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ppt_第1页
“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ppt_第2页
“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ppt_第3页
“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ppt_第4页
“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赵银慧赵银慧 2006.08.252006.08.25 考核指标 基本条件 3项 考核指标 27项 经济社会指标 5项 环境质量指标 5项 环境建设指标 10项 环境管理指标 7项 参考指标 2项 基 本 条 件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三年名 列本省(自治区)前列 2、近三年城市辖区内未发生重大、特大环 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前一年未有重大违 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案件,制定环境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3、环境保护投资指数1.7%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名 1.指标定义 按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要 求,参加省(自治区)的考核。 如在国家考核指标基础上又增加考核指标 的省,按省考核指标的统一排名 2.考核依据 省(自治区)环保局(厅)公布的城市环 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以下简称“城考”) 结果文件。 3.考核要求 考核前3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 续3年名列本省(自治区)前5名(不含已命 名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排名)。 无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1.指标定义 未发生重大环境事件(级)、特别重大环境 事件(I级)和重大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案件 。 重大环境事件(级)和特大环境事件(I级) 是指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和“国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有关规 定 重大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案件特指由国家环保 总局通报的重大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案件。 2.考核要求 近三年城市辖区内未发生重大、特大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考核验收前一年未有 重大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案件;制定突发环 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建立突发环境 事件应急响应机构和信息报送系统,有固定 经费、应急设备和队伍,纳入城市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体系。 3.材料来源 国家环保局、省环保局和市环保局 环境保护投资指数 1.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 环境保护投资指数是指城市环境保护投 资占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计算公式 : 2.指标解释 环境保护投资内容包括: 环境保护投资 环境污染治理投入 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科技投入 污染治理投入 环境综合整治投入 环境管理投入 污染防治科技投入 不包括环财发199964号中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投入 (1)环境污染治理投入 包括污染源治理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投入两类, 每一类又可按环境要素分为水环境、大气环境、噪 声、固体废物、放射性和电磁辐射污染治理等六项 治理投入。 污染源治理,是企事业单位在生产、建设、运营 过程中对污染的控制和治理,重点是污染源治理。 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是指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而 进行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性、公益性污染治 理等,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热、绿化、生 活垃圾处理和河道、湖泊清淤和整治等。 (2)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科技投入 环境管理投入,包括各级环保行政主管 部门,有关行业部门环境管理机构和各类环 境保护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投入。 污染防治科技投入,包括污染防治基础 科学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研究和环境软科学 研究等方面的投入。 道路、桥梁、路灯、防洪等市政工程及水 利、生态建设投资不计入环境保护投资 3.考核要求 考核前三年环境保护投资指数1.7%。 4.数据来源 城市统计年鉴、环境统计年报 “十一五”环境统计报表正在修订,正式 实施后如与现指标解释不同,以环境统计解 释为准。 经济社会指标(5项) 经济持续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人均 GDP1.5万元(西部城市可选择市区人均 GDP1.5万元) 人口与计划生育年度计划完成率100% 单位GDP能耗全国平均水平,且近三年逐年 下降 单位GDP用水量全国平均水平,且近三年逐 年下降 万元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全国平均 水平,且近三年逐年下降 经济持续增长率、人均GDP 1.指标定义 经济增长率是指城市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 度增长的百分率。经济持续增长率是指考核 前3年的经济增长率平均值。 人均GDP是指城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与城市总人口之比。 市区人均GDP是指城市市区国内生产总值 (GDP)与市区总人口之比。 2.指标解释和数据来源 该项指标由城市统计部门提供,解释完 全同国家统计局的解释。 3.考核要求 经济持续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人均GDP1.5万元, 西部城市可选择市区人均GDP1.5万元 。 人口与计划生育年度计划完成率 1.指标解释 指城市对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年度考核指 标完成的情况。 2.考核要求 人口与计划生育年度计划完成率100, 即人口与计划生育指标全部达到上级部门下 达的年度计划各项指标要求。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1.