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新建闵行校区转化医学大楼项目.pdf_第1页
上海交通大学新建闵行校区转化医学大楼项目.pdf_第2页
上海交通大学新建闵行校区转化医学大楼项目.pdf_第3页
上海交通大学新建闵行校区转化医学大楼项目.pdf_第4页
上海交通大学新建闵行校区转化医学大楼项目.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说明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受上海交通大学委托开展上海交通大学新建闵行校 区农科创新楼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根据国家及本市规定,在向具审批权 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前公开环评文件全文。 本文本内容为拟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但不包括国家秘密/商业秘密/ 个人隐私。 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承诺本文本与报批稿全文完全 一致,仅删除了个人隐私。 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承诺本文本内容的真实性, 并承担内 容不实之后果。 本文本在报环保部门审查后, 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将可能 根据各方意见对项目的建设方案、 污染防治措施等内容开展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工作,上海交通大学新建闵行校区农科创新楼项目最终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 经环保部门批准的上海交通大学新建闵行校区农科创新楼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 件(审批稿)为准。 (1)建设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名称:上海交通大学 地址: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联系人:窦工 电话:54745945 电子邮箱: (2)评价机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名称: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地址:钦州路508号 联系人:宋工 电话2630 电子邮箱: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 编制。 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 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的名称,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 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 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 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 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 不填。 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新建闵行校区新建闵行校区转化医学大楼转化医学大楼项目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报告表 委托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评价单位: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国环评证 字第 1801 号 分管院长:张心良 环评中心主任:鲍仙华 项目负责人:周洁玫 技术审核:朱润非 审 定:曹健 项目组成员: 评价人员情况 姓 名 职称 环评工程师登记号 或环评上岗证书号 承担工作内容 本人 签名 周洁玫 工程师 组长 宋博文 工程师 a18010119 组员 朱润非 高级工程师 审核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上海交通大学新建闵行校区转化医学大楼项目 建设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法人代表 张杰 联 系 人 窦仲琦 通讯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 800 号 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 200240 建设地点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 800 号上海交通大学内 立项审批部门 国家教育部 批准文号 教发函【2013】121号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p8241 普通高等教育 占地面积 (平方米) 4140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4904 总投资 (万元) 30000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20 环保投资占总 投资比例 0.07% 评价经费 (万元) 10 预期投产日期 2016 年 12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 项目由来 2013 年 2月,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向国家教育部申报提 交上海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并于 2013 年 7 月获得批复(批复号发 改高技20131461 号)。