以不用校验位。停止位,为逻辑1,总在每一帧的末尾,可以是1位、1.5位或者2位。最常用的是1位,超过1位的停止位通常出现在这样的场合:在 处理下一个即将发送来的字符之前接收设备要求附加时间。 2.2 串行异步通信的波特率 串行口每秒发送或接收数据的位数为波特率。若发送或接收一位数据需要时间为t,则波特率为1/ t,相应的发送或接收时钟为1/t Hz。发送和接收设备的波特率应该设置成一致,如果两者的波特率不一致,将会出现校验错或者帧错。 3 串行发送电路的设计为简化电路设计的复杂性,采用的帧格式为: 1位开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没有校验位,波特率为9600。 3.1 波特率发生器的设计 要产生9600波特率,要有一个不低于9600 Hz的时钟才可以。为产生高精度的时钟,我选了6MHz(6M能整除9600)的晶振来提供外部时钟。当然,你也可以选其它频率的时钟来产生9600 Hz的时钟。对于6MHz时钟,需要设计一个625进制的分频器来产生9600波特率的时钟信号。用VHDL设计分频器较简单,在这里就不再给出源程序 了。 3.2 发送电路的设计 根据采用的帧格式,需要发送的数据为10位(1位开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在发送完这10位后,就应该停止发送,并使发送端电平处于逻 辑1,然后等候下次的发送。下面是实现上述功能的VHDL源程序: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Com is port(clk,en:in std_logic; Send_data:in std_logic_vector(9 downto 0); serial:out std_logic); end com; architecture com_arc of com is begin process(clk) variable count:integer range 0 to 9 :=0; begin if en=0 then count:=0; serial=1; elsif rising_edge(clk) then if count=9 then serial=Send_data(9); else serial=Send_data(count); count:=count+1; 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 end com_arc; 其中,Send_data(0 to 9)表示需要发送的数据帧,发送时,开始位Send_data(0)必须为逻辑0,停止位Send_data(9)必须为逻辑1,否者与硬件电路连接的设 备接收到的数据会出现错误。在发送每一帧之前,首先给输入端en一个低电平脉冲,让电路复位(count置0),然后开始发送。变量count 在进程中用来记录发送的数据数目,当数据帧发送完后,发送端就一直发送停止位(逻辑1)。 3.3 时序仿真 选EDA工具,对VHDL源程序编译。用的是 Altera公司的MAX+plus II 9.3 Baseline,这个工具支持VHDL的编译、仿真。图2是编译后的仿真结果,其中,Clk为频率9600Hz的时钟,Send_data0为开始 位,Send_data8.0为数据位, Send_data9为停止位。结果显示,输出完全是按数据帧格式发送的。图2串行发送电路的时序仿真4 串行接收电路的设计接收电路比发送电路要复杂,接收电路要时实检测起始位的到来,一旦检测到起始位到,就要将这一帧数据接收下来。为提高接收的准确性,减少误码率,每 一位数据都用3倍频的波特率对数据进行采样(如图3所示),然后对3次采样结果进行判决:如果3次采样中至少有2次为高电平,则接收这一位数据被判决为高 电平,否者,为低电平。图3 数据的3次采样4.1 波特率发生器和采样时钟的设计 为完成3次采样,除了频率为9600Hz的接收时钟外,还要有一个3倍频的采样时钟。下面是实现上述功能的VHDL源程序: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count625 is port(clk,en:in std_logic; Clock1,Clock3:out std_logic); end count625; architecture count625_arc of count625 is begin process(clk,en) variable count:integer range 0 to 625 :=0; begin if en=0 then NUll; elsif (rising_edge(clk) then count:=count+1; if count=625 then Clock1=1; count:=0; else Clock1=0; end if; if (count=100 or count=300 or count=500 ) then Clock3=1; else Clock3=0; 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 end count625_arc; 其中clk为6MHz的时钟;en控制波形的产生; Clock1为9600Hz的接收时钟; Clock3为3倍频的采样时钟。 4.2 接收电路的设计 串行接收电路首先要能判断接收数据的到来,即每一帧的开始,然后对数据进行3次采样,最后判决输出。为简化设计,帧格式仍然采用1位开始位+8位 数据位+1位停止位。下面是设计的接收电路VHDL程序: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com_receive10 is port(com,clr,clk1,clk3:in std_logic;Q:out std_logic_vector(0 to 9);Valid:out std_logic); end com_receive10; architecture com_receive10_arc of com_receive10 is Signal Enable:std_logic :=1; Signal Hold:std_logic :=0; Signal N:std_logic_vector(0 to 2) :=000; begin Valid=Enable and Hold; process(clk1,clr) variable Num:integer range 0 to 9 :=0; begin if clr=0 then Enable=1 ; Num:=0; Q=0000000000; elsif (rising_edge(clk1) then Q(Num)=(N(0) and N(1) or (N(1) and N(2) or (N(0) and N(2); if Num=9 then Enable=0; Num:=0; else Num:=Num+1; 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 process(clk3,clr) variable m:integer range 0 to 2 :=0; begin if clr=0 then m:=0; elsif(rising_edge(clk3) then N(m)=com; if m=2 then m:=0; else m:=m+1; 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 process(clr,com) begin if clr=0 then Hold=0; elsif falling_edge(com) then Hold=1; end if; end process; end com_receive10_arc; 其中,N(m)=com 用来对波形采样;Q(Num)=(N(0) and N(1) or (N(1) and N(2) or (N(0) and N(2)是对其中1位数据的3次采样结果判决;Num用来记录接收的数据位数;falling_edge(com)是用来时实检测每一帧的起始位(即下 降沿)的到来;Valid=Enable and Hold用来输出到波特率发生器电路单元控制时钟的产生,最后将一帧的10位数据输出。 用MAX+plus II 9.3 Baseline将上面两个VHDL文件制成库器件,然后在电路图上调出来,最后做成的串行接收电路图如图4所示。 图4 串行接收电路图4.3 时序仿真 时序仿真如图5所示,Receive为接收到的序 图5 串行接收电路的时序仿真列波形,最后结果:接收到的数据位为6D,起始位为0,停止位为1。 5 结束语VHDL语言设计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数字电路的设计模式,使电路设计由硬件设计转变为软件设计,这样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降低了电路的复杂程 度,修改起来也很方便。 利用VHDL设计的灵活性,根据串行通信协议的要求,可以在实验室利用先进的EDA工具,用VHDL设计出符合自己实际需求的异步串行通信电路。 本文设计出的基于VHDL异步串行通信电路,在实验室已经与计算机串口RS-232进 行了通信实验(注意:TTL和RS-232逻 辑电平的转换)。实验证明,0至255的所有数据都能被正确收、发。 参考文献: 1 ARMSTRONG J R, FRAY F G. VHDL设计表示和综合M.