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项项目目名名称:称:威威 204 井单井地面集输试采工程井单井地面集输试采工程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盖章盖章):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蜀南气矿蜀南气矿 编制日期:编制日期:2014 年年 11 月月 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印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 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 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 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 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 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威 204 井单井地面集输试采工程 建设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蜀南气矿 法人代表唐建荣联系人乔川 通讯地址四川省泸州市蜀南气矿质安环保部 联系电 政编码646001 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内江市威远县*境内 立项审批部 门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 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批准文号西南司计20147 号 建设性质 新建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天然气开采业 (b0720) 占地面积 (平方米) 临时占地面积:21210m2 绿化面积 (平方米) 总投资 (万元) * 其中:环 保投资 (万元) * 环保投资 占总投资 比例 *%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 日期 项目内容及规模:项目内容及规模: 一、建设项目的现状及由来一、建设项目的现状及由来 * 图图 1-1项目区域项目区域管网示意图管网示意图 随着近年来城市的迅速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日益增加,为确保区域天然气生 产任务和产能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需尽快建设威 204 井单井地面集输试采工程并 投入生产,因此,建设本工程是必要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 务院令第 253 号文的要求,该项目建设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中国石油天然气 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蜀南气矿委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证书编号:国 环评甲字第 1003 号)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我院接受委托后, 在业主的配合协助下立即开展了现场勘探、资料收集等工作。我评价单位在掌握了 充分的资料数据基础上,对有关环境现状和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以后,按 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完成该项目环境影响报 告表。 2 由于威 204 井站用地被威 204h1 平台所占用,因此本项目井站拟建于威 204 井 站外,待威 204h1 平台完钻后再将撬装设备搬入威 204 井站内建设威 204 井区集气 站。本次评价仅包括站外临时工程,不包括威本次评价仅包括站外临时工程,不包括威 204 井井站内的站内的工程。工程。 表表 1-1工工程程特性表特性表 二、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分析二、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分析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属于国家发改委令第 21 号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修正) 鼓励类中第七条“石油、天然气”第 3 款“原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 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建设”之列。项目属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 分公司 2014 年第一批投资计划安排内容,因此,本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规划符合性分析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威远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对本项目选址进行了核实,同意本项目线路 走向,因此,本项目与当地规划相容。 三、工程地理位置及区域情况三、工程地理位置及区域情况 本工程新建站场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管道全部位于四川省内江 市威远县*境内。经现场调查,项目井站周边和管道沿线敏感点主要为散居居民。 区域人类活动较为频繁,井站周边和拟建采气管道沿线无国家保护珍稀保护动植物、 自然风景区及文物古迹等。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1。 四、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四、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根据本工程可研资料,本工程分为采气管道建设和井站建设两部分。 