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课件_第1页
中国近代史课件_第2页
中国近代史课件_第3页
中国近代史课件_第4页
中国近代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四、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其他欧美国家也正在进行19世纪50年代工业革命英国已完成需要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社会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的地位。西方列强却认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他们享受的权益太少”。提出“修约”要求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谋求扩大侵华权益的“修约”活动

英法发动战争的借口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2、英法制造借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二、战争的经过1856—1857年1858年1859—1860年广州联军委员会天津《天津条约》天津—北京《北京条约》广州

澳门(萄占)九龙司

香港(英占)琼州淡水台湾厦门福州定海上海镇江南京九江汉口烟台北京营口黄海东海黄河运河长江汕头天津宁波1858-1860年英法侵略者进攻路线1859年英法侵略者进攻路线群众抗击英法联军的主要地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1856年10月23日英国侵略者借口“亚罗号”事件进攻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成立了联军委员会,柏贵任原职。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1858年6月清政府被迫和俄、美、英、法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10月、11月清政府被迫和英、法、俄三国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侵犯北京香河军粮城北京八里桥张家河杨村天津大沽武清河西务新河北仓通州圆明园北塘永定河南运河北运河白河(海河)蓟运河渤海京津形势图1860年8月1860年9月9月21日10月6日10月13日1、《天津条约》公使进京增开十口舰船航行外人入内赔偿损失2、《北京条约》

增开天津割让九龙华工出国追加赔款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广州

澳门(萄占)九龙司

香港(英占)琼州淡水台湾厦门福州定海上海镇江南京九江汉口烟台北京营口黄海东海黄河运河长江汕头天津宁波1842年被迫割让的领土

《中英南京条约》1860年被迫割让的领土

《中英北京条约》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1858年《天津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的通商口岸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中国领土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的中国领土7万多平方公里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共侵吞了我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四、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的边界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经济上:外国势力由沿海各省,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为什么说1856-1860年的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提示:目的:方式:结果:影响:第一次: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战争,武力征服。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从空间、权益等第二次都超过第一次?第二节辛酉政变及其以后

的政局一、辛酉政变发生的原因二、辛酉政变的经过三、辛酉政变的影响一、辛酉政变的原因第一,外国侵略者侵华意志在清廷内部的间接体现。(西方列强的参与,间接支持后妃集团与奕訢集团)肃顺(1816—1861)满洲镶蓝旗人。清朝宗室。咸丰年间由御前侍卫迁工、礼、户部侍郎,理藩院、户部尚书,得到咸丰帝的信任。对内主张任用新起的汉族地主军阀镇压农民起义,对外则疑虑甚深,竭力维持天朝尊言,对侵略者的过调幅要求不肯轻允,甚至起而抗争。一、辛酉政变的原因第一,外国侵略者侵华意志在清廷内部的间接体现。(西方列强的参与,间接支持后妃集团与奕訢集团)奕訢(1835—1898)是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的异母弟。1850年入值军机处。1855年退出。1861年主持总理衙门。在办理外交过程中深得外国人赏识。一、辛酉政变的原因第二,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最高权力斗争的结果。二、辛酉政变的经过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第一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酝酿

太平天国运动第二节太平天国前期的辉煌胜利第三节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及其失败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历史背景)第一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酝酿二、洪秀全及其革命思想的形成三、革命主客观条件的成熟1、英国的对华侵略,激化了中外民族的矛盾(1)英国等西方殖民者使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争的灾难。(2)西方殖民者使中国人民承担了沉重的战争负荷。(3)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者大量向中国推销鸦片、倾销商品,引起了中国经济生活的严重动荡。银贵钱贱现象严重。2、清政府封建剥削和搜刮的严重,使阶级矛盾不断恶化。(1)土地集中十分严重;(2)封建剥削日益沉重;(3)清政府吏治腐败,水利长年失修,自然灾害频繁。3、人民群众的反抗有着持续的发展。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历史背景)二、洪秀全及其革命思想的形成1、生平介绍(洪秀全其人)

洪秀全故居2、革命思想的形成及特点

①思想来源:西方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②理论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等

③思想特点:第一,是披着宗教外衣的革命思想。第二,思想源流比较复杂。第三,秘密的而不是公开的,没有明确地提出自己的政治目的。三、革命主客观条件的成熟冯云山故居遗址紫金山区炭窑遗址第二节太平天国前期的辉煌胜利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二、北伐、西征和天京保卫战

三、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和各项政策金田村金田起义太平军攻克永安城永安封王诏令太平军进入南京进军路线(1851-1853)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永安建制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作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攻占武汉三镇全州(冯云山)长沙(萧朝贵)

主客观两方面

主观方面:第一,是一次反对清朝反动统治的正义战争,必然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第二,太平军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军纪。第三,坚强的领导核心,灵活主动的战备战术。客观方面:清军腐败不堪一击。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时间名称北伐天京保卫战西征主要将领目的意义1853年推翻清朝统治林凤祥李开芳打乱围攻天京计划1853年巩固天京大本营敕汉英石达开攻占了长江上游许多地区,巩固天京大本营

1856年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己经济力量

秦日纲石达开解除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二、北伐、西征和天京保卫战

二、北伐、西征和天京保卫战

北伐、西征天京保卫战三、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和各项政策

《天朝田亩制度》1、时间:1853年2、内容: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产品平均分配,实行圣库制度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土地分配建立以乡官制度为中心的地方基层政权

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式是什么?分配产品的原则和方式是什么?-产品分配-组织制度3、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5、评价: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革命性:空想性:4、性质:规定了天王的高度集权、官员的世袭制等,都表现了封建的等级关系。封建性:落后性:企图把正在趋向分离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牢固的结合在一起,把整个社会改造成划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阅读下列材料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人在土地问题上的什么要求?

