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用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工的人文学养.pdf_第1页
试论用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工的人文学养.pdf_第2页
试论用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工的人文学养.pdf_第3页
试论用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工的人文学养.pdf_第4页
试论用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工的人文学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学校代码 1 0 5 4 2 密级 学号2 0 0 8 0 4 0 2 0 0 6 3 试论用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 员工的人文学养 at h e s i sa b o u te n h a n c i n gh u m a n i s t i c s c h o l a r s h i pa n ds e r f - c u l t i v a t i o no f s t a f fi nf i na n c i a lf i r m sb ym e a n s o f s i n o l o g yc l a s s i c s 研究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学科专 业 研究方 向 张茜 张良田教授 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教学论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零一一年五月 0,j-iil-11 摘要 j i i i i l l f l | | | l i l | 1 1 y 19 115 6 8 金融业是社会性极强的服务型行业,为适应金融国际化和自由化 的趋势,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现代金融业新的形势与任务赋予了金 融业员工队伍素质新的内涵。现代金融业员工不但要具备必须的综合 业务能力,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道德修养和社会交往能力, 以适应金融业在转型中业务市场化、复杂化的要求。但由于制度和教 育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金融人才队伍中,仍存在人文学养欠缺的 诸多表现,而对金融企业员工进行国学教育正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对国学经典和人文学养的概 念辨析,以及对中国人人文学养传统进行追根索源,得出国学经典是 国人人文学养的源头的结论。第二部分是对当前金融企业员工的人文 学养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从金融企业员工需要具备 的人文学养的角度对国学观念教育的内核进行挖掘,寻找切合点。第 四部分综合以上提出对金融企业员工进行国学教育的建议和措施。第 五部分针对金融企业国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产生原因提出相 关对策。 关键词:国学经典;国学教育;金融企业员工;人文学养 a b s t r a c t f i n a n c i a lc i r c l e sa r es e r v i c e t y p eb u s i n e s s e sw i t hs t r o n gs o c i a l i t y t o s u i tt h et r e n d e n c yo ff i n a n c i a l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a n dl i b e r a l i z a t i o n ,t h e n e ws i t u a t i o na n dm i s s i o no fm o d e mf i n a n c i a lc i r c l e sg i v et h es t a f f s i n n e rq u a l i t yn e wc o n n o t a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d e m a n do fm a r k e t e c o n o m y t os u i tt h ed e m a n do fm e r c e r i z a t i o na n dc o m p l i c a t i o ni nt h e t r a n s i t i o no ff i n a n c i a lc i r c l e s ,s t a f fi nf i n a n c i a lc i r c l e sn o to n l yn e e dt o p o s s e s si n t e g r a t i v ep r o f e s s i o n a lc a p a b i l i t y , ac e r t a i na m o u n to fc u l t u r a l k n o w l e d g e , m o r a l 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a n d c a p a b i l i t y o fs o c i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r ea l s on e c e s s a r y h o w e v e r , b e c a u s eo ft h es h o r t c o m i n g o fi n s t i t u t i o na n de d u c a t i o na n ds oo n ,t h e r ea r em a n yd r a w b a c k sa b o u t h u m a n i s t i cs c h o l a r s h i pa n ds e l f - c u l t i v a t i o ni nc u r r e n tt a l e n tt e a mo f f i n a c i a lc i r c l e s t oe d u c a t es t a f fi nf i n a n c i a lf i r m sb ys i n o l o g yi sa s o l u t i o nt ot h ep r o b l e m t h et h e s i sc o n s i s t so ff o u r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i st od i s c r i