指标定义 城市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 量与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之比 。 2.指标解释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国家统计局的解释 能源消费总量包括原煤、原油及其制品、 天然气、电力。不包括低热值燃料、生物质 能和太阳能等的利用。能源消费总量分为三 部分,即终端能源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损 失量和损失量(按国家统计局的解释统计) 。 3.数据来源 城市统计(或计划及经济综合管理、供 电、燃料等)部门。 4.考核要求 单位GDP能耗全国平均水平,且近三 年逐年降低。 单位GDP用水量 1.指标定义 单位GDP用水量是指城市地区总用水量 与城市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计算公 式: 2.指标解释 城市总用水量包括工业用水、生活用水, 不包括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 工业用水指新鲜用水量 3.数据来源 城市统计、水利、城建、环保等部门。 4.考核要求 单位GDP用水量全国平均水平,且近 三年逐年降低。 万元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 1.指标定义 指工业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工业 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水排放量、COD、二氧 化硫、烟尘)的排放量。 2.指标解释 主要工业污染物指:工业废水排放量、COD、 二氧化硫、烟尘 工业增加值(不是工业产值):指标解释和统计方 法按国家统计局要求 3.资料来源 城市统计部门、环保部门 4.考核要求 万元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分别全国平 均水平,且近三年逐年下降。 环境质量指标(5项) 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全年天数的85%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且市 区无劣类水体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dB(A)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70dB(A) API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的比例 1.指标定义 全年API指数小于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 比例。空气污染指数(API)为城市建成区内 认证点位每日空气污染指数。 2.指标解释 重点城市按国家环保总局认证的点位进行 监测,非重点城市按上级环保部门认证的监 测点位监测,并统计全市均值。除点位认定 时明确者外,清洁对照点监测值不得参与全 市平均值的计算。 每日API指数按认证点位的均值计算。 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所有考核监测点位必 须全部采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县级城市至 少设有两个以上(含两个)监测点位,并且均 采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 有效日均值按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 术规范HJ/T 193-2005执行。每月不少于 21个有效日均值。 任一点位全年监测结果不满足以上要求 的,该项指标以不合格计。 因仪器故障或其他原因不能获得有效日均 值的,一律视为API超过100。应统计所有的 监测数据。 API指数100的天数超过全年天数85%的 城市,如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要求三 年的年均值必须逐年下降。 3.数据来源 环境监测部门 4.考核要求 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全年天数的 85%。 对新标准实施前已经命名的模范城市按83 复查,三年后必须达到85%。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指标定义 指城市市区从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中 取得的水中,其地表水水源水质达到地表 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和 地下水水源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1993类标准的水量占取水总 量的百分比。 2.指标解释 点位:按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关于113个环境保护重点 城市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的通知执行 凡属城市饮用水水源者均须监测。监测应包括所有的正 常供水的水源地(含地下水),不包括备用水源和自备水源 。 以河流为饮用水源者,应在取水口上游100米处设监测断 面;同一河流有多个取水口,且取水口之间无污染源排放口 ,可在最上游100米处设监测断面。 以湖泊、水库为饮用水源者,原则上按常规监测点位采 样,但各水源地的监测点位至少应在2个以上。 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者,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供水厂的汇 水区布设1点(采取任何处理措施之前)。不按取水井采样 。 水源地变更管理程序:水源地变更应向总局备案 监测项目和频次:除按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要求 (国家环保总局环函200547号)监测的项目和频 次外(见下表),还要进行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 监测。 第一次要做全分析(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表3所有项目),检出的有机物和 重金属要纳入日常监测,每月监测。 地下水不做有机物分析,但还应监测地下水质量 标准GB/T 14848-93表1的所有项目(除饮用水源地 水质月报要求监测的项目),检出的项目要纳入日常 监测,每月监测。 第一次全分析时,有机物监测结果可由其他部 门提供,以后检出项目的日常监测结果要由环保部 门监测。 监测项目及频次 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备注 地 表 水 必测项目 (10项) 水温、pH值、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溶 解氧、氟化物、挥发酚、石油类、粪大 肠菌群、氨氮 每月监 测一次 选测项目 (18项) 硫酸盐、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氯化 物、铁、锰、硝酸盐氮、铜、锌、硒、 砷、镉、铬(六价)、铅、汞、阴离子 表面活性剂、氰化物和硫化物 每年1月、 7月各监测 一次 凡超过地表 水类标准 的项目,每 月监测 地 下 水 必测项目 (8项) pH值、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高锰 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和总大肠菌群 每月监 测一次 选测项目 (15项) 挥发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铁、 锰、铜、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氰化 物、汞、砷、硒、镉、六价铬和铅 每年1月、 7月各监测 一次 凡超过地下 水类标准 的项目,每 月监测 评价方法 单因子评价,一项不达标即为不达标(如总局调 整饮用水源地评价方法,则按新的要求进行) 。 