(2)这些引文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观点,具体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哪些方面?

(3)为什么这些规定和思想行不通?①反映了贫苦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分土地的愿望

②这些规定体现了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涉及到土地分配、劳动产品分配和消费方式等方面

③因为它不顾生产劳动的具体状况和实际差别,企图一律拉平,必然会阻碍或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列宁:“所谓革命,就是极端残酷的殊死的阶级斗争”。毛泽东:“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马克思:当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关于革命的定义:(1)古代以王者受命于天,故称王者易姓,改朝换代为“革命”。《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关于革命的定义:(2)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中所进行的重大变革。人们改造自然的重大变革,有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等。人们改造社会的重大变革,即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它的最深刻的根源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在阶级社会里,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必然趋势和集中表现,通常要使用暴力。历史上有过奴隶反对奴隶主、农民反对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太平天国革命是属于什么性质的革命?胡绳:单纯农民战争或农民革命。郭毅生:资产阶级的农民革命。章开沅:单纯农民战争兼具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港台学者:“宗教革命”或“民族革命”等。第三节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及其失败一、天京事变及其影响基本原因:太平天国的政权蜕化变质,由农民政权演变为腐化的专制政权:直接原因:杨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是否存在有争议,清方有记载)1、原因:2、经过:杨秀清逼封万岁,韦昌辉滥杀无辜,石达开遭猜忌出走。3、影响(1)摧毁或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损失极为严重;(2)造成在战场上的全面失力,清军大举反攻;(3)政治上巩固了洪秀全的地位,加剧了政权腐败;(4)事变后,人心涣散,离心离德,一盘散沙。二、陈玉成、李秀成力挽危局主要战役:(1)破江北大营:(1858年,陈、李)(2)三河大捷:(陈、李)(3)破江南大营:(陈、李合力)(4)上海战役:(李秀成军队)(5)安庆保卫战:(陈玉成)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解安庆之围解除天京南面的威胁太平军损失很大,退回苏州安庆陷落三、洪仁玕与《资政新篇》1、提出在政治方面,他主张立政的关键,“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所谓“设法”,就是制定法律、制度。他指出立法的重要性,认为英国之所以成为当时“最强之邦,由法善也”。他反对“结党联盟”,针对当时存在分散、离心的倾向,强调要“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在经济方面,洪仁玕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事业,包括兴建铁路、公路、修浚何道、行驶轮船、兴办邮政等;发展金融事业,包括兴办银行、发行纸币、推广保险等。他还主张奖励民间开矿、制定火轮车、轮船及其他“器皿技艺”。在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方面,他主张设学馆、医院,建破盲聋哑院、鳏寡孤独院、礼拜堂、育婴堂,禁庙字寺观,革阴阳八煞,除九流堕民,禁溺婴及买卖人口和使用奴婢,严禁鸦片入口。他还批判了那种“不务实学,专事浮文’的学风,在《戒浮文巧言谕》中,主张“文以纪实”、“言贵从心”,提倡“切实明透,使人一目了然”的浅明文体。在外交方面,洪仁玕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外人不得干涉太平天国的内政和“国法”。2、主要内容(1)以学习西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治国方案;(2)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治斗争的需要,强调集权、反对帮派,目的是要维护和巩固太平天国的政权;(3)脱离了当时军事斗争实际的方案,未解决最紧近的军事问题。打仗是第一位的,却未提出,只提出了宏观的长远的空的设想。3、对《资政新篇》的评价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天上神权,地上皇权——一个解不开的历史死结地上天国,封建体制——产生腐败的温床和土壤聚也上帝教,离也上帝教——宗教对太平天国的巨大影响得人则昌,失人则亡——洪秀全的孤家寡人政策

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太平天国战略上的重大失误不修德政,治国无章——洪秀全等人治国政策的检讨1、失败原因新探索(1)政治上看,《天》在经济上没有使农民真正得到土地,政治上建立了一个新的封建专制政权;(2)经济上看,反对商品经济,强化土地私有制,得不到广大民众的支持;(3)思想文化上看,突出拜上帝教,却排斥和反对其它宗教,敌视知识分子,同时打击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扩大了自己的敌对势力;(4)最主要的原因是政权的封建化和领导集团的腐败。2、经验教训: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戊戌变法运动

二、维新运动走向高涨三、变法维新与顽固守旧的争论四、百日维新及其失败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康有为及其早期维新活动

康有为生于1858年,卒于1927年,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

康有为故居原名"涎香老屋",座落于南海市灶镇银河乡苏村,故居面积81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清代农村住宅形式--"镬耳屋"。

