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跟踪环境影响评价.pdf_第1页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跟踪环境影响评价.pdf_第2页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跟踪环境影响评价.pdf_第3页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跟踪环境影响评价.pdf_第4页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跟踪环境影响评价.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说明说明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受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 闵行区浦江镇经济发展总公司委托开展“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 跟 踪评价。 2006 年,园区委托同济大学编制了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 环境影响报告书 ,至今已有 9 个年头,且园区南区和北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分 别于 2010 年和 2011 年进行了修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上海市环保局关于开展本市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和 跟踪评价的通知的要求,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应进行跟踪评价。 现根据国家及本市法规及规定,并经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经济技术发展有限 公司和上海闵行区浦江镇经济发展总公司同意向公众进行第二次信息发布,公 开环评内容。 本文本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 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3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跟踪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二次信息发布文本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跟踪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二次信息发布文本 1. 规划背景规划背景 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随着开 发区健康发展,原国务院批准的5.984km2土地基本开发完毕。2002年,上海市城 市规划管理局批复同意漕河泾开发区在浦江镇选址扩建,与浦江镇工业园结合, 形成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规划范围8.3km2(以实测为准) (沪规划 2002884号) 。2003年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以沪规划2003377号批复了漕河 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结构规划及出口加工区总体规划 , 规划范围北起中心河, 南至沈庄塘,东至规划万芳路,西临浦星路,规划用地面积约10.7km2。规划园 区以高科技、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为主。 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03年1月7日将扩大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用地的请示 呈报国务院。2004年7月7日国务院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联合复函,同意 扩大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的选址范围。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的规划 面积8.3 km2, 实际面积10.7 km2, 其中: 原浦江工业区占地4.6 km2(以下简称 “南 区” ) ,漕河泾开发区占地6.1 km2(以下简称“北区” ) 。 2005年3月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完成第一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批复号:沪规划2005718号。规划范围西临浦星公路,东至万芳路,北起中心 和,南到沈庄塘,总用地面积约10.7 km2。功能定位为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 以形成国际化高科技人文环境为标准,以引进国际资本、人才、技术、时长、管 理和服务为宗旨,最终建设成为世界高科技企业项目集中、技术创新能力强大、 建设管理与国际接轨、配套设施服务齐全、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高科技园区。 2006年,园区委托同济大学编制了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环境影 响报告书 ,至今已有9个年头,且园区南区和北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别于2010 年和2011年进行了修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规划环境影 响评价条例 和上海市环保局关于开展本市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和跟踪评价的通 知的要求,上海漕河泾浦江高科技园区应进行跟踪评价,本次规划环评因此而 来。