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pdf_第1页
101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pdf_第2页
101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pdf_第3页
101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pdf_第4页
101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101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环评证乙字国环评证乙字 第第 1056 号号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工程 环境影响环境影响报告报告书书 (送审稿)(送审稿) 建 设建 设 单 位 :单 位 : 北 京 市 路 政 局 道 路 建 设 工 程 项 目 管 理 中 心北 京 市 路 政 局 道 路 建 设 工 程 项 目 管 理 中 心 编 制 单 位 : 北 京 中 环 瑞 德 环 境 工 程 技 术 有 限 公 司编 制 单 位 : 北 京 中 环 瑞 德 环 境 工 程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energy and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engineering limite d 二二一一六六年年五五月月 北京北京 项项 目目 名名 称:称: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文文 件件 类类 型:型: 环境影响报告书 适用的评价范围适用的评价范围: 交通运输类 报告书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刘 昕 (签章) 主持编制机构主持编制机构: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签章) 此件仅供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 及引道工程使用,翻印无效。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工程 环境环境影响影响报告报告书书编制编制人员名单表人员名单表 编编 制制 主持人主持人 姓姓 名名 职(执)业资职(执)业资 格证书编号格证书编号 登记 (注册证)登记 (注册证) 编号编号 专业类别专业类别 本人签名本人签名 潘艳艳 0009131 b10560030900 交通运输 主主 要要 编编 制制 人人 员员 情情 况况 序序 号号 姓姓 名名 职(执)业资职(执)业资 格证书编号格证书编号 登记 (注册证)登记 (注册证) 编号编号 编制内容编制内容 本人签名本人签名 1 潘艳艳 0009131 b10560030900 总论、 工程概况与工程 分析、区域环境概况、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 评价、 环境空气影响评 价、评价结论与建议 2 廖 青 00013785 b10560111000 声环境影响评价水环 境影响评价、 固体废物 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 境影响评价、 社会环境 影响评价 3 韩 薇 00017634 b105601201 环境保护措施与经济 技术论证、 环境风险评 价、环境经济损益分 析、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 划、公众参与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 前言前言 (一)项目背景(一)项目背景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年-2020 年) 提出:密云新城是北京“两轴两带 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中两个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集聚新 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发展纲要中指出: 随着首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北京市政府的发展政策将进一步倾斜、强化郊区的发 展。随着京承高速公路二期(六环路密云) 、三期(密云沙峪沟市界)逐步建成通 车,北京市东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密云区是北京东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北京重要的水源保护地,也是国际交 往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三五”时期,密云区政府将以经济建设努力走在全市生态 涵养发展区前列为目标,以建设“绿色国际休闲之都”为发展定位,以立足高端、强 化特色、突出重点、产业融合、环境友好为发展方向,以环境友好型工业为主要支撑, 以休闲旅游业为战略支柱,以总部经济为后发优势,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基础,以重 大项目为带动,按照“两区、两带、一基地”的布局,扩大增量,优化存量,按照生 态化、国际化、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求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品质,加快推动经济 发展方式向绿色、高端、高效、高就业方向转变,将密云建成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示 范区。 随着密云新城街区的开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对交通出行条件有了 迫切的需求。101 绕城线通车后,北侧现状道路与 101 绕城线为平交并设置为灯控路 口,南侧道路为右进右处,南北不联通,灯控路口受铁路道口的影响非常大(客货运 列车及站内调车) , 火车经过时在长达 1015min 的时间内该路口无法使用, 导致北侧 居民及景区游客出入不便以及 101 绕城线上的过境交通无法快速通过,同时还存在一 定的安全隐患。需将平面交叉口改为立体交叉口,并对南北两侧引道进行设计。 密沙路是前栗园村出行的主要交通通道,立交实施后密沙路被截断,为保障密沙 路两侧交通的出行条件,密沙路改造同步实施。 (二)建设项目的特点(二)建设项目的特点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以下简称本项目)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密 云区冶仙塔景区以南,新北路东延以北,檀营地区共分为四个部分: (1) 南侧引道 (新北路-g101 绕城线) : 给道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 红线宽 40-70m,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 设置双向四车道,长度约 556m。 (2)g101 绕城线檀营立交:包括一座桥梁,两座箱涵和两侧右转匝道,桥梁及 箱涵已施工完成,两侧匝道未实施。 (3)北侧引道(g101 绕城线-白石岭路) :道路规划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 40m, 设置双向四车道,长度约 689m。 (4)密沙路改路(密沙路-中石化油库) :按现状道路的标准改路,路基宽 7m, 道路长约 698.268m。 编制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绿化工程、排水工程、立交泵站工程、 环保工程及附属工程。