康有为故居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北近仙湖,南邻西樵,区内环境幽雅、鸟语花香,是集旅游、教育、文物保护、学术研讨于一体的特色旅游胜地。

朱次琦,南海县九江镇人,道光进士。人称九江先生。

“烟雨西樵乍霁开,三湖碧水映楼台。追寻遗迹康南海,不尽沧桑过眼来。”这首诗生动的重现了康有为在西樵山白云洞三湖书院苦求变法强国之路的历史。2、公车上书二、维新运动走向高涨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是康有为的得意门生和得力助手。自幼接受封建教育。11岁考中秀才,1889年考中举人。1890年拜康有为为师。

谭嗣同(1863—1898年)。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维新运动的中坚骨干和杰出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

严复(1854—1921年),字又陵,号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少年时入福州船政学堂读书,1877年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次年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后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强学会南学会

强学会三、变法维新与顽固守旧的争论

第一,要不要变“祖宗之法”。第二,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这是论战的核心问题。第三,要不要废“八股”、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论战内容:论战性质:

是资产阶级第一次向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挑战。四、百日维新及其失败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原因

探讨这一问题的意义:●涉及到对中国资产阶级进行正确的评价●涉及到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正确认识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原因关于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几种不同观点:●由于当时思想启蒙未能深入发展,改革的社会条件不成熟。●由于中国的资产阶级缺乏接力人,未能将改革引向纵深。●由于“中体西用”思想的制约,使资产阶级维新派丧失了精神和力量。

我们认为,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当时自然经济在中国仍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就使中国的资本主义不发达,也使资产阶级缺乏实力,因此,他们不能不存在着下列一些致命的弱点:●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认识 不足,对他们存在着幻想。

“师夷制夷”和“以夷制夷”的思想对维新派的影响不能忽略

●眼睛看不见人民群众,背后没有人民群众。

维新派提出“救亡图存”的口号,其内涵其实是很复杂的

此外,对封建军阀官僚丧失应有的警惕,没有严格的组织做保证等也是维新派突出的弱点。●

不敢触动封建社会的根基

这一根基不铲除,新的社会制度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思考:▲同样是维新运动,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呢?▲应从两个运动的不同外部和内部条件中寻找答案外部条件———▲两国维新运动是在不同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中进行的

在资本主义时代和帝国主义时代,西方列强对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争夺程度有所区别。▲两国维新运动时期的亚洲民族

解放运动也不大相同

以中国太平天国为中心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这便于日本的倒幕战争的进行;中国在进行戊戌变法的时候,却得不到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有力支持。▲列强对两国的政策也有所不同

美国扶持日本,企图使之成为在远东的前哨阵地。

19世纪末,帝国主义都在对中国进行瓜分。内部条件——政治路线不同

日本:自下而上:中国:自上而下。▲封建阵营内部分化的程度不同

日本:封建制度的衰弱使大量的士绅转向资产阶级阵营;中国:地方官吏中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两国维新派的实力不同

日本:在西南诸藩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中国:维新派与顽固派同居京城,一举一动受到顽固派的严密监视。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

第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代表人物:范文澜、胡绳第二,是一次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夺权的尝试。代表人物:陈庆华、李时岳第三,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不应视为改良主义,而应称为改革和改良。代表人物:陈锡祺“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与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发生‘共振’而引起的”,即是资产阶级改革,也是地主阶级自救。郑永福辛亥革命第一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第二节革命运动的发展第三节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第一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一、孙中山和兴中会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出现三、蓬勃发展的反帝爱国运动四、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一、孙中山和兴中会一、孙中山和兴中会1866年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孙中山和兴中会1876年孙中山开始就读时的村墪旧址---冯氏宗祠一、孙中山和兴中会一、孙中山和兴中会1883年的孙中山一、孙中山和兴中会1886年,孙中山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医学堂(今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读书。图为南华医学堂旧址。一、孙中山和兴中会1888年10月,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时与友人的合影(左起杨鹤龄、孙中山、陈少白、关心焉、尤列)。一、孙中山和兴中会1892年12月,孙中山在澳门开设中西医药局行医。这是他筹集资金开设药局的借款单据。一、孙中山和兴中会1894年初,孙中山在翠亨村草拟了上直隶总督李鸿章书。图为孙中山的书房。一、孙中山和兴中会剪掉辫子后不久的孙中山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时间:1894年地点:檀香山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一、孙中山和兴中会图为兴中会会员秘密宣誓的地方。一、孙中山和兴中会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宣言。

一、孙中山和兴中会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以“乾亨行”名义作掩护。图为“乾亨行”旧址。一、孙中山和兴中会1895年2月孙中山1895年2月以后

孙中山偕陆皓东、郑士良等人到广州建立兴中会分会。

图为兴中会广州分会旧址。一、孙中山和兴中会陆皓东(1868-1895)

名中桂、字献香。广东香山人,近代民主革命者。广州起义中英勇就义。被孙中山称为"为共和牺牲之第一人"。

伦敦蒙难1896年10月11日,孙中山被清政府驻英公使馆诱捕密囚于使馆,

图为囚禁室伦敦蒙难孙中山在囚禁中给老师康德黎的求援信伦敦蒙难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时的英籍老师康德黎

