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方法及题型回答技巧上.ppt_第1页
散文阅读方法及题型回答技巧上.ppt_第2页
散文阅读方法及题型回答技巧上.ppt_第3页
散文阅读方法及题型回答技巧上.ppt_第4页
散文阅读方法及题型回答技巧上.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阅读 散文与人生有不解 之缘,她蕴含着人生 的激情或智慧。 阅读散文,可以让 我们在品味作品文字 的同时,也经历作者 的内心历程,从而体味 不同人生,引起情感共 鸣,得到审美愉悦 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文中信息的分析筛选 文章结构的分析,文章思路的把握 作品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的鉴赏 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 解题条件: 整体把握全文 如何快速读懂一篇散文? 关注“标题” (1)能提供阅读的线索。 (2)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 重要内容) (3)可以联系文章的主题。 理清“思路” 要理清思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概括段意、划分层次入手来理清思 路。 2从捕捉“线索”入手来理清思路 。通常所讲的“线索”有这样几种:以中 心事件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以具 体事物为线索;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从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入手来理清思 路。 “思路”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及照应、 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运 用中。 中心句 抒情句 议论句 过渡句 修辞句 借助“关键句” 一:关注一:关注“ “标题标题 ” ” 二:理清二:理清“ “思路思路 ” ” 三:找三:找“ “关键句关键句” ” 四:归纳四:归纳“ “主旨主旨 ” ” 写什么 怎样写 为何写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局部服从整体,主旨弄清 楚了,局部就明白了。思路 理清了,才知道每一段、每 一句话在整体文章中的地位 和作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题型一:文中重要词语 的理解和解释 理解和解释的往往是“文中含义”,“ 文中含义”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受 上下文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临时 的具体含义,不是词典上的解释,但 并非和词典上的意义毫不相干. 20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 、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 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 ”一词的含义?(05年浙江卷越来越 接近精神的天空) 答案:“似乎“一词的含义:他 们行为上远离人群,思想上超越 大众;他们带着人群的全部困 惑和痛苦走出人群,又将丰盛的 精神礼物(“思想的星光“亦可) 带回给人类,因而实际上并未远 离人群。 例如:2005年高考试卷:(全国卷 )一日的春光冰心 14“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 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 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 么样的感情?(4分) 答案:吞咽的含义:尽情的 享受。表达了在寒冬中对春 天的强烈期盼之情。 首先考虑常用义, 其次根据上下文的信息,把握其 语境义, 然后根据对文章中心主旨的把握 ,注意词语作用。 解题技巧: (1)柴门 l答:象征家 l是一个分界,一边是家、亲人 ,一边是离家在远方的人。 (2)最暖不过是一个有家 的人 答:只有家才是最温暖的,这是一种 普遍意义的乡情 题型二:文中重要句子 的理解和解释 解释句子通常有二种命题情况: 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语 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语言。 二是对内容含蓄、内涵丰富句子作 出具体化的阐释。 (05全国卷)张家界 文章开头说“张 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 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答案: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 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 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 风景。 14.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 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 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06四 川卷乡村的瓦) 答案: “瓦”真实记录 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 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 活的回忆。 我们再来看另一类句子理解。 15“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 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 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 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 什么?(4分)(07年重庆卷告别三 峡) 15、(1)游人的告别只是对“原始 长江三峡”景点的告别,由此生出 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落。(2) 百万移民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 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 【方法指导】 一、要借助修辞。有的句子运用了修辞 方法,就可以根据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的 表达作用进行分析理解。(还原法 还原修辞“真面目”)。 二、要“句不离词”,要“句不离篇” 。 所谓 “句不离词”要弄懂句子中每个词 语的意思,所谓句不离篇,是不离开作 者写作时的思想状况和具体背景,同样 的句子,由于作者的思想状况和具体背 景不同,其含义也往往是不尽相同的。 (辐射法从重要词语入手辐射全句 ) 题型三:概括性题目 19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 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 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4 分)(07浙江卷泰山之思) 述异记中早有关于泰山来历的 记载。 历代君王登临泰山封禅。(答先后 有72位君王登临泰山祈福也可) 历代文人墨客对泰山充满景仰。 14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 想”?请简要概括。(6分) (2006年高考安徽卷行吟阁遐想 ) 答案:想到屈原的形象和诗句。 想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和诗句。 想到在屈原馆中另辟闻一多纪念 室。(意思对即可) 方法:审清题目要求, 找准答题区间, 对相关内容(全文或部分 )进行归纳 l14、 (1)内容: 写“柴门”是家的象征 家人对远行人的等待、守候 写了古代战争年代的征人遥望“柴门” 写了自家破旧的柴门 写了远行人对家的怀念和向往 (2)以“柴门”为线索,点面结合。贯穿联 通,组成有机整体,做到形散神聚。 题型四:赏析类 19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 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 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 来”这句话。(4分) (07天津卷雪野里的精灵) 19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 。 