该项目总投资为 9亿元,其中 6.3亿元用于瑞金医院建设转化医学 临床研究部大楼, 2.7亿元为闵行校区转化医学大楼内的设备投资费用。目前,针对该项建 书所包含的瑞金医院转化医学临床研究部大楼和闵行校区转化医学大楼的设备投资,我院 正接受委托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作为上述项目中交大闵行校区转化医学科研设备投资的配套建筑,上海交通大学于 2012 年向国家教育部申报了建设闵行校区转化医学大楼项目的申请,于 2012 年 8月 28 日 获得项建书批复(批复号:教发函2012128 号),见附件。批复内容为新建一幢转化医学 大楼,总建筑面积 60000m2,建筑内容为转化医学科研用房,项目总投资 30000万元。该 项建书批复内容仅为转化医学大楼土建工程投资。 受上海交通大学的委托,我院对该转化医学大楼项目土建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 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 2 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 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我院在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的基础 上,编制了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2. 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上海闵行区东川路 800 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新校区,校区四至边界分别为 剑川路、莲花南路、东川路和沧源路。本项目基地南侧为新行政楼,基地北侧现有系统生 物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医学院大楼,东侧为生物药学楼。场地内部地势平坦,目前为荒地, 无任何构筑物。 项目在上海市的地理位置见附图 1,区位图见附图 2,在交大内位置见附图 3。 3. 建设内容 本项目为新建转化医学大楼,主要功能为转化医学医工交叉的实验研究与评价。总建 筑面积约为 6 万 m2,总用地面积 4.14万 m2,建筑分地下 1层,地上 5层。楼内主要布置云 计算生物信息平台、基于综合信息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和生物统计学研究平台、诊疗药物和 仪器开发平台、50 个左右标准化医理工交叉研究实验室、50 个左右生物医学研究实验室、 生物样本备份库等。 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 1,建设内容见表 2。总平面图见附图 6。 表 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名称 数量 单位 1 总用地面积 41400 m2 2 总建筑面积 60000 m2 其 中 地上建筑面积 50850 m2 地下建筑面积 9150 m2 3 其 中 计容建筑面积 50630 m2 4 不计容建筑面积 9370 m2 5 绿地面积 14904.9 m2 6 建筑总高度 23.8 m 7 建筑层数 5 层 其 中 地上 5 层 地下 1 层 8 机车停车数量 237 辆 其 中 地上 138 辆 地下 99 辆 9 自行车停车数量 350 辆 3 表 2 本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 类别 序号 建设内容 建筑面积 (m2) 主体工程 1 云计算生物信息平台 2000 2 基于综合信息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和生物统计学研究平 台 3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行政用房 2000 4 诊疗药物和仪器开发平台 15000 5 标准化医理工交叉研究实验室 15000 6 标准化生物医学研究实验室 14000 7 生物样本备份库 3000 公辅设施 8 门卫、设备间等配套及管理用房 9000 合 计 60000 4. 项目组成及平面布局 根据楼层的区域用途,本项目共分五大区域,各区域内房间功能见表 3。 表 3 本项目项目组成及各楼层房间功能 区域名称 楼层 主要房间 1 1f 手术器械与设备间、个体化分子诊疗试剂间 2f 新材料与新支架间、分子病理与影像对比剂间 3f 诊断设备(微流控等)间、细胞治疗转化与试剂盒间 4f 诊断仪器(检测设备)间、干细胞治疗转化与试剂盒间 5f 医疗器械 gmp 车间、诊疗一体化转化车间 2 1f 新基因靶点结构研究室、小分子药物设计间、小实验室、pi办公室、会议 室、实验设备间、细胞房 2f 新基因靶点功能研究室、小分子药物合成间、小实验室、pi办公室、会议 室、实验设备间、细胞房 3f 新蛋白靶点结构研究室、组合药物设计、研究与转化实验室、小实验室、pi 办公室、会议室、实验设备间、细胞房 4f 新基因靶点功能研究室、抗体药物设计与制备间、小实验室、pi办公室、会 议室、实验设备间、细胞房 5f 化学合成实验室、抗体与小分子药物实验室、小实验室、pi办公室、会议 室、实验设备间、细胞房 3 1f 靶标验证实验室、小实验室、pi办公室、会议室、实验设备间、细胞房 2f 化合物库的构建实验室、小实验室、pi办公室、会议室、实验设备间、细胞 房 3f 化合物库的高通量筛选实验室、 小实验室、pi办公室、会议室、实验设备 间、细胞房 4f 结构分析与生物信息处理实验室、小实验室、pi办公室、会议室、实验设备 间、细胞房 5f 药物 gmp实验室、 小实验室、pi办公室、会议室、实验设备间、细胞房 4 1f 基础医学研究实验室、小实验室、pi办公室、会议室、实验设备间、细胞房 2f 3f 4f 云计算信息工作区、小实验室、pi办公室、会议室、实验设备间、细胞房 5f 生物统计学研究区、小实验室、pi办公室、会议室、实验设备间、细胞房 0 1f 管理用房、展览空间、门卫 2f 管理用房、公用设备间 3f-5f 多学科交叉 pi办公室、会议室 4 区域 1 主要进行医疗器械与配套诊断试剂的组装和测试。 区域 2 主要进行基因靶点功能的研究、小分子药物的设计与合成,以及抗体药物的制 备。 区域 3 主要进行化合物库的构建、药靶标的筛选与生物信息学的处理。 区域 4 主要进行转化医学基础研究、云计算服务及生物统计服务。 区域 0 主要为展览、办公室等,主要进行学术交流,多学科交叉研讨等。 