伦敦蒙难这是孙中山脱险后,致香港友人区凤墀叙述经过的信

伦敦蒙难1897年春,英国出版了孙中山用英文撰写的《伦敦被难记》,该书记述了他早期的革命活动及被难经过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出现报纸刊物报名刊行时间出版地刊名刊行时间出版地中国日报1900—1913香港中国旬报1900—1901香港苏报1903上海开智报1900—1901横滨国民日日报1903上海国民报1901东京俄事警闻1903—1904上海政艺通报1902—1906上海檀山新报1903—1907檀香山游学译报1902—1903东京俚语日报1903—1904长沙大陆1902—1905上海世界公益报1903—1904香港女报1902—1903上海警钟日报1904—1905上海湖北学生报1903东京大同日报1904—1912旧金山直说1903东京图南日报1904—1906新加坡浙江潮1903—1904东京广东日报1904—1905香港江苏1903东京黄兴和兴中会

黄兴故居。湖南善化<今长沙>县龙喜乡凉塘。父亲黄筱村清末廩生,设馆授徒于桑梓、曾任地方都总、有产业,通达时务

黄兴和兴中会青少年时代的黄兴<画像>。时名黄轸

黄兴和兴中会1902年夏,黄兴由两湖书院择优远派官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宏文学院速成师范科。此照为湘籍留日学生合影,前排右一为黄兴

黄兴和兴中会1903年秋,黄兴离沪,经武汉至长沙,在明德学堂任教,秘密联络革命党人,创建革命团体华兴会黄兴和兴中会华兴会设华兴公司、东文讲习所,作民译社及黄汉会作掩护和联络机关,设同仇会联合会党,擬于1904年10月24日在长沙举行武装反清起义,事泄未果。冬,部分华兴会员流亡东京,合影左起前排一黄兴、三胡瑛、四宋教仁、五柳杨谷、后排一章士钊、四刘揆一黄兴和兴中会1905年7月,经日本友人宫崎寅藏介绍,黄兴与孙中山初晤,共商革命救国大计。是月,孙、黄商定联合革命团体,组建革命政党同盟会。这是孙、黄东京会晤地址(图画)

黄兴和兴中会华兴会设华兴公司、东文讲习所,作民译社及黄汉会作掩护和联络机关,设同仇会联合会党,擬于1904年10月24日在长沙举行武装反清起义,事泄未果。冬,部分华兴会员流亡东京,合影左起前排一黄兴、三胡瑛、四宋教仁、五柳杨谷、后排一章士钊、四刘揆一黄兴和兴中会宫崎滔天与孙中山黄兴和兴中会科学补习所

刘静庵光复会三、蓬勃发展的反帝爱国运动三、蓬勃发展的反帝爱国运动三、蓬勃发展的反帝爱国运动三、蓬勃发展的反帝爱国运动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兴中会的成立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四、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组织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思想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阶级基础中国同盟会(1905、8)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同盟会的成立和政治纲领时间:1905年8月地点:东京组织者: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总理:孙中山执行部庶务:黄兴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政府,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同反对帝国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因袭了资产阶级建立民族国家的思想,但他反对种族复仇主义。孙中山民族主义是同反封建联系在一起的。

三民主义

民权主义: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提出了建国三序,即军法之制,约法之制,宪法之制。还提出了五权宪法即在立法、行政、司法之外再增添考选、监察权的主张。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通过平均地权的办法,避免贫富悬殊,预防将来的社会革命。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具体办法是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按价收税,涨价归公。

三民主义同盟会纲领在近代中国

思想史的地位

与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思想比较,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他将对内争取资产阶级共和国,对外争取民族独立结合起来,具有新的阶级内容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意义。

与维新思想比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战斗的三民主义,他强调了用暴力手段进行革命,明确提出了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主革命口号,具有更加彻底的革命性和不妥协性。

与同时期其他革命小团体纲领比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将反满与图存紧密结合起来,并明确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更加科学,更有号召力。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以民族主义为基础,以民权主义为核心,以民生主义为重要补充,反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特点,符合当时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愿望。三民主义是真正人民的真正伟大思想。

———列宁第二节革命运动的发展一、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二、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及其他革命活动第二节革命运动的发展一、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起因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积极宣传三民主义思想,扩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阵地,迅速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领导地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阻遏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维护其在思想界的权威地位,极力驳斥同盟会提出的革命纲领。对此,革命派予以了坚决回击。《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改良派的机关报——《新民丛报》一、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论战内容: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要不要变法革命派vs

改良派维新派二、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及其他革命活动刘道一《时报》登载的萍、浏、澧起义的消息萍、浏、澧起义光复会领导的安庆起义光复会领导的安庆起义光复会领导的安庆起义黄花岗起义1911年1月18日,黄兴抵香港,主持广州起义筹备工作,在跑马地35号设起义总机关_统筹部,部轄八课,黄兴被公举为部长。图为统筹部原址今貌