m i n a t et h ec o n c e p to fs i n o l o g yc l a s s i c s ,t h e c o n c e p to fh u m a n i s t i cs c h o l a r s h i pa n ds e l f - c u l t i v a t i o n ,c a s tb a c kt h e t r a d i t i o no fc h i n e s eh u m a n i s t i cs c h o l a r s h i pa n ds e l f - c u l t i v a t i o n ,d r a wa 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t h e s i n o l o g y c l a s s i c sa r eh e a d s t r e a m o fc h i n e s e h u m a n i s t i cs c h o l a r s h i pa n ds e l f - c u l t i v a t i o n t h es e c o n dp a r ti st oa n a l y z e t h es i t u a t i o na n dc a u s eo ff o r m a t i o no fh u m a n i s t i c s c h o l a r s h i pa n d n s e l f - c u l t i v a t i o nf o rs t a f fi nf i n a c i a lc i r c l e s t h et h i r dp a r tw i l lr e s e a r c h i n t ot o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o fe d u c a t i o na b o u ts i n o l o g yf r o mt h ep o i n to fv i e w t h a tt h es t a f fi nf i n a c i a lc i r c l e sn e e dt op o s s e s sh u m a n i s t i cs c h o l a r s h i p a n ds e l f - c u l t i v a t i o n t h ef o u r t hp a r ti st o t os u mu pa n dg i v es o m e a d v i c e sa n dm e a s u r e s t h el a s tp a r ti st op r o p o s e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f o r d e a l i n g w i t ht h ed i f f i c u l t i e sf r o mt h ee d u c a t i o na b o u ts i n o l o g yi n f i n a n c i a lf i r m s k e yw o r d s :s i n o l o g yc l a s s i c s ;e d u c a t i o na b o u ts i n o l o g y ;s t a f fi nf i n a n c i a l f i r m s ;h u m a n i s t i cs c h o l a r s h i pa n ds e l f - c u l t i v a t i o n 1 1 1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引言与文献综述1 第一章国学经典是国人人文学养的源头4 第一节国学的概念辨析4 第二节人文学养的概念辨析7 第三节国学经典是国人人文学养的源头1 1 第二章金融企业员工的人文学养现状分析1 7 第一节金融企业员工人文学养欠缺的表现1 7 第二节金融企业员工人文学养欠缺的原因2 2 第三章国学观念教育是金融企业员工人文学养提升的内核2 7 第一节“忠的体现爱岗敬业2 7 第二节“义的体现诚信合规2 7 第三节“仁”的体现以人为本2 9 第四节“和“ 的体现和谐共赢3 0 第五节“礼”的体现礼仪修养3 1 第六节“权变“ 思想的体现创新进取3 2 第七节蛳滇独“ 精神的体现廉洁谨慎3 3 第四章在金融企业员工中有效实施国学教育3 5 第一节提高对金融企业国学教育必要性的认识3 5 第二节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制3 6 第三节确立注重实效的教学模式一4 0 第四节强化人本导向的企业管理4 4 第五节创建人文核心的企业文化4 6 第六节倡导内省躬行的自修之道4 8 第七节构建诚信和谐的金融环境5 2 第五章金融企业国学教育实践中的困难及对策5 4 第一节金融企业国学教育实践中的困难及原因! 5 4 第二节对策5 4 结语5 8 参考文献5 9 后记6 l后 l 已6l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6 2 试论_ j 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i :的人文学养 引言与文献综述 之所以选择试论用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工的人文学养作 为我的论文题目,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我的现职工作是在金融企 业,出于对教育的热爱及向往,我在决定继续深造的时候选择了教育 学专业。如果能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将教育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 来,对专业学习和工作开展都会大有裨益。第二,我在平时的工作和 对同行业的观察了解中,发现当今金融业对于员工教育方面较为重 , 视,但多是关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侧重于短期性和应用性,对于 员工的人文学养提升不太关注。第三,从金融危机的根源分析,正是 在于金融业人文精神的失落,出于对效益片面的追求,而没能站在整 个市场和客户利益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合理预期,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出 现。我认为对金融企业员工国学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因 为它的存在有着现实的迫切需求,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如何更好 地使它完善,使其为我们所用是需要深入探讨的,于是就有了我对金 融企业员工人文素养现状、形成原因和提升途径的思考。 目前国内还没有发现专门研究金融企业员工国学教育的专著,一 些专著虽然对国学教育和员工素养提升进行过阐释,但论述只是散见 于文章中。另外,也有一些期刊论文及硕士论文对企业员工人文学养 进行了讨论研究。