监测频次不足和监测项目不全均以不达标计 必须由环境监测部门提供监测数据(除第一次全分 析结果) 由于地质原因造成监测项目不达标的,需提供相 关证明材料。 对有多个监测点位的同一水源地,按各测点平均 浓度计算均值,再计算该水源的达标水量。 既有地表水源又有地下水源的城市,分别统计各 水源地达标水量后,统一计算总的饮用水源水质达 标率。 评价标准 地表水源: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类标准评价。 地下水源: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 93)类标准评价。 3.考核要求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 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及批复; 一级保护区内围网设置情况; 保护区内设置警示宣传标志; 一、二级保护区设置界桩; 一级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扩建与饮用水供水无关 的设施; 保护区内无直接排污口; 保护区内植被无人为破坏情况; 保护区内无剧毒农药、过量化肥的施用情况; 有完善的饮用水源水质监测体系。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1.指标定义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指城市市 区地表水认证断面和近岸海域认证点位监测 结果按相应水体功能标准衡量,不同水环境 功能水质达标率的平均值。 2.指标解释 (1)城市地表水 点位布设原则和布设方法 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按国家环保总局认证的点位 监测,非重点城市按上级环境保护部门认证的点位 监测。 采样频率和采样方法 城市河流全年采样6次,隔月采样。 城市湖泊(水库)全年采样两次,3月和9月各一 次。有城市污、废水排放,污染较重的湖泊(水库 )可酌情增加采样次数。 采样方法按地表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执行。 监测项目: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 需氧量、氨氮 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 “十五”期间认证点位的功能,按下列标准评 价: 渔业用水:按类标准评价 工业用水: 按类标准评价 农业用水:按类标准评价 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按类标准评价 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按 类标准 评价 一般景观用水:按类标准评价 市区无劣类水体: 非城考考核水体,如是省控或市控断面,提供 常规监测数据; 如划定功能但未设监测断面的河流,应增加监 测,提供非劣类水体的数据证明; 未划功能的小河流要无黑臭现象 (2)近岸海域 点位布设原则和布设方法 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按国家环保总局认证的点位监测,非 重点城市按上级环境保护部门认证的点位监测。 采样频率 一年三次,时间与海洋环境质量监测同步。 监测项目 一般功能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石油类 海水浴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石油类 、大肠菌群 分析方法: (GB17378.4-1998)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 海水分析 评价标准: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3)评价方法 每次有一项以上(含1项)不达标,即本次不达标 。 如一个城市有多个功能水体,相同功能水体也有多 个,先求相同功能水体的水质达标率,再求城市近岸 海域总的达标率。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地表水各类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算术平均值 近岸海域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近岸海域各类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算术平均值 3.考核要求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且市 区内无劣类水体。 长江、珠江、黄河、海河、辽河、九龙江和鸭 绿江入海河流地区的河口城市暂不考核近岸海域功 能区达标率,但其直排海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必 须达100。 直排海企业,是指位于沿海陆域,通过管道、 设施,而未经过城市下水道或其他中间水体,直接 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考核其是否达标排放, 与重点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的考核办法相同。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1.指标定义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是指城市建成区内经认证 的环境噪声网格监测的等效声级的算术平均值。计 算公式: 由于城市建设,少数点不具备采样条件,允许有 效测点数略少于认证点数,但不得多于认证点数。 2.指标解释 测点布设: 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按国家环保总局认证的点位监 测,非重点城市按上级环境保护局认证的点位监测 。 测点选在网格中心,网格中心不便设点时,可将 测点移置便于测量的地方(在网格内移动,移动后 的位置距中心的位置应可能的小)并需在该点的测 量记录中说明。 若网格内企业所占面积大于该网格面积之半,应 舍弃该点。 按城考范围考核(监测范围不得大于建成区面积, 有效测点数必须大于100个,47个重点城市必须大于 200个) 测量仪器 采用具有连续测量功能的噪声测量仪器,不得采 用人工读数的声级计。测量仪器的电、声性能应满 足国家标准声级计电、声性能及其测量方法( GB3785-83)中型以上声级计的性能要求,不得 采用型声级计。仪器的使用、校准、检定、测量 条件等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部分)的有 关规定执行。 数据的有效性 测量过程中凡是自然社会可能出现的声音(如叫 卖声、说话声、小孩哭声、家用电器声等),均不 得视作偶发噪声而予以排除。 凡是在非正常工作时间段内测得的数据,监测点 位不符合认证结果,测量仪器不符合要求的监测数 据视为无效数据,全市有效数据量必须大于测点总 数的95%以上。 每个测点(网格)测量10分钟的等效声级,测 量过程中等效声级涨落大于10dB时,应作20分钟的 测量。 只考核昼间平均等效声级,无需进行夜间监测 3.数据来源 城市环境监测站 4.考核要求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dB(A)。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1.指标定义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是指城市建成区内经认证 的交通干线各路段监测数据,按其长度加权的等效 声级平均值。 由于城市建设,少数点不具备采样条件,允许 有效测点数略少于认证点数,但不得多于认证点数 。 2.操作解释 测点布设: 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按国家环保总局认证的点位监 测,非重点城市按上级环境保护局认证的点位监测。 