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弯 曲 第 9 章 9-4 求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9-2 剪力图和弯矩图的进一步研究 9-3 弯曲正应力 9-6 梁的强度条件 9-5 弯曲切应力 9-8 弯曲应变能 9-10 超静定梁 9-7 挠度和转角 9-1 剪力和弯矩 剪力图和弯矩图 9-9 斜弯曲 材料力学发展大事记 梁的弯曲问题 在关于力学和局部运动的两门新科学的对话和数学证 明一书中,伽利略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是梁的弯曲强度问题 。按今天的科学结论,当时作者所得的弯曲正应力公式并不 完全正确,但该公式已反映了矩形截面梁的承载能力和bh2 (b、h分别为截面的宽度和高度)成正比,圆截面梁承载能 力和d3(d为横截面直径)成正比的正确结论。对于空心梁 承载能力的叙述则更为精彩,他说,空心梁“能大大提高强 度而无需增加重量,所以在技术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自然 界就更为普遍了。这样的例子在鸟类的骨骼和各种芦苇中可 以看到,它们既轻巧,而又对弯曲和断裂具有相当高的抵抗 能力”。 梁在弯曲变形时,沿长度方向的纤维中有一层既不伸长也 不缩短者,称为中性层。早在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和力学家比 克门(Beeckman I)发现,梁弯曲时一侧纤维伸长、另一侧纤 维缩短,必然存在既不伸长也不缩短的中性层。英国科学家胡 克(Hooke R)于1678年也阐述了同样的现象,但他们都没有 述及中性层位置问题。首先论及中性层位置的是法国科学家马 略特(Mariotte E, 1680年)。其后莱布尼兹(Leibniz G W )、雅科布伯努利(Jakob Bernoulli,1694)、伐里农( Varignon D, 1702年)等人及其他学者的研究工作尽管都涉及 了这一问题,但都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18世纪初,法国学者 帕伦(Parent A)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直 到1826年纳维(Navier,C. L. M. H)才在他的材料力 学讲义中给出正确的结论:中性层过横截面的形心。 平截面假设是材料力学计算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雅科布 伯努利于1695年提出了梁弯曲的平截面假设,由此可以证明 梁(中性层)的曲率和弯矩成正比。此外他还得到了梁的挠曲 线微分方程。但由于没有采用曲率的简化式,且当时尚无弹性 模量的定量结果,致使该理论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梁的变形计算问题,早在13世纪纳莫尔(Nemore J de)已经提出,此后雅科布伯努利、丹尼尔伯努利( Daniel Bernoulli)、欧拉(Euler L)等人都曾经研究 过这一问题。1826年纳维在他材料力学讲义中得出了正确 的挠曲线微分方程式及梁的弯曲强度的正确公式,为梁的 变形与强度计算问题奠定了正确的理论基础。 俄罗斯铁路工程师儒拉夫斯基( )于1855年得到横力弯曲时的切应力公式。30年后,他的同胞 别斯帕罗夫()开始使用弯矩图,被认为 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弯矩图的人。 内 容 提 要 剪力和弯矩 剪力图和弯矩图 9 1 剪力和弯矩 剪力图和弯矩图 在外力作用下主要发生弯曲变形的杆件称为梁。 a P AB 一、梁的剪力( FS )和弯矩 ( M ) 的定义与计算 m m x 1、用截面法求横截面上的内力 FS 用截面法假想地在 横截面mm处把梁分 为两段,先分析梁左段。 x x m A m y C a P AB m m x 由平衡方程得 可得 FS = FA FS 称为 剪力剪力 可得 M = FAx 由平衡方程 M 内力偶 M 称为 弯矩弯矩 a P AB m m x FS x x m A m y C M a P AB m m x FS x x m A m y C 梁在弯曲变形时, 横截面上的内力有 两个,即, 结论 剪力 FS 弯矩 M FS M 其上剪力的指向和弯矩 的转向则与取右段梁为 研究对象所示相反。 M FS x x m A m y C 取右段梁为研究对象。 B m m P dx + (1)剪力 FS 的符号 2、FS 和 M 的正负号的规定 剪力 FS 使 梁的微段发生 “ 左上右下 ” 的错动为 正。 FS FS 或使 考虑的脱离体有顺时针转动趋势的剪力为正。 dx - - 剪力 FS 使 梁的微段发生 “ 左下右上” 的错动为负。 FS FS 或使 考虑的脱离体有逆时针转动趋势的剪力为负。 + 横截面上的弯矩使考虑的脱离体下边受拉,上边受压时为 正 。 (2)弯矩符号 (受拉) MM (受压) 横截面上的弯矩使考虑的脱离体上边受拉,下边受压时为 负。 - (受压) M M (受拉) 例题:求外伸梁 1-1,2-2,3-3,4-4 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12KN.m A B 2m2m2m 2KN 1 1 2 2 3 3 4 4 FB FA 解:求支座反力,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12KN.m A B 2m2m2m 2KN 1 1 2 3 3 4 4 FB FA FA 1 1 M1 FS1 求 1-1 横截面上的内力(假设剪力和弯矩为正)。 