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4 2. 规划概述规划概述 2.1 规划四至边界范围规划四至边界范围 规划区西临浦星公路,东至万芳路,北起中心河,南到沈庄塘,总规划范围 面积10.7平方公里。规划区沿“立跃路-三鲁公路-江月路”以北,浦星公路中心 河万芳路江月路三鲁路立跃路所围合的区域以下统称“北区”,面积6.1 km2;规划区沿“立跃路-三鲁公路-江月路”以南,立跃路三鲁路江月路万 芳路沈庄塘浦星公路所围合区域以下统称“南区”,面积4.6km2。 2.2 规划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规划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发展目标: (1)营造优良的环境,将水、绿化、建筑造型有机结合,形成亮丽的园区景观, 成为上海高科技工业园发展的典范,树立良好的形象。 (2)创造各行业人员思想交流与才智碰撞的场所。 (3)消解各种功能区之间的僵硬边界,形成完整的宜人空间。 (4)创建与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5)营造舒适、便捷、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 (6)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畅通信息、繁荣经济、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为园 区提供人才、资本、技术、管理、中介、教育、生活、文化、娱乐、居住、购 物等全方位服务。 功能定位: 园区定位于高科技、高环境、高人文的现代生态科技工业园,营造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将生产场所与休闲、娱乐及交流场所融为一体,将工作和生 活场所交融于自然之中。园区定位于发展“一五一”,形成以信息产业为一大支柱 产业,包括计算机、集成电路、光电子及通讯设备等的信息产业;形成包括新材 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环保新能源以及汽车配套产业的五大重 点产业;形成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一大支撑产业,包括软件信息、金融、 科技和商务、现代商贸、文化创意服务等。 2.3 发展规模发展规模 (1)建设规模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5 规划范围总面积为 10.7km2(1070 公顷) ,其中工业用地 600.6 公顷,居住 用地 66.5 公顷,公共设施用地 99.6 公顷,绿化用地 93.7 公顷,市政公用设施用 地 8.4 公顷,道路广场用地 139.4 公顷以及水域 61.6 公顷。 (2)人口规模 规划就业人口规模为 15 万人,c 片区居住人口 2.53 万人。 2.4 用地布局用地布局 总体布局结构采取“一核、两圈、多廊”的形式。 “一核”是指介于浦星路、立跃路和陈行公路之间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 务中心。主要功能包括科研、信息、贸易、产品展示、学术交流、教育培训及相 应的文化娱乐、休闲、餐饮、居住、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 保留规划范围南部沈庄塘、恒南路、联航路和三鲁路之间原浦江镇工业区公 共服务中心的用地性质、建筑和功能。 “两圈”是指环绕核心区的内圈和外圈。内圈主要为研发型高新技术 企业用地,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无污染的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及其软 件为主的信息产业。外圈则为制造型的工业企业,以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 业为主,可以适应一些比较大型的制造型的高新技术工业企业的入驻。 “多廊”是指沿河流和道路的绿色景观廊道。东西向的廊道主要有沿 着中心河、周浦塘、立跃路、友谊河、沈庄塘的绿色通廊;南北向的主要有沿着 浦星路、三鲁路、三鲁河等的绿色通道。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6 图 2.4-1 规划区用地规划图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3. 区域环境质量概况区域环境质量概况 3.1 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 (1) 环境空气功能区 根据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2011 年修订版) ,园区位于二类区, 见图 3.1-1,园区内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 级标准。 (2) 水环境功能区 根据上海市主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及保护要求 ,本规划区内涉及准 水源保护区的东边界“新汇路-中心河-鹤坡塘-跃进河-新汇路”,规划区 3/4 以上面积(鹤坡塘以西)落在黄浦江上游准水源保护区内,规划区在准水源 保护区中的位置见图 3.1-3。 (注:鹤坡塘与三鲁河为区内同一条河流) 按照上海市水环境功能区划(2011 年修订版) ,规划区内鹤坡塘以西部 分位于黄浦江上游准水源保护区,属于类水质控制区;鹤坡塘以东部分中周浦 塘以北属于类水质控制区,周浦塘以南属于 v 类区,见图 3.1-2。 (3) 声环境功能区 根据上海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2011 年修订版) ,园区整体位于 3 类功能区内,见图 3.1-4。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图 3.1-1 本规划区在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中位置 图 3.1-2 本规划区在上海市水环境功能区划中位置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9 图 3.1-3 本项目在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中的位置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10 图 3.1-4 本项目在上海市声环境功能区划(闵行区)2011 版中的位置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3.2 主要环境敏感目标主要环境敏感目标 规划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见表 3.2-1,分布见图 3.2-1。