数据有效性 每个测点(路段) 测量10分钟的等效声级,同时 记录车流量。测量过程中等效声级涨落大于10dB时, 应作20分钟的测量。 在交通管制和突击性强化管理条件下测得的结果一 律无效。 凡是在非正常工作时间段内测得的数据,监测点位 不符合认证结果,测量仪器不符合要求的监测数据视 为无效数据,全市有效数据量必须大于测点总数的 95%以上。否则,该项指标以不合格计。 3.数据来源 城市环境监测站 4.考核要求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70dB(A)。 环境建设指标(10项) 受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10%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西部城市可选 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0%,且缺水城市 污水再生利用率20% 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100%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口自动监控率80% ,工业企业排污申报登记执行率100% 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50% 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65%(南方城市不 考核) 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8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0% 危险废物处置率100% 受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 1.指标定义 受保护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是指城 市地区(含所辖县及县级市)所拥有风景名胜 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占城市 地区(含所辖县及县级市)国土面积的百分比. 2.指标解释 ( 1)自然保护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地方级(含省 、地(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包括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批准划定的城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2)风景名胜区是指经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 胜区和经省、市、县人民政府审定公布的省级和市、县级风 景名胜区。 (3)森林公园是指经林业部或省、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 审批建立的国家级和省、市、县级森林公园。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面积不得重复计算。 3.考核要求 受保护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10%。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1.指标定义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是指建成区内一切用于 绿化的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 影面积与建成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内城 市人口平均每人拥有的公共绿地面积。 公共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的市级、区级、 居住区级各类公园、街旁游园,包括其范围内 的水域。其中居住区级公园应不小于1万平方 米,街旁游园的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小于 400平方米。 2.数据来源及解释 该指标由城市建设部门提供,指标解释 完全同城市建设部门的解释(建综2001255 号关于印发城市建设统计指标解释的通知 )。 3.考核要求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西部城市可 选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 城市污水处理率 1.指标定义 本项指标包括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污水 集中处理率和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三项内容。 (1)城市污水处理率是指污水处理量占污水排 放量的比率。计算公式: (2)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是指城市市区 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或二级以上处理且 达到排放标准的污水量与城市生活污水排放 总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 (3)缺水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特指缺 水城市再生水回用总量占污水处理厂处理量 的百分比。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指以城市污水为 再生水源,经再生工艺净化处理后,达到可 用的水质标准(城市杂用水、景观环境用水 、补充水源和工业用水),通过管道输送或 现场使用方式予以利用的全过程。 2.指标解释 (1)城市污水处理量、城市污水排放总 量和城市污水处理率由建设部门提供,指标 解释、统计范围完全按国家建设部的解释执 行。 (2)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按供水量( 生活和公共服务用水)的80-90%折算。 (3)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生活污水量 ,指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或二级以上集 中处理的并达到与受纳水体功能相应的排放 标准的污水量。 (4)二级或二级以上处理指在一级处理的基础上 ,增加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等生化处理工艺及其由此 衍变出的AB法处理工艺及相应的处理设施;有专门 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措施。 (5)出水水质和其他指标(如污泥处理等)达不 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应处 理量按零计。出水水质一年监测4次。 (6)排入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工业污水,必 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 其他标准中规定的接入市政管网的标准限值。 (7)缺水城市:按“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 界定的城市 3.考核要求 (1)城市污水处理率80%;城市生活污水 集中处理率70%;缺水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率 20%。 (2)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应采取除磷、脱氮、 消毒措施。