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语的翻译.ppt_第1页
英语词语的翻译.ppt_第2页
英语词语的翻译.ppt_第3页
英语词语的翻译.ppt_第4页
英语词语的翻译.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讲 词语的英译 Lexical translation 1.词语指称意义与蕴含意义的确定 2.词语英译与语言语境 3.词语英译与文化语境 4.“假朋友”的识别 1.词汇指称意义与蕴含意义的确定 1.1指称意义的理解与表达 1.2蕴含意义的理解与表达 文章创作的程式是“积字为句、积句为 段、积段为篇”,汉英翻译的过程也可 相应地分为选词、构句和谋篇这三个 部分。 在翻译实践中,篇章是最终的考核质量,句子 是基本的操作单位,而大部分的难题都集中在 词汇上。Peter Newmark 词所承载的意义的研究与选择 1.指称意义:词的确切和字面的意义(strict and literal meaning),语言交际中出现最早的、使用最 频率最高的意义。 2.蕴含意义:词汇的隐含意义(implied and suggested meaning) 正确理解和表达词汇的这两大类意义是决定翻译好坏 的关键。 1.指称意义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时所表达的最基本 的意义。 译者的首要任务:如何理解并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 指称意义。 有利于翻译:源语的指称意义多数能在译语中得到 基本对等的表达。 不利于翻译:一个词语往往有几种不同的指称意义 ,即一词多义现象。这就须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后面会讲到) 有些词语在没有特指语境的情况下,只具备指 称意义。例如: 山 (mountain)、水 (water)、湖泊 (1ake) 森林 (forest)、阳光 (sunshine)、沙漠 (desert) 苹果 (apple)、蔬菜 (vegetable)、医生 (doctor) 学校 (school)、工厂 (factory)、教师 (teacher) 学生 (student)、历史博物馆 (history museum) 历史遗产 (historical heritage) 温室效应 (greenhouse effect) 环境保护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等。它们都 可以用英语中词义相符的词语译 出。 词语的指称意义往往具有多重性,即一个词语具有 几种不同的指称意义。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在语言 中广泛存在。 例如“包袱”一词, 既可以指用布包起来装东西的包 ,又可以指相声等曲艺节目中的笑料。 又如“青衣”一词,既可指地位卑贱者如婢仆、差役 ,又可指戏剧中的中年妇女角色。 又如“文体” 尽管这种 一词多义的现象在汉语中普遍存在,但 它通常不会影响我们对词语指称意义的理解和判断 ,因为处在特定搭配关系中的多义词,其义项往往 会变得单一化、明朗化。 1、英军胜利地登上了小岛。 a. The British army climbed onto the island successfully. b. The British army landed on the island successfully. 析:“登”一词既有“爬、攀登”之意,又可理解为“登陆”。 从本句的上下文来看,“登”这一动作的施动者是军队,对象 是小岛而非高山,“登上”意为“登陆、上岸”,应译作 land on ,而非 climb onto 。 、他对事情的进展情况也还满意。 He is quite satisfied with the way things went. 析:“也”在句中是表示程度的副词,不可作“同样”解,不 应译为 also 或 as well 。 、 他是我父亲。 He is my father. 这姑娘是漂亮。 This is girl is really beautiful. 此人是书就读。 This man reads every book he can reach . 是可忍,孰不可忍? If this can be tolerated, what cannot? 是古非今 Praise the past to condemn the present 析:“是”在以上各句中的指称意义各不相同。第一句的“是” 表示判断,第二句中的“是”必须重读,表示“的确、实在”, 第三句中的“是”表示凡是,第四句的“是”意为“这”,仅用于 书面语中,“是”的这一用法已带有蕴涵意义了。第五句的“ 是”意为“认为正确”,作动词用,也是书面语。所以,译文 的表达也相应地有所不同。(见53) 2.蕴含意义指词语内含的情感和联想意义,能体现 该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社会结构等诸多因素 。中国文化与英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本质的差别。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个体农业为基础、以宗法家庭 为核心、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标准的社会文化; 英国传统文化则是以海上贸易为基础,以个性平 等为核心,以基督教伦理道德为标准的社会文化 。 不利于翻译:指称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蕴含意义 可能不尽相同,或者截然相反。 汉语“竹”(bamboo) 象征着坚定、虚心、高达、旷远 的文化心理,而在英语中却引不起任何联想。 译者的中心任务:懂得指称意义之后,如何理解并 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蕴含意义。 例如 “月球”与“月亮”的指称意义相同,但后者在汉语语言文化中被赋 予了许多美好的蕴涵意义。一提到月亮,中国人就会联想到团圆、 爱情、故乡。