李宗伯,王蓉晖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2 SKAHILL K.可编程逻辑系统的VHDL设计技术M.朱明程,孙普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3 仇玉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技术M. 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7. 16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毕业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学术资料。它既是本科学生开始从事工程设计、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进行研究的适当表述,还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撰写是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基本训练环节之一,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1、论文结构及要求论文包括题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几部分。1.1 题目论文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不应超过25字,原则上不得使用标点符号,不设副标题。1.2 摘要与关键词1.2.1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摘要均要求用中、英两种文字给出,中文在前。摘要应扼要叙述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或结论,文字要精炼,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摘要一般应在300字左右。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1.2.2 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应在摘要中出现。1.3 目录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1.4 论文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1.4.1 绪论绪论一般作为论文的首篇。绪论应说明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管类论文的绪论是毕业论文的开头部分,一般包括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与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绪论只是文章的开头,不必写章号。毕业设计(论文)绪论部分字数不多于全部论文字数的1/4。1.4.2 论文主体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要求参照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第五章。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1.4.3 结论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不加章号。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设计(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一般为4001 000字。1.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论文的取材来源和广博程度。论文中要注重引用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对理工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应在15篇以上,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8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对文科类、管理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为1020篇,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8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在论文正文中必须有参考文献的编号,参考文献的序号应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不宜做为参考文献引用。但对于工程设计类论文,各种标准、规范和手册可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在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1.6 致谢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1.7 附录如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译文及外文文献复印件、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有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39 彭双文 基于VHDL的异步串行通信电路设计 第39页 共17页2、论文书写规定2.1 论文正文字数理工类 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20 000字。文管类 论文正文字数12 00020 000字。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少于7 000字。外语类 论文正文字数8 00010 000个外文单词。艺术类 论文正文字数3 0005 000字。2.2 论文书写本科生毕业论文用B5纸计算机排版、编辑与双面打印输出。论文版面设置为:毕业论文B5纸、纵向、为横排、不分栏,上下页边距分别为2.5cm和2cm,左右页边距分别为2.4cm和2cm,对称页边距、左侧装订并装订线为0cm、奇偶页不同、无网格。论文正文满页为29行,每行33个字,字号为小四号宋体,每页版面字数为957个,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页眉。页眉应居中置于页面上部。单数页眉的文字为“章及标题”;双数页眉的文字为“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页眉的文字用五号宋体,页眉文字下面为2条横线(两条横线的长度与版芯尺寸相同,线粗0.5磅)。页眉、页脚边距分别为1.8cm和1.7cm。页码。页码用小五号字,居中标于页面底部。摘要、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2.3 摘要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外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同,在语法、用词和书写上应正确无误,摘要页勿需写出论文题目。中、外文摘要应各占一页,编排装订时放置正文前,并且中文在前,外文在后。2.4 目录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中、外文摘要;正文章、节题目;参考文献;致谢;附录。正文章、节题目(理工类要求编写到第3级标题,即.。文科、管理类可视论文需要进行,编写到23级标题。)2.5 论文正文2.5.1 章节及各章标题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2.5.2 层次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代号格式见表1和表2。