对于排入封闭水体的现有污水处 理厂,应逐步满足除磷、脱氮的要求。污水 处理厂安装在线监测,再生水必须达到国家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标准(GB/T18920-2002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 景观环 境用水水质等)。 (3)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废水、废气、污泥及产生 的噪声必须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 泥排放标准(GJ 3025-93)的要求,在污泥填埋 、焚烧的污染控制标准出台之前,污水处理厂污泥 填埋、焚烧的污染控制参照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 制标准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执行, 禁止向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倾倒、堆放废弃物的地 点倾倒、堆放污泥。 (4)含重金属的工业污水必须经处理达到相应标 准后方可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排放 口自动监控率,排污申报登记执行率 1.指标定义 该项指标包括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 稳定达标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口自动 监控率;工业企业排污申报登记执行率三 项内容。 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包括 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稳定达标率和重点工 业企业废气排放稳定达标率二部分内容。 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 重点工业企业: 指城市地区范围内分别 按废水、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污量从高到低 ,累计排放量占城市地区排污总量85%的重 点工业企业(环境统计的口径)。 排放稳定达标:按规定的频次监测,每 次监测浓度均达到排放标准;执行排污许可 证的规定,不超过排污总量指标要求;未发 生污染事故。 工业粉尘、工业二氧化硫稳定排放达标率计算公式同上式。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口自动监控率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口自动监控率是指已安装 排放自动监控设施的工业企业数,占国家环保总局 确定的应该安装排放自动监控设施的工业企业总数 的百分比。计算公式: 国家环保总局确定的应该安装排放自动监控设施 的工业企业:指国家监控的重点工业污染源,即主 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65% 的重点工业污 染源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 工业企业排污申报登记执行率 工业企业排污申报登记执行率100%是指 城市地区范围内所有的工业企业都执行了排 污申报登记。指标解释同环境统计。 2.指标解释 监测频次: 重点工业企业:半年1次,2次/年 如属国家监控的重点污染源:每季度1次,4次/ 年 如省里有规定,按省里的要求进行,但不得低 于上述二条的要求 监测项目: 按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统计的要求进行 一个企业有多个排污口,主要排污口必须安 装自动监控设施 。 自动监控设施包括废气和废水排放重点工 业污染源的自动监控 主要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要与环保部门联 网。 3.考核要求 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100% ,抽测一次不达标,即视为不达标。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口自动监控率(包括 废水排放和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80% 。清除企业污染物暗排口,对排污口进行规 范化整治;在排污口安装自动监控设施,至 少监控一种主要污染物;污染源自动监控仪 器设备要与当地环保局连通等。 工业企业排污申报登记执行率100%。 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 1.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 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特指城市地区清洁能源使用 量与城市地区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之比,能源使用量均 按标煤计(地级以上城市按此要求考核) 。计算公 式: 2.指标解释 (1)终端能源 终端能源消费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全国生 产和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在扣除了用于加工 转换二次能源消费量和损失量以后的数量。 (终端能源按国家统计局的解释) (2)清洁能源 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中除煤炭以外的燃料。 (3)县级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是指 :城市辖区内所有燃烧设备(锅炉、窑炉、 茶炉、大灶)使用清洁能源的台眼数占燃烧 设备总数的比例。 县级市考核的“清洁能源”按国家环保 总局“关于划分高污染燃料的规定”的界定 。 3.资料来源 城市统计部门和环保部门。 4.考核要求 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50%。 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 1.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 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是指城市实际集中供 热的房屋面积与城市房屋建筑面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 2.解释 集中供热是指从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 向城市的热用户供给生产和生活热能的方式 。要求具有一定的规模:大、中城市供热设 备的单机容量在7兆瓦以上(锅炉单台容量在 10吨/时及以上),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在10万 平米以上(含);小城市供热设备的单机容量 在3兆瓦以上(锅炉单台容量在4吨/时及以上 ),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在4万平米以上(含) 。工业供热能力不得小于7兆瓦。 (建综2001255号关于印发城市建设统计 指标解释的通知) 3.资料来源 城建部门或城市统计年鉴。 4.考核要求 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65%。 南方城市不考核。 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 1.指标定义与计算公式 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是指在统计年度中 城市地区实际进行机动车环保检测的车辆数占机 动车注册登记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 2.