规划区外 3km 范围内 敏感目标见表 3.2-2,1km 范围内敏感企事业单位见表 3.2-3,分布见图 3.2-1。 表 3.2-1 工业区内敏感目标分布情况一览表 序 号 行政区划 敏感目标名称 户数 现状 所属地块 1 闵行区 浦江镇 建中村 597 村落 b 2 知新村 村落 b 3 徐凌村散户 1 散户 c 4 徐凌村 10 队 7 村落 c 5 徐凌村 5 队 23 村落 c 6 三友村散户 1 散户 c 7 建中村散户 2 散户 c 8 公租房 850 规划新增 c 9 浦江智汇园 1246 居民区 g 表 3.2-2 工业区外 3km 范围内敏感目标分布情况一览表 范围 序号 行政区划 敏感点名称 距离(m) 方位 1km 范围内 1 闵行区 浦锦街道 华侨城一期 320 w 2 华侨城十号院 620 w 3 浦江颐城 125 w 4 华侨城六期 125 w 5 华侨城三期 320 w 6 华侨城五期 320 w 7 华侨城八期 620 w 8 陈行村 270 w 9 郁宋村 70 w 10 世博家园 145 w 11 滨浦新苑 310 sw 12 闵行区 浦江镇 群益村 320 s 13 杜行居委 550 s 14 联胜村 70 es 15 镇北村 618 e 16 万里村 100 e 17 勤劳村 40 e 18 东风村 650 e 19 联星村 600 e 20 苏民村 15 e 21 知新村 170 n 22 友建村 40 n 23 浦东新区 三林镇 懿德村 170 n 24 懿德新村 350 n 1-3km 范围 25 闵行区 浦江镇 / /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12 范围 序号 行政区划 敏感点名称 距离(m) 方位 26 浦锦街道 相邻 w 27 浦东新区 三林镇 170 n 28 康桥镇 1000 en 29 周浦镇 1280 e 30 航头镇 1560 es 表 3.2-3 工业区外 1km 范围内企事业单位情况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性质 距离(m) 方位 1 协和海富幼儿园 学校 560 w 2 荷花池世博幼儿园(分园) 学校 110 w 3 喜洋洋幼儿园 学校 815 ne 4 苏民幼儿园 学校 450 e 5 文博小学 学校 490 e 6 文博幼儿园 学校 490 e 7 上海闵东门诊部 医院 20 e 8 上海夕阳东起敬老院 敬老院 780 e 9 上海闵行区民办浦江召楼幼儿园 学校 270 se 10 浦江文馨学校 学校 810 n 11 闵行区浦江镇敬老院 敬老院 950 n 12 上海闵行区星宝贝幼儿园 学校 476 n 13 浦江镇中心幼儿园(第二分园) 学校 690 n 14 浦江第二小学 学校 800 n 15 上海新清华博世凯外国语学校 学校 910 n 16 金色阳光世博幼儿园 学校 122 w 17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心闵行分校 学校 110 w 18 未来宝贝幼儿园 学校 570 ws 19 世博小学 学校 650 w 20 复旦大学附属市第五医院世博家园 门诊部 医院 570 w 21 荷花池世博幼儿园 学校 740 w 22 向明中学浦江校区 学校 840 w 23 仁济医院 医院 870 w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1 镇界 1km 范围 3km 评价范围 1km 范围内敏感点 1km 范围内企事业单位 n 图 3.2-1 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分图 徐凌村散户 徐凌村10队 徐凌村 5 队 苏民村 知新村 建中村 三友村散户 浦江智汇园 b 地块 a 地块 c 地块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3.3 区域环境质量环境现状区域环境质量环境现状 3.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环评监测期间共布设10个环境空气监测点, 监测因子包含常规因子so2、 no2、nox、pm10、pm2.5,特征因子 vocs、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 氯化氢、氟化物、氨及臭气浓度。监测结果表明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基本能 达到相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 3.3.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环评监测期间共布设 5 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监测了区内主要河道沈庄塘、 鹤坡塘、周浦塘、中心河、友谊河,监测因子包含 ph、codcr、bod5、溶解氧、 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氰化物、砷、汞、铬(六价) 、总磷、总氮、石油类、挥 发酚、悬浮物、铅、铁、铜、锌、镍、镉、锡、磷酸盐。监测结果表明,地表水 环境质量基本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iii 类标准要求; 部分监测因子出现超过 iii 类标准的情况。 3.3.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环评监测期间共布设7个地下水监测点, 进行了2期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 监测因子包含:ph、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氟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 氨氮、总硬度、铅、铜、镉、铬(六价) 、锌、汞、铁、锰、砷、硫酸盐、氯化 物、vocs 和 svocs、总石油烃。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环境质量基本能够满足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iv 类水质要求, 部分因子超过 iv 类标准。 