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44 离骚教学设计 篇一:离骚教学设计 (修 ) 离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 3、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2、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 【教 具】 配音朗读磁带、投影胶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毛泽东诗词导入。 二、屈 原及相关简介结合注释了解屈原,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屈原作品 2关于楚辞三、结合背景知识释题 “离骚”二字,古来数种解释: 1司马迁:遭受忧患的意思。“离”通“罹”, 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班固亦同)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44 2王逸:离别的忧愁。“离,别也。骚,愁也。” 因司马迁距屈原年代未久,故司马迁的说法最可信。 另外还有认为“离骚”二字当释为“牢骚”的。 又有认为离骚和劳商“同实而异名”,是楚地歌曲名称。(游国恩)。 还有以离骚为“排解忧愁”之意。(钱 钟书)四、诵读 1、播放录音范读,正音; 2、学生朗读,要求: 把握诗的节奏: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 分好节奏。诵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反复练习,直至口熟。 体味诗的情感:朗读时还要把握每一节的主旨,一节一节地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感情。 五、离骚知识点梳理:(多媒体展示,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句子) 1、重点词语 2、通假字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5、古今异义的词 6、句式 7、难句翻译 六 、阅读理解 1、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44 明确: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宁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2、了解“香草美人”的象征方法 香草、美人是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美人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 作为一种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与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美人香草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生动。 七、总结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屈原以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贵品格,以他创作的光辉灿烂的诗篇,对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对我国文学优秀传统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学史的发展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楚辞影响深远,只有诗经可与之相比。诗经和楚辞所开辟的现实主义和浪 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二千年来一直为我国优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44 秀的作家所继承和发扬。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说:离骚“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对离骚予以高度评价:“惊采绝艳,难于并能。” 八、布置作业 1诗人讴歌、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找出诗句,并稍加阐述) 2你最喜爱哪些诗句?在这些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对你有什么启示? 3离骚是“楚辞”的代表,读了课文你能否概括“楚辞”的体裁特点?它与诗经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附:板书设计 离 骚 屈 原 一、屈原、“楚辞”与楚辞 二、离骚 1司马迁:遭受忧患的意思。 2王逸:离别的忧愁。 3、其他 三、要点 1、表现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的诗句 2、“香草美人” 象征方法 篇二:离骚 (公开课优秀教案 )(整理精校版 )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44 离骚 (公开课优秀教案 ) 必修教案 0327 09:57: (公开课优秀教案 ) 【教学目标】 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能力 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了解离骚语言风格特点,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 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 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引导学生鉴赏的屈子行吟图 (补充:画面通过古树野花,顽石曲径的简明勾勒,大块空白大地的随意铺设,造成一个荒寒凄凉、萧瑟幽寂的深山古道意境,渲染了屈原流放独行的环境。屈原愁眉锁眼、面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44 容憔悴、髯髯垂须、昂首遥视,人物表情忧郁寂苦,但决不变心从俗的坚强意志,溢于言表。画面以挺 劲飞畅的线条勾画衣着的褶纹,夸张了服饰的奇伟,并在腰间配一随步摆动的飘带,进而加强了屈原飘然远行的气氛,使屈原显出庄重、傲岸的神态和气宇轩昂的样子。) 陈洪绶带着自己对屈原的了解,用一支画笔绘出了文化名人屈原的外形内神,究竟是否属实呢?最有发言权的当然还是屈原自己,下面我们就借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走进屈原内心。 二、 解题 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雪,在诗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指什么? 明确:“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是楚辞中的离骚。这两部作品风别开创了我国现实 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而且,并称的两个“第一”,始终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也是“楚辞体”(骚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骚体诗”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细致去感知其魅力。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44 三、 诵读 初感诗韵 请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兮”是有浓厚的楚 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 ,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 ,具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用地道的楚地方言 小结: 骚体特征: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四、 听读 品味诗境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44 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离骚”解释: ?离忧也。离,犹罹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 ?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离别之愁也。 ?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离骚者,牢骚之词也。 骚是遭遇忧 愁而写成的诗句。屈原遭遇了怎样的忧愁呢? 请学生简介屈原: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 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问千声悲故国 , 江咽万语吊斯人 . 沉思高 举洁白清忠 ,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 小结: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44 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然而他政治上的失败却造就了文学上的成功,他将个人的忧愤注于作品之中,绽放独具的魅力。 五、 研读 品味诗文 v 个人身世 出生高贵,降生祥瑞,美好的名字 担国家大任,义不容辞。 