表1 理工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层次名称示 例说 明章第1章 章序及章名居中排,章序用阿拉伯数字节1.1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1字,下面阐述内容另起一段条1.1.1 款1.1.1.1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1字,下面阐述内容在标题后空1字接排项 (1) 题序空2字书写,以下内容接排,有标题者,阐述内容在标题后空1字 版心左边线 版心右边线表2 文管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章节条款项一、 (一) 1. (1)居中书写空2字书写空2字书写空2字书写空2字书写 版心左边线 版心右边线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2.6 参考文献正文中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二次铣削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经济、管理类论文引用文献,若引用的是原话,要加引号,一般写在段中;若引的不是原文只是原意,文前只需用冒号或逗号,而不用引号。在参考文献之外,若有注释的话,建议采用夹注,即紧接文句,用圆括号标明。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应按文中引用先后次序规定如下:著作图书文献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翻译图书文献序号作者书名(版次)译者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学术刊物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学术会议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序号研究生名学位论文题目出版地学校(或研究单位)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西文文献中第一个词和每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俄文文献名第一个词和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日文文献中的汉字须用日文汉字,不得用中文汉字、简化汉字代替。文献中的外文字母一律用正体。作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前3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相隔。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的缩写置前,作者姓置后。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可在会议名称后加上“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两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者省略“出版地”。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者省略“出版年”。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参考文献序号顶格书写,不加括号与标点,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序号应按文献在论文中的被引用顺序编排。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若同一文献中有多处被引用,则要写出相应引用页码,各起止页码间空一格,排列按引用顺序,不按页码顺序。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示例见附录1。2.7 名词术语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文管类专业技术术语应为常见、常用的名词。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2.8 计量单位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GB310031021993,见附录2),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非物理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式,如“万tkm”,“t/(人a)”等。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1 000kg”。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45分”,不能写成“8h45min”。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2.9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按照GB310031021986及GB71591987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2.10 数字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1987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参照附录3)。2.11 公式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2中的第一个公式为(-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若分母部分为乘积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a/(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a/b)cosx。2.12 插表表格不加左、右边线。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居中排写(见附录4)。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到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见附录4中的例2)。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可采用通栏处理方式(见附录4中的例2)。表内文字说明不加标点。文管类的插表在表下一般根据需要可增列补充材料、注解、附记、资料来源、某些指标的计算方法等。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表题用五号字,表内文字及表的说明文字均用五号字,中文用宋体。表格容量较大,必要时表格也可分为两段或多段(这只能发生在转页时),转页分段后的每一续表的表头都应重新排字,重排表头的续表上方右侧应注明(续表)字样。2.13 插图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2.13.1 制图标准插图应符合技术制图及相应专业制图的规定。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角投影法,应符合附录5所列有关标准的规定。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附录6所列有关标准的规定。流程图:符合国家标准。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2.13.2 图题及图中说明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编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图题用五号字,图内文字及说明均用五号字,中文用宋体。2.13.3 插图编排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2.13.4 坐标单位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除无单位者(如标示值)之外,必须注明坐标单位。2.13.5 论文中照片图及插图毕业论文中的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或数码像机图片),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对金相显微组织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毕业论文中的插图不得采用复印件。对于复杂的引用图,可采用数字化仪表输入计算机打印出来的图稿。2.14 附录理工类论文附录的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附录顺序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文献的中文译文及外文复印件等。