平面分布图见附图 7-1 至 7-6。 图 1 转化医学大楼空间功能布局 5. 项目定员和工作制度 本大楼建成后预计将有 300名学生和老师入驻使用。使用时间 16 小时/天,年工作 250 天。 6. 总投资 本项目投资估算为人民币 3亿元,其中,环保投资 20万元,占总投资比例的 0.07 %。 其中,环保投资主要用于施工废水沉淀池建设、大楼排水系统建设以及绿地的设置、维 护。 0 区区 1 区区 3 区区 2 区区 4 区区 5 7公用设施 (1) 给排水设施 本项目生活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供水,供水管径为 dn300。地下室-地上一层由室外管 网直接供水;地上 2-5 层采用恒压变频泵从生活水池抽吸供水;并采用减压阀减压分区供 水,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压控制在 0.35mpa。贮水池和水泵设于地下室泵房 内。贮水池容积为 24m3。 室内排水系统采用污废水分流,室外污废水合流排入校区现有污水管网,实验室有毒 有害废水就地收集,外运至具备相关处理资质企业处理。本工程污水排放量为 46.4m3/d, 总排放管为一路 dn300 管道。屋面雨水和地面雨水经雨水斗及路旁雨水收集后通过管道有 组织地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2) 电力 本工程拟在地上一层设置一座 10kv 配电站,内设置 2 台 1600kva 的变压器,电源引 自学校 10kv的开关站。 (3) 空调系统 办公、会议、展厅及普通实验室设多联热泵空调机组,特殊空间如:洁净实验室、样 本库、细胞室设专业空调,恒温恒湿并保证洁净等级要求。消防控制室单独设置分体空调 系统。各电梯机房预留分体空调电源。 (4) 通风系统 公共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经水平风管或竖井直接排至室外。各设备用房按设计 要求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地下车库设置诱导通风系统,可以根据车库内 co浓度启停诱 导风机及排风机。空调排风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或结合卫生间排风、机械排烟系统设置,排 风量根据空调系统新风量、空间内其它送排风量等按风量平衡计算确定,保证室内正压状 态。有机化学实验设置通风柜,实验室内机械排风系统,排风经过滤净化处理达到可排放 标准后排至大气。 (5) 地下车库 大楼在地下一层设置地下车库,共有车位 99个,机动车进出口设置于大楼西侧(见附 图 7-1),出入口距离最近的系统医学研究中心约有 60m,出入口、排风口周边 10m范围 内无敏感目标,通风系统采用机械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 6 次/小时。地下车库的出入口、 排放口的设置合理。 6 8. 施工期情况 (1)施工用水条件 本工程施工用水由生活用水及生产用水两部分组成。闵行校区现已于完整的供水管 网,因此施工用水均依托校内供水管网,同时施工生产废水应妥善处理。 (2)施工用电条件 本工程施工用电分办公、生活区用电和施工现场用电,均可接闵行校区内现有电网。 (3)施工场地条件 工程所需的施工场地布置在本项目待建地块内,生活、办公用房搭建临时房屋。 7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南侧为新行政楼,基地北侧现有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医学院大楼,东侧 为生物药学楼。周边教学楼对本项目的影响较小。 经现场勘查,项目所在地块为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备用地块,不存在原有污染。 8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 性等性等): 1. 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现状 本项目位于闵行区上海交通大学校区内。项目地块南为思源北路,西为龙坡路, 北为振义路,东为文治大道。 闵行区位于整个上海的地域腹部,黄浦江纵贯其南北,分区为浦东、浦西两部 分,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相接;南靠黄浦江与奉贤区相望;西与松江区、青浦区接 壤;北与长宁区、嘉定区毗邻;虹桥国际机场位于区境边沿。闵行是上海市主要对外 交通枢纽,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技及航天新区,它也是上海最靠近市中心的 郊区之一。 2. 地质地貌 闵行区境内地表为第四纪沉积层所覆盖,土层松厚肥沃,地势平坦,平均海拔 4m 左右。区域内土地的基土在地表 70m 范围内,自上而下划分为 7 层,主要由饱和黏土 和沙壤土组成,各层层位稳定,顶底埋深起伏不大。 3. 地质 闵行区内第一砂层、第一硬土层普遍缺失。其工程地质特征是:表土层在区内广 泛分布,主要为冲海积相地层,一般厚度为 3m 左右。由于潜水位埋深比较浅(一般在 0.51.5m),故表土层的土性受地下潜水的影响较大。上部土层较硬,岩性以褐黄色 粘性土为主,稍湿,可塑,中等压缩性,见有植物根茎以及铁锰质、碳质侵染斑点, 也有铁锰质小结核;下部岩性主要以灰、黄褐色粘性土为主,湿很湿,软塑一流 塑,中等偏高压缩性。 4. 气象条件 闵行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凉多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先 湿后干,冬季寒冷干燥。根据闵行区统计年鉴(2013),2012年,闵行区年平均 气温为 16.8,气温超过 30的天数为 73d,气温低于 0的天数为 26d;年降水量 1313mm,降水天数 151d;蒸发量 1417mm;日照时数 1902h;年相对湿度 72%。 闵行区 2012年全年主导风向为 ne、ene 和 e,其出现频率为 37%,全年静风出 现频率为 5%。 9 5. 水文水系 闵行区大部分区域处于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所夹扇形地区,区内河道纵横、水 网密布,具有典型的半日潮型潮汐河水文特征。全区现有河流 3000 多条段,其中市级 河道 4 条(黄浦江 26.8km、苏州河 10.1km、淀浦河 8km、大治河 7.6km),区级河道 北横泾、蒲汇塘等 19 条,镇级河道 192 条。