v 香草美人 请找出文中出现的 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美人 v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我们一般认为屈原是忧郁的、爱国的、忧国的。什么时候会产生忧患意识呢? 在现 实和理想的冲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唯美主义者,在一个邪恶谎言根深蒂固的时代,唯美主义理想主义者都要忍受痛苦,都要被嘲弄,被压抑,被人视为异端疯子,尽管屈原伤痕累累,但他决不后退,但有些话不直接说,就可以换种方式说。那么屈子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理想的呢? 们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 v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v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44 v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v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v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3. 班固认为 :“且君子道穷 ,命矣。”指责屈原不能明哲保身 ,于是给他加上个“露才扬己 ,忿怼沉江”的罪名 ,首先从政治上否定了屈原的斗争性。而王逸则是针锋相对地指出 :“今若屈原 ,应贵贞之质 ,体清洁之性 ,直若砥矢 ,言若丹青 ,进不隐其谋 ,退不顾其命 ,此诚绝世之行 ,后彦之英也。”面对屈原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 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 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 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小结:古往今来,多少生命在历史的星河中默默产生,又默默消亡,而又有几颗能够像屈原这样 2000 多年后的今天仍熠熠闪烁。他的死,有力地维护了他那不随波逐流,不苟且偷生的人格尊严;他的死,充分显示了他的忠贞爱国,至死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 44 不渝的高尚情操;他的死真正体现了他那昭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生价值。鲁迅曾经说过,人的 生命是可贵的,但真理更可贵。屈原虽死,而真理传于四方,这样的死,死得其所。生与死,是一对矛盾。孟子说过:“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也如裴多斐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也就是说,为了真理,自由,正义,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值得的。但同时,我们要珍惜生命。罗曼 ?曼兰说过:“以死来鄙薄自己,背叛自己,否定自己的信念是世界上最大的错过。” 六、 探读 回味诗风 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 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离骚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屈原已离开世界两千多年,但他那种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我们绍兴的鲁迅就是其中之一,(投影鲁迅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 44 自题小像 ( 1903 年)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 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当时二十二岁的先生怅望祖国黑如墨的长夜,喊出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心声。我们听到了赤子火热的爱国激情。年的月日,黄昏,这是一个滴血的黄昏,一位相貌平凡的海子告别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手捧着厚厚的圣经,躺在山海关冰冷的铁轨上,火车呼啸而来,物理意义上的海子消 篇三:离骚优秀教案 离骚 一、解题 :“离骚”释义 “离骚者,犹离忧也” 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 “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是一篇热爱祖国,伸张正义,鞭挞黑暗,追求光明的杰作。大约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屈原的代表作。 作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3 / 44 者作品 二、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 顷襄王 21 年 (前 278),秦将 白起攻破楚国都城,屈原悲愤不已,遂自沉汨罗江, (转载自: 锝范文 网 :离骚教学设计 )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概述生平: 出身贵族,学识渊博 辅佐怀王,变法图强 信而被疑,忠而被谤 辗转沅湘,自沉罗江 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 屈原: 体 。 。 波兰哥白 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屈原 政”:圣君贤相 离骚、天问、九歌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4 / 44 ( 11 篇)、九章( 9 篇)、招魂 ,共 23 篇。 8.离骚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三、“楚辞”与楚辞 “楚辞”:“楚辞”是屈原等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诗体。(“ ?皆书楚语, 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辞。”) 楚辞: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 的诗作而成集。其特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多用 “兮”字。 四、文 章 结 构:离骚的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课文节选部分共 13 节(每 4句为 1 节)、 52 句,分两部分: 一(前七节):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表示宁死也不同流合污。 二(后六节):表现为追求美政而九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热情。 五、屈原为什么受屈遭贬?有哪三个原因? 察”(“灵俢浩荡”“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遥诼”“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 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5 / 44 也” ) 在这样的环境里,诗人或许只能遭遇不幸,这是诗人的悲哀,更是历史的悲哀。 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 好,自我完善)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忠贞不移,至死不变) 也是我内心向往的美德啊,即使死上几回我也不会后悔。 七、重点语句翻译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长长地叹息,掩泪哭泣啊,哀叹人民的生活多么艰苦。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也是我内心向往的美德啊,即使死上几回我也不会后悔。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6 / 44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宁可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这种丑态。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保持清白为正道而献身啊,本来就是前代 的圣人所推崇的。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 八、哪些诗句表现屈原的外在美? 他身披香草鲜花,宁死不放弃对美丽的坚持。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菲菲芳香更加显著。 九、人物形象: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7 / 44 外在形象: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唯美 高洁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内在品质: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至善 至美 民生各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可与日月 争光” 十、语言特色: 1、运用对偶 一个完整诗句里上下句构成对偶。