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园5第六章著名寺观园林鉴赏.ppt_第1页
中外名园5第六章著名寺观园林鉴赏.ppt_第2页
中外名园5第六章著名寺观园林鉴赏.ppt_第3页
中外名园5第六章著名寺观园林鉴赏.ppt_第4页
中外名园5第六章著名寺观园林鉴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著名寺观园林鉴赏 Monastery Garden n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 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n佛教和道教是盛行于中国的两大宗教,佛寺和道 观的组织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形成一整套的管理机 制丛林制度。寺观拥有土地,也经营工商业 ,寺观经济丛林经济与世俗的地主小农 经济并无二致,而世俗的封建政治体制和家族体 制也正是丛林制度之所本。 n因此,寺观的建筑形制逐渐趋同于宫廷、 邸宅,乃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n从历史文献上记载的以及现存的寺、观园 林看来,除个别的特例之外,他们与私家 园林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 镇江金山寺 金山在镇江市区的西北,原是江心岛屿 ,素有“江心芙蓉”之誉,清代道光年间开 始于南岸陆地相连。金山古城氏俘山,又 称浮玉山,因唐代高僧法海在此开山得金 而故名。金山只有不足百米高,但山上密 布寺庙几乎难见裸露山地,果然不负“焦山 山裹寺 金山寺裹山”之说。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n “天下第一江山”镇江。镇江位于 江苏省中部,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 ,西接南京,东邻上海、苏州、无锡、常 州,北与扬州隔岸相望,是一座集工业、 港口、旅游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 n 镇江风光旖旎多姿,具有真山真水的独特风 貌,金山之绮丽,焦山之雄秀,北固山之险峻, 丰姿各异,人称“京口三山甲东南“;南郊的鹤林 、竹林和招隐三寺,山岭环抱,林木幽深,又延 伸入城,被誉为“城市山林“。镇江又是长江中下 游的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享誉千 古的金山江天禅寺,久负盛名的焦山碑林,别具 风情的宋元古街,精巧独绝的过街石塔,隐于苍 松翠柏中的昭名太子读书台,沧桑岁月记下了这 座古老城市的漫长足迹,也吸引了无数古今中外 的文人墨客。 n金山寺 n 金山,雄峙在镇江市区西北的长江南岸,原 名氐无山,又名金鳌岭,也称浮玉山,唐代起通 称金山。金山高60米,周520米,占地面积10公顷 ,原系屹立于长江中的江心岛屿,唐张祜曾有诗 云:“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即是当年写照 。后因长江水流变迁,清道光年间始与南岸相连 。山势巍峨,风景优美,有“江南诸胜之最”的美 誉。历代以来相继建成了芙蓉楼、塔影湖、百花 洲、镜天园等诸多景点,景区内陆水相连,泉、 湖、洲、园、寺等相得益彰,呈现出一幅“楼台两 岸水相间,江北江南镜里天“的诗情画意。 n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多次游历金山,与佛印、宝 觉、圆通等法师交往甚密。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年),中秋,东坡携友重游金山,江涛滚滚,月色 如画,东坡一挥而就咏出千古名作水调歌头.中 秋一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 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蝉娟。 n 金山以绮丽著称,最有名的胜迹是金 山寺。据金山志载:“山有佛寺,始建 于晋明帝时”,即323-325年间,初名泽心寺 ;唐时因开山得金,通称金山寺。