水域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 3.75%(不包括 黄浦江等市级河道)。地表径流量 127 亿 m3,潮水量 41亿 m3,水资源总量 42.27 亿 m3。 闵行区地势平坦,地面标高 3.34.8m。第四系覆盖层厚 220300m,含有丰富的 地下水资源。潜水含水层水位埋深在 0.51.5m,水位动态与黄浦江潮汐、大气降水、 蒸发、灌溉和开采等因素有关。潜水资源可作为饮用水及农田灌溉用水资源。闵行区 第承压含水层分布比较稳定,顶板埋深 30m 左右。该层水质为微咸至咸水。第承 压含水层和第承压含水层相互沟通。闵行地区矿化度 8g/l 以上,水型为氯化钠型 水。该层因水质差且考虑到地面沉降等因素,不作为开采层。 6. 动植物 闵行区的植被主要为香樟、旋铃木、水杉、柳树、杨树、黄杨、杜鹃等乔灌,以 及芦苇、狗尾草、犁头草等草木,但大部分为人工栽培。 闵行区常见的动物有粉蝶、稻螟虫、天牛、蜜蜂、蚯蚓、蚂蝗、青蛙、蟾蜍等。 野生鸟类主要以麻雀为主,偶能见到白头翁、喜鹊、翠鸟和斑鸠等。鱼类有 20 余种, 数量最多的是人工养殖的鲤科鱼类。畜禽类主要由鸡、鹅、鸽、鹌鹑、牛、猪、羊、 长毛兔等。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 行政区划 根据闵行区统计年鉴(2013),闵行区下辖 9 个镇(华漕镇、虹桥镇、梅龙 镇、七宝镇、莘庄镇、颛桥镇、马桥镇、吴泾镇、浦江镇)、3 个街道(古美路街道、 江川路街道、新虹街道)和 1 个市级工业区(莘庄工业区),共 136 个村民委员会和 387 个居民委员会,区镇府所在地为莘庄镇。 2. 人口分布 根据闵行区统计年鉴(2013),2012 年末,闵行区总户数为 391173户,总人 口为 1001217 人,其中男性人口 506600 人、女性人口 494617 人。全区 2012 年出生人 10 数为 10489 人、死亡人数为 7481 人。 3. 经济发展 2012 年,闵行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 总值 1594.22 亿元,比上年增长 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63 亿元,下降 6.9%; 第二产业增加值 974.02 亿元,增长 3.7%;第三产业增加值 618.57 亿元,增长 14.2%。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38.8%,比上年提高 2.3个百分点。 4.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915.48亿元,比上年增长 2.4%。完成工业总产值 3857.27亿 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 2.7%。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 100.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 3570.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 2.7%。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四个重点行业完成产值 2133.34 亿元,比上年下降 2.0%,四个重点行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59.7%, 比上年提高 0.4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进一步向园区集中。全年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莘庄工业区、漕开发闵 行园区和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四大主要园区实现产值 2038.27亿元,同比下降 0.9%,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57.1%,比上年提高 1个百分点。 2012 年,新能源、新材料、民用航空制造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先进重大装 备、生物医药产业等六大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 1042.01亿元,同比下降 4.3%,六大 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29.2%。 5. 文教卫生及社会事业 文化:至 2012年末,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 14个,文化馆(站)14个,书场 11 个,博物馆 2个,电影院 15 家。 教育:至年末,全区共有中学、小学、幼儿园、中职校、工读学校、特殊教育学 校 279 所,在校学生 19.4 万人,全区教职工 1.98 万人,其中专任教师 1.34万人。全区 3-6岁幼儿入园率为 99.3 %,义务教育入学率达 100%,高中阶段入学率为 96.96%。此 外,全区另有成人教育培训中心 2所,社区学院 1所,社区学校 13所,进修学院 1 所。全年地方财政用于教育事业费 27.17亿元,比上年增长 14.5%。 卫生:至 2012 年末,全区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27 个,卫生技术人员 7070 人, 实有床位 5660 张。 11 环境质量状况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 境、生态环境等) 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项目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2011年修订版)中的二类区,区域环境 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位置详见附图 4-1。 根据上海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3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数据表明, 闵行区 so2浓度年均值为 0.022mg/m3, no2浓度年均值为 0.048mg/m3,可吸入颗粒物 浓度年均值为 0.078 mg/m3。