如: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两个完整诗句里上下句也分别构成对偶,这种形式也叫错综。如: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8 / 44 上下句内部各自构成对偶,上下句之间也构成对偶。如: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2、基本句式 句式长短参差,自由灵活。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 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3、比喻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纕”“揽茝” 比喻高尚的美德)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灵修”,神仙,喻指君王。“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 喻指高尚德行)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绳墨” 喻指准绳、准则)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鸷”指鹰、雕一类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 这里分别比喻诗人自己和周围群小。鸷鸟不群,方圜不能相合,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9 / 44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衣着佩饰都比喻诗人的美德。 (“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 ) 重点语句翻译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许多女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 相安? 哪有圆凿和方枘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不同能够相安的?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鹰不能和凡鸟同群,原来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怨恨君王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民心。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在朝廷做官不被重用还要遭受指责啊,我就退隐回乡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裳。 十一、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 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0 / 44 马迁报任安书 十二、学习这篇文章,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 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十三、课文小结:透过离骚,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披兰佩蕙,芳洁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刚直不阿,忠贞执着的伟大人格。面对现实的污浊险恶,屈原清醒地认识到前途的艰险和命运的多舛,但他不愿屈心抑志,宁愿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九死而未悔。诗人将 自然界和神话传说中的花鸟草树随手拈来,妙笔点染,赋予其不同凡响的比喻义。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使全诗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篇四:离骚教案 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高贵的个人品格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1 / 44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 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知道, 风 是指诗经中的国风, 骚 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风骚 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 风骚 ,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2 / 44 二、解题: 1、屈原简介 屈原(约前 339约前 278) ,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 (今湖北秭归 )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 (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 ,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他的作品计有离骚 、天问、九歌( 11 篇)、九章( 9 篇)、招魂,共 23 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离骚 )。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3 / 44 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屈原的作品充满 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 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 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 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4 / 44 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 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 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2、简介“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上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 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 宋玉的九辨等。 3、文学特点: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5 / 44 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特点: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 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4、离骚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 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全诗 372 句, 93 节,是诗人在遭第二次流放中,不被君王理解,满怀委屈,忧愤而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6 / 44 思的作品,离骚的前一部分追忆往事,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探求未来,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全篇。诗中塑造了 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离骚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 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为后来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三、听读并诵读课文 1、放配乐朗读磁带 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 明确:(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婷以轨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7 / 44 ( 2)“兮”字,语气助词,犹如现之“啊”,读时应拉长语气,押韵的字要重读, 2、学生按照朗读节奏自由朗读课文。 3、集体朗读课文 ,要读出语气。 第二课时 一、整体把握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 二、重要字词: (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何方圜之能周兮 通“圆”,圆凿。 忳郁邑余侘傺兮 通“郁悒”,忧愁苦闷。 进不入以离尤兮 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 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 2)词类活用 步余马于兰皋兮 使动用法,使 ?步行 高余冠之岌岌兮 形 动,加 高。 长余佩之陆离形 动,加长。 固前圣之所厚形 动,推重。