3.3.4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本环评监测期间共布设 7 个土壤监测点, 监测因子包含: ph、 镉、 铅、 砷、 汞、镍、铬、锌、铜、六六六、滴滴涕、vocs 和 svocs。监测结果表明,园 区内土壤基本能够满足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3.3.5 声、振动环境质量现状声、振动环境质量现状 本环评监测期间共布设 13 个噪声监测点和 3 个振动监测点位, 监测结果表 明:所有点位昼间等效 a 声级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 标准要求; 夜间存在超标现象, 与交通噪声影响有关。 振动监测结果均低于 城 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10070-88)中相应环境标准要求。 3.3.6 电磁辐射质量现状电磁辐射质量现状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15 本环评监测期间共布设 13 个环境空气监测点,规划区域内工频电场强度、 工频磁感应强度基本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评价标准要求。 4. 园区开发现状园区开发现状 4.1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 目前,工业区 10.7 平方公里开发范围内,现状用地主要为工业用地(占比 33.50%)和水域及其他用地(占比 36.04%)。 目前,工业区 10.7 平方公里开发范围内,现状用地主要为工业用地(占比 33.50%) 和水域及其他用地 (占比 36.04%) 。工业区内居住用地占地面积约 0.11 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北区的徐凌村、苏民村、知新村、建中村、三友村和南区的 浦江智汇园。工业区剩余未开发工业用地约 2.49 平方公里。 4.2 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现状 从近五年的区域产业增加值发展情况看, 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内无第 一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均逐年递减,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增加,工业总产值受 第二产业逐年削减的影响也有所衰减。 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削减主要受到区内大量 小微企业的调整关停的影响,未来随着在建和待开发土地上企业的入驻和运营, 总产值减少的趋势将会得到缓解。近年来,区内第三产业得到了不断发展,2014 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2010年的3倍,第三产业的显著发展将有助于未来二三 产业形成互动、互补、互进的产业格局,有助于区内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4年上海市开发区综合评价结果中给出了漕 河泾浦江高科技园的产业集群评价,根据该评价结果,浦江高科技园销售收入的 主导集群类别为计算器、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 械和器材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区域的主导产业及优势明显,符合原规划中 发展 “包括微电子、 光电子、 计算机及软件、 生物技术”的传承型产业和“新材料、 新能源、纳米技术和环保技术”的创新型产业的产业定位,自上一轮规划至今, 区域主要在传承型产业中得到了较明显的发展, 未来对创新型产业可以予以更多 的关注和发展。 4.3 园区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园区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园区内部分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值新鲜水耗高于行业平均值,需进一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16 步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从园区生产企业排污情况来看,废气污染物主要为锅炉燃烧废气 so2、nox 以及工艺过程产生的颗粒物、voc 等;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氨氮;一般工 业废物由专业单位负责收集、运输转移, 危险废物由有资质的固体废物处置单位 收集、转运及处理。 4.4 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及运行现状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及运行现状 园区属现状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临江水厂供水范围。 区内的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经三鲁路下现状污水干管收集后, 经外环线污水总管,进入白龙港污水处理厂。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位于浦东新区川 沙县合庆乡东侧,总占地面积 1.65 平方公里,目前污水处理厂余量可满足区域 现状及规划处理的需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远期规模将达 350 万 m3/d,成为世 界最大污水处理厂,可满足区域进一步发展的规划需求。 区内现有区内现有陈行 35kv变电站、召楼 110kv和e1-09 地块的35kv变 电站,上级电源来自现状浦星(1)220kv 变电站。 区内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置依托闵行区环卫部门。园区不设置集中的固废、危 废贮存场所, 依托各企业内部固体废物贮存设施。