so2年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2012)的二级标准,no2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的 no2二级标准 0.04mg/m3限值要求、pm10二级标准 0.07mg/m3 限值要求。根据 2013 年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园空气质量报告,闵 行校区内 so2、no2小时浓度以及 tsp、pm10日均值均能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因此,本项目所在区县环境空气质量中 no2、可吸入颗粒物超标,仅 so2能够满 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交大校区现状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2. 地表水环境现状 本项目位于黄浦江上游准水源保护区内,项目地区周边的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 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本项目周边地表水分布情况见附图 4-2。 根据上海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3年),黄浦江水质监测的平均值 ph为 7.46,溶解氧为 4.98mg/l,高锰酸盐指数 4.35mg/l,化学需氧量 14.0 mg/l,五日生化 需氧量 2.78 mg/l,氨氮为 1.07 mg/l,总磷为 0.301 mg/l,挥发酚 0.003 mg/l,石油 类 0.03 mg/l,总氮 3.72 mg/l。溶解氧、氨氮、总磷和总氮浓度超过类水质标准, 其余因子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水标准。 根据 2013 年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园水环境质量报告,闵行校 区内思源湖,涵泽湖,致远湖、淡水湖不能完全达到类标准,其中溶解氧达标;氨 氮、总磷、总氮超出类水质标准。 因此,项目周边水环境质量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水标准的要 求。 12 3. 声环境现状 根据上海市声环境功能区划(2011年修订),本项目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闵 行校区位于二类声环境功能区内。因此,项目边界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5- 2008)2 类标准限值。 根据上海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3年),闵行区而类功能区内昼间环境噪声 监测结果为 56.5db(a),夜间为 48.6 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5- 2008)2 类功能区昼间 60db(a)、夜间 50 db(a)限值要求。 由此可见,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基本能够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2008)2类标准。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建设地点为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内,校区四至边界分别为剑川路、莲花 南路、东川路和沧源路。本项目基地南侧为新行政楼,基地北侧现有系统生物医学研 究中心以及医学院大楼,东侧为生物药学楼。 本项目周边 1.5km内主要大气保护目标,以及周边主要地表水保护目标见表 7, 具体位置见附图 5。 表 7 环境敏感点目标位置 编号 敏感点 距项目红线边 界距离 m 相对位置 说明 1 交大校区 / / 大气、声环境保护目标 其 中 新行政楼 84 s 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40 n 医学院大楼 40 n 生物药学楼 120 e 2 华东师大闵行校区 558 e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3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1200 e 4 复地北桥城 1300 nw 5 银春小区 1500 nw 6 金榜世家(六期) 1170 sw 7 好第坊 1300 sw 8 黄浦江 2200 s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13 评价适用标准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标准: 评价有关标准 污染物名称 单位 标准值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标准 ph / 69 codcr mg/l 20 bod5 4 氨氮 1 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评价有关标准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单位 标准值 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二级标准 so2 年平均 mg/m3 0.06 日平均 0.15 小时平均 0.50 no2 年平均 0.08 日平均 0.12 小时平均 0.24 pm10 年平均 0.10 日平均 0.15 3.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类:即昼间 60db(a),夜间 50db(a)。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 纳管污水执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db 31/445-2009)表 1限 值:codcr 500mg/l;bod5 300mg/l;氨氮 40mg/l ;石油类 20mg/l;ss 400mg/l。 