虽然系统的论述很少,不过这对论文整体的阐释、 对我研究如何用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工的人文学养还是有一定 的借鉴作用。 硕十学位论文 结合对文献的解读,我得出了这样几个结论: 1 教育界对国学教育和人文学养提得比较多,但对于国学和人文 学养的概念,并没有作出统一的界定。然而这两个概念的界定对于如 何有效开展国学教育,提升员工人文学养影响重大,所以我决定先对 这两个概念进行辨析。白城师范学院曲殿彬论国学与国学教育( 白 城师范学院学报,2 0 0 9 ,2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张传龄人文 素质辨析(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0 4 ,1 2 ) 分别对国学 和人文素质概念作了详尽的阐述,尤其是对两个概念范围的界定对我 很有启发。 2 对金融企业员工实施国学教育,首先要明确的是员工应确立 哪些方面的国学观念。林语堂先生在国学拾遗中用现代的研究方 法对儒、道、佛三家经典有过精辟的见解,包括儒家仁者爱人、道家 大道无形和佛家无生无灭三部分,并指出这三家表现的都是中国人对 于道德本性的追求,是中国人智慧的根基。南怀谨漫谈中国文化一 一金融企业国学一书从管子、货殖列传、食货志、古 今图书集成等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财货观切入,将人们的日常经济活 动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讲述了近一个世纪中国金融、企业、文化演 进的“另类史“ ,其中更是强调国学在企业管理和金融经济中的指导 作用。上海财经大学祁志祥国学人文精神的现代传承( 文学理论 研究,2 0 0 8 ,4 ) 详尽阐述了国学中的人性观、人道观、仁政观、法 治观、自由观等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柳一群略论企业职工教育中的 人文因素( 企业经济,2 0 0 1 ,6 ) 则指出了企业员工应该具备哪些 2 试论用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i :的人文学养 方面的人文学养。这些对于我深入探析金融企业员工国学观念教育的 内核是很有帮助的。 3 如何在金融企业有效地实施国学教育是论文的重点。西南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所范涌峰国学教育的理性探究理性地分析了当代国 学教育的利弊和发展中的问题,尤其是教育的功利化,提出要以辩证 的态度和科学的心态对待国学教育。武汉理工大学王学京、魏建国我 国金融系统职工继续教育问题(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 0 0 1 ,6 ) 提出要把继续教育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这些 对于我研究金融企业员工国学教育有一定的启迪及参考。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五块:第一,对国学经典和人文学养 概念进行辨析,说明国学经典是国人人文学养的源头。第二,对金融 企业员工的人文学养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第三,对金融企业员工国 学观念教育进行深入探讨。第四,综合以上提出对金融企业员工进行 国学教育的建议和措施。第五,针对金融企业国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 困难和产生原因提出相关对策。 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国学经典是国人人文学养的源头 第一节国学的概念辨析 ( 一) 国学的由来 国学是一个历史范畴,我们应该从动态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长 期以来,国学实际上指的是学校。在周代,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 子弟学校;在之后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 学府;到清末,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 一 满清后期,西方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不少有识之士 开始觉醒,并吸收接纳外来的东西。于是西学开始盛行,研究西学的 人日渐增多,翻译的西方书籍也越来越多,内容包括哲学、伦理:政 治、文学、科学技术等方面,一时间洛阳纸贵。与西学相对应,有人 发行杂志名之日国粹学报,意在保存国粹,与西方学术相抗。1 9 0 2 年秋,梁启超给黄遵宪写信,提议创办国学报,“以保国粹为主义“ ,使用的便是“国学“ 一词。1 9 0 6 年9 月章太炎在东京发起“国学 讲习会”,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国学振起社,对外如此宣传:“本社为振 起国学、发扬国光而设,间月发行讲义,全年六册,其内容共分六种: ( 一) 诸子学;( 二) 文史学;( 三) 制度学;( 四) 内典学;( 五) 宋 明理学;( 六) 中国历史。“ 国学一词的意义才由“国家设立的学校“ 向“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 转变。 与此同时,有关国学作用的争论开始了。顽固派主张“祖宗之法 转引自杨天石杨天石文集【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5 :1 4 5 转引自胡寄樵章学讲习会创于何年? 四安徽史学,1 9 8 8 ,( 4 ) 4 试论用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1 :的人文学养 不可变“ ;开明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激进派主张“全盘西 化“ 。但是,在这些争论中,大部分人还是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很有 价值的共识,有意对其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传承,于是人们开始用时代 的眼光和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整理、记录和研究。这就是国学的由来。 ( 二) 国学的定义 近代以来,学术界对于国学有过三个定义:一是国学为国故学, 指关于古代中国社会所有方面的研究学问。1 9 0 6 年,邓实在国学 讲习记中说:“国学者何? 一国所有之学也。”胡适认为国学为“中 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包括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术数、 方技等,也是这个意思。