照明工程、雨水管线及其它配套市政管线由密云区市政管委投资 建设,不在本次报告编制范围内。 (三)工作过程(三)工作过程 受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道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心的委托,北京中环瑞德环 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担本次评价。接受委托后,我单位认真研读项目建议书(代可 行性研究报告) , 2016 年 05 月 03 日对项目区及周边环境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 同时在环评单位网站以及项目所在地沿线进行了环评第一次公示, 2016 年 05 月 24 日 在环评单位网站上进行了环评第二次信息公示,对公众开展了公众参与调查。现编制 完成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呈请环保部门审 查。 (四)主要环境问题(四)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及周围环境概况,确定本次评价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为: (1)项目施工过程中扬尘和噪声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2)项目建成后交通噪声影响评价及防治措施; (3)项目建成后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4)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5)采取的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 (五)评价结论(五)评价结论 综上所述, 本项目的建设可改善项目所在区域的交通条件, 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发展。在落实本次环评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对策和措 施,加强施工期及运营期的环境保护管理的前提下,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本工程的 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可行的。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 目目 录录 前言前言 1 1 总论总论 . 1 1.1 编制依据 1 1.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 3 1.3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 5 1.4 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 . 6 1.5 相关规划 10 1.6 交通道路规划 11 2 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 13 2.1 项目概况 13 2.2 工程分析 31 3 区域环境概况区域环境概况 . 39 3.1 自然环境 39 3.2 社会环境 . 41 3.3 建设的必要性 43 3.4 环境敏感特性 44 4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 45 4.1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5 4.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46 4.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46 4.4 大气质量现状调查 46 4.5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49 5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 53 5.1 施工期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53 5.2 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 53 5.3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55 5.4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56 5.5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57 5.6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57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i 6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 59 6.1 运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 59 6.2 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73 6.3 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74 6.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75 6.5 生态影响分析 75 6.6 对社会及经济的影响 76 6.7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7 环境保护措施与经济技术论证环境保护措施与经济技术论证 77 7.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 77 7.2 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 81 8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85 8.1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85 8.2 环境效益分析 85 9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 87 9.1 目的 87 9.2 环境管理 87 9.3 环境监测计划 88 9.4“三同时”验收内容 . 89 10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 . 90 10.1 公众参与的目的 90 10.2 公众参与调查范围 90 10.3 公众参与方法 90 10.4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99 10.5 公众意见采纳说明 101 11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 . 102 11.1 结论 102 11.2 建议 105 11.3 总结论 105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 1 总论总论 1.