英语中的moon一词虽具有与“月亮”相同的指称意义 ,但两者的蕴涵意义却大不相同。对英美人士而言,月亮让他们联 想到的是反复无常的性格、阴森的气氛,甚至是在月圆之夜现身的 狼人。 又如“玉”这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具有截然相反的蕴涵意 义。玉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珍贵高洁的品质,端庄秀丽的容貌,因 此女性的名字常常包含“玉”或是其他意为“美玉”的字眼。然而jade 一词在英语中如果指女性,其比喻意义是“不名誉的女子、荡妇”。 由此可见,语言的魅力和表现力得益于词语丰富的蕴涵意义,而 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导致了相同词语各具特色的蕴涵意义。译者不 应满足于对原文指称意义的传达,真正做到达意传神。 词语的蕴涵意义是词语内含的情感和联想意义,主要体现在词 语的修辞色彩、文体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汉语词语的语言 形式往往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折射出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模式 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这一特点集中地 体现在汉语的国俗词语中,如俗语、成语、歇后语等等。翻译 此类词语时,译者应在不影响指称意义传达的前提之下尽可能 在译文中反映出原文独特的文化信息和审美价值。 (6)他是个纸老虎。 He is a paper tiger. (7)咱们俩的事,一条绳上拴着两只蚂蚱谁也跑不了! (老舍骆驼祥子) Were like two grasshoppers tied to one cord, neither can get away! 汉语词语的蕴含意义主要体现 1.修辞色彩:多表现在语言形式上,以叠词为例 2.文体特征: 庄谐,雅俗之分 3.文化内涵(后面会讲到) 汉语中的颜色词、叠词、数词等词汇往往具有丰富 的蕴涵意义,译者在翻译这类词语时应充分考虑到 它们在汉语语言文化中的特殊内涵,注重其蕴涵意 义在译文中的再现。 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丰富多彩、五颜六色的,在各种 语言中也相应地出现了大量的颜色词。颜色词除各 自具有与现实中的颜色相对应的指称意义之外,还 具有丰富的联想意义、象征意义和感情色彩。因此 ,颜色词在语言中的运用不仅可以贴切逼真地描摹 出客观物质世界的绚丽景象,还能恰到好处地反映 出语言使用者的内心情感世界,给读者以审美享受 。请看以下译例: 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落叶坠到铺着黄尘的地上,斜阳之 下的山冈变成了暗紫,好像是云海之中的礁石。 The evening glow there is like a patch of red leaves fallen on the ground covered with golden dust. Under the sloping sunrays the hills become dark brown, as if they were rocks among a sea of clouds. (丽尼鹰之歌,张梦井、杜耀文译) 译者没有简单地将“黄尘”译为yellow dust,而是用了 golden一词,更符合大地在夕照之下泛着金光这一景象。 “暗紫”译作dark brown,词语的指称意义虽变为“深棕”, 但与山冈和海中礁石这两个意象结合在一起,也不失贴切 。译者将“赤红”译为red略有不妥,建议改为scarlet。根据 美国传统辞典的解释,scarlet意为strong to vivid red or reddish orange,能更准确地表现出晚霞深红与橙黄相 混杂的颜色。 更多例句见P56 修辞之叠词1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 凝碧的波痕。(朱自清荷塘月色) The leaves , jostling and overlapping , produced as it were , a wave of deep green.(王椒升译) 韵律、意象、表达美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 修辞之叠词2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I look for what I miss , I know not what it is , I feel so sad ,so drear ,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许渊冲译) aabb, ccdd, eeffgg A, A, BBB Wenti 文体特征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 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迅秋夜) Behind the wall of my backyard you can see two trees. One is a date tree, the other is also a date tree.(杨宪益,戴乃迭) 鲁迅先生的原句乍一看有些罗嗦重 复,其实文风一向简练犀利的他是 想通过重复达到一种特殊的文体效 果。原文的“一株是枣树,还有一 株也是枣树”不仅具有“有两株枣树 ”的指称意义,而且还含有单调、 寂寞的蕴含意义,所以译文的相应 重复,也正是为了再现原文的蕴含 意义和文体特征。 杨氏夫妇没有将句子译为Over the wall from my back garden you can see two date trees,而是特地 将译文拆成两句,通过One is a date tree, the other is also a date tree这一强调成分成功地再现了 原文的蕴涵意义和文体特征。