二是国学为我国固有学术。钱穆在国学概 论中开宗明义地表示:“用意在使学者得识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 界流转变迁之大事,以培养其适应启新的机运之能力。”马一浮则明 确表示:“今人以吾国固有的学术名为国学。长期以来,学界使 用的就是这一个定义。三是国学为“六艺之学“ 。马一浮认为将国学 定义为固有学术,内涵还过于宽泛笼统,不容易理解和把握。所以他 又提出:“今揩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 广大精微,无所不备。 “六艺“ 包括诗、书、礼、乐、 易、春秋六门学问,是我国学术和文化原典精神的源头。 我认为,国学是现代中国人为吸取收有现实进步意义的内容而 以现代的眼光和方法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 洪治刚胡适经典文存【m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 0 0 4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 马一浮泰和宜山会语【m 】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 9 9 8 :楷定国学名义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马一浮泰和宜山会语【m 】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 9 9 8 :楷定国学名义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5 硕士学位论文 究的一门学问。这个定义能够比较全面和恰当地反映国学的基本内 涵,也更能体现现代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在对国学概念的理解上,应 当抓住两个方面:第一,儒家思想是国学中占有核心地位。儒家思想 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历史上,儒 家思想影响时间之长、范围之广、领域之宽,没有哪一种学术思想能 与之匹敌。儒家思想不但记载在儒家经典,而且在其他各家学说以及 政治、军事、思想、医学、文学和艺术等众多领域都有体现;不但影 响了中国,而且已经传遍世界,对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 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不但影响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正在影响 着现代社会人们的言行准则,对后世还必将有着深远的影响。第二, 国学不限于儒学。国学是中国各族人民创造的共同财富,所以,国学 不仅是汉学,也应当包括藏学、蒙学等少数民族的思想文化遗产;不 仅是儒学,也应包括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学术发展都作出了贡献、对 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的诸子百家等。 ( 三) 国学经典的范畴 “经典“ 一词,辞海解释为“典范的经书“ ;现代汉语词 典则解释为“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 。“经典”实际上是指那些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影响、有价值的蕴涵道德常理、教导行为常规的 书。每个民族都有历史和群众公认的经典,如西方的圣经、印度的佛 典、中国的四书五经等,都是教人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典册。纵观 历史和现实,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没有经典,就不可能在世界上有竞争 力和影响力。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文明,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积淀组成 6 试论j h j 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一f :的人文学养 了世界文明宝库的重要部分,而国学经典正是这种文明的载体。国学 经典是中国人精神智慧的深刻总结和直接表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传承延续的命脉,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源泉。 国学经典的内涵很丰富,具有综合性、民族性和可借鉴性的特 点,范畴也极其广泛。第一是学术层面。按照传统学术划分,国学包 括了“经、史、子、集”四部;按学术现状划分,则涵盖了文、史、 哲、语言、地理、宗教、文献等学科。第二是价值取向层面。国学从 根本上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事和安身立命,它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源 泉,支配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一言一行,很多国学思想,如儒家的 “仁、义、礼、智、信“ ,都在全社会都形成了共识。第三是民族精 神的层面。国学是是中国学术之根,它包含的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 生存智慧和治国方略等,成为了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之源,完全可以 区别于其他任何一国的学术。 第二节人文学养的概念辨析 ( 一) 人文的概念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很早就有“人”是万物之灵的思想。从礼 记大传的“治天下自人道始“ ,到苟子的“人为天下贵”,再到董 仲舒的“唯人道为可以参天“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肯定人在天地万物 间的核心地位,强调一切从人出发,关注人的价值,并将是否具有伦 理观念和道德情操视为人的本质体现。“人文“ 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是与“天文一词相对应的。“天文“ 指的是自然法则,“人文“ 则 是指人事条理。历代儒家认为,“人文”即礼教文化,指用礼乐教化 7 硕十学位论文 天下,用道义和智慧造福他人,以及由此而建立起来的人伦有序的文 明社会。它一方面重视人的内在修养,另一方面也强调运用“礼、乐、 仪“ 等方式对人进行培养。