区内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委 托区外处理、处置企业进行。 5.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5.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从区域大气影响趋势来看, 随着规划的实施、 经济总量的增长, 区域内 so2、 no2、nox、pm10等大气污染物因子浓度较现状将有所增加。 经预测,本规划区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对周边空气环境影响较小,不影响周边 及敏感目标环境空气质量达标,不会导致周围及敏感目标的空气环境质量超标。 5.2 废水处置方案可行性分析废水处置方案可行性分析 规划区内污废水纳管率达到 100%,对改善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起到正面作 用。 规划区污废水将全部纳入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白龙港污水处理厂 位于浦东新区川沙县合庆乡东侧,总占地面积 1.65 平方公里,是上海市污水治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17 理二期工程的最终处理处置所在地,主要接纳来自污水治理二期工程 m2 泵站、 南干线6号泵站及m2泵站后沿线接入的污水,包括浦西截流系统的徐汇、静安、 黄浦、卢湾、吴泾、闵行地区以及浦东新区赵家沟以南地区的污水,服务面积 271 平方公里,服务人口 705 万人。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目前处理规模总计 280 万 m3/d,污水厂 2014 年实际处理 水量为188.44万m3/d。根据2014年度上海市集中式城镇污水处理厂信息公开, 2014 年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出水的 cod 平均排放浓度为 35mg/l,nh3-n 平均排 放浓度为 5.9mg/l。目前污水处理厂余量可满足区域现状及规划处理的需求,白 龙港污水处理厂远期规模将达 350 万 m3/d,成为世界最大污水处理厂,可满足 区域进一步发展的规划需求。 因此,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可满足本规划区发展的需要。 5.3 声环境影响分析声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区域内工业噪声源经厂房隔声和采取一定的降噪措施后,对区域声环境 影响较小;道路噪声在采取绿化隔离、住宅建筑退界等措施后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也可控制,居住区声环境可满足功能区要求。 5.4 固体废物处置固体废物处置 规划区域内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企业产生的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和生 活垃圾,以及住宅、商办区域产生的居民生活、办公的生活垃圾、餐厨垃圾。 工业企业产生的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应分类收集、临时贮存应满足一 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和危险废物污染控制 标准(gbl8597-2001)。危险废物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收集处置。 规划区内所有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置后对区域不会造成影响。 5.5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区用水由临江水厂供给,无潜水地下水的开采利用,规划区内也无规划 的地下水水源地。规划区潜在的地下水污染源包括污水预处理装置、污废水收集 管、危险废物临时贮存区等发生破损泄漏。结合地下水环境质量背景调查结果比 较可知,较之上一轮规划环评,cod、铅和镉有所上升,但仍能满足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iv类水质标准。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18 建议区内工业企业应根据“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 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方位进行防控。做好 日常监控,及时发现泄露或防治事故发生,并制定好风险事故应预案。加强污水 预处理装置、污废水收集管、危险废物临时贮存区、生活垃圾暂存区等设施的基 础防腐防渗处理,严防污废水、垃圾渗滤液收集排放过程中“跑、冒、滴、漏” 事故发生,杜绝污水、垃圾渗滤液泄漏污染地下水。 本规划区后续规划发展的开发用地约 2.49km2,入驻企业以少污染高附加值 行业为主,因此在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后,后续开发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 造成显著影响。同时,区内部分原工业用地转性成为居住用地,应严格按照关 于保障工业企业及市政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管理办法(沪环保防 2014188 号)的要求,场地应按照规定进行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确 认为污染场地的,须进行治理修复达到环保要求后方可出让。 5.6 生态影响分析生态影响分析 本规划区后续固化开发地块以现有企业用地或居住用地进行置换,或者空 地新建,后续开发活动不会对区域陆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后续开发项目产生 的污废水均纳管排放,不会对区域的水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6. 