黄花岗起义革命党人进攻两广总督署路线及经过图

黄花岗起义1911年1月18日,黄兴抵香港,主持广州起义筹备工作,在跑马地35号设起义总机关_统筹部,部轄八课,黄兴被公举为部长。图为统筹部原址今貌

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爆发,黄兴亲率敢死队进攻两广总督署,与清军血战,身受重伤。终因敌我实力悬殊而失败。图为革命起义军进攻两广总督署

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失败,清廷残酷捕杀革命党人。右起为罗联、饶辅廷、罗遇坤、陈亚才、宋玉林、韦雲卿、徐满凌、梁纬和、徐亚培烈士就义的情形

黄花岗起义黄花岗之役壮烈牺牲的部分烈士遗体

黄花岗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黄花岗起义

方声洞(1886—1911)字子明。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黄花岗起义方声洞与妻儿(临别前摄)

黄花岗起义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今福州)人。自幼聪颖。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入福建高等学堂,接触新思潮。1907年赴日本留学,加入中国同盟会,经常出席集会演说,撰文与保皇派论战。

黄花岗起义

喻培伦(1886—1911)字纪云。四川内江人。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东渡日本,能以多种方法制成炸药,被同志誉称“炸弹大王”,并命其方法为“喻氏法”。1912年由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第三节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三、袁世凯窃取政权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武汉位于长江、汉水汇合处,由武昌、汉阳、汉口(古称夏口)三镇组成。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湖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清朝政府革命党人人民群众“新政”预备立宪空前孤立有利革命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扩大影响鼓舞斗志加快进程收回利权保路运动直接推动时机成熟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爆发的必然性:革命形势的发展武昌首义的主观条件:两湖地区阶级矛盾的尖锐积极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成立了起义的的领导机关制定了周密的起义计划湖北新军在操练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革命团体文学社的总机关,布署武昌起义的指挥部。

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共进会机关旧址,武昌起义时的政治筹备处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

武昌胭脂巷11号胡祖舜寓。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武昌起义总指挥的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

孙武,共进会领导人,被推举为参谋长。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起义前绘制的军用地图。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准备起义胜利后发行的钞票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起义前共进会设计的会员证件。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起义前鎸刻的"中华民国大都督之印"。

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起义前鎸刻的"中华民国大都督之印"。

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起义前鎸刻的总理司勋、司书、司刑、司教、司礼、司令等六司印章。

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汉口宝善里14号

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孙武记述湖北革命运动和宝善里爆炸事件的手稿

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石钦等六人于宝善里爆炸事件一周年时,在旧址内厅留影,他们是这一事件的目击者

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位于武昌城内紫阳湖东岸的陆军第八镇工程营旧址。武昌起义首先从这里开始。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第八镇工程营的革命士兵在熊炳坤、金兆龙率领下,打响起义第一枪,发动了辛亥武昌首义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

楚望台军械库。工程营起义士兵首先占领这里,各标营革命士兵纷起响应,前往集中。起义军在这里获得大量武器装备,继续攻打湖广总督署。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武昌中和门。工程营起义后,驻扎城外南湖的第八镇炮队由此门入城,在蛇山等制高点安设炮位,炮轰总督署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清朝官吏在汉口大智门车站乘火车狼狈逃跑。

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1911年10月11日,革命党人在武昌成立的湖北军政府。

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1961年国务院公布军政府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时,这里建立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湖北黄陂人,时为清朝高级军官,被推举为军政府的都督。

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湖北军政府发布的维护治安的告示。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1912年1月1日晚10时,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这是孙中山就职时宣读的誓词。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府及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住所。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十八星旗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教育

社会习俗1.废刑罚2.保护华侨3.不准买卖人口1.奖励工商业,鼓励发展实业。2.废除苛捐杂税废除以儒学为主的教育;革除旧的风俗习惯特点破旧—政治、文化教育、社会习俗立新—政治、经济南京临时政府实行的各项政策

E.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意义: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与封建专制相比,无疑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主要内容:A.中华民国主权在民;

B.国内各民族平等;

C.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的自由

D.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1.帝国主义的支持。

(一)原因2.革命派的妥协及对袁世凯认识不清。3.旧官僚和立宪派对革命党施加压力。

(二)结果:

1.清帝退位和孙中山提出辞职(1912.2.12—13)

2.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3)三、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帝国主义是怎样支持袁世凯和破坏革命的?C.策划“南北和谈”,压迫南方政权向袁世凯让步。袁世凯攻占汉口和汉阳后,A.宣布“中立”,但又截留税收,不交给革命党。(军事威胁、经济封锁、外交孤立)。B.要求清政府起用已去职返乡的袁世凯,并要求委以重任;帝国主义为什么准备干涉又宣布“中立”?1.革命形势发展迅速,革命派很快占领了武汉和一些地区,帝国主义在武汉的据点成为孤岛,不得不宣布“中立”。

2.革命军在武汉占住脚,使他们预见到清朝的崩溃已成定局,要使用武力维护,可能性很小。

3.武昌起义后,资产阶级发表了对外宣传,即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既得利益。使帝国主义感到,他们不必要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4.“一战”逼近,各国加紧备战,他们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在突然而来的中国革命问题上,他们要采取一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是不苦恼的。所以他们更侧重政治阴谋。D.表示对袁世凯的新政府在外交上给以一切支持。C.英公使即出面动员南方与军方和谈,破坏革命。(1912.12.上海,伍廷方、唐绍仪)

帝国主义为什么要支持袁世凯而清朝为什么也愿意起用袁世凯?