此外,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文”一词 解释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古希腊人则认为,“人“ 指人性, “文“ 指为培养理想的人性而需要掌握的学科和课程。具有人性的人 才是自由的人、理想的人,才能成其为真正的人。进行文、史、哲、 语言、艺术、逻辑等课程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培育人性。 总而言之,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先进和核心的部分,即先进的价 值观及其规范,集中体现为对人的重视、尊重、关心和爱护。简而言 之,人文就是重视人的文化。 ( 二) 人文学养的定义。 当前,对人文学养普遍有着三种定义:第一,“人文”意思为“人 文科学“ ( 如文、史、哲、政治、经济、法学等) ;“学养“ 意思为学 问和修养。人文学养的意思是关于人文科学的知识水平、研究能力及 由此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和内在品质。第二,人文学养是指一个人的 人格、德性、气质、修养以及价值取向,由广博的知识和素养( 包括 心理、人文、社会、管理和哲学等方面) 、开阔的心境和视野、高尚 的道德和人格,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较强的创新和创业能 力,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组成,最终体现对人生存意义和价值 的终极关怀。第三,“人文“ 就是“文化,就是我们常言的“素质”, 人文学养就是一种源于内心的自律和自觉,一种关爱他人的情感和情 怀。具体包括:较广泛的知识( 主要是指文、史、哲三大学科的知识) ; 8 试论用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1 :的人文学养 较强的分析和归纳能力、较敏锐的观察和反应能力;客观公正、实事 求是、不走极端的分析和观察问题的方法;文质彬彬的仪态,文明优 雅的语言举止;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美德等。 我认为,作为现代个体教育意义上的人文学养,应该是指人们通 过学习人文知识和社会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格、气 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主要表现为社会道德、价值取 向、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它是人类的精神归宿,对人的思想和行 , 为都具有决定作用。 。 ( 三) 人文学养的内涵 人文学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但主要由人 文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组成。人文知识是有关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方 面的知识,它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心理学、语言学、艺 术以及其他渗透人文精神的社会科学知识,集中表现个体的人生体 验、价值导向和精神现象,旨在教导人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养成理 性,脱离本能。人文精神则是反映人的主体性和文化价值观念的社会 意识,是关于价值的意识,即人应当怎样为人处世和承担社会责任, 它是人们通过长期的文化实践活动形成的,而且一经形成就会对主体 实践活动带来具有定向作用的思维模式及知识背景。孕育于中国传统 文化基础上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 系上,顺应自然,以人为本;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遵循人伦, 以和为本;在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视体验,以乐为本。 人文学养的灵魂,不是“知识”和“能力“ ,而是“精神”,它的 9 硕十学位论文 核心内容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强调对人类生存意 义和价值的关怀。它的核心是“学会做人“ 做一个有良知、有智 慧、有修养的人,也即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 与社会、与国家,乃至与自然的关系。一是做一个有良知的人。良知 指的是与生俱来的分辨善恶的意向。中国人文传统对良知良能极为重 视,指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 礼、智”的道德意识人皆有之。因而倡导扩展个人的良知,分清正义 和邪恶、高尚和卑微、坚持和拒绝、爱和恨,从而达成对人性美、人 格完善和生存品位的追求,达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的目 的,并承担起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二是做一个有智慧的 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葛敦纳认为真正的智慧是由语文能力、空间能 力、数理能力、运动能力、音乐能力、自知能力和社交能力等七个方 面综合构成。很明显,其中多种能力与人文学养有关。我们应充分意 识到,不论是何种智慧,都要以人为本,要更为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 精神世界。尤其应意识到当代社会科学与人文进行交会已成为一种趋 势,人的价值不只是通过技术,而更多地是通过自然、艺术、家庭、 社区等途径来体现。三是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看 似在表面的言谈举止上,但根源却在内在的人文学养中。所谓有修养 的人,是指在主要素质和主要方面接近或具备人文学养要求的人。若 想具备一个仁者的儒雅风度,就必须在自发、自觉并具备良知、良能 的基础上,修炼心性,由内而外地提升自我。 1 0 试论h j 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i :的人文学养 第三节国学经典是国人人文学养的源头 国学经典为国人提升人文学养提供了学习载体。首先,从国学 的内容结构来说,技术、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较少,而且由于逻辑 思维、论证、推论不发达导致体系性的理论成果不多,而文、史、哲、 伦理道德学说成果丰硕,突出表现了人文精神在国学中的显著地位。 其次,从国学的历史发展来说,大体可以归结为儒、道、佛三教的关 系史和演变史,而此三教学说的根本目的都是唤醒人的本能,成就人 的理想人格。