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1.1 国家国家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及有关文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5 年 01 月 01 日实施)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 年 03 月 01 日实施)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 年 08 年 28 日实施)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 年 09 月 01 日实施)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 年 03 月 01 日实施)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06 月 01 日实施)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16 年 01 月 01 日实施)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 年 04 月 01 日实施) ; (9)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 年 11 月 29 日实施) ;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15 年 06 月 01 日实施) ; (11)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2006 年 03 月 18 日实施) ; (12) 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 通知 (环发200394 号,2003.5.27) ; (13) 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交通部令 2003 年第 5 号,2003 年 06 月 01 日实施) ;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2004 年 08 月 28 日)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 年 10 月 01 日)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997 年 08 月 29 日)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1998 年 6 月 3 日) (18)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2013 年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21 号) (19)“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交通部交环发2004314 号) ; (20)“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环发 2014197 号) (21)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 的通知 (环 办2013103 号) ;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 (22) 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环办2013104 号) ; (23) 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 (环办 201430 号) 。 1.1.2 地方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法律、法规、规章 (1) 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 (2011 年 3 月 1 日实施) ; (2) 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2014 年 3 月 1 日实施) ; (3) 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 (2007 年 01 月 01 日实施) ; (4)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关问题的通知 (京环发200734 号) ; (5)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2013 年 7 月 1 日实施) ; (6)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开展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施工围挡整治工作 的通知 (京建发2011210 号) ; (7)北京市绿色施工管理规程 (db11/513-2008) ; (8)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 (暂行) (京政发201234 号) ; (9) 北京市建设工程夜间施工许可管理暂行规定 (京建施20051115 号) ; (10)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2012-2020 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通知 (京政发 201210 号) ; (11)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 2013-2017 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通知(京 政发201327 号) 。 1.1.3 相关技术相关技术导则导则及规范及规范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2.1-2011) ;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 ;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t2.3-93) ;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2.4-2009) ;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 ;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19-2011) ; (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j169-2004) ; (8)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jtj005-96) ; (9)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jtg b03-2006) ;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3 (10)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b04-2010) ; (11)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gb/t15190 -2014) 。 1.1.4 其他依据文件其他依据文件 (1)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年) ; (2) 密云新城规划(2005-2020 年) ; (3) 密云新城综合交通规划 2011-2020 ; (4) 101 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1.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1.2.1 评价因子评价因子 (1)声环境 现状评价因子:等效 a 声级(leq) 、昼间等效声级(ld) 、夜间等效声级(ln) 。 