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数词的翻译 1.实指 一气呵成 at one sitting 一面之词 one-sided story 2.虚指 一目十行 read terribly fast 一刀两断 break off relationship with Lexical translation 1.词语指称意义与蕴含意义的确定 2.词语英译与语言语境 3.词语英译与文化语境 4.“假朋友”的识别 2.词语英译与语言语境 2.1根据语言语境确定原文词义 2.2根据语言环境选择译文用词 2.3根据语言语境消除歧义 2.4语言语境与词语感情色彩的传 所谓语境,即语言的交际环境。最早提出 语境理论的是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马 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他把语境分 为三类,即语言语境(词、句、段等构成 的上下文)、情景语境(语篇产生的环境 ,即交际情境)和文化语境(即语篇涉及 的社会文化)。 2.1根据语言语境确定原文词义 搭配指的是语言系统内各个语言成分的同现 和组合,是语言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根据 词语的搭配关系确定词义是在翻译的理解阶 段辨析词义时经常采用的手段。因为处在特 定搭配关系中的多义词,其义项往往会变得 单一化,明朗化。 例:只有当双方谈话投机,希望继续交往时,才会主 动掏出名片。二话不说先递名片反倒有些勉强。( 名片) 原文划线部分的词语在汉语中看似简单,但要准确地 译成英语却让人感觉无从下手,如果按它们常见的对 应词译成speculative, initiative, without a word, reluctant 之类,从原文的语境来说,显然词 不达意,不着边际。实际上只要仔细分析原文的语境 ,就可以避免这种死译硬译。 “投机”在这个特定语境中指双方谈话趣味相投,而“ 勉强”是指这种做法显得唐突不妥,而“主动”则可以 体现在上下文语境中而不必译出,“二话不说”并不是 真的什么话也没讲,而是还没有谈上几句话。根据以 上分析,这句话可以译成: Only when they are both interested in their talk and desire to continue their friendship, will they exchange their visiting cards. It will seem somewhat improper to present ones visiting card before any real conversation gets under way. 2.2根据语言环境选择译文用词 多义词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义项 的词”,多义词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一个多义 词孤立来看虽然词义是游移不定的,但在具体 的语境中,其意义是确定的。所以,同一词语 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看是否会有不同的含义, 是否要用不同的译词来表达,要尽量使译文用 词符合译语的规范。 例:阿Q将衣服摔在地上,吐一口唾沫,说:“这毛虫 !” Ah Q flung his jacket on the ground, spat, and swore, “Hairy worm!“(鲁迅阿Q正传 ,杨宪益、戴乃迭译) 例: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 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毛泽东选集) The old saying, “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would equal 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 simply means the masses have great creative power. 例:贾珍感谢不尽,说:“侍服满,亲带小犬 到府叩谢。”于是作别。 Chia Chen thanked him warmly and promised, “When the mourning is over I shall bring my worthless son to your honourable mansion to kowtow his thanks.“ And so they parted. (曹雪芹红楼梦,杨宪益、戴乃迭译) 以上三例中的“说”在各自语言环境中 的搭配关系有所不同,其含义也不尽 相同,分别表示咒骂、解释和允诺, 因此翻译时不应不加辨别地一概译为 say,而应在译文各自的语言环境中 选择恰当的表达方法。 语言和思维都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因此歧义现象 在语言中普遍存在。歧义往往源于词语本身的多 义性以及语境中各语言成分之间不同搭配关系所 带来的变化。在书面语中,消除歧义主要依靠对 语言语境(即上下文)进行详尽的分析。将词或 词组作为孤立的个体进行分析时,它们的意义往 往模棱两可,难以判断。而在特定的语境中,词 与词、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一经理顺,意义就 会变得具体而明确 2.3根据语言语境消除歧义 例:“你们算了!”老师笑着说,“算了!算了 !” “我 们 算 了 !我 们 算 了 ,我 们 算 出 来 了!” “你 们 算 啦 , 好 啦 好 啦 ,我 是 说 你 们 算 了 吧 ,白 费 这 个 力 气 做 什 么 ?你 们 这 些 卷 子 我 们 是 看 也 不 会 看 的 ,用 不 着 看 的 ,那 么 容 易 吗 ?” (徐 迟 哥 德 巴 赫 猜 想) 在第一句中老师笑着所说的“算了”一词可能有两种 解释:一是老师激动地发现学生们正在验算哥德 巴赫猜想,意为“已经演算了”,二是老师劝学生们 不要再尝试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意为“不要再尝 试了”。