再次,从国学的核心观念来说,国学所包含的对人生、 社会和世界的看法、观点,即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归根到底是 为了实现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要、达成人的追求。中国传统人文精 神中强调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追求,无不源于国学经典中对人的本质的 认识。 ( 一) 国学经典是国人伦理道德的源头 纵观中国历史,传统社会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和宗法等级制度, 造就了中国古代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人文价值体系。中国传统伦理道 德基本上是以儒家核心思想为基础,综合墨、道、法、佛教各派学说 关于伦理的思想理论,融合中华民族公认的关于人伦关系、人际交往、 社会阶级的社会价值取向而确立的,是历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基本道 德观念和道德准则的提炼和总结。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向来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 提出要注重个人修养,并把个人与家庭、家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 在社会最小的组织结构中发挥作用。在家庭中,“孝“ 成为处理家庭 硕十学位论文 关系的基本准则,以此为基础,儒家学者提出了以“六纪“ 为核心的 社会伦理范畴。六纪是指诸父( 即伯父、父亲、叔父等) 、兄弟、族 人、诸舅、师长、朋友、所谓“敬诸父兄,六纪道行,诸舅有义,族 人有序,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归“ ,把以“孝“ 为本的家 庭伦理关系扩大为以“六纪“ 为规范的家族式社会伦理关系。后来又 把“二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扩充为具有政治意义的“三 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使其成为中国传统社会 安邦定国、稳固人心的伦理纲常和政治制度。而“礼、义、廉、耻“ 组成的“四维“ 和之后发展而来的“八德”,即“忠、孝、仁、爱、 信、义、和、平”,则基本上划定了中国传统社会所认同的为人处事 的道德规范。 商周时期,“罪伐厥死,德彰厥善“ 的伦理精神就已经开始孕育。 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各派 都把伦理思想作为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孟 子提出“人性本善”,墨家提出“兼爱非攻“ ,道家提出自然人伦的规 则“清静无为“ 。其中,孔孟的“仁爱”之道成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的圭臬,后来社会承认的核心价值也都是以“仁爱“ 为中心展开。到 汉代,董仲舒将先秦时期的“三纲五常“ 思想进一步发展完善,从孔 孟认为的五伦(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和朋友) 中择其要者定为“三 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再将儒家宣扬的“仁、义、 白虎通义三纲六纪篇 白虎通义三纲六纪篇 管子牧民篇 尚书正义盘庚篇 1 2 试论心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j :的人文学养 礼、智、信”合为“五常”,从而奠定了封建专制社会的伦理基础。 宋明理学在总结各种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将伦 理道德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这期间虽然有过短暂的否定, 如魏晋时期,极度推崇自然人性,经学被玄学取代,仁义教化、“三 纲五常”被反对,儒家的伦理哲学被否定,提倡“贵无”、“贱有”, 主张恣情纵欲、及时行乐。但直至新文化运动时期,可以说“三纲五 常”、“四维八德”的伦理思想一直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基本价值取 向。 , 一 概而言之,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价值观念最终是为了解决己 与人、我与群的关系问题。这些传统伦理和价值观念经过了时代筛选 和批判继承留下来的部分,是人类伦理的基石,完全可以与当代伦理 价值包括个性自由、人格独立、人权平等进行整合。比如,愚忠愚孝 已经被历史淘汰,而忠孝之心在现代社会仍不可或缺,它可以表现为 对父母、前辈的孝敬和尊重,表现为对事业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 表现为对国家、民族、社会、集体的奉献精神。仁爱体现的是人面对 世间万事万物时的一种仁慈和宽恕的情怀,一种推已及人的处事原 则。公正廉明、讲求信用也仍是我们做人的准则。这些传统美德在现 代社会的发展中,不仅可以作为普遍性的道德理念,也可以升华为职 业、社群、环境伦理,甚至还能化解宗教、民族、国家、文化间的矛 盾冲突,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 二) 国学经典是国人民族精神的源头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撑,是维系本 硕十学位论文 国、本民族人民生存发展的根基。民族精神主要是通过自身固有的精 神文化来体现和传承,国学则正是传承这种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第 一,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西周时代,后来孔 孟和老庄又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其进行了完善。无论是儒家的积 极表述,还是道家的消极表述,他们都一致强调了人与天的协调一致 与和睦相处,而且突出人的地位,重视人的价值,把人视为万事万物 的主体。这些观念充分表现了“以人为本“ 的人文精神。第二,刚健 有为与守柔守静。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 孔子则肯定“刚“ 与“仁“ 的紧密联系,认为“刚近仁“ ,视 “刚”为一种有价值的品德。孟子也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 的道德准则。道德经又说“天下之至柔,驰骋 天下之至坚“ ,“上善若水,水善利物而不争“ ,强调的是要保持个人 的精神自由。“刚“ 表现的是个人的人格独立和对恶势力的决不妥协, “柔“ 表现的是一种不失原则的妥协,以退为进和韬光养晦。