规划调整建议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规划调整建议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1 规划实施的优化调整建议规划实施的优化调整建议 (1)园区内部规划布局建议 规划居住用地位于工业区中心区域,通过设置绿化防护带、住宅建筑适当 退界等措施,确保住宅建筑与生产单元之间的距离符合相关的卫生防护距离要 求,减缓对生活区的环境影响。此外,通过对周边一定距离的生产企业提出产 业控制要求和入驻门槛,进一步减少厂群矛盾。 (2)园区防护距离完善 工业区原区域环评中对道路和河道两侧提出了设置一定宽度的防护隔离带 的要求,项目在防护距离的设置和绿化隔离带的建设实施并未完全落实到位, 尤其是在周浦塘以北、三鲁路以东区域缓冲带及绿化带建设均不能完全满足规 划要求。在后期规划中应陆续落实以上的防护距离要求。 (3)园区内“腾笼换鸟”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19 b 地块内工业企业和居民混杂,题桥电台仍然未落实搬迁,区内的各基站 距离现状区内散落居民点距离最近处不足 60m,b 地块成为区内开发的一大瓶 颈,需尽快落实电台的搬迁和工业用地的置换。 (4)规划产业结构建议 区内已经形成了计算器、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 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但是目 前仍有数量近 50%的其他类别企业对区域的总产值贡献仅 3.2%,行业类别分散, 且其中部分企业的工艺技术及污染治理水平相对落后。 应结合开发区新一轮发展, 逐步调整落后产业结构,对不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企业进行调整、升级、改造或 置换,通过引进符合园区产业导向、工艺技术及污染治理水平先进的项目,进一 步提高园区产业能级及产业集聚度。 未来除继续发展如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及软件、生物技术等区域传承型 产业,还应当进一步引入新材料、新能源、纳米技术和环保技术等创新型产业的 企业,为园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6.2 环境影响缓解措施环境影响缓解措施 6.2.1 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 (1)严格控制无组织排放,控制颗粒物排放 园区内部分小型企业的颗粒物采取厂房通风的形式排放,颗粒物是园区主 导产业计算器、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主要污染物,因此,严格控制无 组织排放,以减少颗粒物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2)实施低氮燃烧技术,严格控制氮氧化物排放 园区内规划燃油、燃气锅炉应采取低氮燃烧技术或脱硝措施,削减氮氧化 物排放。 (3)严格控制 voc 排放 对现有的 10 家属于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开展本市挥发性有机物 (vocs) 排放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 (沪环保防2014118 号)的上海市 vocs 排放重点和一般企业,要求完善现有 voc 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做好“一厂一方 案” ,并按照方案定期完成减排任务。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20 对规划新增污染源,应加强入园的环评审核制度,严格控制无组织排放, 加强排放企业的日常监管。 (4)严格控制区域开发过程施工扬尘 本区域在开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扬尘,严格遵守上海市扬尘污染 防治管理办法(2004 年 5 月 15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 23 号发布)的要求和控 制措施,减少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5)加强大气环境监控体系 进一步完善企业废气排放监控体系, 对园区内重点企业, 如 voc 排放企业 实施废气定期监测,实现对无组织排放和非正常排放的有效监控。 对废气重点排放企业实施定期巡检及抽检制度,督促企业确保污染治理设 施正常运行。 6.2.3 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园区大部分区域位于上海市黄浦江上游准水源保护区内,地表水污染的防 治应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目前,园区除 b 地块内居民和工业企业外,其余 地块基本做到污废水纳管排放,考虑到园区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的敏感性,未 来本规划区应进一步加强企业污水排放的管控和地表水污染物的防治。 (1)严格执行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的要求,在准水源保护区内 不得新建、扩建污染水体的建设项目或会增加排污量的改建项目;禁止可能污 染饮用水水体的一切活动。 (2)加强节水及中水回用措施,减少水污染物排放。对高水耗企业应实施 清洁生产审核,并予以整改;对规划项目,园区应通过设置准入门槛,限制高 耗水项目入区,从源头减少水资源消耗及废水排放。鼓励废水排放量大的企业 实施中水回用措施。 (3)落实区内企业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措施。涉及重大危险源存放的企 业,初期雨水、事故废水应有效收集、规范处置、涉及危险化学品使用、储存 的单位应在雨水总排口安装截止阀、 流量计及 ph计并确保以上设施的常使用。 (4)加强对区域内河道水质的监控。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21 6.2.4 固废处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固废处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源头控制实现废物减量化 园区及企业应从循环经济理念及清洁生产要求出发,通过源头节约、技术 提升、废物循环利用及综合利用,采用无废、低废、少废的生产工艺,从源头 减少废物产生量。