文管类论文附录序号相应采用“附录一”、“附录二”等。3、论文排版要求3.1 纸张要求及页面设置名称格式要求纸张B5(182257),幅面白色页面设置上下页边距2.5cm和2cm,左右页边距2.4 cm和2cm,页眉、页脚分别为1.8cm和1.7cm,对称页边距、左侧装订并装订线为0cm、奇偶页不同、无网格页眉宋体字五号居中页码宋体字小五号居中3.2 封面(详见模版、B5纸单面打印)名称格式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宋体字小二号,行距固定值25磅 ,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要求字体居中论文题目黑体字二号,行距固定值25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论文题目中文字数不得超过25字,要求字体居中填写姓名宋体字小三号, 行距固定值20磅 , 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要求字体居中大学楷体字小二号,行距固定值20磅, 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每字间空1格,要求字体居中年 月宋体字小三号,行距固定值20磅, 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日期为论文提交日期,要求字体居中3.3 封面2(详见模版、B5纸单面打印)名称格式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宋体字小二号,行距固定值25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要求字体居中论文题目黑体字二号,行距固定值25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论文题目中文字数不得超过25字,要求字体居中学院(系)宋体字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字体左对齐专业同上学生姓名同上学号同上指导教师同上答辩日期同上3.4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任务书(单面打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B5纸,单面打印,不编页码3.5 中、英文摘要名称中文摘要英文摘要标题摘要:黑体字小二居中,行距固定值20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1行Abstract: Times New Roman体小二号居中,行距固定值20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1行段落文字宋体字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关键词同上,“关键词”三字加粗同上,“Key Words”两词加粗页码罗马大写数字,Times New Roman体小五号字罗马大写数字,Times New Roman体小五号字3.6 目录名称示例格式要求标题目录黑体字小二号居中,行距固定值20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1行各章目录格式范例黑体字小四号, 行距固定值20磅,两端对齐,页码右对齐节标题目录格式范例宋体字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两端对齐,页码右对齐,左缩进2字符条标题目录格式范例宋体字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两端对齐,页码右对齐,左缩进3字符(条标题目录文科左缩进2字符)页码格式范例罗马大写数字,Times New Roman 体小五号字3.7 正文名 称示例格式要求理工论文文科论文各章标题 第1章 一、黑体字小二号居中,行距固定值20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1行,理工类章序号与章名间空一个汉字节标题1.1 (一)黑体字小三号,行距固定值20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理工类题序与题名间空一个汉字条标题1.1.1 1、黑体字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间距段前、段后分别为0.5行,理工类题序与题名间空一个汉字款标题1.1.1.1 (1)黑体字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理工类题序与题名间空一个汉字正文段落文字宋体字小四号,段落首行左缩进2个汉字。行距固定值20磅(段落中有数学表达式时,可根据表达需要设置该段的行距)3.8 其它名 称格式要求结论标题要求同各章标题,正文部分:宋体字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段落首行左缩进2个汉字参考文献标题要求同各章标题,正文部分:宋体字小四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致谢标题要求同各章标题,正文部分宋体字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附录标题要求同各章标题,正文部分:宋体字小四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段落首行左缩进2个汉字。行距固定值20磅,(段落中有数学表达式时,可根据表达需要设置该段的行距),装订时附录内容加封面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意见表B5纸,单面打印,不编页码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评语表B5纸,单面打印,不编页码注:1.毕业设计/论文模版用Word 2003文档排版,详见教务处网页-“文档下载”-“实践教学用表”中毕业设计/论文模版,下载的模版文档会变形需要进行整理。2.未注明事宜,请查看撰写规范有关要求。4、论文打印输出要求4.1 输出样式计算机双面打印输出。4.2 字体字号论文正文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字。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1个字。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1个字。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四层次(款)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第五层次(项)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字。页码用小五号字,在底线下居中。论文的中文和外文摘要属二次文献置于目录前,并编入目录,按第一层次(章)的编辑要求处理。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同样按第一层次(章)的编辑要求处理,另起新页,与正文一起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页。4.3 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题头用小二号黑体字居中排写,然后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摘要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英文论文摘要另起一页,其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一致。英文选用字体:Times New Roman,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 摘要的中、外文示例见附录7和附录8。摘要正文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关键词题头用小四号宋体字字体加粗顶格书写,然后空一格书写有关关键词,各关键词之间加标点符号“;”最后一词之后不加标点符号。4.4 目录目录题头用小二号黑体字居中排写。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行距为20磅。目录的打印实例见附录9和附录10。4.5 正文层次正文层次的编排理工类论文应采用表3的格式,文管类可采用表4的格式。表3 理工类论文层次代号打印说明层次名称示 例说 明章第1章 小二号黑体节1.1 小三号黑体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