指标解释 (1)城市机动车(含汽车和摩托车)注册登 记车辆总数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按 表1、表2的分类要求填写 。 (2)机动车(含汽车和摩托车)环保检测 的车辆数:指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 家环保总局的有关文件规定,由省级环保主 管部门委托的检测机构进行环保检测的车辆 数。由环保部门按表3、表4格式填报。 (3)各地委托工作:按照总局有关文件要求( 环发200368号、环发2004114号) 和、环函200583号),依据在用机动 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环发 200515号)中的技术指标,由省环保局审 核和委托。 主要审核内容包括:检测单位资质审查、 检测场所设计和服务、检测设备、检测人员 、质量管理等。主要审核程序包括:检测机 构申请所在城市环保部门的初审专家评 审省级环保部门的审核和委托。 (4) 检测工作,应按照总局制定的在用 机动车排放检测规范和相关标准执行。其 中年检频次、合格证管理、检测方法选择、 数据格式及传输等在规范中都作了相应规定 。 (5)对于机动车一年中进行一次以上环保 检测的情况,按照一次检测计算;按规定免 检的机动车数量可计入环保检测车辆数。 3. 数据来源 机动车环保检测车辆数由城市环境保护部 门负责提供。 机动车注册登记车辆总数由市公安交通管 理部门提供。 4.考核要求 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80%,并制订 机动车管理办法,禁止尾气不达标机动车上 路行驶。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是指经无害化处理的城 市市区生活垃圾数量占市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百 分比。计算公式: 2.指标解释 (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法主要有卫 生填埋、焚烧、堆肥三种处理方法。卫生填 埋、焚烧、堆肥以及经分选、消毒、加工利 用的生活垃圾量,均计算为生活垃圾无害化 处理量。 (2)卫生填埋场地要具有防止对地下水 、空气和周围环境污染,以及防止沼气爆炸 的设施,并符合相应的环境标准。生活垃圾 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排放必须满足生活垃圾 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所规定的排放限值和排 放要求;不达标的,不得认定为无害化处理 。 (3)焚烧厂、垃圾堆肥场均要具备防止对 地下水、环境空气和周围环境污染的防治设 施 。焚烧厂排放的烟气、废水要达到生活 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 (4)垃圾处理厂渗滤液一年监测四次(每 季度1次)。 3.数据来源 城市建设部门和环保部门。 4.考核要求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1.指标定义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指城市地区各工业 企业当年处置及综合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量(包 括处置利用往年量)之和占当年各工业企业产生 的工业固体废物量之和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2.指标解释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 的固体、半固体和高浓度液体状的废物的总量,包括冶炼 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危险废物、尾矿、放射性 废物和其它废物等。不包括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和掘进废 石(煤矸石和呈酸、碱性废石除外)。酸性和碱性废石是 指采掘的废石,其流经水、雨淋水pH值小于4或pH值大于 10.5者。 其它废物包括污泥、工业垃圾等工业固体废物。工业 垃圾包括机械工业切削碎屑、研磨碎屑、废沙型等;食品 工业的活性渣;硅酸盐工业和建材工业的砖、瓦、碎砾、 混凝土碎块等。污泥是指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中所排 出的固体沉淀物(以干泥量计)。 (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是指以工业固体废物 为原料或材料,生产出另一种产品或直接投入使用 ,如作农田肥料、生产建筑材料、筑路以及用其它 方式综合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量。 (3)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是指经安全填埋和焚烧处置 、专业储存场(库)封场处理、回填矿井的工业固 体废物量。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量和处置量按照 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及指标解释的规定。数据来源于 环境统计报表。 环境保护管理和基建手续完备的煤矸石堆存量暂 可计入当年处置量。 (4)综合利用量包括处置利用往年的量,计算综 合利用率时,分母应同时考虑利用往年的量(即分 母为当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加上处置得用往年的 量)。 3.数据来源 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统计) 4.考核要求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0。 危险废物处置率 1.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该项指标包括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工业危险 废物处置利用率。 (1)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是指城市市区当年 集中处置的本市产生的医疗废物量占当年城市市区 医疗废物产生总量的百分比。 (2)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是指城 市地区当年处置利用的本市产生的工业危险 废物量占当年产生总量的百分比。 包括当年本市自行处置利用的工业危险 废物量及通过合法途径将工业危险废物转移 到其它地区的处置利用量。 2.指标解释 (1)医疗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 录和国家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废物。 (2)工业危险废物,是指工业生产活动中 产生的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 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 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或液态废物。 (3)危险废物处置,是指符合环境保护要 求的处置。处置场的建设和管理应执行有关 的环境保护规定和要求,如需经过环境影响 评价,办理“三同时”审批手续,具有危险 废物经营许可证,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完 备的记录等资料 (4)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处理规划,每个地 级城市建设一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设施,县 级市可通过合法途径将医疗废物送往其它地 区集中处置的。 