预测因子:等效 a 声级(leq) 。 (2)水环境 地表水现状评价因子:ph、nh3-n、do、bod5、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总 氮、总磷。 (3)环境空气 现状评价因子:so2、no2、co、o3、pm10、pm2.5、tsp。 1.2.2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 1.2.2.1 大气评价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本项目位于密云区冶仙塔景区以南,根据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冶仙塔 景区不属于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所以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标准值见下表: 表表 1-1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摘录)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摘录) 污染物污染物 取值时间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二级)浓度限值(二级) 单位单位 so2 年平均 60 g/m3 24 小时平均 150 1 小时平均 500 no2 年平均 40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4 24 小时平均 80 1 小时平均 200 co 24 小时平均 4 mg/m3 1 小时平均 10 o3 日最大 8 小时平均 160 g/m3 1 小时平均 200 pm10 年平均 70 24 小时平均 150 pm2.5 年平均 35 24 小时平均 75 tsp 年平均 200 24 小时平均 300 (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为道路建设项目,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施工粉尘(颗粒物) 、nox及沥 青烟,运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执行北京市大气 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11/501-2007)中新污染源标准,标准值见下表: 表表 1-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单位:单位:mg/m3 时段时段 污染物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监控点监控点 浓度浓度 施工期 颗粒物 周界外监控点浓度最高值 1.0 沥青烟 不得有明显的无组织排放 运营期 一氧化碳 周界外监控点浓度最高值 3.0 氮氧化物 周界外监控点浓度最高值 0.12 1.2.2.2 噪声评价标准 (1)施工期 施工期噪声排放标准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标 准值见表 1-3。 表表 1-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单位:leqdb(a) 昼间昼间 夜间夜间 70 55 (2)运营期 根据密云县声环境功能区划实施细则 (2014)的要求,项目所在区域执行声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5 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1 类标准。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道路建成后, 经过道路两侧红线外 50m 内按 4a 类标准执行,具体标准值见下表: 表表 1-4 声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单位:db(a) 时段时段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昼间 夜间夜间 1 类 55 45 4a 类 70 55 1.2.2.3 地表水环境评价标准 本项目最近的地表水体为白河, 位于项目西侧, 距离为 2km。 属于类水体, 因此, 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类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值见下 表: 表表 1-5 地表水质量标准地表水质量标准 单位:单位:mg/l(ph 除外)除外) 序号序号 项目项目 类类 1 ph 69 2 do 5 3 高锰酸盐指数 6 4 codcr 20 5 bod5 4 6 总氮 1.0 7 nh3-n 1.0 8 总磷 0.2 1.3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 1.3.1 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等级 (1)声环境 本项目为改扩建项目, 噪声主要来自道路施工期的机械噪声以及道路运营期时车辆 行驶产生的交通噪声。项目沿线为 1 类声环境功能区,沿线敏感点数量相对较少,根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2.4-2009)中的要求,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等级为二级。 (2)地表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t2.393)中地面水环境影响工 作等级划分依据项目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地面水水域规模和地面水水质要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6 求进行判定。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或洒水 降尘,不外排。营运期主要为初期雨水径流,无其他污水排放,水质简单,水量少。因 此,本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低于三级,只做简单分析。 (3)地下水 本项目为公路建设项目,不设加油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中依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对建设项目的分类,本项目属 于类项目,类项目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4)大气环境 本项目为城市主干路,所在路段周围无集中式排放源。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汽 车尾气,产生量较小,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的相关 要求,确定大气评价等级为二级。 (5)生态环境 本项目道路总长度1.245km50 km,根据现场调查,评价范围内不涉及特殊生态敏 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为一般区域,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19-2011)确定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6)风险评价 本项目为城市主干路改扩建项目, 沿线不属于环境敏感地区, 且不存在重大危险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 级为二级。 