宋真宗 天禧年间,因皇帝梦游金山寺,赐名龙游 寺,清康熙南巡时赐名江天禅寺。南朝梁 武帝天监四年(505年),梁武帝令名僧宝 志、僧祐在金山举行盛大水陆法会。成为 中国佛教举行水陆法会之始。金山寺也因 此而驰名天下。 n 正由于金山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特殊地位, 历代对它都倍加关注。唐代武则天的侄孙灵坦出 家后,任金山寺方丈,相国裴休的儿子出家后, 也曾任金山寺方丈。宋神宗把高丽金钵赐给金山 方丈作佛印。元代皇帝在此举办水陆大会,赏赐 甚丰。明代释澈法师任金山方丈时,曾为万人开 堂传戒,皇帝赐锦襕袈裟一件。清代康熙和乾隆 皇帝多次游金山寺,题字作诗,赠送藏经珍品。 如今金山寺还珍藏着最为著名的文物“金山四宝” :苏东坡的玉带、诸葛亮的战鼓、文徵明绘的金 山图以及周鼎。 n金山寺依山而建,从山脚到山顶,殿宇楼 堂幢幢相衔,阶梯成叠,长廊蜿蜒,台阁 相接,构成丹碧辉映,绚丽精巧的古建筑 群:慈寿塔、江天一览亭耸立山巅,留玉 阁、大小观音阁围绕山顶,七峰亭、妙高 台、楞伽台联缀山腰,天王殿、藏经楼、 紫竹林等庞大建筑傍依山根。通过曲廊、 回檐、石级有机串连,形成楼上有楼,楼 外有阁,阁中有亭的精巧建筑,把整个山 密密地包裹起来。 n远望金山寺,只见金碧辉煌的寺庙建筑群 和高耸入云的慈寿塔,看不见山,素有“金 山寺裹山”之称,形成了一种盛极一时的建 筑流派,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承德避暑 山庄的“天宇咸畅“,以及扬州瘦西湖的“小 金山”等都借鉴了这“山被寺裹”、“塔拔山高 ”的建筑艺术。 n车到金山,红瓦黄墙,寺庙宝塔都掩映在江南的 轻烟薄雾中。顺着大道来到尽头,眼前出现“江天 禅寺”四个大字。新建的大雄宝殿既保持了佛教寺 庙的建筑特色,又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歇山重 檐,飞椽斗拱,雕梁画栋,坚固庄严。红色廊柱 ,黄色琉璃瓦,内外是精美的彩绘。把殿堂内外 装饰得金碧辉煌。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 师佛三尊大佛,仪态安详,端坐在正中的莲花座 上。两边是十八罗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大佛背后是巨大的海岛塑像,十方三世佛、菩萨 、护法诸天隐现其间。海面上有十八尊者像,海 岛观音独占鳌头,两侧侍立善财、龙女,法像庄 严。 n大殿正中悬挂着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雄宝 殿”金字匾额。寺内还有天王殿、伽蓝殿、 祖师殿、华藏楼、枕江楼、观澜堂、永安 堂、海岳楼等主要殿堂,还有大彻堂、三 禁堂、玉鉴堂等。最引人注目的是金山之 巅的慈寿塔。 n 慈寿塔最早建于南朝齐梁时代,原为两座宝塔 ,南北相对而立,后倒坍。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 1100年)建成一座八角七层塔。明朗隆庆三年(1569 年),明了法师重建,清同治、光绪年间加以修葺 。现存的塔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修建,砖身木 檐,仿楼阁式,七级八面,每级四面开门,每层 有走廊和栏杆可凭栏远眺。塔刹入云,翼角高举 ,是江南婉约秀美的风格。塔不在寺院中轴线上 ,而建在山脊北端稍低下处,与脊的南部高起取 得不对称均衡,构图完美而富有变化。 n王安石在金山诗中曾生动描绘了登塔 感受: n 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 n 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n金山在长江南岸,将塔建在北端,在辽阔 的江面上很远就可看见。登临塔上,也可 尽得江山之美,显然是考虑了大环境的成 功设计。 n顺着楼梯盘旋而上,到达最高层后环眺四 野,风景如画:东面焦山如碧玉浮江,南 面长山葱葱郁郁,西面的鱼池波光粼粼。 北面的瓜洲古渡在烟波中若隐若现。头顶 是一碧如洗的兰天,偶尔有几缕白云飘过 ,恍如轻纱雾葛;脚下是金山寺密密层层 的殿宇楼阁,香烟缭绕,佛声入耳,一派 虔诚志佛门的景象。不远处的长江波涛滚 滚,那经久不息的涛声似乎是白娘子水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