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_第1页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_第2页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_第3页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_第4页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纲与课标对照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 源演变和书画的 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 种的产生和发展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 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 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 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 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 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考点1: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项目发明过程 造纸术 指南针 火药 印刷术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东汉:“蔡侯纸” 战国: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 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宋朝:军事上广泛运用火药 隋唐:雕版印刷术 宋代: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出现彩色套印技术 北宋:活字印刷术(毕昇) 考点1: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v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v火药: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 使封建城堡 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 落。 v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 的时代。 v印刷术:推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材料: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 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 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 病,中国却用拿来当药吃。” 思考 (1) 材料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取决于社会环境。 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 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2) 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探究】 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命运为什么 会有不同?(社会环境) (1)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 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 (2)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 增长;封建制度日益瓦解;重商主义,对外扩 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马克思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科学发明时说,它 “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 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一发明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C (2009高考山东东基本能力测试测试 )活字印刷术术的发发 明大大促进进了书书籍的发发展,下列左侧侧是繁体“书书” 字,其活字应该应该 是 D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 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 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 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 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 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 为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乙都正确 C甲错误,乙正确 D甲乙都错误 与隋唐相比,宋元科技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是: A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 C影响且促进欧亚等世界文明的进步 D传统科技开始衰落 C B 考点1:科技成就 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1)数学成就 九章算术(东汉)、十进位值制 算筹(算盘) (2)天文学成就 赤道坐标 石氏星表 浑仪与简仪 浑仪是当时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3)历法 元代: 夏朝 : 夏小正 授时历郭守敬 古代最优秀历法 考点1:科技成就 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时间作者成就世界地位 王祯农书 详细包含了农业各 方面的知识 徐光启农政全书 达到了传统农业科学 的顶峰 氾胜之 贾思勰 元朝 明朝 北魏 西汉 氾胜之书 齐民要术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 的农业科学著作 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 整最系统的一部农书 (4)农书 (5)医学: 西汉黄帝内经 中医学奠基之作 明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东方药物巨典 东汉“医圣” 张仲景专著伤寒杂病论 万世宝典 考点1:科技成就 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政治:最早确立封建制度,是当时社会制度最 先进的国家。统一是历史主流,社会相对稳定。 民族交流、对外关系: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也在不断 吸取外来先进的文化来提高自己。 经济:中国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 位,推动了科技发展。 教育事业发达。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 李约瑟难题: 在公元一至十五世纪,中国科学 技术遥遥领先于西方,而为何到了近 代却没有向近代理论科学的演变? 政治: (重农抑商、文化专制、“闭关”政策) 经济: 明清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明清自然经济占主导,限制生产力发展 ,也就不能推动科技发展 思想: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和迷信落后 思想阻碍科技发展 科技结构本身的缺陷 (经验性、封闭性等) 考点2:文学成就 文学形式时期代表人物/作品 春秋末年 楚辞战国 汉赋汉代 唐诗唐代初唐 盛唐 晚唐 宋词宋代 元曲元代 明清小说明清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屈原 离骚 西汉司马相如、东汉张衡 王勃、陈子昂 高、岑(边塞诗) 孟、王(山水诗) 李、杜、白 杜牧、李商隐 婉约(柳、李)、豪放(苏、辛) 关汉卿、马致远 四部长篇小说 理解古代各阶段文学的特点: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句子参差不齐,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比较自 由活泼,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在楚辞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而形成的,半 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前期的诗歌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后期诗歌反 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句子长短参差,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 活自如地抒发感情,并可配乐演唱。 散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数量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反映社会 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前代,对现实提出 深刻的批判。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趋势: 逐渐平民化(通俗化) 1诗经 2、楚辞 3、汉赋 4、唐诗 5、宋词 6、元曲 7、明清 小说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政治状况为文化发展提供社会环境 请根据原理,分析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繁荣的历史背景 思路: 经济因素:分析当时经济是否繁荣 政治因素:分析当时社会是否安定; 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 文化政策是否开明,各民族间和 中外交流是否频繁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是什么?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是什么? 经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 必要的物质条件; 政治:国家统一,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 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直接 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文化:中外及民族交流频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 础。 宋词兴盛的原因宋词兴盛的原因 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城市的 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阶级关系: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 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 需要。 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 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 兴起兴起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志怪小说”、“轶事轶事 小说小说”) ) 唐代唐代传奇小说流行传奇小说流行 宋元宋元话本是小说发展的新阶段话本是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明清明清随着城市经济繁荣,小说走向繁荣随着城市经济繁荣,小说走向繁荣 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 根本原因:明清政治、经济出现新的景象,根本原因:明清政治、经济出现新的景象, 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社会生活日趋复杂。 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大量兴起,市民阶层壮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大量兴起,市民阶层壮 大,对通俗文学需求增加。大,对通俗文学需求增加。 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加剧,不少文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加剧,不少文 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印刷术的不断发展,为小说的传播创造条件印刷术的不断发展,为小说的传播创造条件 。 作者生活的社会背景: 【例1】唐朝诗人杜甫的诗句“去年潼关破,妻子 隔绝久”“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反映的是 作者 A.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的生活 B.忧国忧民情怀 C.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 D.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A 作者社会的社会背景: 【例2】“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 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沉郁 真切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身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身于农民家庭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 衰时期 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 C 文学作品特点: 【例】中国古代诗词中不乏励志佳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下英雄 谁敌手,曹刘。”等等。上述佳句对应的文学体裁 ,排列正确的是 A.汉赋、唐诗、宋词 B.楚辞、唐诗、宋词 C.楚辞、汉赋、唐诗 D.诗经、楚辞、唐诗 B 文学主流形式演变的趋势:平民化 【五年高考】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 小说等文学主流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 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A 考点3: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魏晋 以前 魏晋 时期 楷书 草书 行书 P47 起源: 演变脉络: 趋势: 六千多年前的文字图画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由繁到简 自发 阶段 自觉 阶段 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 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兼具审美 功能与实 用功能 魏晋 唐代 钟、王 欧、颜、柳 东晋王、王 唐朝 张、怀 汉字的演变对比 2、绘画的起源与演变 时期阶段特征 代表人物/作品 远古起源夏商周以人物肖像 为主 彩陶画鸛鱼石斧图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秦汉进一步发展门类丰富帛画、夫妇宴饮图 魏晋出现现 ,士大 夫画家活跃跃于画坛坛 隋唐吸收 风风格展、 、敦煌壁画 两宋宫宫廷画院最为为活跃跃, 是最大亮点 张择张择 端 元明清文人画成就最突出写意画(王、徐、郑郑) 走向成熟 绘画理论 顾恺之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外来艺术 风俗画 阎、吴 清明上河图 考点4:京剧等剧种的发展 1、早期戏曲艺术 2、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中国 ) 时期阶段 徽班进京,京剧出现的基础 “徽汉合流”,逐渐形成京剧 京剧繁荣,“同光十三绝” 乾隆末年 道光年间 同、光年间 原始歌舞-起源 春秋战国优伶-出现专业艺人 宋代南戏 元杂剧-推向成熟 明朝地方戏曲-昆曲 发展 中国古代戏曲盛衰的规律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1)社会经济发展(基础); (2)具体的社会政治环境的推动(保障); (3)适应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动力)。 (1)形式僵化,不及时改革表演的形式; (2)脱离广大群众; 兴盛的原因: 衰落的原因: 1、戏曲是大众化、生活化的文学(世俗化的文学),不 能脱离群众的需要。 2、要不断进行艺术形式的创新,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 历史启示 傩 戏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遇到可怕 的事情总把它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 在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 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活动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活动“傩傩 nun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