2 12KN.m A B 2m2m2m 2KN 2 2 3 3 4 4 FB FA M2 FS2 求 2-2 横截面上的内力(假设剪力和弯矩为正)。 FA 12KN.m 2 2 1 1 12KN.m A B 2m2m2m 2KN 2 2 3 3 4 4 FB FA 1 1 在集中力偶两侧的相邻横截面上, 剪力相同而弯矩发生突变, 且突变值等于外集中力偶之矩. 12KN.m A B 2m2m2m 2KN 2 2 3 3 4 4 FB FA 1 1 求 3-3 横截面上的内力(假设剪力和弯矩为正)。 FA 12KN.m 3 3 M3 FS3 12KN.m A B 2m2m2m 2KN 2 2 3 3 4 4 FB FA 1 1 求 4-4 横截面上的内力(假设剪力和弯矩为正)。 M4 FS4 2KN 4 4 12KN.m A B 2m2m2m 2KN 2 2 3 3 4 4 FB FA 1 1 在集中力两侧的相邻横截面上 , 剪力发生突变 , 且突变值等于 集中力的数值 。而弯矩保持不变。 横截面上的 剪力 在数值上等于此横截面的 左侧 或 右 侧 梁段上所有竖向 外力(包括斜向外力的竖向分力)的 代数和 。外力正负号的规定与剪力正负号的规定相同。 求剪力和弯矩的简便方法 剪力符号:当截面上的剪力使考虑的脱离体有顺时针转动 趋势时的剪力为正;反之为负。 横截面上的 弯矩弯矩 在数值上等于此横截面的 左侧 或 右侧 梁 段上的 外力(包括外力偶)对该截面形心的力矩之代数和 。外 力矩的正负号规定与弯矩的正负号规定相同。 弯矩符号:当横截面上的弯矩使考虑的脱离体凹向上弯曲(下 半部受拉,上半部受压)时,横截面上的弯矩为正;反之凹向 下弯曲(上半部受拉,下半部受压)为负。 不论在截面的 左侧 或 右侧 向上的外力均将引起 正值 的弯矩,而向下 的外力则引起 负值 的弯矩。 利用上述结论来计算某一截面上的内力是非常简便的,利用上述结论来计算某一截面上的内力是非常简便的, 此时不需画脱离体的受力图和列平衡方程,只要梁上的此时不需画脱离体的受力图和列平衡方程,只要梁上的 外力已知,任一截面上的内力均可根据梁上的外力逐项外力已知,任一截面上的内力均可根据梁上的外力逐项 写出。因此,这种求解内力的方法称为写出。因此,这种求解内力的方法称为简便法简便法。 熟练掌握 简便法 梁的不同截面上的内力是不同的,即剪力和弯矩是随截面的位 置而变化。 为了便于形象的看到内力的变化规律,通常是将剪力和弯矩 沿梁长的变化情况用图形来表示剪力图和弯矩图。 剪力图和弯矩图都是函数图形,其横坐标表示梁的截面位置, 纵坐标表示相应的剪力和弯矩。 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是:先列出剪力和弯矩随截面位置变化 的函数式,再由函数式画出函数图形。 二、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弯矩 : 正值弯矩画在 x 轴的下侧;负值弯矩画在x 轴上侧 。 剪力 : 正值剪力画在 x 轴上侧,负值剪力画在 x 轴下侧。 剪力图和弯矩图 即 Fs = Fs (x ) M = M(x) *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以梁的左端点为坐标原点,x 轴与梁 的轴线重合, 找出横截面上剪力和弯矩与横截面位置的关系 , 这种关系称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绘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基本方法:首先分别写出梁 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然后根据它们作图。 x M(x) M 图的坐标系 o x Fs(x) Fs 图的坐标系 o 例题:图示为一受均布荷载作用的悬臂梁。试作此梁的剪力图 和弯矩图。 x l 解: 将梁在任意 x 处用横截面截开, 取左段为研究对象 q x q M FS 横截面上有剪力和弯矩 , 假设均为正值 x l q x q M FS 根据研究对象的平衡条件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括号里的不等式说明对应的内力方程所使用的区段 。 x l q 剪力图为一斜直线 FS x - ql 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 - ql2/2 l/2 ql2/8 x M x l q FS x - ql - ql2/2 l/2 ql2/8 x M 解:求得两个支反力 例题:图示简支梁 ,在全梁上受集度为 q 的均布荷载作用。 试作此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AB l q FB FA 取距左端为 x 的任意横截面。写出 剪力方程 和 弯矩方程。 AB l q FB FA x 剪力图为一倾斜直线。 绘出剪力图。 x = 0 处 , x = l 处 , + AB l q FB FA x _ 弯矩图为一条二次抛物线。 AB l q FB FA x 绘出弯矩图 + AB l q FB FA x 梁跨中截面上的弯矩值为最大 但此截面上 ,FS = 0 两支座内侧横截面上剪力 绝对值为最大 AB l q FB FA x + + 解:求梁的支反力 例题 : 图示的简支梁在 C 点处受集中荷载 P作用。