1、井站、井站 在威 204 井场外东侧约 15m 处新建威 204 井临时有人值守单井站 1 座,位于威 远县*,主要建设*,临时值守人员为 2 人,值守期约为 1 年。 2、采气管道、采气管道 * 工程主要工程量详见下表。 表表 1-2本项目主要工程量表本项目主要工程量表 五、项目组成五、项目组成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详见下表。 表表 1-3项目组成表项目组成表 3 六、辅助工程六、辅助工程 (1)给水 本项目新建的威 204 井临时有人值守单井站在有人值守期间仅涉及供应生活用 水,其中生活用水拟在站址附近打井取地下水。生活饮用水采用桶装纯净水。 (2)站场排水 新建工程排水分为井站排放的雨水、单井一体化撬产生的气田水和生活污水, 场地雨水通过井站周边设置的砖砌排水沟直接散排至井站外,气田水通过站内气田 水罐暂存后运至回注井进行回注,生活污水由化粪池收集后作为农肥使用。 (3)供配电 威 204 井临时有人值守单井站站内用电负荷由自控通信、站场照明及单井一体 化撬(含加热、分离、计量设施)成套的照明、暖通等组成。根据油气集输设计 规范 (gb50350-2005)和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的规定,威 204 井的用电负荷等级为三级,其中自控、通信负荷为 ups 负荷,外接工作电源从站场 附近供电部门管辖的农用 10kv 架空线路引接。 (4)防雷防静电接地 场站工艺装置区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 版) (gb5005794)的要 求工艺设备区应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设防。 (5)消防设施 油气井站消防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同时,还必须加强职工的安 全知识教育,增强其安全责任感,防患于未然,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根据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 第 8.1.2 条油、气井站站可不 设消防给水设施。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的规定,油气 井站站火灾种类主要为 b 、c 类,按规范要求在场站内配置 4 座 mf/abc8 手提 式干粉灭火器,置于消防棚中。 (6)自动控制 威 204 井站新建上位机系统,设置现场 rtu 采集现场生产参数进行处理、计 算,数据传至上位机系统并通过 3g 通信网络传至威 204 井区脱水站内设置的监视 中心站进行数据显示、超限报警,可对威 204 井口紧急截断阀实现远程关井控制。 上位机系统具有过程显示、参数设定、生产报表打印、等监视管理功能。现场 4 rtu 完成对工艺参数与设备运行状况的监视、控制、数据采集、传输等。 七、七、天然气组分资料天然气组分资料 八、原辅材料及能耗八、原辅材料及能耗 九、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九、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十、占地面积十、占地面积 本项目的占地面积分为威 204 井临时有人值守单井站临时性占地和管道敷设临 时性占地。其中威 204 井临时有人值守单井站临时性占地共 1960m2,全部位于原威 204 钻井工程用地外东侧约 15m 处;采气管道敷设时临时性占地 19250m2,待管道 敷设完毕后立即进行覆土和植被恢复,本项目占地不属于基本农田,不涉及天然林 地和自然保护区。 十一、外环境关系十一、外环境关系 1、井站外环境关系、井站外环境关系 威 204 井临时有人值守单井站选址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井站位于一丘 陵间的平台处,地貌主要为构造堆积型,地表多为耕作土覆盖。区域内属浅丘地貌, 用地范围内原始地貌大部分较为平坦,呈台阶状。 威 204 井临时有人值守单井站占地为荒草地和耕地,四周均为农业地,地势较 开阔。井站东南和西北面为坡地,地势相对较高,属荒地和耕地,耕地农作物以玉 米为主;井站西南面为阶梯型台地,土地类型有耕地、荒地,耕地种植玉米、油菜、 红薯等农作物,距井口西南 130m 处有一堰塘,面积约为 1000m2;井站东北侧为阶 梯型台地,以耕地和林地为主,耕地种植玉米、油菜、红薯等农作物,林地主要为 核苗,相对比较稀疏。 威 204 井临时有人值守单井站方圆 0m100m 范围内分布有 2 户 11 人,位于井 站东面约 45m 处;100m300m 范围有 42 户 135 人;300m500m 范围有 74 户 225 人;0m500m 范围内共计 116 户 360 人。 根据现场调查,距离威 204 井临时有人值守单井站最近的水体为井站西南 130m 处的堰塘,其面积约为 1000m2,另在井站西面最近约 750m 处有一座石河堰水库, 该水库的水体功能为灌溉和饮用,本项目拟建井站相对该水库低约 18m,不在其集 雨范围之内。 5 项目所在地居民的饮用水均来自井水,水井井深 68m,水井高程见表 4-8。 详细的人居及水井分布情况见下表。 表表 1-7 威威 204 井临时有人值守单井站井临时有人值守单井站 500m 范围内人居情况表范围内人居情况表 范围范围户数(座)户数(座)人口数(个)人口数(个) 0100m211 100300m40124 300500m74225 合计116360 表表 1-8 威威 204 井临时有人值守单井站井临时有人值守单井站 300m 内水井调查统计表内水井调查统计表 距井口距离(m)与井站相对高差(m) 威 204 井临时有人值守单井站周 边水井分布 西南侧 151-11.2 西南侧 179-10.0 西北侧 241-7.0 西北侧 270-5.6 东南侧 235-7.0 东南侧 290-6.0 2、采气管道外环境关系、采气管道外环境关系 *。 本项目新建采气管道周边 200m 范围内仅有零散居民分布,零散居民共约 128 户 580 人,管线周边农户同管道的最近距离为 6m(居住有 2 户 10 人) 。 表表1-9 采气管道周边采气管道周边200m范围内居民分布一览表范围内居民分布一览表 采气管道周边采气管道周边 200m 范围内居民分布一览范围内居民分布一览 方位居民距离管线最近距离备注 管线左侧约 55 户 250 人6m起于威 204 井临时有人值守单井站 止于威 204 井区脱水站管线右侧约 73 户 330 人11m 3、放散区外环境关系、放散区外环境关系 本项目新建的放散区位于站场东北面约 70m 的耕地上, 放散管周边 60m 范围内 无建构筑物、无高大树木。 