易传 也说“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动与静要符合时宜,这样才会有 光明的前途。由此看来,“刚健“ 与“柔静“ 相反相成,相互引发, 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面貌,在民族遇到外来侵略时,它便表现 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和平发展时期,它又表现为脚踏实地、勤 勤恳恳的奋斗精神。正是这种忍辱负重又刚健自强的民族精神,造就 了中国人民始终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不断发 论语注疏子路第十三篇:子日:“刚、毅、木、讷,近仁”王日:“刚无欲,毅果敢,木 质朴,讷迟钝,有斯四者,近于仁” 孟子- 膝文公下 1 4 试论用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i :的人文学养 展。第三,厚德载物与和而不同。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温柔敦厚的德性能够包容万物,体现的是 中华民族以和为贵、宽容博厚的精神。西方的宗教互不相容,而在中 国历史上,不但儒学、道教彼此能够相互容纳,对于外来文化,不论 是佛教还是西学,也都纳入了中国的文化体系。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等观念作为中国的人文传统,为中国人提供了和谐世界、和谐人生的 教育。这种精神和观念深深扎根于我们的民族传统之中,而且在当今 社会还在起到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外始终主张和平 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多次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 永远不称霸“ ,从而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第四,崇 德与轻利。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认为,人的生命包含着价值因素,是生 命价值的载体,只有承担了道义的生命才会显得可贵。因此,古往今 来的仁人志士都以道德操守为立身之本。春秋时代有“正德、利用、 厚生“ 三事之说。“正德“ 指的是提高精神生活,“利用、厚生“ 指 的是提高物质生活。“正德“ 是“利用“ 、“厚生“ 的前提,既正人德, 又正物德,方能充分利用资源,达到生活富足的目的。后来儒家倡导 的从“仁者爱人”的精神追求,到“舍生取义”的价值选择,再到 大学里“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行为取向,都把 修德看成为人、处事、从政的“道”。在对待“利”的问题上,中华 民族向来是“重义轻利“ ,不论是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尚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孟子仁者爱人篇:“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 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 5 硕士学位论文 董仲舒的“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还是宋明理学的“圣 人以义为利,义安处便为利“ ,重义轻利、销利于义已成为中华民族 普遍的价值取向。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离不开昂扬奋进的民族精神、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和万众一心的 民族志向。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需要实现文化的回归 和认同,从而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时代的 发展推动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深化了民族精神的内容,并不断地 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弘 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仅要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鲜明的民族特 色,也要体现世界性、时代性、阶段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根据新情况 和新特点,不断地丰富和拓展民族精神,包括培育和弘扬自由平等精 神、开拓创新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竞争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 法治精神等,以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1 6 试论j j 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i :的人文学养 第二章金融企业员工的人文学养现状分析 第一节金融企业员工人文学养欠缺的表现 从总体上看,金融系统员工队伍整体是好的,在深化金融改革、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支持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我们也要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金融队伍素质,尤其在人文学 养方面,离市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 一) 知识结构失衡 。一 。 当前金融企业员工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 i 高等教育和管理培训,近几年员工的文化程度虽有普遍提高,但几乎 一半以上是通过函授提高的学历,员工的知识层次普遍偏低。此外, 员工的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人文学养发展极不平衡。 比如,业务知识掌握得较多,文、史、哲类知识掌握得较少;硬性的 操作技能掌握得较多,软性的沟通技巧掌握得较少;用于机械使用的 知识掌握得较多,用于道德判别的知识掌握得较少;对于现代社会的 知识掌握得比较多,对于传统文化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少。 ( 二) 价值取向偏位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虚无主义等思潮严重侵蚀着金融企业员工的思想及心灵。一些员工在 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内心苦恼,焦躁不安,对一切事物都用世 俗、功利的眼光作标准。一些员工唯利是图,见钱眼开,在利益和诱 惑面前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在规章制度面前任意妄为,毫无原则, 硕十学位论文 试论川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1 :的人文学养 没有奋斗目标,工作标准不高,不爱学习,无所事事,悠哉乐哉,混 岗过日子现象较普遍;没有从业道德标准,对工作中偷奸耍滑、钻营 取巧的现象等闲视之;时间观念、纪律观念不强,在工作中不遵规章、 不守纪律的行为时有发生。 ( 五) 工作作风不实 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金融业,特定的经营产品、广泛的服务对象 和复杂的经营环境要求员工必须具备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工作作 风,但有部分员工工作起来总是眼高手低,作风飘浮。具体表现在: 缺乏主人翁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碰到问题不是主动解决,而是相互推 卸责任;不愿深入市场、深入客户,不愿和群众交朋友,官僚主义严 重;工作起来拈轻怕重,拖拉懒散,人浮于事,说多做少,缺乏实干 精神;工作落实不到位,对具体工作往往是蜻蜒点水、点到为止,马 马虎虎、走个过场;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面临困难信心不足, 强调客观因素多,落实主观努力少。 ( 六) 自律意识不强 近几年,金融业发生的多起案件,不仅干扰破坏了经济金融秩序, 而且严重损害了金融业的社会信誉。金融业职业犯罪之所以呈上升趋 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律意识不强。廉洁自律是作为一名金融 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受社会上各种不 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和侵蚀,员工长期以来形成的吃苦耐劳、艰苦朴 素的光荣传统也在逐渐淡化和削弱。有的员工眼里只顾琢磨个人利 益,甚至将手中的权力视为为己谋利的工具;有的员工给客户办点事 1 9 硕十学停论文 就觉得是对他人的恩赐,借机“吃”、“拿、“卡“ 、“要”;有的员工 利用工作之便,有冒名白借贷款、参与社会经商、入股办企业等违规 行为;有的员工不能保持健康的心态对待名利,盲目攀比,一天到晚 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生活奢靡。 ( 七) 服务意识不浓 随着行业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金融业员i n 务态度“生、冷、 硬、顶“ 的现象已大大减少,众多金融企业还提出了“微笑服务“ 、 “一站式服务“ 、“承诺制“ 等名目繁多的“优质服务“ 。但目前所提 倡的“优质服务”还仅仅局限于较浅的层次,尚不能深入诠释服务 的内涵和外延。因为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微笑服务、形式上 的便捷服务,更希望得到员工发自内心的主动而周到的服务。员工真 正树立起“以客户为中心“ 的观念,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不能是在现 有的服务种类和服务产品中选择,有什么则提供什么,而应该是以客 户的广泛需求为出发点,运用既有的资源优势,全力创造新的服务品 种和提供力所能及的各类服务。现在金融业的服务远没有达到市场的 要求。 ( 八) 合规意识不足 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人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如果每位员工都能 严格要求、严格规范、严格标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风险就会得到 遏制。但是现实中还有一些员工没有树立合法合规的意识,在利益的 驱动下盲目追求眼前利益,忽视潜在风险,对违法违规行为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比如,采取高息揽储、给好处费等不正当竞争手段,破坏 试论朋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1 :的人文学养 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盗窃、挪用库款以及白条抵库;挪用、侵占本 行或者客户资金;发放假、冒名贷款;伪造、变造贷款手续、担保抵 押手续或其他金融凭证;在办理现金出纳业务时抽张或者利用职务上 的便利,以伪造、变造的货币换取真币;收息不入帐或吸收存款不入 帐以及帐外经营;伪造、变造票据、存折、存单、银行卡等金融票证; 隐藏、窃取存款重要单证以及签发虚假存单、存折、股金证等存款证 明及其它有价单证证明;参与金融诈骗活动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 ,金融诈骗活动提供帮助等。 :。 ( 九) 忧患意识薄弱 金融业员工长期生存在行业垄断的环境里,相对其他行业来说, 压力较小,收入较高;而且国内大部分金融企业由原来的国有制改制 而来,有相当部分员工在思想观念上都缺乏忧患意识,不同程度地存 在着对市场经济和金融业改革的不适应。虽然金融企业改革以来,市 场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部分员工的思维仍然没有转变过来, 仍然用从前的思维方式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普遍存在着依 赖企业的思想,满足于维持现状,“以市场为导向“ 的思想没有牢牢 树立。即使在迎接金融危机挑战的今天,一些员工对市场竞争的激烈 性、严酷性仍然感受不深,对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麻木不仁、盲目乐 观,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缺乏积极的 市场开拓精神,官商、坐商作风严重。甚至还有些员工在社会诚信缺 失的情况和资本贪婪本性的导向下,一味追求企业效益,忘记了自己 的定位和责任,不是帮客户有效识别和管理风险,而是通过过分放贷 2 l 硕十学伊论文 和投资,分散自身风险,追逐高额利润,不管不顾地浪费资源、污染 环境和损害客户利益,助长了整个社会不负责任的消费理念和奢侈无 度的消费行为,最终可能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