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首中秋诗词赏析参考(2017年)_第1页
十一首中秋诗词赏析参考(2017年)_第2页
十一首中秋诗词赏析参考(2017年)_第3页
十一首中秋诗词赏析参考(2017年)_第4页
十一首中秋诗词赏析参考(2017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十一首中秋诗词赏析参考( 2017 年) 如果月亮总是圆,人间也便没有离别的痛苦,那么所有过往经历的离恨便都成了欢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十一首中秋诗词赏析参考,欢迎阅读参考! 十一首中秋诗词赏析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北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水调歌头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 1076 年 (宋神宗熙宁九年 )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中秋怀人本是透露着落寞情思,更何况一生波折的苏轼,2 / 9 独自品味着中秋月夜,但是,参悟自然之理的他,却出语峭拔,正如 “ 月有阴晴圆缺 ” 一样,人也有悲欢离合,唯希望能够千里共对一轮明月,来传递这悠 悠思念,经历了官场起伏的苏轼,以出世之思入世,他对人生的态度,也格外显出一种释然的理性。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 ;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 ,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 “ 归去 ” 与直舞 “ 人间 ” 、离欲与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历代评价 : 胡仔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俱废。 3 / 9 清程洪、先著词洁 :此词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笔。 刘熙载艺概卷四 :词以不犯本位为高。东坡满庭芳 :“ 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 ” 语诚慷慨,究不若水调歌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尤觉空灵蕴藉。 郑文焯评东坡乐府 :发端从太白仙心脱化,顿成奇逸之笔。湘绮王闿运诵此词,以为此 “ 全 ” 字韵,可当 “ 三语掾 ” ,自来未经人道。 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赏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 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是唐代写中秋的名篇。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 “ 地白 ”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 4 / 9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 ;离乡之 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 “ 月 ” 字 ;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 “ 秋思 ” 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 ;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 :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一个 “ 落 ” 字裹挟着月光一起洒 落人间。 名家点评 顾起纶花庵词选跋 王仲初古调笑 :融情会景,犹不失题旨。 玄烟过眼续录 :杨元诚家所藏王建亲书官词一百二十首,极其婉转夭丽,令人罕能及。 黄花庵花庵词选 :仲初以宫词百首著名,三台令、转应曲,其余技也。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5 / 9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 知今夕何夕。 点评:碧空万里,水波不兴,月照湖面,寰宇澄澈。泛舟湖上,以长江之水为酒,把北斗星当酒杯,再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为宾客来,和我一起细斟慢酌。此情此境,没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这种壮阔、这种豪情,遍观宋词,无以复加。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点评:诗人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以温馨开始,以无言结局。在诗人的眼中,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心中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 。如何不让人伤心至极 ? 南宋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6 / 9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赏析 :词的上片就中秋月这一面来写,主要展现词人的飞扬意兴。起韵即激情喷涌,以一 “ 快 ” 字为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酣畅兴致。而一 “ 怕 ” 字,又泄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在情感节奏上,此韵一扬一抑,起伏有致。接韵借用前人故事,写词人由西楼待月而请美人吹笛唤月,这就为中秋月的出场蓄足了势。三韵正面赋写中秋月的无垠光华,写得气势酣畅。在这里,词人采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 月色的皎洁无垠、透明清凉之状可感。又采用了一个玉斧修月的神话,把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也形容了出来。 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由此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 发出了深沉的叹息。词人叹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就像天上的明月总是圆时少、缺时多一样。这一叹息,是承接着苏轼水调派头 明月几时有而来,其中不能不含有苏拭词中对于 “ 月圆人不圆 ” 的恨意,但词人此句意思显然又有所变化,词人主要是借月亮的不得长圆,叹息人事不得圆满特别是情人之间不得遂愿长聚的遗憾。 如果月亮总是圆,人间也便没有离别的痛苦,那么所有7 / 9 过往经历的离恨便都成了欢乐,诗人是如此深刻地体味着别离之情,那过往的离恨深入骨髓,让他的情思激越,如果苏东坡是明自然之理,而试图以此来劝慰自己化解离恨,那么辛弃 疾则满满地都是对自然之理的控诉,为什么月要有阴晴圆缺,为什么人要有悲欢离合。 辛词之中,不乏要眇宜修之意象,但却在柔媚之中带着英雄的卓荦情怀,这种明显带着英雄矢志之悲的寄远之作,又怎么可能是思念一个邂逅的舞女的作品。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点评:子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 (“ 良人 ”) 。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李白描写月亮的作品真多: “ 小时不 识月,呼作白玉盘 ” 、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等等,当然大部分不是写中秋的。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8 / 9 点评: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 (州 (今陕西省富县 )的亲人。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 “ 独看 ”鄜州之月而 “ 忆长安 ” 。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后人借鉴。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点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却不是往年那个地方,自然,身边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贬湓浦 (今江西九江 ),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诗歌清冷至极,悲苦无形。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点评: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 (字子由 )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如此赏心乐事,却 让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诗歌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点评: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9 / 9 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不嫁谁留 ?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 点评:一连串的发问,使得这首词几乎是中国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月亮为什么能在空中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