十二、项目规划、选址、选线十二、项目规划、选址、选线 1、管线走向、管线走向 由于本项目管线仅*,管线沿途较为明显的环境制约因素为*,在避绕该 场镇的前提下,本项目管道选线唯一,无比选方案。 *。 6 (3)采气管道线路概况统计)采气管道线路概况统计 本项目管线仅涉及穿越威远县*,采气管道沿线行政区划的统计见下表。 表表 1-10 采气管道沿线行政区划统计表采气管道沿线行政区划统计表 序号序号沿线地名沿线地名线路设计长度线路设计长度(km)备注备注 1威远县* 合计* 本项目采气管道主要途径丘陵区域,采气管道沿线地貌区划长度统计见下表。 表表1-11采气管道沿线地貌区划长度统计表采气管道沿线地貌区划长度统计表 类型单位长度 浅丘km* 合计km* 根据现场踏勘可知,本项目采气管道临时占用了耕地、荒地和少量零散果树林 地,采气管线沿线占地及占地类型见下表。 表表 1-12采气管道采气管道地表状况统计表地表状况统计表 序号植被类型长度(km)施工作业带宽度 (m)面积(m2) 1耕地* * 15590 2道路穿越*190 3荒地*1020 4零散果树林*2450 合计*19250 注:零散果林主要为柠檬、核桃、柚子和桑树,涉及移栽的数量共约 50 棵。 采气管道地区类别长度统计表见下表。 表表 1-13采气管道沿线地区类别统计表采气管道沿线地区类别统计表 序序号号地区等级地区等级长度(长度(km)备注备注 1二级地区* 4合计* 本项目线路总长*,管线路由仅采用开挖直埋的方式穿越水泥乡村公路 8 次。 管道所经地段地貌为丘陵。本项目管线路由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 水源保护区等敏感目标。采气管道穿越情况统计见下表。 表表 1-14采气管道穿越情况统计表采气管道穿越情况统计表m/次次 穿越项目穿越项目长度长度施工方式施工方式污染防治及减缓措施污染防治及减缓措施 乡村水泥公 路穿越 78/8 开挖套管 沟埋 开挖土石方时采取防尘措施;加快施工进度安排,使项目 挖、填方作业尽快完成;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午间 12:0014:00 和夜间 22:007:00 施工; (4)走向合理性分析)走向合理性分析 根据油气输气设计规范gb50350-2005,并结合本工程管道所经地区的地形、 7 地貌、工程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线路选择有以下特点: .本项目管线走向在设计时做到了力求顺直、平缓,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约钢 材、投资和维护费用,同时也降低了管线敷设对植被和地表物质的破坏。 . 管线走向靠近和利用了现有公路,方便了管材、人员的运输、有利于项目施 工和生产维护管理。 .选择了有利的地形,以方便施工、减小线路保护工程量,确保管道长期可靠 安全运行。 本项目管线走向经当地规划部门批复同意,同时,经现场踏勘可知,本项目采 气管道所经地区不涉及国家及地方保护的保护林带、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等敏感 区域。管线与农户最近的距离为 6m,大于石油采气管道保护法中 5m 范围内无 构筑物的要求。 管线穿越的道路为乡村水泥公路,这些等外公路因为地处农村,车辆稀少,采 用开挖沟埋法穿越该道路不会对当地交通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本项目管线走向符合当地规划,满足石油采气管道保护法的要 求,线路走向也由当地规划部门批复同意,在选线上不涉及国家及地方保护的保护 林带、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城镇核心区域等环境敏感点。故从环保的角度,管 线的走向是合理的。 2、站场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站场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由本项目设计资料可知,本项目新建的临时有人值守单井站和井口布置于两个 不同的小区域,威 204 井临时有人值守单井站位于威 204 井口东面约 35m 处(与威 204 井场的最近距离为 15m) ,威 204 井口与项目站场间通过站内管线连接。威 204 井口区域仅设置井口操作平台和井口处的围网,单井一体化撬(含加热、分离、计 量设施) 、气田水罐等产污产噪设施均设置于临时有人值守单井站内靠西侧的位置 上,该位置尽可能的远离了站场东面的民居,而临时值班房、仪控房等设施则建于 临时有人值守单井站内靠东侧的位置上,从最大程度上的降低了气流噪声对周边环 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从环境角度看项目站场总平面布置合理。 8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井站周边 500m 内无学校、无医院、无集镇,无工矿企业、名胜古迹、 文 物保护单位及旅游景点。 威 204 井、威 205 井钻井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于 2012 年 8 月通过四川省环 境保护厅审查,之后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审查于 2012 年 10 月 8 日以“川环审批2012 599 号”文对威 204 井、威 205 井钻井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了批复。 经现场调查了解,该项目威 204 井钻井工作已完成,钻井过程中,未发生污染 情况,未见噪声扰民情况,钻井过程中所产生的钻井废水已拉运回注处理,岩屑和 废泥浆已进行了固化处理。 威 204 井原井场大部分被威 204h1 平台所占用,目前威 204h1 平台正在进行钻 井作业。 9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组会环境简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组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生物多样性等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理位置一、地理位置 内江市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沱江中游,川渝地区交界处。东连重庆,西接资 阳、成都,南至自贡、宜宾,北通遂宁、南充。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缓,浅丘平 坝相间。 