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8 / 44 哀民生之多艰形容词意动用法,以 ?为哀伤。 鸷鸟之不群兮名 动,合群。 谣诼谓余以善淫 动 名,淫荡,纵欲之事。 屈心而抑志兮使动用法,使 ?受屈,使 ?受压抑。 ( 3)特殊句式 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无标志词。 步余马于兰皋兮 状语后置。介词“于”。 不吾知其亦已兮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谣诼谓余以善淫 状语后置。介词“以” 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状语后置。介词“以”。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 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助词“之”,还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4)一词多义 虽: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虽然 虽九死其犹未悔 即使 修:余独好修以为常 美 退将复修吾初服 整理 邹忌修八尺有余 长、高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修改 ( 5)古今异义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9 / 44 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荒唐 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偭规矩而改错 古义:改变措施 今义:改正错误 无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出境困窘 今义:经济困难 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 今义:因灾害或是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 国 第三课时 一、主旨把握: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明确:离骚集中反映了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表达了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以统一中国的进步政治思想,和自 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以及献身祖国的爱国感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 节操,和决不苟且偷安、同流合污的光辉峻洁的伟大人格。 二、研讨课文: 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课文节选部分共 13 节、 52 句。 1、本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 1 7 节)自述遭贬原因,表示决不跟那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0 / 44 些小人同流合污的精神,这就是司马迁所称道的“正 道直行”。 第二部分( 8 13 节)表现诗人保持美好品质的愿望。这六节从反省、检查自己的行为,反省明志,以退 为进、斗志弥坚,更表现出诗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 2、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诗人有什么样的内在品格 ?) 明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追求美德,至死不改) 民生各有 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忠贞不移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修身洁行,不管别人怎么看 诗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节操是清白的,才华是横溢的。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1 / 44 三、课文赏析: (一)赏析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第一部分 2、第 1 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提问:诗人“太息”“掩涕”,为什 么?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 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 谇夕替 ”两句启下。 3、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兮”,为什么“朝谇而夕替呢”? 明确:原因是以下几个: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灵修浩荡,“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娥眉,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背绳墨以追曲”。 而自己的态度是“ 亦余心之所善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不群,“异道”难以相安,宁肯“伏清白以死直” “固前圣之所厚”。从而揭示自己的情怀,表达“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2 / 44 4、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 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 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5、第 2 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明确: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 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 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 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 “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6、第 3 节: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3 / 44 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 明确: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 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 (“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 )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 ,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小结: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二)赏析第二部分: 分析: 1、第 8 节,以行路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广东社区《网格员》练习题(含答案)
- 2025年血吸虫病防控知识培训会议记录内容
- 排水管网管道局部修复与加固方案
- 2025年重氮化工艺模拟考试及复审考试题(含答案)
- 2024年社区《网格员》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中心理健康教师招聘考试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 毕业论文财务报表分析
- 有关秘书专业的毕业论文
- 2025年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高级经济实务试卷与参考答案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25年培训考试试卷和答案
- DB21-T+3942-2024.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技术规程
- 精神科意外事件防-噎食
- 医学影像学课件
- 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数学试卷
- GB/T 44633-2024电力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技术规范
- 北师版九年级数学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知识归纳与题型突破(十一类题型清单)
-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 灌浆施工工艺
- 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 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4-2030年氧化锆种植牙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GB/T 44260-2024虚拟电厂资源配置与评估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