推进危险废物重点产生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促使这 些企业通过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固废产生量。 (2)加强危险废物管理 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应对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危 险废物的贮存、申报、转移等必须严格遵照上海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办法 的规定进行。 (3)建立园区工业固体废弃物信息化管理平台 开发和建立园区工业固体废弃物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园区企业产生的固体 废弃物种类和数量等信息进行发布,促进企业之间的废物交换和资源化利用; 跟踪固体废弃物的流向和处置过程;完善固体废弃物信息化管理体系。未来企 业引进时,积极引进可延长园区产业链、消化区内废物的企业,进而实现废物 的减量化、资源化。 (4)加强贮存场所监管 对各类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分隔贮存,危险废物不得混入一般工业固体废 物中贮存,各类废物应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装载。固体废物的暂存场所应符合 相关标准的要求。 6.2.5 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鉴于园区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的敏感性和区内分布有危险化学品仓库、污 水处理站等设施的情况,规划区应加强地下水的污染防治。 (1)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渗措施 区内各企业应针对生产场所、物料储存与运输场所、固废储存场所、废水 处理设施等潜在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区域,划分污染防治区,提出不同区域的防 渗方案,给出具体的防渗材料及防渗标准要求,建立防渗设施的检漏系统。 (2)加强地下水污染监控 根据规划区域地下水流向、污染源分布情况及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形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22 式,园区及企业应在区域内布设一定数量的地下水污染监控井,建立地下水环 境监控体系,企业层面应建立地下水污染监控制度,制定监测计划,针对厂区 内地下水污染高风险区域开展例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园区 层面应建立区域地下水跟踪监测制度,定期开展区域地下水监测,掌握区域地 下水水质现状,为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3)建立地下水污染事故应急响应体系 园区内潜在地下水污染的企业应制定地下水污染事故应急响应预案,明确 风险事故状态应采取的封闭、截留等措施,提出防止受污染地下水扩散以及对 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治理的具体方案。 (4)被污染场地再次进行开发利用时,应进行风险评估 园区 c 地块规划的公租房原用途存在工业企业,应严格按照关于保障工 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的要求,在建设保障房之前对地块内 土壤环境现状进行评估,如出现超标,应实施修复,经监测达到环保要求后, 才可投入使用。 6.2.6 环境风险减缓措施和应急预案环境风险减缓措施和应急预案 (1)制定企业、园区、区域三级应急响应体系 园区应根据区内企业风险特征,制定园区级别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针对典型环境风险事故,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响应及处置程序,并与区内各企业 及周边区域形成联动机制。园区应成立应急组织机构,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 保一旦发生事故,可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减少环境风险。 (2)建立园区环境风险管理体系 园区应建立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对区域环境风险的有效监管与应急响 应能力。建立区域危险源动态数据库,加强对区域危险源的动态监控。数据库 包括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及其涉及的危险品。 (3)加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 园区内潜在环境风险的企业应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并编制应急预案,预案应 在园区环境管理机构备案。 6.2.7 建立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建立项目环境准入制度 制定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可从源头上杜绝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入区,引导 上海环境热线w w w .e n v i r .cn 23 低能耗、轻污染、工艺先进、高附加值的项目入区,对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有重要意义。 园区应从产业导向、 环境保护、 环境安全、 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资源能源消耗等方面对入区项目提出准入要求。 6.2.8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制 目前规划内的园区由两个管理机构各自管理,没有形成区域联动的环境管 理体系,其中北区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相对完善,南区未制定具体的环境管理体 系。此外,陈行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