1.帝国主义急切需要袁世凯来安定大局。辛亥革命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也打破了帝国主义利用清政府统治和奴役中国的美梦,因而要寻找新的代理人,作为控制中国的工具。

早在山东镇压义和团时,袁世凯已赢得了帝国主义的好感,帝国主义分子深信袁世凯一旦上台,必然会选择帝国主义作为靠山。

3.辛亥革命从一开始就反满甚于反封,所以清朝也相信袁世凯的出山,可以麻痹革命党人。袁世凯作为汉人,可以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包括立宪派等。

2.清政府也不得不起用袁世凯。袁世凯与军队存在牢固的关系。他以北洋新军起家,首练新军,其部将遍布各支军队。正由于此,成为清朝末期最有影响的汉族官僚。在革命面前,清政府也需要袁世凯来挽救危机。

起用袁世凯

南北和谈袁世凯

清革命党

1912.3孙中山让位

北洋军队帝国主义武昌起义1912.2.12逼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南京临时政府

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软弱、缺乏实力立宪派等的拥护

对清:威逼利诱迫使清帝退位

对革命派:迫孙中山让位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这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旁立者),中坐者是溥仪的父亲兼摄政王载沣,载沣怀中的是溥仪的弟弟溥杰。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前组织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的基础上,发动和领导了这次革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它的主要历史功绩。使人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民主共和制度深入人心,民主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3.作为革命政党的同盟会,组织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既无严密的组织,也无统一的纪律。从一开始就存在严重的派别活动和组织分裂的现象。1.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更没有彻底的革命实践,他们想不正面反对帝国主义,而获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幻想。经验教训:2.不敢发动还依靠广大的农民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从武昌起义到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过程中,分析革命派失败的可能性。

A.从武昌起义到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的过程中,就显示出鱼龙混杂的局面,立宪派和旧官僚趁机投靠革命,南方独立各省大都掌握在这些人手中。

B.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虽然是他在长期革命活动中所形成的崇高威望所致,但实际上也是独立各省派系矛盾的结果。因而临时政府难以形成统一的政策,从而削弱了力量。D.帝国主义的破坏。帝国主义选择新的代理人一是在中国能够稳住政局的人;二是能够卖身投靠帝国主义的。所以,他们决不会支持革命派,而是破坏革命。

C.革命党内也不团结,意见分歧,组织涣散,缺乏一个真正的权威人物。在革命的过程中,同盟会并没有真正发挥组织、领导作用。

F.与封建势力妥协的一面:南方为主的十几省独立后,临时政府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南北和谈上,特别是与袁世凯的谈判上,革命派内部的主要领导人也不看重革命的领导权,拱手把政权交给了袁世凯。E.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帝国主义妥协的一面:承认不平等条约,助长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在南北和谈中,退让到“只要清帝退位,承认共和”一个条件。思考题:

概述辛亥革命前20年,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和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影响。

农民阶级: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实行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立宪派:仍然幻想走改良主义道路,掀起了收回利权的运动;四川保路运动直接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学术争鸣1.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还是理智的选择?历史发展的必然?2.新文化运动是否全盘反传统,造成中国文化的断层和道德失范?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二、《新青年》杂志的创办和新文化运动发端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先进分子对辛亥革命的反思经过革命洗礼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思考中认定,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因为缺乏彻底的反封建的思想革命,国民头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2.反击思想文化领域尊孔复古的逆流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但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封建思想并没有清除。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读经、复古倒退的逆流。一些在中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外国人也配合这股逆流。回击这股尊孔复古的逆流成为时代的要求。

二、《新青年》杂志的创办和新文化运动发端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这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916年底,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提倡学术上兼容并蓄,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还聘请许多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任教。《新青年》编辑部也迁到北京,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参加编辑部,并充当主要撰稿人。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李大钊(1889-1927)鲁迅(1881-1936)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借“民主”和“科学”两个名词英文译音的第一个音节,称“民主”为“德先生”(Democracy),“科学”为“赛先生”(Science)。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和道德;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盲从;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和旧文学。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痛数中国社会的黑暗,向青年提出六条希望和要求:“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鼓励青年追求科学和民主,举起了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这是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篇纲领性文献,规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当时提倡的民主,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法国为榜样,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反对为专制政治服务的封建旧伦理道德。当时提倡的科学,主要是自然科学,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树立起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首先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维护封建旧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进行揭露和批判,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锋芒直指孔孟之道,对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予以无情的鞭斥。

胡适首先于1917年1月,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口号,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同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陈独秀在该文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口号,号召以“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代替“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山林文学”。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等白话文小说,倡导新文风,用通俗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对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进行剖析和批判。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集中指向三方面:1.揭露和批判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逆流。2.批判封建专制的伦理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宣传民主、自由、自治的民主政治。3.批判封建的纲常名教,宣传人格独立、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的思想。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1.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了封建主义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2.它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创造了有利条件。