东距重庆市 168km, 西离成都市 172km。 地理坐标在东经 1041510526, 北纬 2911302之间。 本项目位于内江市威远县本项目位于内江市威远县*境内,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境内,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1。 二、地形、地貌、地质二、地形、地貌、地质 内江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区,地貌以丘陵为主。由侏罗系、白恶系红色 地层演变而成的浅丘地形占幅员面积的 88.8%,其余为低山地形。西北龙泉山和西 南九宫山为岷、沱两江分水岭,主要山峰海拔高度 8001000 米。东南有华莹山余 脉螺观山、圣灯山。东部浅丘内的沱涪分水岭,为一些垄岗状丘顶构成,一般高 度 450560 米。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处在龙泉山狮子岩,海拔高度 992.3 米,最低处在安岳白水乡石羊河出境处,海拔高度 248 米。 内江市由于地处盆地腹心地带,地质构造较简单,地壳相对稳定。区域基岩属 于侏罗系砂、页岩,倾角小,近于水平,承压力一般为 50300t/m2。表面覆盖土 层薄,为第四系粘土层、亚粘土层、砂石、卵石层、冰水堆积层和人工填土层, 一 般厚 07m,地耐力小于 4kg/cm2。区内出露地层主要受“资威穹窿背斜”、“圣灯穹 窿背斜”和“螺观山背斜”三大地质构造影响,全市矿产主要分布在这三大构造带上 的威远、资中、隆昌三县。 根据根据中国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 ,据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和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内江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内江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0, 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度,无构造断裂和岩浆喷出史,无构造断裂和岩浆喷出史。 本工程场地位于建筑抗震有利地段,地壳稳定,未见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 象,只是施工时需做好防止暴晒及浸水的工作。 三、水文三、水文 地表水地表水:内江市基本上都属于沱江水系,沱江是市区内主要河流,沱江自北向 南蜿蜒穿越市域腹地 150km,流经资中、东兴及市中区,是市内水路运输要道。 较 10 大支流有资中的球溪河、濛溪河,内江的青流河,威远的威远河等。 沱江又名中江, 发源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茶坪山脉九顶山, 出汉旺入成都平 原,穿龙泉山入盆地丘陵区,经简阳、资阳、资中入内江,然后至沪州人长江, 全 长 629 公里,流域面积 27900 平方公里,其中在内江沱江乡龙门镇以上流域面积 19329 平方公里,市境内(含内江市市中区)于流长 71.68 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 为 31800 千瓦,占全市的 82。多年平均流量为 350.37 m3/s,流量 111.51 亿 m3。 清流河上游分大清流河、小清流河。大清流河源于安岳县新民乡唐石坝,于天 林乡窝子入内江,小清洗河源于大足县中敖镇陈家寨,过安岳县李家、元坝等乡镇 入内江,大、小清流河在石子乡松林坝汇合后和清流河,至大河口入沱江。全长 121.74km(境内 94km) ,流域面积 1538.3km2(境内 523km2) ,多年平均流量为 19.64m3/s。 小青流河发源于安岳文峰乡文峰寺经大治、高粱太安,于小河口入沱江, 全 长 56 km,流域面积 532 km2,多年平均流量 4.618 m3/s。乌龙河源于资中县五皇乡 蓝家坝,全长 33.15 km,流域面积 104.4 km2,多年平均流量 2.79 m3/s。 威远河(又名清溪河)发源于威远县西北俩母山东北麓,从西北横穿东南, 流 经连界、兴隆场,入长沙坝水库、葫芦口水库,流经威远县城,在威远与自贡交界 处廖家堰断面出境,出境后于向义镇凤凰桥与旭水河汇合后注入自贡市釜溪河。 威 远河长 131km,流域面积 986.3km2,河宽 3060m平均纵坡降 3.3,多年平均 流量 10.97m3/s。 根据现场调查, 项目管线不涉及地表水体穿越, 距离威 204 井临时有人值守单 井站最近的水体为井站西南 130m 处的堰塘,其面积约为 1000m2,另在井站西面 最近约 750m 处有一座石河堰水库,该水库的水体功能为灌溉和饮用,本项目拟建 井站相对该水库低约 18m,不在其集雨范围之内。 地下水地下水:该区域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次为基岩风化裂隙水。地下水主 要含水层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的砂卵砾石和上更新统含泥石砂卵砾石组成。 地 下水的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和河渠水, 流向与地形坡向相近, 排泄途径是大气蒸发 和补给河流,靠近较大河流的地下水位降深很大。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项目所 在区域第四全新统松散层孔隙水为 hco3-ca 型低矿化度水;ph 值7,属弱碱性 水;项目所在区域风化带基岩裂隙水一般钻孔涌水量仅为 0.10.3l/s,水质为 11 hco3-ca 型或 hco3-na 型。结合本场地的水文地质环境,本项目所在地地下水对 钢筋混凝土无腐蚀性;地下水的使用则主要是最为周边居民的饮用及生活用水。 根据对沿线附近居民水井的调查,拟建管道途经区浅层地下水埋深一般大根据对沿线附近居民水井的调查,拟建管道途经区浅层地下水埋深一般大于于 68m,枯、丰期水位变幅,枯、丰期水位变幅 12m,对管道建设、运营及其维护无影响。,对管道建设、运营及其维护无影响。 四、气候与气象四、气候与气象 内江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受盆地和本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具有四季分明, 终年碧绿;天气阴霾,日照偏少;无霜期长,有雪日少;雨量充足,降雨集中; 初 夏绵雨,仲秋淫淋;昼夜冷暖温差小,冬夏寒暑变幅平;平均风速小,湿度大, 大 气层结构稳,逆温多等特点。