1.3.2 评价重点评价重点 由于本项目为道路建设项目,根据对本项目现场踏勘调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为 营运期噪声影响,因此本次评价重点为声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及环境保护措施。同 时考虑本项目对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影响。 1.4 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 1.4.1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 (1)大气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中相关规定,对于以线源 为主的道路建设项目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 200m 的范围。本项目 大气评价范围定为项目中心线两侧各 200m 的范围。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7 (2)声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考虑本项目实际情况,确定 声环境评价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 200m 范围内。 (3)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运营期间无外排污水。 本次评价只对道路周边地表水体进行现状评价及施工 期废水达标排放进行可行性分析,故评价范围确定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m 的区域。 (4)生态环境 考虑本项目实际情况,确定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 300m。 1.4.2 环境敏感区环境敏感区 根据对沿线环境的现场调查,本项目不在地下水水源防护区,评价范围内没有自然 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及名胜古迹区、生态敏感与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敏 感目标。 项目区域为人类活动主导的城镇地区,地表形态为平原,故本次评价将工程占地、 植被覆盖率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详见下表。 表表 1-6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序号 保护对象保护对象 位置位置 主要保护内容主要保护内容 1 植被 全线涉及处 道路两侧植被 2 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 全线涉及处 临时占地的恢复、复耕和 绿化 本工程的没有跨河桥,项目两侧 200 米范围内没有地表水体。 本项目沿线声、大气、地表水敏感保护目标见表 1-7 和图 1-1。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8 表表 1-7 本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境环境 要素要素 保护目标保护目标 桩桩 号号 与现状机动与现状机动 车道距离车道距离 (m) 与建成后机与建成后机 动车道距离动车道距离 (m) 敏感点规模敏感点规模 方位方位 执行标准执行标准 现状照片现状照片 声 环 境 檀营回迁 楼 k0+558 20 18 约 4000 户 项目东侧 执行 4a 类、1 类 声环境质 量标准, 二级大气 环境质量 标准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9 图图 1-1 临路两侧敏感点示意图临路两侧敏感点示意图 檀营檀营回迁楼回迁楼 200 m 项目项目起点起点 项目项目终终点点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0 1.5 相关规划相关规划 1.5.1 土地利用相符性分析土地利用相符性分析 1.5.1.1 土地土地利用现状利用现状 根据密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2009 年密云区土地总面积为 222611hm2,其中,农用土地面积为 182530.2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82.00%;建设用 地面积为 22884.5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10.28%,建设用地中水库水面面积为 8297.70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36.26%;未利用地面积为 17196.08hm2,占土地总 面积的 7.72%。 密云区土地利用的区域差异显著,水库上游地区以林地为绝对主导,下游地区以 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为主。从各类用地占全区总面积的比重来看,下游地区的耕 地、牧草地、其它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和交通水利设施用地在全区占有重要地位, 所占比重在 65%以上,是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人口聚集区;上游地区的林地、园 地和其它建设用地在全区占有重要地位,比重均在 60%以上,是重点的生态保护区和 果品生产区。 本铁路以南道路西侧为首政置业集团拨地,现状拆迁已基本完成,东侧为檀营回 迁房,现状已入住。铁路以北为绿地。见图 1-2 图图 1 1- -2 2 项目土地利用项目土地利用现状现状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1 1.5.1.2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密云新城规划用地控制范围包括:檀营乡、密云镇、十里堡镇、河南寨镇的全部 行政范围,穆家峪镇处于京承铁路以南的地区,总面积为 136.01km2。 规划到 2020 年,密云新城地区的城镇人口规模为 35 万人,集中建设区的城镇建 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40km2,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 115m2以内。 新城地区规划范围的土地利用,要充分提高现有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提高 新增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门槛,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5148.31hm2以内,特殊、交 通、水利用地规模为 473.40hm2。 根据 北京市密云新城综合交通规划 , 项目两侧规划用地以公共绿地、 防护绿地、 铁路用地和旅游设施用地为主。项目规划用地情况见图 1-3。 图图 1 1- -3 3 规划用地规划用地情况情况 1.6 交通交通道路道路规划规划 根据 2012 年 12 月出版的北京市密云新城综合交通规划图 1-4、和密云新 城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062020) 图 1-5: 南侧引道规划为城市主干路,红线宽 40-70m,道路规划起点新北路,规划终点为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2 g101 绕城线。 北侧引道规划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 40m,道路规划起点 g101 绕城线,规划终 点为白石岭路。 