试作此梁 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l P A B C a b 因为 AC 段和 CB 段的内力方程不同,所以必须分段写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l P A B C a b l P A B C a b x AC段: l P A B C a b x x CB段: l P A B C a b x1 x2 Pb/l Pa/l + - l P A B C a b x1 x2 + Pab/l l P A B C a b x1 x2 + Pab/l Pb/l Pa/l + - 在集中荷载作用处的左、 右两侧截面上 剪力值(图) 有突变。突变 值等于集中 荷载 P 。弯矩图形成尖角, 该处弯矩值最大 。 例题: 试作简支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 0.4m A B C 2KN.m 10KN/m 0.2m 解: 求支座反力 0.4m A B C 2KN.m 10KN/m 0.2m 分段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x AC段 : 0.4m A B C 2KN.m 10KN/m 0.2m x CB段 : x 0.4m A B C 2KN.m 10KN/m 0.2m x x - 6 2 剪力图 0.4m A B C 2KN.m 10KN/m 0.2m x x 弯矩图 AC段为斜直线 , CB段为二次 抛物线 . CB段取三个截面的弯矩值 + - 1.6 0.4 0.4m 1.0 0.4m A B C 2KN.m 10KN/m 0.2m + - 1.6 0.4 - 6 2 最大剪力位于 B 支座稍左横 截面上 . 最大弯矩位于 集中力偶作用 处稍右横截面上 . 0.4m A B C 2KN.m 10KN/m 0.2m + - 1.6 0.4 - 6 2 集中力偶作用处弯矩值发生突 变 , 突变值等于集中力偶之矩 . 以集中力、集中力偶作用处,分布荷载开始或结束处, 及支座截面处为界点将梁分段。分段写出剪力方程和弯 矩方程,然后绘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作剪力图和作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弯矩图的几条规律几条规律 取梁的左端点为坐标原点,x 轴向右为正;剪力图向 上为正;弯矩图向下为正。 梁上集中力作用处左、右两侧横截面上,剪力值( 图)有突变,其突变值等于集中力的数值。在此处弯矩图则 形成一个尖角。 梁上集中力偶作用处左、右两侧横截面上的弯矩值 (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坐月子营养饮食搭配指导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生物识别技术在智能工厂生产质量监控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广播影视行业媒体融合与短视频平台的融合发展报告
- 2025年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健康宣传日活动创新与推广实践报告
- 2025年新能源商用车在城市物流配送新能源车辆市场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海参养殖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端家具制造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云对象存储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考点解析-吉林省公主岭市中考数学真题分类(位置与坐标)汇编同步测试试题(解析版)
- 考点解析广东省普宁市中考数学真题分类(一元一次方程)汇编定向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 2025年湖南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绵阳市医学会招聘笔试真题2024
- 赛事承办、体育比赛组织策划投标方案
- 食源性疾病培训课件完整版
- 2025年智能仓储物流机器人的多机器人协作与任务分配优化策略的实践探索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中国心肌病综合管理指南要点解读课件
- 2026届新高考物理热点复习高考物理答题技巧及提分策略
- 2025-2030中国采盐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咨询报告
- 派驻国外员工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车身控制器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苏州大学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