平均气温 1528,一月均温 68,七月均温 2628,最高气温可达 41,最低气温-5.4,活动积温 5598左右。 境内热量资源比较丰富,常年日平均气温 17.8,大于或等于 10的年有效 积温达 5669.2,持续天数达 269 天;冬季地温比平均气温高 2;全年无霜期长 达 330 天;太阳辐射量每平方米达到 84.85 千卡。全年有霜日数一般 48 天左右, 灾害性天气以旱为主,旱涝交替出现;春夏秋冬,低温、风、暴雨时有发生,绵雨 显著。全年日照时数 1200h,占可照时数的 30%。一年中,夏季日照最长,冬季最 短,春季长于秋季。全年气温有明显的冬干春旱现象,同时,夏旱伏旱的现象也时 有发生。雨量充足,年降雨量 1022mm,但降雨时空严重分布不均,常以大雨或暴 雨降落。全年分为干季和湿季,干季从十一月下旬至次年三月下旬,长约五个月, 雨量仅 95.7mm,占 9.4%;湿季雨量高达 926.3mm,占 90.6%,特别是六月下旬至 九月下旬降雨量达 624.8mm,占雨季的 67.5%。年平均相对湿度 83%。全年平均蒸 发量为 1288 毫米。七、八两月蒸发量最大,月蒸发量达到 185.3mm。年均风速 1.11.8m/s,灾害性大风极少。 五、土壤五、土壤 本项目管线途径区域的成土母岩主要是白垩系下统的紫色泥岩和砂岩, 经过长 期的风化(主要是物理风化) ,使砂岩碎裂形成各类砂质土壤母质,泥岩形成石骨 子土壤母质,均属紫色母质,形成紫色土。各种岩石和第四纪砾石粘土经化学风化 形成黄壤。 (1)紫色土 紫色土由紫色岩层风化发育而成, 是途径区域主要的土壤类型, 主要分布于丘 12 陵区。紫色土处于幼年阶段,母岩对土壤形成有深刻的影响,决定着土壤的性质和 肥力水平。生物、气候的作用,也使紫色土壤受到影响而形成较显著的差异。紫色 土一般有良好的结构和通透性, 土壤反应的变异较大, 有较高的吸收容量和保肥性 能。土壤富含矿质营养元素,一般具有较高的肥力水平和适种作物范围广的特点。 (2)黄壤 黄壤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由各类岩石和第四纪砾石岩层与粘土发育而成的 地带性土壤类型。 西南部山地分布广泛, 其他大中河流二三级台地以上有零星分布。 黄壤质地多为重壤轻粘,粘结性及可塑性均大,耕性不良,通透性差,水、 气 不协调,交换性盐基很低,土壤呈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高。但在自然植被破坏及 耕作条件下,有机质急剧下降,对矿物营养元素的保存调蓄能力弱,速效磷严重不 足,发展林、茶、竹、烟生产具有很大优势。 六、动植物情况六、动植物情况 (1)植被类型与分布 内江市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林木生长。 树 种资源有 60 多个科目,110 多个属、190 多个种。内江由于海拔高差悬殊不大, 地形多为丘陵、低山,森林植物种类、群落组成以及群落特征,随土壤理化性质差 异呈较明显的地带变化,并在相应范围内,有相对的稳定性,其森林植被主要有针 叶林、阔树林、竹林、灌木林等。从用途上看,内江森林植物以用材林为主,其中 面积最大的是威远县, 最小的是市中区; 经济林树种丰富, 主要有油桐林、 油茶林、 柑橘林,其它还有落叶果林,如梨、苹、桃、李、杏、樱桃、葡萄以及桑林、茶林、 油橄榄、棕榈、核桃、白腊等经济林木;薪炭林是内江市农村重要的生活燃料, 分 布广,产量高,多数可再生更新,主要树种有桤木、紫槐、马桑、黄荆等;其它还 有特种用途的环境保护林、实验林、母树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圣地林、 自 然保护区林等,其优势树种有马尾松、香樟、楠木、黄莲木、柏木等,主要分布在 市中区、资中等地名胜古迹风景区。 内江市气候和土壤条件宜于多种农作物,种植业主要以粮、油、蔗、麻、丝、 茶、果、菜等,也种植部分药材、棉花等,是四川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集中产区。 粮食作物有水稻,多数以栽培一季中稻为主,其中种植面积为 143 万余亩;其次 是玉米、红苕和小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黄麻、甘蔗等;园艺作物品 13 种繁多,尤以柑橘等资源最为丰富,产量高。 (2)动物种类与分布 动物资源主要有各种家畜、家禽及部分野生动物。家养动物包括兽类、鸟类、 昆虫类、鱼类及家养野生动物。兽类中有猪、牛、羊、兔以及少量的马、骡、驴等; 禽鸟类主要有鸡、鹅、鸭、鹌鹑和鸽,其中以鸡、鹅、鸭饲养最多;昆虫类有蜜蜂、 蚕;鱼类有本地种的鲤、鲫和先后引进的草、青、鲢、鳙等 30 余个品种;家养野 生动物有水獭、鸬鹚、梅花鹿、黑熊等。野生动物,由于全市荒山林较少,难于栖 息繁殖,现仅有野生动物 240 多种,主要有麻雀、斑鸠、乌梢蛇、青蛙、黄鳝、 泥鳅以及野猫、野兔等。 本项目评价区域内无国家保护名录内的珍稀动植物。本项目评价区域内无国家保护名录内的珍稀动植物。 七、自然风景点、文物古迹七、自然风景点、文物古迹 内江旅游资源包括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有景区 28 处、景点 168 处。其中人 文旅游资源主要有资中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罗泉、 铁佛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包括有国画大师张大千纪念馆、黄花岗 72 烈士之一的喻培伦大将军纪念馆、“川 中第一禅林”圣水寺、川南著名尼姑奄西林寺和资中重龙山摩崖造像、文庙、清代 一条街,隆昌高润寺、牌坊群,威远静宁寺等各类文物点 1176 处,以及众多的名 人铁事、历史掌故、民俗风情、风味小吃和土特产品等,使内江享有“书画之乡”、 “文化之乡”的美誉;自然旅游资源有重龙山白云峡、古宇湖 2 个省级风景名胜 区,长江、白牛寨 2 个省级森林公园,以及云顶寨大佛坎市级风景名胜区和黄 龙、葫芦口、长沙坝、船石、龙江等水库湖泊景区。 本项目本项目位于内江市威远县位于内江市威远县*境内,境内,站场所在区域及管道沿线的评价范围内站场所在区域及管道沿线的评价范围内 不涉及自然风景点、文物古迹和天然林保护区。不涉及自然风景点、文物古迹和天然林保护区。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行政区划一、行政区划 威远县位于四川省东部,大巴山南麓。东连开县,南临梁平,西接达州,北依 宣汉。距省会成都市 620 公里。全县幅员 1032.55 平方公里,耕地 39.12 万亩,平 均海拔 600 米。县辖 10 镇 10 乡,20 个社区居委会、1600 个村民组,面积 1033 平方公里,总人口 55 万,其中城镇人口 8.7 万,占 16。居民以汉族为主,居住 着藏、满、回、土家等 14 个少数民族。