2. 噪声排放: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 2011)。 类别 适用区域 等效声级db(a) 来源 昼间 夜间 / 四至边界 70 55 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 准(gb12523-2011)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本次评价仅为转化医学大楼土建工程,本项目非工业项目,仅进行科研实 验用,未新增锅炉等,施工期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均纳管排放,因此无需申请 总量。 14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工艺流程简述(图示图示): 本次评价仅针对转化医学大楼土建工程进行,因此无工艺流程。 15 主要污染工序:主要污染工序: 本环评仅针对转化医学大楼土建工程进行,因此主要污染工序为施工期建设过 程。施工期间主要环境污染因素有:施工机械噪声及废气影响、产生大量渣土及建筑 垃圾、建材堆场及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施工泥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生活污 水等。 1、施工废气 本项目在施工阶段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场地平整、开挖 和铺设路面、运输渣土、运输建材时产生的扬尘。二是挖掘机、装载机等重型车辆运 行时排放的燃料废气。表 8 列出了项目施工期主要的废气污染源。从表中可以看出, 在施工阶段,扬尘是主要的污染物,产生的环节多,且大多数排放源扬尘持续排放的 时间较长。此外,建材堆场扬尘和施工场地车辆行驶产生的道路扬尘,在各个施工阶 段均存在。 表 8 项目施工期主要废气污染源 施工阶段 主要污染源 主要污染物 场地平整阶段 1 建筑垃圾、渣土 2 推土机、铲车、运输卡车 扬尘、nox、co、 hc 挖土、打桩阶段 1 土方堆场、土方装卸过程 2 打桩机、挖土机、铲车、运输卡车等 扬尘、nox、co、 hc 建筑构筑阶段 1 建筑堆场、建材装卸过程、进出场地车辆等 2 运输卡车等 扬尘、nox、co、 hc 2、施工废水 施工现场污水主要来源有:(1)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成分是氨氮、ss 和 codcr。(2) 施工时产生的泥浆水,主要成分是 ss。(3) 露天堆放建筑垃圾和弃土受雨 水冲刷后的污水,主要成分是 ss。(4) 工程机械设备冲洗水,主要成分是 ss 和石油 类。 3、噪声 施工期主要噪声源为建筑工地机械设备噪声和运输卡车的交通噪声。建筑工地噪 声主要来自土地开挖与平整、地基建设和建筑施工等活动。地开挖与平整的噪声由推 土机、铲车、大卡车等发出;地基建设的噪声由打桩机、运输车辆、空压机等作业时 产生。各种施工机械中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噪声设备主要是打桩机、挖掘机、移动式空 压机以及重型运输卡车,其中推土机和挖掘机的声功率级可达 108116db(a),而打 16 桩机则可高达 118db(a)。此外,由于本项目开挖土方量建筑土方量都很大,需要较 大的运输量,大量的车辆运输势必造成车流量激增,从而导致运输的交通噪声对周边 教学楼产生一定影响。 4、固体废物 本项目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以及废 油漆桶、沾染油漆的抹布、含油抹布 hw49(900-041-49)等危险废物。其中建筑垃圾 和工程渣土不仅会占用很多施工空间,还是造成扬尘和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17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 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 及产生量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大 气 污 染 物 施工扬尘 颗粒物 / / 汽车尾气 co、nox、 pm10 / / 水 污 染 物 施工废水 codcr bod5 nh3-n ss / / 固 体 废 物 一般固废 建筑垃圾 若干 0t/a (100%有效处置) 危险废物 废油漆桶、沾染 油漆的抹布、含 油抹布 若干 0t/a (100%有效处置)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 26.2t/a 0t/a (100%有效处置) 噪 声 本项目施工期噪声,声源主要是打桩机、推土机、挖掘机、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 插入式振捣器等施工机械以及自卸汽车等交通工具。这些机械运行时将对项目建设地 点及车辆途经地区的声环境质量造成影响。施工期结束后,以上噪声影响将结束。 其 他 主要生态影响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不够时可附另页) 本项目位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内,待建地块目前为空地,因此本项目建设 对所在区域的生态影响较小。 18 环境影响分析: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内容为转化医学楼的土建工程。项目施工期影响主要有:平 整土地,进行结构和装修施工等。施工期间主要环境污染因素有:施工机械噪声及废 气影响、产生大量渣土及建筑垃圾、建材堆场及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施工泥 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污水等。 1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1) 施工产生的水污染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来源主要有: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时产生的泥浆水, 露天堆放 建筑垃圾和弃土受雨水冲刷后的污水,以及工程机械设备冲洗水。