如果单独看前面两句话,译者很难判断“算 了”应译为“Forget about it“还是“You did it“。 但当进一步读到下文中老师说的“白费这个力气做 什么?”时,“算了”一词的确切含义不言自明, 译者通过宏观的语言语境就能排除歧义,做出正 确的选择。 2.4语言语境与词语感情色彩的传达 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往往会扩展信息容 量,染上独特的感情色彩,成为词语使用者文采 、风格和创造性的集中体现。一些极其寻常的词 语在特殊的搭配关系中会显得别具一格的情趣, 变得十分生动、形象。 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能为原文 增色,而这一感情色彩的成功传达也需要译者的 匠心独运。译者应充分发挥翻译中的创造性和思 维灵感,使译文词语的神采和意蕴不输于原文。 例:沈氏:才倒是瞧见大少爷的。也,也许又一 个人到梅树林子里去了。 克明:怪事!怪事!眼看就要接亲的人,还这么 小孩子脾气! Shen: I saw him a moment ago. By now hes probably moping around the plum grove again. Keming: This is ridiculous! For someone on the threshold of manhood, he is behaving like a child. (巴金原著、曹禺改编的话剧家,英若诚译 ) mope around意为wander about (a place) in an unhappy or listless mood,是指“没精打采地东游 西荡”,正符合觉新在即将与自己不爱的人成亲 之前彷徨无助的心情。如果简单地将“又一个人 到梅树林子里去了”译成go to the plum alone again 则不能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也不能解释 克明听到后为何生气。 语言语境分析在汉译英教学中十分重要,它不仅 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原文语篇中字、词的意义 及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和语义联系, 还能帮助我们在翻译中正确选择译词,评判所用 的词语是否得体贴切。要提高汉译英水平,除了 要打好英语基本功,掌握丰富的英语词汇以外, 培养正确的语境意识和掌握语境分析的技能,也 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总结 Lexical translation 1.词语指称意义与蕴含意义的确定 2.词语英译与语言语境 3.词语英译与文化语境 4.“假朋友”的识别 3.词语英译与文化语境 引言: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除了 要对语言语境进行分析之外,还必须密切留意非语 言语境的因素。 定义: 非语言环境,即文化语境,指的是那些对语义 有着制约作用的、语言之外的因素,包括使用 语言的具体情景(话题、时间、地点、场合、 对象)、话语使用者的主观因素(心理、情感 、性格、意图)以及宏观的社会背景(时代、 阶级、民族、政治、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 。由于汉英两种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别,文化语 境对汉英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译者 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语境 是指源语和译入语所依附的文化、历史、社会背 景。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说过: “对于真 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 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 才有意义”。 3.1物质文化因素:地域风貌,物质存在,场合, 对象等 3.2制度文化背景:时代,阶级,民族,政治,经 济体制等 3.3观念文化因素:民族心理意识,历史习俗,宗 教文化,态度,价值,情感,性格,意图等 文化语境线索:就是从文化语境中所发掘 出的这些制约词语意思的非语言语境因素。 3.1(1)物质文化因素: 例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In the drizzle so night, dripping dropping into the on coming night, in the garden wutong tree stand blurred. (朱纯深译) 李词中有一个充满中国文化含义的意象“梧桐”,这是英译 总的又一困难之所在。在汉语里,“梧桐”有“悲伤”,“忧怨”等 含义,在诗词中经常出现。词人忧苦的心境中,那打在梧桐 叶上的雨滴,都像是打在作者的心上似的,而且“点点滴滴” 一直要滴进即将到来的夜晚,使作者愁上加愁。 朱纯深把“梧桐”音译为“wutong”,想借助不解所产生的陌生 感来引发遐想。采用音译手法的还有丁祖馨等其他译者,这 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可以引起外国读者的好奇心,促使他 们去弄懂”梧桐“这个意象的含义。 另外想张炳星,许渊冲都采用直译方法,分别把”梧桐“译成 phoenix trees, parasol trees. 徐杰忠则采用英译加直译的方法,将它译成“the tung and plane trees”。 