新宁镇为县城所在地,县城城区面积 8 平 14 方公里,人口 8 万。 二、工农业概况二、工农业概况 威远县农村经济围绕“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思路,狠抓了蚕桑、水禽、 生 猪、果品、油料、水产等八大骨干产品,实施了“蚕茧丝绸、鸭鹅羽绒、畜牧食品、 经济林果四大高效农业工程。 工业经济基本形成五金工具、 轻纺、 食品、 建筑建材、 能源等支柱产业,培育了桌虎钳、尿布、羽绒制品等十大拳头产品,一批轻工产品 走向国际市场。 近些年来,我县交通、水利、能源、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 得明显成效。实施了以“宝石水库、川东项目、长防、水保”等项目为重点的农田水 利基本建。 开江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以五金工具、轻纺、食品、能源、建材业为支柱, 以出口产品为导向的工业格局。开江农业条件优越,盛产水稻、玉米、小麦、花生、 油菜、红麻、柑桔、蚕桑、银杏、油橄榄等多种植物和畜禽。是国家油橄榄基地县 和全省的粮油、水禽、生猪、红麻、油桐基地县。畜牧业是开江农村经济的半壁河 山,实现牧业产值 6.06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48.5%。 本项目周边本项目周边 500m 范围内无学校、无各级文化、文物保护对象等。范围内无学校、无各级文化、文物保护对象等。 15 环境质量状况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 声声 环境、生态环境等环境、生态环境等) 为了解当地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评价委托威远县环境监测站于 2014 年 7 月 1 日到 7 月 3 日对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噪声做了监测,同时还收集 了威远县环境监测站于 2012 年 7 月 16 日22 日在威 204 井站进行的大气环境质 量现状监测数据,监测结果如下: (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本次大气环境评价引用威远环境监测站于 2012 年 7 月 16 日22 日对 威 204 井钻井工程进行监测的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监测结果如下: 表表 3-1环境空气监测结果环境空气监测结果mg/m3 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so2、no2、tsp 均能满足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大气监测数据引用可行性:大气监测数据引用可行性: 项目所引用的现状监测时间为 2012 年 7 月 16 日22 日,监测时间距离本项 目评价时间较近,且在该时段内该区域未新建大气污染类项目;大气监测点位位 于威 204 井井口位置, 与本项目处于同一区域内, 因此引用该大气监测数据可行。 (二)声环境质量(二)声环境质量 1、 噪声监测点设置 根据工程特征和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要求,设置 2 个噪声监测点。 监测点布点见附图。 2、监测项目 测定各测点昼间、夜间等效连续 a 声级 laeq。 3、 监测时间及频率 按昼间、夜间两个时段,对各监测点噪声进行监测。 4、 监测方法 按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要求的监测方法进行监测。 5、 现状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见表 3-2。 表表 3-2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表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单位:db(a) 16 由表 3-2 可以看出:各监测点昼、夜间测定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值要求。 (三)地表水环境质量(三)地表水环境质量 (1)采样点位设置 (2)监测项目 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地表水现状监测项目为:ph、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 需氧量、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氯化物。 监测时间及频率: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7月3日。 分析方法:各项目监测分析方法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中的类水域标准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3)监测结果 表表3-3地表水质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地表水质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单位:(单位:mg/l,ph无量纲)无量纲) 由表 3-3 可以看出,项目拟建地西南面堰塘 codcr、bod5超过地表水环 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的类水域标准限值,堰塘其余各指标均可满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的类水域标准要求。究其原因, 虽 然堰塘北面有正在进行钻井作业的威 h4-2 井组钻井工程,但由于钻井工程的特 征污染物石油类未检出、氯化物未超标,因此推测西南面堰塘 codcr、bod5超 标原因是由渔业和家禽养殖造成的。 (四)地下水环境质量(四)地下水环境质量 (1) 采样点位设置 本次评价共设 3 个监测点位。 (2)监测项目 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地下水现状监测项目为:ph、高锰酸盐指数、铁、氯化 物、锰、六价铬、石油类。 监测时间及频率:2014年7月1日2日对监测点进行了采样。 分析方法:各项目监测分析方法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规 定的方法进行。 (3) 监测结果 表 3-4地下水质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单位:mg/l) 2.评价结果评价结果 17 由上表可见, 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可满足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中类标准限值要求。 (五)生态环境(五)生态环境 1、生物多样性 根据四川植被区划,本项目区域威远县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适宜多种 林木生长。由于海拔高差悬殊不大,地形多为丘陵、低山,森林植物种类,群落 组成以及群落动态特征,随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呈较明显的地带变化,并在相应范 围内,有相对的稳定性。其森林植被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木林等。 根据调查踏勘,区域内开发历史悠久,森林覆盖率较低,人口密度较大,土 地垦殖度高,生态系统受人为干扰较大。自然植被几乎荡然无存,被大量的人工 植被所取代。本项目管线途经的区域属丘陵地带,主要为农业生态系统和林地生 态系统,居民分散。农业生态系统主要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花生、 油菜、蔬菜等,农田间田埂常有一些桉树等林木;林地生态系统为人工林,主要 为桉树、松树,以及一些杂树等。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野生或特野生或特 殊稀有动植物栖息地等重要的生态系统。殊稀有动植物栖息地等重要的生态系统。 项目区域主要为农业生态环境,动物以家畜、家禽为主。项目所在地动物较 少,主要有少量人工饲养的猪、牛、羊、兔、鸡、鹅等家禽和少量野生鼠类、鸟 类动物。区域内无天然珍稀野生动、植物分布,该区域缺少生物物种的种群源, 自然组分的调控能力弱。 现场调查表明,本项目评价区域内未发现国家保护名录内的野生动、植物现场调查表明,本项目评价区域内未发现国家保护名录内的野生动、植物。 2、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威远县土地资源详查资料统计分析,威远县土地总面积 1285.33km2,土 地利用类型主要有:耕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其它土地和水域及 水利设施用地等。工程所在的威远县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其中耕地面积 962.87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74.91%;林地面积 296.2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23.04%;其它用地 26.2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2.05%。人均耕地面积约 0.12km2, 耕地以旱地为主,约占耕地面积的 73.08%。 表表 3-5威远县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威远县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类型类型土地总面积土地总面积有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疏林地迹地或经济林地迹地或经济林地 面积面积(km2)1285.33101.8432.78154.337.25 18 比例(比例(%)1007.922.5512.010.56 类型类型中盖度草地中盖度草地低盖度草地低盖度草地水库水库城镇用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农村居民点 面积面积(km2)1.660.3710.73.057.58 比例(比例(%)0.130.030.830.240.59 类型类型工矿用地工矿用地丘陵水田丘陵水田丘陵旱地丘陵旱地陡坡旱地陡坡旱地 面积(面积(km2)2.9259.21703.510.15 比例(比例(%)0.2320.1754.730.01 3、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威远县水土保持规划及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资料统计,威远县属四川省省 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为 500t/km2.a。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为开 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当地生产条件,提高群众生产和生活 水平。 威远县境内水土流失总面积为 843.24km2,占幅员面积的 65.60%。其中:轻 度 85.56km2、占流失面积的 10.15%,中度 535.27km2、占流失面积的 63.48%, 强 烈 215.42km2、占流失面积的 25.55%,极强烈 6.99km2、占流失面积的 0.83%, 剧 烈 0.00km2、占流失面积的 0.00%。年均侵蚀总量约 337 万 t,年均侵蚀模数约 4000t/km2.a,水土流失强度以中度、强烈为主。 表表 3-6威远县威远县水土流失现状统计表水土流失现状统计表 流失强度流失强度轻度轻度中度中度强强烈烈极强极强烈烈剧烈剧烈年侵蚀量年侵蚀量平均侵蚀模数平均侵蚀模数 面积,面积,km285.56535.27215.426.990.00 337 万 t4000t/km2a 比例,比例,%10.1563.4825.550.830.00 由表 3-9 可见,项目拟建地土壤侵蚀强度为中度和强烈侵蚀。 评价区域内无国家保护名录内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评价区域内无国家保护名录内的珍稀野生动植物。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 根据实地踏勘和调查情况,本工程管线两侧 200 米范围内有散居农户分布, 管道和井站远离了人口集中的中心城区,环境制约因素较少。其主要环境保护目 标见表 3-3。 