目前,交大闵行区 已建成了完善的校园内部污水管网,本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施工废水可经泥沙沉淀 后,依托校园内现有排水设施,最终纳管排放市政污水管网。 施工期废水纳管排放,不会对周边水体以及所在的黄浦江上游准水源保护区水 质产生影响。 (2) 施工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分析 未及时清运的建筑垃圾,泥土挖掘、堆放和装卸以及建材倾倒、露天堆放, 是造成本项目建设区域环境空气中悬浮物大量增多的主要原因。同时,当运输车辆 进入建筑工地或其他车辆途经周边道路时,车辆行驶又会产生大量扬尘,使环境空 气质量进一步恶化。 黄沙、水泥、石子、弃土等建材的运输过程也是本项目产生 tsp污染的一 大因素。车行过程中上述建材随车颠簸,沿途洒落,有风时扬尘距离更广,影响沿 途道路环境,对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影响较大。 施工机械和运输建材的载重卡车通常使用柴油,车况不良时会排放黑色烟 雾状尾气,其中主要含有高浓度的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也会污染空气。 据资料介绍,工地道路扬尘是建筑工地扬尘的主要来源,约占全部工地扬尘的 62%。建筑工地扬尘对大气的影响范围主要在工地起尘点 150m以内,被影响地区 的颗粒物浓度平均值为 0.49mg/nm3左右。由于距离不同,污染影响程度也有差 异,扬尘点下风向 050m为重污染带,50100m为中污染带,100200m为轻污染 带,200m以外对大气影响甚微。 19 地块项目现状及周边均为学校内地块,目前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地块 边界 200m范围内的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文选医学大楼、交大药学院和行政楼 b楼,将受到施工扬尘影响。因此,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应采取环境保 护措施,尽量把环境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 施工机械噪声的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建设期噪声主要是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和运输卡车的交通噪声。通常, 70db(a)以上高噪声机械设备的影响范围达 10100m;而运输建材、渣土的重型卡车 的近场声级也达到 90db(a)以上。因此,施工期的噪声污染是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 由表 9 可见,昼间施工设备在 40m 外的平均 a 声级均能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 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而夜间各种机械设备在 200m 外的平均 a声级才能达到此标准要求。 项目地块四周边界 200m 范围内有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文选医学大楼、交大 药学院和行政楼 b 楼,施工期噪声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工作过会造成一定的影 响。施工期内机械设备噪声是不可避免的和暂时的,施工期结束以上影响也将结束。 表 9 各种施工设施对应于不同噪声限值标准的干扰半径 序 号 设备 名称 声功率 级 db(a) 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 db(a) 5m 10m 20m 40m 60m 80m 100m 150m 200m 1 翻斗车 106 84 78 72 64 63 60 58 55 52 2 装载机 106 84 78 72 66 63 60 58 55 52 3 混凝土搅拌车 110 88 82 76 70 67 64 62 59 56 4 挖掘机 108 86 80 74 68 65 62 60 57 54 5 液压吊 102 80 74 68 64 59 56 54 51 48 6 吊车 103 81 75 69 63 60 57 55 52 49 7 平地机 106 84 78 72 66 63 60 56 55 52 8 移动式空压机 109 88 83 75 69 66 64 61 58 55 9 汽车吊车 103 81 75 69 63 60 57 55 52 49 10 塔式吊车 109 87 81 75 69 66 63 61 58 55 (4)施工期固体废物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以及废 油漆桶、沾染油漆的抹布和含油抹布等危险废物。其中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不仅会占 用很多施工空间,还是造成扬尘和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危险废物交由资质单位处 置,一般固废和生活垃圾由闵行区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固体废物做到 100%无害化处 置。 20 2项目施工期环保措施 (1) 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执行上海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标准第十三条(防治噪声和扬尘污染要 求):在施工现场不得进行敞开式搅拌砂浆、混凝土作业和敞开式易扬尘加工作 业; 按上海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04年 5月 15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 23号 发布)要求实施,部分措施如下: 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应当在其周围设 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封闭性围拦;工程脚手架外侧必须使用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 闭。 