图图 1 1- -4 4 密云新城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密云新城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062006- -20202020) ) 图图 1 1- -5 5 密云新城综合交通规划(密云新城综合交通规划(20201 11 1- -20202020) )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3 2 项目项目概况概况与与工程分析工程分析 2.1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建设性质:改扩建; 建设单位: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道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心。 2.1.1 现有项目概况现有项目概况 2.1.1.1 现状路情况现状路情况 该项目位于密云新城的东北部,项目起点为新北路,往北下穿 101 绕城线跨线桥 和京承铁路(桥及箱涵已实施) ,终点接白石岭路,道路全长 1.24km。地理位置图见 图 2-1. 图图 2-1 地理位置图地理位置图(比例尺(比例尺 1:40000) 1铁路北侧现状道路路面宽 7m,与 101 绕城线相交设置为灯控路口。南侧现状 道路路面宽 7m,与 101 绕城线相交设置为右进右出,两侧现状道路不连通 。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4 图图 2 2- - 2 2 北侧现状道路北侧现状道路 图图 2 2- -3 3 南侧现状道路南侧现状道路 2现状相交路调查 与拟建檀营立交南北引道(檀东路)相交现状道路共 4 条,由南向北依次为檀营 北街、101 绕城线、密沙路、白石岭路。其中,与 101 绕城线为立体交叉(跨线桥已 预留并施工完成) ,其它道路均为平交路口。 (1)檀营北街 檀营北街规划为城市支路,红线宽 30m,断面为三幅路形式,设置双向四车道, 东侧路段已按规划实施,沥青砼路面,西侧现状为土路。 图图 2 2- -4 4 现状檀营北街现状檀营北街 (2)101 绕城线 规划为城市主干路,红线宽 50m,断面为三幅路形式,设置双向六车道,目前已 通车,沥青砼路面。与檀东路相交处已预留跨线桥一座。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5 图图 2 2- -5 5 现状现状 101101 绕城线绕城线 图图 2 2- -6 6 101101 绕城线预留跨线桥绕城线预留跨线桥 (3)密沙路 密沙路规划为城市支路,红线宽 15m。现状为四级公路,路面路宽 6m;现状道 路以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西侧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图图 2 2- -7 7 现状密沙路现状密沙路 图图 2 2- -8 8 现状铁路平交道口现状铁路平交道口 (4)白石岭路 规划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 30m,一幅路型式,设置双向四车道;目前冶仙塔景 区东西大门之间的路面已按规划实施,现状设置两车道,两侧设置停车位,两侧人行 道未实施。 图图 2 2- -9 9 现状白石岭路现状白石岭路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6 3现况铁路 现况京承铁路为路基型式,标高与两侧地面相当,与檀营立交南北引道(檀东路) 相交处除正常铁路轨道外,还有一条供中石化油库调度的备用线路。 现况铁路与檀营立交南北引道(檀东路)相交处下穿箱涵已预留并施工完成,为 保证安全,现况铁路箱涵暂时用土方填塞。 图图 2 2- -1010 现状京承铁路现状京承铁路 图图 2 2- -1 11 1 京承铁路预留箱涵京承铁路预留箱涵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7 2.1.2 拟建项目概况拟建项目概况 2.1.2.1 线路走向方案线路走向方案 道路定线依据密云新城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2006-2020)中规划新北路进 行确定,采用规划定线。 檀营立交南北引道(檀东路)为南北走向,道路起点为新北路,向北下穿 101 绕 城线和京承铁路,终点与白石岭路相交,道路全长 1245m,全线共设置一处折点,半 径为 500m。 密沙路改造为东西走向,道路东起现状密沙路,向西与北侧引道平交,终点接密 云中石化油库门前道路,道路全长 630m,全线共设置一处折点,半径为 400m。 东西立交匝道连接 101 绕城线与南北引道, 分别完成南向东、 西向南的交通转换。 其中,东侧匝道长 115.8, ;西侧匝道长 129.8m,匝道路面宽 7.5m。 路线走向见图 2-12。 沿线规划相交道路为新北路、檀营北街、101 绕城线、密沙路和白石岭路,具体 规划见表 2-1。 表表 2 2- -1 1 规划相交道路一览表规划相交道路一览表 序号 道路名称 规划等级 红线宽度(m) 备 注 1 新北路 城市主干路 40 未实现规划 2 檀营北街 城市支路 30 部分实现规划 3 101 绕城线 城市主干路 50 已按规划实施 4 密沙路 四级公路 - 已按规划实施 5 白石岭路 城市次干路 30 部分实现规划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8 图图 2-12 路线走向图路线走向图(比例尺 1:9700) 终终 起点起点 终点终点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9 2.1.2.2 主要主要建设建设规模规模及及内容内容 1、建设规模 101 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共包括四个部分: 1)南侧引道(新北路-101 绕城线) :道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红线宽 40-70m,设 置双向四车道,长度约 556m。 2)101 绕城线檀营立交:包括一座桥梁,两座箱涵和两侧右转匝道,桥梁及箱涵 已施工完成,两侧匝道未实施。 3)北侧引道(101 绕城线-白石岭路) :道路规划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 40m,设 置双向四车道,长度约 689m。 4)密沙路改造(密沙路-中石化油库) :按四级公路的标准改造,路基宽 7m,道 路长约 630m。 由于现况密沙路距离铁路下穿箱涵较近,工程实施后密沙路无法继续使用。本次密 沙路改造为东西走向,道路东起现状密沙路,向西与北侧引道平交,终点接密云中石化 油库门前道路,道路全长630m。改造后密沙路路面宽6m,设置双向两车道,两侧土路肩 各宽0.5m,路基总宽7m。 2、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绿化工程、排水工程、立交泵站工程、 环保工程及附属工程。照明工程、雨水管线及其它配套市政管线由密云区市政管委投 资建设,不在本次报告编制范围内。 道路工程 (1)南、北引道工程 南、北引道即为规划檀东路,道路为南北走向,起点为新北路,向北下穿 101 绕 城线和京承铁路,终点与白石岭路相交,道路全长 1245m。 横断面为三幅路型式,中央机动车道路面宽 16m,设置双向四车道,两侧隔离带 各宽 2.5m,两侧非机动车道各宽 3.5m,两侧人行道各宽 4m,外侧绿化带各宽 2m, 道路总宽 40m。 (2)立交匝道工程 改造后檀营立交南北引道(檀东路)与 101 绕城线檀营立交设置两个右转匝道, 东侧匝道长 115.8m, 匝道最大纵坡为 3.44%; 西侧匝道长 129.8m, 最大纵坡为 3.16%; 匝道路面宽 7.5m,设置单车道及非机动车道,外侧人行道宽 3.5m,内侧人行道宽 2m,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 匝道总宽 13m。 (3)密沙路改造工程 由于现况密沙路距离铁路下穿箱涵较近,工程实施后密沙路无法继续使用。本次 密沙路改造为东西走向,道路东起现状密沙路,向西与北侧引道平交,终点接密云中 石化油库门前道路,道路全长 630m。 