3.早期新文化运动仍然属于旧民主主义的范畴,是资本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它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对待中西文化存在形式主义倾向,缺乏科学的分析和批判,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安徽怀宁人。中共主要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倡导“文学革命”。五四运动后,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向马克思主义者,为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工作。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1916年任北大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积极宣传进步思想。十月革命爆发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著名教育家。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聘请陈独秀、李大钊等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大任教,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基地。

胡适(1891—1962年),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留学美国。1917年加入新文化运动行列。他在文章中提出“文学改良”的口号,主张以白话文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以及一些文学形式上和内容上的改革,如“不用典”、“不用陈套语”、“不作无病之呻吟”、“不摹仿古人”等。参考书目:1、牟安世《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3、萧致治主编《鸦片战争史――中国历史发展中第三次社会大变革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4、吴孟雪《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百年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5、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一章鸦片战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第二节林则徐领导下的禁烟运动第三节鸦片战争的经过第四节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第二节林则徐领导下的禁烟运动一、清政府的闭关政策二、可耻的鸦片贸易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一、清政府的闭关政策1、学术动态:(《清史研究》2002、4)第一种:存在论。代表人物是陈旭麓、戴逸等

第二种:不存在论。代表人物严中平

第三种:限关自守论。朱雍

一、清政府的闭关政策2、闭关政策的社会历史根源第一,它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第二,它是封建政府被迫自卫的一种简单手段。

第三,它是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产物。第四,它是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心理的产物。一、清政府的闭关政策3、闭关政策的主要内容第一,一口通商。

第二,实行“公行制度”。

第三,清政府对外国商人及中国商人的严格限制。一、清政府的闭关政策4、闭关政策的评价

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之时,正值世界资本主义处于发展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尚无大规模入侵中国的能力,而中国地大物博,有许多可供出口的产品,但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手限制,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同时也妨碍了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束缚了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从而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二、可耻的鸦片贸易1、战前中英正常的商品贸易正当中英贸易差额二、可耻的鸦片贸易2、鸦片贸易鸦片,学名罂粟,俗称“大烟”,又名阿芙蓉,是用罂粟汁液熬制而成的麻醉性毒品,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后传到阿拉伯、印度及东南亚等地,唐朝时作为药材由阿位伯少量输入我国。吸毒人数:200万/35年掠夺白银:3—4亿元/40年里50—100公斤/4000788912576203313544540200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二、可耻的鸦片贸易3、鸦片的危害首先,使中国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二、可耻的鸦片贸易3、鸦片的危害其次,鸦片毒害了我们民族的身心健康,摧残了社会生产力。二、可耻的鸦片贸易3、鸦片的危害其次,鸦片泛滥造成了深刻的社会危机,严重危胁着清朝的统治。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1、林则徐简介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俟)村老人、竢村退叟,是鸦片战争时期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

2、林则徐的禁烟措施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第三节鸦片战争的经过(二)、直接原因:(一)、根本原因:1、战争爆发的原因现象本质偶然性必然性体现反映根本原因必要性可能性必然性根本原因:必要性英国: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中国:地大物博,能为其丰富的原料人口众多,是一个广阔的潜在销售市场必然是是英国发动必然是一场侵略战争根本原因:可能性英国:经济: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军事:掌握了全球“海上霸权”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海军和陆军。外交:在全球疯狂扩张,在东方建立的殖民体系已成为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中国:政治:国力衰微,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经济:贫困落后,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土地高度集中,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军事:装备陈旧,纪律败坏外交:闭关锁国,封闭保守,统治者狂妄自大愚昧无知。政治: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国力强盛危机四伏实力雄厚准备充分中国败局已定第四节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一、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4版1、中英《南京条约》

的主要内容第一,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第二,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第三,中国赔偿英国2100万元。第四,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第五,废除“公行制度”。关于香港史研究的两部著作:余绳武等主编:《20世纪的香港》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5年版。刘蜀永主编:《简明香港史》香港三联书店1998年版。2、通过《虎门条约》,英国又取得了一些重要特权:第一,领事裁判权。第二,片面最惠国待遇。第三,居住及租地权。费成康:《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张洪祥《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与租界》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租界、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三者的区别租界:租界是资本主义国家根据不平等条约,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开放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的一定区域。租界形式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一国单独管理的,如上海法租界、汉口英租界等;一种是由几国共同管理的,如1863年由英美上海租界合并而成的“公共租界”。

租借地:是指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使用和管理的地区,是侵占半殖民地国家领土的一种形式。租界和租借地二者的区别:一、租界是殖民据点,“国中之国”,面积较小,设在商埠内,周围用高墙或铁丝封闭。租借地具有殖民地性质,一般在海湾及其它重要地区,其面积比租界大得多。二、租界一般无时间限制,租借地则有时间限制。

势力范围:

租借地往往与势力范围紧密相连。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根据地,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和扩大。如德国强租胶洲湾后,乘机把整个山东作为势力范围。

3、中美《望厦条约》

和中法《黄埔条约》第一,为十二年后的修约提供了借口。第二,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传教大开了方便之门。二、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

的重大影响(一)社会经济的变化1、五口通商后的鸦片走私

据英国公布的《1849年中国各口贸易报告》说:“目前中国每年鸦片销费量约为五万箱,…其中以上海为中心的北方消费量占五分之二,以广州为主要市场的南方消费量占五分之三”。