3.数据来源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量数据来源:环境统 计报表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厂的报表; 医疗废物产生总量数据来源:城市卫生 管理部门。 4.考核要求 危险废物处置率100,危险废物集中处 置设施建设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且运行正常 。 现有遗留危险废物处置已列入专项经费 计划和时间进度,并开始实施。 环境管理指标(7项) 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环境指标已纳入党政 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定创模规划并分解实施,实 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 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和规划环评综合 执行率达到国家要求 按期完成总量控制计划,国家重点环保项目落实 率80% 环境保护机构独立建制,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达到 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 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85% 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85% 城市环境卫生工作落实到位,城乡结合部及周 边地区环境管理符合要求 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环境指标已纳入党政领 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定创模规划并分解实施,实行 环境质量公告制度 1.指标解释 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环境指标已纳 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是指要在市委市政 府统一领导下,将环境指标纳入党政领导干部 政绩考核,环保参与综合决策,建立环保部门 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 ,评优创先活动要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制定创模规划并分解实施,是指在创建工 作初期,要组织制定创模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 ,以目标责任制方式分解落实,按期完成。 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是指:地方人民政府通 过媒体定期公布有关环境保护指标,发布城市空气 质量、城市噪声、饮用水水源水质、流域水质、近 岸海域水质等环境信息,及时发布污染事故信息。 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发布者:地方人民政府或环保局等部门; (2)发布内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环境 状况公报等规定地方政府应当发布的环境信息; (3)发布形式:媒体公布(电视、报纸、政府网站 、公益广告等); (4)发布频率:履行法定义务发布的信息,定期发 布环境质量信息,及时发布污染事故信息 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和规划环 评综合执行率 1.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 该项指标包括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建 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规划环境影响评 价执行率三项内容,并分别达到相应的考核 要求。 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是指城市当年设立的 应进行环评的建设项目数占当年向环保部门 申报手续的建设项目总数的百分比。 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是指城市当年“三 同时”实际执行项目数占当年应执行“三同时” 项目总数的百分比。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是指城市实际进 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规划数占应该进行环 境影响评价的建设规划总数的百分比。其中 ,应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规划是指,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 的各类开发建设规划中,按照环评法及 范围要求,应当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规 划。 2.数据来源 城市环保部门等部门 3.考核要求 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100%, 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9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80%。 按期完成总量控制计划,国家重点 环保项目落实率 1.指标定义 按期完成总量控制计划是指: (1)城市政府已制定并在媒体上公告本行政区总量 控制计划或实施方案; (2)已将总量控制指标分配到重点排污单位,并在媒 体上公告; (3)已向有总量控制任务的单位颁发了排污许可证 (4)每年公布一批超标超总量排污的企业名单,省级 环保部门公布的也可; (5)已按时完成总量控制的阶段性目标。 国家重点环保项目落实率是指: 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流域、区域、海 域、危险废物处理等环境保护规划(或计划 )以及国家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计划中规定 的并隶属创模城市负责实施的各项国家重点 环保项目执行情况。 2. 指标解释 落实是指项目按期完成,不是开工建设。 3. 资料来源 市政府(相关文件等)、环保局 4. 考核要求 按期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达 到国家和省级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 标。国家重点环保项目落实率80%。 环境保护机构建制,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1.指标定义 环境保护机构独立建制: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独立建制,城市及 所辖区域内区(县)、县级市必须建立健全独 立的环境保护行政机构,并落实了职能、编 制和经费。 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落实到位: 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能力建 设满足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 2.指标解释 (1)独立环境保护行政机构是指作为该级政 府的职能部门,并有独立的环境行政执法主体地 位的环境保护行政机构即执法独立、人事独立、 财务独立。 市所辖的区由市派出环保机构的,视为机 构健全; 如派出机构仅为环境监理性质的,视为机 构不健全。 (2)“未独立”机构是指不直接隶属于同级 人民政府,而隶属于政府的某一职能部门或与其 它部门合并设置的环保机构。 (3)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能力建设 满足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是指:环境保护监察、监 测、信息、宣教等能力分别按照国家环保总局颁发 的标准化建设要求,全面达到相应的建设标准要求 并通过国家或省级验收。 全国环保系统环境宣传教育机构规范化建设标 准 全国环保系统环境信息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 征求意见稿) 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 全国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标准 3.数据来源 环保局 4.考核要求 城市及所辖区域内区(县)、县级市必须 建立健全独立的环境保护行政机构,并落实 了职能、编制和经费。环境监察、监测、信 息、宣教等能力建设必须满足国家标准化建 设要求。 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 1.指标定义 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是指公众 对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程度。 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通过公众调 查获得,包括环保模范城考核组现场问卷调 查和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大队调查两部分。 2.指标解释 (1)考核验收组现场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考核验收期间 调查方式:随机发放 调查对象:包括学校师生、企业员工、社区居 民、政府及事业单位职工及窗口单位流动人口等各 类城市人群 调查人数:总人数不少于城区人口的千分之一 调查主要内容: 是否知道XX城市正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市委市政府是否对环境保护重视 你对XX城市环境满意吗 其他调查内容根据不同的城市设定 (2)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调查 调查时间:每年一次 调查方式:采取调查员直接入户的调查 方式,即调查问卷由调查员在现场根据被访 者的意见填报。 调查对象:抽中样本单位(住户)的1名 18-65周岁的城区居民。 调查规模:直辖市调查1200户,省会 副省级市调查800户,地级市调查600户,县 级市调查400户。 调查内容:见调查表 3.考核要求 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85%。 要求在当地主要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 主流媒体开设“创模”长期专栏,时间不少 于1年。城市内有充分的宣传标语和广告。 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 1.指标定义 中小学教育普及率,是指全市开展环境教 育的中小学学校数占全市中小学学校总数的 百分比 2.指标解释 不包括幼儿园和大专院校 3.数据来源 城市教育部门 4.考核要求 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85%,全市有统 一的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材,并正式纳入 到地方课程,每学年环境教育12课时以上, 绿色学校要求全部开设环境教育课程。 城市环境卫生工作,城乡结合部 及周边地区环境管理 1.指标解释 (1)主要考核城市政府创建省级以上卫生城市工作 的水平和获得的成效。 (2)城乡结合部及周边地区环境管理符合要求,主 要考核城市政府开展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的水平和获得的成效,特别是预防城区污染向城乡 结合部及所辖县、乡镇地区转移和预防在城乡结合 部及所辖县、乡镇发生由环境污染问题引起的群体 性事件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2.考核要求 (1)获得省级以上卫生城市称号并向全国 爱卫会推荐申报国家卫生城市。市容环境卫 生达到城市容貌标准要求。城市河道、 湖泊等水面清洁,无飘浮垃圾;岸坡整洁, 无垃圾杂物;城中村路面平整干净,无坑洼 、积水及泥土裸露;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摆 、乱拉乱挂、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 倒等现象。城乡结合部卫生整洁,无乱排污 水、乱倒垃圾、乱堆物料、乱建棚屋、乱开 店铺等现象。 (2)城市政府制定有效措施,预防城区污 染向城乡结合部及所辖县、乡镇地区转移, 在城市辖区内未发生由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 群体性事件。 3.资料来源 市委市政府有关卫生城市工作、城乡结合 部及周边地区环境管理的文件、管理办法、 实施意见和工作总结;卫生、城建、环保部 门。 参考指标 1、开展了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 区、绿色学校、国家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 乡镇、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国家ISO14000示 范区等活动,并且各类创建创成数量逐年增 加。 考核要求:所列创建活动不一定全部均 有,但创建创成数量必须三年逐年增加。 参考指标 2、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按照国家规 定应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数量逐 年增加。 考核要求:三年必须逐年增加 考核原则 (1)“十一五”期间,国家考核城市的环 境质量监测点位按国家认证的点位进行监测, 省级考核城市(不含国家考核的城市)按省级 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认证的监测点进行监测。 (2)考核指标中涉及到的有关监测的内容 ,如果国家标准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已 有明确规定的,以国家标准和环境监测技术 规范为准,未规定的按本实施细则执行。如 标准和规范进行了修订,则按新的执 行。 (3)涉及国家环保总局和其他部委有关文 件的内容,以最新文件内容为准。 (4)国家考核城市的监测方案一经确定, “十一五”期间原则上不作变动,如出现不能 按原监测方案进行的情况,由城市环保部门提 出申请,经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上报国家环保总局审批后方可调整。 省级考核城市按省里的要求进行。 (5)所有考核指标均按当年结果统计(如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 考核说明 (1)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即从2007年1 月1日起按新指标验收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2)西部城市只能选择分类指导指标中的 一项,即只能选择“市区人均GDP1.5万元” 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中的 一项 (3)新增指标可按一年整理资料 洗橖埗怇樸膐鸈譩蒰媘属堏騔 瘵儦媑愦茔 肁眺嫫帷掘鬇鲵葹 狌鐛凑崅鏞倿舙毤虞腴谌玞撄 砠烡訏锦袩噂垿讆怛渉喐穗鶥 伧醟跽嬥鹰綇賤螯哎楃脨剔窿 蕍膻寜僅鱹迶郴遰蕺覊呃惩圴 肏唨漤 忋蒟啿峫賖聯藢榧譁絢 椮僌黨塌妜砲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