值得一提的是,龚景浩有关梧桐的注解”(Chinese) parasol trees called Wutong in China, famed for its elegant shap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adness” 简单 明了,有助于外国读者对“梧桐”形状和内涵的了解。 3.2制度文化因素: 例如:“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译文:On the whole,the people have reached a welloff standard of living。 我们所说的“小康”是指在中国特定条件下的小康,具有 中国特色的小康。十六大翻译组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将 “小康”译为welloff,前面不加任何副词,“小康社会” 译为 welloff society,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译为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有些译者觉得welloff的水平比“小康”更高,是否不够确 切,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据牛津词典,well一off的含 义是in a good position,especially financially,用 俗话说,就是手头宽裕的意思。Well一off这个词并不表示 具体确切的经济水平。2O世纪5O年代初期的“富裕中农”在 毛选中的译法是wellto一do middle peasants,那 时的wellto-do只是勉强温饱,更是低水平的。上世纪5O 年代刚从大学毕业的机关工作人员,每月工资56元,按当 时全国平均工资水平计算,完全够well一off或wellto do。由此可见,well一off或welltodo都是相对的。 3.3观念文化因素: (1)例如: 子曰:“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 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第八节 “天”这个词无论在中国或英国, 其含义都指宇宙万物的主宰 , 但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两个民族对它产生的联想不 同。欧美人多信仰基督教, 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而中国 人受佛教的影响较深, 信“天”。对于中西宗教文化方面存在 的差异, 在翻译时应予以注意, 否则就会出现失当。 对此处“天命”的理解, 辜氏的观点是译为 the laws of God 。他把“天命”译作宗教的真理, 把孔子思想作为一种宗教介 绍给西方。然而,孔子的言语大多为规劝建议, 并不宣传神 秘古怪的宗教思想, 他只不过是一位先哲。威尔杜伦博士 在1932 年出版的哲学概论中认为, 对孔子的学说最好 称哲学而不称宗教, 因为孔子的言论中缺乏宗教的意味。 哲学博士卜德在他所著的中国之传统思想一书中也同 样肯定了孔子学说的反宗教倾向。所以从本民族的语言文 化出发, 把此处的“天命”理解为 the will of Heaven 更为 恰当。 (2)原文 满席鱼味,上官南面坐,笑而不语。 译文 The table was laid, sumptuous with fish. The smiling chief sat in the seat facing south*, still wordless.(居祖纯) 中国人和英美人对方向的观念不一样。原文中的“南面坐” ,译起来并不难;但如不加注,朝南的席位为尊位这个 传统观念在译文中将完全丧失。 因此,居祖纯为其加的尾注为In Chinese culture, the seat facing south is the VIP seat. In family its for the head of the family. 总结: 汉语与英语各属两个不同的语系,产生并使用于完 全不同的历史、文化及价值标准的土壤上,其价值 观、习俗、传统、文学、宗教信仰等都存在很大差 异,翻译中便时常会遇到诸如误解原文、译入语词 汇空缺等情况,要进行完全等值的语言转换是很难 的。因此,在翻译时,要慎重考虑这种文化语境,既 不能完全按译语的思维及语言特征死译,又不能完 全不考虑源语的文化语境而望文生义。 Lexical translation 1.词语指称意义与蕴含意义的确定 2.词语英译与语言语境 3.词语英译与文化语境 4.“假朋友”的识别 4.“假朋友”的识别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我看了他一眼”:I look him an eye “给你点颜色看看”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 在翻译时机械地字字对译,将词语的指称意义与字面 意义混为一谈。翻译实践中许多词语误译的现象往往由 这些“假朋友”所导致。 “假朋友”这个概念源自法语中Faux Amis一词,直 译成英语即false friend.它是原语和译语“形同(似) 义异”的表达,指“看似相同,实则有别”的假词义相 符词语。 假词义相符词语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字面 意义机械对应所产生的“假朋友”;二、字面意义相同 ,但指称意义有别的“假朋友”;三、指称意义相同, 但蕴涵意义有别的“假朋友”;四、词语搭配不当所产 生的“假朋友”; 一、字面意义机械对应所产生的“假朋友” 密码password (secret code) 洗牌shuffling the tiles (to wash the playing cards) 方便面instant noodles (convenient noodles) 救火to fight the fire (to save a fire) 蝴蝶结bow (butterfly knot) 牛仔裤jeans (cowboy trousers) 不冻港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