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 ”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 动之情。 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 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 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 。( 2006年天津卷造心) 参考答案:用夸张和比喻的手 法说理,说明人心应具备包容 性,并且以光辉、阔大的意境 来感染读者。 做题技巧: 1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 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 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 容,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 般表达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 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 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赏析类题目有关表达技巧知识准备 1)了解常见修辞及其一般作用 如: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 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色彩鲜明, 描绘形象,生动有趣,启人想象; 衬托,是为突出主要事物; 对比,能让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揭 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 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 题; 夸张,态度鲜明,引起共鸣;揭示本质 ,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反复,强调、突出重点,升华主题。 排比,前后联结,结构紧凑;文意通 顺,语气强劲;说理透辟,条分缕析; 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 2)了解常见表现手法、行文技 巧等。 如: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 议论、描写、抒情等; 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 志、欲扬先抑、虚实相生、动 静结合、想像、联想、象征、 渲染、反语、烘托、对比等。 l13、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柴门” 拟人化,说柴门“不说话”,“沉 静地面对天空与大地”,形象生 动地写出了柴门的原始特点,突 出柴门是家人与远行者之间感情 联系的纽带,为下文抒写两地思 念作铺垫。 题型五:作用类 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 ,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 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6分) 【06全国阳光的香味】 【答案】 “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 动成果的美好; “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 阳刚之美; 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 等内容前后呼应。 解题技巧: 解答这种的题一般从两个角度来做 答。 其一是内容方面的作用,可以说 表现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强调了 什么:势必要考虑与文章主旨的关 系。 其二是结构上的作用,根据其所 在位置确定其作用。 附:结构上的作用 l开头:总领、引出话题、为 下文作铺垫。 l中间 :过渡、承上启下、伏 笔、呼应等。 l结尾:收束全文、总结、呼 应、引起联想思考、画龙点 睛、深化主题、点明中心等 。 l12、内容上由眼前父母把着柴门 远眺的情景,联想到战争年代的征 人遥望“柴门”的情景,使文章更具 历史感和张力,强化思乡思亲之情 。 l结构上承接上文 “操劳一生的父 母手把着柴门远眺”的内容 题型六:有关材料和中心的题型六:有关材料和中心的 类型类型 17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 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 简要分析。(6分)(07全国1总想 为你唱支歌) 答案:1、以戈壁石的美丽,揭示出大西 北的美丽。2、以戈壁石的诱人,强化对 大西北的热爱之情。3、以戈壁石的呼唤 ,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 思考方向: 文章中心是什么?这个材料 表现什么? 二者有何关系?这个材料 起到什么作用? 题型七:主旨、情感类 示例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 (06年全国1卷阳光的香味) 【答案】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 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 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 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 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 人生。 答题模式: 本文通过对 “”的叙述 或描写,表达了作者 “”的观点,抒发了作 者“”的情感。 题型八:探究类 22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 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 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 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如你处在 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 文谈你的看法。(5分) 探究文章体现的人生态度价值观 参考答案:这都不是积极的做法。 身处逆境,至少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更重要的是在逆境中能在心中点 一盏温情的灯,保持自我,不失人 格,不失风骨,勇于进取。(答案 非唯一,但要言之成理) 凸显“探究”性,这是新课标的 精髓,也是新课程实施后阅读 考查题的最大亮点。它鼓励考 生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对 作品的独特见解。 探究型阅读题一般包括这样两种类 型: 1.内容解读类。解读思想内涵,或 者更深层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特质。 2.个体评价类。在个人“感受”“体验 ”的基础上,对作品及作者的感情 倾向或有关评论作出实事求是、有 独特见解的评判。 解答探究型阅读题,应坚持的原则有两点:解答探究型阅读题,应坚持的原则有两点: 一是应坚持文本与分析紧密结合的原则。一是应坚持文本与分析紧密结合的原则。探探 究题的思考角度见解多元,答案也允许丰富多彩究题的思考角度见解多元,答案也允许丰富多彩 ,但绝不等于可以天马行空,游离文本意义而漫,但绝不等于可以天马行空,游离文本意义而漫 无边际,随意乱侃;无边际,随意乱侃; 二是应坚持观点鲜明,分析有理有据的原则二是应坚持观点鲜明,分析有理有据的原则 。既是探究,就应明确正误、优劣、支持或反对既是探究,就应明确正误、优劣、支持或反对 等等态度,切不可模棱两可,东扯西拉,词不达等等态度,切不可模棱两可,东扯西拉,词不达 意,或者简单武断,空洞偏激。因为从某种意义意,或者简单武断,空洞偏激。因为从某种意义 上说,探究题不仅是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更是上说,探究题不仅是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更是 检验考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检验考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15、不一致。 刘诗描写的是借宿人家境 况的萧条,山居生活的孤寂冷 清。而宋文用简陋的柴门象征 充满爱的家,用风雪反衬家的 温暖,意境清丽美好。 散文阅读答题总原则: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