改造后密沙路路面宽 6m, 设置双向两车道, 两侧土路肩各宽 0.5m, 路基总宽 7m。 本项目设计标准见表 2-2,技术标准见表 2-3。 表表 2 2- -2 2 设计标准一览表设计标准一览表 项 目 南侧引道(新北路 -101 绕城线) 北侧引道(101 绕城 线-白石岭路) 立交匝道 密沙路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路 城市次干路 城市支路 四级公路 设计速度 (km/h) 40 40 20 20 红线(路基) 宽度(m) 40-70 40 - 7 设计年限 15 15 10 10 单车道宽度 路段 3.5m 路口 3.253.5m 路段 3.5m 路口 3.253.5m 3.5m 3.5m 抗震标准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20g 抗震设防烈度 8 度 路面类型 沥青砼路面 表表2 2- -3 3 道路技术道路技术标准标准 序号 技术指标 单 位 主路 匝道 1 道路红线 m 40-70 - 2 设计速度 km/h 40 20 3 不设缓和曲线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m 500 - 4 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m 300 70 5 设超高的圆曲线推荐半径 m 150 40 6 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m 70 20 7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 35 20 8 圆曲线最小长度 m 35 20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1 9 纵坡最小长度 m 110 60 10 最大纵坡(非机动车道) % 6(3.5) 8(3.5) 11 最小纵坡 % 0.5,困难时 0.3 0.5,困难时 0.3 12 凸曲线一般最小半径(极限值) m 600(400) 150(100) 13 凹曲线一般最小半径(极限值) m 700(450) 150(100) 14 净高 机动车道 m 4.5 4.5 非机动车道 m 2.5 2.5 2.1.2.3 预测交通量预测交通量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数据,本项目营运近、中、远期交通量见表 2-4,各车型构 成比例及交通量见表 2-5。 表表 2-4 101 绕城线檀营平改立绕城线檀营平改立预测交通量预测交通量(pcu/d) 年份(年)年份(年) 2017 2023 2031 南侧引道 11376 22781 35849 北侧引道 9320 19915 31341 东侧匝道 2477 3766 5607 西侧匝道 2630 3972 5823 密沙路交通密沙路交通量预测量预测(pcu/d) 年份(年)年份(年) 2017 2023 2031 密沙路 10279 14470 19527 表表 2-5 车辆构成比例及交通量车辆构成比例及交通量 (南侧(南侧引引道道) 单位:辆单位:辆/h 年份 (年) 昼间 夜间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合计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合计 2017 545 48 12 606 95 8 2 105 2023 1092 97 24 1213 190 17 4 211 2031 1718 153 38 1909 299 27 7 332 车辆构成比例及交通量车辆构成比例及交通量 (北北侧侧引引道道) 单位单位:辆:辆/h 年份 (年) 昼间 夜间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合计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合计 2017 447 40 10 496 78 7 2 86 2023 954 85 21 1060 166 15 4 184 2031 1502 133 33 1669 261 23 6 290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2 车辆构成比例及交通量车辆构成比例及交通量 (东侧匝道东侧匝道) 单位:辆单位:辆/h 年份 (年) 昼间 夜间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合计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合计 2017 119 11 3 133 21 2 0 23 2023 180 16 4 200 31 3 1 35 2031 269 24 6 299 47 4 1 52 车辆构成比例及交通量车辆构成比例及交通量 (西侧匝道西侧匝道) 单位:辆单位:辆/h 年份 (年) 昼间 夜间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合计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合计 2017 126 11 3 140 22 2 0 24 2023 190 17 4 211 33 3 1 37 2031 279 25 6 310 49 4 1 54 车辆构成比例及交通量车辆构成比例及交通量 (密沙路密沙路) 单位:辆单位:辆/h 年份 (年) 昼间 夜间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合计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合计 2017 493 44 11 547 86 8 2 95 2023 693 62 15 770 121 11 3 134 2031 936 83 21 1040 163 14 4 181 2.1.2.4 设计概况设计概况 1.平面设计 (1)南北引道及密沙路 一般路段按照标准横断面进行布置,平交灯控路口均进行渠化处理,路口进口方 向采用取消机非隔离带的方法进行渠化,渠化段长度为 70m,渐变段长度为 30m,四进 三出组织交通。 (2)101 绕城线檀营立交 根据相交道路的规划等级,结合道路交通功能、规划和现状用地、现况道路等综 合因素,确定立交型式。具体如下: 设置两个右转匝道,东侧匝道长 115.8m,匝道最大纵坡为 3.44%;西侧匝道长 129.8m,最大纵坡为 3.16%;匝道路面宽 7.5m,设置单车道及非机动车道,外侧人行 101 国道绕城线檀营平改立及引道工程 北京中环瑞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3 道宽 3.5m,内侧人行道宽 2m,匝道总宽 13m。 2.纵断面设计 (1)檀营立交南北引道(檀东路) 1)一般路段纵断面设计 机动车道最大纵坡为 3.5%(坡长 247.2m) ,最小纵坡为 0.3%,最小坡长 110m,凹 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1500m,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2300m,竖曲线最小长度为 48m,满足 规范要求。 道路下穿铁路段机非分离,非机动车道最大纵坡为 3.04%,最小纵坡为 0.3%,该 路段全部为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2200m,竖曲线最小长度为 49.6m,满足规范要求。 (2)特殊路段(改造密沙路以北)非机动车道纵断面优化案 由于终点白石岭路临近冶仙塔景区大门,地势较高,道路与其顺接会造成道路纵 坡较大,达到 3.95%。按照规范要求,需设置非机动车推行路段,长度约 130m,但非 机动车下坡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本次设计改造密沙路以北路段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单独设计,优化后非机动车 道最大纵坡为 3.5%(坡长 150m) ,最小纵坡为 2.4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