2、中外贸易形势发生了新变化(1)西方列强大量倾销商品璞鼎查:“已为他们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广阔,倾兰开厦全部工厂的生产也不够供给他一省的衣料”。还有人说:“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据统计资料表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1837——1839年每年平均不到一百万英镑,1843年增加到145万6千多英镑,1845年竟达到239万多英镑。(2)西方列强疯狂地掠夺原料统计资料表明:茶叶在战前每年出口约5000万镑,战后日益增加,1846年达8000余万磅,丝在战前每年出口约几千包,最多年份有一万二千包,而1847年则达到22000多包,1852年继续上升到31900多包。3、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据时人记载:“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门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二)政治上的变化1、国家主权的被破坏国家主权:主权是国家固有的,在其领土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具有不可分割和让予的属性,不受其它国家干预,也有从属于任何外来意志。在国内看国家主权是最高的,在国外是独立的。领土主权:割香港;《五口……》准许租赁土地;经济贸易主权: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废除中国管理对外贸易的公行制度,被迫同外国协定关税;沿海沿江的航行主权;司法主权:领事裁判权;文化主权:解除对天主教的禁令1846年;2、社会阶级结构、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的变化社会阶级结构:买办和近代产业工人主要矛盾:增加了中华民族与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即民族矛盾。革命性质:由单纯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买办的定义:亦称“康白度”(葡文comprador的音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原指欧洲人在印度雇用的当地管家。在中国,指外国资本家在旧中国设立的商行、公司、银行等所雇用的中国经理。“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三)思想文化的变化1、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魏源《海国图志》姚莹《康輏纪行》徐继畬〈瀛环志略〉梁廷楠《海国四说》2、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张穆《蒙古游牧记》何秋涛《北徼汇编》第一次革命性的转变——人类出现人类历史中的三次革命性转变第二次革命性的转变——进入农业文明人类历史中的三次革命性转变第三次革命性的转变——迈向近代社会人类历史中的三次革命性转变近代化的主要标志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第四章研究洋务运动的主要专著:1、《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张国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2、《晚清洋务运动研究》夏东元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3、《从闭关到开放》李时岳、胡滨著,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4、《洋务运动新论》徐泰来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5、《洋务运动史》夏东元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第四章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一节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第二节洋务运动第三节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一节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一、外国侵略者对清政府控制的加强二、外国侵略者对华经济侵略的扩大三、外国侵略者对华的文化侵略外国侵略者对清政府控制的加强1、西方列强推行合作政策2、清政府半殖民地性质机构的设立3、外国公使驻京干涉中国的内政4、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的海关5、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的外交19世纪60年代,列强在侵略中国的活动中采取了“合作政策”。这项政策由英、美两国所倡导,而为俄、法等国所支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巩固和扩大不平等条约中所取得的权益,在有关侵华的重大问题上彼此进行“协商与合作”,以达到共同的侵略目的,这就是“合作政策”的实质。

(1)总理衙门的成立(2)南、北洋通商事务大臣设置(3)总税务司(4)同文馆清政府半殖民地性质机构的设立总理衙门的建立及影响时间:1861年初原因: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职能: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办事大臣:奕訢桂良等影响:(一)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二)更有利于外国控制清朝内政外交(三)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四)便利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总理衙门成立后,即设南、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南洋通商大臣初为五口通商大臣,设置于1844年,原是两广总督兼职。1858年改由两江总督兼任,1868年,因通商口岸已扩展至长江各地,遂改五口通商大臣为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初为三口(牛庄、天津、登州)通商大臣,1861年设置,当时是专职。1870年,因通商事务扩大,改三口通商大臣为北洋大臣,管理直隶、山东、奉天三省通商、交涉事务,由直隶总督兼任。总理衙门对于南、北洋大臣,只是备顾问和代传达而已,不能直接指挥,在制度上没有隶属关系。(2)南、北洋通商事务大臣

全国性的总税务司署成立于1861年,设正、副总税务司各一人,由洋人担任,管理全部海关税务。

在英国侵略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角色。1854年奉英国外交部命令来中国,先后在宁波和广州的英国领事馆工作,后任广州副税务司和上海税务司。1863年被清政府正式任命为海关总税务司。他不仅把持海关行政,而且代清政府对外借款,采购军火,进而逐步插手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总理衙门设立任命赫德为总税务司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中国海关加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沦为外国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掠夺地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0年代70年代90年代

同文馆于1862年在京师设立,直属于总理衙门。是培养外国语言文字、科学技术人材的学校。在外国语言文字方面,先后分设了英、法、俄、德、日五馆。科学技术方面,自1866年起,相继添设算学馆(包括天文)、化学馆、格致馆(力学、水学、声学、气学、火学、光学、电学等)和医学馆。

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第二节洋务运动一、洋务运动的兴起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三、洋务运动的评价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洋务宗旨的提出2、洋务派的形成3、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患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8册,第2675页。奕訢冯桂芬:1861年的《校邠庐抗议》。“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自强之道,实在乎是”。“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论的滥觞。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