在进行产生大量泥浆的施工作业时,应当配备相应的泥浆池、泥浆沟,做到泥 浆不外流,废浆应当采用密封式罐车外运。 混凝土搅拌量每日在 30 立方米以上的,禁止现场露天搅拌;混凝土搅拌量每日 在 30 立方米以下,需要在现场露天搅拌的,应当采取相应的扬尘防治措施。 除了上述规定外,施工单位还需要: 加强施工现场清扫和洒水等防尘措施:专人负责清扫散落地面的泥浆。晴天 且有风情况下,对弃土表面适当洒水,防止扬尘。另外,工地裸露地面也应经常洒 水,保持一定湿度。 加强运输车辆文明作业措施: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 不超载,文明装卸,注意运输车辆的清洁和保养。 (2) 施工期声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高噪声设备的选型和合理布局 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低噪声工艺和设备,降低源强。可移动的噪声源尽可 能布置在远离敏感目标的区域,或者充分利用掩蔽物、屏障物理降噪。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合理安排高噪声机械设备的作业时间。严格执行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中夜间 22 点至次日晨 6点严禁高噪声施工机械作业的规定,合理安排高噪声施工作业的时 21 间,在上述时间内禁止风镐等高噪声机械作业,并减少用哨音调度指挥。若必须夜 间施工,必须严格按照上海市建设工程夜间施工许可和备案审查管理办法(沪 环保防(2011)164 号)的规定。由于施工位于校区内,如周边教学楼和行政楼有特 殊需求,可与学校基建处协调要求施工单位适当调整高强度噪声实施时间。 运输车辆选型及运输时间路线制订 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运输车辆,减低源强。制订运输车辆的运行线路和时 间,避开噪声敏感区域和敏感时段。进出车辆合理调度,减少鸣号,保持施工区域 内的道路畅通。 (3) 施工期泥浆及污水控制措施 施工区应建有排水明沟,施工期泥浆可以利用施工过程中的沉淀池作沉淀后再 利用于堆场、料场喷淋防尘、道路冲洗等。 施工区内的喷淋渗出水、清洗水、雨水等排入事先设计的排水明沟内,经沉淀 处理后方可排入下水道。 散料堆场四周用石块或水泥砌块围出高 50公分防冲墙,防止散料被雨水冲 刷。 施工机械现场检修应采用容器收集漏油,严禁洒落地表随地表泾流污染环境。 (4)固体废物影响缓解措施 按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在施工前向所在地区的渣土管 理所申报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排放处置计划,明确渣土的运输和去向。建筑垃圾和工 程渣土运输中应采取密闭措施,防止洒落污染沿途环境。在工程施工结束后,承包商 要在一个月内将工地上的剩余建筑垃圾和渣土处置干净。 综上,本项目位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内,项目施工期间存在施工扬尘、噪声 和振动等环境影响问题。本项目需严格按照上海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标准进行施 工,施工期采取废水纳管不外排、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外 运、夜间尽量不进行打桩等环境保护措施,尽量将施工期对周边环境影响降低,本项 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可接受。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次评价仅为转化医学大楼的土建工程,因此环境影响仅为施工期。 22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 名称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大 气 污 染 物 施工扬尘 颗粒物 定期浇洒,减少扬尘 污染物达标排放 水 污 染 物 施工废水 codcr bod5 nh3-n ss 泥沙沉过滤后,纳管排放 污染物达标排放 固 体 废 物 一般固废 建筑垃圾 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无害化处置率 100 危险废物 废油漆桶、沾染 油漆的手套、含 油抹布等 交由资质单位处置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 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噪 声 本项目施工期噪声,声源主要是打桩机、推土机、挖掘机、起重机、混凝土搅拌 机、插入式振捣器等施工机械以及自卸汽车等交通工具。这些机械运行时将对项目 建设地点及车辆途经地区的声环境质量造成影响。施工期结束后,以上噪声影响将 结束。 其 他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无 23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新建转化医学大楼,主要功能为转化医学医工交叉的实验研究与评 价。项目建设位于上海闵行区东川路 800 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新校区内,本项目基 地南侧为新行政楼,基地北侧现有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医学院大楼,东侧为 生物药学楼。总建筑面积约为 6 万 m2,总用地面积 4.14 万 m2,建筑分地下 1层,地 上 5 层。根据楼层的区域用途,本项目共分五大区域,区域 1主要进行医疗器械与配 套诊断试剂的组装和测试。区域 2 主要进行基因靶点功能的研究、小分子药物的设 计与合成,以及抗体药物的制备。区域 3 主要进行化合物库的构建、药靶标的筛选 与生物信息学的处理。区域 4 主要进行转化医学基础研究、云计算服务及生物统计 服务。区域 0 主要为展览、办公室等,主要进行学术交流,多学科交叉研讨等。本 项目投资估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