表表 3-3 拟建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拟建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9 评价适用标准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 表表 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单位:mg/nm3 取值时段取值时段 pm10so2no2 二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 日 平 均0.150.150.12 小时平均/0.500.24 2、地表水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的类水 域标准。 表表 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项项目目类水域标准类水域标准 ph69 codcr20 bod54 nh3-n1.0 硫化物0.2 石油类0.05 挥发酚0.005 备注上述标准中,ph 无量纲,其余因子单位为 mg/l。 3、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2 类标准。 表表 4-3声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 标准类别标准类别 等效声级等效声级 laeq(db) 昼昼间间夜夜间间 2 类6050 4、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类标准。 标准限值见表 4-4。 表表 4-4地下水质量标准值表地下水质量标准值表 污染物名称污染物名称类水域标准浓度限值类水域标准浓度限值 ph6.58.5 氯化物250 挥发酚0.002 氨氮0.2 铁0.3 20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废气废气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中上二级标准。 表表 4-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单位:单位:mg/m3 排放方式 颗粒物so2nox 二级二级二级 无组织排放1.00.400.12 2. 废水废水 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表表 4-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单位:单位:mg/l 项目项目phcod硫化物硫化物石油类石油类ss 标准值6-91001.0570 3噪声噪声 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相关标 准;营运期执行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 类标准。 表表 4-7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等效声级等效声级 leq:db 项目项目昼间昼间夜间夜间 2 类标准值6050 表表 4-8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噪声限值噪声限值 leqdb(a) 昼间昼间夜间夜间 7055 总 量 控 制 工程建成投产后, 正常运行时天然气处于密闭输送状态, 天然气加热所使 用的天然气为不含硫天然气,无 so2、nox外排;营运期的生产废水、产生的 气田水回注, 不外排。 在某些生产检修或事故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固体废弃物和 废气,对外部环境的影响轻微。故不设国家规定的需进行总量控制的污染物。 21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及污染工艺流程简述工艺流程及污染工艺流程简述(图示图示): 一、工艺流程一、工艺流程 项目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见图 5-1 所示。 (一)(一)施工期:施工期: 图图 5-1项目施工期工艺流程图及产污环节示意图项目施工期工艺流程图及产污环节示意图 1、施工期工艺流程简介、施工期工艺流程简介 本项目新建威 204 井临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编外1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劳动合同范本简约版
- 2025年宜昌市消防救援支队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4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法律合规与企业管理部副经理岗位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湖南益阳市交通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第一批)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贵州黔西南州望谟县消防救援大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文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昆明市嵩明县人民医院招聘编外太平间专职管理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幼儿园招聘合同制教师3名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呼伦贝尔牙克石市第三批招聘16名城镇公益性岗位劳动保障协理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安全教育培训公示课件
- 中国近代史课件
- 2022年军队文职考试《数学1》真题-1
- 小学道德与法治-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五上3-2《用水计量时间》课件
- 常用截面惯性矩与截面系数的计算
- 供应商黑名单管理办法
- 单人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2023年java程序设计试题库
- 初一英语英语语法总结课件
- 酸碱平衡紊乱模型的复制和解救课件
- 管理养老机构 养老机构的运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